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20701U - 一种语音防护面罩及呼吸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语音防护面罩及呼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20701U
CN218420701U CN202222101362.2U CN202222101362U CN218420701U CN 218420701 U CN218420701 U CN 218420701U CN 202222101362 U CN202222101362 U CN 202222101362U CN 218420701 U CN218420701 U CN 2184207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voice
air inlet
sound transmission
transparent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0136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柏藩
刘燕玲
刘燕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ngrijia Depurate Facility & Scie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ngrijia Depurate Facility & Sci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ngrijia Depurate Facility & Scie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ngrijia Depurate Facility & Sci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0136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207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207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207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语音防护面罩及呼吸装置,语音防护面罩包括框体、透明罩体、换气组件、语音罩和语音装置,框体用于与人体面部相贴合;透明罩体安装于框体上,透明罩体设有第一透音孔,第一透音孔覆盖有透音膜,使用时,透明罩体、框体、透音膜以及人体面部围合成封闭的呼吸腔;换气组件安装于框体上,换气组件包括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一端位于呼吸腔内、另一端位于呼吸腔外,出气管一端与呼吸腔连通,另一端位于呼吸腔外;语音罩设有若干第二透音孔,语音罩位于呼吸腔外并安装于透明罩体,语音罩盖设于透音膜外并与透音膜围合形成有容纳腔;语音装置位于透音膜与语音罩所围合的容纳腔内。本实用新型防护面罩能够对佩戴者的讲话进行扩音。

Description

一种语音防护面罩及呼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面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语音防护面罩及呼吸装置。
背景技术
防护面罩一般罩设在使用者面部,用于阻挡灰尘、花粉、油烟及毒气等被污染的空气,防止人体吸入被污染的空气。防护较为密闭的面罩往往佩戴起来又较为厚重费力,例如医用防护服、防毒面具,相关技术中有使用透明罩作为面罩的一部分,透明面罩虽然可使佩戴者的视线更开阔。
但是,防护较为密闭的面罩由于传播声音的空气介质被阻隔,因此会导致佩戴者讲话而外界听不清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语音防护面罩及呼吸装置,以解决防护面罩阻隔空气传播,而使佩戴者讲话而外界听不清声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语音防护面罩,所述语音防护面罩包括:
框体,用于与人体面部相贴合;
透明罩体,安装于所述框体上,所述透明罩体开设有第一透音孔,所述第一透音孔上覆盖有透音膜,使用状态时,所述透明罩体、所述框体、所述透音膜以及所述人体面部围合成封闭的呼吸腔;
换气组件,安装于所述框体上,所述换气组件包括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一端位于所述呼吸腔内、另一端位于所述呼吸腔外,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呼吸腔内的端部开设有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在使用状态下,所述第一进气孔朝向所述人体面部,所述第二进气孔朝向所述透明罩体,以用于驱除雾气,所述出气管一端与所述呼吸腔连通,另一端位于所述呼吸腔外;
语音罩,设有若干第二透音孔,所述语音罩位于所述呼吸腔外并安装于所述透明罩体,且所述语音罩盖设于所述透音膜外并与所述透音膜围合形成有容纳腔;
语音装置,位于所述透音膜与所述语音罩所围合的容纳腔内,所述语音装置包括扩音器组件和与所述扩音器组件电连接的电源,所述电源用于为所述扩音器组件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扩音器组件包括麦克风、功放电路板以及扬声器,所述麦克风、所述扬声器和所述电源均与所述功放电路板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语音防护面罩还包括用于与外部通讯设备连接的蓝牙装置,所述蓝牙装置与所述功放电路板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换气组件还包括替换板,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均与所述替换板连接,所述框体开设有第一避让孔以及第二避让孔,所述替换板位于所述呼吸腔内并固定于所述框体上,所述进气管穿过所述第一避让孔,所述出气管穿过所述第二避让孔。
进一步地,所述框体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避让孔和所述第二避让孔均贯穿设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上,所述替换板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语音防护面罩还包括位于所述呼吸腔外的卡持件,所述卡持件设有第一卡孔以及第二卡孔,所述卡持件固定于所述框体上,所述进气管穿过所述第一避让孔后与所述第一卡孔相卡接,所述出气管穿过所述第二避让孔后与所述第二卡孔相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卡持件包括衔接板以及凸设于所述衔接板一侧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卡孔自所述衔接板远离所述第一凸台的一面依次贯穿于所述衔接板和所述第一凸台,所述第二卡孔自所述衔接板远离所述第二凸台的一面依次贯穿于所述衔接板和所述第二凸台,所述衔接板固定于所述框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替换板设有若干卡槽,所述框体贯穿设有若干穿孔;所述衔接板上凸设有若干卡块,所述卡块穿过所述穿孔后与所述卡槽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语音防护面罩还包括绑带,所述绑带连接于所述框体,用于将所述框体固定在所述人体面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呼吸装置,包括如上述所述的语音防护面罩。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的框体与人体面部相贴合,并与透明罩体、透音膜以及人体面部围合成封闭的呼吸腔,具有良好的空气密闭效果;同时,通过分别设立进气管和出气管来实现呼气和吸气的分流,可为呼气处理提供便利条件,进气管不仅具有朝向鼻部的第一进气孔,还具有朝向并为透明罩体驱除雾气的第二进气孔,具有驱雾效果;在呼吸腔外部还设有语音罩,语音罩内设有用于扩音的语音装置,在具有良好的防护密闭性的同时,还还能够对佩戴者的讲话声音进行扩音,以使外界人员能够清晰的听见佩戴者讲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护面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护面罩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添加挂耳和绑带的防护面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框体;11、第一避让孔;12、第二避让孔;13、安装槽;14、穿孔;15、内槽;20、透明罩体;21、第一透音孔;22、透音膜;30、换气组件;31、进气管;311、第一进气孔;312、第二进气孔;32、出气管;33、替换板;331、卡槽;40、语音装置;41、功放电路板;42、电源;50、语音罩;51、第二透音孔;60、卡持件;61、第一卡孔;62、第二卡孔;63、衔接板;631、卡块;64、第一凸台;65、第二凸台;70、绑带;80、挂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语音防护面罩,语音防护面罩包括框体10、透明罩体20、换气组件30、语音装置40和语音罩50。
本实用新型的语音防护面罩,可搭配现有技术中的便携式空气过滤器或便携式供氧呼吸装置等,即可使佩戴者自由活动于多种场景,以使人体呼吸洁净的空气,不受人体所处空间空气污染的影响,可以在烹饪、防疫、以及预防花粉过敏等多种场所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语音防护面罩还配有语音装置,可使外界人员能够清晰的听见防护面罩佩戴者的讲话声音。
本实施例中,框体10用于与人体面部相贴合;透明罩体20安装于框体10上,透明罩体20开设有第一透音孔21,第一透音孔21上覆盖有透音膜22,使用状态时,透明罩体20、框体10、透音膜22以及人体面部围合成一个封闭的呼吸腔,透明罩体20覆盖人体面部上的鼻部、眼部和嘴部,以给予人体全面的防护。
换气组件30安装于框体10上,换气组件30包括进气管31和出气管32,进气管31一端位于呼吸腔内、另一端位于呼吸腔外,进气管31位于呼吸腔内的端部开设有第一进气孔311和第二进气孔312,在使用状态下,第一进气孔311朝向人体面部,以便于给人体提供新鲜的空气,供人体直接呼吸,第二进气孔312朝向透明罩体20,以用于驱除透明罩体20上的雾气,出气管32一端与呼吸腔连通,另一端位于呼吸腔外,进气管30与出气管32分别用于与外部的呼吸提供装置上的供气口和回气口连通,呼吸提供装置可给防护面罩提供新鲜过滤后的空气。
语音罩50,设有若干第二透音孔51,语音罩50位于呼吸腔外并安装于透明罩体20,且语音罩50盖设于透音膜22外并与透音膜22围合形成有容纳腔,语音罩50可防止外界物体对语音装置40发生碰撞而造成损坏。
语音装置40,位于透音膜22与语音罩50所围合的容纳腔内,语音装置40包括扩音器组件和与扩音器组件电连接的电源42,电源42用于为扩音器组件供电。
语音罩50的形状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人体鼻子形,也可以是棱形、圆柱形等其他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第二透音孔51可以是多个小孔呈点阵式分布,例如若干小圆孔以圆形点阵的形式分布在扩音器件附近,则扩音后的声音可直接传导至语音罩外部,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请进一步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中,框体10、进气管31、出气管32以及语音罩50可选用无毒的塑料材质制成,框体10具有与人体面部形状较为贴合的弧形,如图3所示,框体10可设置为具有与人体额头、脸侧部、下颚部相适配的形状,只需要佩戴时稍微调整一下佩戴角度,即可适配人体面部,还可以专门为特定人群定制相应的尺码,例如男款、女款、儿童款等。
本实施例的透明罩体20连接于框体10的内侧,其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是,框体10上设有用于安装透明罩体20的内槽15,如图3所示,框体10的边沿处可设置为双层板的构造,则双层板之间的细缝即可作为内槽15,透明罩体20可安插在该细缝处。为使透明罩体20能够安装进该细缝中,透明罩体20可以选用可形变的无毒透明材料制成,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抗弯折能力,因此可以较为便捷的安装或拆除于内槽15内,方便透明罩体20的更换或清洗。
或者,将内槽15的位于框体10的上边沿处的槽深设置为比下边沿处的槽深较大的深度,则透明罩体20也可选用无形变能力的无毒透明材料制成固定形状,以装配进内槽15中,安装时可先将透明罩体20塞进上边沿,然后再将透明罩体20塞进下边沿,如此可实现当透明罩体20与下边沿的槽壁相抵时也不会掉落,拆卸时顺序反之。
本实用新型中,透明罩体20上开有第一透音孔21,第一透音孔21的位置可以是大致位于人体在佩戴防护面罩时的嘴部位置,其形状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椭圆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透音膜22覆盖在第一透音孔21上,可以是粘贴在第一透音孔21的内侧或外侧,也可以是两侧都粘贴透音膜22,透音膜22的材质可以选用市面上的防水或不防水透音材质。
请进一步参阅图4,进气管31位于呼吸腔内的一端设有朝向鼻部的第一进气孔311和朝向透明罩体20的第二进气孔312,其中,从第二进气孔312出来的新鲜气体可用于驱散人体呼出气体在透明罩体20上产生的雾气,第一进气孔311和第二进气孔312输出的气体可同时进入呼吸腔内,可为人体提供呼吸所需的气体。由于人体面部距离透明罩体20的距离较近,人体呼吸出的气体在透明罩体20上产生的雾气面较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二进气孔312的孔径大于第一进气孔311的孔径,如此驱雾效果更佳,也不会有较大气流吹向面部,不会令人体感到不适。本实施例的进气管31的顶部为闭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开口,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扩音器组件可以包括麦克风、功放电路板41以及扬声器,麦克风、扬声器和电源42均与功放电路板41电性连接,其中,麦克风可以是微型麦克风,并设置在透音膜22附近,其用于采集佩戴者的讲话声音;功放电路板41可以用于对麦克风采集的声音进行功率放大处理以及滤波处理等,并将处理后的电信号传输给扬声器以扩音外放,功放电路还可设有音量调节功能,并在语音罩50上设有音量调节体,例如音量加减按钮或者滚轮,功放电路板41可以粘贴或者使用螺丝固定安装在语音罩50的内壁上;扬声器可以设置在对准第二透音孔51的位置处;电源42可以是一次性电池或可重复使用的充电电池,语音罩50可以是可拆卸式连接在透明罩体20上,语音罩50上还可设有为充电电池充电的端口。本实施例中,麦克风、扬声器和电池均可以是粘贴或者用螺丝固定在语音罩50的内壁上或者功放电路板41上。
本实用新型中,语音防护面罩还包括用于与外部通讯设备连接的蓝牙装置,蓝牙装置与功放电路板41电性连接。电源42可为蓝牙装置供电,蓝牙装置可以包括射频收发器和芯片,均可集成安装在功放电路板41上,并与功放电路电性连接,当蓝牙装置接收到传输来的信号时,可通过功放电路进行信号放大处理,并传输给扬声器以外放声音,语音罩50上还可设有蓝牙控制键,用于开启和关闭蓝牙功能。本实用新型通过蓝牙装置可实现与智能设备的无线连接,既可将防护面罩佩戴者的讲话声音传输给智能设备,也可将智能设备接收的语音信号通过防护面罩的扬声器进行外放,方便佩戴者进行语音通话。
本实施例中,进气管31和出气管32可以与框体10是一体的,也可以是可拆卸的。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4所示,换气组件30还包括替换板33,进气管31和出气管32均与替换板33连接,框体10开设有第一避让孔11以及第二避让孔12,替换板33位于呼吸腔内并固定于框体10上,进气管31穿过第一避让孔11,出气管32穿过第二避让孔12。
在实际使用中,由于进气管31和出气管32是呼吸主要经过的通道,易受人体飞沫的污染,因此当出于卫生原因需要及时清洁或更换时,可便捷的将替换板33取下,即能够完成进气管31和出气管32的深度清洗或更换,如此设置不仅能够保证使用的卫生,又可节约资源。
本实施例中,为使替换板33能够位置准确的安装在框体10上,本实施例的框体10上可设有安装槽13,第一避让孔11和第二避让孔12均可贯穿设于安装槽13的底壁上,替换板33安装于安装槽13内。本实施例中,替换板33的形状可以设置为框体10底部的相似形状,大小略小于框体10的底部形状,安装槽13的形状与替换板33一致,二者可装配在一起,从而将替换板33限制在安装槽13中。第一避让孔11和第二避让孔12用于使进气管31和出气管32穿出,因此二者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等,只要能够使进气管31和出气管32穿过即可,替换板33和与之相配的安装槽13也可为其他形状,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为使替换板33稳固的安装在框体10上,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替换板33底部设有三个凸块,框体10上相应位置处设有用于紧密相嵌三个凸块的三个穿孔14。本实施例中,通过安装槽13的位置限定,以及替换板33底部凸块与穿孔14的相嵌插卡,可使替换板33稳固的装配在框体10的底部上。
本实用新型中,为使进气管31和出气管32可稳固安装在框体10的底部,本实施例的语音防护面罩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位于呼吸腔外的卡持件60,如图2和图5所示,卡持件60设有第一卡孔61以及第二卡孔62,卡持件60固定于框体10的底部外壁上,进气管31穿过第一避让孔11后与第一卡孔61相卡接,出气管32穿过第二避让孔12后与第二卡孔62相卡接。
本实施例中,卡持件60的外轮廓形状设置为与替换板33一样的形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他大小和形状,只要其上可以开孔以穿过进气管31和出气管32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由于卡持件60是本身具有一定厚度的板材,在其上开设的第一卡孔61和第二卡孔62也具有相应的厚度,当进气管31和出气管32分别插入第一卡孔61和第二卡孔62进行嵌套时,可被限制在卡孔中而不晃动。
进一步的,为加强卡持件60对进气管31和出气管32的稳固作用,可不加厚卡持件60的板厚,而是在卡持件60的底部凸设凸台,具体可如图2所示,卡持件60包括衔接板63以及凸设于衔接板63一侧的第一凸台64和第二凸台65,第一卡孔61自衔接板63远离第一凸台64的一面依次贯穿于衔接板63和第一凸台64,第二卡孔62自衔接板63远离第二凸台65的一面依次贯穿于衔接板63和第二凸台65,衔接板63固定于框体10上。
本实施例中,在卡持件60的底部可凸设有用于进一步稳固进气管31的第一凸台64,利用第一凸台64的轴向厚度来抑制进气管31的倾斜晃动,第一凸台64的轴向厚度可以是进气管31在呼吸腔外部的长度的四分之一或其他数值,同理,第二凸台65的厚度也可根据出气管32在呼吸腔外部的长度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替换板33设有若干卡槽331,框体10贯穿设有若干穿孔14;衔接板63上凸设有若干卡块631,卡块631穿过穿孔14后与卡槽331卡接。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可如图4和图5所示,在替换板33的底部靠近人体面部的一侧上凸设三个凸块,并在凸块上开有圆形卡槽331,其可以用于与卡块631相嵌插卡,在框体10的底部相应位置处开有三个穿孔14,在衔接板63的顶部靠近人体面部的一侧上并排设有三个圆柱形的卡块631,卡块631可以穿过穿孔14并卡进卡槽331内。如此设置可以实现替换板33、框体10和卡持件60三者之间的稳定装配。
本实用新型中,卡槽331也可以是向替换板33底部内陷的孔,则框体10的穿孔14的大小与卡槽331的大小相等,上述的卡孔331、穿孔14和卡块63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方形或者其他多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请进一步参考图6,语音防护面罩还包括绑带70,绑带70连接于框体10,用于将框体10固定在人体面部,框体10上还可以设有挂耳80,挂耳80可用于将绑带70固定在框体10上。绑带70上还可设有能够辅助调节绳长的部件,或者选用弹性材料制作的绑带,或使用网状的结构来实现弹性功能,以使佩戴者能够以合适的松紧程度来佩戴防护面罩,更好的使框体10贴合在佩戴者的面部,如此可在提高防护面罩的密闭性的同时,还具有舒适的佩戴体验。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呼吸装置,其包括如上所述的防护面罩、以及呼吸提供装置和连接管。作为一个示例,呼吸提供装置可以是便携式带有风扇的空气过滤器,其工作时可主动为人体输送呼吸所需的气体,还可过滤人体呼出的气体,具有防止外界空气污染物与人体呼吸相互污染的技术效果。连接管分为进气连接管和出气连接管,进气管31位于呼吸腔外部的一端连接进气连接管,进气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呼吸提供装置的供气口;出气管32位于呼吸腔外部的一端连接出气连接管,出气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呼吸提供装置的回气口。
本实用新型中的框体10与人体面部相贴合,并与透明罩体20、透音膜22以及人体面部围合成封闭的呼吸腔,具有良好的空气密闭效果;同时,通过分别设立进气管31和出气管32来实现呼气和吸气的分流,可为呼气处理提供便利条件,进气管31不仅具有朝向鼻部的第一进气孔311,还具有朝向并为透明罩体驱除雾气的第二进气孔312;在呼吸腔外部还设有语音罩50,语音罩50内设有用于扩音的语音装置。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防护面罩在具有良好的防护密闭性的同时,还具有驱雾能力,还能够对佩戴者的讲话声音进行扩音,以使外界人员能够清晰的听见佩戴者讲话。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语音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防护面罩包括:
框体,用于与人体面部相贴合;
透明罩体,安装于所述框体上,所述透明罩体开设有第一透音孔,所述第一透音孔上覆盖有透音膜,使用状态时,所述透明罩体、所述框体、所述透音膜以及所述人体面部围合成封闭的呼吸腔;
换气组件,安装于所述框体上,所述换气组件包括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一端位于所述呼吸腔内、另一端位于所述呼吸腔外,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呼吸腔内的端部开设有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在使用状态下,所述第一进气孔朝向所述人体面部,所述第二进气孔朝向所述透明罩体,以用于驱除雾气,所述出气管一端与所述呼吸腔连通,另一端位于所述呼吸腔外;
语音罩,设有若干第二透音孔,所述语音罩位于所述呼吸腔外并安装于所述透明罩体,且所述语音罩盖设于所述透音膜外并与所述透音膜围合形成有容纳腔;
语音装置,位于所述透音膜与所述语音罩所围合的容纳腔内,所述语音装置包括扩音器组件和与所述扩音器组件电连接的电源,所述电源用于为所述扩音器组件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音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扩音器组件包括麦克风、功放电路板以及扬声器,所述麦克风、所述扬声器和所述电源均与所述功放电路板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语音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防护面罩还包括用于与外部通讯设备连接的蓝牙装置,所述蓝牙装置与所述功放电路板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音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组件还包括替换板,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均与所述替换板连接,所述框体开设有第一避让孔以及第二避让孔,所述替换板位于所述呼吸腔内并固定于所述框体上,所述进气管穿过所述第一避让孔,所述出气管穿过所述第二避让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语音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避让孔和所述第二避让孔均贯穿设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上,所述替换板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语音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防护面罩还包括位于所述呼吸腔外的卡持件,所述卡持件设有第一卡孔以及第二卡孔,所述卡持件固定于所述框体上,所述进气管穿过所述第一避让孔后与所述第一卡孔相卡接,所述出气管穿过所述第二避让孔后与所述第二卡孔相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语音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件包括衔接板以及凸设于所述衔接板一侧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卡孔自所述衔接板远离所述第一凸台的一面依次贯穿于所述衔接板和所述第一凸台,所述第二卡孔自所述衔接板远离所述第二凸台的一面依次贯穿于所述衔接板和所述第二凸台,所述衔接板固定于所述框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语音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替换板设有若干卡槽,所述框体贯穿设有若干穿孔;所述衔接板上凸设有若干卡块,所述卡块穿过所述穿孔后与所述卡槽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音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防护面罩还包括绑带,所述绑带连接于所述框体,用于将所述框体固定在所述人体面部。
10.一种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语音防护面罩。
CN202222101362.2U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语音防护面罩及呼吸装置 Active CN2184207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01362.2U CN218420701U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语音防护面罩及呼吸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01362.2U CN218420701U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语音防护面罩及呼吸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20701U true CN218420701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93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01362.2U Active CN218420701U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语音防护面罩及呼吸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207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01017B2 (en) Mask for underwater use, in particular of the full face type, provided with a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01997813B1 (ko) 전동식 공기정화 호흡기
TWI628112B (zh) 配設電信裝置的潛水罩
JP6388311B2 (ja) 改良型呼吸装置
ES2900864T3 (es) Equipo de respiración mejorado (PAPR)
KR102030473B1 (ko) 스마트 마스크
JP4373208B2 (ja) 音声送信機能および呼気弁機能を備えた呼吸器モジュール
WO2014030643A1 (ja) 防護服
US11738217B2 (en) Head encapsulation unit
KR20120000306A (ko) 방독면용 음성전달 모듈
KR20110106728A (ko) 블루투스 단말기가 장착된 방진 마스크
CN218420701U (zh) 一种语音防护面罩及呼吸装置
US11938355B2 (en) Ultraviolet germicidal irradiation mask
JP5927698B2 (ja) 呼吸用保護具
CN211672579U (zh) 一种可透音的防护口罩
CN212574210U (zh) 一种新型口罩
CN213609497U (zh) 一种塑胶防疫面具
KR102531989B1 (ko) 마스크 장치
CN216725566U (zh) 可更换滤芯式晶体口罩
CN215084414U (zh) 呼吸面罩
JP2013226210A (ja) マスク
EP4142890A1 (en) Ventilated and audio mask assembly
CN216963343U (zh) 一种带有空气净化条件的头戴装置
WO2023031588A1 (en) Head wearable air purifier
WO2023137567A1 (en) Respir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