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74450U - 一种混凝土梁支座处抬钢柱构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凝土梁支座处抬钢柱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74450U
CN218374450U CN202222240644.0U CN202222240644U CN218374450U CN 218374450 U CN218374450 U CN 218374450U CN 202222240644 U CN202222240644 U CN 202222240644U CN 218374450 U CN218374450 U CN 2183744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beam
anchor
columns
steel column
st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4064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传胜
沈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Yangtze River Urba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Yangtze River Urba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Yangtze River Urba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Yangtze River Urba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4064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744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744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744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梁支座处抬钢柱构造,包括混凝土梁、钢柱、框架柱,所述混凝土梁架设在所述框架柱之间,所述钢柱对称设置在靠近所述框架柱的所述混凝土梁两端,所述钢柱与所述框架柱通过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系杆固定连接,所述系杆一端通过锚板与所述框架柱固定连接,另一端焊接在所述钢柱上,所述钢柱与所述混凝土梁通过柱脚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沿被抬的钢柱竖向均匀间隔设置的系杆连接能有效传递掉大部分柱内轴力,避免被抬钢柱对混凝土梁的直接剪切破坏。

Description

一种混凝土梁支座处抬钢柱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梁支座处抬钢柱构造。
背景技术
因建筑功能的需要,如夹层的设置、加盖屋顶等,在原有楼层处抬柱搭建新增的楼层平台。传统混凝土梁两端靠近框架柱的支座位置抬钢柱时,因柱底力绝大部分通过梁截面传至最近的框架柱,导致被抬钢柱与框架柱之间的梁截面抗剪严重不足,为提高支座处此范围的梁截面抗剪承载力,需要增加支座处梁高,从而影响室内使用净高,从而影响该梁下室内使用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混凝土梁支座处抬钢柱构造。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混凝土梁支座处抬钢柱构造,包括混凝土梁、钢柱、框架柱,所述混凝土梁架设在所述框架柱之间,所述钢柱对称设置在靠近所述框架柱的所述混凝土梁两端,所述钢柱与所述框架柱通过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系杆固定连接,所述系杆一端通过锚板与所述框架柱固定连接,另一端焊接在所述钢柱上,所述钢柱与所述混凝土梁通过柱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锚板通过锚筋固定在所述框架柱上,所述系杆的一端焊接在所述锚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锚筋与所述锚板通过穿孔塞焊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锚筋的锚入深度不小于150mm,所述锚板的厚度为16-30mm。
进一步地,所述锚筋围绕所述系杆均匀矩阵设置,包括至少9个锚筋。
进一步地,所述柱脚包括锚栓和夹紧螺母,所述钢柱焊接在垫板上,所述锚栓一端位于加固混凝土梁内,所述加固混凝土梁位于所述混凝土梁截面两侧对称设置,另一端伸出所述加固混凝土梁并穿过所述垫板,通过所述夹紧螺母固定连接所述锚栓与所述垫板。
进一步地,所述钢柱与所述垫板之间均匀间隔设置多个加劲肋,所述加劲肋的厚度为10-25mm。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锚栓围绕所述钢柱均匀矩阵设置,其直径为16-24mm,锚栓位于所述加固混凝土梁内的长度为其直径的25倍。
进一步地,所述垫板与所述加固混凝土梁之间还设有一层无收缩细石混凝土。
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混凝土梁可不增加梁高即能满足此梁抗剪承载力,大部分钢柱轴力直接通过间隔设置的与框架柱牢固连接的系杆传递掉,仅有较少轴力传递给混凝土梁,这样能保证混凝土梁下净高和建筑功能,且此配套连接锚固件简易方便安装,能保证混凝土梁和框架柱在新增夹层满载下也安全可靠,对依附的混凝土梁和框架柱不产生脆性剪切破坏效应,对抬钢柱的混凝土梁的正常受力有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混凝土梁支座处抬钢柱构造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2的a-a截面图。
图4是图1的B截面放大图。
图5是图4的b-b截面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1-混凝土梁;2-钢柱;3-框架柱;4-系杆;5-锚板;6-锚筋;7-锚栓;8-夹紧螺母;9-垫板;10-加劲肋;11-加固混凝土梁; 13-支座;14-无收缩细石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结合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梁支座处抬钢柱构造,包括混凝土梁1、钢柱2、框架柱3,所述混凝土梁1架设在所述框架柱3之间,所述钢柱2对称设置在靠近所述框架柱3的所述混凝土梁2的两端,所述钢柱2与所述框架柱3通过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系杆4固定连接,所述系杆4一端通过锚板5与所述框架柱3固定连接,另一端焊接在所述钢柱2上,所述钢柱2与所述混凝土梁1通过柱脚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沿被抬的钢柱竖向均匀间隔设置的系杆连接能有效传递掉大部分柱内轴力,避免被抬钢柱对混凝土梁的直接剪切破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锚板5通过锚筋6固定在所述框架柱3上,所述系杆4的一端焊接在所述锚板5上。所述锚筋6与所述锚板5采用穿孔塞焊的方式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锚筋6围绕所述系杆4均匀矩阵设置,包括至少9个锚筋,锚筋的数量根据竖向抗剪承载力计算确定。所述锚筋6的锚入深度不小于150。既有混凝土框架柱内植入均匀矩阵布置的锚筋,该锚筋可仅承受竖向剪力,不承受水平拉压力,这样锚筋深度可构造最浅设置,降低施工难度。所述锚板5的厚度为16-25,通过计算可知在该厚度范围内,可有效固定系杆而不随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形变。此配套连接锚固件简易方便安装,能保证楼层梁和框架柱在新增夹层满载下也安全可靠,对依附的混凝土梁和框架柱不产生脆性剪切破坏效应,对抬柱的混凝土梁的正常受力有保护作用。
结合图4和图5,所述柱脚包括锚栓7和夹紧螺母8,所述钢柱2焊接在垫板9上,多个所述锚栓7围绕所述钢柱2均匀矩阵设置,锚栓7一端位于加固混凝土梁11内,所述加固混凝土梁11位于所述混凝土梁1截面两侧对称设置,便于锚栓7埋入,同时加固混凝土梁如此设置可不增加原有混凝土梁的梁高即能满足此梁抗剪承载力,大部分柱轴力直接通过间隔设置的与框架柱牢固连接的系杆传递掉,仅有较少轴力传递给混凝土梁,这样能保证混凝土梁下净高和建筑功能。锚栓7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加固混凝土梁11并穿过所述垫板9,通过所述夹紧螺母7固定连接所述锚栓7与所述垫板9。夹紧螺母7包括上夹紧螺母和下夹紧螺母,提升固定强度。所述钢柱2与所述垫板9之间均匀间隔设置多个加劲肋10,所述加劲肋10的厚度与被抬钢柱的壁厚相同,一般为10-25mm,优选16mm。加劲肋10起到锚栓支撑作用。所述锚栓7的直径为16-24mm,优选20mm ,位于所述加固混凝土梁11内的长度为直径的25倍。该长度可有效保证钢柱被固定在混凝土梁上,优选在锚栓底端设置弯钩或锚板,可增加锚栓的机械咬合力。所述垫板9与所述加固混凝土梁11之间还设有一层无收缩细石混凝土14,优选C40无收缩细石混凝土,对钢柱和混凝土梁之间受挤压起到减少和限制变形的作用。
施工时,在混凝土梁靠近框架柱的两端浇筑加固混凝土梁,该加固混凝土梁不增加原有混凝土梁的梁高,同时锚栓预埋在所述加固混凝土梁中。加固混凝土梁完成后,在其表面铺设一层C40无收缩细石混凝土,在C40无收缩细石混凝土层上通过夹紧螺母与螺栓固定连接焊接有钢柱的垫板,且该垫板与钢柱还通过加劲肋加固。在竖立的钢柱上均匀间隔焊接系杆。与此同时,通过锚筋将多个锚板固定在框架柱上,最后将系杆与锚板一一对应的焊接在一起。如此即完成了在原有楼层上抬柱搭建新增楼层的抬柱构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混凝土梁支座处抬钢柱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梁、钢柱、框架柱,所述混凝土梁架设在所述框架柱之间,所述钢柱对称设置在靠近所述框架柱的所述混凝土梁两端,所述钢柱与所述框架柱通过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系杆固定连接,所述系杆一端通过锚板与所述框架柱固定连接,另一端焊接在所述钢柱上,所述钢柱与所述混凝土梁通过柱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梁支座处抬钢柱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板通过锚筋固定在所述框架柱上,所述系杆的一端焊接在所述锚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梁支座处抬钢柱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筋与所述锚板通过穿孔塞焊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梁支座处抬钢柱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筋的锚入深度不小于150mm,所述锚板的厚度为16-3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梁支座处抬钢柱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筋围绕所述系杆均匀矩阵设置,包括至少9个锚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梁支座处抬钢柱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柱脚包括锚栓和夹紧螺母,所述钢柱焊接在垫板上,所述锚栓一端位于加固混凝土梁内,所述加固混凝土梁位于所述混凝土梁截面两侧对称设置,另一端伸出所述加固混凝土梁并穿过所述垫板,通过所述夹紧螺母固定连接所述锚栓与所述垫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凝土梁支座处抬钢柱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与所述垫板之间均匀间隔设置多个加劲肋,所述加劲肋的厚度为10-25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凝土梁支座处抬钢柱构造,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锚栓围绕所述钢柱均匀矩阵设置,其直径为16-24mm,锚栓位于所述加固混凝土梁内的长度为其直径的25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凝土梁支座处抬钢柱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与所述加固混凝土梁之间还设有一层无收缩细石混凝土。
CN202222240644.0U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混凝土梁支座处抬钢柱构造 Active CN2183744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40644.0U CN218374450U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混凝土梁支座处抬钢柱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40644.0U CN218374450U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混凝土梁支座处抬钢柱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74450U true CN218374450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69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40644.0U Active CN218374450U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混凝土梁支座处抬钢柱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744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254068A1 (en) Self-reinforced masonry blocks, walls made from self-reinforced masonry blocks, and method for making self-reinforced masonry blocks
CN108755736A (zh) 一种预制预应力板式风力发电塔基础
KR100949828B1 (ko) 층고절감형 철골보 및 이를 이용한 철골-콘크리트 합성보
CN218374450U (zh) 一种混凝土梁支座处抬钢柱构造
CN207228309U (zh) 一种钢框架内嵌带竖缝的混凝土剪力墙体系房屋
CN212052742U (zh) 一种易制型预埋式混凝土大锚固力地锚
CN111794421A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楼板
CN105863073B (zh) 具有水平抗震性能的组合柱与基础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5677089U (zh) 具有水平抗震性能的组合柱与基础节点结构
CN210827833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柱的半刚性连接柱脚节点构造
CN107988896A (zh) 一种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桥墩
CN112709349A (zh) 一种圆钢管混凝土纵向连接两侧纵筋的装配式剪力墙
KR100581224B1 (ko) X형 까치발 기둥머리
CN112144660A (zh) 一种人字劲性柱脚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20353162U (zh) 一种内嵌钢板剪力墙与钢筋混凝土转换梁连接节点
CN213359513U (zh) 一种拼装式安全通道
KR20050021611A (ko) 기둥 슬래브간 접합부 전단 보강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단보강구조
CN219990997U (zh) 一种塔式起重机附着固定连接底座
CN214939300U (zh) 一种桥梁支架
CN217175892U (zh) 一种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结构
CN220745190U (zh) 一种塔吊上人通道装置
CN214220072U (zh) 墙体连接结构
CN219752964U (zh) 一种hupc组合箱梁
CN218990847U (zh) 一种适用于柱体结构钢筋绑扎的定型化操作平台
CN216238972U (zh) 一种多层钢结构框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