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07039U - 一种可调速的自闭合页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调速的自闭合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07039U
CN218407039U CN202221917443.3U CN202221917443U CN218407039U CN 218407039 U CN218407039 U CN 218407039U CN 202221917443 U CN202221917443 U CN 202221917443U CN 218407039 U CN218407039 U CN 2184070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haft
cavity
sealing ring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1744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约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oqing Baitai Precision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oqing Baitai Precision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oqing Baitai Precision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oqing Baitai Precision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1744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070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070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070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ing And Opening Devices For Wings, And Check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速的自闭合页,包括轴杆、轴套、轴芯、滚针、储力弹簧、回油弹簧、挡油密封圈、控油针和滤油芯;轴芯设有杆部和活塞部,杆部的上端与滚针连接,杆部的下端与活塞部连接;杆部设有沿其轴线延伸的中空通道,活塞部的下端中部设有与中空通道连通的且开口朝下的凹腔;滤油芯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凹腔内,控油针设有指向滤油芯的圆锥状针头;滤油芯的中心位置设有可供控油针插入的第一过油通道;滤油芯的外周形成有第二过油通道;滤油芯的上端设有第一密封圈;活塞部还设有能将液压油流向挡油密封圈一侧的第三过油通道。本实用新型既能实现快速轻松打开,又能实现缓慢自动关闭,具有结构简单,液压油流速可调,耐用安全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可调速的自闭合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合页,具体涉及一种可调速的自闭合页。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门用合页为折合式合页,主合页与副合页铰接后固定安装于门框和门板上,不能对闭门起到缓冲作用,更不能控制闭门的速度。闭门时,若存在较大外力,门板与门框激烈碰撞发出较大声响,且激烈碰撞易造成门板与门框间过大的相互作用力,易对门板或门框造成损坏,影响门框和门板的使用寿命,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避免上述折合式合页的种种缺陷,市场上逐渐涌现出对闭门有缓冲作用的门用合页。
大多数的缓冲合页采用直推式的缓冲器,这种缓冲器需要在门上打孔安装,这使得缓冲合页安装复杂,而且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如塑钢门框等中空门框就无法安装;而另有少数的缓冲合页采用旋转式的阻尼器,而旋转式的阻尼器有单向和双向的,要实现闭门缓冲只能采用单向的阻尼器,该缓冲合页的单向阻尼器在整个闭门行程都是有阻尼作用的,单向阻尼器的在闭门行程中的工作时间较长,频繁次数的关门会使单向阻尼器容易达到寿命周期而丧失缓冲闭门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速的自闭合页,既能够实现快速轻松打开,又能够实现缓慢自动关闭,且具有结构简单,液压油流速双向可调,耐用安全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调速的自闭合页,其包括右页片、左页片、轴杆、轴套、轴芯、滚针、储力弹簧、回油弹簧、挡油密封圈和油压控制组件;所述轴套与所述左页片固定连接,所述轴套设有直槽;所述轴杆与所述右页片固定连接,所述轴杆插装在所述轴套内且与所述轴套滑动配合,所述轴杆设有螺旋槽;所述轴芯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轴杆的空腔中部,所述轴芯设有杆部和活塞部,所述杆部的上端与所述滚针连接,所述杆部的下端与所述活塞部连接,所述活塞部的外周与所述轴杆的腔壁之间构成动密封连接;所述杆部设有沿其轴线延伸的中空通道,所述活塞部的下端中部设有与所述中空通道连通的且开口朝下的凹腔;所述滚针与所述轴芯的轴线垂直且所述滚针的两端分别穿接在所述螺旋槽和所述直槽上;所述储力弹簧插装在所述轴杆的空腔上部,所述储力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滚针顶靠;所述回油弹簧和所述挡油密封圈均套装在所述杆部上,所述回油弹簧的上端与固设于所述轴杆的内周壁上的凸台顶靠,所述回油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挡油密封圈的上端顶靠,所述挡油密封圈的外周与所述轴杆的腔壁之间构成动密封连接;所述轴芯的下方形成有密封油腔,所述密封油腔充满有液压油;所述油压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轴杆的空腔下部,所述油压控制组件包括控油针和滤油芯,所述滤油芯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凹腔内,所述控油针沿所述轴芯的轴线布置,所述控油针设有指向所述滤油芯的圆锥状针头;所述滤油芯的中心位置设有可供所述控油针插入的第一过油通道,所述第一过油通道与所述中空通道连通;所述滤油芯的外周与所述凹腔的腔壁之间形成第二过油通道,所述第二过油通道与所述中空通道连通;所述滤油芯的上端设有用于断开所述第二过油通道与所述中空通道之间连通的第一密封圈;所述活塞部还设有能将液压油流向所述挡油密封圈一侧的第三过油通道,所述第三过油通道与所述中空通道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螺旋槽设有相互连通的斜槽和水平槽;所述斜槽的旋转范围在0度至90度之间;所述水平槽的旋转范围在90度至170度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储力弹簧与所述滚针之间设有T型钉和圆头柱,所述储力弹簧的下端套接在所述T型钉的钉杆上,所述T型钉的钉头与所述圆头柱的上端圆头顶靠,所述圆头柱的下端端面与所述滚针顶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轴杆的上端螺纹连接有调力螺丝,所述调力螺丝的下端与所述储力弹簧的上端顶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轴杆的下端螺纹连接有密封螺丝,所述密封螺丝的外周与所述轴杆的腔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密封螺丝的中部设有相互连通的螺纹孔和沉孔,所述螺纹孔位于所述沉孔的上方,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有调速螺丝,所述调速螺丝的上端与所述控油针的下端连接,所述调速螺丝的外周与所述沉孔的孔壁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挡油密封圈包括挡圈和Y型密封圈,所述挡圈和所述Y型密封圈自上而下依次套装在所述轴芯的杆部上,所述挡圈的上端与所述回油弹簧的下端顶靠,所述挡圈的下端与所述Y型密封圈的上端顶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凹腔在靠近所述油腔的一侧内壁上设有用于防止所述滤油芯脱出所述凹腔的卡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左页片和所述右页片的接触处设有防磨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轴杆的上下两端分别盖设有装饰盖。
实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速的自闭合页,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当左页片相对右页片转动打开时,滚针在螺旋槽和直槽的作用下往上运动,并对储力弹簧进行压缩储力;与滚针连接的轴芯也随滚针往上运动,增大密封油腔的体积,使得轴芯的活塞部与挡油密封圈之间的液压油经第三过油通道流入中空通道,滤油芯在中空通道的液压作用下往下移动解除第一密封圈的密封,使第二过油通道与中空通道之间连通,此时中空通道内得液压油能够通过第二过油通道快速流入密封油腔;随着轴芯的往上运动,控油针也逐渐脱离第一过油通道,逐渐增大控油针的圆锥状针头与第一过油通道之间的间隙,进而增大液压油回流至密封油腔流速;当轴芯往上运动时,回油弹簧减压,推动挡油密封圈往下移动,将轴芯的活塞部与挡油密封圈之间的液压油快速通过第三过油通道、中空通道、第一过油通道、第二过油通道回流至密封油腔,流向密封油腔的过油速度相应变大,从而减小左页片相对右页片转动打开时的阻力,实现快速轻松打开。
当左页片相对右页片转动闭合时,储力弹簧减压,推动滚针在螺旋槽和直槽的作用下往下运动,与滚针连接的轴芯也随滚针往下运动,压缩密封油腔的体积,滤油芯在密封油腔的液压作用下往上移动,使第一密封圈断开第二过油通道与中空通道之间的连通通道,此时密封油腔中的液压油只能依次通过第一过油通道、中空通道、第三过油通道缓慢流入挡油密封圈一侧(即轴芯的活塞部与挡油密封圈之间形成的空腔);随着轴芯的往下运动,控油针也逐渐深入第一过油通道中,逐渐减小控油针的圆锥状针头与第一过油通道之间的开口度,进而逐渐减小液压油流动至挡油密封圈一侧流速;当轴芯往下运动时,流入轴芯的活塞部与挡油密封圈之间空腔中的液压油能够推动挡油密封圈相对轴芯的活塞部向上移动,并对回油弹簧进行压缩储力,密封油腔流向挡油密封圈一侧的过油速度相应变小,从而增大左页片相对右页片转动闭合时的阻力,实现缓慢自动关闭。
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可调速的自闭合页既能够实现快速轻松打开,又能够实现缓慢自动关闭,且具有结构简单,液压油流速双向可调,耐用安全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调速的自闭合页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调速的自闭合页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轴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
右页片1;左页片2;轴杆3;轴套4;轴芯5;滚针6;储力弹簧7;回油弹簧8;挡油密封圈9;密封油腔10;控油针11;滤油芯12;第一密封圈13;T型钉14;圆头柱15;调力螺丝16;密封螺丝17;第二密封圈18;调速螺丝19;第三密封圈20;卡簧21;防磨圈22;装饰盖23;螺旋槽31;凸台32;直槽41;杆部51;活塞部52;中空通道53;凹腔54;挡圈91;Y型密封圈92;圆锥状针头111;第一过油通道121;第二过油通道122;第三过油通道521;斜槽311;水平槽312;螺纹孔171;沉孔17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调速的自闭合页,其包括右页片1、左页片2、轴杆3、轴套4、轴芯5、滚针6、储力弹簧7、回油弹簧8、挡油密封圈9和油压控制组件;所述轴套4与所述左页片2固定连接,所述轴套4设有直槽41;所述轴杆3与所述右页片1固定连接,所述轴杆3插装在所述轴套4内且与所述轴套4滑动配合,所述轴杆3设有螺旋槽31;所述轴芯5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轴杆3的空腔中部,所述轴芯5设有杆部51和活塞部52,所述杆部51的上端与所述滚针6连接,所述杆部51的下端与所述活塞部52连接,所述活塞部52的外周与所述轴杆3的腔壁之间构成动密封连接;所述杆部51设有沿其轴线延伸的中空通道53,所述活塞部52的下端中部设有与所述中空通道53连通的且开口朝下的凹腔54;所述滚针6与所述轴芯5的轴线垂直且所述滚针6的两端分别穿接在所述螺旋槽31和所述直槽41上;所述储力弹簧7插装在所述轴杆3的空腔上部,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滚针6顶靠;所述回油弹簧8和所述挡油密封圈9均套装在所述杆部51上,所述回油弹簧8的上端与固设于所述轴杆3的内周壁上的凸台32顶靠,所述回油弹簧8的下端与所述挡油密封圈9的上端顶靠,所述挡油密封圈9的外周与所述轴杆3的腔壁之间构成动密封连接;所述轴芯5的下方形成有密封油腔10,所述密封油腔10充满有液压油;所述油压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轴杆3的空腔下部,所述油压控制组件包括控油针11和滤油芯12,所述滤油芯12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凹腔54内,所述控油针11沿所述轴芯5的轴线布置,所述控油针11设有指向所述滤油芯12的圆锥状针头111;所述滤油芯12的中心位置设有可供所述控油针11插入的第一过油通道121,所述第一过油通道121与所述中空通道53连通;所述滤油芯12的外周与所述凹腔54的腔壁之间形成第二过油通道122,所述第二过油通道122与所述中空通道53连通;所述滤油芯12的上端设有用于断开所述第二过油通道122与所述中空通道53之间连通的第一密封圈13;所述活塞部52还设有能将液压油流向所述挡油密封圈9一侧的第三过油通道521,所述第三过油通道521与所述中空通道53连通。
当左页片2相对右页片1转动打开时,滚针6在螺旋槽31和直槽41的作用下往上运动,并对储力弹簧7进行压缩储力;与滚针6连接的轴芯5也随滚针6往上运动,增大密封油腔10的体积,使得轴芯5的活塞部52与挡油密封圈9之间的液压油经第三过油通道521流入中空通道53,滤油芯12在中空通道53的液压作用下往下移动解除第一密封圈13的密封,使第二过油通道122与中空通道53之间连通,此时中空通道53内得液压油能够通过第二过油通道122快速流入密封油腔10;随着轴芯5的往上运动,控油针11也逐渐脱离第一过油通道121,逐渐增大控油针11的圆锥状针头111与第一过油通道121之间的间隙,进而增大液压油回流至密封油腔10流速;当轴芯5往上运动时,回油弹簧8减压,推动挡油密封圈9往下移动,将轴芯5的活塞部52与挡油密封圈9之间的液压油快速通过第三过油通道521、中空通道53、第一过油通道121、第二过油通道122回流至密封油腔10,流向密封油腔10的过油速度相应变大,从而减小左页片2相对右页片1转动打开时的阻力,实现快速轻松打开。
当左页片2相对右页片1转动闭合时,储力弹簧7减压,推动滚针6在螺旋槽31和直槽41的作用下往下运动,与滚针6连接的轴芯5也随滚针6往下运动,压缩密封油腔10的体积,滤油芯12在密封油腔10的液压作用下往上移动,使第一密封圈13断开第二过油通道122与中空通道53之间的连通通道,此时密封油腔10中的液压油只能依次通过第一过油通道121、中空通道53、第三过油通道521缓慢流入挡油密封圈9一侧(即轴芯5的活塞部52与挡油密封圈9之间形成的空腔);随着轴芯5的往下运动,控油针11也逐渐深入第一过油通道121中,逐渐减小控油针11的圆锥状针头111与第一过油通道121之间的开口度,进而逐渐减小液压油流动至挡油密封圈9一侧流速;当轴芯5往下运动时,流入轴芯5的活塞部52与挡油密封圈9之间空腔中的液压油能够推动挡油密封圈9相对轴芯5的活塞部52向上移动,并对回油弹簧8进行压缩储力,密封油腔10流向挡油密封圈9一侧的过油速度相应变小,从而增大左页片2相对右页片1转动闭合时的阻力,实现缓慢自动关闭。
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调速的自闭合页既能够实现快速轻松打开,又能够实现缓慢自动关闭,且具有结构简单,液压油流速双向可调,耐用安全的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螺旋槽31设有相互连通的斜槽311和水平槽312;所述斜槽311的旋转范围在0度至90度之间;所述水平槽312的旋转范围在90度至170度之间。当本实施例的自闭合页应用于门上时,将左页片2安装在门扇上,右页片1安装在门框上,其中,斜槽311的0度为闭门角度,90度为开门的门停初始角度,当开门角度小于90度时,若撤去外力,滚针6在储力弹簧7的作用下沿斜槽311的直槽41往下运动,同时带动轴套4相对轴杆3转动,轴套4在旋转时带动左页片2相对右页片1转动,进而实现自动关门;当门扇打开至90度至170度之间时,滚针6进入水平槽312中,此时即使撤去外力,滚针6也不会在储力弹簧7的作用下往下运动,故此门扇在水平槽312的作用下能够随意门停定位。
示例性的,所述储力弹簧7与所述滚针6之间设有T型钉14和圆头柱15,所述储力弹簧7的下端套接在所述T型钉14的钉杆上,所述T型钉14的钉头与所述圆头柱15的上端圆头顶靠,所述圆头柱15的下端端面与所述滚针6顶靠。由此,储力弹簧7通过T型钉14和圆头柱15对滚针6进行压力传输,能够减少储力弹簧7与滚针6相对旋转时产生的摩擦力。
示例性的,所述轴杆3的上端螺纹连接有调力螺丝16,所述调力螺丝16的下端与所述储力弹簧7的上端顶靠,由此调力螺丝16能够通过六角匙旋扭,往下压缩储力弹簧7加大弹力来加大关门力度,反之,往上释放储力弹簧7减小弹力来减小关门力度。
示例性的,所述轴杆3的下端螺纹连接有密封螺丝17,所述密封螺丝17的外周与所述轴杆3的腔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18;所述密封螺丝17的中部设有相互连通的螺纹孔171和沉孔172,所述螺纹孔171位于所述沉孔172的上方,所述螺纹孔171螺纹连接有调速螺丝19,所述调速螺丝19的上端与所述控油针11的下端连接,所述调速螺丝19的外周与所述沉孔172的孔壁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20。由此,密封螺丝17通过密封圈第二密封圈18与轴杆3进行密封,防止漏油;调速螺丝19通过第三密封圈20与密封螺丝17的沉孔172内壁进行密封,防止漏油;调速螺丝19能够通过六角匙旋扭,带动控油针11上下移动,从而调节控油针11插入第一过油通道121中的深度来控制液压油的流动量,实现密封油腔10与挡油密封圈9一侧(即轴芯5的活塞部52与挡油密封圈9之间形成的空腔)之间的过油速度可调。
示例性的,所述凹腔54在靠近所述油腔的一侧内壁上设有卡簧21,以防止滤油芯12脱出凹腔54,且方便装拆。
示例性的,所述滤油芯12的外周均布有多个齿牙,所述齿牙的端面与所述凹腔54的腔壁滑动配合,相邻的两个所述齿牙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过油通道122。
示例性的,所述挡油密封圈9包括挡圈91和Y型密封圈92,所述挡圈91和Y型密封圈92自上而下依次套装在轴芯5的杆部51上,挡圈91的上端与回油弹簧8的下端顶靠,挡圈91的下端与Y型密封圈92的上端顶靠。其中,Y型密封圈92的内腔和外壁分别与轴芯5的杆部51和轴杆3的腔壁贴靠进行密封;挡圈91能够使Y型密封圈92往复运动保持平衡,避免漏油。
示例性的,所述左页片2和所述右页片1的接触处设有防磨圈22,以减少左页片2和右页片1旋转时产生的摩擦磨损。
示例性的,所述轴杆3的上下两端分别盖设有装饰盖23,所述装饰盖23的中心位置设有通孔,以方便调动里面的调力螺丝16和调速螺丝19。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调速的自闭合页,其特征在于,包括右页片、左页片、轴杆、轴套、轴芯、滚针、储力弹簧、回油弹簧、挡油密封圈和油压控制组件;
所述轴套与所述左页片固定连接,所述轴套设有直槽;
所述轴杆与所述右页片固定连接,所述轴杆插装在所述轴套内且与所述轴套滑动配合,所述轴杆设有螺旋槽;
所述轴芯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轴杆的空腔中部,所述轴芯设有杆部和活塞部,所述杆部的上端与所述滚针连接,所述杆部的下端与所述活塞部连接,所述活塞部的外周与所述轴杆的腔壁之间构成动密封连接;所述杆部设有沿其轴线延伸的中空通道,所述活塞部的下端中部设有与所述中空通道连通的且开口朝下的凹腔;
所述滚针与所述轴芯的轴线垂直且所述滚针的两端分别穿接在所述螺旋槽和所述直槽上;
所述储力弹簧插装在所述轴杆的空腔上部,所述储力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滚针顶靠;
所述回油弹簧和所述挡油密封圈均套装在所述杆部上,所述回油弹簧的上端与固设于所述轴杆的内周壁上的凸台顶靠,所述回油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挡油密封圈的上端顶靠,所述挡油密封圈的外周与所述轴杆的腔壁之间构成动密封连接;
所述轴芯的下方形成有密封油腔,所述密封油腔充满有液压油;
所述油压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轴杆的空腔下部,所述油压控制组件包括控油针和滤油芯,所述滤油芯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凹腔内,所述控油针沿所述轴芯的轴线布置,所述控油针设有指向所述滤油芯的圆锥状针头;所述滤油芯的中心位置设有可供所述控油针插入的第一过油通道,所述第一过油通道与所述中空通道连通;所述滤油芯的外周与所述凹腔的腔壁之间形成第二过油通道,所述第二过油通道与所述中空通道连通;所述滤油芯的上端设有用于断开所述第二过油通道与所述中空通道之间连通的第一密封圈;
所述活塞部还设有能将液压油流向所述挡油密封圈一侧的第三过油通道,所述第三过油通道与所述中空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速的自闭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槽设有相互连通的斜槽和水平槽;所述斜槽的旋转范围在0度至90度之间;所述水平槽的旋转范围在90度至170度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速的自闭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力弹簧与所述滚针之间设有T型钉和圆头柱,所述储力弹簧的下端套接在所述T型钉的钉杆上,所述T型钉的钉头与所述圆头柱的上端圆头顶靠,所述圆头柱的下端端面与所述滚针顶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速的自闭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的上端螺纹连接有调力螺丝,所述调力螺丝的下端与所述储力弹簧的上端顶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速的自闭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的下端螺纹连接有密封螺丝,所述密封螺丝的外周与所述轴杆的腔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速的自闭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螺丝的中部设有相互连通的螺纹孔和沉孔,所述螺纹孔位于所述沉孔的上方,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有调速螺丝,所述调速螺丝的上端与所述控油针的下端连接,所述调速螺丝的外周与所述沉孔的孔壁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速的自闭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密封圈包括挡圈和Y型密封圈,所述挡圈和所述Y型密封圈自上而下依次套装在所述轴芯的杆部上,所述挡圈的上端与所述回油弹簧的下端顶靠,所述挡圈的下端与所述Y型密封圈的上端顶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速的自闭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在靠近所述油腔的一侧内壁上设有用于防止所述滤油芯脱出所述凹腔的卡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速的自闭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页片和所述右页片的接触处设有防磨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速的自闭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的上下两端分别盖设有装饰盖。
CN202221917443.3U 2022-07-21 2022-07-21 一种可调速的自闭合页 Active CN2184070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17443.3U CN218407039U (zh) 2022-07-21 2022-07-21 一种可调速的自闭合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17443.3U CN218407039U (zh) 2022-07-21 2022-07-21 一种可调速的自闭合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07039U true CN218407039U (zh) 2023-01-31

Family

ID=85014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17443.3U Active CN218407039U (zh) 2022-07-21 2022-07-21 一种可调速的自闭合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070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68312B2 (en) Combined door hinge with variable hydraulic damping and stopper device performance
KR101638198B1 (ko) 양쪽개방 도어용 자동폐쇄 힌지 및 양쪽개방 도어 구조
EP2233672A1 (en) Automatic door closing hinge and double swing door structure
CN204826975U (zh) 阻尼装置及铰链装置系统
CN214365565U (zh) 一种缓冲合页的阻尼机构
CN212478882U (zh) 一种双向启闭门轴
CN218407039U (zh) 一种可调速的自闭合页
CN201991353U (zh) 一种阻尼可调的自动门铰链
CN103306562B (zh) 螺旋滚动传动机构
CN115234114A (zh) 一种可调速的自闭合页
CN112502553A (zh) 一种双向启闭门轴
CN213927948U (zh) 一种带离合机构的缓冲合页
CN213742839U (zh) 一种液压缓冲合页
KR100504944B1 (ko) 자동닫힘 도어용 힌지
TW201629316A (zh) 可調扭力及可調門緩閉速度的組合式鉸鏈總成
CN214145120U (zh) 一种缓冲合页
CN214170286U (zh) 一种合页的缓冲调节机构
CN212614266U (zh) 一种液压缓冲轴芯装置
CN212802922U (zh) 阻尼油缸
JP3638526B2 (ja) 自動閉扉機構
CN214365586U (zh) 一种缓冲合页的离合机构
CN220869110U (zh) 一种闭门力度可调节的液压隐形合页
CN217106616U (zh) 一种阻尼力可调节的阻尼模块及其合页
EP2949851A1 (en) Slow-closing hinge for doors
CN220451637U (zh) 一种闭门力度可调节的隐形合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