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22346U - 一种风力采集装置、储气设备和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力采集装置、储气设备和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22346U
CN216922346U CN202220878990.9U CN202220878990U CN216922346U CN 216922346 U CN216922346 U CN 216922346U CN 202220878990 U CN202220878990 U CN 202220878990U CN 216922346 U CN216922346 U CN 2169223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eller
logarithmic spiral
wind power
wind
cur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7899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水电
李延福
许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anf Technology Xiam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anf Technology Xiam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anf Technology Xiam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ranf Technology Xiam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7899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223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223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223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风力采集装置、储气设备和发电系统,该风力采集装置包括叶轮,所述叶轮的外侧壁由四个相互拼接的导流面组成,四个相互拼接的所述导流面的径向横截面对应为四条相互拼接的导流曲线,所述导流面由所述导流曲线绕叶轮的轴心线在轴向上旋转拉伸形成;所述导流曲线包括一段凸形的第一对数螺旋线以及一段凹形的第二对数螺旋线,所述导流曲线的所述第一对数螺旋线与所述第二对数螺旋线在靠近轴心线一侧平滑过渡连接。不同方向的风进入本实用新型叶轮的导流面形成气旋以推动叶轮旋转,将采集的风力转换为旋转轴的旋转力,可以用于驱动压缩装置进行空气压缩,压缩存储的空气可以带动气旋发动机实现稳定可控发电。

Description

一种风力采集装置、储气设备和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力工程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力采集装置、储气设备和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风能是一种清洁无公害的可再生能源,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约10亿kW,其中,陆地上风能储量约2.53亿kW(陆地上离地10m高度资料计算),海上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约7.5亿kW,共计10亿kW。风力驱动的原理是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动能,再将机械能诸应用于诸如发电等其他领域。
例如,中国发明专利文献“CN201811623274.0”提出“利用风力收集压缩空气作为动力的发电系统”,通过压缩空气进行蓄能,将间歇式风能“拼接”起来,储存的压缩空气通过气体动力装置转化为机械能驱动发电机,从而实现稳定可控制地输出。但是该技术方案通过改造水平轴风机进行传动,不利水平轴风叶对风转向,容易引起“对风损失”,风能利用率低,且水平轴风机的叶片达到几十米甚至上百米,设置面积需求大,气动噪音大,成本高,安装难度大,不利于分布建设于城市区或居民区,难以实现商业化。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性价比高,低噪音,便于安装和维护,易于分布式设置的风力采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风机其对风能的利用率不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风力采集装置、储气设备和发电系统,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风力采集装置,包括叶轮,所述叶轮的外侧壁由四个相互拼接的导流面组成,四个相互拼接的所述导流面的径向横截面对应为四条相互拼接的导流曲线,所述导流面由所述导流曲线绕叶轮的轴心线在轴向上旋转拉伸形成;所述导流曲线包括一段凸形的第一对数螺旋线以及一段凹形的第二对数螺旋线,所述导流曲线的所述第一对数螺旋线与所述第二对数螺旋线在靠近轴心线一侧平滑过渡连接;定义某一所述导流曲线的所述第一对数螺旋线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二对数螺旋线的延长线相交于点A,该导流曲线的第一对数螺旋线远离交点A的端点为B;该导流曲线的第二对数螺旋线远离交点A的端点为C;其中,定义AB连线长度为L1,AC连线长度为L2;则L1=0.8~1.2L2;∠BAC=90~115°。
优选的,位于所述导流面两端的所述导流曲线相对所述叶轮的轴心线旋转的角度范围为80~100°。
优选的,所述第一对数螺旋线与第二对数螺旋线之间通过弧形曲线平滑过渡连接。
优选的,该风力采集装置还包括两圆形盖板,两所述盖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叶轮的两端,所述导流面的两端与所述盖板密封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叶轮的直径为D1,所述叶轮的高度为H,所述叶轮的直径D1与所述叶轮的高度H的比例关系为D1=0.7~0.9H;所述盖板的直径为D2,则D2=0.90~1.1D1
进一步优选的,四段所述导流曲线的内切圆的直径为D3,则D3≤0.5D1
优选的,所述第一对数螺旋线和所述第二对数螺旋线的走向角范围为60~80°。
优选的,所述盖板连接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盖板的底壁固定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储气设备,包括加压装置、储气装置、以及如上所述的风力采集装置,所述风力采集装置将叶轮采集的风力转化为旋转轴的旋转力,旋转轴驱动所述加压装置进行空气压缩,所述储气装置用于储存所述加压装置压缩的气体。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发电系统,包括上述的储气设备,还包括气旋发动机和发电机,利用所述储气装置内的压缩空气驱动所述气旋发动机带动所述发电机可控稳定发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成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叶轮采用了与传统风力驱动装置不同的设计思路,传统风力驱动装置的叶片为叶轮“月牙形”的凸起部分;本实用新型的“叶片”则是叶轮的凹型部分即导流面,该设计思路为使来自不同方向的风在叶轮的导流面内形成气旋;
(2)以对数螺旋线凸型线段和对数螺旋线凹型线段作为导流曲线的基本构成,特别讲究的是叶轮采用四个导流面相互拼接而成,叶轮的径向横截面外轮廓为四条导流曲线相互拼接,并辅之点ABC,以及AB、AC连线长度,∠BAC的限定,使导流面获得合适的开口大小和受风区域,通过对数螺旋线线段位置的布设,使得不同方向的风能够在导流面形成气旋,气旋在导流面循环作用,不断对叶轮做功,从而驱动叶轮旋转,改变传统叶片设计的气流单次作用的现象,从而提升风力采集装置的效率,实现风能的高效利用;
(3)本装置的成本较低,易于安装和运输,低噪音,适合分布式设置,满足不同地区的要求,在微风、强风甚至台风下均可以正常工作,能应用于小型到大型风机,性价比高;
(4)进一步的,该风力采集装置还包括两圆形盖板,盖板的直径是叶轮直径的0.95~1.1倍,由于盖板与导流面密封设置,从而在叶轮的轴向两端构成相对封闭的空间,此设计有利于形成稳定、持续的气旋,使得气旋在导流面的做功时间更长,从而进一步提升风能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包括附图以提供对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被并入本说明书中并且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图示了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将容易认识到其它实施例和实施例的很多预期优点,因为通过引用以下详细描述,它们变得被更好地理解。附图的元件不一定是相互按照比例的。同样的附图标记指代对应的类似部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力采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力采集装置中去除盖板后的俯视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对数螺旋线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力采集装置中导流曲线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力采集装置中导流曲线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力采集装置中气流的示意图;
图8-1、8-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力采集装置中气流的仿真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力采集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的流程框图。
图中各编号的含义:1、叶轮;2、导流面;3、导流曲线;301、第一对数螺旋线;302、第二对数螺旋线;4、盖板;5、转动组件;501、旋转轴;502、轴承;503、轴承座;6、加压装置;7、储气装置;8、气旋发动机;9、发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风力采集装置,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风力采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风力采集装置包括叶轮1以及转动组件5。叶轮1的外侧壁由四个导流面2组成,通过四个导流面2绕叶轮1的轴心线依次相互拼接成环,以构成叶轮1的外侧壁。
其中,参照图2和图3,与传统风机的叶片设计思路不同的是,传统风机的叶轮1针对其叶片(即叶轮的呈月牙形的凸起部分)进行设计,通过设计其叶片的凹型迎风面与相对于该迎风面的凸型背风面在受风时气流单次做功的压力差,从而获得其叶轮1的旋转力。而本实用新型的叶轮1针对导流面2进行设计,使来自不同方向的风在叶轮的导流面内形成气旋,从而令气流多次做功,提升叶轮的风能利用效率,此为本方案的核心发明点。
具体的,每一导流面2的径向横截面对应一条导流曲线3,导流曲线3整体由两端朝轴心靠近,即将由两端朝轴心线靠近以相连接的凸型侧面和凹型侧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设计方向为使得叶轮1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风共同作用在导流面2上,在叶轮1上形成气旋,气旋在导流面2循环作用,不断对叶轮1做功,从而驱动叶轮1旋转,改变传统叶片设计的气流单次作用的现象,从而提升风力采集装置的效率,实现风能的高效利用。
导流面2由导流曲线3绕叶轮1的轴心线在轴向上旋转拉伸形成,在本实施例中,导流曲线3在轴向上匀速旋转,使得导流面2上导流曲线3端点的连线的螺旋升角恒定。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设计需要,导流面2上导流曲线3端点的连线的螺旋升角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导流曲线3主要由一段凸形的第一对数螺旋线301以及一段凹形的第二对数螺旋线302构成。其中,第一对数螺旋线301和第二对数螺旋线302的平滑过渡部分处于靠近轴心线的一侧,导流面2属于一个单独的整体,横截面方向上由两端一凹一凸呈对数螺旋线状朝轴心靠近的导流曲线3构成,该导流曲线3的开口约呈90~115°。
为了表达的连贯性,本实用新型首先介绍对数螺旋线结构及其相关的几何和数学特性。对数螺旋线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小至鹦鹉螺壳、蜘蛛网、向日葵大至台风、银河系等。它是一条动点运动方向与极径所夹的角(走向角)恒定不变的曲线,具有良好的几何和数学特性,如以恒定角度与极半径相交,即定角特性;以极点为中心作伸缩变换,所得曲线仍为对数螺旋线;曲率半径是极角的递增函数,即渐变特性。
对数螺旋线是指动点运动方向与极径所夹的角(走向角)始终恒定不变的一条曲线,如图4所示,为对数螺旋线结构示意图。它的极坐标解析式为:
Figure BDA0003599804570000061
k=cotα
其中,α为走向角,q为自变量极角,r0为初始极径。由对数螺旋线性质可知,同一个走向角的不同初始极径的对数螺旋线族,其形状和性质是相同的。因此,对数螺旋线的几何形状取决于走向角。
叶轮1的四个导流面2的横截面由四条导流曲线3相互拼接而成,每一条导流曲线3对应一个导流面2。
参照图3和图5,进一步,定义某一导流曲线3的第一对数螺旋线301的延长线与第二对数螺旋线302的延长线相交于点A,该导流曲线3的第一对数螺旋线301远离交点A的端点为点B;该导流曲线3的第二对数螺旋线302远离交点A的端点为点C;定义AB连线长度为L1;AC连线长度为L2;其中L1=0.8~1.2L2;∠BAC=90~115°。其中,第一对数螺旋线301和第二对数螺旋线302的走向角范围为60~80°。
参照图2和图7,本实用新型的叶轮1的横截面外轮廓为四条导流曲线3首尾相连,对导流曲线3的设计辅之点A、B、C,并对AB、AC连线长度以及∠BAC的限定,四条导流曲线3绕叶轮1的轴心线在轴向上旋转拉伸形成四个导流面2,使导流面2获得合适的开口大小、受风区域,利用导流曲线3中对数螺旋线具有动点运动方向与极径所夹的角(走向角)恒定不变、变曲率等特性,并通过对数螺旋线线段位置的布设,使得不同方向的风能够在导流面2形成气旋,如图8-1和8-2所示。气旋在导流面2循环作用,不断对叶轮1做功,从而驱动叶轮1旋转,改变传统叶片设计的气流单次作用的现象,从而提升风力采集装置的效率,实现风能的高效利用。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中导流面2的数量有且仅有四个,四个导流面2的结构是形成气旋效果的必要技术特征,相比其他现有技术中对叶片数量无过多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和减少都不会造成本质影响不同,在本技术方案中,只能采用四个导流面2的结构,这是由于形成气旋的要求对导流曲线3开口大小要求的限制,由于导流曲线3是环绕轴心线相互拼接而成,如采用三个导流面2结构,其开口必然会在120°以上,将会导致气流旋转约束力过小,无法形成气旋;如采用五个导流面2,其开口大小会在72°以上附近,导致转角过急,无法形成气旋,且导流面2过多,会使得在接受一个方向的水平风时,单个导流面2的外侧壁轮廓面的受风区域不足,难以形成气旋。
本实用新型中,限定AB连线长度L1和AC连线长度L2的比值不超过一定范围,从而限定交点A在BC连线的中垂线附近,即第一对数螺旋线301和第二对数螺旋线302的平滑过渡区在BC连线的中垂线附近,从而气流在导流曲线3中部被约束转向,在凹型的第二对数螺旋线302进一步约束下形成气旋。
参照图5,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导流曲线3的第一对数螺旋线301和第二对数螺旋线302直接相交呈尖角状,即四条导流曲线3之间首尾相连。此时,B点为该导流曲线3的第一对数螺旋线301与相邻的导流曲线3的第二对数螺旋线302的交点;C点为导流曲线3的第二对数螺旋线302与相邻的导流曲线3的第一对数螺旋线301的交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BAC的范围选取在100~112°之间,能够使得导流曲线3获得更佳的导流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考虑到工艺等因素,可以对相邻两导流曲线3的连接处进行倒角处理,此时相邻两导流曲线3的第一对数螺旋线301与第二对数螺旋线302之间具有一段用于过渡的倒圆角弧或曲线弧,参照图6。
以其中一条导流曲线3为例,导流曲线3的第一对数螺旋线301的延长线与第二对数螺旋线302的延长线相交于点A,该导流曲线3的第一对数螺旋线301远离交点A的端点为点B';该导流曲线3的第二对数螺旋线302远离交点A的端点为点C'。其技术特征满足∠B'AC'=90~115°,AB'连线长度为L1,AC'连线长度为L2,其中L1=0.8~1.2L2。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倒圆角弧或曲线弧仅是用于相邻两导流曲线3之间的拼接过渡,其长度的占比较小,不影响导流曲线所旋转拉伸形成的导流面的功效,属于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权利范围。
进一步的,参照图3和图9,第一对数螺旋线301与第二对数螺旋线302之间采用平滑过渡连接。除了直接平滑过渡连接,还可以通过圆弧、对数螺旋弧等曲线进行衔接过渡。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对数螺旋线301与第二对数螺旋线302之间采用圆弧平滑过渡连接,以保障获得合适的过渡开口,避免第一对数螺旋线301与第二对数螺旋线302之间过渡的开口过大或者过小。需要注意的是,在导流曲线3中第一对数螺旋线301与第二对数螺旋线302的长度应该占主体部分,比较优选的范围为80%以上,更优选的为85%~95%,也就是说用来平滑过渡的中间曲线不宜过长。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该风力采集装置还包括两圆形盖板4,两盖板4分别固定连接于叶轮1的两端。其中,导流面2的两端与盖板4之间通过密封连接,以保证盖板4与叶轮1是一个整体的构造。由于盖板4与导流面2密封设置,从而在叶轮1的轴向两端对气旋进行封闭,有利于在盖板4附近形成稳定、持续的气旋,从而使得气旋在导流面2的做功时间更长,从而进一步提升风能利用效率。
进一步的,定义叶轮1的直径为D1,叶轮1的高度为H,盖板4的直径为D2,则叶轮1的直径D1与叶轮1的高度H、盖板4的直径D2之间存在如下比例关系:D1=0.7~0.9H,D2=0.95~1.1D1
具体的,位于导流面2两端的导流曲线3相对叶轮1的轴心线旋转的角度范围为80~100°,叶轮1的外侧壁在此旋转角度范围内,能够保证引导进入叶轮1的气流能够更快的涌向两端的盖板4,以形成持续、稳定的气旋。
其中,以四段导流曲线3所形成的环形做内切圆,定义该内切圆的直径为D3,则D3≤0.5D1。更优选的范围为0.2D1≤D3≤0.3D1,通过该优选范围即可以获得导流面2足够深的凹陷程度以采集风力,又留有足够的供旋转轴501安装的空间,以及通过每条导流曲线3上位于内切圆上的点设置更加合适的开口大小。
具体的,在此实施例中,叶轮1的高度为2m,叶轮1的直径为1.6m,盖板4的直径为1.6m。此时风力采集装置的质量为100KG,当风速为15m/s时,该风力采集装置的转速约200转/分,输出力矩约为420N/m(不含惯性矩)。
此外,该风力采集装置同样可以通过多个叶轮1在轴向上相互堆叠组合形成另外一个高度上更高的叶轮1,对应的,这个新的叶轮1的直径也可以做相应改变,以到达更好的采风效果,在此不多赘述。因此可知该风力采集装置的成本较低,易于安装和运输,合适分布式设置。
具体的,参照图9,在本实施例中,盖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组件5,转动组件5包括旋转轴501、轴承502以及轴承座503。其中,旋转轴501的一端与盖板4的底壁固定连接,轴承502转动连接在轴承座503内且与旋转轴501过盈配合。通过设置的转动组件5确保改风力采集装置的转动效果稳定,进一步提高对风能的利用率。
需要指出的,此实施例中的转动组件5也可以其他具有相同效果的装置替代,在此不再展开赘述。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储气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加压装置6、储气装置7、以及上述的风力采集装置,风力采集装置将叶轮1采集的风力转化为旋转轴501的旋转力,旋转轴501驱动加压装置6进行空气压缩,储气装置7用于储存加压装置6压缩的气体。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发电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上述的储气设备,还包括气旋发动机8和发电机9,利用所述储气装置7内的压缩空气驱动所述气旋发动机8带动所述发电机9可控稳定发电。
其中发电系统,包括储气装置7,气旋发动机8和发电机9,利用所述储气装置7内的压缩空气驱动所述气旋发动机8带动所述发电机9可控稳定发电。
气旋发动机8原理在于将压缩空气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比如中国专利号ZL201810944526.3所公开的一种气体动力装置,其结构采用一外圈,其内环面周向上设有多个驱动凹部;一芯体,其同轴设置在外圈内并能相对外圈转动,芯体的外环面设有至少一喷口、至少一排口、以及位于喷口和排口之间的至少一次冲流道;至少一进气通道,其连通至少一喷口;以及至少一排气通道,其连通至少一排口;气体从进气通道进入,通过芯体的喷口及次冲流道的逐阶喷出,作用于外圈周向上的至少二驱动凹部,对这些驱动凹部产生推力推动外圈旋转做功,实现动力输出,最后,气体通过芯体的排口经排气通道排出。
风力采集装置可以在无论风大风小时收集风能转化为压缩气体的势能,发电系统通过在连通储气装置7与发动机8的管道上设置阀门,利用阀门的开口大小来控制气旋发动机8的转速和扭矩,以使发电机9输出稳定可控的电流。
参照图10,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的发电系统只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其中一种应用方式,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所产生的压缩空气还可以应用于加气站作为空气动力的能源补充配套,同时还可利用冷热发生器实现无电状态下的冷暖气供给等不同的应用场景。
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措词‘包括’并不排除在权利要求未列出的元件或步骤的存在。元件前面的措词‘一’或‘一个’并不排除多个这样的元件的存在。在相互不同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某些措施的简单事实不表明这些措施的组合不能被用于改进。在权利要求中的任何参考符号不应当被解释为限制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风力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叶轮(1),所述叶轮(1)的外侧壁由四个相互拼接的导流面(2)组成,四个相互拼接的所述导流面(2)的径向横截面对应为四条相互拼接的导流曲线(3),所述导流面(2)由所述导流曲线(3)绕叶轮(1)的轴心线在轴向上旋转拉伸形成;
所述导流曲线(3)包括一段凸形的第一对数螺旋线(301)以及一段凹形的第二对数螺旋线(302),所述导流曲线(3)的第一对数螺旋线(301)与第二对数螺旋线(302)在靠近轴心线一侧平滑过渡连接;定义某一导流曲线(3)的第一对数螺旋线(301)的延长线与第二对数螺旋线(302)的延长线相交于点A,该导流曲线(3)的第一对数螺旋线(301)远离交点A的端点为B;该导流曲线(3)的第二对数螺旋线(302)远离交点A的端点为C;
其中,定义AB连线长度为L1,AC连线长度为L2;则L1=0.8~1.2L2;∠BAC=90~1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导流面(2)两端的所述导流曲线(3)相对所述叶轮(1)的轴心线旋转的角度范围为80~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数螺旋线(301)与第二对数螺旋线(302)之间通过弧形曲线平滑过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风力采集装置还包括两圆形盖板(4),两所述盖板(4)分别设置于所述叶轮(1)的两端,所述导流面(2)的两端与所述盖板(4)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力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1)的直径为D1,所述叶轮(1)的高度为H,所述叶轮(1)的直径D1与所述叶轮(1)的高度H的比例关系为D1=0.7~0.9H;所述盖板(4)的直径为D2,则D2=0.95~1.1D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力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四段所述导流曲线(3)的内切圆的直径为D3,则D3≤0.5D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数螺旋线(301)和所述第二对数螺旋线(302)的走向角范围为60~80°。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力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4)连接有转动组件(5),所述转动组件(5)包括旋转轴(501),所述旋转轴(501)与盖板(4)的底壁固定连接。
9.一种储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压装置(6)、储气装置(7)、以及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风力采集装置,所述风力采集装置将叶轮(1)采集的风力转化为旋转轴(501)的旋转力,旋转轴(501)驱动所述加压装置(6)进行空气压缩,所述储气装置(7)用于储存所述加压装置(6)压缩的气体。
10.一种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储气设备,还包括气旋发动机(8)和发电机(9),利用所述储气装置(7)内的压缩空气驱动所述气旋发动机(8)带动所述发电机(9)可控稳定发电。
CN202220878990.9U 2022-04-16 2022-04-16 一种风力采集装置、储气设备和发电系统 Active CN2169223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78990.9U CN216922346U (zh) 2022-04-16 2022-04-16 一种风力采集装置、储气设备和发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78990.9U CN216922346U (zh) 2022-04-16 2022-04-16 一种风力采集装置、储气设备和发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22346U true CN216922346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33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78990.9U Active CN216922346U (zh) 2022-04-16 2022-04-16 一种风力采集装置、储气设备和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2234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04426A (zh) * 2022-04-16 2022-07-05 传孚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采集装置、储气设备和发电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04426A (zh) * 2022-04-16 2022-07-05 传孚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采集装置、储气设备和发电系统
CN114704426B (zh) * 2022-04-16 2024-06-11 传孚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采集装置、储气设备和发电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922346U (zh) 一种风力采集装置、储气设备和发电系统
WO2023197818A1 (zh) 一种风力采集装置、储气设备和发电系统
CN201255077Y (zh) 垂直轴半活动半固定组合型叶片的风车
WO2014161215A1 (zh) 全叶尖风力发电机
CN102400854A (zh) 垂直轴风力发电机
CN202300861U (zh) 一种风力动力装置
WO2024007928A1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嵌入式风轮结构
CN108730113B (zh) 适用于微风发电的微风聚能装置
CN112112754B (zh) 一种风力采集装置和风力发电装置
CN103967701A (zh) 升阻互补型垂直轴微风风力机
CN213270122U (zh) 聚能型水平轴风力机
CN101952588B (zh) 升降式高空风力发电设备及其涡流发电装置、高空载体
CN204572334U (zh) 一种低速风力双重引射混合器
CN201090373Y (zh) 对转风力发电机
CN105909465A (zh) 一种涡流离心式风力发电装置
CN211623604U (zh) 一种具有内凹型叶片的管道发电微型水轮机
CN114352479A (zh) 一种风热光能转换利用一体型变压器组合装置
CN114370371A (zh) 聚风高效垂直轴风力发电装置
CN113790125A (zh) 微风发电树装置及风机叶片
CN205805829U (zh) 一种涡流离心式风力发电装置
CN213574433U (zh) 一种双螺旋筋板导流型流体发电装置
CN109944738B (zh) 垂直轴风力系统
CN213063826U (zh) 一种内螺旋筋板导流型流体发电装置
CN214887460U (zh) 一种新型风力驱动装置
CN220909892U (zh) 立式风动机系统及立式风力发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