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85759U - 天线振子及天线组件 - Google Patents

天线振子及天线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85759U
CN218385759U CN202222871408.9U CN202222871408U CN218385759U CN 218385759 U CN218385759 U CN 218385759U CN 202222871408 U CN202222871408 U CN 202222871408U CN 218385759 U CN218385759 U CN 2183857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scillator
base
antenna
arms
radi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7140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维维
黄立文
刘永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Co Ltd
Jingxin RF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Jingxin RF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Jingxin RF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7140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857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857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857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天线振子及天线组件,所述天线振子包括底座与支承于底座上的多个辐射臂,所述底座中心设有振子安装柱,所述振子安装柱竖立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振子安装柱轴向中空设置而形成贯通其轴向的安装通道。所述天线振子中设有振子安装柱,其它天线振子可套设在振子安装柱的中空设置的安装通道中,使得两个天线振子嵌套设置,提高天面空间资源的利用率,便于多频天线的布设,且两个天线振子之间不会影响辐射性能,从而提高多频天线的辐射性能。

Description

天线振子及天线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线振子及天线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用户对于高容量、低延时通信的需求与日俱增,由此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应运而生。在国内5G移动通信网络建设过程中,需要多种网络制式协同发展,例如5G与4G网络同时工作;但不同的网络制式需要采用不同频段的天线,使得每个基站站址上的天线数量急剧增加,极大地增加了天线基站站址的建设和维护费用,导致了天线环境资源的浪费,且过多的天线也会影响城市面貌。
为解决上述问题,业内提出了将不同将高频振子与低频振子相嵌套设置的解决方法,也即是将高频振子嵌入低频振子中,以提高天线的空间利用率,节省天面资源。但由于高频振子嵌设于低频振子中时,高频振子与低频振子之间不能实现电绝缘,且因高频振子与低频振子之间设置于同一反射板上,使得高频振子与低频振子之间存在强烈地耦合作用,极大地影响了高频振子与低频振子的辐射性能,造成了不同频带天线之间的端口隔离度恶化与方向图畸变等问题,进而影响多频天线的合成波束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至少之一而提供一种天线振子及天线组件。
适应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适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而提供一种天线振子,包括底座与支承于底座上的多个辐射臂,所述底座中心设有振子安装柱,所述振子安装柱竖立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振子安装柱轴向中空设置而形成贯通其轴向的安装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辐射臂以极化正交设置,所述多个辐射臂环绕极化中心构成容置槽,所述振子安装柱竖直设置于所述容置槽中,所述振子安装柱朝所述多个辐射臂所在平面延伸构成支撑台。
进一步的,所述振子安装柱还包括与所述支撑台的延伸方向相反的分隔台,所述分隔台凸出于所述底座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多个巴伦臂,该多个巴伦臂对应支撑所述多个辐射臂,所述多个巴伦臂的相邻两个巴伦臂之间设有巴伦反射板,所述巴伦反射板上设有走线通道,同轴电缆经所述走线通道引导至对应的辐射臂上。
进一步的,所述走线通道上还设有引线件,所述引线件包括设置于走线通道上的多个引线块,所述多个引线块相配合引导同轴电缆沿所述走线通道延伸。
进一步的,不同极化的相邻两个辐射臂之间相对设置,所述两个辐射臂之间通过介质卡件相耦合连接。
具体的,所述介质卡件包括相连接的连接部与耦合片,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两个辐射臂,所述耦合片上设有镂空部。
具体的,所述天线振子包括属于同一极化的两个偶极子及分别为所述两个偶极子馈电的两个馈电部件,两个所述馈电部件的各自一端与其相应的偶极子电连接,各自另一端通过设置于底座上的所固有的同一物理合路端口实现合路,每个偶极子由一对相邻的辐射臂相构成。
适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而提供一种天线组件,包括具有第一辐射口径的第一振子与具有第二辐射口径的第二振子,所述第二振子为如前一目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振子,所述第一振子的底座套设于所述安装通道中,第一振子的辐射臂凸出于振子安装柱之外,所述第一辐射口径小于所述第二辐射口径。
进一步的,所述天线组件还对应所述第一振子设有第一反射板,所述第一反射板设置于固设于所述振子安装柱的自由端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包括但不限于: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天线组件的第一振子可嵌设在第二振子中,第一振子的底座套设于第二振子的振子安装柱的安装通道中,以实现第一振子与第二振子相互嵌套,节约多频天线的安装空间,使得天线小型化。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天线组件的第二振子的振子安装柱分隔第一振子与第二振子,降低第一振子与第二振子之间的互耦作用,实现电隔离,提高第一振子与第二振子的辐射性能,以便于第一振子嵌设于第二振子中,且两个振子各不影响辐射性能。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的天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的天线组件的第二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的天线组件的第二振子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的天线组件的第二振子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实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天线振子(称该天线振子为第二振子)中设有振子安装柱,所述振子安装柱上可支撑安装第一振子,第一振子的第一底座套设于振子安装柱的贯通的安装通道中,通过振子安装柱分隔第一振子与第二振子,降低第一振子与第二振子之间的互耦作用,实现电隔离,提高第一振子与第二振子的辐射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天线组件,该天线组件包括具有第一辐射口径的第一振子与具有第二辐射口径的第二振子,第一辐射口径小于第二辐射口径,所述第二振子的底座中设有振子安装柱,该振子安装柱中设有贯通的安装通道,所述安装通道用于套设第一振子的底座,使得第一振子与第二振子共阵设置,且通过振子安装柱分隔第一振子与第二振子,降低第一振子与第二振子之间的互耦作用,实现电隔离,提高第一振子与第二振子的辐射性能。
为了便于论述所述第二振子300的结构,结合所述天线组件100论述所述第二振子200。
在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述天线组件100包括第一振子200与第二振子300,第一振子200具有第一辐射口径,第二振子300具有第二辐射口径,所述第二辐射口径大于第一辐射口径,第一振子200可嵌设安装于第二振子300中,使得第一振子200与第二振子300共阵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振子200为高频振子,所述第二振子300为低频振子。
具体言之,所述第一振子200包括第一底座210和支承在第一底座210上的多个第一辐射臂220,第一底座210包括多个第一插接脚211,所述第一插接脚211与相对应的第一辐射臂220电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脚211为巴伦臂。
结合图2,所述第二振子300包括第二底座310、支承在第二底座310上的多个第二辐射臂320以及设置于第二底座310上的振子安装柱330,所述振子安装柱330用于支撑安装所述第一振子200。
所述多个第二辐射臂320呈正交设置,且环绕极化中心设置,所述第二底座310包括多个第二插接脚311,多个第二插接脚311与相对应的多个第二辐射臂320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二辐射臂320环绕所述极化中心设置,以构成槽状结构,称该槽状结构为容置槽312。所述容置槽312为开放状结构,以便于在容置槽312内设置振子安装柱330,且在振子安装柱330中安装第一振子200,使得第一振子200可嵌设于第二振子300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二辐射臂320构成容置槽312的边沿,所述第二底座310的多个第二插接脚311分别自极化中心延伸至相对应的第二辐射臂320处,构成容置槽312的侧壁。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二辐射臂320构成所述容置槽312的侧壁。
所述第二底座310还包括基底313,所述多个第二插接脚311相连接构成所述基底313,所述基底313构成所述容置槽312的槽底。
所述振子安装柱330竖直设置于所述基底313上,振子安装柱330包括固定端(未示出)与自由端331,振子安装柱330的固定端设置于所述基底313上,振子安装柱330的自由端331延伸至容置槽312中,在容置槽312中形成支撑台333。且,所述振子安装柱330设有沿其轴向贯穿的安装通道334,该安装通道334用于套设所述第一振子200的第一底座210,使得第一振子200设置于所述振子安装柱330上,且第一振子200设置于第二振子300的容置槽312内。
具体言之,所述安装通道334为设置于振子安装柱330中的通孔,安装通道334设有在振子安装柱330的支撑台333上的第一开口3341与设置于振子安装柱330的固定端上的第二开口(未示出)。第一振子200的第一底座210的第一插接脚211可经安装通道334的第一开口3341插入所述安装通道334,且第一振子200的第一插接脚211可经安装通道334的第二开口延伸而出,使得第一振子200的第一插接脚211与外部馈电部件相连接,为第一振子200的第一辐射臂220馈电。第一振子200的第一辐射臂220凸出于振子安装柱330的支撑台333,通过振子安装柱330分隔第一振子200与第二振子300,提高第一振子200与第二振子300之间的隔离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底313的中心为所述极化中心,所述振子安装柱330设置于基底313的中心处,所述振子安装柱330自基底313向多个第二辐射臂320所限定的辐射面所在方向延伸设置,且振子安装柱330垂直设置于所述基底313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述第一振子200配置有第一反射板240,所述第一反射板240设置于所述振子安装柱330的支撑台333的台面上,第一反射板240与第一振子200相配合设置。具体言之,所述第一反射板240对应所述振子安装柱330的安装通道334设有配合孔245,以便于第一振子200的第一底座210可经第一反射板240的配合孔245进入安装通道334。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结合图1与图2,振子安装柱330的支撑台333上设有第一螺孔3331,第一反射板240对应所述第一螺孔3331设有第二螺孔241,第一反射板240与第一振子安装柱330之间通过螺栓243连接第一螺孔3331与第二螺孔241,使得第一反射板240可固设于振子安装柱330的支撑台333上。所述振子安装柱330的支撑台333上还设有定位柱3332,所述第一反射板240对应所述定位柱3332设有定位孔242,定位柱3332插入对应的定位孔242,以便于第一反射板240与支撑台333相定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振子300配置有第二反射板(未示出),所述第二振子300设置于所述第二反射板上,第二振子300的第二底座310坐落于所述第二反射板之上。结合图4,所述振子安装柱330的固定端自基底313向第二反射板所在方向延伸,形成分隔台335。
第二振子300通过所述分隔台335与第二反射板相接触,将第二振子300的第二底座310与第二反射板相分隔,扩大第二底座310的多个第二插接脚311与所述第二反射板之间的间距,降低第二插接脚311与第二反射板之间的耦合作用。且通过分隔台335还可提升第一振子200的第一底座210的多个第一插接脚211与所述第二反射板之间的间距,降低第一插接脚211与第二反射板之间的耦合作用。优选的,所述分隔台335的高度为第二振子300的工作波长的0.05λ-0.1λ。
在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中,结合图2与图3,第二底座310的多个第二插接脚311对应支撑多个第二辐射臂320,相邻两个第二插接脚311对应不同极化的两个第二辐射臂320,所述第二插接脚311为巴伦臂。所述多个第二插接脚311之间设有巴伦反射板350,具体言之,相邻两个第二插接脚311之间设有巴伦反射板350,所述巴伦反射板350用于提升该巴伦反射板350所在的两个第二插接脚311之间的电流耦合效率,拓展第二振子300的低频带宽,提升第二振子300的辐射性能。
所述第二振子300的第二辐射臂320通过同轴电缆360馈电,同轴电缆360依次经巴伦反射板350与第二插接脚311延伸至相对应的第二辐射臂320,以为第二辐射臂320馈电。可通过改变所述同轴电缆360的长度而调整第二振子300的驻波匹配性能,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同轴电缆360弯曲设置,以改变同轴电缆360对应第二振子300的长度,以调整第二振子300的驻波匹配性能,提升第二振子300的辐射性能。
为通过将同轴电缆360弯曲设置,而改变同轴电缆360对应第二振子300时的长度,在巴伦反射板350上设置走线通道351,通过走线通道351调整同轴电缆360在第二振子300上的长度,且通过走线通道351以改变同轴电缆360于第二振子300上的布局,使得同轴电缆360可在第二振子300上良好布局。
具体言之,所述走线通道351为设置于巴伦反射板350上的槽状结构,所述巴伦反射板350上设有两条走线通道351,所述两条走线通道351分别对应巴伦反射板350所在的两个第二插接脚311,该两条走线通道351分别设置于巴伦反射板350的两侧。所述走线通道351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于巴伦反射板350的靠近第二底座310的基底313设置,第二端设置于巴伦反射板350与相对应的第二插接脚311相交处,走线通道351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弯曲变化,以改变设置在走线通道351上的同轴电缆360的弯曲程度,从而改变同轴电缆360的长度,调整第二振子300的驻波匹配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走线通道351上还设有引线件,通过引线件引导同轴电缆360经走线通道351延伸。具体言之,所述引线件包括设置在走线通道351上的多个引线块352,该多个引线块352沿引线通道的延伸路径依次设置,同轴电缆360可依次靠接所述引线块352,使得同轴电缆360可沿所述引线通道延伸。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引线块352分别设置于同轴电缆360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中,结合图2与图4,所述第二振子300包括多对辐射臂,该多对辐射臂分别沿不同极化方向延伸设置。不同极化的相邻两个辐射臂之间设有介质卡件370,所述介质卡件370用于耦合连接所述不同极化的相邻的两个辐射臂,所述介质卡件370用于使不同极化的相邻的两个辐射臂相耦合,以提高第二振子300的辐射性能。
例如,第二振子300的第二辐射臂320包括沿第一极化方向延伸的第三辐射臂373与沿第二极化方向延伸的第四辐射臂374,且第三辐射臂373与第四辐射臂374相邻设置,第三辐射臂373与第四辐射臂374之间设有介质卡件370,所述介质卡件370连接第三辐射臂373与第四辐射臂374,使得第三辐射臂373与第四辐射臂374构成耦合结构,以便于第三辐射臂373与第四辐射臂374相互耦合,提升第二振子300的辐射性能。
所述介质卡件370包括连接部和耦合片372,所述连接部包括一对连接臂371,所述耦合片372设置于该一对连接臂371之间,所述连接臂371设有插接孔,第二振子300的第二辐射臂320插接于插接孔中。所述耦合片372用于在一对连接臂371相连接的两个第二辐射臂320之间形成电容结构,补偿第二振子300的辐射面引起的电感,拓展第二振子300的带宽,且还可缩小第二振子300的辐射口径。具体的,所述耦合片372上设有感性结构,所述感性结构为设置于耦合片372上的多个镂空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2与图3,第二振子300对应其不同极化的第二辐射臂320各设有合路端口380,第二振子300具有多个极化的第二辐射臂320,对应每个极化分别设有一个合路端口380,所述合路端口380固设于所述第二振子300的第二底座310的基底313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振子300设有两个极化,第二振子300设有两个合路端口380,每个极化设有多个第二辐射臂320,同一极化的多个第二辐射臂320分别通过同轴电缆360馈电,对应同一极化的多个同轴电缆360共用同一物理的合路端口380。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振子300的每个极化设有两个偶极子390,每个偶极子390设有两个相邻且相对称的第二辐射臂320,同一极化的两个偶极子390共用同一物理合路端口380,同一极化的两个偶极子390分别通过同轴电缆360连接同一物理合路端口380。
综上所述,所述天线组件的第二振子中设有振子安装柱,第一振子的第一底座套设在振子安装柱的中空设置的安装通道中,使得第一振子嵌设在第二振子中,便于第一振子与第二振子之间共阵设置,提高天面空间资源的利用率,便于多频天线的布设,且第一振子与第二振子之间不会相互影响辐射性能,提高天线的辐射性能。
以上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实用新型中实用新型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尽管已经采用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

Claims (10)

1.一种天线振子,包括底座与支承于底座上的多个辐射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中心设有振子安装柱,所述振子安装柱竖立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振子安装柱轴向中空设置而形成贯通其轴向的安装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辐射臂以极化正交设置,所述多个辐射臂环绕极化中心构成容置槽,所述振子安装柱竖直设置于所述容置槽中,所述振子安装柱朝所述多个辐射臂所在平面延伸构成支撑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安装柱还包括与所述支撑台的延伸方向相反的分隔台,所述分隔台凸出于所述底座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多个巴伦臂,该多个巴伦臂对应支撑所述多个辐射臂,所述多个巴伦臂的相邻两个巴伦臂之间设有巴伦反射板,所述巴伦反射板上设有走线通道,同轴电缆经所述走线通道引导至对应的辐射臂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通道上还设有引线件,所述引线件包括设置于走线通道上的多个引线块,所述多个引线块相配合引导同轴电缆沿所述走线通道延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振子,其特征在于,不同极化的相邻两个辐射臂之间相对设置,所述两个辐射臂之间通过介质卡件相耦合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卡件包括相连接的连接部与耦合片,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两个辐射臂,所述耦合片上设有镂空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振子包括属于同一极化的两个偶极子及分别为所述两个偶极子馈电的两个馈电部件,两个所述馈电部件的各自一端与其相应的偶极子电连接,各自另一端通过设置于底座上的所固有的同一物理合路端口实现合路,每个偶极子由一对相邻的辐射臂相构成。
9.一种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一辐射口径的第一振子与具有第二辐射口径的第二振子,所述第二振子为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振子,所述第一振子的底座套设于所述安装通道中,第一振子的辐射臂凸出于振子安装柱之外,所述第一辐射口径小于所述第二辐射口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还对应所述第一振子设有第一反射板,所述第一反射板设置于固设于所述振子安装柱的自由端上。
CN202222871408.9U 2022-10-28 2022-10-28 天线振子及天线组件 Active CN2183857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1408.9U CN218385759U (zh) 2022-10-28 2022-10-28 天线振子及天线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1408.9U CN218385759U (zh) 2022-10-28 2022-10-28 天线振子及天线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85759U true CN218385759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36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71408.9U Active CN218385759U (zh) 2022-10-28 2022-10-28 天线振子及天线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857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03367U (zh) 一种集成天线单元及多阵列天线
CN111092296B (zh) 基站天线及其辐射单元
CN102904022B (zh) 部分对称耦合的微带缝隙馈电贴片天线元件
EP3968458A1 (en) Radiating structure and array antenna
US20020140612A1 (en) Diversity antenna system including two planar inverted F antennas
EP2073309B1 (en) Dual polarised radiating element for cellular base station antennas
CN110808450B (zh) 双极化天线及其辐射单元
CN109980329A (zh) 一种宽带双极化天线
MXPA00010804A (es) Antena dipolo doblada.
CN209913013U (zh) 宽带双极化天线
CN113725596A (zh) 天线与辐射单元
CN112952369A (zh) 宽带±45°双极化毫米波端射天线及其阵列
CN117791121B (zh) 一种低剖面高隔离的双工双极化贴片天线
CN114256577B (zh) 集成式天线单元与基站天线
CN111541010A (zh) 一种5g低剖面双极化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
CN213989193U (zh) 辐射单元、天线及基站
CN116417786B (zh) 一种移动宽频段室内分布双极化定向挂墙天线
CN218385759U (zh) 天线振子及天线组件
CN111211412A (zh) 一种4g lte mimo天线
CN114678684B (zh) 一种应用于5g毫米波移动终端的双极化端射相控阵天线
CN114267943B (zh) 双极化天线单元与辐射组件
CN116190993A (zh) 一种天线辐射单元、天线阵列及天线性能调节方法
CN210926308U (zh) 一种双极化双工振子和天线
CN211320324U (zh) 一种4g lte mimo天线
CN210167501U (zh) 一种宽带双极化辐射单元及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28

Address after: 510730 No. 6, layered Road,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atentee after: Jingxin RF Technology (Guangzhou) Co.,Ltd.

Patentee after: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Ltd.

Address before: 510730 No. 6, layered Road,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atentee before: Jingxin RF Technology (Guangzhou)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