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34352U - 一种缠纱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缠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34352U
CN218434352U CN202222624045.9U CN202222624045U CN218434352U CN 218434352 U CN218434352 U CN 218434352U CN 202222624045 U CN202222624045 U CN 202222624045U CN 218434352 U CN218434352 U CN 2184343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bolt sleeve
assembly
bolt
wind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2404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Renewable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Renewable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Renewable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Renewable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2404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343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343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343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缠纱装置,包括:缠绕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和滚轮组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与螺栓套的一端驱动连接,所述滚轮组件用于设置于所述螺栓套的另一端,并用于与所述螺栓套滚动连接;送料机构,包括导纱组件和平移组件,所述导纱组件设于所述平移组件上,并用于将纱线引导至所述螺栓套,且所述平移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导纱组件平移以使纱线在螺栓套上沿螺栓套的轴向分布。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检测机构来检测螺栓套的缠纱厚度,以在检测机构检测到螺栓套的缠纱厚度达到预设值时利用平移组件驱动固纱组件沿螺栓套的轴向平移,从而实现自动缠纱,不仅使得纱线与螺栓套外表面接触更紧密,而且有效地提高了缠纱工艺的稳定性和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缠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缠纱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风力发电机(简称风机)的叶片根部需要通过螺栓连接到轮毂上,现有技术中,风机叶片的根部结构通常采用螺栓套预埋工艺,即在叶片生产过程中直接将带有内螺纹的预埋螺栓套铺设于纤维布中,叶片成型后无需使用打孔机再次打孔,从而将预埋螺栓套与风电叶片的根部结构连接在一起,使得风机叶片能够直接通过螺栓与轮毂连接。而预埋螺栓套在铺设之前,需要使用玻纤纱将预埋螺栓套上的凹槽均匀缠绕,使之与预埋螺栓套外径相同,同时使相邻两个凹槽之间过渡平滑。
但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人工进行缠纱,这种缠纱方式因自动化程度低而导致效率低下,而且人工缠绕时的工艺不稳定,导致缠绕松紧度无法得到保障,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预埋螺栓套缠纱时的效率和缠纱工艺的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缠纱装置,包括:
缠绕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和滚轮组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与螺栓套的一端驱动连接,所述滚轮组件用于设置于所述螺栓套的另一端,并用于与所述螺栓套滚动连接;
送料机构,包括导纱组件和平移组件,所述导纱组件设于所述平移组件上,并用于将纱线引导至所述螺栓套,且所述平移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导纱组件平移以使所述纱线在所述螺栓套上沿所述螺栓套的轴向分布。
可选地,所述滚轮组件包括滚轮支架和两个转动连接于所述滚轮支架上的滚轮,两个所述滚轮并排且间隔设置,所述滚轮的轴线用于平行于所述螺栓套的轴线设置,且两个所述滚轮用于位于所述螺栓套轴线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缠纱装置还包括激光检测机构,所述激光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纱线在所述螺栓套上的缠绕厚度。
可选地,所述激光检测机构发出的激光光束用于平行于所述螺栓套的轴线。
可选地,所述缠纱装置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于所述滚轮组件背离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侧,所述激光检测机构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上。
可选地,所述平移组件包括旋转变平移结构和第二驱动件,所述旋转变平移结构与所述导纱组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旋转变平移结构驱动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二驱动件的旋转动力驱动所述导纱组件平移。
可选地,所述旋转变平移结构包括支撑架、设有平移齿结构的轨道和设有齿轮结构的齿轮箱,所述支撑架分别与所述轨道的两端连接,所述轨道用于平行于所述螺栓套的轴向设置,所述齿轮箱和所述导纱组件连接,所述轨道穿过所述齿轮箱,且所述轨道上的所述平移齿结构与所述齿轮箱中的所述齿轮结构相啮合,所述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齿轮箱上,并与所述齿轮结构驱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导纱组件包括底座和设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导轮,且所述第一导轮的轴线用于平行于所述螺栓套的轴线设置,所述底座上设有通孔结构,所述纱线穿过所述通孔结构连接至所述第一导轮上。
可选地,所述导纱组件还包括第二导轮,所述第一导轮和所述第二导轮分别设于所述底座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纱线依次经所述第二导轮、所述通孔结构和所述第一导轮缠绕至所述螺栓套上,并与所述通孔结构的孔壁间隙配合。
可选地,所述缠纱装置还包括力传感器,所述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纱线缠绕在所述螺栓套上的力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缠纱装置用于对例如螺栓套等预埋件进行缠纱操作时,可通过将螺栓套的一端连接至第一驱动件上,另一端置于滚轮组件上,以利用第一驱动件和滚轮组件对螺栓套两端进行支撑,并且,在第一驱动件驱动螺栓套转动时,螺栓套的另一端能够在滚轮组件上原地滚动,以保证螺栓套能够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顺畅且稳定地转动,另外,可通过改变滚轮组件的固定位置来适应不同长度的螺栓套,通用性高;同时,在缠纱过程中,平移组件驱动导纱组件沿大致平行于螺栓套轴向的方向平移,以使纱线在螺栓套上沿螺栓套的轴向分布,从而实现自动缠纱,不仅使得纱线与螺栓套外表面接触更紧密,而且有效地提高了缠纱工艺的稳定性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预埋螺栓套缠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预埋螺栓套缠纱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驱动件;2、滚轮组件;21、滚轮支架;22、滚轮;3、激光检测机构;4、导纱组件;41、第一导轮;42、底座;421、通孔结构;5、平移组件;51、支撑架;52、轨道;53、齿轮箱;54、第二驱动件;6、安装支架;7、卷扬机;100、螺栓套;200、纱线;a、激光光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附图中的Z轴表示竖直方向,也就是上下位置,且Z轴的正向(即Z轴的箭头指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附图中的X轴表示水平方向,并指定为左右位置,且X轴的正向代表左侧,X轴的反向代表右侧;附图中的Y轴表示为前后位置,且Y轴的正向代表前侧,Y轴的反向代表后侧;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前述Z轴、Y轴及X轴的表示含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缠纱装置可以对螺栓套100进行缠纱,也可以对其他需要缠纱处理的零部件进行缠纱,为方便描述,后文以缠纱装置对螺栓套100进行缠纱为例进行详细介绍。
结合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缠纱装置,包括缠绕机构和送料机构,缠绕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1滚轮组件2,第一驱动件1用于与螺栓套100的一端驱动连接,滚轮组件2用于设置于螺栓套100的另一端,并用于与螺栓套100滚动连接;送料机构包括导纱组件4和平移组件5,导纱组件4设于平移组件5上,并用于将纱线200引导至螺栓套100,且平移组件5用于驱动导纱组件4平移以使纱线200在螺栓套100上沿螺栓套100的轴向分布。
为了方便描述,此处以及后文以螺栓套100沿左右方向(即图1中X轴方向)安装在缠纱装置上,滚轮组件2位于螺栓套100的左端,第一驱动件1位于螺栓套100的右端,平移组件5位于螺栓套100的后方为例进行说明。具体而言,第一驱动件1通常为电机,安装螺栓套100时,第一驱动件1的电机轴上通常设有磁铁,螺栓套100的右端套设在该电机轴上,并通过磁铁吸附固定在电机轴上,从而可以随电机轴一起转动;螺栓套100左端置于滚轮组件2的上方,利用滚轮组件2给螺栓套100的左端提供支撑力,第一驱动件1驱动螺栓套100转动时,螺栓套100的左端能够在滚轮组件2上原地滚动。初始时,将例如玻纤纱等纱线200经导纱组件4缠绕至螺栓套100的右端,通过启动第一驱动件1即可进行缠纱操作,在缠纱过程中,平移组件5驱动导纱组件4沿大致平行于螺栓套100轴向的方向从右往左间歇性移动,以使纱线200在螺栓套100上沿螺栓套100的轴向分布,直至纱线200从螺栓套100的右端缠绕至螺栓套100的左端,使得螺栓套100的外表面铺满纱线200,从而完成纱线200的缠绕作业。
本实施例中的缠纱装置用于对例如螺栓套100等预埋件进行缠纱操作时,可通过将螺栓套100的一端连接至第一驱动件1上,另一端置于滚轮组件2上,以利用第一驱动件1和滚轮组件2对螺栓套100两端进行支撑,并且,在第一驱动件1驱动螺栓套100转动时,螺栓套100的另一端能够在滚轮组件2上原地滚动,以保证螺栓套100能够在第一驱动件1的驱动下顺畅且稳定地转动,另外,可通过改变滚轮组件2的固定位置来适应不同长度的螺栓套100,通用性高;同时,在缠纱过程中,平移组件5驱动导纱组件4沿大致平行于螺栓套100轴向的方向平移,以使纱线200在螺栓套100上沿螺栓套100的轴向分布,从而实现自动缠纱,不仅使得纱线与螺栓套外表面接触更紧密,而且有效地提高了缠纱工艺的稳定性和效率。
进一步地,缠纱装置还包括平台,第一驱动件1通过电机座可拆卸固定在平台上,滚轮组件2和平移组件5可拆卸固定在平台上。如此,便于缠纱装置的整体搬运和安装。
进一步地,送料机构还包括用于收卷纱线200的卷扬机7。在给螺栓套100缠纱之前,纱线200收卷在卷扬机7上,在进行缠纱时,纱线200由卷扬机7经导纱组件4缠绕至螺栓套100上。
可选地,结合图1所示,滚轮组件2包括滚轮支架21和两个转动连接于滚轮支架21上的滚轮22,两个滚轮22并排且间隔设置,滚轮22的轴线(即滚轮22的轴心线)用于平行于螺栓套100的轴线(即螺栓套100轴心线)设置,且两个滚轮22用于位于螺栓套100轴线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两个滚轮22通常关于螺栓套100对称设置,两个滚轮22之间的空间形成凹槽,螺栓套100的左端底部置于该凹槽内,且螺栓套100的左端底部与两个滚轮22均形成抵接。这样,利用两个滚轮22来对螺栓套100的左端进行支撑,不仅支撑效果更好,而且两个滚轮22在前后方向上对螺栓套100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可以防止螺栓套100的左端在前后方向上发生位移,进而防止螺栓套100远离于第一电机1的一端发生摆动。
可选地,缠纱装置还包括激光检测机构3,激光检测机构3用于检测纱线200在螺栓套100上的缠绕厚度。
本实施例中,通常采用激光传感器作为激光检测机构3来实现螺栓套100缠纱厚度的检测,激光检测机构3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机1上,也可以设置在后文介绍的安装支架6上。在缠纱过程中,激光检测机构3实时检测螺栓套100的缠纱厚度,当激光检测机构3检测到纱线200在螺栓套100上的缠绕厚度达到预设值时,将信号传输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则控制平移组件5驱动导纱组件4从右往左移动预设距离,直至纱线200从螺栓套100的右端缠绕至左端,从而完成缠纱作业。如此,通过设置激光检测机构3来检测纱线200在螺栓套100上的缠纱厚度,以便于在激光检测机构3检测到螺栓套100的缠纱厚度达到预设值时,利用平移组件5驱动导纱组件4沿平行于螺栓套100轴向的方向平移,从而使得纱线200在螺栓套100的缠绕厚度均匀。
可选地,结合图1所示,激光检测机构3发出的激光光束a用于平行于螺栓套100的轴线。
本实施例中,激光检测机构3发出的激光光束a平行于螺栓套100的轴线,如图1所示,螺栓套100未缠纱时,激光光束a与螺栓套100之间具有一定间隙,该间隙通常由纱线200的缠绕厚度所决定。这样,使得激光检测机构3发出的激光光束a能够从螺栓套100的一端覆盖至另一端,从而便于激光检测机构3在螺栓套100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检测纱线200在螺栓套100上的缠绕厚度,进而使得纱线200在螺栓套100的缠绕厚度均匀。
进一步地,激光检测机构3位于螺栓套100的上方。
由于当激光检测机构3设于螺栓套100前侧或后侧时,若操作人员站在螺栓套100背离激光光束a的一侧,则可能无法直观地看到激光光束a,从而无法判断激光传感器是否开启或是否损坏。故通常将激光检测机构3设于螺栓套100的上方,这样,激光检测机构3发出的激光光束a也会位于螺栓套100的上方,使得激光光束a不容易因操作人员观察位置的改变而被螺栓套100遮挡,从而方便观察激光检测机构3是否发出激光光束a,进而便于判断激光检测机构3是否开启或是否损坏。
可选地,结合图1所示,缠纱装置还包括安装支架6,安装支架6设于滚轮组件2背离第一驱动件1的一侧,激光检测机构3设于安装支架6上。
本实施例中,滚轮组件2的右侧朝向第一驱动件1,故安装支架6设置在滚轮组件2的左侧,且激光检测机构3装配于安装支架6上,如此以实现激光检测机构3的安装固定。
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2所示,平移组件5包括旋转变平移结构和第二驱动件54,旋转变平移结构与导纱组件4连接,第二驱动件54与旋转变平移结构驱动连接,以通过第二驱动件54的旋转动力驱动导纱组件4平移。
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54通常为电机,旋转变平移结构可以是丝杆和螺母滑块相配合的结构,此时,第二驱动件54与丝杆驱动连接,导纱组件4与螺母滑块连接,旋转变平移结构也可以是齿轮齿条结构或蜗轮蜗杆结构,此时,第二驱动件54与齿轮或蜗轮驱动连接,相应地,导纱组件4与齿条或蜗杆连接。缠纱过程中,利用第二驱动件54的电机轴输出旋转动力,旋转变平移结构通过该旋转动力驱动导纱组件4沿平行于螺栓套100轴向的方向平移,以使螺栓套100的一端至另一端的外表面上均缠绕有纱线200,进而实现自动缠纱。
旋转变平移结构包括支撑架51、设有平移齿结构的轨道52和设有齿轮结构的齿轮箱53,支撑架51分别与轨道52的两端连接,轨道52用于平行于螺栓套100的轴向设置,齿轮箱53与导纱组件4连接,轨道52穿过齿轮箱53,且轨道52上的平移齿结构与齿轮箱53中的齿轮结构相啮合,第二驱动件54设于齿轮箱53上,并与齿轮结构驱动连接。
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2所示,旋转变平移结构包括支撑架51、设有平移齿结构的轨道52和设有齿轮结构的齿轮箱53,支撑架51分别与轨道52的两端连接,轨道52用于平行于螺栓套100的轴向设置,齿轮箱53与导纱组件4连接,轨道52穿过齿轮箱53,且轨道52上的平移齿结构与齿轮箱53中的齿轮结构相啮合,第二驱动件54设于齿轮箱53上,并与齿轮结构驱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轨道52与螺栓套100大致位于同一高度上,也可以略高于或略低于螺栓套100。轨道52上的平移齿结构沿轨道52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平移齿结构的铺设长度通常大于螺栓套100的长度。使用时,第二驱动件54驱动齿轮箱53内的齿轮结构转动,在齿轮结构与轨道52上的平移齿结构的啮合传动作用下,由于轨道52两端连接在支撑架51上而无法轴向移动,使得齿轮结构在转动的同时还沿轨道52平移,进而带动导纱组件4沿轨道52平移,如此以实现平移组件5驱动导纱组件4沿平行于螺栓套100轴向的方向平移。
可选地,轨道52和齿轮结构分别为齿条和齿轮,或者轨道52和齿轮结构分别为蜗杆和蜗轮。
本实施例中,当轨道52为齿条时,齿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支撑架51上,当轨道52为蜗轮时,蜗轮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和轴承座与两个支撑架51转动连接,且蜗杆不发生轴向位移。如此,利用齿轮齿条结构或蜗轮蜗杆结构来实现导纱组件4中的底座42在轨道52上的平移,结构简单,容易制造。
可选地,结合图3和图4所示,导纱组件4包括底座42和设于底座42上的第一导轮41,第一导轮41的轴线用于平行于螺栓套100的轴线设置,底座42上设有通孔结构421,纱线200穿过通孔结构421连接至第一导轮41上。
具体地,底座42上设有用于纱线200穿过的通孔结构421,纱线200由底座42的下方经通孔结构421和第一导轮41缠绕至螺栓套100上。
这样,由卷扬机7输送的纱线200在缠绕到螺栓套100之前,先从通孔结构421处穿过底座42,并经第一导轮41导向后缠绕至螺栓套100上,从而利用第一导轮41对纱线200进行固定和导向。
可选地,结合图4所示,导纱组件4还包括第二导轮(图中未示出),第一导轮41和第二导轮分别设于底座42的顶部和底部,纱线200依次经第二导轮、通孔结构421和第一导轮41缠绕至螺栓套100上,并与通孔结构421的孔壁间隙配合。
本实施例中,第二导轮设在底座42的底部,并位于通孔结构421附近,纱线200由底座42的下方经第二导轮和通孔结构421缠绕至第一导轮41上,且纱线200与通孔结构421的孔壁之间存在间距。这样,可利用第二导轮来对缠绕至第一导轮41上的纱线200进行导向,以防止纱线200在导纱组件4从右向左移动时与通孔结构421的孔壁发生摩擦,从而可以防止纱线200磨损底座42。
可选地,缠纱装置还包括力传感器,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纱线200缠绕在螺栓套100上的力度。
本实施例中,力传感器可以设置在导纱组件4中的导轮上,也可以设在螺栓套100上,力传感器通常包括压力感测部,该压力感测部用于在纱线200缠绕到导轮或螺栓套100上时与纱线200抵接接触,以便于测量纱线200在螺栓套100上的缠绕力度,这样,可通过将力传感器检测到的缠纱力度反馈给控制系统,利用控制系统控制第一驱动件1/卷扬机7提高或降低转速来调整缠纱力度,比如,若力传感器的压力感测部检测到螺栓套100的缠纱力度超过预设力度值,则可通过控制第一驱动件1/卷扬机7降低转速来减小缠纱力度,反之,可通过控制第一驱动件1/卷扬机7提高转速来增大缠纱力度,从而使得缠纱力度可控制,进一步提升了缠纱工艺,降低了成型产品的废品率。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缠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缠绕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1)和滚轮组件(2),所述第一驱动件(1)用于与螺栓套(100)的一端驱动连接,所述滚轮组件(2)用于设置于所述螺栓套(100)的另一端,并用于与所述螺栓套(100)滚动连接;
送料机构,包括导纱组件(4)和平移组件(5),所述导纱组件(4)设于所述平移组件(5)上,并用于将纱线(200)引导至所述螺栓套(100),且所述平移组件(5)用于驱动所述导纱组件(4)平移以使所述纱线(200)在所述螺栓套(100)上沿所述螺栓套(100)的轴向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组件(2)包括滚轮支架(21)和两个转动连接于所述滚轮支架(21)上的滚轮(22),两个所述滚轮(22)并排且间隔设置,所述滚轮(22)的轴线用于平行于所述螺栓套(100)的轴线设置,且两个所述滚轮(22)位于所述螺栓套(100)轴线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激光检测机构(3),所述激光检测机构(3)用于检测所述纱线(200)在所述螺栓套(100)上的缠绕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缠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检测机构(3)发出的激光光束用于平行于所述螺栓套(100)的轴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缠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支架(6),所述安装支架(6)设于所述滚轮组件(2)背离所述第一驱动件(1)的一侧,所述激光检测机构(3)设于所述安装支架(6)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组件(5)包括旋转变平移结构和第二驱动件(54),所述旋转变平移结构与所述导纱组件(4)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54)与所述旋转变平移结构驱动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二驱动件(54)的旋转动力驱动所述导纱组件(4)平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缠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变平移结构包括支撑架(51)、设有平移齿结构的轨道(52)和设有齿轮结构的齿轮箱(53),所述支撑架(51)分别与所述轨道(52)的两端连接,所述轨道(52)用于平行于所述螺栓套(100)的轴向设置,所述齿轮箱(53)和所述导纱组件(4)连接,所述轨道(52)穿过所述齿轮箱(53),且所述轨道(52)上的所述平移齿结构与所述齿轮箱(53)中的所述齿轮结构相啮合,所述第二驱动件(54)设于所述齿轮箱(53)上,并与所述齿轮结构驱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纱组件(4)包括底座(42)和设于所述底座(42)上的第一导轮(41),且所述第一导轮(41)的轴线用于平行于所述螺栓套(100)的轴线设置,所述底座(42)上设有通孔结构(421),所述纱线(200)穿过所述通孔结构(421)连接至所述第一导轮(41)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缠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纱组件(4)还包括第二导轮,所述第一导轮(41)和所述第二导轮分别设于所述底座(42)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纱线(200)依次经所述第二导轮、所述通孔结构(421)和所述第一导轮(41)缠绕至所述螺栓套(100)上,并与所述通孔结构(421)的孔壁间隙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力传感器,所述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纱线(200)缠绕在所述螺栓套(100)上的力度。
CN202222624045.9U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缠纱装置 Active CN2184343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24045.9U CN218434352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缠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24045.9U CN218434352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缠纱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34352U true CN218434352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85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24045.9U Active CN218434352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缠纱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343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52040B (zh) 一种纺织机线轮用调节定位装置
CN202785070U (zh) 电缆卷放自动排线机
US5845739A (en) Suspension support device for an outer wall working machine
CN113247700B (zh) 电线电缆自动复绕机
CN102457038B (zh) 电动式工程机械的缆线引导装置
CN218434352U (zh) 一种缠纱装置
EP2573018B1 (en) Spinning unit and spinning machine
CN212049909U (zh) 一种可自动对线束进行引导的纺织机械用绕盘装置
US6006508A (en) Motor drive type false twisting device with three spindles and a plurality of friction discs
JP2001272551A (ja) 光ファイバ引張装置及び光ファイバの付与張力制御方法
EP2966020B1 (en) Yarn accumulating device, yarn winding unit, and yarn winding machine
CN111908254A (zh) 一种用于纺织机器纱线的缠绕装置
CN213455256U (zh) 一种套管绕线检测装置
CN213140978U (zh) 一种纱线缠绕装置
CN105692333A (zh) 一种光缆外护套排线装置
CN115092765A (zh) 基于纱线断纱的自停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9259137U (zh) 一种用于收线机的排线自动补偿校正装置
JP4281933B2 (ja) ウィンチドラム式延線装置
CN212152699U (zh) 一种适用于浆纱机经轴主动退绕装置
CN207748641U (zh) 一种涤纶缝纫线生产用快速绕筒装置
CN220731241U (zh) 一种悬臂式成缆机
JPH0244924B2 (zh)
CN202346510U (zh) 新型电子恒张力卷绕机
CN217973570U (zh) 一种新型纺织纱架
CN112357688B (zh) 一种套管绕线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