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37146U - 一种主动防御挡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主动防御挡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37146U
CN218437146U CN202222951034.1U CN202222951034U CN218437146U CN 218437146 U CN218437146 U CN 218437146U CN 202222951034 U CN202222951034 U CN 202222951034U CN 218437146 U CN218437146 U CN 2184371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apital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frame
manger plate
level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5103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振闯
崔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95103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371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371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371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al Wing (AREA)

Abstract

一种主动防御挡水设备属于防水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基建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建框架设置于地坑下,所述基建框架的两侧连接有阻水立柱,所述阻水立柱对称地立设在所述地坑上方外两侧,所述基建框架的顶部一侧铰接有挡水骨架,所述挡水骨架搭在所述基建框架上,所述挡水骨架表面覆盖连接有挡水板,所述挡水骨架立起后所述挡水板与两个所述阻水立柱相对应,所述基建框架的顶部另一侧固定有排水篦子。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地下建筑的出入口处进行主动自动防御挡水动作,并且抗水压和浪涌强度高,挡水的区域面积足够大且抗渗水性强,同时安装到位后无需拆卸和二次组装,在工作时不会占用其他设备区域外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主动防御挡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主动防御挡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出现频率发生变化,特别是强降雨,呈现出增多增强的趋势,预计今后这种极端事件的出现将更加频繁。为了防止地下建筑,如地下车库、地铁口在城市内涝、暴雨、特大暴雨时大量进水,除增强地下建筑排水能力外,还需挡水装置将雨水或洪水阻隔在基建设施外,目前对于地下建筑的挡水方式多为被动人为搭建防御设置来防水,这就需要每次出现水灾时都需要人为根据进水情况来组织人力进行布置工作,不仅可能会耽误挡水的时机,也会大量占用人力资源,并且使用后的拆卸工作也会占用人力资源;另外挡水的设施多为厚度小高度较低的型材,其抗弯强度低以致抗浪涌能力低,并且防水位低,当水量较大时体现的作用小;同时在安装时会占用到大量的其他空间,阻碍其他区域的行人和车辆的通行,在使用完拆卸后挡水的设施也需要较大的存放空间,浪费空间资源;另外现有的挡水设施的密封性很小,这样也会出现向外渗水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主动防御挡水设备;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地下建筑的出入口处进行主动自动防御挡水动作,并且抗水压和浪涌强度高,挡水的区域面积足够大且抗渗水性强,同时安装到位后无需拆卸和二次组装,在工作时不会占用其他设备区域外空间,并且在无水灾时能够复位而不占用行人和车辆的行进空间资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主动防御挡水设备,包括基建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建框架设置于地坑下,所述基建框架的两侧连接有阻水立柱,所述阻水立柱对称地立设在所述地坑上方外两侧,所述基建框架的顶部一侧铰接有挡水骨架,所述挡水骨架搭在所述基建框架上,所述挡水骨架表面覆盖连接有挡水板,所述挡水骨架立起后所述挡水板与两个所述阻水立柱相对应,所述基建框架的顶部另一侧固定有排水篦子,所述基建框架内倾斜固定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与所述基建框架外部设置的液压泵站通过油路连接,所述液压泵站与电控系统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挡水骨板连接,所述基建框架内部由高到低分别连接有极高液位传感器、高液位传感器和低液位传感器,所述极高液位传感器、所述高液位传感器和所述低液位传感器均与所述电控系统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篦子与所述挡水板能够共同将所述地坑完全覆盖。
进一步地,所述基建框架内部还固定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与所述液压泵站通过油路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与齿条连接,所述基建框架上连接有多个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穿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对应每个齿条连接有齿轮,所述齿条与对应的所述齿轮相啮合,所述旋转轴上连接有多个防护栏,所述防护栏在立起时高于所述地坑。
更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栏立起时贴近所述排水篦子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基建框架内部设置有排水泵和排水管,所述排水泵与所述电控系统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阻水立柱上端设置有声光报警器,所述声光报警器与所述电控系统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阻水立柱与所述挡水骨架对应的一侧均设置有一体式密封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感应水位高低,自动开启或关闭挡水设备开启防御,提前保障地下设施(例如地铁车站出入口、地下车库出入口、免水淹区域通道口、地下仓库、下沉式广场等)不被洪灾侵袭,响应时间短并且节省了人力资源;防护栏能够在设备处于防御状态时阻拦行人和车辆,避免人或车辆的误入损伤;一次安装到位后无需拆卸和再次组装,在工作时不会占用其他设备区域外空间,关闭后自动收回设备内的装置,不会占用公共行进空间;由挡水骨架支撑的挡水板能够提供更大的抗水压强度,抗浪涌能力强,挡水宽度大,防洪水位高;一体式密封条能够使工作时的密封强度更高,防止向外渗水;排水泵能够挡水设备防御状态开启前(即非水灾的情况下)防止基建框架内存水过多的时候及时大量向外排水。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使用新型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关闭防御状态时的结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关闭防御状态时的结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开启防御状态挡水骨架升起后的结构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开启防御状态防护栏升起后的结构正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护栏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在开启防御状态后的结构俯视图。
图中标记:1为基建框架、2为地坑、3为阻水立柱、4为挡水骨架、5为挡水板、6为排水篦子、7为第一液压缸、8为液压泵站、9为电控系统、10为极高液位传感器、11为高液位传感器、12为低液位传感器、13为第二液压缸、14为齿条、15为轴承座、16为旋转轴、17为齿轮、18为防护栏、19为排水泵、20为声光报警器、21为一体式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主动防御挡水设备,包括基建框架1,基建框架1有多根槽钢、角钢、方管、切割钢板焊接而成,其组合的结构在本领域很常规,基建框架1设置于地坑2下,地坑2在基建过程中在地下设置的出入口处挖设,基建框架1的两侧连接有阻水立柱3,阻水立柱3对称地立设在地坑2上方外两侧,阻水立柱3两侧设置,不会影响出入口在无水灾时的正常使用。
基建框架1的顶部一侧铰接有挡水骨架4,挡水骨架4搭在基建框架1上,挡水骨架4表面覆盖连接有挡水板5,挡水骨架4整体由多根槽钢、方管、方管交叉焊接而成,整体强度高,支撑力强,挡水骨架4上连接固定的挡水板5能够在与挡水骨架4共同的作用下抗水压强度更高,抗浪涌强度更高。
挡水骨架4立起后挡水板5与两个阻水立柱3相对应,挡水板5立起后高度较现有的挡水设施更加高,面积更大,因而挡水宽度更大、防洪水位更高。两个阻水立柱3与挡水骨架4对应的一侧均设置有一体式密封条21,一体式密封条21能够更严密地提高挡水板5与阻水立柱3间的密封性,防止水从两者之间的缝隙中渗出。
基建框架1的顶部另一侧固定有排水篦子6,排水篦子6被基建框架1支撑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可以在不需要挡水设备工作时将上方少量的雨水等积水排到基建框架1中,并且能够在挡水设备工作时对行人车辆的误入起到缓冲的作用。
排水篦子6与挡水板5能够共同将地坑2完全覆盖,使挡水设备不工作而复位后保证地坑2不露出而更安全,行人或车辆能够从排水篦子6和挡水板5上通过,不影响正常通行。
基建框架1内倾斜固定有第一液压缸7,第一液压缸7与基建框架1外部设置的液压泵站8通过油路连接,液压泵站8与电控系统9电性连接,通过电控系统9来控制液压泵站8给第一液压缸7送液,控制第一液压缸7活塞杆的伸缩。
第一液压缸7的活塞杆与挡水骨板连接,能够通过倾斜设置的第一液压缸7的活塞杆伸出将挡水骨板顶开立起或者收缩将挡水骨板收回复位,基建框架1内部由高到低分别连接有极高液位传感器10、高液位传感器11和低液位传感器12,极高液位传感器10、高液位传感器11和低液位传感器12均与电控系统9电性连接。极高液位传感器10、高液位传感器11和低液位传感器12的作用是分别感应水位的不同状态,根据水位的高低来给电控系统9信号,使电控系统9控制间接控制挡水骨板的升起和下落来进行防御动作的开启和复位。
阻水立柱3上端设置有声光报警器20,声光报警器20与电控系统9电性连接,当电控系统9接收到极高液位传感器10给到的信号后需要给出液压站控制第一液压缸7升起挡水板5的动作指令,同时也给出声光报警器20工作的指令,在挡水骨架4被第一液压缸7顶起的过程前和过程中,声光报警器20开启,提醒人员撤离和避让,起到提前警示的作用。
基建框架1内部还固定有第二液压缸13,第二液压缸13与液压泵站8通过油路连接,第二液压缸13的活塞杆与齿条14连接,基建框架1上连接有多个轴承座15,轴承座15穿设有旋转轴16,旋转轴16上对应每个齿条14连接有齿轮17,齿条14与对应的齿轮17相啮合,旋转轴16上连接有多个防护栏18,防护栏18在立起时高于地坑2,当防御状态开启时电控系统9控制液压泵站8向第二液压缸13送液,使防护栏18升起来起到阻拦行人和车辆的作用,并且防护栏18立起时贴近排水篦子6的端部,尽可能减小防护栏18与排水篦子6之间的空间,更好地防止行人和车辆误入地坑2中。
基建框架1内部设置有排水泵19和排水管,排水泵19与电控系统9电性连接,当水位还未到达极高液位传感器10位置时,挡水骨板并不需要升起的时候,如果通过排水篦子6进入到基建框架1中的水位到达了高液位传感器11的时候,高液位传感器11给到电控系统9信号,电控系统9控制排水泵19开启进行排水直到到达低液位传感器12的位置后停止,而如果当排水泵19开启后水位仍持续上升直到到达了极高液位传感器10位置时,则说明以达到了洪灾的情况,排水泵19已经无法达到排空基建框架1中的水的效果了的时候,则挡水骨板和挡水板5才升起,此时关闭排水泵19。当洪灾过去水位下降到离开极高液位传感器10的高度后,则再开启排水泵19开始排水直到到达低液位传感器12位置时停止。
工作原理如下。
排水泵19排水状态:当地坑2中基建框架1中的积水达到了高液位传感器11的位置而未达到极高液位传感器10的位置时,防御状态并未开启,电控系统9控制排水泵19开启排水,直到到达低液位传感器12位置时停止排水;或者当水灾退去水位通过地坑2中排水管道自然排水到极高液位传感器10以下时也会通过电控系统9控制排水泵19开启,进行排水直至到达低液位传感器12位置时停止。
开启防御状态:当地坑2中基建框架1中的积水达到极高水位传感器的位置时,排水泵19已经不能排掉积水,说明水灾到来,这时电控系统9控制排水泵19关闭,停止排水泵19排水状态,同时电控系统9控制液压泵站8向第一液压缸7内送液,第一液压缸7伸缩杆将挡水框架顶起,挡水框架和挡水板5向上运行并与阻水立柱3上的一体式密封条21贴合,起到防御挡水的作用,同时电控系统9控制声光报警器20开启一段时间来提醒行人和车辆撤离避让,然后电控系统9控制液压泵站8向第二液压缸13内送液,第二液压缸13间间接控制防护栏18升起。
关闭防御状态:当防御状态开启后,如果水位已经通过排水泵19排水至低液位传感器12的位置时关闭防御状态,停止排水泵19排水状态,同时电控系统9控制液压站,使第二液压缸13间接控制防护栏18收回至地面下,然后电控系统9再控制液压站,使第一液压缸7控制挡水框架和挡水板5收回复位,整个防御状态结束。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主动防御挡水设备,包括基建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建框架(1)设置于地坑(2)下,所述基建框架(1)的两侧连接有阻水立柱(3),所述阻水立柱(3)对称地立设在所述地坑(2)上方外两侧,所述基建框架(1)的顶部一侧铰接有挡水骨架(4),所述挡水骨架(4)搭在所述基建框架(1)上,所述挡水骨架(4)表面覆盖连接有挡水板(5),所述挡水骨架(4)立起后所述挡水板(5)与两个所述阻水立柱(3)相对应,所述基建框架(1)的顶部另一侧固定有排水篦子(6),所述基建框架(1)内倾斜固定有第一液压缸(7),所述第一液压缸(7)与所述基建框架(1)外部设置的液压泵站(8)通过油路连接,所述液压泵站(8)与电控系统(9)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7)的活塞杆与所述挡水骨板连接,所述基建框架(1)内部由高到低分别连接有极高液位传感器(10)、高液位传感器(11)和低液位传感器(12),所述极高液位传感器(10)、所述高液位传感器(11)和所述低液位传感器(12)均与所述电控系统(9)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动防御挡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篦子(6)与所述挡水板(5)能够共同将所述地坑(2)完全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动防御挡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建框架(1)内部还固定有第二液压缸(13),所述第二液压缸(13)与所述液压泵站(8)通过油路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13)的活塞杆与齿条(14)连接,所述基建框架(1)上连接有多个轴承座(15),所述轴承座(15)穿设有旋转轴(16),所述旋转轴(16)上对应每个齿条(14)连接有齿轮(17),所述齿条(14)与对应的所述齿轮(17)相啮合,所述旋转轴(16)上连接有多个防护栏(18),所述防护栏(18)在立起时高于所述地坑(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主动防御挡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栏(18)立起时贴近所述排水篦子(6)的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动防御挡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建框架(1)内部设置有排水泵(19)和排水管,所述排水泵(19)与所述电控系统(9)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动防御挡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立柱(3)上端设置有声光报警器(20),所述声光报警器(20)与所述电控系统(9)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动防御挡水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阻水立柱(3)与所述挡水骨架(4)对应的一侧均设置有一体式密封条(21)。
CN202222951034.1U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主动防御挡水设备 Active CN2184371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51034.1U CN218437146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主动防御挡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51034.1U CN218437146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主动防御挡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37146U true CN218437146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75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51034.1U Active CN218437146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主动防御挡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371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69095B (zh) 一种截排减压抗浮系统
CN108547368B (zh) 城市地下空间出入口具有阻挡涝水功能的雨水篦子
CN112556791B (zh) 一种城市隧道内涝安全防控系统
CN213773198U (zh) 地库坡地自挡水装置
CN109611007A (zh) 一种出入口气囊式防水装置
CN112854397A (zh) 一种地下车库防洪水装置
CN218437146U (zh) 一种主动防御挡水设备
CN203066035U (zh) 地下室出入口自动阻水装置
CN209761279U (zh) 出入口气囊式防水装置
CN112942552A (zh) 一种洪水检测预警系统
CN114134857A (zh) 一种配电站智能防汛挡墙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3699932A (zh) 一种防洪结构
CN214497767U (zh) 一种多功能截水沟
CN214939818U (zh) 一种顶降式防汛挡水装置
CN215758813U (zh) 城市滨河堤防综合利用系统
CN212957860U (zh) 防淹地下车位
CN113833016A (zh) 一种兼顾防洪、排涝、地下管线敷设的综合结构
CN111636802B (zh) 一种地下车库前端充气防水装置
CN113668455A (zh) 一种新型防汛系统
JP6569029B1 (ja) 建物等の地下に設置する地下貯水槽
CN113962831B (zh) 一种水电站区降雨排水实时监测系统及方法
CN215906684U (zh) 一种防洪结构
CN207003600U (zh) 一种城市下穿通道积水的监测及阻拦系统
CN214040248U (zh) 一种城市隧道内涝安全防控系统
CN115075189A (zh) 一种浮力式自动防洪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