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19484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419484U CN218419484U CN202222002318.6U CN202222002318U CN218419484U CN 218419484 U CN218419484 U CN 218419484U CN 202222002318 U CN202222002318 U CN 202222002318U CN 218419484 U CN218419484 U CN 2184194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culinary art
- cooking
- cooking cavity
- induc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机体和热风组件,机体设有烹饪腔,烹饪腔的不同壁面上分别开设有进风孔和出风孔,热风组件包括加热件、风道件以及引风件,风道件设于机体内且位于烹饪腔的外侧,风道件形成有分别与进风孔和出风孔连通的引风通道,加热件设置在引风通道内且靠近出风孔设置,引风件的引风结构设置在引风通道内且靠近进风孔设置,引风件能够驱动气流在引风通道和烹饪腔之间循环,以在烹饪腔内形成体积小于烹饪腔的集中加热区域。引风件和加热件运行,烹饪腔内的空气经出风孔进入到引风通道内,被加热件加热形成高温气流且经进风孔进入到烹饪腔内,高温气流在烹饪腔内形成热量密度高的集中加热区域,实现了对食材的快速加热烹饪。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铰链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烹饪装置(烤箱或蒸烤箱等)通常包括机体以及设于机体内的热风组件,其中,机体内设有烹饪腔,热风组件设于烹饪腔的外侧且与烹饪腔连通,通过运行热风组件将热风送入烹饪腔以实现对烹饪腔内食材的烹饪。
现有技术中,热风吹入烹饪腔后,通过对流换热的方式对食材进行加热,但是,烹饪腔的空间较大,对流换热加热的方式加热速度慢,无法实现对食材的快速烹饪。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如何实现对食材快速烹饪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机体,所述机体设有烹饪腔,所述烹饪腔的至少一个第一壁面上开设有进风孔,所述烹饪腔的至少一个第二壁面上开设有出风孔;
热风组件,所述热风组件包括加热件、风道件以及引风件,所述风道件设于所述机体内且位于所述烹饪腔的外侧,所述风道件形成有分别与所述进风孔和所述出风孔连通的引风通道,所述加热件设置在所述引风通道内且靠近所述出风孔设置,所述引风件的引风结构设置在所述引风通道内且靠近所述进风孔设置,所述引风件能够驱动气流在所述引风通道和所述烹饪腔之间循环,以在所述烹饪腔内形成体积小于所述烹饪腔的集中加热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进风孔和出风孔位于烹饪腔的不同壁面上,风道件通过其引风通道在烹饪腔的外侧将进风孔和出风孔连通,加热件靠近出风孔设置,引风结构靠近出风孔设置。当对需要对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加热烹饪时,引风件和加热件运行,在引风件的作用下,烹饪腔内的空气经出风孔进入到引风通道内,并被加热件加热以形成高温气流,高温气流沿引风通道向引风结构的方向流动,并最终经进风孔进入到烹饪腔内,进入烹饪腔内的高温气流在烹饪腔的部分区域形成集中加热区域,食材放置在集中加热区域,集中加热区域热量密度较高,从而实现了对食材的快速加热烹饪。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门体,所述门体以可开合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机体上,并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烹饪腔的开口,所述烹饪腔为矩形腔,所述烹饪腔包括顶板、底板、后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进风孔和所述出风孔分别设置在所述门体、所述顶板、所述底板、所述后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中的两个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壁面位于所述后板上,所述第二壁面位于所述顶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孔靠近所述烹饪腔的后部设置,所述进风孔靠近所述烹饪腔的顶部设置,所述集中加热区域位于所述烹饪腔的顶部靠后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件为半壳结构且扣装在所述烹饪腔的外侧,所述半壳结构与所述烹饪腔的外表面构成所述引风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包括发热管,所述发热管设置在所述引风通道内且与所述出风孔对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管的数量为多个,全部所述发热管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孔为包括多个第一孔部的第一镂空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孔为包括多个第二孔部的第二镂空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风件为贯流风机,所述贯流风机包括电机以及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的叶轮,所述叶轮为所述引风结构,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引风通道的外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烹饪器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直线箭头线表示气流的流动方向);
图3为图1中所示的烹饪器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0为烹饪器具;
10为机体;
11为烹饪腔;
111为集中加热区域;
12为顶板;
121为出风孔;
13为后板;
131为进风孔;
20为热风组件;
21为加热件;
22为风道件;
221为引风通道;
23为引风件;
231为叶轮;
232为电机;
30为门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100,该烹饪器具100包括热风组件20以及具有烹饪腔11的机体10,烹饪腔11具有进风孔131以及出风孔121,进风孔131和出风孔121位于烹饪腔11的不同壁面上,其中,进风孔131位于第一壁面上,出风孔121位于第二壁面上,热风组件20包括有引风件23、加热件21以及风道件22,其中,风道件22设有引风通道221,风道件22安装在烹饪腔11的外侧并分别与进风孔131和出风孔121连通,加热件21和引风件23的引风结构分别设置在引风通道221内,加热件21靠近出风孔121的一侧,引风结构靠近进风孔131的一侧,在引风件23的驱动下,烹饪腔11内的空气在引风通道221和烹饪腔11之间循环,当气流循环制加热件21的位置时,加热件21对气流进行加热,以形成高温气流,在烹饪腔11的进气孔和出气孔之间循环,以在烹饪腔11内形成用于对食材进行快速加热的集中加热区域111(集中加热区域111的体积小于烹饪腔11的体积)。
具体地,进风孔131和出风孔121位于烹饪腔11的不同壁面上,风道件22通过其引风通道221在烹饪腔11的外侧将进风孔131和出风孔121连通,加热件21靠近出风孔121设置,引风结构靠近出风孔121设置。
当对需要对烹饪腔11内的食材进行加热烹饪时,引风件23和加热件21运行,在引风件23的作用下,烹饪腔11内的空气经出风孔121进入到引风通道221内,并被加热件21加热以形成高温气流,高温气流沿引风通道221向引风结构的方向流动,并最终经进风孔131进入到烹饪腔11内,进入烹饪腔11内的高温气流在烹饪腔11的部分区域形成集中加热区域111,食材放置在集中加热区域111,集中加热区域111热量密度较高,从而实现了对食材的快速加热烹饪。
需要理解的是,烹饪腔11具有多个壁面,其中,进风孔131和出风孔121分别位于两个壁面上,该两个壁面可以相交设置,也可以彼此无直接连接设置,高温气流经进风孔131进入到烹饪腔11内,经过热交换的空气经出风孔121离开烹饪腔11,集中加热区域111位于进风孔131和出风孔121之间,高温气流在小区域内流动能够减少热量的散失,从而保持了高温气流具有较高的温度,并且高温气流集中在小的区域内,能够使得热量的密度得到增大,以此利用高温气流可实现对食材的快速烹饪。
另外,将加热件21靠近出风孔121设置以及将引风件23的引风结构靠近进风孔131设置,从而使得加热件21与引风结构彼此远离设置,防止加热件21的高温对引风结构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减小了引风件23的故障率。
此外,烹饪腔11内的空气经出风孔121离开烹饪腔11后,空气先与加热件21接触,并经加热件21加热后形成高温气流且向引风结构的方向流动,通过将加热件21靠近出风孔121设置以及将引风件23的引风结构靠近进风孔131设置,经过加热件21加热的高温气流在流动的过程中能够使得热量更加均匀,当经引风结构进入到烹饪腔11后,能够进一步保证了高温气流的温度均匀性,进而保证对食材的烹饪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置物盘,该置物盘以可分离的方式设置在烹饪腔11内,当置物盘在烹饪腔11的内部安装到位后,置物盘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集中加热区域111内。
在对食材进行烹饪时,将食材放置在置物盘位于集中加热区域111的结构上,使得食材能够置于集中加热区域111中,以便于利用具有高热量密度的集中加热区域111对食材的快速加热。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置物盘设置成镂空结构,利用镂空的结构能够使得食材的底部受热均匀,从而保证食材加热的均匀性,进而提高了对食材的烹饪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烹饪器具100还包括转盘,转盘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烹饪腔11内,转盘的部分结构位于集中加热区域111内。
在对食材进行烹饪时,将食材放置在转盘位于集中加热区域111的结构上,使得食材能够置于集中加热区域111中,以便于利用具有高热量密度的集中加热区域111对食材的快速加热,并且在加热的过程中利用转盘的转动来提高加热的均匀性,以保证对食材的烹饪效果。
进一步理解的是,烹饪腔11为具有开口的矩形腔,烹饪腔11包括有底板、顶板12、后板13、左侧板和右侧板,同时烹饪器具100的门体30设置在机体10上,门体30能够相对机体10活动,以实现对烹饪腔11的开口打开或关闭操作,出风孔121和进风孔131分别设置在顶板12、门体30、后板13、底板、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其中两个上。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被设置成矩形腔的烹饪腔11通过多块板拼装形成,其中包括底板、顶板12、后板13、左侧板和右侧板,当门体30将烹饪腔11的开口关闭后,门体30构成了矩形腔体的一个壁面,底板、顶板12、后板13、左侧板和右侧板分别构成烹饪腔11的相应壁面。
进风孔131和出风孔121设置在烹饪腔11的两个壁面上(不同的壁面),例如,进风孔131设置在顶板12上,出风孔121设置在后板13上,又例如,进风孔131设置在后板13上,出风孔121设置在顶板12上,又例如,进风孔131设置在门体30上,出风孔121设置在顶板12上,又例如,进风孔131设置在门体30上,出风孔121设置在底板上……。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当烹饪器具100放置在承托面上且用户面向烹饪器具100时,烹饪器具100靠近用户的一侧为前侧,烹饪器具100远离用户的一侧为后侧,烹饪器具100位于用户的左手侧为左侧,烹饪器具100位于用户的右手侧为右侧,烹饪器具100靠近承托面的一侧为底侧,烹饪器具100远离承托面的一侧为顶侧。
其中,左侧板位于左侧,右侧板位于右侧,后板13位于后侧,顶板12位于顶侧,底板位于底侧,门体30设置在前侧,烹饪腔11在上侧与下侧之间的距离为烹饪腔11的高度,烹饪腔11在前侧与后侧之间的距离为烹饪腔11的宽度,烹饪腔11在左侧与右侧之间的距离为烹饪腔11的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3所示,进风孔131开设在后板13上,出风孔121开设在顶板12上。当热风组件20运行时,在引风件23的作用下,烹饪腔11内的空气经顶板12的出风孔121进入到风道件22的引风通道221内且被加热件21加热形成高温气流,在引风结构的作用下,高温气流经进风孔131进入到烹饪腔11内且对位于烹饪腔11内的食材进行加热烹饪。
高温气流在进入烹饪腔11内部后,在升力的作用下做自下而上的运动,将出风孔121开设在顶板12上,便于高温气流热交换之间经出风孔121排出,同时,通过将进风孔131设置在后板13上,便于对进风孔131在烹饪器具100的高度方向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能够调整集中加热区域111在烹饪器具100高度方向上的尺寸。
需要理解的是,将出风孔121设置在顶板12上,并将进风孔131设置在后板13上,该结构与现有技术(进、出风孔121均设置在后板13上)相比,能够将一部分结构拆分到烹饪器具100的顶部,从而减小了烹饪器具100的整体宽度(厚度),以便于在烹饪器具100的运输过程中提高装柜量。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出风孔121开设在顶板12上且靠近后板13设置,进风孔131开设在后板13上且靠近顶板12设置,即进风孔131和出风孔121均靠近顶板12与后板13的连接位置设置,从而使得进风孔131与出风孔121在烹饪腔11内所形成的集中加热区域111靠近烹饪腔11顶部靠后的位置设置。
具体地,通过对出风孔121以及进风孔131的开设位置进行设定,从而使得进入烹饪腔11的高温气流集中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以使该区域内的热量密度高,进而可实现对食材的快速烹饪。
另外,将集中加热区域111设置在烹饪腔11顶部且靠后的位置,能够保证高温气流对食材的底部进行充分加热,使得食材的底部受热均匀,进而提升了食材的整体烹饪质量。
进一步地,风道件22为具有开口的半壳结构件,该半壳结构件扣装的开口扣装在顶板12以及后板13的外侧上,风道件22与顶板12构成了引风通道221的一部分结构,风道件22与后板13构成了引风通道221的另一部分结构。风道件22分别与顶板12和后板13合围形成引风通道221的结构简单,并且能够有效降低制造的成本。
需要理解的是,顶板12与后板13垂直连接,风道件22的结构与两者的位置结构相适应,以此保证了引风通道221的有效形成。
需要指出的是,在风道件22与顶板12以及后板13的连接位置分别设有密封结构(打高温密封胶或者设置耐高温密封圈等),以防止高温气流泄露对烹饪器具100的其它部件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发生。
另外,风道件22与顶板12以及后板13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铆接、粘接或螺钉连接等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加热件21设置为发热管,发热管安装在引风通道221内部,并且发热管与出风孔121的位置对应设置。
具体地,当热风组件20运行时,引风件23为空气的流动提供动力,烹饪腔11内的空气经出风孔121离开烹饪腔11并经过发热管,发热管对经过的空气进行加热,以形成高温气流,高温气流沿引风通道221流动后且经进风孔131进入到烹饪腔11,并对食材进行加热烹饪。
将发热管对应出风孔121的位置设置,发热管运行时,不仅对进入引风通道221的空气进行加热,同时,发热管的热量还可经出风孔121辐射到烹饪腔11内,以实现对烹饪腔11的辅助加热。通过将发热管对应出风孔121对应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对烹饪腔11内食材的加热性能,使得食材的快速烹饪效果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
需要理解的是,发热管的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将加热件21设置成发热管,能够有效降低烹饪器具100的制造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发热管可以为石英管、卤素管或金属管等,本实施方式中,发热管为石英管。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发热管的数量为多个,全部发热管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多个发热管,进一步保证了对进入引风通道221内的空气的加热形成,使得所形成的高温气流的温度均匀性更佳,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了发热管对烹饪腔11的热辐射能力,使得对食材的快速烹饪的性能到了进一步地增强。
进一步地,出风孔121为包括多个第一孔部的第一镂空结构。利用第一镂空结构,提高了出风孔121与引风通道221连通位置的顺畅性,使得空气进入引风通道221的流通效果得到了增强,同时,减少了对发热管的遮挡,使得发热管对烹饪腔11的热辐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地增强,进而提升了对烹饪腔11内食材的烹饪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进风孔131为包括多个第二孔部的第二镂空结构。利用第二镂空结构,提高了进风孔131与引风通道221连通位置的顺畅性,使得高温气流进入烹饪腔11的流通效果得到了增强。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引风件23为贯流风机,贯流风机包括电机232以及与电机232传动连接的231,231为引风结构,电机232设置在引风通道221的外侧。具体地,贯流风机的体积小,同等功率条件下,贯流风机驱动空气流动的速度高,从而能够快速冲击食材的表面,使得食材的表面的边界变薄,提高换热系数和效率,进而使得食物上色更加,以实现对食材的快速烹饪。
需要指出的是,当出风孔121开设在顶板12上,进风孔131开设在后板13上时,231可转动地设置在引风通道221内且与进风孔131对应设置,电机232设置在烹饪器具100的侧部,通过将电机232设置在烹饪腔11的侧部,进一步减少了热风组件20占用烹饪器具100后部的空间,使得烹饪器具100的宽度(厚度)进一步得到了减小,从而提升了烹饪器具100运输过程中的装柜量。
另外,上述烹饪器具为烤箱或蒸烤箱,该烹饪器具的其它的各部分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机体,所述机体设有烹饪腔,所述烹饪腔的至少一个第一壁面上开设有进风孔,所述烹饪腔的至少一个第二壁面上开设有出风孔;
热风组件,所述热风组件包括加热件、风道件以及引风件,所述风道件设于所述机体内且位于所述烹饪腔的外侧,所述风道件形成有分别与所述进风孔和所述出风孔连通的引风通道,所述加热件设置在所述引风通道内且靠近所述出风孔设置,所述引风件的引风结构设置在所述引风通道内且靠近所述进风孔设置,所述引风件能够驱动气流在所述引风通道和所述烹饪腔之间循环,以在所述烹饪腔内形成体积小于所述烹饪腔的集中加热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门体,所述门体以可开合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机体上,并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烹饪腔的开口,所述烹饪腔为矩形腔,所述烹饪腔包括顶板、底板、后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进风孔和所述出风孔分别设置在所述门体、所述顶板、所述底板、所述后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中的两个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面位于所述后板上,所述第二壁面位于所述顶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孔靠近所述烹饪腔的后部设置,所述进风孔靠近所述烹饪腔的顶部设置,所述集中加热区域位于所述烹饪腔的顶部靠后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件为半壳结构且扣装在所述烹饪腔的外侧,所述半壳结构与所述烹饪腔的外表面构成所述引风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包括发热管,所述发热管设置在所述引风通道内且与所述出风孔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的数量为多个,全部所述发热管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孔为包括多个第一孔部的第一镂空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孔为包括多个第二孔部的第二镂空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件为贯流风机,所述贯流风机包括电机以及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的叶轮,所述叶轮为所述引风结构,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引风通道的外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002318.6U CN218419484U (zh) | 2022-07-29 | 2022-07-29 | 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002318.6U CN218419484U (zh) | 2022-07-29 | 2022-07-29 | 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419484U true CN218419484U (zh) | 2023-02-03 |
Family
ID=85091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002318.6U Active CN218419484U (zh) | 2022-07-29 | 2022-07-29 | 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419484U (zh) |
-
2022
- 2022-07-29 CN CN202222002318.6U patent/CN21841948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70902C (zh) | 电烤炉 | |
US7102105B2 (en) | Electric oven | |
EP1731843B1 (en) | Oven | |
EP1795811B1 (en) | Oven | |
CN111248766A (zh) | 烤箱 | |
CA2454010C (en) | Ventilation system for a cooking appliance | |
CN211355063U (zh) | 一种具有正反转热风对流功能的蒸汽烤箱 | |
US6689991B2 (en) | Electronic range | |
CN218419484U (zh) | 烹饪器具 | |
JP2007003042A (ja) | 加熱調理器 | |
CN205213067U (zh) | 微波烹饪装置 | |
CN112535417A (zh) | 一种热风循环结构及烤箱 | |
CN217744071U (zh) | 一种外循环风道风炉烤箱 | |
CN113633193B (zh) |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JP2004028513A (ja) | 加熱調理器 | |
KR100676138B1 (ko) | 오븐 | |
CN213721378U (zh) | 烹饪装置 | |
JP3823033B2 (ja) | 加熱調理装置 | |
CN112021952A (zh) | 组合式烹饪器具 | |
JP3787503B2 (ja) | 加熱調理器 | |
KR100676135B1 (ko) | 이중 컨벡션팬이 구비된 가열조리기 | |
CN220876579U (zh) | 烹饪电器 | |
CN216675524U (zh) | 一种具有热风立体循环功能的电烤箱 | |
JP2011080710A (ja) | 加熱装置 | |
JP2010243116A (ja) | 加熱調理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