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13363U - 一种适用于6U板卡19in上架散热机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6U板卡19in上架散热机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13363U
CN218413363U CN202222326079.XU CN202222326079U CN218413363U CN 218413363 U CN218413363 U CN 218413363U CN 202222326079 U CN202222326079 U CN 202222326079U CN 218413363 U CN218413363 U CN 2184133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board card
module
case
blowing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2607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晓丽
张洋
李慧利
郝丙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2607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133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133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133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6U板卡19in上架散热机箱,机箱前面板上至少设置有进风口,后面板上至少设置有出风口和对外转接连接器,机箱内部至少设置有板卡Ⅰ、板卡Ⅱ、背板部件、吹风风扇模块和抽风风扇模块;背板部件与前面板和后面板平行设置,板卡Ⅰ与背板部件一个侧面对插,板卡Ⅱ与背板部件另一侧面对插,后面板上的对外转接连接器与板卡Ⅰ或板卡Ⅱ连接。本实用新型机箱为前进风后出风形式,吹风风扇位于机箱内部,抽风风扇安装于机箱后部,对外转接连接器安装于后面板上,前面板和后面板属于操作面,不存在进出风口被遮挡的情况。解决了机箱左右侧板通风不畅而导致的板卡无法散热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6U板卡19in上架散热机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箱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适用于6U板卡19in上架散热机箱。
背景技术
目前适用于6U板卡19in上架散热机箱,有板卡横插和板卡竖插两种板卡放置形式,板卡横插是板卡于长度方向上平行于机箱底板,板卡竖插是板卡于长度方向上平行于机箱侧板。其中,针对6U板卡横插的19in上架散热机箱常见的散热形式为:于机箱的左右侧板上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并于机箱的侧板上安装轴流风扇,使风从机箱的一侧进入后对板卡进行直吹,然后从机箱的另一侧流出从而带走板卡热量,具体结构见(图1)。
上述机箱散热形式简单,易于设计,同时风道平直,散热效果良好;然而要实现上述散热形式,机柜对应机箱左右侧板的位置需通风良好,才可保证足够的进出风量。
当前产品仅适用于机柜对应机箱左右侧板的位置需通风良好的情况。但是现实中机箱的使用情况往往复杂而多变,机箱上架装入机柜后,由于左右侧板位于机柜内部,有可能存在进风口和出风口被遮挡的情况,这样就会造成两侧通风不畅,进而影响机箱内部的板卡散热。针对机箱上架的机柜左右两侧通风不畅的情况就需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19in机箱上架装入机柜后左右两侧通风不畅进而导致无法散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适用于6U板卡的前进风后出风的19in上架散热机箱;机箱为前进风后出风形式,吹风风扇位于机箱内部,抽风风扇安装于机箱后部。由于板卡为前后插拔形式,且机箱的对外转接连接器安装于机箱后面板上,机箱的前面板和后面板属于操作面,不存在进出风口被遮挡的情况。因此可解决机箱的左右侧板通风不畅而导致的板卡无法散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适用于6U板卡19in上架散热机箱,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左侧板、右侧板、上盖板和底板,所述前面板上至少设置有进风口,后面板上至少设置有出风口和对外转接连接器,机箱内部至少设置有板卡Ⅰ、板卡Ⅱ、背板部件、吹风风扇模块和抽风风扇模块;所述抽风风扇模块固定在机箱后面板并靠近电源模块;背板部件与前面板和后面板平行设置,板卡Ⅰ与背板部件一个侧面对插,板卡Ⅱ与背板部件另一侧面对插,后面板上的对外转接连接器与板卡Ⅰ或板卡Ⅱ连接。
通过以上方案实现了机箱前进风后出风,机箱的前面板和后面板属于操作面,不存在进出风口被遮挡的情况,可解决机箱的左右侧板通风不畅而导致的板卡无法散热的问题。
进一步地,机箱内还设置有电源模块,该电源模块设置在机箱左侧板或右侧板靠机箱内部的一侧,对应地,吹风风扇模块设置在机箱右侧板或左侧板靠机箱内部的一侧,抽风风扇模块固定在机箱后面板的左侧或右侧并靠近电源模块;所述后面板上还设置有电源滤波器,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该电源滤波器连接,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背板部件连接。通过以上方案使背板部件与电源模块连接,实现对背板部件的电源输送。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部件靠近吹风风扇模块一侧还设置有吹风风扇插座和抽风风扇插座Ⅰ,抽风风扇插座Ⅰ通过线缆组件与抽风风扇插座Ⅱ连接,吹风风扇模块还连接有吹风风扇插头,抽风风扇模块还连接有抽风风扇插头,吹风风扇插头、抽风风扇插头分别用于和吹风风扇插座和抽风风扇插座Ⅱ对插连接,通过以上方案可以实现背板部件至吹风风扇模块和抽风风扇模块的电源和控制信号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板卡Ⅰ设置在后面板和背板部件之间,板卡Ⅱ设置在背板部件和前面板之间,吹风风扇模块与板卡Ⅰ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机箱内还设置有挡风板Ⅰ和挡风板Ⅱ,通过该挡风板Ⅰ和挡风板Ⅱ对机箱内部风道进行约束,使冷风从前面板的进风口进入,经过板卡Ⅱ和前面板之间的区域后进入吹风风扇模块,冷风依次经过热量集中的板卡Ⅰ和电源模块表面的散热齿并对其冷却,在抽风风扇模块的引导下,热风通过后面板上的出风口吹出。通过以上方案使风流在机箱内按照设定的风道流动,对热量集中的板卡Ⅰ和电源模块进行风冷散热,实现机箱前进风后出风的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吹风风扇模块至少包括吹风风扇、吹风风扇支撑架、左支撑座、右支撑座、风扇护罩Ⅰ,风扇护罩Ⅰ、吹风风扇、左支撑座、右支撑座通过紧固件安装在吹风风扇支撑架上,吹风风扇支撑架顶部设置有沉头孔Ⅰ,通过该沉头孔Ⅰ将吹风风扇模块固定在机箱内顶部的支撑架上;左支撑座、右支撑座上设置有通孔用于将吹风风扇模块固定在机箱底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左支撑座、右支撑座均为“L”型。
进一步地,所述抽风风扇模块至少包括风扇盖板、拉制金属丝网、压板、抽风风扇、风扇护罩Ⅱ,拉制金属丝网、压板、抽风风扇依次设置在风扇盖板和风扇护罩Ⅱ之间;风扇盖板、拉制金属丝网、压板、抽风风扇、风扇护罩Ⅱ通过紧固件安装固定在一起,风扇盖板上设置有沉头孔Ⅱ,通过该沉头孔Ⅱ将抽风风扇模块安装固定在机箱后面板。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部件为前后IO形式,板卡Ⅰ和板卡Ⅱ均为横插设置并与背板部件对插。
进一步地,所述于机箱前面板上还设置有左安装耳和右安装耳,左安装耳和右安装耳上还均设置有前把手,机箱后面板上还设置有后把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6U板卡19in上架散热机箱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冷风从前面板进,经过热量集中的板卡Ⅰ和电源模块后,热风从后面板出,为前进风后出风形式,吹风风扇位于机箱内部,抽风风扇安装于机箱后部,机箱的前面板和后面板属于操作面,不存在进出风口被遮挡的情况,解决了现有机箱的左右侧板通风不畅而导致的板卡无法散热的问题。
(2)同时,本实用新型将吹风风扇模块固定在机箱内顶部的支撑架和底板上,将抽风风扇模块固定在后面板,便于风扇模块的拆卸维护。维护吹风风扇模块时,将机箱上盖板打开,将吹风风扇模块与机箱间的安装螺钉拆下,即可将吹风风扇模块从机箱内部完全拆除。维护抽风风扇模块时,将安装在风扇盖板沉头孔中的沉头紧固钉拆下,即可将抽风风扇模块整体完全拆除。
(3)背板部件为前后IO的形式,满足前后两种板卡的安装需求,打开后面板部件可进行板卡Ⅰ的插拔;打开前面板部件可进行板卡Ⅱ的插拔,方便操作。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6U板卡横插的19in上架散热机箱示意;
图2是图1的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19in上架散热机箱前视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19in上架散热机箱后视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19in上架散热机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19in上架散热机箱内的风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吹风风扇模块和抽风风扇模块的安装转接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吹风风扇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抽风风扇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吹风风扇模块和抽风风扇模块拆卸示意图。
【元件及符号说明】:
1-前面板; 21-挡风板Ⅰ;
2-后面板; 22-挡风板Ⅱ;
3-左侧板; 23-吹风风扇插座;
4-右侧板; 24-抽风风扇插座Ⅰ;
5-上盖板; 25-抽风风扇插座Ⅱ;
6-底板; 26-抽风风扇插头;
7-进风口; 27-吹风风扇;
8-左安装耳; 28-吹风风扇支撑架;
9-右安装耳; 29-左支撑座;
10-出风口; 30-右支撑座;
11-对外转接连接器; 31-风扇护罩Ⅰ;
12-电源滤波器; 32-沉头孔Ⅰ;
13-板卡Ⅰ; 33-通孔;
14-板卡Ⅱ; 34-风扇盖板;
15-背板部件; 35-拉制金属丝网;
16-电源模块; 36-压板;
17-吹风风扇模块; 37-抽风风扇;
18-抽风风扇模块; 38-风扇护罩Ⅱ;
19-插座; 39-紧固件;
20-散热齿; 40-沉头孔Ⅱ;
41-前把手; 42-后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的描述和所示的实施例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实现。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选定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适用于6U板卡19in上架散热机箱,包括前面板1、后面板2、左侧板3、右侧板4、上盖板5和底板6,所述前面板上至少设置有进风口7、左安装耳8、右安装耳9等,后面板上至少设置有出风口10、对外转接连接器11、电源滤波器12等,对外转接连接器包括多种型号和结构,不限于附图4所示的结构。
机箱内部至少设置有板卡Ⅰ13、板卡Ⅱ14、背板部件15、电源模块16、吹风风扇模块17和抽风风扇模块18等。电源模块设置在左侧板或右侧板靠机箱内部的一侧,对应地,吹风风扇模块设置在右侧板或左侧板靠机箱内部的一侧;抽风风扇模块固定在机箱后面板的左侧或右侧并靠近电源模块。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后面板上的电源滤波器12连接,输出端与背板部件上的插座19对插。背板部件设置在板卡Ⅰ和板卡Ⅱ之间,且背板部件与前面板和后面板平行设置,板卡Ⅰ与背板部件的一个侧面通过连接器对插,板卡Ⅱ与背板部件的另一个侧面通过连接器对插。后面板上的对外转接连接器与板卡Ⅰ或板卡Ⅱ通过线缆连接(图上不显示线缆)。
在一种实施例中,机箱热耗主要集中的板卡Ⅰ设置在后面板和背板部件之间,板卡Ⅱ设置在背板部件和前面板之间。
下面以电源模块设置在右侧板靠机箱内部的一侧,吹风风扇模块设置在左侧板靠机箱内部的一侧,抽风风扇模块固定在机箱后面板的右侧并靠近电源模块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5所示,电源模块设置在板卡Ⅰ、板卡Ⅱ和背板部件的右侧(即电源模块设置在右侧板靠机箱内部的一侧),吹风风扇模块设置在板卡Ⅰ、板卡Ⅱ和背板部件的左侧(即吹风风扇模块设置在左侧板靠机箱内部的一侧),并且吹风风扇模块与机箱热耗主要集中的板卡Ⅰ对应。电源模块靠近板卡Ⅰ、板卡Ⅱ和背板部件一侧还设置有散热齿20。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机箱内部还设置有挡风板Ⅰ21和挡风板Ⅱ22,挡风板Ⅰ设置在电源模块靠近前面板一侧,挡风板Ⅱ设置在吹风风扇模块靠近后面板一侧,挡风板Ⅰ和板卡Ⅱ将电源模块封在机箱内。通过挡风板Ⅰ和挡风板Ⅱ的安装对机箱内部的风道进行约束,使冷风从前面板的进风口进入,在挡风板Ⅰ的约束和吹风风扇模块的引导下,风流经过板卡Ⅱ和前面板之间的区域进入左侧板和板卡Ⅱ之间的区域,然后经过吹风风扇模块,凉风经过机箱热耗主要集中的板卡Ⅰ区域并对其进行冷却,在抽风风扇模块的引导下经过电源模块表面的散热齿,携带热量的热风通过后面板上的出风口吹出,具体的风流示意如图6箭头所示。
进一步地,背板部件靠近吹风风扇模块一侧还设置有吹风风扇插座23和抽风风扇插座Ⅰ24,抽风风扇插座Ⅰ通过线缆组件与抽风风扇插座Ⅱ25连接,吹风风扇还连接有吹风风扇插头(图上不显示),抽风风扇还连接有抽风风扇插头26,吹风风扇插头、抽风风扇插头分别用于和吹风风扇插座和抽风风扇插座Ⅱ对插连接,通过以上方案实现背板部件至吹风风扇模块和抽风风扇模块的电源和控制信号的连接,如图6和图7所示。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吹风风扇模块至少包括吹风风扇27、吹风风扇支撑架28、左支撑座29、右支撑座30、风扇护罩Ⅰ31等,风扇护罩Ⅰ、吹风风扇、左支撑座、右支撑座通过紧固件安装在吹风风扇支撑架上,吹风风扇支撑架顶部设置有沉头孔Ⅰ32,通过该沉头孔Ⅰ将吹风风扇模块固定在机箱内顶部的支撑架上。左支撑座、右支撑座上设置有通孔33用于将吹风风扇模块固定在机箱底板上。在一种实施例中,左支撑座安装在吹风风扇支撑架左下角,右支撑座安装在吹风风扇支撑架右下角。
在一种实施例中,左支撑座、右支撑座均为“L”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抽风风扇模块设置在机箱内部并固定在机箱后面板上。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抽风风扇模块至少包括风扇盖板34、拉制金属丝网35、压板36、抽风风扇37、风扇护罩Ⅱ38。拉制金属丝网、压板、抽风风扇设置在风扇盖板和风扇护罩Ⅱ之间,且抽风风扇设置在压板和风扇护罩Ⅱ之间,拉制金属丝网设置在风扇盖板和压板之间,压板设置在拉制金属丝网和抽风风扇之间。风扇盖板、拉制金属丝网、压板、抽风风扇、风扇护罩Ⅱ通过紧固件39安装固定在一起。风扇盖板上设置有沉头孔Ⅱ40,通过该沉头孔Ⅱ可实现抽风风扇模块与机箱后面板的固定安装。抽风风扇模块与机箱后面板安装固定后,风扇护罩Ⅱ、抽风风扇、压板和拉制金属丝网位于机箱内部。通过所述拉制金属丝网可保证机箱结构的电磁兼容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板卡Ⅰ和板卡Ⅱ均为横插设置并均与背板部件对插连接。背板部件为前后IO的形式,满足前后两种板卡的安装需求。打开后面板部件可进行板卡Ⅰ的插拔;打开前面板部件可进行板卡Ⅱ的插拔。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根据需要,板卡Ⅰ和板卡Ⅱ也可以都采用竖插形式。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电源模块设置在板卡Ⅰ、板卡Ⅱ和背板部件的左侧(即电源模块设置在左侧板靠机箱内部的一侧),并在板卡Ⅰ、板卡Ⅱ和背板部件的右侧设置吹风风扇模块(即吹风风扇模块设置在右侧板靠机箱内部的一侧)。抽风风扇模块设置在固定在机箱后面板上并靠近电源模块和机箱左侧板。同时,对挡风板Ⅰ和挡风板Ⅱ的位置进行调整,使风流从前面板的进风口进入,依次经过吹风风扇模块、机箱热耗主要集中的板卡Ⅰ、电源模块的散热齿,最后热风从后面板的出风口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左安装耳和右安装耳上还均设置有前把手41方便操作。机箱后面板上还设置有后把手42方便操作。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方案可以实现冷风从前面板进,经过热量集中的板卡Ⅰ和电源模块后,热风从后面板出,为前进风后出风形式,机箱的前面板和后面板属于操作面,不存在进出风口被遮挡的情况,可解决现有机箱的左右侧板通风不畅而导致的板卡无法散热的问题。
通过以上方案,不仅解决了机箱的左右侧板通风不畅而导致的板卡无法散热的问题,而且便于风扇模块的拆卸维护,维护吹风风扇模块时,先将机箱上盖板打开,然后把吹风风扇插头拆下,再将吹风风扇模块与机箱间的安装螺钉拆下,即可将吹风风扇模块从机箱内部完全拆除。维护抽风风扇模块时,先将安装在风扇盖板沉头孔Ⅱ中的沉头紧固钉拆下,然后将抽风风扇插头拆卸,即可将抽风风扇模块整体完全拆除,具体见图10。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根据以上结构和功能具有其它形式的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因此,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6U板卡19in上架散热机箱,包括前面板(1)、后面板(2)、左侧板(3)、右侧板(4)、上盖板(5)和底板(6),其特征在于前面板上至少设置有进风口(7),后面板上至少设置有出风口(10)和对外转接连接器(11),机箱内部至少设置有板卡Ⅰ(13)、板卡Ⅱ(14)、背板部件(15)、吹风风扇模块(17)和抽风风扇模块(18);所述抽风风扇模块固定在机箱后面板;背板部件与前面板和后面板平行设置,板卡Ⅰ与背板部件一个侧面对插,板卡Ⅱ与背板部件另一侧面对插,后面板上的对外转接连接器与板卡Ⅰ或板卡Ⅱ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6U板卡19in上架散热机箱,其特征在于机箱内还设置有电源模块(16),该电源模块设置在机箱左侧板或右侧板靠机箱内部的一侧,对应地,吹风风扇模块设置在机箱右侧板或左侧板靠机箱内部的一侧,抽风风扇模块固定在机箱后面板的左侧或右侧并靠近电源模块;所述后面板上还设置有电源滤波器(12),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该电源滤波器连接,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背板部件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6U板卡19in上架散热机箱,其特征在于背板部件靠近吹风风扇模块一侧还设置有吹风风扇插座(23)和抽风风扇插座Ⅰ(24),抽风风扇插座Ⅰ通过线缆组件与抽风风扇插座Ⅱ(25)连接,吹风风扇模块还连接有吹风风扇插头,抽风风扇模块还连接有抽风风扇插头,吹风风扇插头、抽风风扇插头分别用于和吹风风扇插座和抽风风扇插座Ⅱ对插连接,从而实现背板部件至吹风风扇模块和抽风风扇模块的电源和控制信号的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6U板卡19in上架散热机箱,其特征在于板卡Ⅰ设置在后面板和背板部件之间,板卡Ⅱ设置在背板部件和前面板之间,吹风风扇模块与板卡Ⅰ对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6U板卡19in上架散热机箱,其特征在于机箱内还设置有挡风板Ⅰ(21)和挡风板Ⅱ(22),通过该挡风板Ⅰ和挡风板Ⅱ对机箱内部风道进行约束,使冷风从前面板的进风口进入,经过板卡Ⅱ和前面板之间的区域后进入吹风风扇模块,冷风依次经过板卡Ⅰ和电源模块表面的散热齿并对其冷却,在抽风风扇模块的引导下,热风通过后面板上的出风口(10)吹出。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6U板卡19in上架散热机箱,其特征在于吹风风扇模块至少包括吹风风扇(27)、吹风风扇支撑架(28)、左支撑座(29)、右支撑座(30)、风扇护罩Ⅰ(31),风扇护罩Ⅰ、吹风风扇、左支撑座、右支撑座通过紧固件安装在吹风风扇支撑架上,吹风风扇支撑架顶部设置有沉头孔Ⅰ(32),通过该沉头孔Ⅰ将吹风风扇模块固定在机箱内顶部的支撑架上;左支撑座、右支撑座上设置有通孔(33)用于将吹风风扇模块固定在机箱底板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6U板卡19in上架散热机箱,其特征在于左支撑座、右支撑座均为“L”型。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6U板卡19in上架散热机箱,其特征在于抽风风扇模块至少包括风扇盖板(34)、拉制金属丝网(35)、压板(36)、抽风风扇(37)、风扇护罩Ⅱ(38),拉制金属丝网、压板、抽风风扇依次设置在风扇盖板和风扇护罩Ⅱ之间;风扇盖板、拉制金属丝网、压板、抽风风扇、风扇护罩Ⅱ通过紧固件(39)安装固定在一起,风扇盖板上设置有沉头孔Ⅱ(40),通过该沉头孔Ⅱ将抽风风扇模块安装固定在机箱后面板。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6U板卡19in上架散热机箱,其特征在于板卡Ⅰ和板卡Ⅱ均为横插设置并与背板部件对插。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6U板卡19in上架散热机箱,其特征在于机箱前面板上还设置有左安装耳(8)和右安装耳(9),左安装耳和右安装耳上还均设置有前把手(41),机箱后面板上还设置有后把手(42)。
CN202222326079.XU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适用于6U板卡19in上架散热机箱 Active CN2184133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26079.XU CN218413363U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适用于6U板卡19in上架散热机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26079.XU CN218413363U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适用于6U板卡19in上架散热机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13363U true CN218413363U (zh) 2023-01-31

Family

ID=85029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26079.XU Active CN218413363U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适用于6U板卡19in上架散热机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133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135032A1 (en) Minimized exhaust air re-circulation around air cooled hardware cabinets
US10412855B2 (en) Air deflection system
WO2021233142A1 (zh) 一种坐垫降温用通风装置
CN205040134U (zh) 列间空调及其组成的数据中心
CN218413363U (zh) 一种适用于6U板卡19in上架散热机箱
CN114171819A (zh) 一种储能柜
CN115373487A (zh) 一种适用于6U板卡19in上架散热机箱
CN219628094U (zh) 一种服务器散热结构
CN214676333U (zh) 一种具有散热效果的机柜
CN207992899U (zh) 工控机
US7470877B2 (en) Microwave oven and ventilation hood combination system
KR100323516B1 (ko) 표시창과 콘트롤 박스가 일체로 구비된 공기 조화기
CN202041892U (zh) 一种电脑机箱
CN210534654U (zh) 一种计算机散热机箱
CN207096913U (zh) 一种新型的主机机箱通风散热系统
CN213547844U (zh) 一种显示屏数字音频功放
CN219678898U (zh) 一种采用无扇叶风扇的开关电源壳体及开关电源
CN215269218U (zh) 一种机架式空调
KR20040001731A (ko) 냉각장치가 구비된 옥외용 정보통신기기
CN212132690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721318U (zh) 一种具有散热机构的计算机主机箱
CN214751738U (zh) 一种散热效果佳的智能计算机信息处理设备
CN216561693U (zh) 分隔式散热机箱
CN216792816U (zh) 散热机箱
CN211831674U (zh) 一种bbu的竖装子框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