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54879U - 一种减震鞋垫及鞋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震鞋垫及鞋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54879U
CN218354879U CN202222446647.XU CN202222446647U CN218354879U CN 218354879 U CN218354879 U CN 218354879U CN 202222446647 U CN202222446647 U CN 202222446647U CN 218354879 U CN218354879 U CN 2183548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ushioning
columns
strip
buffer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4664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志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shan Xin'yi High Heeled Sho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shan Xin'yi High Heeled Sho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shan Xin'yi High Heeled Sho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shan Xin'yi High Heeled Sho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4664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548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548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548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鞋垫,包括,底部,沿上表面边缘处设置承托立边,承托立边与底部之间形成凹陷部,底部内部设置有气囊;支撑部,包括多个条状立柱,条状立柱设于凹陷部上方,多个条状立柱将底部划分为第一缓冲区域和位于第一缓冲区域下方的第二缓冲区域;气柱,分别设置于第一缓冲区域和第二缓冲区域,气柱与气囊连接,气柱的内部中空并且顶部设有通孔,气柱的高度高于条状立柱的高度,通过多个气柱组成的第一缓冲区域和第二缓冲区域,能有效提高鞋垫的缓冲减震能力,提高用户的舒适性,气柱顶部设有通孔能防止遇到强压的时候爆裂,气柱的高度高于条状立柱,当气柱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条状立柱起限制作用,防止气柱被压缩过度。

Description

一种减震鞋垫及鞋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震鞋垫及鞋子。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长时间的工作,导致能够进行身体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长时间的缺乏锻炼,容易引发各种慢性病症。人在行走或者运动的时候足部与地面的冲击力可达体重的3至8倍,长时间的行走容易造成足部的肌肉骨骼损伤,这种情况在长时间缺乏锻炼的人群中更加容易出现,相关技术中,有通过海绵垫、橡胶垫的方式降低足部受到的冲击力,但是效果不是特别的理想,不能跟上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减震鞋垫,能够有效改善鞋垫的缓冲减震能力,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减震鞋垫的鞋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减震鞋垫,包括,底部,沿上表面边缘处设置承托立边,所述承托立边与所述底部之间形成凹陷部,所述底部内部设置有气囊;
支撑部,包括多个条状立柱,所述条状立柱设于所述凹陷部上方,多个所述条状立柱将所述底部划分为第一缓冲区域和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区域下方的第二缓冲区域;
气柱,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区域和所述第二缓冲区域,所述气柱与所述气囊连接,所述气柱的内部中空并且顶部设有通孔,所述气柱的高度高于所述条状立柱的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震鞋垫,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包括设在前脚掌靠近脚趾位置第一缓冲区域和前脚掌靠近足弓位置的第二缓冲区域,第一缓冲区域与第二缓冲区域上设有多个气柱,人在行走的过程,足部对于地面的作用力并不是均一的,前脚掌靠近脚趾位置以及前脚掌靠近足弓位置对地面的作用力较大,通过在前脚掌靠近脚趾位置设置第一缓冲区域和前脚掌靠近足弓位置设置第二缓冲区域,能对足部重点受力部位进行缓冲减震,有效提高鞋垫的缓冲减震能力,提高用户的舒适性,承托立边,用于增强鞋垫对人足部的支撑性能,气柱内部中空,使得空气能在气柱内部被压缩,进一步的提高气柱缓冲减震的能力,气柱与气囊的连接,当气柱被压缩的时候,气囊内的空气被压缩,产生回弹的作用进一步的提高缓冲减震的能力,气柱顶部设有通孔能防止遇到强压的时候爆裂,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气柱的高度高于条状立柱,当气柱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条状立柱起限制作用,防止气柱被压缩过度,造成气柱的磨损,使使用寿命下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柱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直面,多个所述气柱的所述第一直面构成用于气体流通的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柱包括缓冲部和设置于所述缓冲部下方的弹性部,所述缓冲部设置有弧面结构,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弧面结构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通孔设置有用于增加所述通孔受力程度的连接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部内部设置有多个所述气囊,多个所述气囊与多个所述气柱一一对应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缓冲区域内的多个所述气柱的内壁厚度由所述第一缓冲区域边缘向所述第一缓冲区域中心方向逐渐递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缓冲区域内的多个所述气柱的内壁厚度由所述第二缓冲区域边缘向所述第二缓冲区域中心方向逐渐递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区域的所述气柱的高度小于或等于位于所述第二缓冲区域的所述气柱的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区域的所述气柱的面积小于或等于位于所述第二缓冲区域的所述气柱的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鞋子,包括以上实施例的减震鞋垫。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鞋子,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减震鞋垫,包括设在前脚掌靠近脚趾位置第一缓冲区域和前脚掌靠近足弓位置的第二缓冲区域,第一缓冲区域与第二缓冲区域上设有多个气柱,人在行走的过程,足部对于地面的作用力并不是均一的,前脚掌靠近脚趾位置以及前脚掌靠近足弓位置对地面的作用力较大,通过在前脚掌靠近脚趾位置设置第一缓冲区域和前脚掌靠近足弓位置设置第二缓冲区域,能对足部重点受力部位进行缓冲减震,有效提高鞋垫的缓冲减震能力,提高用户的舒适性,承托立边,用于增强鞋垫对人足部的支撑性能,气柱内部中空,使得空气能在气柱内部被压缩,进一步的提高气柱缓冲减震的能力,气柱与气囊的连接,当气柱被压缩的时候,气囊内的空气被压缩,产生回弹的作用进一步的提高缓冲减震的能力,气柱顶部设有通孔能防止遇到强压的时候爆裂,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气柱的高度高于条状立柱,当气柱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条状立柱起限制作用,防止气柱被压缩过度,造成气柱的磨损,使使用寿命下降。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震鞋垫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示出的减震鞋垫的气柱剖视图;
图3为图1示出的减震鞋垫的横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减震鞋垫的气柱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减震鞋垫的气柱通孔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鞋垫,包括,底部,沿上表面边缘处设置承托立边,承托立边与底部之间形成凹陷部,底部内部设置有气囊;支撑部,包括多个条状立柱,条状立柱设于凹陷部上方,多个条状立柱将底部划分为第一缓冲区域和位于第一缓冲区域下方的第二缓冲区域;气柱,分别设置于第一缓冲区域和第二缓冲区域,气柱与气囊连接,气柱的内部中空并且顶部设有通孔,气柱的高度高于条状立柱的高度,通过多个气柱组成的第一缓冲区域和第二缓冲区域,能有效提高鞋垫的缓冲减震能力,提高用户的舒适性,气柱顶部设有通孔能防止遇到强压的时候爆裂,气柱的高度高于条状立柱,当气柱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条状立柱起限制作用,防止气柱被压缩过度。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震鞋垫100。
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震鞋垫100的示意图,图2为图1示出的减震鞋垫的气柱剖视图,本实用新型包括,底部,底部的下表面为耐磨材料组成的耐磨层,能够有效的减缓减震鞋垫100受到的磨损,底部的上表面设有沿着边缘设置的承托立边110,承托立边110向上延伸并高于气柱130并且承托立边110为实心,能有效的增强鞋垫对人足部的支撑性能,承托立边110与底部之间形成凹陷部,凹陷部内设有多个条状立柱120,条状立柱120设于所述凹陷部上方,多个条状立柱120将所述底部划分为第一缓冲区域150和位于第一缓冲区域150下方的第二缓冲区域160,第一缓冲区域150和第二缓冲区域160中设有多个气柱130,气柱130与底部内的气囊140相连接,气柱130的内部中空并且顶部设有通孔131,气柱130的高度高于条状立柱120的高度,通过第一缓冲区域150和第二缓冲区域160内的多个气柱130,能有效提高鞋垫的缓冲减震能力,提高用户的舒适性,气柱130与气囊140的连接,当气柱130被压缩的时候,气囊140内的空气被压缩,产生回弹的作用进一步的提高缓冲减震的能力,气柱130顶部设有通孔131能防止遇到强压的时候爆裂,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气柱130的高度高于条状立柱120,当气柱130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条状立柱120起限制作用,防止气柱130被压缩过度,造成气柱130的磨损,使使用寿命下降。
可以理解的是,人在行走的过程中,鞋垫会被不断的弯曲,目前有部分的鞋垫是通过在一个区域集中设置气柱的方式,达到缓冲减震的效果,但是这样的设计会出现因为经常的弯曲导致气柱磨损破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通过在前掌靠近脚趾的部分和前掌靠近足弓的部分分别设置第一缓冲区域150和第二缓冲区域160的方式,避开经常弯曲的部分,提高气柱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缓冲区域150设于前掌靠近脚趾的部分,使前脚掌靠近脚趾的部分受到的来自地面的冲击力减少,提高用户在日常行走的体验,当用户在行走的过程中,位于第一缓冲区域150的气柱130,受到足部前掌靠近脚趾的部位的作用力压缩产生形变,气囊140内的气体被压缩,当用户在抬脚的时候,气柱130回复原来的形状,气囊140内的气体被释放,两者产生的作用力,使足部前掌靠近脚趾的部分受到来自地面的冲击力减少,达到缓冲减震的效果,降低足部的肌肉骨骼损伤可能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缓冲区域160设于前脚掌靠近足弓的部分,使前脚掌靠近足弓的部分受到的来自地面的冲击力减少,提高用户在日常行走的体验,当用户在行走的过程中,位于第二缓冲区域160的气柱130,受到前脚掌靠近足弓的部位的作用力压缩产生形变,气囊140内的气体被压缩,当用户在抬脚的时候,气柱130回复原来的形状,气囊140内的气体被释放,两者产生的作用力,使前脚掌靠近足弓的部分受到来自地面的冲击力减少,达到缓冲减震的效果,降低足部的肌肉骨骼损伤可能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还设置有第三缓冲区域,第三缓冲区域设在在后脚掌部分,使足部前脚掌和后脚掌受到来自地面的冲击力进一步的减少。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第一缓冲区域150设置在前脚掌部分,第二缓冲区域160设置在后脚掌部分,使整个脚掌受到来自地面的冲击力进一步的减少。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在足部各个受作用力较大的点设置多个缓冲区域的方式,进一步的提高鞋垫的缓冲减震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条状立柱120与气柱130之间设置一定的高度差,当气柱130被压缩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条状立柱120会组织足部继续对气柱130用力,使气柱130的形变限定在一定的范围,控制鞋垫的缓冲减震能力,在另外的实施例中,通过增大条状立柱120与气柱130之间的高度差,使气柱130的形变范围增大,提高鞋垫的缓冲减震的能力,但是气柱130容易形变过度,出现磨损,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减少条状立柱120与气柱130之间的高度差,使气柱130的形变范围减少,降低鞋垫的缓冲减震能力,在实际的生产中,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对条状立柱120与气柱130的高度差进行改变,改变鞋垫的缓冲减震能力。
参照图1,气柱130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直面135,多个气柱130的第一直面135构成用于气体流通的通道,当用户在行走的过程中,鞋垫内部的空气被压缩,当空气流经第一直面135构成的气流通道时,流速加快,加快了空气的流动的速率,使鞋垫内部的空气与外界的空气交换的速率提升,进而使鞋垫的透气性更好。
参照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减震鞋垫的气柱130剖视图。气柱130包括缓冲部132和设置于缓冲部132下方的弹性部133,缓冲部132设置有弧面结构,通孔131设置于弧面结构上,当用户在行走的过程中,足部下压气柱130的弹性部133因为力的作用产生形变,当足部抬起,气柱130的弹性部133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在弹力的作用下,足部受到来自地面的冲击力减少,进而达到缓冲减震的效果,在缓冲部132上设有通孔131,使气柱130内部的气体能流通,防止因为气柱130内的气压过大,使气柱130破裂,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可以理解的是,缓冲部132为弧面结构,当缓冲部132受到压力时,弧面结构能使压力分散,提高缓冲部132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弧面结构采用单曲面组成,当缓冲部132受到压力时,弧面结构能使压力分散,提高缓冲部132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弧面结构采用多曲面组成,例如,四个曲面在同一平面上围成缓冲部132,多个曲面的结构能够分散来自足部的作用力,提高缓冲部132的使用寿命,还有可以通过上下两个通孔球体组成缓冲部132的方式,增到缓冲部132的厚度,使缓冲部132的耐用性更高,降低磨损的可能性,在更多的实施例中曲面可以为二个、三个或者多个,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改变。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缓冲部132为球形,弹性部133为比缓冲部132略大的球形,当用户在行走的过程中,足部下压气柱130的弹性部133因为力的作用产生形变,当足部抬起气柱130的弹性部133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在弹力的作用下,足部受到来自地面的冲击力减少,进而达到缓冲减震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缓冲部132的外壁为直面,弹性部133为四棱柱,当用户在行走的过程中,足部下压气柱130的弹性部133因为力的作用产生形变,当足部抬起气柱130的弹性部133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在弹力的作用下,足部受到来自地面的冲击力减少,进而达到缓冲减震的效果。
参照图3,底部内部设置有与气柱130数量相对应的多个气囊140,多个气囊140与多个气柱130一一对应连接,每一个气囊140与每一个气柱130的独立连接,使每一个气柱130都是一个整体,不会因为任意一个气柱130的损坏或者任意一个气囊140的损坏导致整个鞋垫的缓冲减震的效果消失,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底部内部只设有一个气囊140,通过一个气囊140与所有的气柱130同时连接,但是这种连接方式容易出现气囊140被破坏后,就会出现鞋垫的缓冲减震功能大大减少,甚至消失的情况。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底部内部设有多个气囊,但是气囊140的数量少于气柱130,有的一个气囊140与一个气柱130独立,有的一个气囊140与多个气柱130连接,但是这种连接方式仍然有可能出现一个气囊140被破坏后,出现多个气柱130不能使用的情况,使鞋垫的缓冲减震能力降低。
参照图3,第一缓冲区域150内的多个气柱130的内壁厚度由第一缓冲区域150边缘向第一缓冲区域150中心方向逐渐递增,内壁越厚所能承受的作用力越大,通常在人在走路的过程中,对鞋垫前脚掌靠近脚趾部分的中心的作用力大于对前脚掌靠近脚趾部分的边缘的作用力,因此第一缓冲区域150中心的气柱130受到的作用力比第一缓冲区域150边缘受到的作用力更大,气柱130的内壁厚度由第一缓冲区域150边缘向第一缓冲区域150中心方向逐渐递增的设计,能够在第一缓冲区域150中心受力较多的情况下保证气柱130的耐用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气柱130的高度不变,保持气柱130内部的中空部分的体积不变,第一缓冲区域150内的多个气柱130的内壁厚度由第一缓冲区域150边缘向第一缓冲区域150中心方向逐渐递增,即第一缓冲区域150内的气柱130的整体宽度由第一缓冲区域150边缘向第一缓冲区域150中心方向逐渐递增,内壁越厚所能承受的作用力越大,通常在人在走路的过程中,对鞋垫前脚掌靠近脚趾部分的中心的作用力大于对前脚掌靠近脚趾部分的边缘的作用力,因此第一缓冲区域150中心的气柱130受到的作用力比第一缓冲区域150边缘受到的作用力更大,气柱130的内壁厚度由第一缓冲区域150边缘向第一缓冲区域150中心方向逐渐递增的设计,能够在第一缓冲区域150中心受力较多的情况下保证气柱130的耐用性,但是这种设计会导致空气在气柱130之间的流动效率下降。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气柱130的整体宽度不变,第一缓冲区域150内的多个气柱130的内壁厚度由第一缓冲区域150边缘向第一缓冲区域150中心方向逐渐递增,即第一缓冲区域150内的气柱130的内部中空的体积由第一缓冲区域150边缘向第一缓冲区域150中心方向逐渐减少,内壁越厚所能承受的作用力越大,通常在人在走路的过程中,对鞋垫前脚掌靠近脚趾部分的中心的作用力大于对前脚掌靠近脚趾部分的边缘的作用力,因此第一缓冲区域150中心的气柱130受到的作用力比第一缓冲区域150边缘受到的作用力更大,气柱130的内壁厚度由第一缓冲区域150边缘向第一缓冲区域150中心方向逐渐递增的设计,能够在第一缓冲区域150中心受力较多的情况下保证气柱130的耐用性,但是这种设计会使得第一缓冲区域150中间的气柱130内部储能空气的能力变差。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缓冲区域150的气柱130的内壁厚度保持统一的方式,保证所有的气柱130的耐用性相同,用以适应更多的受力情况。
参照图3,第二缓冲区域160内的多个气柱130的内壁厚度由第二缓冲区域160边缘向第二缓冲区域160中心方向逐渐递增,内壁越厚所能承受的作用力越大,通常在人在走路的过程中,鞋垫前掌靠近足弓中心的部分受到的作用力大于前掌靠近足弓边缘的部分受到的作用力,因此第二缓冲区域160中心的气柱130受到的作用力比第二缓冲区域160边缘受到的作用力更大,气柱130的内壁厚度由第二缓冲区域160边缘向第二缓冲区域160中心方向逐渐递增的设计,能够在第二缓冲区域160中心受力较多的情况下保证气柱130耐用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气柱130的高度不变,保持气柱130内部中空部分的体积不变,第二缓冲区域160内的多个气柱130的内壁厚度由第二缓冲区域160边缘向第二缓冲区域160中心方向逐渐递增,即第二缓冲区域160内的气柱130的整体宽度由第二缓冲区域160边缘向第二缓冲区域160中心方向逐渐递增,内壁越厚所能承受的作用力越大,通常在人在走路的过程中,对鞋垫前脚掌靠近足弓部分的中心的作用力大于对前脚掌靠近足弓部分的边缘的作用力,因此第二缓冲区域160中心的气柱130受到的作用力比第二缓冲区域160边缘受到的作用力更大,气柱130的内壁厚度由第二缓冲区域160边缘向第二缓冲区域160中心方向逐渐递增的设计,能够在第二缓冲区域160中心受力较多的情况下保证气柱130的耐用性,但是这种设计会导致空气在气柱130之间的流动效率下降。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气柱130的整体宽度不变,第二缓冲区域160内的多个气柱130的内壁厚度由第二缓冲区域160边缘向第二缓冲区域160中心方向逐渐递增,即第二缓冲区域160内的气柱130的内部中空的体积由第二缓冲区域160边缘向第二缓冲区域160中心方向逐渐减少,内壁越厚所能承受的作用力越大,通常在人在走路的过程中,对鞋垫前脚掌靠近足弓部分的中心的作用力大于对前脚掌靠近足弓部分的边缘的作用力,因此第二缓冲区域160中心的气柱130受到的作用力比第二缓冲区域160边缘受到的作用力更大,气柱130的内壁厚度由第二缓冲区域160边缘向第二缓冲区域160中心方向逐渐递增的设计,能够在第二缓冲区域160中心受力较多的情况下保证气柱130的耐用性,但是这种设计会使得第二缓冲区域160中间的气柱130内部储能空气的能力变差。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缓冲区域150的气柱130的内壁厚度保持统一的方式,保证所有的气柱130的耐用性相同,用以适应更多的受力情况。
参照图3,位于第一缓冲区域150的气柱130的高度小于或等于位于第二缓冲区域160的所述气柱130的高度,大部分的人的脚掌都是带有弧度的,第二缓冲区域160位于接近足弓的位置,第一缓冲区域150高于第二缓冲区域160,能使气柱130对接近足弓的位置也能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第二缓冲区域160设于后脚掌的位置,当用户在行走的过程中,通过第二缓冲区域160内的气柱130的形变,能使用户在行走的时候更加的平稳。
参照图4,通孔131设置有用于增加通孔131受力程度的连接柱134,当用户在行走的过程中,气柱130被弯曲下压的时候,通孔131的侧壁四周受力不均匀,容易使得通孔131形变,发生损坏,而连接柱134则能够使得通孔侧壁受力均匀,减少通孔131形变的程度,避免损坏通孔131的同时使通孔131的使用寿命也会进一步的提高。
参照图1,位于第一缓冲区域150的气柱130的面积小于或等于位于第二缓冲区域160的气柱130的面积,通常在人在走路的过程中,对鞋垫脚掌的作用力是不相同的,通常鞋垫的第二缓冲区域160受到的作用力比第一缓冲区域150受到的作用力更大,通过增大第二缓冲区域160的气柱130的面积,能有效的增加第二缓冲区域160的缓冲减震能力。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位于第一缓冲区域150的气柱130的面积等于位于第二缓冲区域160的气柱130的面积,使第一缓冲区域150的缓冲减震能力与第二缓冲区域160的缓冲减震能力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在第二缓冲区域160设置大于第一缓冲区域150的气柱130数量,也能有效第二缓冲区域160的缓冲减震能力。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第二缓冲区域160的气柱130的尺寸大于第一缓冲区域150的气柱130的尺寸,也能有效第二缓冲区域160的缓冲减震能力。
参照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减震鞋垫的气柱通孔分布示意图,气柱的顶端设有两个通孔131,两个通孔131分别设有连接柱134,两个连接柱134因为受力的点更多,能使通孔131的通孔侧壁受力更加的均匀,减少通孔131形变的程度,避免损坏通孔131的同时使通孔131的使用寿命也会进一步的提高。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鞋子,包括如上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减震鞋垫10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鞋子包括如上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减震鞋垫100,本实用新型包括,底部,底部的下表面为耐磨材料组成的耐磨层,能够有效的减缓减震鞋垫100受到的磨损,底部的上表面设有沿着边缘设置的承托立边110,承托立边110向上延伸并高于气柱130并且承托立边110为实心,能有效的增强鞋垫对人足部的支撑性能,承托立边110与底部之间形成凹陷部,凹陷部内设有多个条状立柱120,条状立柱120设于所述凹陷部上方,多个条状立柱120将所述底部划分为第一缓冲区域150和位于第一缓冲区域150下方的第二缓冲区域160,第一缓冲区域150和第二缓冲区域160中设有多个气柱130,气柱130与底部内的气囊140相连接,气柱130的内部中空并且顶部设有通孔131,气柱130的高度高于条状立柱120的高度,通过第一缓冲区域150和第二缓冲区域160内的多个气柱130,能有效提高鞋垫的缓冲减震能力,提高用户的舒适性,气柱130与气囊140的连接,当气柱130被压缩的时候,气囊140内的空气被压缩,产生回弹的作用进一步的提高缓冲减震的能力,气柱130顶部设有通孔131能防止遇到强压的时候爆裂,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气柱130的高度高于条状立柱120,当气柱130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条状立柱120起限制作用,防止气柱130被压缩过度,造成气柱130的磨损,使使用寿命下降。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鞋子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减震鞋垫属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因此本实施例中的鞋子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减震鞋垫的具体实施例,为避免冗余,本实施例的鞋子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减震鞋垫,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部,沿上表面边缘处设置承托立边,所述承托立边与所述底部之间形成凹陷部,所述底部内部设置有气囊;
支撑部,包括多个条状立柱,所述条状立柱设于所述凹陷部上方,多个所述条状立柱将所述底部划分为第一缓冲区域和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区域下方的第二缓冲区域;
气柱,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区域和所述第二缓冲区域,所述气柱与所述气囊连接,所述气柱的内部中空并且顶部设有通孔,所述气柱的高度高于所述条状立柱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柱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直面,多个所述气柱的所述第一直面构成用于气体流通的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柱包括缓冲部和设置于所述缓冲部下方的弹性部,所述缓冲部设置有弧面结构,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弧面结构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设置有用于增加所述通孔受力程度的连接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内部设置有多个所述气囊,多个所述气囊与多个所述气柱一一对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区域内的多个所述气柱的内壁厚度由所述第一缓冲区域边缘向所述第一缓冲区域中心方向逐渐递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区域内的多个所述气柱的内壁厚度由所述第二缓冲区域边缘向所述第二缓冲区域中心方向逐渐递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鞋垫,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区域的所述气柱的高度小于或等于位于所述第二缓冲区域的所述气柱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鞋垫,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区域的所述气柱的面积小于或等于位于所述第二缓冲区域的所述气柱的面积。
10.一种鞋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减震鞋垫。
CN202222446647.XU 2022-09-15 2022-09-15 一种减震鞋垫及鞋子 Active CN2183548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46647.XU CN218354879U (zh) 2022-09-15 2022-09-15 一种减震鞋垫及鞋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46647.XU CN218354879U (zh) 2022-09-15 2022-09-15 一种减震鞋垫及鞋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54879U true CN218354879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74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46647.XU Active CN218354879U (zh) 2022-09-15 2022-09-15 一种减震鞋垫及鞋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548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55526B2 (en) Resilient shoe with pivoting sole
US5545463A (en) Heel/metatarsal structure having premolded bulges
US4887367A (en) Shock absorbing shoe sole and shoe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20110072684A1 (en) Support structures in footwear
KR101178266B1 (ko) 다단계 완충칼럼을 갖는 맞춤형 신발 솔
US6964120B2 (en) Footwear midsole with compressible element in lateral heel area
CN201164073Y (zh) 能量回收鞋
JPH08173207A (ja) 靴用外底
EP2848146A1 (en) Functional shoe article
CN101365357A (zh) 具有带浮动铰链的弹性鞋底夹层的鞋外底
US20110232128A1 (en) Shoe Soles With Damping Foot Pads
CN218354879U (zh) 一种减震鞋垫及鞋子
CN220192339U (zh) 一种多功能鞋垫
WO2024082481A1 (zh) 一种减震换气鞋底
GB2203025A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sports or casual shoes
KR20230001869U (ko) 기능성 신발
CN210445863U (zh) 一种鞋底
CN217284915U (zh) 一种具有支撑缓冲功能的鞋底
CN202566546U (zh) 一种减震鞋底
CN102266148B (zh) 设有弹性结构的鞋底
CN202476594U (zh) 设有弹性结构的鞋底
CN214047759U (zh) 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运动鞋
CN220571653U (zh) 一种具有缓震防滑的鞋底及运动鞋
CN209749966U (zh) 一种运动型灭菌按摩鞋
CN214047758U (zh) 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鞋底及运动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