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91946U - 电池消防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消防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91946U
CN218391946U CN202222232765.0U CN202222232765U CN218391946U CN 218391946 U CN218391946 U CN 218391946U CN 202222232765 U CN202222232765 U CN 202222232765U CN 218391946 U CN218391946 U CN 2183919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pressure
storage mechanism
fire fighting
gas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3276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晨怡
杨海奇
黄小腾
王鹏
孙占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3276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919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919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91946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12874 priority patent/WO2024041408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00Fire prevention, containment or extinguish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objects or places
    • A62C3/16Fire prevention, containment or extinguish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objects or places in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e.g. cablew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01M10/6568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flow circuits, e.g. loops, located externally to the cells or cell cas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消防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电池消防系统包括消防管路、储气机构以及补压机构,消防管路被构造为能够在受热后形成开口;储气机构与消防管路连通,储气机构被构造为能够在消防管路形成开口后,利用压力驱动消防管路中的冷却流体从开口排出;补压机构与储气机构连通,补压机构用于对储气机构进行补压,以使储气机构内的压力达到预设值。本申请的电池消防系统通过设置补压机构与储气机构连通,补压机构能够对储气机构进行补压,使储气机构内的压力达到预设值,能够满足驱动消防管路中的冷却流体排出的压力要求,避免出现因压力不足导致冷却流体无法顺利排出的问题,确保电池消防系统的正常使用。

Description

电池消防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二次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消防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其安全性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二次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因热失效引起的热量累积,进而导致起火燃烧,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提高二次电池使用时的安全性能,相关技术中通常在二次电池内设置消防系统,以在二次电池出现热失效时,排出冷却流体对其进行冷却降温。但是,消防系统中常常出现因压力不足导致冷却流体无法顺利排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电池消防系统中因压力不足导致冷却流体无法顺利排出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池消防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消防系统,包括:消防管路,被构造为能够在受热后形成开口;储气机构,与消防管路连通,储气机构被构造为能够在消防管路形成开口后,利用压力驱动消防管路中的冷却流体从开口排出;以及补压机构,与储气机构连通,补压机构用于对储气机构进行补压,以使储气机构内的压力达到预设值。
上述的电池消防系统,通过设置补压机构与储气机构连通,补压机构能够对储气机构进行补压,使储气机构内的压力达到预设值,能够满足驱动消防管路中的冷却流体排出的压力要求,当电池内出现热失控时,消防管路上受热形成开口,在储气机构中的气体压力作用下,消防管路内的冷却流体从开口排出,对电池进行冷却降温,防止热流热量扩散,避免出现因压力不足导致冷却流体无法顺利排出的问题,确保电池消防系统的正常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池消防系统还包括储液机构,储液机构分别与消防管路和储气机构连通;储气机构被构造为能够在消防管路形成开口后,利用压力驱动储液机构中的冷却流体流经消防管路,并从开口排出。通过设置用于储存冷却流体的储液机构,储气机构中的气体压力可以驱动储液机构中的冷却流体经消防管路,并从开口排出,以对消防管路中的冷却流体进行补充,提高电池消防系统中的冷却流体的总量,从而扩大电池消防系统的适用范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储液机构包括储液罐和第一单向阀,所处储液罐分别与消防管路和储气机构连通,第一单向阀设于储液罐与消防管路的连接处。通过设置储液罐来储存冷却流体,并在储液罐与消防管路的连接处设置第一单向阀,使得冷却流体只能由储液罐向消防管路单向流动,而不会由消防管路流入到储液罐中,确保储液机构的正常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储气机构包括压力罐和第二单向阀,压力罐分别与储液罐和补压机构连通,第二单向阀设于压力罐与储液罐的连接处。通过设置压力罐来储存气体以提供驱动冷却流体流动的压力,并在压力罐与储液罐的连接处设置第二单向阀,使得气体只能由压力罐向储液罐单向流动,而不会由储液罐流入到压力罐中,确保储气机构的正常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储气机构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设于压力罐内。通过在压力罐内设置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压力罐内的气体压力,根据检测结果就可以确定是否需要开启补压机构对压力罐进行补压,同时还可以确定压力罐内的压力是否达到预设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补压机构包括气体压缩机和第一连接管路,气体压缩机通过第一连接管路与储气机构连通。这样的设计利用气体压缩机对气体进行压缩提高其压力值,随后借助于第一连接管路通入到储气机构中对储气机构进行补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箱体;电池单体,设于箱体内;以及如上述的电池消防系统,消防管路设于箱体内。
上述的电池,通过采用上述的电池消防系统,补压机构能够对储气机构进行补压,使储气机构内的压力达到预设值,能够满足驱动消防管路中的冷却流体排出的压力要求,当电池内的电池单体出现热失控时,与该电池单体对应的消防管路上受热形成开口,在储气机构中的气体压力作用下,消防管路内的冷却流体从开口排出,对该电池单体进行冷却降温,防止热流热量扩散,避免出现因压力不足导致冷却流体无法顺利排出的问题,确保电池消防系统的正常使用,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箱体包括底板,底板内设有冷却流道,底板上设有分别与冷却流道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电池消防系统还包括与储气机构连通的第二连接管路,第二连接管路与进液口连通,消防管路与出液口连通。这样的设计借助于第二连接管路将储气机构与底板内的冷却流道连通,使得电池消防系统和冷却流道能够共用冷却流体,节省设备空间,降低使用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液口和出液口的数量均为两个;第二连接管路包括两个连接支路,两个连接支路分别与两个进液口连通;消防管路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出液口连通。这样的设计使得在电池内没有发生热失控时,冷却流体能够经过两个连接支路和消防管路循环流动,提升了对电池的冷却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包括:如上述的电池。
上述的用电装置,通过采用上述的电池,补压机构能够对储气机构进行补压,使储气机构内的压力达到预设值,能够满足驱动消防管路中的冷却流体排出的压力要求,当电池内的电池单体出现热失控时,与该电池单体对应的消防管路上受热形成开口,在储气机构中的气体压力作用下,消防管路内的冷却流体从开口排出,对该电池单体进行冷却降温,防止热流热量扩散,避免出现因压力不足导致冷却流体无法顺利排出的问题,确保电池消防系统的正常使用,提高了用电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对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全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消防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中隐藏箱体的部分结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10:电池;
100:电池消防系统,110:消防管路,120:储气机构,121:压力罐,130:补压机构,131:气体压缩机,132:第一连接管路,140:储液机构,141:储液罐,150:第二连接管路,151:连接支路,
200:箱体,210:底板,211:进液口,212:出液口;
300:电池单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目前,随着技术的发展,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动力电池不仅被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以及军事装备和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随着动力电池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人们逐渐对动力电池提出了大功率放电和快速充电等更高等级的需求。
本申请人注意到,为了适应和满足大功率放电和快速充电等需求,需要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从而提高电池的能量传输效率。但如此一来,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发热量也会增大。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因热失效引起的热量累积,进而导致起火燃烧,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缓解电池周围的热量堆积,申请人研究发现,在电池内设置消防系统,以在电池出现热失效时,排出冷却流体对其进行冷却降温。但是,在此方案中,消防系统中常常出现因压力不足导致冷却流体无法顺利排出的问题。
基于上述考虑,为了解决消防系统中因压力不足导致冷却流体无法顺利排出的问题,申请人经过深入研究,设计了一种电池消防系统,通过设置补压机构与储气机构连通,补压机构能够对储气机构进行补压,使储气机构内的压力达到预设值,能够满足驱动消防管路中的冷却流体排出的压力要求,当电池内出现热失控时,消防管路上受热形成开口,在储气机构中的气体压力作用下,消防管路内的冷却流体从开口排出,对电池进行冷却降温,防止热流热量扩散,避免出现因压力不足导致冷却流体无法顺利排出的问题,确保电池消防系统的正常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池消防系统应用于电池中,使用具备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池消防系统的电池,这样,有利于提高对电池的冷却效率,使电池满足日益增长的大功率放电和快速充电等需求,并提升电池性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电池作为电源的用电装置,用电装置可以为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电动玩具、电动工具、电瓶车、电动汽车、轮船、航天器等等。其中,电动玩具可以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航天器可以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电动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汽车的内部设置有电池,电池可以设置在汽车的底部或头部或尾部。电池可以用于汽车的供电,例如,电池可以作为汽车的操作电源。汽车还可以包括控制器和马达,控制器用来控制电池为马达供电,例如,用于汽车的启动、导航和行驶时的工作用电需求。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池不仅可以作为汽车的操作电源,还可以作为汽车的驱动电源,代替或部分地代替燃油或天然气为汽车提供驱动动力。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2,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消防系统10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消防系统100,该电池消防系统100包括消防管路110、储气机构120以及补压机构130,消防管路110被构造为能够在受热后形成开口;储气机构120与消防管路110连通,储气机构120被构造为能够在消防管路110形成开口后,利用压力驱动消防管路110中的冷却流体从开口排出;补压机构130与储气机构120连通,补压机构130用于对储气机构120进行补压,以使储气机构120内的压力达到预设值。
其中,消防管路110用于容纳冷却流体并供其沿消防管路110流动。当电池10内出现热失控时,电池10内会喷出温度高达几百度的热流,在该热流的冲击下,消防管路110上受到冲击的位置处会出现局部破裂或断裂,从而形成开口,以供冷却流体从该开口排出,对电池10进行冷却降温。在冷却流体的作用下,电池10能够被冷却降温,防止热流热量扩散,从而避免电池10内出现起火燃烧,提升了电池10的使用安全性。
消防管路110的长度、走向等根据其所应用的电池10结构的不同可以进行灵活调整。而冷却流体的种类、成分等不限,只要其能够对电池10起到冷却降温效果即可。示例性地,冷却流体可以采用氟化液,氟化液从消防管路110的开口排出后,能够与电池10所喷出的热流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起到吸收热量、防止热量扩散的作用。
储气机构120用于驱动冷却流体在消防管路110内流动并从开口处排出,具体地,储气机构120内储存有压缩气体,且储气机构120与消防管路110连通,当消防管路110在受到热流冲击形成开口后,由于储气机构120内的压缩气体的压力较大,该压缩气体就会经消防管道向开口处流动,从而推动消防管道中的冷却流体向开口流动,并最终从开口排出。为了提高使用安全性,储气机构120中所储存的压缩气体应为不可燃气体,示例性地,压缩气体可以是氮气、氩气、氦气等。
在电池消防系统100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储气机构120中的压缩气体可能会出现损耗或泄露等,导致其压力不足,难以带动冷却流体从消防管路110的开口顺利排出。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消防系统100还包括补压机构130,补压机构130与储气机构120连通。补压机构130能够对对储气机构120进行补压,以使储气机构120内的压力达到预设值,该预设值大于或等于储气机构120能够带动冷却冷却流体从消防管路110的开口顺利排出所需的压力的最低值。因此,在经过补压机构130的补压后,储气机构120就能够满足驱动消防管路110中的冷却流体排出的压力要求。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消防系统100,通过设置补压机构130与储气机构120连通,补压机构130能够对储气机构120进行补压,使储气机构120内的压力达到预设值,能够满足驱动消防管路110中的冷却流体排出的压力要求,当电池10内出现热失控时,消防管路110上受热形成开口,在储气机构120中的气体压力作用下,消防管路110内的冷却流体从开口排出,对电池10进行冷却降温,防止热流热量扩散,避免出现因压力不足导致冷却流体无法顺利排出的问题,确保电池消防系统100的正常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消防系统100还包括储液机构140,储液机构140分别与消防管路110和储气机构120连通;储气机构120被构造为能够在消防管路110形成开口后,利用压力驱动储液机构140中的冷却流体流经消防管路110,并从开口排出。
上述实施例中,电池消防系统100利用消防管道内的冷却流体从开口排出,对电池10进行冷却降温。为了提升冷却流体的总量以提高电池消防系统100的冷却降温能力和效率,电池消防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用于储存冷却流体的储液机构140,储液机构140分别与消防管路110和储气机构120连通,如此,当电池10发生热失控时,储液机构140中的冷却流体就可以在储气机构120的带动下进入到消防管路110中,对消防管路110中的冷却流体进行补充。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用于储存冷却流体的储液机构140,储气机构120中的气体压力可以驱动储液机构140中的冷却流体经消防管路110,并从开口排出,以对消防管路110中的冷却流体进行补充,提高电池消防系统100中的冷却流体的总量,从而扩大电池消防系统100的适用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液机构140包括储液罐141和第一单向阀,所处储液罐141分别与消防管路110和储气机构120连通,第一单向阀设于储液罐141与消防管路110的连接处。
储液机构140用于储存冷却流体,具体地,储液机构140可以包括储液罐141和第一单向阀,储液罐141的形状和容量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来灵活调整,而单项阀又称止回阀或逆止阀,使得流体只能沿进液方向流动,而无法反向回流。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储液罐141来储存冷却流体,并在储液罐141与消防管路110的连接处设置第一单向阀,使得冷却流体只能由储液罐141向消防管路110单向流动,而不会由消防管路110流入到储液罐141中,确保储液机构140的正常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气机构120包括压力罐121和第二单向阀,压力罐121分别与储液罐141和补压机构130连通,第二单向阀设于压力罐121与储液罐141的连接处。
储气机构120用于储存压缩气体,具体地,储气机构120可以包括压力罐121,压力罐121的形状和容量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来灵活调整。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压力罐121来储存气体以提供驱动冷却流体流动的压力,并在压力罐121与储液罐141的连接处设置第二单向阀,使得气体只能由压力罐121向储液罐141单向流动,而不会由储液罐141流入到压力罐121中,确保储气机构120的正常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气机构120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设于压力罐121内。
本申请的电池消防系统100利用补压机构130对对储气机构120进行补压,以使储气机构120内的压力达到预设值。为了便于检测储气机构120中的压缩气体是否出现损耗或泄露,或检测储气机构120中的压力值是否达到预设值,可以在储气机构120的压力罐121内设置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是能感受压力信号,并能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压力信号转换成可用的输出的电信号的器件或装置。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压力罐121内设置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压力罐121内的气体压力,根据检测结果就可以确定是否需要开启补压机构130对压力罐121进行补压,同时还可以确定压力罐121内的压力是否达到预设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补压机构130包括气体压缩机131和第一连接管路132,气体压缩机131通过第一连接管路132与储气机构120连通。
补压机构130能够对储气机构120进行补压,以使储气机构120内的压力达到预设值,具体地,补压机构130可以包括气体压缩机131和第一连接管路132,气体压缩机131能够把机械能转换为气体压力能,以对气体进行压缩,提升气体的压力。这样的设计利用气体压缩机131对气体进行压缩提高其压力值,随后借助于第一连接管路132通入到储气机构120中对储气机构120进行补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请结合图2并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0中隐藏箱体200的部分结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10,该电池10包括箱体200、电池单体300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池消防系统100;电池单体300设于箱体200内;电池消防系统100中的消防管路110设于箱体200内。
箱体200用于为电池单体300提供容纳空间,箱体200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200可以包括底板210和若干个侧板,若干个侧板互相首位连接,底板210连接于每个侧板的底部并与侧板共同围设出用于容纳电池单体300的容纳空间,即底板210和侧板围设形成容纳槽。当然,底板210和侧板形成的容纳槽可以是多种形状,比如,圆柱体、长方体等。
电池单体300是指组成电池10的最小单元,在电池10中,可以有多个电池单体300,多个电池单体300之间可串联或并联或混联,混联是指多个电池单体300中既有串联又有并联。多个电池单体300之间可直接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在一起形成电池模组,并容纳在箱体200内;当然,也可以是多个电池单体300先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组成电池模块,多个电池模块再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形成电池模组,并容纳于箱体200内。电池10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例如,该电池10还可以包括汇流部件,用于实现多个电池单体300之间的电连接。其中,每个电池单体300可以为二次电池或一次电池;还可以是锂硫电池、钠离子电池或镁离子电池,但不局限于此。电池单体300可呈圆柱体、扁平体、长方体或其它形状等。
电池消防系统100中的消防管路110设于箱体200内,如此,当某个电池单体300出现热失控时,其会喷出温度高达几百度的热流,在该热流的冲击下,消防管路110上受到冲击的位置处会出现局部破裂或断裂,从而形成开口,以供冷却流体从该开口排出,对该电池单体300进行准确地冷却降温。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10通过采用上述的电池消防系统100,补压机构130能够对储气机构120进行补压,使储气机构120内的压力达到预设值,能够满足驱动消防管路110中的冷却流体排出的压力要求,当电池10内的电池单体300出现热失控时,与该电池单体300对应的消防管路110上受热形成开口,在储气机构120中的气体压力作用下,消防管路110内的冷却流体从开口排出,对该电池单体300进行冷却降温,防止热流热量扩散,避免出现因压力不足导致冷却流体无法顺利排出的问题,确保电池消防系统100的正常使用,提高了电池10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200包括底板210,底板210内设有冷却流道,底板210上设有分别与冷却流道连通的进液口211和出液口212;电池消防系统100还包括与储气机构120连通的第二连接管路150,第二连接管路150与进液口211连通,消防管路110与出液口212连通。
箱体200的底板210内设有冷却流道,以容纳冷却流体,冷却流道内的冷却流体能够对箱体200上的电池单体300进行冷却降温,避免电池单体300出现热量累积。同时,通过在底板210上设置与冷却流道连通的进液口211和出液口212,就可以借助第二连接管路150将消防管路110与冷却流道连通。这样的设计借助于第二连接管路150将储气机构120与底板210内的冷却流道连通,使得电池消防系统100和冷却流道能够共用冷却流体,节省设备空间,降低使用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液口211和出液口212的数量均为两个;第二连接管路150包括两个连接支路151,两个连接支路151分别与两个进液口211连通;消防管路11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出液口212连通。
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管路150的两个连接支路151分别与两个进液口211连通,使得冷却流体能够在第二连接管路150和冷却流道内循环流动。同时,消防管路11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出液口212连通,使得冷却流体能够在消防管路110和冷却流道内循环流动。这样的设计使得在电池10内没有发生热失控时,冷却流体能够经过两个连接支路151和消防管路110循环流动,提升了对电池10的冷却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该用电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池10。
用电装置可以为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电动玩具、电动工具、电瓶车、电动汽车、轮船、航天器等等。本申请实施例的用电装置,通过采用上述的电池10,补压机构130能够对储气机构120进行补压,使储气机构120内的压力达到预设值,能够满足驱动消防管路110中的冷却流体排出的压力要求,当电池10内的电池单体300出现热失控时,与该电池单体300对应的消防管路110上受热形成开口,在储气机构120中的气体压力作用下,消防管路110内的冷却流体从开口排出,对该电池单体300进行冷却降温,防止热流热量扩散,避免出现因压力不足导致冷却流体无法顺利排出的问题,确保电池消防系统100的正常使用,提高了用电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消防系统(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消防管路(110),被构造为能够在受热后形成开口;
储气机构(120),与所述消防管路(110)连通,所述储气机构(120)被构造为能够在所述消防管路(110)形成所述开口后,利用压力驱动所述消防管路(110)中的冷却流体从所述开口排出;以及
补压机构(130),与所述储气机构(120)连通,所述补压机构(130)用于对所述储气机构(120)进行补压,以使所述储气机构(120)内的压力达到预设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消防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消防系统(100)还包括储液机构(140),所述储液机构(140)分别与所述消防管路(110)和所述储气机构(120)连通;
所述储气机构(120)被构造为能够在所述消防管路(110)形成所述开口后,利用压力驱动所述储液机构(140)中的冷却流体流经所述消防管路(110),并从所述开口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消防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机构(140)包括储液罐(141)和第一单向阀,所处储液罐(141)分别与所述消防管路(110)和所述储气机构(120)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设于所述储液罐(141)与所述消防管路(110)的连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消防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机构(120)包括压力罐(121)和第二单向阀,所述压力罐(121)分别与所述储液罐(141)和所述补压机构(130)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设于所述压力罐(121)与所述储液罐(141)的连接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消防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机构(120)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压力罐(121)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消防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压机构(130)包括气体压缩机(131)和第一连接管路(132),所述气体压缩机(13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路(132)与所述储气机构(120)连通。
7.一种电池(10),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200);
电池单体(300),设于所述箱体(200)内;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消防系统(100),所述消防管路(110)设于所述箱体(200)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10),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00)包括底板(210),所述底板(210)内设有冷却流道,所述底板(210)上设有分别与所述冷却流道连通的进液口(211)和出液口(212);
所述电池消防系统(100)还包括与所述储气机构(120)连通的第二连接管路(150),所述第二连接管路(150)与所述进液口(211)连通,所述消防管路(110)与所述出液口(212)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211)和所述出液口(212)的数量均为两个;
所述第二连接管路(150)包括两个连接支路(151),两个所述连接支路(151)分别与两个所述进液口(211)连通;
所述消防管路(1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所述出液口(212)连通。
10.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10)。
CN202222232765.0U 2022-08-24 2022-08-24 电池消防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 Active CN2183919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32765.0U CN218391946U (zh) 2022-08-24 2022-08-24 电池消防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
PCT/CN2023/112874 WO2024041408A1 (zh) 2022-08-24 2023-08-14 电池消防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32765.0U CN218391946U (zh) 2022-08-24 2022-08-24 电池消防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91946U true CN218391946U (zh) 2023-01-31

Family

ID=85027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32765.0U Active CN218391946U (zh) 2022-08-24 2022-08-24 电池消防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91946U (zh)
WO (1) WO202404140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1408A1 (zh) * 2022-08-24 2024-02-2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消防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18039B (en) * 1982-04-07 1985-12-18 Edwin William Vann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tinguishing fires
CN201524369U (zh) * 2009-10-15 2010-07-14 上海连成(集团)有限公司 与空气隔绝的置换式气体顶压应急消防给水设备
CN202078681U (zh) * 2011-03-24 2011-12-21 潍坊华涛供水设备有限公司 气体顶压式应急消防给水设备
CN202699925U (zh) * 2012-06-18 2013-01-30 上海连成(集团)有限公司 与空气隔绝稳压过程的完全置换式气体顶压应急消防给水设备
CN205790122U (zh) * 2016-05-30 2016-12-07 北京迅力世达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灭火剂存储结构的电池储能柜
CN205759224U (zh) * 2016-05-30 2016-12-07 北京迅力世达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自动灭火装置的电池箱系统
CN205759227U (zh) * 2016-05-30 2016-12-07 北京迅力世达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灭火剂存储结构的电池箱系统
CN205935060U (zh) * 2016-08-15 2017-02-08 邓秋萍 一种消防稳压装置
CN111106276B (zh) * 2018-12-28 2021-02-0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的喷淋系统、电池包
CN210186287U (zh) * 2019-05-25 2020-03-27 浙江博敏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适用场合的消防设备
CN212571829U (zh) * 2020-06-28 2021-02-19 云南安倍信电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变电站复合防火组件
CN112018303B (zh) * 2020-10-19 2021-03-09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用电装置、制备电池的方法和装置
KR20220160094A (ko) * 2020-10-19 2022-12-05 지앙수 컨템포러리 엠퍼렉스 테크놀로지 리미티드 전지, 전기 기기, 전지 제조 방법 및 기기
CN112660479B (zh) * 2020-12-10 2023-01-17 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 推车式自动充氮装置
CN113908471A (zh) * 2021-10-27 2022-01-11 哲弗智能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装置
CN114899517A (zh) * 2022-05-18 2022-08-12 唐山鹏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源充惰性气体保护的方法及装置
CN218391946U (zh) * 2022-08-24 2023-01-3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消防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1408A1 (zh) * 2022-08-24 2024-02-2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消防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41408A1 (zh) 2024-0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33539B2 (en)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JP5405037B2 (ja) バッテリ装置
US11201363B2 (en)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CN217788555U (zh) 热管理部件、电池及用电装置
WO2023201923A1 (zh) 水冷板组件、水冷系统、电池及其箱体以及用电装置
CA3053876C (en) Energy storage module cooling system
CN216354420U (zh) 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8391946U (zh) 电池消防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180683U (zh) 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6872163U (zh) 箱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6698504U (zh) 电池、用电装置
CN216903182U (zh) 电池箱体、集成液冷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WO2023245501A1 (zh) 热管理部件、热管理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5692911A (zh) 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18274877U (zh) 电池及用电装置
US20200403282A1 (en)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219419377U (zh) 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476809U (zh) 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071908U (zh) 电池防火装置、电池箱、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20934318U (zh)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20341486U (zh) 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20527085U (zh) 电池、储能系统及用电装置
WO2024000096A1 (zh) 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20527007U (zh) 换热装置、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EP4203160A1 (en) Battery cell, battery, power consum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attery cel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