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02125U - 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及垃圾中转站 - Google Patents

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及垃圾中转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02125U
CN218402125U CN202221561880.6U CN202221561880U CN218402125U CN 218402125 U CN218402125 U CN 218402125U CN 202221561880 U CN202221561880 U CN 202221561880U CN 218402125 U CN218402125 U CN 2184021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semi
compression
moving mechanism
transfer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6188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文俊
王晨
房亮
王广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va Mechanics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va Mechanics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va Mechanics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Hyva Mechanics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6188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021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021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021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包括:布置在垃圾中转站的一层的卸料口;布置在垃圾中转站的负一层的压缩主机、压缩箱体和移箱机构;布置成在一层与负一层之间竖直移动的举升平台。垃圾通过卸料口卸载到压缩主机中被压缩和装载到压缩箱体中,压缩箱体通过移箱机构被转移至举升平台上并由举升平台举升至一层。移箱机构包括使压缩箱体在举升平台与移箱机构之间以及在压缩主机与移箱机构之间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的第一移动装置,以及使移箱机构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移动的第二移动装置。还提出一种垃圾中转站,包括两组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和位于一层的车辆调度平台。利用本申请的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及垃圾中转站,实现了占地面积小、建设成本低的优点。

Description

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及垃圾中转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转运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及垃圾中转站。
背景技术
一些现有的半地下垃圾转运模式在当今垃圾中转站中是已知的。例如,在坡道进出半地下垃圾中转站中,收集有垃圾的卸料车在一层卸料,所卸的垃圾通过一层的卸料口落入压缩主机中被压缩并装载在压缩箱体中,拉臂车通过联通一层与负一层的坡道进出垃圾中转站,并将装载有经压缩的垃圾的压缩箱体运送离开垃圾中转站。在该模式中,由于需要建设坡道,导致垃圾中转站的建设成本高、周期长,并且垃圾中转站占地面积大,不适用于用地紧张的城市地区,此外,在暴雨天气,还需要考虑由坡道进入负一层的雨水的排水问题。
还已知一种两侧对向进出垃圾中转站。在这种垃圾中转站中,卸料车从一个方向进入垃圾中转站,并通过一层的卸料口进行卸料,所卸的垃圾通过负一层的压缩主机被压缩并装载在压缩箱体中,装载有经压缩的垃圾的压缩箱体通过设置在压缩主机上的推拉箱机构而在一个方向上被推拉至移箱机构上,然后移箱机构将压缩箱体移动至举升平台上,举升平台将压缩箱体从负一层举升至一层,拉臂车在与卸料车进出中转站的方向相对的方向上进出中转站,在一层接收压缩箱体并将其运送离开垃圾中转站。当装载有经压缩的垃圾的压缩箱体被拉臂车拉走后,新的空箱体通过举升平台从一层运送至负一层,并再次通过移箱机构移动其位置后利用压缩主机上的推拉箱机构推拉至接收经并压缩所卸的垃圾的位置。在这种垃圾中转站中,卸料车和拉臂车的作业在中垃圾转站的相对两侧完成,不利于车辆的统一调度,并且卸料车和拉臂车各自需要回转空间,导致这种垃圾中转站的占地面积大,建设成本高。
因此,存在对于一种占地面积小、建设成本低的垃圾转运系统和垃圾中转站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及垃圾中转站。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包括:布置在垃圾中转站的一层的卸料口;布置在垃圾中转站的负一层的压缩主机、压缩箱体和移箱机构;以及布置成在一层与负一层之间竖直移动的举升平台,垃圾通过卸料口被卸载到压缩主机中并被压缩和装载到压缩箱体中,压缩箱体通过移箱机构被转移至举升平台上并由举升平台举升至一层,其中,移箱机构包括使压缩箱体在举升平台与移箱机构之间以及在压缩主机与移箱机构之间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的第一移动装置,以及使移箱机构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在与压缩主机在第一方向上对准的第一位置以及与举升平台在第一方向上对准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第二移动装置。
其中,移箱机构包括外框和固定到外框的上表面的内框,第一移动装置包括安装到内框上的链条、能沿着链条在第一方向上往复运动的接合部以及安装在外框的上表面上、位于内框的两侧的多个固定滚轮。
第一移动装置还包括布置在链条的一端处的第一电机以驱动接合部在第一方向上往复运动。
可选地,链条相对于内框居中布置。
可选地,压缩箱体包括构造成能与接合部相接合和脱离接合的被接合部。进一步可选地,接合部和被接合部均形成为钩爪结构。其中,当接合部与被接合部相接合并且接合部在第一方向上往复运动时,压缩箱体承载在多个固定滚轮上并随着接合部在第一方向上往复运动。
可选地,第二移动装置包括布置在外框下方的多个移动滚轮以及驱动多个移动滚轮在第二方向上往复运动的第二电机。
进一步可选地,第二移动装置还包括布置在负一层的地面上的导轨,多个移动滚轮在第二电机的驱动下沿着导轨在第二方向上往复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垃圾中转站包括上述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以及位于一层的车辆调度平台。
本实用新型可以体现为附图中的示意性的实施例。然而,应注意的是,附图仅仅是示意性的,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所设想到的变化都应被视为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这些附图不应被解释为必然地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示出沿着图1中的平面A-A截取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的示意性立面图;
图3示出沿着图1中的平面B-B截取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的示意性立面图;以及
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垃圾中转站一层的车辆调度平台的示意性平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
110 卸料口
120 压缩主机
130 压缩箱体
131 被接合部
140 移箱机构
141 内框
142 外框
150 第一移动装置
151 接合部
152 链条
153 第一电机
154 固定滚轮
160 第二移动装置
161 移动滚轮
162 第二电机
170 举升平台
180 车辆调度平台
190 出箱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将从以下参考附图进行的描述中变得更加明显。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各个附图并不必然地按照实际比例绘制。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为许多不同的形式并且不应解释为必然地限制于这里示出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相反,这些示例性实施例仅仅被提供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以及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传递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100的示意性俯视图。图2示出沿着图1中的平面A-A截取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的示意性立面图。图3示出沿着图1中的平面B-B截取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的示意性立面图。结合图1-3,该系统100包括布置在垃圾中转站的一层的卸料口110;布置在垃圾中转站的负一层的压缩主机120、压缩箱体130和移箱机构140;以及在一层与负一层之间竖直移动的举升平台170。
在垃圾中转站一层的车辆调度平台180(图4所示)处,卸料车在卸料口110处进行卸料,卸载的垃圾通过卸料口110落入位于垃圾中转站负一层的压缩主机120中,垃圾被压缩主机120中被压缩并被装载到压缩箱体130中,然后该压缩箱体130通过移箱机构140被转移至举升平台170上,承载有压缩箱体130的举升平台170从垃圾中转站的负一层竖直移动至一层的出箱口190,拉臂车在车辆调度平台180的出箱口190处接收装有经压缩的垃圾的压缩箱体130,并将其转运出垃圾中转站。
另一方面,当一个装有经压缩的垃圾的压缩箱体130被拉臂车拉走后,另一个空的压缩箱体130可通过举升平台170从一层移送至负一层,在负一层处,该压缩箱体130通过移箱机构140从举升平台170被转移至压缩主机120处,并且可以重复上述过程以接收从卸料口110卸料并被压缩主机120压缩的垃圾。因此,通过这些步骤的重复,可以使卸料车在一层车辆调度平台180连续地卸料,并且拉臂车在同一个车辆调度平台180连续地拉走被压缩的垃圾。
卸料口110、压缩主机120、压缩箱体130以及举升平台170的构造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例如,卸料口110在各图中显示为上宽下窄的开口的形式,以便于垃圾在一层通过卸料口110被卸载到负一层的压缩主机120中。压缩主机120具有与卸料口110的下部开口对准的接收开口,以接收卸载的垃圾,并使垃圾在压缩主机中被压缩。压缩主机120的压缩原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已知的,在此不再赘述。应注意,取决于垃圾中转站需要处理的垃圾的量,可以选择不同压缩能力的压缩主机。各图中压缩箱体130被示意性地示出为具有大体上长方体的形状,但不限于此。图3示意性地示出举升平台170通过油缸驱动,以在一层与负一层之间竖直移动,但举升平台170也可通过本领域中已知的其它驱动机构的驱动而竖直移动。
应注意,现有的垃圾中转站中,压缩主机通常配备有推拉箱机构,以将压缩箱体从压缩主机推拉至移箱机构以及从移箱机构推拉至压缩主机。而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100中,压缩箱体120无需配备推拉箱机构,而是仅需要其实现压缩垃圾的功能即可。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100中的压缩主机120与现有垃圾中转站中的压缩主机相比可具有简化的结构和节省的成本。本实用新型中压缩箱体在压缩主机120与移箱机构140之间的移动是通过移箱机构140的第一移动装置150实现的,后面将详细描述。
参见图1,移箱机构140包括使压缩箱体130在举升平台170与移箱机构140之间在第一方向D1(图中为前后方向)上往复运动以及使压缩箱体130在压缩主机120与移箱机构140之间在该第一方向D1上往复运动的第一移动装置150,以及使移箱机构140在与压缩主机120对准的第一位置以及与举升平台170对准的第二位置之间在与第一方向D1垂直的第二方向D2上往复运动的第二移动装置160。
移箱机构140包括内框141和外框142,内框141被附接、例如焊接到外框142的上表面上。第一移动装置150包括接合部151、链条152、第一电机153和多个固定滚轮154。链条152被安装在内框141上,例如相对于内框141居中布置。链条152相对于内框141的居中布置是有利的,可以使压缩箱体130移入和移出移箱机构140时受力均匀。接合部151通过设置在链条152的一端的第一电机153的驱动而可沿着链条152在第一方向D1上往复运动。接合部151例如为钩爪的形式,如图2和图3所示,其用于与设置在压缩箱体130的侧表面处的被接合部131相接合。当移箱机构140的第一移动装置150的接合部151形成为钩爪结构时,压缩箱体130上的被接合部131可以形成与接合部151相配合的另一个钩爪结构。如图3所示。
当接合部151与被接合部131相接合、例如两个钩爪结构钩在一起时,通过接合部151在第一电机153的驱动下在第一方向D1上往复运动,压缩箱体130也随之在第一方向D1上往复运动。在压缩箱体130的往复运动期间,压缩箱体130的下表面承载在布置于移箱机构140的外框142的上表面上、在内框141的两侧的多个固定滚轮154上。固定滚轮154可在相对于内框141和外框142无位移的情况下原地滚动。由于装有经压缩的垃圾的压缩箱体130可能具有较重的重量,通过固定滚轮154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一电机153无需很大的驱动力就可以驱动接合部151沿着链条152在第一方向D1上往复运动,从而带动压缩箱体130在固定滚轮154上同样在第一方向D1上往复运动。图1示出固定滚轮154包括并排布置在外框142的上表面上、在内框141的两侧的两排,并且每排包括四个固定滚轮。但是,取决于移箱机构140的尺寸以及压缩箱体130的重量等因素,可调整固定滚轮154的布置方式,例如在内框141的两侧可以各设置两排或更多排滚轮,并且每排滚轮的数量也可相应调整。
移箱机构140的第二移动装置160包括布置在外框142的下方的多个移动滚轮161以及驱动移动滚轮161沿着布置在负一层的地面上的导轨在与第一方向D1垂直的第二方向D2上来回滑动的第二电机162。图1示出移动滚轮161数量为四个,在移箱机构140的沿着第一方向D1的两端处各安装有两个移动滚轮,并且在移箱机构140的沿着第一方向D1的两端处各布置有一个第二电机,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在垃圾中转站的负一层的地面上,沿着第二方向D2布置有两条导轨(图中未示出),导轨的两端分别与压缩主机120和举升平台170的位置对准,使得当移箱机构140的移动滚轮161分别在两条导轨上沿着第二方向D2往复运动时,移箱机构140可携带其上承载的压缩箱体130沿着两条导轨在与压缩主机120对准的位置以及与举升平台170对准的位置之间在第二方向D2上往复运动。
下面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100的工作流程:
在垃圾中转站一层的车辆调度平台180中,卸料车在卸料口110处进行卸料;
被卸载的垃圾落入位于垃圾中转站的负一层处的压缩主机120中并被压缩和装载到压缩箱体130中;
在负一层中,在移箱机构140在第一方向D1上与压缩主机120对准的第一位置,移箱机构140的第一移动装置150的接合部151与压缩箱体130的侧表面处的被接合部131相接合,接合部151在移箱机构140的第一电机153的驱动下沿着布置在压缩箱体130的内框141上的链条152而沿着第一方向D1远离压缩主机120移动,带动压缩箱体130承载在布置于移箱机构140的外框142上的固定滚轮154上并在第一方向D1上移动到移箱机构140上;
通过第二电机162驱动设置在移箱机构140的外框142下方的移动滚轮161沿着布置在负一层的地面上的导轨在与第一方向D1垂直的第二方向D2上移动,承载有压缩箱体130的移箱机构140从第一位置移动至在第一方向D1上与举升平台170对准的第二位置;
移箱机构140的接合部151在第一电机153的驱动下沿着布置在压缩箱体130的内框141上的链条152在第一方向D1上朝向举升平台170移动,带动被接合部131及压缩箱体130移动至举升平台170上;
移箱机构140的接合部151与压缩箱体130的被接合部131脱离接合,装有经压缩的垃圾的压缩箱体130通过举升平台170被竖直移动至位于垃圾中转站一层车辆调度平台180中的出箱口190;
在垃圾中转站一层的车辆调度平台180中,拉臂车在出箱口190处接收压缩箱体130,并将其运送离开垃圾中转站;
随后,在垃圾中转站一层的车辆调度平台180中,空的压缩箱体130通过出箱口190被放置在举升平台170上,并随举升平台170竖直移动到负一层;
在移箱机构140在第一方向D1上与举升平台170对准的第二位置,移箱机构140的第一移动装置150的接合部151与压缩箱体130的侧表面处的被接合部131相接合,接合部151在第一电机153的驱动下沿着链条152在第一方向D1上远离举升平台120移动,带动压缩箱体130承载在固定滚轮154上并沿着第一方向D1移动到移箱机构140上;
通过第二电机162驱动移动滚轮161沿着导轨在与第一方向D1垂直的第二方向D2上移动,承载有压缩箱体130的移箱机构140从第二位置移动至在第一方向D1上与压缩箱体120对准的第一位置;
移箱机构140的接合部151在第一电机153的驱动下沿着链条152在第一方向D1上朝向压缩箱体120移动,带动被接合部131及压缩箱体130移动至压缩主机120。
重复上述各步骤。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垃圾中转站,其包括两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100以及位于一层的车辆调度平台180。图4示出垃圾中转站的一层的车辆调度平台180的示意性平面图。图4示出了车辆调度平台180中的两个卸料口110以及出箱口190的示意性布置。从图4可以理解,卸料车的卸料和拉臂车的装箱可以共同发生在同一个车辆调度平台180中,由此,与现有的两侧对向进出垃圾中转站相比,更加有利于车辆的统一调度,节省垃圾中转站的占地面积和建设成本。
如图1所示,在垃圾中转站中,卸料口110、压缩主机120、移箱机构140和举升平台170的数量均为两个,并且这些装置对称布置。为垃圾中转站提供对称布置的两组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主要是考虑到当一组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中的某个装置出现故障或需要检修时,另一组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可正常工作。并且,在垃圾处理量非常大的情况下,可让两组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同时工作,以满足垃圾处理需求。在正常作业期间,可以仅让一组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处于工作状态,另一组系统则处于待机状态。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和垃圾中转站可适用于占地面积小、垃圾处理能力大的城市地区。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和垃圾中转站可适配不同压缩能力的压缩主机,即,取决于垃圾中转站需要处理的垃圾的量,可以选择不同压缩能力的压缩主机,而无论选择压缩能力为多少的压缩主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移箱机构均可适配。
以上借助于附图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和垃圾中转站的可行但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偏离如下面的权利要求所阐述的本公开的范围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技术和结构的修改和补充以及对各实施例中的特征的重新组合显然都应视为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所能够设想到的这些修改和补充都应被视为本公开的一部分。本公开的范围通过以下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并且包括在本公开的申请日时已知的等效技术和尚未预见的等效技术。

Claims (10)

1.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100),其包括:布置在垃圾中转站的一层的卸料口(110);布置在所述垃圾中转站的负一层的压缩主机(120)、压缩箱体(130)和移箱机构(140);以及布置成在所述一层与所述负一层之间竖直移动的举升平台(170),垃圾通过所述卸料口(110)被卸载到所述压缩主机(120)中并被压缩和装载到所述压缩箱体(130)中,所述压缩箱体(130)通过所述移箱机构(140)被转移至所述举升平台(170)上并由所述举升平台(170)举升至所述一层,
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箱机构(140)包括使所述压缩箱体(130)在所述举升平台(170)与所述移箱机构(140)之间以及在所述压缩主机(120)与所述移箱机构(140)之间在第一方向(D1)上往复运动的第一移动装置(150),以及使所述移箱机构(140)在与所述第一方向(D1)垂直的第二方向(D2)上在与所述压缩主机(120)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对准的第一位置以及与所述举升平台(170)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对准的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的第二移动装置(1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箱机构(140)包括外框(142)和固定到所述外框(142)的上表面的内框(141),所述第一移动装置(150)包括安装到所述内框(141)上的链条(152)、能沿着所述链条(152)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往复运动的接合部(151)以及安装在所述外框(142)的上表面上、位于所述内框(141)的两侧的多个固定滚轮(15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装置(150)还包括布置在所述链条(152)的一端处的第一电机(153)以驱动所述接合部(151)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往复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152)相对于所述内框(141)居中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箱体(130)包括构造成能与所述接合部(151)相接合和脱离接合的被接合部(1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151)和所述被接合部(131)均形成为钩爪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100),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接合部(151)与所述被接合部(131)相接合并且所述接合部(151)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往复运动时,所述压缩箱体(130)承载在所述多个固定滚轮(154)上并随着所述接合部(151)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往复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装置(160)包括布置在所述外框(142)下方的多个移动滚轮(161)以及驱动所述多个移动滚轮(161)在所述第二方向(D2)上往复运动的第二电机(16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装置(160)还包括布置在所述负一层的地面上的导轨,所述多个移动滚轮(161)在所述第二电机(162)的驱动下沿着所述导轨在所述第二方向(D2)上往复运动。
10.垃圾中转站,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100),以及位于一层的车辆调度平台(180)。
CN202221561880.6U 2022-06-21 2022-06-21 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及垃圾中转站 Active CN2184021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61880.6U CN218402125U (zh) 2022-06-21 2022-06-21 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及垃圾中转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61880.6U CN218402125U (zh) 2022-06-21 2022-06-21 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及垃圾中转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02125U true CN218402125U (zh) 2023-01-31

Family

ID=85010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61880.6U Active CN218402125U (zh) 2022-06-21 2022-06-21 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及垃圾中转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021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3951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oraging and transferring containers
CN2784358Y (zh) 多用途四立柱立式全封闭压缩落地式垃圾中转装置
US4044905A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refuse
CN111470227A (zh) 垃圾压缩站
CN114873305A (zh) 一种多巷道装卸装置的输送和防堆叠组件
CN108545384B (zh) 顶部上料分体式垃圾压缩机及具有该压缩机的垃圾压缩站
CN218402125U (zh) 半地下垃圾转运系统及垃圾中转站
CN209635143U (zh) 一种基坑式垂直垃圾压缩转运系统
CN109928120B (zh) 前装分体升降式垃圾压缩站
CN109850450A (zh) 一种基坑式垂直垃圾压缩转运系统
CN113044595A (zh) 升降行车式竖分垃圾压缩机移动装置及方法
CN101070114A (zh) 一种升降式垃圾中转设备
CN216071579U (zh) 一种垃圾转运系统
CN201058743Y (zh) 垃圾中转设备
CN212830738U (zh) 一种垃圾压缩装置及垃圾压缩站
CN208576992U (zh) 顶部上料分体式垃圾压缩机及具有该压缩机的垃圾压缩站
CN216578478U (zh) 一种预制构件生产线
CN112960317A (zh) 一种垃圾转运系统以及其运行方法
CN205467497U (zh) 一种固定平台式移动垂直垃圾压缩站
CN105666930B (zh) 一种固定平台式移动垂直垃圾压缩站
CN2425058Y (zh) 半高位自装卸压缩式垃圾运输车
CN118270420B (zh) 一种垃圾转运压缩一体装置
CN207361099U (zh) 模方式垃圾压缩设备
CN213975804U (zh) 用于垃圾处理箱的横移机构
CN219905593U (zh) 一种新型的吊装式垃圾转运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