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37200U - 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37200U
CN218437200U CN202222328313.2U CN202222328313U CN218437200U CN 218437200 U CN218437200 U CN 218437200U CN 202222328313 U CN202222328313 U CN 202222328313U CN 218437200 U CN218437200 U CN 2184372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etaining
retaining structure
tower
prefabricated
supporting frame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2831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辜良雨
何松洋
李磊
赵志军
保强
张如宝
何文俊
黄兴
刘翔云
韩大刚
鄢秀庆
梁明
杨洋
余斌
高见
蒲凡
王梦杰
罗海力
李林
刘进通
向越
余国庆
王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f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f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f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f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Priority to CN20222232831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372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372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372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包括:支撑骨架和依附支撑骨架形成的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形成填充空间,所述填充空间装填填充物用于增加挡水结构的自重;若干个所述挡水结构相互连接并围绕杆塔的塔基设置。有效针对类似于我国西北地区的特殊地形地质条件,挡水结构的适应性较强,适用于多种位置地点,可灵活调节,内部可以填充现场的粉砂、砾石等土质,可以充分就地取材,经济性较好;具有混凝土结构的良好防水性能,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环保性,同时可以实现预制式批量生产,提高机械化施工率。

Description

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杆塔挡水结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架设在我国西北地区时,铁塔的冲刷问题较为严重,西北地区主要是戈壁滩地形,地势平坦,因此导致地表水雨季冲刷比较严重,这个时候输电塔基础部位需要进行防冲刷措施,否则,基础将会长期遭受水流冲刷效应,进而损坏掉混凝土基础,造成一系列与基础相关的次生病害问题,最终影响到输电线路的安全性。
工程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在塔基附近设置浆砌块石挡水埝,但是在西北地区,地质构成基本以粉砂、碎块砾石为主,浆砌块石所需的块石很难就地取材,这就导致该种做法的成本较高,需要从采石场进行二次采集和运输,运输成本颇高,造价较常规情况就会大大提升,接近10~20倍,经济性十分差。且浆砌块石挡水埝的耐久性较差,长期冲刷后容易开裂破坏,石笼也容易锈蚀散架。如果现场采用混凝土浇筑挡水埝,其造价也相对较高,没有充分利用现场的地质条件,不利于环境保护因此,经济性较差,长期冲刷后也容易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地质构成为粉砂、砾石的地区,现有防止杆塔被雨水冲刷的方法经济性和耐久性较差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包括:支撑骨架和依附支撑骨架形成的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形成填充空间,所述填充空间装填填充物用于增加挡水结构的自重;
若干个所述挡水结构相互连接并围绕杆塔的塔基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支撑骨架主要起支撑作用,增加整个结构的强度,具体可选用钢筋材料,支撑骨架分布在壳体内;填充空间内可预填填充物,也可以在施工现场就地取材进行填充,根据塔基的直径,选择挡水结构的数量,挡水结构互相连接围绕在铁塔塔基的周围,形成包围结构,阻挡雨水对塔基的冲刷,具体的,挡水结构高1.5m,使用时需要将挡水结构部分埋入地下,埋深不低于0.5m;
挡水结构之间的连接,可采用螺栓固定连接或者采用水泥浇筑连接等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挡水结构包括向外凸出的端头部和向内凹陷的尾扣部,所述端头部设于挡水结构的一端,所述尾扣部设于挡水结构的另一端;
所述端头部与相邻挡水结构的尾扣部或端头部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尾扣部和端头部分别设置在挡水结构的两端,端头部自挡水结构的一端向外凸出,尾扣部自挡水结构的另一端向挡水结构内部凹陷,使用时,可将一个挡水结构的端头部与另一挡水结构的尾扣部相连,形成如图2所示的直线连接方式;也可将一个挡水结构的端头部与另一挡水结构的端头部相连,更为具体的,可使两挡水结构相互垂直,形成如图4所示的直角连接方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尾扣部的凹陷部分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可容端头部插入。
在该技术方案中,尾扣部向挡水结构内部凹陷部分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可容纳端头部插入,端头部可与容置空间的形状匹配,以实现紧固连接;端头部的体积也可以略小于容置空间,方便插入的同时,可灵活调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端头部为楔形结构,并能够在容置空间内晃动倾斜,以使相邻两挡水结构呈倾斜角度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端头部的长度可长于容置空间的深度,同时端头部采用楔形结构,保证相连的两个挡水结构之间具有一定的转动能力,如端头部的长度较容置空间的深度长20mm;相邻两挡水结构呈倾斜角度相连时,形成如图3所示的弧形连接方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填充物包括细砂或砾石或沙土。
在该技术方案中,选择在施工现场就地取材进行填充的方式,向填充空间内填充的填充物可以为自铁塔周围开挖的细砂、砾石等土体,既可以增加挡水结构的自重,同时也可以减少余土的产生,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为依附支撑骨架浇筑的混凝土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低于C20,壳体的壁厚较薄,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且保有一定强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开设有填充口,用于向填充空间内装填填充物。
在该技术方案中,填充口设于壳体的壁面,与填充空间联通,在完成填充后,可通过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封堵填充口。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挡水结构与另一挡水结构相连的位置浇筑水泥浆。
在该技术方案中,相邻两挡水结构的连接位置处在连接后仍然存在缝隙,通过浇筑水泥浆紧固连接的同时可以使添堵缝隙,保证其良好的防水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骨架包括水平围筋和竖向筋,所述水平围筋和竖向筋相互垂直,若干个水平围筋和若干个竖向筋组成网格状结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竖向筋的直径不小于12mm,水平围筋的直径不小于6mm,相邻水平围筋或竖向筋的间距不大于300mm。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有效针对类似于我国西北地区的特殊地形地质条件,挡水结构的适应性较强,适用于多种位置地点,可灵活调节,内部可以填充现场的粉砂、砾石等土质,可以充分就地取材,经济性较好;具有混凝土结构的良好防水性能,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环保性,同时可以实现预制式批量生产,提高机械化施工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中相邻挡水结构采用直线连接方式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中相邻挡水结构采用弧形连接方式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中相邻挡水结构采用直角连接方式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中支撑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中支撑骨架的立面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支撑骨架;2、壳体;3、填充空间;4、端头部;5、尾扣部;
11、水平围筋;12、竖向筋;
31、填充口;
51、容置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它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包括:支撑骨架1和依附支撑骨架1形成的壳体2,所述壳体2内部形成填充空间3,所述填充空间3装填填充物用于增加挡水结构的自重;
若干个所述挡水结构相互连接并围绕杆塔的塔基设置。
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支撑骨架1主要起支撑作用,增加整个结构的强度,具体可选用钢筋材料,支撑骨架1分布在壳体2内;填充空间3内可预填填充物,也可以在施工现场就地取材进行填充,根据塔基的直径,选择挡水结构的数量,挡水结构互相连接围绕在铁塔塔基的周围,形成包围结构,阻挡雨水对塔基的冲刷,具体的,挡水结构高1.5m,使用时需要将挡水结构部分埋入地下,埋深不低于0.5m;
挡水结构之间的连接,可采用螺栓固定连接或者采用水泥浇筑连接等方式。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且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挡水结构包括向外凸出的端头部4和向内凹陷的尾扣部5,所述端头部4设于挡水结构的一端,所述尾扣部5设于挡水结构的另一端;
所述端头部4与相邻挡水结构的尾扣部5或端头部4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尾扣部5和端头部4分别设置在挡水结构的两端,端头部4自挡水结构的一端向外凸出,尾扣部5自挡水结构的另一端向挡水结构内部凹陷,使用时,可将一个挡水结构的端头部4与另一挡水结构的尾扣部5相连,形成如图2所示的直线连接方式;也可将一个挡水结构的端头部4与另一挡水结构的端头部4相连,更为具体的,可使两挡水结构相互垂直,形成如图4所示的直角连接方式。
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且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尾扣部5的凹陷部分形成容置空间51,所述容置空间51可容端头部4插入。
在该实施例中,尾扣部5向挡水结构内部凹陷部分形成容置空间51,容置空间51可容纳端头部4插入,端头部4可与容置空间51的形状匹配,以实现紧固连接;端头部4的体积也可以略小于容置空间51,方便插入的同时,可灵活调节。
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且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端头部4为楔形结构,并能够在容置空间51内晃动倾斜,以使相邻两挡水结构呈倾斜角度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端头部4的长度可长于容置空间51的深度,同时端头部4采用楔形结构,保证相连的两个挡水结构之间具有一定的转动能力,如端头部4的长度较容置空间51的深度长20mm;相邻两挡水结构呈倾斜角度相连时,形成如图3所示的弧形连接方式。
本实用新型第五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且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填充物包括细砂或砾石或沙土。
在该实施例中,选择在施工现场就地取材进行填充的方式,向填充空间3内填充的填充物可以为自铁塔周围开挖的细砂、砾石等土体,既可以增加挡水结构的自重,同时也可以减少余土的产生,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第六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且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壳体2为依附支撑骨架1浇筑的混凝土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低于C20,壳体2的壁厚较薄,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且保有一定强度。
本实用新型第七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且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壳体2开设有填充口31,用于向填充空间3内装填填充物。
在该实施例中,填充口31设于壳体2的壁面,与填充空间3联通,在完成填充后,可通过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封堵填充口31。
本实用新型第八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且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挡水结构与另一挡水结构相连的位置浇筑水泥浆。
在该实施例中,相邻两挡水结构的连接位置处在连接后仍然存在缝隙,通过浇筑水泥浆紧固连接的同时可以使添堵缝隙,保证其良好的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第九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且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支撑骨架1包括水平围筋11和竖向筋12,所述水平围筋11和竖向筋12相互垂直,若干个水平围筋11和若干个竖向筋12组成网格状结构。
竖向筋12的直径不小于12mm,水平围筋11的直径不小于6mm,相邻水平围筋11或竖向筋12的间距不大于300mm。
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骨架(1)和依附支撑骨架(1)形成的壳体(2),所述壳体(2)内部形成填充空间(3),所述填充空间(3)装填填充物用于增加挡水结构的自重;
若干个所述挡水结构相互连接并围绕杆塔的塔基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结构包括向外凸出的端头部(4)和向内凹陷的尾扣部(5),所述端头部(4)设于挡水结构的一端,所述尾扣部(5)设于挡水结构的另一端;
所述端头部(4)与相邻挡水结构的尾扣部(5)或端头部(4)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扣部(5)的凹陷部分形成容置空间(51),所述容置空间(51)可容端头部(4)插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头部(4)为楔形结构,并能够在容置空间(51)内晃动倾斜,以使相邻两挡水结构呈倾斜角度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包括细砂或砾石或沙土。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为依附支撑骨架(1)浇筑的混凝土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开设有填充口(31),用于向填充空间(3)内装填填充物。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结构与另一挡水结构相连的位置浇筑水泥浆。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1)包括水平围筋(11)和竖向筋(12),所述水平围筋(11)和竖向筋(12)相互垂直,若干个水平围筋(11)和若干个竖向筋(12)组成网格状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其特征在于,竖向筋(12)的直径不小于12mm,水平围筋(11)的直径不小于6mm,相邻水平围筋(11)或竖向筋(12)的间距不大于300mm。
CN202222328313.2U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 Active CN2184372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28313.2U CN218437200U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28313.2U CN218437200U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37200U true CN218437200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102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28313.2U Active CN218437200U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372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37511B (zh) 一种双排围堰及其制作方法
CN112922020A (zh) 一种由咬合桩组成的风机筒形基础及施工方法
CN112854288A (zh) 一种由地下连续墙组成的风机筒形基础及施工方法
CN113250240A (zh) 层状网式格宾石笼与混凝土的组合式边坡防护结构及工艺
CN211200426U (zh) 一种微型钢管桩挡墙抗滑支挡结构
CN109252542B (zh) 一种用于道路拓宽的树根桩轻质挡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02626946A (zh) 一种混凝土异形围护桩的制备方法
CN218437200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杆塔挡水结构
CN100396854C (zh) 柱锤强夯置换基坑支护工法
CN209082546U (zh) 一种适用于海上风电场风机的复合基础结构
CN210421112U (zh) 一种基坑smw工法桩支护结构
CN110106930B (zh) 一种铁塔基础加固保护方法
CN210857264U (zh) 一种公路重力式挡土墙加固结构
CN212000674U (zh) 新型逆作法装配式无压涵洞
CN211368771U (zh) 桩承式格宾挡墙结构
CN112962617A (zh) 一种用于风化岩层地区的综合管廊基坑支护方法
CN209779677U (zh) 一种新型柔性挡土墙
CN220166970U (zh) 一种筒形沉井风机基础
CN216892506U (zh) 一种箱式设备基础
CN218813756U (zh) 一种在过期支护桩基础上加固处理的基坑支护结构
CN215211135U (zh) 一种由咬合桩组成的风机筒形基础
CN218454378U (zh) 一种挡墙结构
CN213978992U (zh) 一种深厚软土层浅基坑的支护结构
CN213173802U (zh) 输电线路岩石锚固杆塔基础
CN220057999U (zh) 一种地基防沉降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