CN218440964U - 防水抗压顶管 - Google Patents

防水抗压顶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40964U
CN218440964U CN202222372180.9U CN202222372180U CN218440964U CN 218440964 U CN218440964 U CN 218440964U CN 202222372180 U CN202222372180 U CN 202222372180U CN 218440964 U CN218440964 U CN 2184409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upport ring
jacking
ring
waterp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7218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路峰
陶玄竑
王成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gda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gda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gda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gda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7218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409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409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409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顶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水抗压顶管。本实用新型装置包括顶管主体、支撑环和挡水组件,其中顶管主体一端设置为套接端,另一端设置为承接端,多个顶管主体串接时,中间相邻的套接端套设于承接端。支撑环设置于顶管主体内壁上,支撑环的轴线平行于顶管主体的轴线。挡水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旋转主体和挡水板,旋转主体设置于支撑环上,能够绕支撑环的轴线滑动,挡水板抵靠于支撑环的内壁,遮挡支撑环内孔的部分区域。本实用新型中多个顶管主体通过套接串接,设置支撑环周向提供稳定支撑,通过转动旋转主体,调节挡水板遮挡支撑环内孔区域的大小,保证作业人员在内部行动无障碍,拦截内部污水。

Description

防水抗压顶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顶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抗压顶管。
背景技术
顶管技术是一项用于市政施工的非开挖掘进式管道铺设施工技术。顶管技术不仅不影响周围环境,且施工场地小,噪音小,能够深入地下作业。
在顶管搭设于地下后,地下水等污水会通过相邻顶管之间连接处的缝隙渗透进顶管内部,造成污染。由于顶管内部连通,且没有任何拦截措施,污水将会从渗透的顶管内污染整条管路内部,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由于顶管埋设在地下,长期承受上方土地压力,容易产生变形,内部没有支撑结构时,也容易发生坍塌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抗压顶管,实现顶管稳定支撑、无缝连接及内部污水及时隔断的效果。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防水抗压顶管,其中,包括:
顶管主体,该顶管主体一端设置为套接端,另一端设置为承接端,多个该顶管主体串接时,中间相邻的该套接端套设于该承接端;
支撑环,设置于该顶管主体的内壁上,该支撑环的轴线平行于该顶管主体的轴线;
挡水组件,该挡水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旋转主体和挡水板,该旋转主体设置于该支撑环上,能够绕该支撑环的轴线滑动,该挡水板抵靠于该支撑环的内壁,遮挡该支撑环内孔的部分区域。
作为可选地,其中该旋转主体包括旋转环和限位环,该限位环连接于该旋转环的一侧的侧壁上,该支撑环内孔的孔壁上设置有环形的容置槽,容置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环形的限位槽,该旋转环活动安装于该容置槽,该限位环活动安装于该限位槽。
作为可选地,其中该旋转主体包括两个该限位环,两个该限位环位于该旋转环相对的两侧,该容置槽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该限位槽。
作为可选地,其中该挡水板设置于所述旋转环内孔的孔壁上。
作为可选地,其中该支撑环和该挡水组件分别设置有多个且一一对应,多个该支撑环沿该顶管主体的轴向依次间隔设置。
作为可选地,其中该支撑环包括连接板,该挡水板可拆卸地连接于该连接板。
作为可选地,其中该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该挡水板设置有第二连接孔,该第一连接孔和该第二连接孔能够通过连接件的穿设限位连接。
作为可选地,其中该承接端设置有环形凸起,该套接端设置有环形凹槽,该承接端和该套接端套设连接时,该环形凸起伸入该环形凹槽中。
作为可选地,其中该环形凹槽的槽深大于或等于该环形凸起的伸出长度。
作为可选地,其中该挡水板面积小于该支撑环内孔面积的一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顶管主体通过套接端和承接端的套设连接,实现串接连接。支撑环轴线平行于顶管主体轴线设置于顶管主体内壁上,对顶管主体周向提供稳定的支撑,避免顶管主体变形,减少坍塌事故的发生。旋转主体与支撑环的滑动连接,使得旋转主体能够在顶管主体内部发生转动,以此使得挡水板的位置发生改变。同时挡水板能够遮挡部分支撑环的内孔区域,保证作业人员在顶管主体内部行动无障碍的同时,对内部污水起到拦截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防水抗压顶管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防水抗压顶管中顶管主体和支撑环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防水抗压顶管中部分顶管主体、部分支撑环和挡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防水抗压顶管中部分支撑环和挡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顶管主体;11-套接端;12-承接端;20-支撑环;21-容置槽;22-限位槽;23-连接板;30-挡水组件;31-旋转环;32-限位环;33-挡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零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零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顶管技术时市政施工中主要的非开挖掘进式管道铺设施工技术。顶管搭设与地下后,在相邻顶管之间连接处的缝隙,地下水等污水会通过缝隙进入顶管内部,又由于顶管内部连通,没有任何拦截措施,污水就会污染整条管路,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同时由于顶管长期埋设在地下,上方土地对其施压,容易变形,发生坍塌事故。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水抗压顶管,其中,包括顶管主体10、支撑环20和挡水组件30。在本实施例中顶管主体10一端设置为套接端11,另一端设置为承接端12,多个顶管主体10串接时,中间相邻的套接端11套设于承接端12。
支撑环20设置于顶管主体10内壁上,支撑环20的轴线平行于顶管主体10的轴线。挡水组件30包括相互连接的旋转主体和挡水板33,旋转主体设置于支撑环20上,能够绕支撑环20的轴线滑动,挡水板33抵靠于支撑环20的内壁,遮挡支撑环20内孔的部分区域。
本实施例中顶管主体10通过套接端11和承接端12的套设连接,实现串接连接。支撑环20轴线平行于顶管主体10轴线设置于顶管主体10内壁上,对顶管主体10周向提供稳定的支撑,避免顶管主体10变形,减少坍塌事故的发生。旋转主体与支撑环20的滑动连接,使得旋转主体能够在顶管主体10内部发生转动,以此使得挡水板33的位置发生改变。同时挡水板33能够遮挡部分支撑环20的内孔区域,保证作业人员在顶管主体10内部行动无障碍的同时,对内部污水起到拦截作用。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防水抗压顶管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防水抗压顶管包括顶管主体10,顶管主体10上设置有套接端11和承接端12。
具体地,顶管主体10一端设置为套接端11,另一端设置为承接端12,套接端11能够套接于承接端12上。在多个顶管主体10串接时,中间相邻的套接端11套设于承接端12,以此实现多个顶管主体10的串接连接。
具体地,承接端12设置有环形凸起,套接端11设置有环形凹槽,承接端12和套接端11套设连接时,环形凸起伸入环形凹槽中,实现套接端11和承接端12套接连接。
可选地,环形凹槽槽深大于或等于环形凸起的伸出长度,使得环形凸起能够全部伸入环形凹槽内,提高套接处的连接强度,避免连接处在地下作业过程中受到压力损坏。
进一步地,环形凸起的伸出长度小于环形凹槽的槽深时,环形凸起与环形凹槽槽底之间存在间隙,可增加密封垫夹设在环形凸起和环形凹槽槽底之间,封堵间隙避免地下水渗透,同时保证环形凸起和环形凹槽的稳定连接。
如图2所示,防水抗压顶管还包括支撑环20,支撑环20包括容置槽21、限位槽22和连接板23。
具体地,支撑环20设置在顶管主体10的内壁上,且支撑环20的轴线平行于顶管主体10的轴线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环20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支撑环20沿顶管主体10轴向依次间隔设置。多个支撑环20在顶管主体10内部形成周向支撑,保证顶管主体10在埋设时不易变形,减少坍塌事故。
进一步地,支撑环20内孔沿顶管主体10的轴线方向贯通设置,孔径大小根据需要设置。内孔连通顶管主体10被支撑环20分割的各个腔室,也使得多个串接的顶管主体10连通起来,便于作业人员在顶管主体10内部移动维护管理。
如图3所示,支撑环20内孔的孔壁上设置有环形的容置槽21,且在容置槽21的侧壁上设置有环形的限位槽22。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容置槽2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限位槽22。可选地,环形容置槽21和环形限位槽22的轴线都平行于顶管主体10的轴线。
可选地,支撑环20底部内孔壁上设置有连接板23,连接板23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23上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孔,连接件穿设于第一连接孔,能够将支撑环20和挡水组件30限位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环20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板23,通过连接件能够将挡水组件30固定于不同位置。
进一步地,连接板23的面积小于支撑环20内孔面积的一半。连接板23在顶管主体10内部连同挡水组件30进行隔挡,避免污水流通,且面积设置较小不影响作业人员在顶管主体10内部移动。
如图4所示,防水抗压顶管包括挡水组件30,挡水组件30包括旋转环31、限位环32和挡水板33。
具体地,挡水组件30设置有多个,多个挡水组件30沿顶管主体10周向依次间隔设置。挡水组件30与支撑环20一一对应设置,即每个支撑环20上装设有一个挡水组件30,多个挡水组件30和支撑环20对顶管主体10内部进行多点支撑,减少顶管主体10变形。
可选地,挡水组件30包括相互连接的旋转主体和挡水板33。在本实施例中,旋转主体设置在支撑环20上,能够绕支撑环20的轴线滑动。具体地,旋转主体嵌设于支撑环20的容置槽21和限位槽22内,能够在容置槽21和限位槽22内滑动,实现挡水组件30在支撑环20内的位置改变。
可选地,旋转主体沿顶管主体10的轴线方向贯通设置有通过孔,通过孔的孔径等于支撑环20内孔的孔径,使得挡水组件30安装于支撑环20内,作业人员能够在通过孔和支撑环20内孔中移动无障碍。
具体地,旋转主体包括旋转环31和限位环32,限位环32连接于旋转环31的一侧的侧壁上。
可选地,旋转主体包括两个限位环32,旋转环3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限位环22。旋转环31和限位环22都活动安装于支撑环20内,具体地,旋转环31活动安装于容置槽21,限位环32活动安装于限位槽22中。
旋转环31在容置槽21内滑动时,限位环32在限位槽22内同步滑动,限位环32的设置使得旋转环31不易从容置槽21内脱离,提高了旋转环31与支撑环20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加强对顶管主体10内壁的稳定支撑。
进一步地,旋转环31上沿顶管主体10的轴线方向贯通设置通过孔作为旋转环31的内孔。
如图5所示,挡水板33抵靠于支撑环20的内壁,被配置为遮挡支撑环20内孔的部分区域。具体地,挡水板33设置于旋转环31内孔的孔壁上。在本实施例中,挡水板33通过焊接的方式固接于旋转环31内壁的孔壁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其他的连接方式。
可选地,挡水板33的面积小于支撑环20内孔面积的一半。在顶管主体10内部既能够对污水进行封挡,也不影响作业人员在顶管主体10内部的移动。
挡水板33设置为可拆卸地连接于支撑环20,在本实施例中,挡水板33可拆卸地连接于连接板23。具体地,挡水板33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连接件依次穿设于第二连接孔和第一连接孔能够限位连接连接板23和挡水板33。
可选地,挡水板33设置为弧形结构,挡水板33的弧形面固接于旋转环31内孔的孔壁上。挡水板33上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孔,两个第二连接孔对称设置在挡水板33上,且两个第二连接孔之间的距离等于支撑环20中一个连接板23上的第一连接孔与另一个连接板23上的第一连接孔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连接件设置为螺栓,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设置为螺孔,螺栓螺接于螺孔将连接板23和挡水板33限位连接。
进一步地,旋转环31在容置槽21内滑动时,挡水板33在旋转环31的带动下,在顶管主体10内部转动。如图5所示,挡水板33能够竖向遮挡支撑环20内孔的部分区域,且在连接件的作用下一端与连接板23固定连接,或者,基于图5所示的位向,顺时针转动90°,横向遮挡支撑环20内孔的部分区域,在连接件的作用下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板23固定连接。
在挡水板33竖向遮挡支撑环20内孔时,挡水组件30在支撑环20内孔中形成通行通道,便于作业人员在顶管主体10内部进行物品传输或污水处理。当挡水板33横向遮挡支撑环20内孔时,挡水组件30在顶管主体10底部隔断污水,避免污水在顶管主体10内部流通污染串接的多个顶管主体10。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防水抗压顶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管主体(10),所述顶管主体(10)一端设置为套接端(11),另一端设置为承接端(12),多个所述顶管主体(10)串接时,中间相邻的所述套接端(11)套设于所述承接端(12);
支撑环(20),设置于所述顶管主体(10)的内壁上,所述支撑环(20)的轴线平行于所述顶管主体(10)的轴线;
挡水组件(30),所述挡水组件(30)包括相互连接的旋转主体和挡水板(33),所述旋转主体设置于所述支撑环(20)上,能够绕所述支撑环(20)的轴线滑动,所述挡水板(33)抵靠于所述支撑环(20)的内壁,遮挡所述支撑环(20)内孔的部分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抗压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主体包括旋转环(31)和限位环(32),所述限位环(32)连接于所述旋转环(31)的一侧的侧壁上,所述支撑环(20)内孔的孔壁上设置有环形的容置槽(21),所述容置槽(21)的侧壁上设置有环形的限位槽(22),所述旋转环(31)活动安装于所述容置槽(21),所述限位环(32)活动安装于所述限位槽(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抗压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主体包括两个所述限位环(32),两个所述限位环(32)位于所述旋转环(31)相对的两侧,所述容置槽(2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限位槽(2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抗压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33)设置于所述旋转环(31)内孔的孔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抗压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20)和所述挡水组件(30)分别设置有多个且一一对应,多个所述支撑环(20)沿所述顶管主体(10)的轴向依次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抗压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20)包括连接板(23),所述挡水板(33)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连接板(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水抗压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3)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挡水板(33)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能够通过连接件的穿设限位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抗压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端(12)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套接端(11)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承接端(12)和所述套接端(11)套设连接时,所述环形凸起伸入所述环形凹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水抗压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的槽深大于或等于所述环形凸起的伸出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防水抗压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33)面积小于所述支撑环(20)内孔面积的一半。
CN202222372180.9U 2022-09-07 2022-09-07 防水抗压顶管 Active CN2184409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72180.9U CN218440964U (zh) 2022-09-07 2022-09-07 防水抗压顶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72180.9U CN218440964U (zh) 2022-09-07 2022-09-07 防水抗压顶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40964U true CN218440964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102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72180.9U Active CN218440964U (zh) 2022-09-07 2022-09-07 防水抗压顶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409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06361B (zh) 卡爪式液压驱动海底管道连接装置
CN108316311B (zh) 一种适用于市政建筑基坑和基槽的支护结构
CN104763855A (zh) 可调节管道连接装置
CN110556761A (zh) 一种通信线缆保护管
CN218440964U (zh) 防水抗压顶管
CN101589259B (zh) 接头
CN214838843U (zh) 一种沉井用装配式顶管
CN101586730B (zh) 一种快速高压不停输抢修方法与卡具
CN210263294U (zh) 一种市政用下水道
CN214889528U (zh) 一种管道对接装置
CN210858633U (zh) 孔口钻杆浮动密封装置
CN218611013U (zh) 高压旋喷增渗施工用的钻具
CN220452992U (zh) 水利施工管道防渗结构
CN217538782U (zh) 一种用于公路隧道工程的引流排水装置
CN110906102A (zh) 一种水下应急控油装置
CN217874583U (zh) 一种刚性防水套管
CN219242444U (zh) 一种具有储存润滑油结构的调心球轴承套圈
CN220891454U (zh) 一种地埋管道无损修复结构
CN220354724U (zh) 一种给排水管防渗装置
CN218543495U (zh) 一种管道连接装置
CN211371544U (zh) 一种缠绕管连接用防渗漏复合胶圈
CN220060912U (zh) 一种市政给排水管道连接结构
CN220394574U (zh) 一种引孔管
CN220080102U (zh) 一种混凝土管检查井
CN219975745U (zh) 一种缠绕结构壁的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