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66076U - 一种半钢子午线轮胎内衬层压延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半钢子午线轮胎内衬层压延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66076U
CN218366076U CN202222436468.8U CN202222436468U CN218366076U CN 218366076 U CN218366076 U CN 218366076U CN 202222436468 U CN202222436468 U CN 202222436468U CN 218366076 U CN218366076 U CN 2183660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cylinder
cooling
cylinder
floating roller
inner l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3646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辉
李�浩
严毫冠
郑求义
王旭
陈超
姜杭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aichao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aichao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aichao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aichao Rub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3646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660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660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660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yre Moul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领域,尤其是一种半钢子午线轮胎内衬层压延冷却系统,包括多个沿横向排列的冷却筒组和用于驱动冷却筒组运动的电机,冷却筒组包括成上下设置的上冷却筒和下冷却筒,上冷却筒和下冷却筒的轴线沿水平方向,上冷却筒和下冷却筒围绕自身轴线转动设置;上冷却筒和下冷却筒之间留有一段距离;在相邻的两个冷却筒组之间设置有浮动辊组,浮动辊组上设置有气缸,气缸用于控制浮动辊组进行上下浮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冷却筒组之间通过低摩擦阻尼气缸来控制浮动辊上下浮动,匹配冷却筒组之间的速差,从而达到单独控制内衬层经过冷却辊之间拉伸量的目的,使得内衬的卷取温度,尺寸变化量及制品尺寸变化量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Description

一种半钢子午线轮胎内衬层压延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领域,尤其是一种半钢子午线轮胎内衬层压延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内衬压延是轮胎生产的关键工序之一,关系着轮胎的气密性,防止轮胎慢漏气也是内衬的功能之一。如图1所示为现有内衬压延设备的冷却线结构,包括多个上下交错排列的冷却筒,由单电机进行控制,冷却筒间由链条带动,结构比较单一,无法进行单独的速度调节,应力无法释放,经常出现链条松动引起内衬收缩不均匀的情况。上述结构的冷却方式为,通过冷却筒与内衬材料的热交换来降低材料的卷取温度,图1中显示了内衬材料行走路线,从图示可看出,材料与辊筒的接触面积约为50%左右,冷却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半钢子午线轮胎内衬层压延冷却系统,在冷却筒组之间设置有浮动辊,并在浮动辊上设置气缸,通过低摩擦阻尼气缸来控制浮动辊上下浮动,匹配冷却筒组之间的速差,从而达到单独控制内衬层经过冷却辊之间拉伸量的目的。
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施:
一种半钢子午线轮胎内衬层压延冷却系统,包括多个沿横向排列的冷却筒组和用于驱动冷却筒组运动的电机,冷却筒组包括成上下设置的上冷却筒和下冷却筒,上冷却筒和下冷却筒的轴线沿水平方向,上冷却筒和下冷却筒围绕自身轴线转动设置;上冷却筒和下冷却筒之间留有一段距离;在相邻的两个冷却筒组之间设置有浮动辊组,浮动辊组上设置有气缸,气缸用于控制浮动辊组进行上下浮动。
作为优选,浮动辊组的高度位于上冷却筒和下冷却筒之间。
作为优选,浮动辊组包括第一浮动辊和第二浮动辊,第一浮动辊和第二浮动辊的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
作为优选,第一浮动辊的直径大于第二浮动辊。
作为优选,该系统工作时,内衬材料与上冷却筒和下冷却筒的表面的接触面积为60~70%。
作为优选,该系统工作时,内衬材料与上冷却筒和下冷却筒的表面的接触面积为67%。
作为优选,气缸采用低摩擦阻尼气缸。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冷却筒组之间通过低摩擦阻尼气缸来控制浮动辊上下浮动,匹配冷却筒组之间的速差,从而达到单独控制内衬层经过冷却辊之间拉伸量的目的,使得内衬的卷取温度,尺寸变化量及制品尺寸变化量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提升轮胎均匀性、气密性等质量的稳定性,提高轮胎制造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冷却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内衬卷曲温度的记录图表。
图3为现有技术中内衬尺寸稳定时间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卷取温度的记录图表。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内衬尺寸稳定时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比例:
如图1所示为现有内衬压延设备的冷却线结构,包括多个上下交错排列的冷却筒,由单电机进行控制,冷却筒间由链条带动,从图示还可看出,材料与辊筒的接触面积约为50%左右。上述结构的卷曲温度如图2所示,卷曲温度的均值约为37℃。
内衬材料在经过冷却线前后,宽度上有一定程度的拉伸,如表1,
表1内衬在冷却线上拉伸情况:
Figure BDA0003844932360000021
从以上4个规格确认,内衬材料拉伸后,宽度平均减小5.5mm,拉伸率1.21%,因本身设备缺陷,内衬在复合前拉伸严重,需要在设备上进行收缩,来减少材料使用时的变化量,因此,在冷却线上继续拉伸不能满意。
内衬在卷曲导开后的尺寸(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变化量是判定内衬材料是否收缩完全的一个重要指标,平常公司制定的要求各种材料进行一定时间(4小时)的停放,也是为了半制品材料在使用时完全收缩。我们检测了部分规格在内衬卷曲40分钟后200mm定长变化量,如表2,
表2停放后长度和宽度方向变化量
Figure BDA0003844932360000031
如图3所示,内衬尺寸稳定时间约50min。
实施例:
如图4所示,一种半钢子午线轮胎内衬层压延冷却系统,包括多个沿横向排列的冷却筒组1和用于驱动冷却筒组1运动的电机,冷却筒组1包括成上下设置的上冷却筒11和下冷却筒12,上冷却筒11和下冷却筒12的轴线沿水平方向,上冷却筒11和下冷却筒12围绕自身轴线转动设置;上冷却筒11和下冷却筒12之间留有一段距离;在相邻的两个冷却筒组1之间设置有浮动辊组2,浮动辊组2上设置有气缸,气缸用于控制浮动辊组2进行上下浮动。优选的,气缸采用低摩擦阻尼气缸。
浮动辊组2的高度位于上冷却筒11和下冷却筒12之间。浮动辊组2包括第一浮动辊21和第二浮动辊22,第一浮动辊21和第二浮动辊22的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浮动辊21的直径大于第二浮动辊22。
图4中可以看出,该系统工作时,内衬材料与上冷却筒11和下冷却筒12的表面的接触面积约为60~70%,至少大于50%,具体的大概为67%左右。
冷却筒组1之间通过低摩擦阻尼气缸来控制浮动辊,匹配冷却筒组1之间的速差,从而达到单独控制内衬层经过冷却辊之间拉伸量的目的。
同时在设计时可按照实际需求增加或减少冷却筒组1的数量,来达到降低温度减少拉伸的目的,在公司技术和设备的配合下,通过在工艺方面对浮动辊的位置,重量调整并对于数据进行标准化,使改造后达到满意的效果。
如图5所示为改造后卷取温度,卷取温度均值28.5℃,较改造前下降8.5℃。
改造后,内衬材料在冷却线上前后拉伸情况,如表3,
表3改造后宽度收缩量
Figure BDA0003844932360000032
Figure BDA0003844932360000041
宽度平均收缩6.3mm,与改造前对比,有近11.8mm差异,内衬材料在线上的收缩加强。
停放后长度和宽度变化量也较之前有所下降,如表4,
表4改造后长度和宽度方向变化量,
Figure BDA0003844932360000042
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均值分别为2.70%和0.47%,相较于之前的4.67%和1.29%,都有所下降。
如图6所示,尺寸稳定时间约为40min,较之前的50min,有较大的提升。
效果评价:
改善前后,对内衬卷取温度(℃,记为A)、冷却前后宽度变化量(mm,记为B)、停放后长度变化量(mm,记为C)、停放后长度变化量(mm,记为D)和制品尺寸稳定时间(min,记为E)等项目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表5,
表5:
Figure BDA0003844932360000043
从数据结论看,改造后,内衬的卷取温度,尺寸变化量及制品尺寸变化量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为确定设备改造前后对于轮胎均动的影响,特选择一合格率较低规格进行对比验证,数据如表6:
表6:
规格:235/60R18PR SU318 103V
Figure BDA0003844932360000044
Figure BDA0003844932360000051
如表6所示,RFV和LFV指标并无大的变化,但是σ值降低,说明数据集中性更好,DB值从26.67变更为22.83,有一定的提升,σ值有一定程度下降,说明对于均动有一定效果。

Claims (7)

1.一种半钢子午线轮胎内衬层压延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沿横向排列的冷却筒组(1)和用于驱动冷却筒组(1)运动的电机,冷却筒组(1)包括成上下设置的上冷却筒(11)和下冷却筒(12),上冷却筒(11)和下冷却筒(12)的轴线沿水平方向,上冷却筒(11)和下冷却筒(12)围绕自身轴线转动设置;上冷却筒(11)和下冷却筒(12)之间留有一段距离;在相邻的两个冷却筒组(1)之间设置有浮动辊组(2),浮动辊组(2)上设置有气缸,气缸用于控制浮动辊组(2)进行上下浮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钢子午线轮胎内衬层压延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浮动辊组(2)的高度位于上冷却筒(11)和下冷却筒(1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钢子午线轮胎内衬层压延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浮动辊组(2)包括第一浮动辊(21)和第二浮动辊(22),第一浮动辊(21)和第二浮动辊(22)的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半钢子午线轮胎内衬层压延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浮动辊(21)的直径大于第二浮动辊(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钢子午线轮胎内衬层压延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工作时,内衬材料与上冷却筒(11)和下冷却筒(12)的表面的接触面积为60~7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半钢子午线轮胎内衬层压延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工作时,内衬材料与上冷却筒(11)和下冷却筒(12)的表面的接触面积为6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钢子午线轮胎内衬层压延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气缸采用低摩擦阻尼气缸。
CN202222436468.8U 2022-09-14 2022-09-14 一种半钢子午线轮胎内衬层压延冷却系统 Active CN2183660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36468.8U CN218366076U (zh) 2022-09-14 2022-09-14 一种半钢子午线轮胎内衬层压延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36468.8U CN218366076U (zh) 2022-09-14 2022-09-14 一种半钢子午线轮胎内衬层压延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66076U true CN218366076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73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36468.8U Active CN218366076U (zh) 2022-09-14 2022-09-14 一种半钢子午线轮胎内衬层压延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660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209C (zh) 板材卷绕装置
FI98714C (fi) Menetelmä vaahdotetun muovituotteen valmistamiseksi
US4100004A (en) Method of making carbon fibers and resin-impregnated carbon fibers
EP0697006B1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eling a wound web roll
CN1042881A (zh) 纸幅卷取方法及设备
CN218366076U (zh) 一种半钢子午线轮胎内衬层压延冷却系统
JPH0127164B2 (zh)
CN209142959U (zh) 轮胎扫码称重一体机
LT5223B (lt) Aliuminio juostos tekstūruotu paviršiumi gamybos būdas ir įrenginys
JP2903186B2 (ja) ウエブ乾燥装置
CN103128896B (zh) 未硫化橡胶片的生产方法
US3218000A (en) Strip handling apparatus
US6305280B1 (en) Calender for material webs and method for calendering material webs
US9421724B2 (en) Method and facility for manufacturing a tire blank by means of a strip
CN105517784B (zh) 用于在构造车辆车轮的轮胎的处理中控制连续细长元件的输送的方法和设备
CN100341694C (zh) 用于连续制作全息膜的膜保护设备
CN113353701B (zh) 一种聚酯光学膜收卷系统
CN113399460A (zh) 一种薄带钢在活套式连续纵剪重卷机组的卷取张力控制方法
JP2000512963A (ja) 材料ウェブ、特に紙ウェブまたはカートンウェブを巻き上げて巻成ロールを形成するためのワインダ
CN219173842U (zh) 一种防静电膜生产用导向机构
CN111070534A (zh) 将带束层钢丝帘线应用于全钢子午胎的方法
CN211917782U (zh) 一种轮胎钢丝帘线排线整经机
CN109366958A (zh) 一种聚丙烯离型膜二次拉伸工艺
JP4860051B2 (ja) 鋼素線の製造方法
CN219448739U (zh) 淋膜机厚膜收卷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