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30989U - 运载车的车体及运载车 - Google Patents

运载车的车体及运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30989U
CN218430989U CN202222754991.5U CN202222754991U CN218430989U CN 218430989 U CN218430989 U CN 218430989U CN 202222754991 U CN202222754991 U CN 202222754991U CN 218430989 U CN218430989 U CN 2184309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iece
box body
stop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5499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5499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309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309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309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运载车的车体及运载车,包括车架;箱体转动连接于车架上;支撑件位于车架与箱体之间,支撑件的第一端与箱体转动连接;止挡机构包括设置于车架上的导向件和第一止挡件,导向件上设有沿高度方向倾斜的斜面,第一止挡件用于与支撑件的第二端相抵靠;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车架上,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箱体相连接,用于驱动箱体相对于车架翻转,以使得支撑件的第二端能够沿斜面滑动;支撑件的第二端能够通过斜面的顶端并在重力的作用下相对于箱体转动,以使得支撑件的第二端能够抵靠于车架与第一止挡件之间。本实用新型无需手动支起支撑件,提高了对箱体进行支撑保护的工作效率,大幅降低了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运载车的车体及运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载车的车体及运载车。
背景技术
自卸车、压缩车、洗扫车等运载车辆上均具有能够储存物料的箱体,在卸货或载货时,通常需要驱动箱体翻转,而后对箱体进行支撑保护,以保持箱体的当前状态,在对翻转后的箱体进行支撑保护时,一般需要将车架上的支撑杆支起后与箱体对接,完成支撑箱体的工作。
目前在对箱体进行支撑保护时一般需要操作者手动支起支撑杆,而为满足对箱体的支撑强度要求,支撑杆的体积、重量较大,导致手动操作费时费力,且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载车的车体及运载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手动支起支撑杆的方式导致的操作费时费力、且存在安全隐患的缺陷,实现提高对箱体进行支撑保护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载车的车体,包括:
车架;
箱体,转动连接于所述车架上;
支撑件,位于所述车架与所述箱体之间,所述支撑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箱体转动连接;
止挡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架上的导向件和第一止挡件,所述导向件上设有沿高度方向倾斜的斜面,所述第一止挡件用于与所述支撑件的第二端相抵靠;
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车架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所述箱体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箱体相对于所述车架翻转,以使得所述支撑件的第二端能够沿所述斜面滑动;
其中,当所述支撑件的第二端沿所述斜面的底端向顶端滑动时,所述支撑件的第二端能够通过所述斜面的顶端并在重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箱体转动,以使得所述支撑件的第二端能够抵靠于所述车架与所述第一止挡件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运载车的车体,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能够驱动所述支撑件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箱体转动,以使得所述支撑件的第二端能够转动至所述斜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运载车的车体,所述车架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止挡件,所述第二止挡件上设有止挡面,所述止挡面能够朝向所述第一止挡件,用于抵消所述第一止挡件与所述支撑件的第二端之间的弹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运载车的车体,所述导向件上设有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支撑件的第二端是否通过所述斜面的顶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运载车的车体,还包括控制机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和所述检测机构均与所述控制机构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运载车的车体,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和与所述驱动件的驱动端相连接的推板,所述推板能够与所述支撑件的第二端相抵靠;或,所述推板与所述支撑件的第二端之间设有连杆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运载车的车体,所述斜面的表面为弧面或平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运载车的车体,所述导向件和所述第一止挡件与所述车架可拆卸地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运载车的车体,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液压系统和与所述液压系统相连接的执行机构,所述执行机构与所述箱体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运载车,包括所述的运载车的车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运载车的车体及运载车,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箱体相对于车架翻转,使转动连接于箱体上的支撑件联动,即支撑件的第二端在箱体翻转的同时,沿导向件上的斜面的底端滑动至顶端,当支撑件的第二端通过斜面的顶端时,由于其底端没有其余支撑的结构、且在高度差的作用下,使得支撑件的第二端在重力的作用下相对于箱体转动,直至其转动至第一止挡件的位置并抵靠在车架与第一止挡件之间,即完成了对箱体的支撑保护,进而使本实用新型无需手动支起支撑件,提高了对箱体进行支撑保护的工作效率,大幅降低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车的车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车的车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车的车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附图标记:
1:车架;2:箱体;3:支撑件;4:导向件;5:第一止挡件;6:第二止挡件;7:检测机构;8: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图3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运载车的车体及运载车。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运载车的车体,包括车架1、箱体2、支撑件3、止挡机构以及第一驱动装置,其中:
箱体2转动连接于车架1上;支撑件3位于车架1与箱体2之间,支撑件3的第一端与箱体2转动连接;止挡机构包括设置于车架1上的导向件4和第一止挡件5,导向件4上设有沿高度方向倾斜的斜面,第一止挡件5用于与支撑件3的第二端相抵靠;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车架1上,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箱体2相连接,用于驱动箱体2相对于车架1翻转,以使得支撑件3的第二端能够沿斜面滑动。当支撑件3的第二端沿斜面的底端向顶端滑动时,支撑件3的第二端能够通过斜面的顶端并在重力的作用下相对于箱体2转动,以使得支撑件3的第二端能够抵靠于车架1与第一止挡件5之间。
本实施例中,支起支撑件3对翻转后的箱体2形成支撑保护的操作过程参见图1-2所示,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箱体2相对于车架1翻转,由于支撑件3的第一端与箱体2转动连接,因此在箱体2的翻转过程中,支撑件3随其联动,即支撑件3的第二端能够沿导向件4的斜面由底端向顶端移动,当支撑件3的第二端通过斜面的顶端时,箱体2被翻转的当前状态即为需要支撑保护的状态,此时第一驱动装置停止工作,支撑件3的第二端通过斜面的顶端后,支撑件3的第二端与导向件4脱离,在高度差的作用下,其利用自身重力向第一止挡件5的方向摆动,直至支撑件3的第二端到达第一止挡件5的位置后与第一止挡件5和车架1相互抵靠,并且参照附图来看,支撑件3相对于车架1的左侧夹角为锐角,在第一止挡件5的止挡作用下形成支撑保护。
其中,通过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运载车的车体中,箱体2升起联动可带起支撑件3进行自动撑起,不用使用额外的动力源,且支撑件3是安装在箱体2上的,并未像现有技术中安装在车架1上。
进一步的,通过导向件4以及其上设置的斜面能够使支撑件3的第二端在滑动过程中建立高度差,以使得其能够利用自身重力由高向低朝向第一止挡件5的方向移动,无需由手工操作调整支撑件3的第二端的位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运载车的车体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能够驱动支撑件3的第二端相对于箱体2转动,以使得支撑件3的第二端能够转动至斜面上。当需要将箱体2翻转回车架1上时,先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支撑件3的第二端相对于箱体2转动,并使得支撑件3的第二端复位至导向件4的斜面上,而后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箱体2朝向车架1翻转,同时支撑件3的第二端沿斜面的顶端向底端滑动,直至整个支撑件3恢复原位。
可选的,第二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和与驱动件的驱动端相连接的推板8,推板8能够与支撑件3的第二端相抵靠;或推板8与支撑件3的第二端之间设有连杆机构,驱动件可以是伸缩缸、直线电机等直线驱动件,其能够带动推板8朝向支撑件3的第二端移动,二者相抵靠后,推板8能够推动支撑件3的第二端向导向件4的方向移动,此过程中,由于支撑件3的第一端与箱体2转动连接,因此推动过程中,支撑件3相对于箱体2转动并能够回到斜面的顶端,或者推板8与支撑件3的第二端之间通过连杆机构直连,也能够推动其相对于箱体2转动并复位至斜面的顶端。
本实施例中,导向件4上设有检测机构7,检测机构7用于检测支撑件3的第二端是否通过斜面的顶端,检测机构7可以是设置于导向件4上的接近开关、行程开关或测距传感器等,均能够检测到支撑件3的第二端是否通过斜面的顶端,依据该检测信息可以相应的使第一驱动装置根据情况驱动箱体2的翻转方向。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运载车的车体还包括控制机构,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检测机构7均与控制机构相连接,控制机构能够根据检测机构7传递的检测信息相应的控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箱体2的翻转方向,并且能够控制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支撑件3的第二端向导向件4移动,控制机构可以是PLC、单片机等。
本实施例中,车架1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止挡件6,第二止挡件6上设有止挡面,止挡面能够朝向第一止挡件5,用于抵消第一止挡件5与支撑件3的第二端之间的弹力,当支撑件3的第二端脱离斜面的顶端向第一止挡件5移动时,其会触碰到第二止挡件6上止挡面的边缘,进而拨动第二止挡件6翻转并使止挡面朝向第一止挡件5,当支撑件3的第二端碰撞到第一止挡件5时,第一止挡件5给与其弹力并使其回弹撞击到止挡面上,以实现通过第二止挡件6的止挡面抵消第一止挡件5与支撑件3的第二端之间的弹力,进而实现对箱体2稳定的支撑保护。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止挡件5和第二止挡件6之间也可以设置一检测机构7,与上述的导向件4上的检测机构7相同,均可以是行程开关、接近开关、测距传感器等,通过该检测机构7能够检测到支撑件3的第二端是否落于第一止挡件5和第二止挡件6之间。
本实施例中,斜面的表面可以是弧面或平面,均能实现支撑件3的第二端沿斜面滑动并建立高度差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导向件4和第一止挡件5与车架1可拆卸地相连接,确定箱体2的翻转角度后,通过改变第一止挡件5与导向件4的位置,可以很灵活的设置支撑杆绞点位置和长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驱动装置包括液压系统和与液压系统相连接的执行机构,执行机构与箱体2相连接,通过液压系统可以输出液压动力作用于执行机构,以使得执行机构能够驱动箱体2翻转,该实施方式可以参照液压缸的工作方式。
可选的,第一驱动装置还可以通过气压为动力使得执行机构能够驱动箱体2翻转,另外第一驱动装置也可以是电机等旋转驱动装置。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运载车,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运载车的车体,该运载车可以是自卸车、压缩车、洗扫车等具有能够储存物料的箱体2,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箱体2进行翻转操作的运载车,其具有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运载车的车体的全部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第一方面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运载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1);
箱体(2),转动连接于所述车架(1)上;
支撑件(3),位于所述车架(1)与所述箱体(2)之间,所述支撑件(3)的第一端与所述箱体(2)转动连接;
止挡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架(1)上的导向件(4)和第一止挡件(5),所述导向件(4)上设有沿高度方向倾斜的斜面,所述第一止挡件(5)用于与所述支撑件(3)的第二端相抵靠;
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车架(1)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所述箱体(2)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箱体(2)相对于所述车架(1)翻转,以使得所述支撑件(3)的第二端能够沿所述斜面滑动;
其中,当所述支撑件(3)的第二端沿所述斜面的底端向顶端滑动时,所述支撑件(3)的第二端能够通过所述斜面的顶端并在重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箱体(2)转动,以使得所述支撑件(3)的第二端能够抵靠于所述车架(1)与所述第一止挡件(5)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载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能够驱动所述支撑件(3)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箱体(2)转动,以使得所述支撑件(3)的第二端能够转动至所述斜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运载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止挡件(6),所述第二止挡件(6)上设有止挡面,所述止挡面能够朝向所述第一止挡件(5),用于抵消所述第一止挡件(5)与所述支撑件(3)的第二端之间的弹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载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4)上设有检测机构(7),所述检测机构(7)用于检测所述支撑件(3)的第二端是否通过所述斜面的顶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载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机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和所述检测机构(7)均与所述控制机构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载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和与所述驱动件的驱动端相连接的推板(8),所述推板(8)能够与所述支撑件(3)的第二端相抵靠;或,
所述推板(8)与所述支撑件(3)的第二端之间设有连杆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载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的表面为弧面或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载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4)和所述第一止挡件(5)与所述车架(1)可拆卸地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载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液压系统和与所述液压系统相连接的执行机构,所述执行机构与所述箱体(2)相连接。
10.一种运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运载车的车体。
CN202222754991.5U 2022-10-19 2022-10-19 运载车的车体及运载车 Active CN2184309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54991.5U CN218430989U (zh) 2022-10-19 2022-10-19 运载车的车体及运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54991.5U CN218430989U (zh) 2022-10-19 2022-10-19 运载车的车体及运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30989U true CN218430989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69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54991.5U Active CN218430989U (zh) 2022-10-19 2022-10-19 运载车的车体及运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309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135223A (en) Cargo handling loader for pallets
KR101740877B1 (ko) 견인기능이 구비된 다기능 트럭지게차
KR101495261B1 (ko) 수직식 리프트 게이트
CN201770247U (zh) 垃圾自卸车
US7128515B2 (en) Refuse receptacle lifter
US3458071A (en) Apparatus for divesting a receptacle of its contents
EP2803603A1 (en) Track and guide system for a refuse vehicle with front loading forks
CN218430989U (zh) 运载车的车体及运载车
US6116843A (en) Fork lift truck, adapted to be loaded on the rear of a carrying vehicle
CN211442434U (zh) 一种自卸车车架
CN213651756U (zh) 一种手推电动叉车
US20180029795A1 (en) Single Arm Lifter Assembly For Intermediate Refuse Collection Container
US10730190B2 (en) Side-loading robotic arm for front-end loading vehicles
JPH09202596A (ja) バッテリの取出が容易な電動リーチタイプのフォークリフト
CN216784563U (zh) 一种垃圾车的侧装挂桶提升机构
CN211055172U (zh) 搬运设备
CN113291872B (zh) 一种两用翻车机压持装置
US3107021A (en) Vehicle body loading and unloading mechanisms
CN209351296U (zh) 一种自卸车摆臂式金属顶盖装置
CN101607630A (zh) 车厢可卸式垃圾车的联动锁止装置
CN201458192U (zh) 车厢可卸式垃圾车的联动锁止装置
US20190233206A1 (en) Side-loading robotic arm for front-end loading vehicles
CN218782003U (zh) 一种检测平台翻转结构
US20210323460A1 (en) Adaptable Container Assembly For Truck-mounted Containers To Increase Dumping Effectiveness
CN216580650U (zh) 一种便于装卸的建筑用小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