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76901U -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76901U
CN218376901U CN202223003939.2U CN202223003939U CN218376901U CN 218376901 U CN218376901 U CN 218376901U CN 202223003939 U CN202223003939 U CN 202223003939U CN 218376901 U CN218376901 U CN 2183769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or
reservoir
filter screen
filter
stock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0393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东
黄庆洋
闫卓
朱晓涵
陈锐
周杏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0393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769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769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769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压缩机和制冷设备,其中,压缩机包括压缩机主体、安装于压缩主体上方或下方的储液器,所述储液器包括壳体、进气管、回气管以及滤网组件,所述壳体内设有储液腔,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伸入所述壳体内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所述回气管的入气端伸入所述壳体内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所述回气管的回气端与所述压缩机主体相连通,所述滤网组件设于所述储液腔内,所述滤网组件分隔所述出气端和所述入气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储液器安装于压缩机主体的上方或下方,通过储液器内布置的滤网组件能有效过滤吸入储液器冷媒中的杂质,防止杂质进入气缸损伤气缸,保证气缸寿命。

Description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压缩机为制冷设备的核心部件,由于从制冷系统进入压缩机的冷媒中可能含有铁屑等杂质,因此压缩机的储液器中需要有滤网用于过滤从制冷系统进入的冷媒中可能含有的杂质,防止杂质进入压缩机的气缸。传统储液器布置在压缩机的侧方,如果需要将储液器一体式布置在压缩机的上方或下方,一体式的储液器结构与传统侧置的储液器结构不同,所以需要从新设计滤网布置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压缩机,所述储液器安装于压缩机主体的上方或下方,通过储液器内布置的滤网组件能有效过滤吸入储液器冷媒中的杂质,防止杂质进入气缸损伤气缸,保证气缸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压缩机,包括:
压缩机主体;以及
储液器,所述储液器安装于压缩机主体的上方或下方,所述储液器包括壳体、进气管、回气管以及滤网组件,所述壳体内设有储液腔,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伸入所述壳体内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所述回气管的入气端伸入所述壳体内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所述回气管的回气端与所述压缩机主体相连通,所述滤网组件设于所述储液腔内,所述滤网组件分隔所述出气端和所述入气端。
可选地,所述滤网组件设于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和/或所述回气管的入气端。
可选地,所述滤网组件包括第一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包括支架、设于所述支架的滤网件,所述支架套在所述出气端的外壁。
可选地,所述滤网件呈筒状,所述滤网件远离所述支架的一端呈弧面设置。
可选地,所述回气管还包括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的回油孔,所述滤网组件还包括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套在所述入气端的外壁,所述第二过滤件套设在所述回气管的外壁,并遮盖所述回油孔。
可选地,所述第二过滤件包括套在所述回气管外壁的保持架、和与所述保持架相连接的过滤网,所述保持架包括第一子架和第二子架,所述第一子架、所述过滤网和第二子架依次相连接,所述过滤网套设所述回油孔。
可选地,所述滤网组件连接所述储液腔的腔壁。
可选地,所述滤网组件包括支架和滤网件,所述支架与所述储液腔的腔壁相连接,所述支架形成有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的过滤腔,所述滤网件围设所述过滤腔的腔壁,所述支架设有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所述进气管通过所述第一管口伸入所述过滤腔内,所述回气管的回气端通过所述第二管口伸出所述支架。
可选地,所述支架包括柱体部、及分别设于所述柱体部上下两端的辐条部,所述柱体部与所述储液腔的腔壁相连接,所述柱体部和所述辐条部围合形成所述过滤腔,所述滤网件设于所述辐条部,所述第一管口设于所述柱体部的一侧,所述第二管口沿上下方向贯穿两所述辐条部。
可选地,所述入气端位于所述出气端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压缩机主体、安装于压缩主体上方或下方的储液器,所述储液器包括壳体、进气管、回气管以及滤网组件,所述壳体内设有储液腔,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伸入所述壳体内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所述回气管的入气端伸入所述壳体内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所述回气管的回气端与所述压缩机主体相连通,所述滤网组件设于所述储液腔内,所述滤网组件分隔所述出气端和所述入气端。相比现有技术中储液器布置压缩机主体侧方的方案,所述储液器设于所述压缩机主体的上方或下方,如此,使得压缩机的径向尺寸较小,压缩机所需的放置区域较小,并降低压缩机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压缩机发出的噪音较小,及储液器连接压缩机的管路受到的应力较小,能更好的防止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的气缸,避免液击的产生,改善回气管容易产生振动的问题,并且无需额外的固定结构,所述滤网组件设于所述储液腔内,所述滤网组件分隔所述出气端和所述入气端。通过滤网组件阻挡从进气管随冷媒流入储液腔的杂质,防止杂质进入压缩机的气缸。如此,优化了储液器的结构,简化装配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储液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滤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储液器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滤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储液器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滤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937454210000031
Figure BDA000393745421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压缩机为制冷设备的核心部件,由于从制冷系统进入压缩机的冷媒中可能含有铁屑等杂质,因此压缩机的储液器中需要有滤网用于过滤从制冷系统进入的冷媒中可能含有的杂质,防止杂质进入压缩机的气缸。传统储液器布置在压缩机的侧方,如果需要将储液器一体式布置在压缩机的上方或下方,一体式的储液器结构与传统侧置的储液器结构不同,所以需要新的滤网与其布置方式。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压缩机,所述储液器安装于压缩机主体的上方或下方,通过储液器内布置的滤网组件能有效过滤吸入储液器冷媒中的杂质,防止杂质进入气缸损伤气缸,保证气缸寿命。
参照图1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压缩机100包括压缩机主体110、安装于压缩机主体110上方或下方的储液器,为了优化压缩机的尺寸,储液器200安装于压缩机主体110的上方或下方。具体地,储液器200包括壳体210、进气管400、回气管500以及滤网组件600,所述壳体210内设有储液腔240,所述进气管400的出气端410伸入所述壳体内与所述储液腔240相连通,所述回气管500的入气端510伸入所述壳体内与所述储液腔240相连通,所述入气端510位于所述出气端410的上方,所述回气管500的回气端用以与所述压缩机主体110相连通,所述滤网组件600设于所述储液腔240内,所述滤网组件600分隔所述出气端410和所述入气端510。通过滤网组件600阻挡从进气管400随冷媒流入储液腔240的杂质,防止杂质进入压缩机100的气缸。
传统储液器240中滤网一般固定在储液器240的壳体210上,蒸发后的冷媒由进气管进入储液器240内,并经滤网过滤后通过位于滤网下方的回气管500吸入压缩机100内。由于回气管500是从储液器240的底部伸入至储液器240内,在加工和使用的过程中,回气管500的入气端510易发生振动和倾斜,需要单独的固定板来实现出气接管的定位,储液器500装配工序复杂、困难且成本高,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壳体210、进气管400、回气管500以及滤网组件600,述进气管400的出气端410伸入所述壳体内与所述储液腔240相连通,所述回气管500的入气端510伸入所述壳体内与所述储液腔240相连通,所述入气端510位于所述出气端410的上方,相比现有技术中储液器200的回气管500布置在进气管400下方的方案,能更好的防止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100的气缸,避免液击的产生,改善回气管500容易产生振动的问题,并且无需额外的固定结构,如此,优化了储液器200的结构,简化装配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参照图1,传统的压缩机100的储液器200设置于压缩机主体110的侧方,导致压缩机100的径向尺寸较大,使得压缩机100所需的放置区域较大,并且储液器200和压缩机主体110不同轴,导致压缩机100运行时振动较大、噪音大、及储液器200连接压缩机100的管路会受到较大的应力,压缩机100的振源包括压缩机主体110的泵体,为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储液器200设于所述压缩机主体110的上方或下方,如此,使得压缩机100的径向尺寸较小,压缩机100所需的放置区域较小,并降低压缩机100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压缩机100发出的噪音较小,及储液器200连接压缩机100的管路受到的应力较小。
具体而言,在一实施例中,储液器200设于压缩主体的下方,压缩机运行时,储液器200的外表面容易附着冷凝水,当冷凝水较多时会成股流下,储液器200设于压缩机主体110下方,可以避免冷凝水短路压缩机主体110,降低压缩机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压缩机主体110可以设于压缩机主体110的上方,如此,储液器200无需承担压缩机主体110的重量,对储液器200的结构强度可以降低,节省制造储液器200的成本,当然,若有需要,可以设置一些必要的结构阻止冷凝水短路压缩机主体110。
压缩机100可但不限于配置为旋转式压缩机和涡旋式压缩机。
进一步地,储液器200包括壳体210、第一盖体220以及第二盖体230,壳体2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口211和第二端口212;第一盖体220盖合于所述第一端口211,所述第一盖体220用于连接压缩机主体110轴向上的一端,并与所述压缩机主体110围合形成压缩腔111;第二盖体230盖合于所述第二端口212,所述壳体210、所述第一盖体220、及所述第二盖体230围设出储液腔240,所述第一盖体220设有第一隆起部221。
当储液器200应用于压缩机100时,储液器200连接于压缩机主体110,第一盖体220用于连接压缩机主体110轴向上的一端,减小了压缩机100的径向尺寸,也减小压缩机100运行时产生的振动,此外,第一盖体220与压缩机主体110围合形成压缩腔111,压缩机运行时,压缩腔111内的压力较大,而储液器200的储液腔240内的压力较小,使得第一盖体220承受较大的压力差,通过在第一盖体220设置第一隆起部221提高第一盖体220的结构强度,以使第一盖体220在承受较大的压力差下也不易发生形变,从而降低储液器200的形变量。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呈平板状的第一盖体220,本申请的第一盖体220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可以理解,储液器200内的冷媒受热则冷媒的流速会加快,严重影响压缩机100的运行,为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210内设有隔热件300,所述隔热件300用以将所述壳体210分隔出隔热腔310和储液腔240,所述隔热腔310至少部分设于所述隔热件300和所述第一盖体220之间,所述储液腔240至少部分设于所述隔热件300和所述第二盖体230之间,所述隔热件300设有连通所述隔热腔310和所述储液器200的连通口,如此,隔热腔310将阻断压缩机主体110内的热量到储液腔240的路径,以使储液器200内的冷媒温度较低,此外,储液器200和隔热腔310通过连通口连通,如此,储液腔240内的冷媒可以流动至隔热腔310内充当隔热物质,阻断压缩机100主体110内的热量到储液器200的路径。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连通口,在隔热腔310内填空空气。
具体地,为了简化结构,方便安装,提高装配效率,所述进气管400和回气管500位于储液器200的侧方,通过连接管与压缩机100相连接。于其他的方案中,回气管500也可设置在储液器200内与压缩机100相连接,进气管400位于储液器200的侧方或者下方等。
为解决杂质进入压缩机的气缸的问题。
具体地,所述滤网组件600设于所述进气管400的出气端410和/或所述回气管500的入气端510。
回气管500的入气端510位于进气管400的出气端410,液态冷媒不会直接进入回气管500,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将滤网组件600设置在进气管400的出气端410,系统的冷媒通过进气管400的出气端410进入储液腔240内,经过滤网组件600进行过滤,气态冷媒从上方进入回气管500,液态冷媒流入储液腔240底部,通过滤网组件600阻挡从进气管400随冷媒流入储液腔240的杂质,防止杂质进入压缩机100的气缸。
滤网组件600可以套设在进气管400的出气端410的外壁,也可以设置在进气管400的出气端410的内壁,为了提高过滤效果,滤网组件600也可同时设置在出气端410和入气端510。
在一实施例中,具体地,所述滤网组件600包括第一过滤件610,所述第一过滤件610包括支架700、设于所述支架700的滤网件800,所述支架700套设于所述出气端410。
在该方案中,支架700为圆管状,可套设在出气端410的外壁上,通过焊接或者锁付等方式固定,滤网件800设置在冷媒的流向上过滤杂质,避免杂质进入储液腔240,因为杂质不会进去储液腔240,回气管500上可开设回油孔520便于以便于将储液器200沉积的润滑油补充到压缩机中。回油孔520可设于回气管500的上方;回油孔520可设置在回气管500的侧方。为了回油效果好,回油孔520的开口朝向储液器200的底部,使得沉积在储液器200底部的润滑油可通过回油孔520进入回气管500,被气缸吸入进入到压缩机100内的储油池从而补充储油池内的润滑油,有效提高制冷循环装置的换热效率和能效指数。
在一实施例中,滤网件800可以为扁平状设置在支架700上。
参照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滤网件800包括连接段810和与所述连接段810相连接的曲面段820,所述连接段810与所述固定端相连接,所述曲面段820覆盖所述固定端的开口。滤网件800配置为金属网,具有一定可塑性和强度,保证使用的寿命,连接段810沿支架700的轴线方向延伸,即设置在出气端410时沿冷媒的流向方向延伸,提高过滤的面积,曲面段820的设置能进一步提高过滤的面积,提高过滤效率。安装时,只需将圆管状的支架700套设在进气管400,进行固定即可,安装方便,不占用多余空间,结构紧凑。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滤网件800套设在回气管500的入气端510的外壁,因为滤网件800采用金属网,具有一定可塑性和强度,所述滤网件800呈筒状,所述滤网件远离所述支架的一端呈弧面设置。曲面段820和连接段810构成筒状的滤网件800,能保证过滤气态冷媒中携带的杂质,也能避免变形影响过滤效果,在设置在入气端510时,连接段810和曲面段820位于入气端510开口的外侧,从而气态冷媒能从连接段810和曲面段820进到入气端510的开口,能提高进气效率。
在上文介绍了,回气管500设置回油孔520可以使储液器200沉积的润滑油通过回油孔520进入回气管500,被气缸吸入进入到压缩机100内的储油池从而补充储油池内的润滑油,有效提高制冷循环装置的换热效率和能效指数。
在第一过滤件610设置在回气管500时,气态冷媒中的杂质被过滤,但是随液体冷媒和润滑油流入到储液腔240的杂质,可能会随回油孔520进入到压缩机100的气缸中,为了解决能使的沉积的润滑油能补充到压缩机100,同时避免杂质随润滑油一同进入的问题,所述回气管500还包括与所述储液腔240相连通的回油孔520,所述滤网组件600还包括第二过滤件620,所述第一过滤件610设于所述入气端510,所述第二过滤件620套设于所述回油孔520。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过滤件620可设置的在回油孔520的外壁。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过滤件620可设置在回油孔520的内壁。
参照图4和图5,具体地,所述第二过滤件620包括套设于所述回气管500外壁的保持架630、和与所述保持架630相连接的过滤网640,所述保持架630包括第一子架631和第二子架632,所述第一子架631、所述过滤网640和第二子架632依次相连接,所述过滤网640套设所述回油孔520。
第一子架631和第二子架632为圆管状,过滤网640设置在第一子架631和第二子架632之间,在安装时,无需考虑回油孔520的开设方向,将第一子架631和第二子架632套设在回气管500的外壁,过滤网640即可覆盖回油孔520,避免杂质从回油孔520进入到气缸内。
如此,滤网组件600具有多种布置形式,即可安装在出气端410,也可安装在入气端510,回气管500开设回油孔520的情况下,可搭配第一过滤件610和第二过滤件620避免杂质进入压缩机的气缸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做出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滤网组件600连接于所述储液腔240的腔壁。
参照图6和图7,进一步地,所述滤网组件600包括支架700和滤网件800,所述支架700与所述储液腔240的腔壁相连接,所述支架700形成有与所述储液腔240相连通的过滤腔,所述滤网件800围设所述过滤腔的腔壁,所述支架700设有第一管口711和第二管口721,所述进气管400通过所述第一管口711伸入所述过滤腔内,所述回气管500的回气端通过所述第二管口721伸出所述支架700。
具体地,所述支架700包括柱体部710、及分别设于所述柱体部710上下两端的辐条部720,所述柱体部710与所述储液腔240的腔壁相连接,所述柱体部710和所述辐条部720围合形成所述过滤腔,所述滤网件800设于所述辐条部720,所述第一管口711设于所述柱体部710的一侧,所述第二管口721沿上下方向贯穿两所述辐条部720。
参照图7,支架700形状如同上下两端面都有辐条的汽车轮毂,其整体为一空腔圆柱体,其支架700部分即为径向一圈的圆柱圈与上下两端面的辐条,支架700径向方向的位置开有第一管口711以通过进气管400,上下两端贯通设有第二管口721以通过回气管500。滤网件800采用用于过滤杂质的金属网,滤网件800通过固定于支架700上下端面的辐条间,一端面辐条数量可以为多个,如2个,3个或4个等。
参照图6,支架700通过侧壁与储液器200内壁固定,进气管400通过支架700侧壁的第一管口711插入支架700内部,被滤网件800所包裹,回气管500则通过支架700上下方向的第二管口721穿过支架700,入气端510的开口位于滤网件800外,储液腔240被滤网组件600分隔成上中下三层。含有杂质的冷媒与润滑油从系统经进气管400进入滤网组件600内,气态冷媒向上运动,其中含有的杂质被支架700上端的滤网件800的金属网所过滤,不含杂质的冷媒运动至储液器200上层,而后进入回气管500进入气缸。含有杂质的气液混合冷媒与润滑油向下运动,杂质被支架700下端的滤网件800过滤,不含杂质的气液混合冷媒与润滑油运动至储液器200的底部,润滑油进入回油孔520然后经回气管500回流至压缩机腔体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压缩机100。需要说明的是,制冷设备不仅限于为空调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主体;以及
储液器,所述储液器安装于压缩机主体的上方或下方,所述储液器包括壳体、进气管、回气管以及滤网组件,所述壳体内设有储液腔,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伸入所述壳体内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所述回气管的入气端伸入所述壳体内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所述回气管的回气端与所述压缩机主体相连通,所述滤网组件设于所述储液腔内,所述滤网组件分隔所述出气端和所述入气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组件设于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和/或所述回气管的入气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组件包括第一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包括支架、设于所述支架的滤网件,所述支架套在所述出气端的外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件呈筒状,所述滤网件远离所述支架的一端呈弧面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气管还包括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的回油孔,所述滤网组件还包括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套在所述入气端的外壁,所述第二过滤件套设在所述回气管的外壁,并遮盖所述回油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件包括套在所述回气管外壁的保持架、和与所述保持架相连接的过滤网,所述保持架包括第一子架和第二子架,所述第一子架、所述过滤网和第二子架依次相连接,所述过滤网套设所述回油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组件连接所述储液腔的腔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组件包括支架和滤网件,所述支架与所述储液腔的腔壁相连接,所述支架形成有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的过滤腔,所述滤网件围设所述过滤腔的腔壁,所述支架设有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所述进气管通过所述第一管口伸入所述过滤腔内,所述回气管的回气端通过所述第二管口伸出所述支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柱体部、及分别设于所述柱体部上下两端的辐条部,所述柱体部与所述储液腔的腔壁相连接,所述柱体部和所述辐条部围合形成所述过滤腔,所述滤网件设于所述辐条部,所述第一管口设于所述柱体部的一侧,所述第二管口沿上下方向贯穿两所述辐条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气端位于所述出气端的上方。
11.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缩机。
CN202223003939.2U 2022-11-10 2022-11-10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Active CN2183769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03939.2U CN218376901U (zh) 2022-11-10 2022-11-10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03939.2U CN218376901U (zh) 2022-11-10 2022-11-10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76901U true CN218376901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39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03939.2U Active CN218376901U (zh) 2022-11-10 2022-11-10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769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6702A1 (zh) * 2022-06-07 2023-12-14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和具有它的温度调节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6702A1 (zh) * 2022-06-07 2023-12-14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和具有它的温度调节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376901U (zh)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EP1586834B1 (en) Heat exchanger with the receiver tank
CN109469599B (zh) 一种吸气消音器及压缩机
CN219120821U (zh) 内置油分、冷凝器和制冷装置
CN214580380U (zh) 乘用车自动变速箱用吸油滤清器
CN118049374A (zh)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3020435U (zh) 储液器
CN212390662U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及汽车空调系统
CN210345984U (zh) 压缩机的储液器和具有其的压缩机
CN210292453U (zh) 一种储液器
CN113357127B (zh) 一种吸气消音器、压缩机和调温设备
CN203908139U (zh) 旋转式压缩机的储液器
CN212227447U (zh) 一种兼储液和余热回收功能的液气分离装置
CN218269666U (zh) 一种高性能气液分离器
JP3844244B2 (ja) 圧縮機
CN204648775U (zh) 一种多段式储液罐
CN205351881U (zh) 一种分液器
CN207049002U (zh) 旋转压缩机
CN216897931U (zh) 一种储液器
CN218846515U (zh) 气液分离器
CN220981635U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热泵空调系统及车辆
CN210764658U (zh) 上置式复合滤芯
CN211233482U (zh) 一种高气密性空调压缩机储液器
CN219012871U (zh) 降吐油量装置及卧式滚动转子压缩机
CN105115202A (zh) 储液器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