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62073U - 双水口钢包 - Google Patents

双水口钢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62073U
CN218362073U CN202222197095.3U CN202222197095U CN218362073U CN 218362073 U CN218362073 U CN 218362073U CN 202222197095 U CN202222197095 U CN 202222197095U CN 218362073 U CN218362073 U CN 2183620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dle
long nozzle
double
slag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9709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文杰
何小伟
邵正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enith Steel Group Co Ltd
Changzhou Zenith Special St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enith Steel Group Co Ltd
Changzhou Zenith Special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enith Steel Group Co Ltd, Changzhou Zenith Special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enith Stee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9709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620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620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620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inuous C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水口钢包,它包括钢包本体和钢包下渣检测系统,所述钢包本体内的底部设有第一长水口和第二长水口,所述第一长水口所在位置高于所述第二长水口所在位置,以使所述第一长水口先于所述第二长水口下渣;所述钢包下渣检测系统的下渣检测传感器配置于所述第一长水口。本实用新型只在单侧安装下渣检测,且确保安装下渣检测侧先下渣,以保证检测的有效性。

Description

双水口钢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水口钢包。
背景技术
在优特钢生产过程中,铸坯夹杂物时影响铸坯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提高钢坯纯净度钢水下渣检测在铸坯浇筑过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钢包输送钢水的速度,会用到双水口钢包,对于双水口钢包,如果两个长水口都安装下渣检测初期成本高,运维费用也多,单侧安装下渣检测则检测到下渣时,下渣量已相对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双水口钢包,它只在单侧安装下渣检测,且确保安装下渣检测侧先下渣,以保证检测的有效性。
本钢包砌筑方式主要解决双水口钢包只安装单水口下渣检测时确保安装下渣检测侧先下渣,从而保证检测的有效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水口钢包,包括:
钢包本体,所述钢包本体内的底部设有第一长水口和第二长水口,所述第一长水口所在位置高于所述第二长水口所在位置,以使所述第一长水口先于所述第二长水口下渣;
钢包下渣检测系统,所述钢包下渣检测系统的下渣检测传感器配置于所述第一长水口。
进一步,所述钢包本体内的底面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高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长水口设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长水口设于所述第二区域。
进一步,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连接面为竖直面。
进一步,所述下渣检测传感器包括套于所述第一长水口外的托圈及设于所述托圈内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为电磁线圈传感器,用于检测电磁信号。
进一步,所述钢包下渣检测系统还包括:
报警装置;
前置放大器,与所述电磁线圈传感器相连,用于放大所述电磁信号;
信号处理器,与所述前置放大器相连,用于对放大后的电磁信号进行处理;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信号处理器和所述报警装置相连,用于根据处理后的电磁信号控制所述报警装置工作。
进一步,所述钢包下渣检测系统还包括:
恒流励磁电源,与所述电磁线圈传感器相连,用于向所述电磁线圈传感器提供励磁电流。
进一步,所述第一长水口和所述第二长水口分别安装有控制开闭的阀门;其中,
所述控制器还与两个所述阀门相连,还用于在所述电磁信号所对应的下渣量超过预设值时控制两个所述阀门关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对钢包本体底部进行改进,将钢包本体底部安装有下渣检测传感器的一侧的高度提高,使安装有下渣检测传感器的一侧提前下渣,从而确保检测的有效性,因为仅在钢包本体一侧安装钢包下渣检测系统,也降低了成本及运维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水口钢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钢包下渣检测系统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双水口钢包,包括:
钢包本体1,所述钢包本体1内的底部设有第一长水口2和第二长水口3,所述第一长水口2所在位置高于所述第二长水口3所在位置,以使所述第一长水口2先于所述第二长水口3下渣;
钢包下渣检测系统,所述钢包下渣检测系统的下渣检测传感器4配置于所述第一长水口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渣检测传感器4包括套于所述第一长水口2外的托圈及设于所述托圈内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为电磁线圈传感器,用于检测电磁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钢包下渣检测系统还包括辅助装置和机械手,所述机械手通过所述辅助装置连接所述托圈。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对钢包本体1底部进行改进,将钢包本体1底部安装有下渣检测传感器4的一侧的高度提高,使安装有下渣检测传感器4的一侧提前下渣,从而确保检测的有效性,因为仅在钢包本体1一侧安装钢包下渣检测系统,也降低了成本及运维费用。
如图1所示,所述钢包本体1内的底面具有第一区域5和第二区域6,所述第一区域5高于所述第二区域6,所述第一长水口2设于所述第一区域5,所述第二长水口3设于所述第二区域6。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区域5和所述第二区域6之间的连接面为竖直面。
如图2所示,所述钢包下渣检测系统还包括:
报警装置7;
前置放大器8,与所述电磁线圈传感器相连,用于放大所述电磁信号;
信号处理器9,与所述前置放大器8相连,用于对放大后的电磁信号进行处理;
控制器10,分别与所述信号处理器9和所述报警装置7相连,用于根据处理后的电磁信号控制所述报警装置7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10为PLC,在电磁信号所对应的下渣量达到报警阈值时控制所述报警装置工作,所述报警装置7可以选用报警灯或蜂鸣器或报警灯与蜂鸣器的组合。所述前置放大器和所述信号处理器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介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钢包下渣检测系统还包括现场操作器,所述现场操作器与所述控制器10相连,用于显示相关信息及供现场操作人员操作。
如图2所示,所述钢包下渣检测系统还包括:
恒流励磁电源11,与所述电磁线圈传感器相连,用于向所述电磁线圈传感器提供励磁电流。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长水口2和所述第二长水口3分别安装有控制开闭的阀门12;其中,
所述控制器10还与两个所述阀门12相连,还用于在所述电磁信号所对应的下渣量超过预设值时控制两个所述阀门12关闭。
如此设置,在选择自动连锁的情况下,可以在下渣量超过预设值时自动关闭第一长水口2和第二长水口3,未选择自动连锁则只进行报警,由现场操作人员手动关闭第一长水口2和第二长水口3。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7)

1.一种双水口钢包,其特征在于,
包括:
钢包本体(1),所述钢包本体(1)内的底部设有第一长水口(2)和第二长水口(3),所述第一长水口(2)所在位置高于所述第二长水口(3)所在位置,以使所述第一长水口(2)先于所述第二长水口(3)下渣;
钢包下渣检测系统,所述钢包下渣检测系统的下渣检测传感器(4)配置于所述第一长水口(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口钢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包本体(1)内的底面具有第一区域(5)和第二区域(6),所述第一区域(5)高于所述第二区域(6),所述第一长水口(2)设于所述第一区域(5),所述第二长水口(3)设于所述第二区域(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水口钢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区域(5)和所述第二区域(6)之间的连接面为竖直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口钢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渣检测传感器(4)包括套于所述第一长水口(2)外的托圈及设于所述托圈内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为电磁线圈传感器,用于检测电磁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水口钢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包下渣检测系统还包括:
报警装置(7);
前置放大器(8),与所述电磁线圈传感器相连,用于放大所述电磁信号;
信号处理器(9),与所述前置放大器(8)相连,用于对放大后的电磁信号进行处理;
控制器(10),分别与所述信号处理器(9)和所述报警装置(7)相连,用于根据处理后的电磁信号控制所述报警装置(7)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水口钢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包下渣检测系统还包括:
恒流励磁电源(11),与所述电磁线圈传感器相连,用于向所述电磁线圈传感器提供励磁电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水口钢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长水口(2)和所述第二长水口(3)分别安装有控制开闭的阀门(12);其中,
所述控制器(10)还与两个所述阀门(12)相连,还用于在所述电磁信号所对应的下渣量超过预设值时控制两个所述阀门(12)关闭。
CN202222197095.3U 2022-08-19 2022-08-19 双水口钢包 Active CN2183620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97095.3U CN218362073U (zh) 2022-08-19 2022-08-19 双水口钢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97095.3U CN218362073U (zh) 2022-08-19 2022-08-19 双水口钢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62073U true CN218362073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67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97095.3U Active CN218362073U (zh) 2022-08-19 2022-08-19 双水口钢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620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45363U (zh) 连铸智能吹氩控制系统
CN109332625B (zh) 一种改善塞棒控流Al脱氧钢水口堵塞的浇铸方法
CN103817303B (zh) 一种连铸大包的浇注保护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0317928B (zh) 钢包自动吹氩系统
CN218362073U (zh) 双水口钢包
CN211005465U (zh) 一种转炉溅渣护炉控制系统
CA1337920C (en) Process for detecting outflow of slag
CN107385143B (zh) 一种转炉出钢保护装置和方法
CN114619003A (zh) 改善含铝钢结瘤的小方坯连铸工艺
CN108515156B (zh) 一种连铸浇注过程大包浇余量的测量方法
CN203621486U (zh) 一种连铸机大包的浇注密封保护装置
CN211771413U (zh) 一种防止转炉底吹回氮控制装置
CN100580396C (zh) 一种熔融液体温度连续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0989406A (zh) 一种lf炉钢包底吹氩软搅拌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5537503B (zh) 一种钢包自动吹氩的系统及方法
JP2971336B2 (ja) 溶融金属精錬炉におけるスラグカット制御方法およびスラグカット装置
CN220462154U (zh) 一种中间包覆盖剂自动添加装置
Szekeres Review of strand casting factors affecting steel product cleanliness
JPH0633128A (ja) 転炉における自動出鋼停止方法
CN115921844A (zh) 一种防止板坯连铸机更换水口时快换机构板间吸气的方法
CN105757065A (zh) 一种结晶器锥度在线保持液压控制系统
JP2012148336A (ja) 鋳片の欠陥予測検知方法、鋳片の製造方法、鋳片の欠陥発生予測検知装置、該鋳片の欠陥発生予測検知装置を備えた連続鋳造設備
WO2013073212A1 (ja) 鋳片の欠陥予測検知方法、鋳片の製造方法、鋳片の欠陥発生予測検知装置、該鋳片の欠陥発生予測検知装置を備えた連続鋳造設備
CN201184819Y (zh) 一种熔融液体温度连续测量装置
JPH11114658A (ja) 異鋼種の連続鋳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