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71367U - 一种轨道扁担式移动吊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轨道扁担式移动吊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71367U
CN218371367U CN202221541849.6U CN202221541849U CN218371367U CN 218371367 U CN218371367 U CN 218371367U CN 202221541849 U CN202221541849 U CN 202221541849U CN 218371367 U CN218371367 U CN 2183713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ying pole
deck
track
hoisting
type 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4184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纪洋
邓文彬
李业勋
左小永
刘小港
余浩
江琪
姜宁
肖泽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2 Engineering Co ltd Of Cccc Third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CCCC Third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2 Engineering Co ltd Of Cccc Third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CCCC Third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2 Engineering Co ltd Of Cccc Third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CCCC Third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2 Engineering Co ltd Of Cccc Third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4184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713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713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713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扁担式移动吊架,包括,上吊组件,所述上吊组件位于上层桥面上;下吊组件,所述下吊组件形成支撑体,用于下层桥面的支撑;所述上吊组件包括移动组件以及固定于移动组件上的转向滑轮,所述转向滑轮通过吊具与下吊组件连接,且所述转向滑轮连接有牵引动力;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扁担梁,以及带动扁担梁沿上层桥面运动的行走机构。本实用新型中,增加转向滑轮,进而滑轮能够将力的方向进行转换,直接将牵引的水平方向转换为垂直方向,使得下层桥面被升降,进行装配等。而扁担梁能够沿上层桥面运动,使其能够采用较短的结构,实现对于较长桥梁的分段起吊施工。

Description

一种轨道扁担式移动吊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吊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轨道扁担式移动吊架。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型双层桥面等类似结构被用于实际生产应用当中,但是当上层桥面等结构施工完成后,由于空间、场地、吊高限制,普通的施工工艺及设备已无法满足大型双层桥面下层桥面结构的安装。
传统工艺一般为在上层桥面设置吊装孔,穿过上层桥面,来对下层桥面进行起吊,这种工艺需要在桥面上设置多个吊装孔,破坏了桥面的主体结构,影响桥面受力性能;抑或是采用吊车、顶升车辆进行安装,但上述的施工设备受场地、吊高限制大,且双层桥面间净空高度较小时,吊车和顶升的车辆将无法进行施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扁担式移动吊架,其通过双层的结构设置,使得两层的桥面被设置在中间,且通过控制转向滑轮进行起吊,而移动组件配合进行移动,实现了无需打孔,直接调整位置的吊架结构,其还可以用于下层桥面的施工。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轨道扁担式移动吊架,包括,
上吊组件,所述上吊组件位于上层桥面上;
下吊组件,所述下吊组件形成支撑体,用于下层桥面的支撑;
所述上吊组件包括移动组件以及固定于移动组件上的转向滑轮,所述转向滑轮通过吊具与下吊组件连接,且所述转向滑轮连接有牵引动力;
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扁担梁,以及带动扁担梁沿上层桥面运动的行走机构。
本技术方案中,设置上下吊组件,上吊组件以既有的上层桥面为依托和支撑,而下吊组件则用于上下桥面的支撑,充分利用既有的上层桥面,且无需打孔即可实现施工。
本技术方案中,增加转向滑轮,进而滑轮能够将力的方向进行转换,直接将牵引的水平方向转换为垂直方向,使得下层桥面被升降,进行装配等。
本技术方案中,增加了移动组件,尤其是扁担梁,其具有一定的长度,配合行走单元,使得扁担梁可以再更长的桥面上进行移动,满足更为广泛的施工环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向滑轮为2N个,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2N个转向滑轮对称设置于所述上层桥面上。
本技术方案中,转向滑轮设置偶数个,对称设置,使得桥梁的两侧能够保持稳定,尤其当桥面较宽的时候,如果是一个转向滑轮,一方面,过大的下层桥面需要更大的牵引,进而难以满足,甚至使得牵引被破坏;另一方面,难以满足下层桥面的稳定,容易出现倒偏等安全隐患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称设置的转向滑轮之间,形成两个相向/相反方向的运动轨迹。
本技术方案中,由于两者的运动轨迹相向/相反,进而两个牵引动力最后都朝向中间运动,所有的重力都集中在中间,不会对侧部的桥面造成过大的压力,确保安全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扁担梁为第一桁架式贝雷梁结构,所述第一桁架式贝雷梁结构的宽度,大于所述上层桥面的宽度。
本技术方案中,扁担梁设置的比较宽,进而可以将行走机构靠近内侧设置,而转向滑轮靠近外侧设置,使得支撑和吊起分别在不同的位置,互不干涉,且两者具有一定的间距,确保安全施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行走机构包括铺设于上层桥面上的轨道,以及位于扁担梁下方的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在驱动动力作用下,沿轨道运动。
本技术方案中,行走机构设置行走轮和轨道,相当于小车或者其他的等,使得扁担梁能够在动力作用下,沿上层桥面调整位置,进行运动,以满足不同段的下层桥面施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行走机构至少为两组,两组所述行走机构沿所述扁担梁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扁担梁两端。
本技术方案中,设置两组行走机构,且在宽度方向设置,此时,相当于在宽度方向具有两组支撑,同时由于扁担梁上还设置有牵引动力,而牵引动力主要牵动下方的下层桥面进行升降,故具有较多的支撑,目的在于增加安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上层分配梁,所述上层分配梁为若干个,若干个上层分配梁分别设置于所述牵引动力与扁担梁之间,以及扁担梁与行走机构之间。
本技术方案中,多个上层分配梁到处设置,一方面是构成支撑体,另一方面,是通过上层分配梁,可以配合固定件等,将各个部件形成整体,在施工中,使得受力均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吊组件包括与扁担梁长度相等,且对应设置的第二桁架式贝雷梁结构,所述第二桁架式贝雷梁结构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下层分配梁。
本技术方案中,下吊组件也采用桁架式贝雷梁结构,其与上部的扁担梁对称设置,形成上下夹层,将上下层桥面进行限位等,而在下吊组件上还增加有下层分配梁,此时的下层分配梁不仅能够实现多个桁架式贝雷梁结构的连接,而且能够实现底部的支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吊组件和下吊组件之间形成夹持腔,所述夹持腔的宽度大于所述上层桥面的宽度,且大于所述下层桥面的宽度,所述吊具穿过所述夹持腔与所述下吊组件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设置很宽的夹持腔,进而两端有多余的结构,可以进行转向滑轮的避让设置,即转向滑轮绕开上下层桥面直接与下吊组件连接,进而无需打孔,直接控制下吊组件升降或移动即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抄垫,所述抄垫为若干个,若干个抄垫均匀设置于下层桥面与下吊组件之间。
本技术方案中,增加抄垫,在下层桥面和下吊组件之间,使得两者之间能够进行连接,且下层桥面不会直接对下吊组件进行挤压等,便于其后续的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轨道扁担式移动吊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吊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吊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吊组件的左视图;
图中:
100、上吊组件;110、移动组件;120、吊具;200、上层桥面;300、下吊组件;400、下层桥面;1、牵引动力;2、扁担梁;3、行走机构;301、轨道;302、行走轮;4、转向滑轮;5、上层分配梁;6、第二桁架式贝雷梁结构;7、下层分配梁;8、抄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
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相对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结合主要的核心原理等进行介绍。
参照附图1-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轨道扁担式移动吊架,包括,
上吊组件100,所述上吊组件100位于上层桥面200上;
下吊组件300,所述下吊组件300形成支撑体,用于下层桥面400 的支撑;
所述上吊组件100包括移动组件110以及固定于移动组件110上的转向滑轮4,所述转向滑轮4通过吊具120与下吊组件300连接,且所述转向滑轮4连接有牵引动力1;
所述移动组件110包括扁担梁2,以及带动扁担梁2沿上层桥面200 运动的行走机构3。
本实施例中,设置上下吊组件,上吊组件以既有的上层桥面为依托和支撑,而下吊组件则用于上下桥面的支撑,充分利用既有的上层桥面,且无需打孔即可实现施工。
本实施例中,增加转向滑轮,进而滑轮能够将力的方向进行转换,直接将牵引的水平方向转换为垂直方向,使得下层桥面被升降,进行装配等。
本实施例中,增加了移动组件,尤其是扁担梁,其具有一定的长度,配合行走单元,使得扁担梁可以再更长的桥面上进行移动,满足更为广泛的施工环境。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以上吊组件为主进行介绍。
参照附图1-4所示,所述转向滑轮4为2N个,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2N个转向滑轮4对称设置于所述上层桥面200上。
本实施例中,转向滑轮设置偶数个,对称设置,使得桥梁的两侧能够保持稳定,尤其当桥面较宽的时候,如果是一个转向滑轮,一方面,过大的下层桥面需要更大的牵引,进而难以满足,甚至使得牵引被破坏;另一方面,难以满足下层桥面的稳定,容易出现倒偏等安全隐患问题。
进一步地,参照附图1所示,所述对称设置的转向滑轮4之间,形成两个相向/相反方向的运动轨迹。
本实施例中,由于两者的运动轨迹相向/相反,进而两个牵引动力最后都朝向中间运动,所有的重力都集中在中间,不会对侧部的桥面造成过大的压力,确保安全稳定。参照附图1可知,在进行下层桥面起吊中,要么两个牵引动力同时朝向中间运动,要么同时朝向外侧运动,确保了整个过程中的稳定。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拆卸,控制大小,所述扁担梁2为第一桁架式贝雷梁结构,所述第一桁架式贝雷梁结构的宽度,大于所述上层桥面200 的宽度。
本实施例中,扁担梁设置的比较宽,进而可以将行走机构靠近内侧设置,而转向滑轮靠近外侧设置,使得支撑和吊起分别在不同的位置,互不干涉,且两者具有一定的间距,确保安全施工。
为了实现行走,所述行走机构3包括铺设于上层桥面200上的轨道 301,以及位于扁担梁2下方的行走轮302,所述行走轮302在驱动动力作用下,沿轨道301运动。
本实施例中,行走机构设置行走轮和轨道,相当于小车或者其他的等,使得扁担梁能够在动力作用下,沿上层桥面调整位置,进行运动,以满足不同段的下层桥面施工。
为了对称施工,所述行走机构3至少为两组,两组所述行走机构3 沿所述扁担梁2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扁担梁2两端。
本实施例中,设置两组行走机构,且在宽度方向设置,此时,相当于在宽度方向具有两组支撑,同时由于扁担梁上还设置有牵引动力,而牵引动力主要牵动下方的下层桥面进行升降,故具有较多的支撑,目的在于增加安全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介绍下吊组件以及其他组件。
首先,参照附图2和4所示,还包括上层分配梁5,所述上层分配梁5为若干个,若干个上层分配梁5分别设置于所述牵引动力1与扁担梁2之间,以及扁担梁2与行走机构3之间。
本实施例中,多个上层分配梁到处设置,一方面是构成支撑体,另一方面,是通过上层分配梁,可以配合固定件等,将各个部件形成整体,在施工中,使得受力均匀。
其次,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吊组件300包括与扁担梁长度2相等,且对应设置的第二桁架式贝雷梁结构6,所述第二桁架式贝雷梁结构6 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下层分配梁7。
本实施例中,下吊组件也采用桁架式贝雷梁结构,其与上部的扁担梁对称设置,形成上下夹层,将上下层桥面进行限位等,而在下吊组件上还增加有下层分配梁,此时的下层分配梁不仅能够实现多个桁架式贝雷梁结构的连接,而且能够实现底部的支撑。
为了实现很好地保护,所述上吊组件100和下吊组件300之间形成夹持腔,所述夹持腔的宽度大于所述上层桥面200的宽度,且大于所述下层桥面400的宽度,所述吊具120穿过所述夹持腔与所述下吊组件300 连接。
本实施例中,设置很宽的夹持腔,进而两端有多余的结构,可以进行转向滑轮的避让设置,即转向滑轮绕开上下层桥面直接与下吊组件连接,进而无需打孔,直接控制下吊组件升降或移动即可。
进一步地,还包括抄垫8,所述抄垫8为若干个,若干个抄垫8均匀设置于下层桥面400与下吊组件300之间。
本实施例中,增加抄垫,在下层桥面和下吊组件之间,使得两者之间能够进行连接,且下层桥面不会直接对下吊组件进行挤压等,便于其后续的循环使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结合具体过程进行介绍。
参照附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分为在桥面上移动的上吊架系统(即上吊组件100),及起吊整个下层桥面400的下吊架系统(即下吊组件300)。其中,上吊架包括以下7个部分:卷扬机构成的牵引动力1,可移动式的扁担梁2,行走机构3,行走机构3又包括轨道301、行走轮302以及带动行走轮302在轨道301上行走的电机,转向滑轮4以及上层分配梁5;下吊架包括以下2个部分:第二桁架式贝雷梁结构6以及下层分配梁7。具体地,可以吊装完成后,在上层桥面200和下层桥面400之间增加吊杆,进行支撑和连接。
针对上吊组件,其作用包括以下方面:一是作为牵引动力1的卷扬机,其根据吊重要求配备,与整体设备固定形成自锚内力体系,承担吊梁、调调整的主要任务;二是可移动的扁担梁2,其采用桁架式贝雷梁体系,抗弯刚度大,可以一跨横向过桥面;三是由于扁担梁2的跨度大,扁担梁2的走行机构3在桥面两端对称设置,即具有两条可移动的轨道301、移动电机以及行走轮302,实现扁担梁2的走行功能;四是转向滑轮4固定于扁担梁2的端部,将竖向的受力转化为横向受力传至卷扬机系统;五是上层分配梁5主要起到将各部件形成整体,及均分受力作用。
关于下吊组件:设置的主要目的主要为规避下层桥面400的桥宽小于上层桥面200的桥宽而设置吊装孔,由于桁架式结构的抗弯刚度大,结构轻的特点,下吊架采用桁架式贝雷梁作为吊装过程承受下层桥面自重的主要载体,宽度与扁担梁等长;在下吊架上配备分配梁,将下层桥面梁的重量均分至下吊架上。
相对于传统设备及工艺,本实施例中,利用轨道扁担式移动吊架主要存在以下优势:
一是可以实现特殊场地(如跨河、跨港、跨斜坡)及吊高限制下(吊车等设备无法起吊的地方)的下层桥面无吊装孔安装;
二是扁担梁自带走行系统,设备一次安装,一次拆卸,过程直接走行进行下层桥面吊装,工作效率高;即随用随装,用完即拆。
三是下吊架除进行吊装外,还可以作为下层桥面焊接或螺栓连接时的施工平台。比如直接以第二桁架式贝雷梁结构形成工作区域,铺设工作台面,然后工作人员站在工作台面上,进行下层桥面的焊接等。
四是轨道梁根据下层桥面的梁长进行分段设置,实现轻量化施工,人工即可安拆,不需要大型设备辅助;且主要受力结构均为桁架式结构,抗弯刚度大,结构轻,整体造价低;在桥梁较长的时候,可以将其分为若干段,然后每段利用一个移动吊架进行施工即可。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轨道扁担式移动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吊组件,所述上吊组件位于上层桥面上;
下吊组件,所述下吊组件形成支撑体,用于下层桥面的支撑;
所述上吊组件包括移动组件以及固定于移动组件上的转向滑轮,所述转向滑轮通过吊具与下吊组件连接,且所述转向滑轮连接有牵引动力;
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扁担梁,以及带动扁担梁沿上层桥面运动的行走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扁担式移动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滑轮为2N个,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2N个转向滑轮对称设置于所述上层桥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扁担式移动吊架,其特征在于,对称设置的转向滑轮之间,形成两个相向/相反方向的运动轨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扁担式移动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扁担梁为第一桁架式贝雷梁结构,所述第一桁架式贝雷梁结构的宽度,大于所述上层桥面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扁担式移动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铺设于上层桥面上的轨道,以及位于扁担梁下方的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在驱动动力作用下,沿轨道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轨道扁担式移动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至少为两组,两组所述行走机构沿所述扁担梁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扁担梁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扁担式移动吊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层分配梁,所述上层分配梁为若干个,若干个上层分配梁分别设置于所述牵引动力与扁担梁之间,以及扁担梁与行走机构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扁担式移动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吊组件包括与扁担梁长度相等,且对应设置的第二桁架式贝雷梁结构,所述第二桁架式贝雷梁结构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下层分配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扁担式移动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吊组件和下吊组件之间形成夹持腔,所述夹持腔的宽度大于所述上层桥面的宽度,且大于所述下层桥面的宽度,所述吊具穿过所述夹持腔与所述下吊组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扁担式移动吊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抄垫,所述抄垫为若干个,若干个抄垫均匀设置于下层桥面与下吊组件之间。
CN202221541849.6U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轨道扁担式移动吊架 Active CN2183713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41849.6U CN218371367U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轨道扁担式移动吊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41849.6U CN218371367U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轨道扁担式移动吊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71367U true CN218371367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60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41849.6U Active CN218371367U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轨道扁担式移动吊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713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68369Y (zh) 轮胎式全液压悬臂门架式起重机
CN201077721Y (zh) 一种落梁龙门吊
CN103790114B (zh) 液压牵引与滚轮行走结合的缆载吊机及其行走方法
CN102051860B (zh) 铁路架铺机
CN109653105B (zh) 箱梁桥悬臂施工挂篮主桁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1474704U (zh) 针梁式液压钢模台车
CN212050244U (zh) 一种装配式盖梁安装龙门吊系统
CN210140781U (zh) 声屏障安装操作台车
CN201077720Y (zh) 一种轮胎式门吊
CN215252400U (zh) 一种波形钢腹板施工自承式同步吊架系统
CN202625655U (zh) 塔筒搬运机
CN202704870U (zh) 框架梁移动龙门架
CN101104499B (zh) 轮胎式门吊
CN203729212U (zh) 液压牵引与滚轮行走结合的缆载吊机
CN218371367U (zh) 一种轨道扁担式移动吊架
CN202465099U (zh) 一种单主梁龙门偏挂起重机
CN202429920U (zh) 一种多小车双主梁龙门起重机
CN112030777A (zh) 一种下行式移动模架支撑托架跨越式转运施工方法
CN209618693U (zh) 一种环抱式单梁运行起重小车
CN202390106U (zh) 一种易维修的吊钩门式起重机
CN201933411U (zh) 铁路架铺机
CN207877136U (zh) 一种轮轨式提梁搬运机
CN201647844U (zh) 一种无桥台提梁站
CN113152309A (zh) 一种波形钢腹板施工自承式同步吊架系统和施工方法
CN202465115U (zh) 一种双主梁龙门起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