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83554U - 一种聚风加速型风力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风加速型风力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583554U CN207583554U CN201721483358.XU CN201721483358U CN207583554U CN 207583554 U CN207583554 U CN 207583554U CN 201721483358 U CN201721483358 U CN 201721483358U CN 207583554 U CN207583554 U CN 2075835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nd
- tower
- air outlet
- cyclone accelerator
- wind gathe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73930 Brevoortia tyrann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1 light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风加速型风力发电系统,包括塔台以及设置在塔台上的塔筒,塔筒内设置有风力涡轮机,塔筒的侧部设置有聚风通道,聚风通道包括设置在塔筒外侧的集风口和设置在塔筒内侧的出风口;聚风通道的出风口处连接有气旋加速器;气旋加速器的出风口正对风力涡轮机的叶片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了气旋加速器能够有效提高风能的利用率,经过气旋加速器的自然风,提高了风速、改变了风向,能够用于发电效率高的水平轴风力发电系统,提高发电效率,降低度电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风加速型风力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风是绿色能源之一,而且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对于缺水、缺燃料和交通不便的沿海岛屿、草原牧区、山区和高原地带,因地制宜地利用风力发电,非常适合,大有可为。
风力发电系统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风力发电系统通常分为水平轴风力发电系统和垂直轴风力发电系统。水平轴风力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虽然高,但是对风速和风向的要求也高。而且现有技术中,风力发电系统仅仅依靠自然风力的驱动,风能的利用效率低,风力和风向均不可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风能利用率低,风力和风向均不可控的问题,提出一种聚风加速型水平轴风力发电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聚风加速型风力发电系统,包括塔台以及设置在塔台上的塔筒,所述塔筒内设置有风力涡轮机,所述塔筒的侧部设置有聚风通道,所述聚风通道包括设置在塔筒外侧的集风口和设置在塔筒内侧的出风口;所述聚风通道的出风口处连接有气旋加速器;所述气旋加速器为两端封闭的筒状结构,其横截面为螺旋状,所述气旋加速器外侧的侧壁与气旋加速器内侧的侧壁之间形成气旋加速器的出风口,气旋加速器的进风口位于气旋加速器侧壁上远离其出风口的一侧,所述气旋加速器的出风口上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漏斗状,漏斗状连接件的小口与气旋加速器的出风口连接,大口与聚风通道的出风口对接;所述气旋加速器的出风口正对风力涡轮机的叶片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气旋加速器的进风口正对靠近气旋加速器内侧的侧壁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气旋加速器外侧的侧壁与气旋加速器的侧壁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1cm。
进一步地,所述气旋加速器的出风口与风力涡轮机叶片的转轴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风力涡轮机为水平轴风力涡轮机。
进一步地,所述风力涡轮机包括3片叶片,所述叶片的一侧为波浪状的面。
进一步地,所述风力发电系统还包括发电机、控制器和蓄电池,所述风力涡轮机的主轴与风力发电机的主轴相连,所述风力发电机的电流输出端通过控制器与蓄电池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聚风通道至少设置一个,当聚风通道的数量为两个或以上时,所有聚风通道共出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聚风通道的集风口和出风口为矩形、圆形或者椭圆形;所述聚风通道的集风口的横截面面积大于出风口的横截面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塔筒顶部的开口处设置有至少一个自动通风器。
本实用新型的聚风加速型风力发电系统,通过增加了气旋加速器能够有效提高风能的利用率,经过气旋加速器的自然风,提高了风速、改变了风向,能够用于发电效率高的水平轴风力发电系统,提高发电效率,降低度电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聚风加速型风力发电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聚风加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风力涡轮机的叶片主视图;
上述图中:1-自动通风器;2-风力涡轮机;3-塔筒;4-塔台;5-聚风通道;6-气旋加速器; 61-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聚风加速型风力发电系统,包括塔台4以及设置在塔台4上的塔筒3,其中塔筒3一般为筒状结构。所述塔筒3内设置有风力涡轮机2,所述塔筒3的侧部设置有聚风通道5,所述聚风通道5包括设置在塔筒3外侧的集风口和设置在塔筒内侧的出风口,在本实施例中,塔筒3的侧部共设置有四个聚风通道5,四个聚风通道5的集风口分别朝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设置,而且四个聚风通道共同使用一个出风口,同时,集风口和出风口均可设置成矩形、圆形或者椭圆形,且聚风通道5的集风口的横截面面积大于出风口的横截面面积,聚风口分别朝向不同的方向,能够最大限度的收集风,所有的风经由聚风通道汇集到较小的出风口,能够增加出风口的风速。
所述聚风通道5的出风口处还设置有气旋加速器6,如图2和3所示,所述气旋加速器6 为两端封闭的筒状结构,其横截面为螺旋状,所述气旋加速器6外侧的侧壁与气旋加速器6 内侧的侧壁之间形成气旋加速器6的出风口,气旋加速器6的进风口位于气旋加速器6侧壁上远离其出风口的一侧,所述气旋加速器6的出风口上设置有连接件61,所述连接件61为漏斗状,漏斗状连接件61的小口与气旋加速器6的出风口连接,大口与聚风通道5的出风口对接;所述气旋加速器6的出风口正对风力涡轮机2的叶片设置。气旋加速器6的设置能够将由聚风通道5汇集的风的风速提高1.5倍以上,且改变了风向。
为了充分发挥气旋加速器6的功效,所述气旋加速器6的进风口正对靠近气旋加速器6 内侧的侧壁设置。这样进入气旋加速器内的风被靠近气旋加速器6内侧的侧壁所阻挡后,会沿着气旋加速器侧壁流向气旋加速器的开口处,这样经过回旋,能够充分提高风速。在本实施例中,气旋加速器6外侧的侧壁与气旋加速器6内侧的侧壁之间的间距越小,越能够提高风速,但同时也需要考虑气旋加速器的承受能力,在本实施例中气旋加速器6外侧的侧壁与气旋加速器6内侧的侧壁之间的间距为1cm,能够充分提高风速,并且保证气旋加速器经久耐用。
为了提高风能的利用率,气旋加速器6的出风口正对风力涡轮机2的叶片且与风力涡轮机2叶片的转轴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风力发电系统还包括发电机、控制器和蓄电池,所述风力涡轮机的主轴与风力发电机的主轴相连,所述风力发电机的电流输出端通过控制器与蓄电池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塔筒3顶部的开口处至少设置一个自动通风器1,自动通风器1通过支架固定在塔筒3的顶部,具体数量可根据塔筒3顶部开口的面积具体设置,自动通风器的设置能够提高塔筒3内部空气的流动速度,并且能够有效降低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风力发电系统能够将聚风通道5收集的风经过气旋加速器6加速后,将风速提高1.5倍以上,提高了风能利用率,并且气旋加速器能够改变风向,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采用发电效率高的水平轴风力发电机来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采用水平轴风力涡轮机,所述水平轴风力涡轮机包括3片叶片,所述叶片的一侧为波浪状的面,能够进一步提高风能利用率。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聚风加速型风力发电系统,包括塔台(4)以及设置在塔台(4)上的塔筒(3),所述塔筒(3)内设置有风力涡轮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塔筒(3)的侧部设置有聚风通道(5),所述聚风通道(5)包括设置在塔筒(3)外侧的集风口和设置在塔筒内侧的出风口;所述聚风通道(5)的出风口处连接有气旋加速器(6);所述气旋加速器(6)为两端封闭的筒状结构,其横截面为螺旋状,所述气旋加速器(6)外侧的侧壁与气旋加速器(6)内侧的侧壁之间形成气旋加速器(6)的出风口,气旋加速器(6)的侧进风口位于气旋加速器(6)侧壁上远离其出风口的一侧,所述气旋加速器(6)的出风口上设置有连接件(61),所述连接件(61)为漏斗状,漏斗状连接件(61)的小口与气旋加速器(6)的出风口连接,大口与聚风通道(5)的出风口对接;所述气旋加速器(6)的出风口正对风力涡轮机(2)的叶片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风加速型风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旋加速器(6)的进风口正对靠近气旋加速器(6)内侧的侧壁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风加速型风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旋加速器(6)外侧的侧壁与气旋加速器(6)内侧的侧壁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1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风加速型风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旋加速器(6)的出风口与风力涡轮机(2)叶片的转轴垂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风加速型风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2)为水平轴风力涡轮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风加速型风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涡轮机包括3片叶片,所述叶片的一侧为波浪状的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风加速型风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系统还包括发电机、控制器和蓄电池,所述风力涡轮机的主轴与风力发电机的主轴相连,所述风力发电机的电流输出端通过控制器与蓄电池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风加速型风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风通道(5)至少设置一个,当聚风通道(5)的数量为两个或以上时,所有聚风通道(5)共出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风加速型风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风通道(5)的集风口和出风口为矩形、圆形或者椭圆形,所述聚风通道(5)的集风口的横截面面积大于出风口的横截面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风加速型风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塔筒(3)顶部的开口处设置有至少一个自动通风器(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483358.XU CN207583554U (zh) | 2017-11-09 | 2017-11-09 | 一种聚风加速型风力发电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483358.XU CN207583554U (zh) | 2017-11-09 | 2017-11-09 | 一种聚风加速型风力发电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583554U true CN207583554U (zh) | 2018-07-06 |
Family
ID=62731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483358.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83554U (zh) | 2017-11-09 | 2017-11-09 | 一种聚风加速型风力发电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58355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74086A (zh) * | 2020-01-06 | 2021-07-06 | 周英 | 引风式发电装置及方法 |
-
2017
- 2017-11-09 CN CN201721483358.XU patent/CN20758355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74086A (zh) * | 2020-01-06 | 2021-07-06 | 周英 | 引风式发电装置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660466B1 (en) | Impact type wind-driven power generating device | |
CN104895746A (zh) | 一种隧道内微型风力发电利用系统 | |
CN207583554U (zh) | 一种聚风加速型风力发电系统 | |
CN102305181B (zh) | 太阳能与风能相结合的发电装置 | |
CN105257475A (zh) | 一种失速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 | |
CN108979949B (zh) | 一种迎风面自调高空集风发电装置 | |
CN101493072A (zh) | 一种带有聚风装置的垂直轴风力机 | |
CN206694183U (zh) | 一种低风速风力发电装置 | |
CN202165220U (zh) | 太阳能与风能相结合的发电装置 | |
CN203939628U (zh) | 自造风风力发电系统 | |
CN203051001U (zh) | 多机联合风力发电机 | |
CN203796501U (zh) | 一种风力发电风源增强装置 | |
CN207513749U (zh) | 一种带有储能装置的风力发电系统 | |
CN103527415B (zh) | 建筑分布复合式风力发电机组 | |
CN208858498U (zh) | 一种垂直风力发电装置 | |
CN205243725U (zh) | 一种风力发电机 | |
CN109707560A (zh) | 一种基于文丘里效应的风光发电装置 | |
CN207470347U (zh) | 一种新型储能风力发电系统 | |
CN103925166A (zh) | 一种风力发电风源增强装置 | |
CN107750912A (zh) | 移动式多能源提灌装置 | |
CN105971824B (zh) | 风洞式风力发电系统 | |
CN202431435U (zh) | 一种高效导流式垂直轴风机 | |
CN203257602U (zh) | 竖直轴风车 | |
CN203892111U (zh) | 一种风管发电机的风轮 | |
CN202718817U (zh) | 一种风力发电聚风大坝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06 Termination date: 2021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