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76727U - 风机 - Google Patents
风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376727U CN218376727U CN202222999222.1U CN202222999222U CN218376727U CN 218376727 U CN218376727 U CN 218376727U CN 202222999222 U CN202222999222 U CN 202222999222U CN 218376727 U CN218376727 U CN 2183767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n
- nacelle
- blade
- wind
- mo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机,所述风机包括杆塔、风筒、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风筒与杆塔相连,风筒内具有流道,第一风机设在流道内,且第一风机与风筒相连,第二风机设在流道内,第二风机的一端与第一风机相连,第二风机的另一端与风筒相连,第二风机在风流动的方向上位于第一风机的下游,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风机,可以增加风机的额定容量,提高风能的吸收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机。
背景技术
风机多通过杆塔固定在地面上,当风流过风机叶片时带动叶片转动,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实现风力发电。风能的吸收与风机的额定容量成正相关,相关技术中的风机不能充分吸收风能,导致风能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风机,可以增加风机的额定容量,提高风能的吸收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机,包括:杆塔;风筒,所述风筒与所述杆塔相连,所述风筒内具有流道;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在所述流道内,且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风筒相连;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设在所述流道内,所述第二风机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风机相连,所述第二风机的另一端与所述风筒相连,所述第二风机在风流动的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风机的下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机,可以增加风机的额定容量,提高风能的吸收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机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风机在所述第一风机的周向上间隔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包括第一叶片,所述第二风机包括第二叶片,所述第二叶片的旋转直径D2小于所述第一叶片的旋转直径D1,且1/4D1≤D2≤1/3D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道具有进口,所述第一风机邻近进口布置,所述流道的流通面积在风的流动方向上逐渐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还包括第一机舱,所述第一机舱设在所述流道内,所述第一机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叶片相连,所述第一机舱的另一端与所述风筒的内壁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机舱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齿轮箱,所述第一齿轮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叶片相连,所述第一齿轮箱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机还包括第二机舱,所述第二机舱设在所述流道内,且所述第二机舱在风流动的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机舱的下游,所述第二机舱与所述第二叶片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机舱的数量设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机舱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叶片一一对应相连,所述第二机舱的一端与所述风筒的内壁相连,所述第二机舱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机舱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机舱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齿轮箱,所述第二齿轮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叶片相连,所述第二齿轮箱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机还包括变流器,所述变流器设在所述杆塔内,且所述变流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相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筒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杆塔1,
第一风机2,第一叶片21,第一机舱22,第一电机221,第一齿轮箱222,
第二风机3,第二叶片31,第二机舱32,第二电机321,第二齿轮箱322,
风筒4,流道41,进口411,出口412,
变流器5,第一连接件6,第二连接件7,第三连接件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机包括杆塔1、风筒4、第一风机2和第二风机3。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筒4与杆塔1相连,风筒4内具有流道41。第一风机2设在流道41内,且第一风机2与风筒4相连。第二风机3设在流道41内,第二风机3的一端与第一风机2相连,第二风机3的另一端与风筒4相连,第二风机3在风流动的方向上(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位于第一风机2的下游。
具体地,杆塔1的上端与风筒4相连以对风筒4进行固定,第一风机2与风筒4的内壁面相连以对第一风机2进行固定,第二风机3分别与第一风机2和风筒4的内壁面相连,且第二风机3在风流动的方向上位于第一风机2的下游,即第二风机3位于第一风机2的右侧,风流动的方向为左右方向,且风从风筒4的左侧流向风筒4的右侧,第一风机2和第二风机3在风的流动作用下将风能转变成电能,实现风力发电。
可选地,第二风机3靠近第一风机2的一端与第一风机2相连,第二风机3靠近风筒4的一端与风筒4相连,通过第二风机3与第一风机2以及第二风机3与风筒4的连接,使得第二风机3可以稳定的设置在第一风机2的右侧吸收第一风机2未吸收的剩余风能,通过第一风机2吸收的大部分风能和第二风机3吸收的第一风机2未吸收的剩余风能,提高了风机对风能的吸收能力,进而提高风机对风能的吸收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第一风机2设在第二风机3的左侧,以使第一风机2吸收大部分风能,第二风机3设在第一风机2的右侧以吸收第一风机2未吸收的剩余风能,充分吸收风能,提高风能的吸收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风机2只能吸收风能的一部分,另一部分风能因为第一风机2吸收不了而发生浪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风机3对第一风机2未吸收的剩余风能进行吸收,提高风机吸收风能的吸收率,减少风能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风机2和第二风机3提高风机的额定容量,相比相关技术中只有第一风机2的设置,本实用新型中的风机的额定容量等于第一风机2的额定容量与第二风机3的额定容量之和,提高风机的额定容量。而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第一风机2和第二风机3设置在风筒4内,通过风筒对风流进行引导,且将第二风机3设在第一风机2的右侧,以使第二风机3可以吸收第一风机2未吸收的剩余风能,提高风能的转换率,进而提高风机对风能的吸收率。
例如,风筒4可以设置为圆筒,可以充分吸收风能资源,提高风筒4对风流的引导能力。圆筒采用钢制材料,钢制材料可以起到防腐抗压的效果,可以对设置在圆筒内的第一风机2和第二风机3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风机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风机3在第一风机2的周向上间隔布置。
具体地,通过将第二风机3的数量设为多个,可以使多个第二风机3对第一风机2未吸收的风能进行吸收,而且将多个第二风机3环绕第一风机2间隔布置,以使多个第二风机3可以对流经第一风机2未被吸收的各个位置的风能进行吸收,提高第二风机3对风能的吸收率。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第二风机3均位于第一风机2的右侧,且多个第二风机3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同一位置,以使沿风筒4流过第一风机2未被第一风机吸收的剩余风能,可以被多个在第一风机2的周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二风机3充分吸收,进而提高风机对风能的吸收能力。
例如,多个第二风机3均匀间隔环绕在第一风机2外侧,第二风机3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五个。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风机2和第二风机3提高风机的额定容量,即风机的额定容量等于第一风机2的额定容量与多个第二风机3的额定容量之和,提高风机的额定容量。若第二风机的数量设为五个时,风机的额定容量等于五个第二风机3的额定容量之和与第一风机2的额定容量之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机2包括第一叶片21,第二风机3包括第二叶片31,第二叶片31的旋转直径D2小于第一叶片21的旋转直径D1,且1/4D1≤D2≤1/3D1。
具体地,第一叶片21设在第二叶片31的左侧,且第一叶片21的旋转直径大于第二叶片31的旋转直径,以使得第一风机2可以吸收主向风资源,第二风机3设在第一风机2的右侧以吸收未被第一风机2吸收的剩余风能。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二叶片31的旋转直径设在第一叶片21的旋转直径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之间,可以使得第二叶片31在不影响第一叶片21的吸收风能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增加第二叶片31的旋转直径,以提高第二叶片31对风能的吸收。
例如,第一叶片21可以采用金凤GWH191-4.0,第一叶片21的旋转直径可以设为191米,第二叶片31的旋转直径可以设为63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流道41具有进口411,第一风机2邻近进口411布置,流道41的流通面积在风的流动方向上逐渐减小。
具体地,风筒4内的流道41具有出口412,流道41的流通面积在左右方向上从左至右逐渐减小,即流道41的流通面积从进口411至出口412方向逐渐减小,以使风流沿着流道41的进口411至出口412的方向流动,通过设置风筒4对风流进行引导,提高设置在风筒4内的第一风机2和第二风机3对风能的吸收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机2还包括第一机舱22,第一机舱22设在流道41内,第一机舱22的一端与第一叶片21相连,第一机舱22的另一端与风筒4的内壁相连。
具体地,第一机舱22的左端与第一叶片21相连,第一机舱22的下端与风筒4的内壁相连以对第一机舱22进行固定,进而对第一叶片21的位置进行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机舱22的下端与风筒4的内壁之间可以设置第一连接件6实现第一机舱22与风筒4内壁之间的连接,即第一连接件6的上端可以焊接在第一机舱22的下端,第一连接件6的下端焊接在风筒4的内壁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机舱22包括第一电机221和第一齿轮箱222,第一齿轮箱222的一端与第一叶片21相连,第一齿轮箱222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机221相连。
具体地,第一齿轮箱222的左端与第一叶片21相连,第一齿轮箱222的右侧与第一电机221相连,以使第一齿轮箱222可以将第一叶片21在风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动力传递给第一电机221使第一电机221发生相应的转速,第一电机221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实现第一风机2的风力发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风机3还包括第二机舱32,第二机舱32设在流道41内,且第二机舱32在风流动的方向上位于第一机舱22的下游,第二机舱32与第二叶片31相连。
具体地,第二机舱32设在第一机舱22的右侧,第二机舱32的左端与第二叶片31相连,以将第二叶片31转动产生的动力传递给第二机舱32。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机舱22与第一叶片21的型号相对应,第二机舱32与第二叶片31的型号相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机舱32的数量设为多个,多个第二机舱32分别与多个第二叶片31一一对应相连,第二机舱32的一端与风筒4的内壁相连,第二机舱32的另一端与第一机舱22相连。
具体地,多个第二机舱32环绕第一机舱22布置,且多个第二机舱32靠近第一机舱22的一端与第一机舱22相连,多个第二机舱32远离第二机舱32的一端与风筒4的内壁相连以对第二机舱32进行固定。
可选地,每个第二机舱32的左端与相应的第二叶片31相连,即每个第二机舱32均与一个第二叶片31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机舱32与第一机舱22可以设置第二连接件7以将第一机舱22与第二机舱32连接,即第二连接件7靠近第一机舱22的一端与第一机舱22相连,第二连接件7靠近第二机舱32的一端与第二机舱32相连;第二机舱32与风筒4之间可以设置第三连接件8以将第二机舱32与风筒4连接,即第三连接件8靠近第二机舱32的一端与第二机舱32相连,第三连接件8靠近风筒4的一端与风筒相连,通过第二连接件7和第三连接件8的设置可以调整第一机舱22和第二机舱32之间的距离,以及调整第二机舱32与风筒4之间的距离,而且第二连接件7和第三连接件8可以对第二机舱32的位置进行固定。
可选地,第二机舱32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第一机舱22与风筒4位于正中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机舱32包括第二电机321和第二齿轮箱322,第二齿轮箱322的一端与第二叶片31相连,第二齿轮箱322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机321相连。
具体地,第二齿轮箱322的左端与第二叶片31相连,第二齿轮箱322的右侧与第二电机321相连,以使第二齿轮箱322可以将第二叶片31在风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动力传递给第二电机321以使第二电机321发生相应的转速,第二电机321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实现第二风机3的风力发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还包括变流器5,变流器5设在杆塔1内,且变流器5分别与第一风机2和第二风机3相连。
具体地,变流器5设在杆塔1内,且变流器5位于杆塔1的底部。变流器5分别与第一风机2中的第一电机221和第二风机3中的第二电机321相连,以将第一电机221和第二电机321转变的电能的电功率转换成适合电网或用户使用的一种或多种形式的电功率,实现将第一风机2和第二风机3风力发电产生的电能的电功率转变成需求功率。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叶片21的转动通过第一齿轮箱222转变成相应的机械能,通过第一电机221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再通过第一电机221与变流器5的相连实现电能的转化。第二叶片31的转动通过第二齿轮箱322转变成相应的机械能,通过第二电机321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再通过第二电机321与变流器5的相连实现电能的转化。
例如,变流器5的数量设为一个,即第一风机2和第二风机3共用一个变流器5,可以理解的是,变流器5的数量也可以设为两个或多个,即第一风机2与其中一个变流器5相连,第二风机3与另外一个变流器5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杆塔;
风筒,所述风筒与所述杆塔相连,所述风筒内具有流道;
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在所述流道内,且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风筒相连;
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设在所述流道内,所述第二风机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风机相连,所述第二风机的另一端与所述风筒相连,所述第二风机在风流动的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风机的下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机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风机在所述第一风机的周向上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包括第一叶片,所述第二风机包括第二叶片,所述第二叶片的旋转直径D2小于所述第一叶片的旋转直径D1,且1/4D1≤D2≤1/3D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具有进口,所述第一风机邻近进口布置,所述流道的流通面积在风的流动方向上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还包括第一机舱,所述第一机舱设在所述流道内,所述第一机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叶片相连,所述第一机舱的另一端与所述风筒的内壁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舱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齿轮箱,所述第一齿轮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叶片相连,所述第一齿轮箱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机还包括第二机舱,所述第二机舱设在所述流道内,且所述第二机舱在风流动的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机舱的下游,所述第二机舱与所述第二叶片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舱的数量设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机舱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叶片一一对应相连,所述第二机舱的一端与所述风筒的内壁相连,所述第二机舱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机舱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舱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齿轮箱,所述第二齿轮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叶片相连,所述第二齿轮箱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变流器,所述变流器设在所述杆塔内,且所述变流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999222.1U CN218376727U (zh) | 2022-11-10 | 2022-11-10 | 风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999222.1U CN218376727U (zh) | 2022-11-10 | 2022-11-10 | 风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376727U true CN218376727U (zh) | 2023-01-24 |
Family
ID=84937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999222.1U Active CN218376727U (zh) | 2022-11-10 | 2022-11-10 | 风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376727U (zh) |
-
2022
- 2022-11-10 CN CN202222999222.1U patent/CN21837672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330295B1 (en) |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electric power using wind energy | |
US8128337B2 (en) | Omnidirectional vertical-axis wind turbine | |
CN204013084U (zh) | 一种空空冷却式风力发电机的通风冷却结构 | |
WO2012002466A1 (ja) | 風力発電装置 | |
KR20130069334A (ko) | 풍력 에너지로부터 전력을 발생시키기 위한 풍력 발전 장치 | |
CN113847207A (zh) | 一种双风轮风电机组 | |
JP6954739B2 (ja) | 発電機用のロータ | |
CN218376727U (zh) | 风机 | |
AU2008235238B2 (en) | Wind wheel | |
EP2361356B1 (en) | Power increasing pole-like arrangement for air turbine | |
CN218347497U (zh) | 风力发电机 | |
CN216922346U (zh) | 一种风力采集装置、储气设备和发电系统 | |
CN218325085U (zh) | 风力发电装置 | |
CN110030137A (zh) | 一种新型的雨水发电装置 | |
CN212637208U (zh) | 一种风光互补汽车充电系统 | |
CN201771681U (zh) | 全向集风塔发电装置 | |
CN114856943A (zh) |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机舱散热循环通风系统 | |
CN207377732U (zh) | 风力发电机换热装置 | |
CN105673320A (zh) | 叶片自动开闭的立轴风力发电机 | |
CN207583554U (zh) | 一种聚风加速型风力发电系统 | |
CN114576083B (zh) | 双风轮发电装置 | |
CN112412695A (zh) | 一种基于低速风的风力发电方法 | |
CN219204260U (zh) | 一种电机 | |
CN220470110U (zh) | 一种集风导流式风力发电设备 | |
CN218816797U (zh) | 聚能型双通道自然风水冷却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