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52923U - 一种智能电容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电容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52923U
CN218352923U CN202222719435.4U CN202222719435U CN218352923U CN 218352923 U CN218352923 U CN 218352923U CN 202222719435 U CN202222719435 U CN 202222719435U CN 218352923 U CN218352923 U CN 2183529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control
control board
controller
seat
controller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1943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文
苏毅民
王抒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uizhihua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uizhihua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uizhihua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uizhihua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1943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529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529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529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30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电容控制器,包括:控制器壳体、主控板以及固定安装于控制器壳体内部的悬浮避震组件,悬浮避震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且呈对称分布于主控板的两侧,控制器壳体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盖板且盖板的表面设有显示面板,主控板的上下表面均固定安装有若干与控制器壳体内腔底面以及盖板底面相抵接的防撞顶胶。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控制器壳体内部加装防撞顶胶和悬浮避震组件结构用于主控板的避震防护,利用防撞顶胶和悬浮避震组件进行主控板的悬浮安装,使主控板与控制器壳体内部具有较大隔离空间避免主控板受外部震颤与控制器壳体内侧其他灯珠以及电器元件的碰撞损伤,并通过隔离间隙提高散热效果,进一步提升对主控板的防护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电容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控制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电容控制器。
背景技术
智能电容控制器(以下简称控制器)是根据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规程和用户的实际要求,采用专用的电力参数采集芯片和MCU处理器设计开发的新一代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产品外形美观大方,安装使用方面。通过数码管显示和按键实现人机对话、通过485通讯与智能集成电力电容器连接。控制器理量包括:电压、电流、功率因素、采交流采样技术,特别适用于功率因素变动大的场合,动作次数少,控制精度高。
现有的电容控制器主要通过采用MCU处理器和PCB主控板结构,在各种使用场景中通过外部壳体进行简单的避震和散热防护,控制器在使用过程中很难避免会受到震动,这会影响控制器的使用,尤其对于MCU处理器与PCB主控板的嵌合结构损伤更为严重,现有的控制器不具备减震的功能,而且现在的控制器在使用时都不具备底座,导致PCB主控板复杂电容以及继电器等半导体表面结构脱焊,使用寿命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电容控制器,包括:控制器壳体、主控板以及固定安装于控制器壳体内部的悬浮避震组件,所述悬浮避震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且呈对称分布于主控板的两侧,所述控制器壳体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盖板且盖板的表面设有显示面板,所述主控板的上下表面均固定安装有若干与控制器壳体内腔底面以及盖板底面相抵接的防撞顶胶,所述悬浮避震组件包括固定轴座、限位套座和连接导条以及若干支撑臂和缓冲杆,所述固定轴座转动安装于控制器壳体的内部且两侧通过支撑臂与限位套座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固定轴座的表面通过缓冲杆与连接导条的两端活动连接,所述主控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滑动套接于连接导条内侧的连接销。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撞顶胶为弹性气囊结构,且防撞顶胶呈均匀分布于主控板的上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轴座的两侧均转动安装有轴销,所述轴销的端部与控制器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轴销的布置方向与支撑臂的偏转方向相互垂直。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臂的数量为八个并均分为两组并呈对称分布于限位套座的两侧,所述支撑臂的两端分布于固定轴座的表面和限位套座的表面转动连接且转动方向与盖板的表面放线平行。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套座滑动套接于主控板的边缘表面,所述限位套座为橡胶材质构件。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导条的表面开设有用于连接销滑动的套槽,所述缓冲杆的一端与连接导条的端部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固定轴座的表面球头连接,所述缓冲杆为弹性阻尼杆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控制器壳体内部加装防撞顶胶和悬浮避震组件结构用于主控板的避震防护,利用防撞顶胶和悬浮避震组件进行主控板的悬浮安装,使主控板与控制器壳体内部具有较大隔离空间避免主控板受外部震颤与控制器壳体内侧其他灯珠以及电器元件的碰撞损伤,并通过隔离间隙提高散热效果,进一步提升对主控板的防护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悬浮避震组件进行主控板的悬浮布置,在该控制器结构受外部设备工作震颤中,利用支撑臂和缓冲杆隔离振动传递,并通过缓冲杆吸收大量高频震颤避免主控板表面MCU处理器以及各种半导体元件的针脚脱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主控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悬浮避震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限位套座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控制器壳体;110、盖板;120、显示面板;
200、主控板;210、防撞顶胶;220、连接销
300、悬浮避震组件;310、固定轴座;320、限位套座;330、连接导条;340、支撑臂;350、缓冲杆;311、轴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电容控制器。
结合图1-4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电容控制器,包括:控制器壳体100、主控板200以及固定安装于控制器壳体100内部的悬浮避震组件300,悬浮避震组件300的数量为两组且呈对称分布于主控板200的两侧,控制器壳体100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盖板110且盖板110的表面设有显示面板120,主控板200的上下表面均固定安装有若干与控制器壳体100内腔底面以及盖板110底面相抵接的防撞顶胶210,悬浮避震组件300包括固定轴座310、限位套座320和连接导条330以及若干支撑臂340和缓冲杆350,固定轴座310转动安装于控制器壳体100的内部且两侧通过支撑臂340与限位套座320的表面活动连接,固定轴座310的表面通过缓冲杆350与连接导条330的两端活动连接,主控板200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滑动套接于连接导条330内侧的连接销220。
在该实施例中,防撞顶胶210为弹性气囊结构,且防撞顶胶210呈均匀分布于主控板200的上下表面。
具体的,利用悬浮避震组件300进行主控板200悬浮安装后,通过防撞顶胶210隔离主控板200与控制器壳体100内部结构,避免主控板200在晃动中与控制器壳体100内部结构相互碰撞损坏。
在该实施例中,固定轴座310的两侧均转动安装有轴销311,轴销311的端部与控制器壳体100的内壁固定连接,轴销311的布置方向与支撑臂340的偏转方向相互垂直。
具体的,利用轴销311的转动,实现固定轴座310、限位套座320垂直于盖板110表面方向的偏转运动进行主控板200的垂直方向避震。
在该实施例中,支撑臂340的数量为八个并均分为两组并呈对称分布于限位套座320的两侧,支撑臂340的两端分布于固定轴座310的表面和限位套座320的表面转动连接且转动方向与盖板110的表面放线平行。
具体的,利用支撑臂340实现限位套座320的悬浮支撑,并通过支撑臂340的偏转实现主控板200平行盖板110方向的避震.
在该实施例中,限位套座320滑动套接于主控板200的边缘表面,限位套座320为橡胶材质构件。
具体的,利用限位套座320和主控板200边缘的滑动套接,使主控板200可平行限位套座320表面方向自动窜动,与固定轴座310和支撑臂340共同实现主控板200的三维减震。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导条330的表面开设有用于连接销220滑动的套槽,缓冲杆350的一端与连接导条330的端部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固定轴座310的表面球头连接,缓冲杆350为弹性阻尼杆结构。
具体的,利用连接导条330跟随主控板200运动,在主控板200运动中通过缓冲杆350的形变以及内部阻尼逐渐减缓主控板200运动,吸收运动动能隔离。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智能电容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壳体(100)、主控板(200)以及固定安装于控制器壳体(100)内部的悬浮避震组件(300),所述悬浮避震组件(300)的数量为两组且呈对称分布于主控板(200)的两侧,所述控制器壳体(100)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盖板(110)且盖板(110)的表面设有显示面板(120),所述主控板(200)的上下表面均固定安装有若干与控制器壳体(100)内腔底面以及盖板(110)底面相抵接的防撞顶胶(210),所述悬浮避震组件(300)包括固定轴座(310)、限位套座(320)和连接导条(330)以及若干支撑臂(340)和缓冲杆(350),所述固定轴座(310)转动安装于控制器壳体(100)的内部且两侧通过支撑臂(340)与限位套座(320)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固定轴座(310)的表面通过缓冲杆(350)与连接导条(330)的两端活动连接,所述主控板(200)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滑动套接于连接导条(330)内侧的连接销(2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容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顶胶(210)为弹性气囊结构,且防撞顶胶(210)呈均匀分布于主控板(200)的上下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容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座(310)的两侧均转动轴销(311),所述轴销(311)的端部与控制器壳体(100)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轴销(311)的布置方向与支撑臂(340)的偏转方向相互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容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340)的数量为八个并均分为两组并呈对称分布于限位套座(320)的两侧,所述支撑臂(340)的两端分布于固定轴座(310)的表面和限位套座(320)的表面转动连接且转动方向与盖板(110)的表面放线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容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套座(320)滑动套接于主控板(200)的边缘表面,所述限位套座(320)为橡胶材质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容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导条(330)的表面开设有用于连接销(220)滑动的套槽,所述缓冲杆(350)的一端与连接导条(330)的端部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固定轴座(310)的表面球头连接,所述缓冲杆(350)为弹性阻尼杆结构。
CN202222719435.4U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智能电容控制器 Active CN2183529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19435.4U CN218352923U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智能电容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19435.4U CN218352923U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智能电容控制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52923U true CN218352923U (zh) 2023-01-20

Family

ID=84897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19435.4U Active CN218352923U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智能电容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529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352923U (zh) 一种智能电容控制器
CN210093033U (zh) 一种基于安装座减震的三相异步电动机
CN208754125U (zh) 一种可调式减震电机
CN215641674U (zh) 一种防止碰撞的pcba功能测试治具
CN112186957A (zh) 一种电动车用减震电机
CN213036089U (zh) 一种无人飞行器的微型雷达装置
CN111252247A (zh) 一种碳纤维无人机壳
CN112648337A (zh) 一种电力设备用减震装置
CN209731851U (zh) 一种高效高性价比云服务器机柜
CN219163870U (zh) 一种风电碳刷
CN21251961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器外壳
CN110649750A (zh) 一种电动机减震安装座
CN218587097U (zh) 一种具有抗震性能的光伏支架
CN111799089A (zh) 一种层级式抗震电力电容器装置
CN220435817U (zh) 一种新型抗震型存储机箱
CN110636728A (zh) 一种可降解餐具生产加工用设备电控箱
CN215621274U (zh) 一种带有保护结构的汽车冷却器
CN220980724U (zh) 一种发电机减震底座
CN220858285U (zh) 一种低频自组网基站用防护装置
CN212930219U (zh) 一种取暖器用支撑座
CN216916794U (zh) 一种防撞击的发动机运输固定支架
CN213660212U (zh) 一种层级式抗震电力电容器装置
CN211149512U (zh) 一种具有降噪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
CN219960287U (zh) 一种电机端盖与机壳之间的减震降噪装置
CN217177270U (zh) 用于机载电子设备机箱的安装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