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52695U - 耳机及耳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耳机及耳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52695U
CN218352695U CN202222040030.8U CN202222040030U CN218352695U CN 218352695 U CN218352695 U CN 218352695U CN 202222040030 U CN202222040030 U CN 202222040030U CN 218352695 U CN218352695 U CN 2183526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earphone
heart rate
headset
loudspea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4003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能
杨建华
罗鹏
刘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4003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526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526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526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耳机及耳机系统。其中,耳机包括壳体、音嘴和扬声器组件。壳体具有容纳腔。音嘴连接壳体,具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导音通道。扬声器组件部分地容置于容纳腔内。其中,扬声器组件至少包括高音扬声器和出音导管。出音导管的一端与高音扬声器连接,出音导管的另一端朝向音嘴方向延伸至导音通道内。出音导管用于将高音扬声器发出的声音经出音导管传输至音嘴的外部。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的耳机具有更好的声学性能。

Description

耳机及耳机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耳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耳机及耳机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耳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于耳机的音质以及降噪功能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相关技术中,耳机采用主动降噪的方式实现耳机的降噪功能。由于主动降噪的功能需要设置麦克风对环境噪音进行采集,会造成目前的耳机声学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耳机和耳机系统,能够提高耳机的声学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出一种耳机。耳机包括壳体、音嘴和扬声器组件。壳体具有容纳腔。音嘴连接壳体,具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导音通道。扬声器组件部分地容置于容纳腔内。其中,扬声器组件至少包括高音扬声器和出音导管。出音导管的一端与高音扬声器连接,出音导管的另一端朝向音嘴方向延伸至导音通道内。出音导管用于将高音扬声器发出的声音经出音导管传输至音嘴的外部。
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耳机系统。耳机系统包括充电盒和上述至少一个耳机,充电盒用于容纳耳机,以及在耳机放入充电盒后为耳机充电。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通过在壳体的容纳腔内设置扬声器组件,以使耳机能够出声,并通过将用于传输高音扬声器发出的声音的出音导管延伸至导音通道内,使得由扬声器组件发出的高音能够高质量且顺畅的通过出音导管向外传播,从而减少扬声器组件发出的声音受耳机内部其他部件的干扰,进而提高耳机的声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耳机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耳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耳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局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耳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耳机实施例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所述耳机实施例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相关技术中,耳机会具有主动降噪的功能。主动降噪功能就是通过麦克风收集外部的环境噪音,然后通过系统发出与噪音相位相反的声波与噪声干涉实现相位抵消。耳机的主动降噪功能会使用麦克风组件来采集环境噪音。若将麦克风组件安装于耳机的壳体内,会增加壳体的尺寸,影响佩戴的舒适性。若将麦克风组件设置于耳机的出音通道内,则会阻挡声音的输出,影响声学性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至少以下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耳机20可以通过至少一个耳机20与其他元件组成耳机系统1,一实施例描述的耳机系统1可以包括至少两个耳机20。耳机系统1例如为图1所示的TWS(真无线)耳机系统1,或者颈挂式无线耳机系统,或者有线耳机系统等。
以下以耳机系统1为TWS耳机系统1作为示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TWS耳机系统1可以包括充电盒10和两个耳机20,充电盒10用于容纳耳机20,以及在耳机20放入充电盒10后为耳机20充电。可选地,充电盒10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盒体11和盒盖12,盒体11开设有两个容纳槽110,容纳槽110的数量和耳机20的数量可以相同。容纳槽110用于容纳耳机20。盒盖12可转动地/可滑动地连接盒体11,用于选择性地盖合容纳槽110。例如,盒盖12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连接盒体11,实现翻盖式设计。例如,盒盖12可以通过滑轨和滑块的配合实现相对于盒体11滑动,进而实现滑盖式设计。
充电盒10可以为耳机20进行充电,在耳机20容纳于容纳槽110时,可以电性连接耳机20,进而为耳机20进行充电。例如,容纳槽110内可以设置有充电触点(图未示),耳机20上也相应地设置有充电触点(图未示)。耳机20放置在容纳槽110内时,耳机20的充电触点和充电盒10的充电触点可以接触,以实现电性连接。当然,充电盒10也可以和耳机20进行无线充电。充电盒10可以和耳机20通过磁吸方式进行结构连接和/或电连接,耳机20放置在容纳槽110时,充电盒10和耳机20磁性吸附。
充电盒10可以设置有提示组件111,比如显示屏或者LED灯等,可以用于提示相应的信息,比如电量等。充电盒10还可以设置有充电接口(图未示),比如USB接口、TYPE-C接口、MIN-USB接口、Lighting接口。
两个耳机20可以分为主、副耳机20。主耳机20可以和外部设备进行通信连接,例如可以通过蓝牙技术实现通信。外部设备,例如可以为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等。副耳机20可以和主耳机20进行通信,外部设备发送的数据可以发送给主耳机20,并同时经主耳机20发送给副耳机20,以使得主、副耳机20能够尽量地同步接收到数据。
本实施例的耳机20的相关内容可以参见如下本申请耳机20一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本申请耳机20一实施例描述耳机20的至少一种示例性结构。
参阅图2,耳机20包括壳体21、音嘴22和扬声器组件30。壳体21具有容纳腔211,容纳腔211内能够容纳扬声器组件30,也能够容纳用于实现蓝牙通信的蓝牙组件,以及用于电连接其他元件或设备的导电元件,例如电路板或导线等。音嘴22连接壳体21,且具有与容纳腔211连通的导音通道221,音嘴22也可称为耳嘴,用于将耳机20内扬声器组件30发出的声音经导音通道221传输至外界。
可选地,耳机20包括透明耳帽23,透明耳帽23可拆卸地套设于音嘴22外周。耳帽23会在侧向上受到耳道的挤压并产生一定的形变。在用户佩戴耳机20时,耳帽23可以伸入至用户的耳道,由于其形变特性能够使得耳机20较为稳固地佩戴在用户的耳朵。而且耳帽23能够封堵用户的耳道,可以起到较好的被动降噪效果。
参阅图2至图4,扬声器组件30部分地容置于容纳腔211内,扬声器组件30能够通过导电组件与蓝牙组件或者其他信号源电连接,以接收到电信号并将其转变为声音信号。扬声器组件30至少包括高音扬声器31和出音导管311。
出音导管311的一端与高音扬声器31连接,出音导管311的另一端朝向音嘴22方向延伸至导音通道221内。出音导管311用于将高音扬声器31发出的声音经出音导管311传输至音嘴22的外部。出音导管311例如可以在导音通道221内延伸较短距离,出音导管311的出口(位于远离高音扬声器31的一端)与导音通道221连通,高音扬声器31产生的声音能够经由出音导管311传播至导音通道221,进而将声音信号经过导音通道221传输至外界。出音导管311的设置使得高音扬声器31发出的高音能够通过出音导管311高质量且顺畅地传播至外界,能够减少传播过程中耳机20内其他部件对高音传播的影响,提高了耳机20的声学性能。
可选地,参阅图4,音嘴22的远离壳体21的一端设有导音口,声音能够经导音口传播至外部。导音通道221的出口即为导音口,导音口内设置有滤网222,滤网222具有出音区222a,出音区222a与出音导管311对应设置。如此使得出音导管311内的声音能够顺畅的经出音区222a传播至外界。出音导管311也例如可以在导音通道221内延伸较长距离,换言之,出音导管311远离高音扬声器31的一端更为靠近滤网222设置。出音导管311的出口靠近滤网222,高音能够高质量地直接传播至外界,减少高音在导音通道221内的传输损失。
在一实施方式中,扬声器组件30还包括与高音扬声器31连接的低音扬声器32,低音扬声器32位于容纳腔211内且远离出音导管311设置。低音扬声器32的设置使得耳机20能够兼顾低音与高音的输出,从而提高耳机20的声学性能。低音扬声器上设有至少一个出音孔321,低音扬声器32发出的声音经出音孔321传输至音嘴22和出音导管311之间的低音通道。低音通道内的声音能够经导音通道221传播至外界。其中,在设置出音导管311的基础上再设置出音孔321能够增强扬声器组件30的声音输出能力(例如出音导管311输出高音,出音孔321输出低音),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强耳机20的声学性能,使得扬声器组件30的出音范围更大,而且声音更均衡。
相关技术中,低音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为低音,低音的频带宽度一般小于10KHz;高音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为高音,高音的频带宽度一般大于或等于10KHz且小于或等于14KHz。而本申请中由设有出音导管311的高音扬声器31发出的高音的频带宽度可达到大于或等于10KHz且小于或等于18KHz,大大扩展了高音扬声器31发出的高音的频带宽度,提高了耳机20的高音音效。
下面对扬声器组件30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示例性介绍:
参阅图3,高音扬声器31和低音扬声器32层叠或嵌套设置,例如,高音扬声器31的一部分内嵌在低音扬声器32的中间凹陷部内。扬声器组件30还包括扬声器电路板33,扬声器电路板33设置于高音扬声器31和低音扬声器32之间,且电性连接高音扬声器31和低音扬声器32,以为二者提供电信号。
可选地,高音扬声器31具体可以为动圈型扬声器、动铁型扬声器或圈铁型扬声器中的一种。低音扬声器32具体可以为动圈型扬声器、动铁型扬声器或圈铁型扬声器中的一种。在此均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而言,高音扬声器31相较于低音扬声器32更靠近音嘴22。高音扬声器31至少部分设置于容纳腔211内,且其朝向音嘴22的一侧具有出音导管311。高音扬声器31产生的声音能够沿着出音导管311传播至导音通道221或者外界,出音导管311与降噪麦克风组件40间隔设置,以减少声音受到导音通道221内其他元件的干扰。
低音扬声器32朝向音嘴22的一侧具有出音孔321,出音孔321与高音扬声器31间隔设置,且与导音通道221位于高音扬声器31和音嘴22之间低音通道连通,从而由低音扬声器32发出的低音可以经过导音通道221传播至外界。
可选地,出音孔321可以为设置在低音扬声器32上的至少两个开孔,或者,还可以为设置在低音扬声器32上且围绕高音扬声器31外部的一个环形开孔,以加强低音扬声器32的出声效果。至少两个出音孔321间隔设置于低音扬声器32的朝向音嘴22的一侧面的未与高音扬声器31接触的部分,以避免高音扬声器31影响出音孔321出音。其中,两个出音孔321可以分别位于高音扬声器31的相对两侧,以增加低音扬声器32所产生声音的均匀性,进而提升耳机20的声学性能。
进一步地,高音扬声器31与低音扬声器32部分地嵌套设置,且低音扬声器32的最大外径大于高音扬声器31的最大外径。出音孔321设置在低音扬声器32的外径大于高音扬声器31的最大外径的部分上。换言之,高音扬声器31设置于低音扬声器32的朝向音嘴22的一侧面,且高音扬声器31在低音扬声器32的朝向音嘴22的一侧面的投影位于低音扬声器32的朝向音嘴22的一侧面内,出音孔321设置在该侧面的不具有高音扬声器31投影的部分。如此设置,能够便于出音孔321出音,也能够使得扬声器组件30的结构较为规整,有利于将其容置于容纳腔211内,也能够便于壳体21与耳道的形状适配,以增加佩戴的舒适性。
关于高音扬声器31和低音扬声器32的进一步示例性解释说明:
高音扬声器31和低音扬声器32的设置,使耳机20发出的声音同时具有较好的高音效果和低音效果。可选地,高音扬声器31的音膜34往音嘴22的方向凸起,低音扬声器32的音膜34往背离音嘴22的方向凸起,高音扬声器31和低音扬声器32的音膜34凸起的方向相反。如此能够更好地增强高音扬声器31的高音特性,以及低音扬声器32的低音特性,通过两个扬声器的配合,进而提升整个耳机20的音质,兼顾高频音质和低频音质。
可选地,考虑到高音性能良好的扬声器一般体积较小,而低音性能较好的扬声器一般体积较大,于是将高音扬声器31设置为更靠近音嘴22的一侧,从而使扬声器组件30的形状能够更好地与壳体21适配,进一步使得壳体21能够与用户耳道适配,提升佩戴的舒适性。并且,高音和低音比较而言,低音的抗干扰性能较高。高音通过出音导管311出音,低音能够通过出音孔321出音。如此能够提高耳机20整体的声学性能。高音扬声器31和低音扬声器32的其他结构和部件,可以均为现有常规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参阅图2、图3和图4,耳机20还包括容置于导音通道221内的降噪麦克风组件40。将降噪麦克风组件40容置于导音通道221内,能够使其收到的噪音为经过耳机20的壳体21或其他组件减弱的噪音,该减弱后的噪音与佩戴耳机20时人耳能够听的到的噪音更加接近,从而优化了主动降噪的功能。降噪麦克风组件40与出音导管311间隔设置,如此使得扬声器组件30发出的声音能够经出音导管311导向至外界,减少了声音在传播路径上受到降噪麦克风组件40的遮挡,进而减少了声音减弱或者失真,增强了耳机20的声学性能。可选地,如图4所示,滤网222具有与出音区222a间隔设置的收音区222b,收音区222b与降噪麦克风组件40对应设置,从音嘴22外往内看,滤网222可以呈现独特的外观设计,而且此外观设计能够更好地与出音导管311和降噪麦克风组件40进行配合,优化结构设计,使得结构更协调。
进一步地,降噪麦克风组件40包括降噪麦克风41和柔性电路板42。柔性电路板42围设于出音导管311的外围。柔性电路板42可以自由弯曲、卷绕、折叠,可依照空间布局要求任意安排,例如呈弯曲设置,柔性电路板42可以为FPC电路板。并且,柔性电路板42在三维空间具有较大的移动和伸缩的自由度,从而达到降噪麦克风组件40中各个元器件装配和导线连接的一体化。其中,降噪麦克风41可以为用于主动降噪的反馈麦克风。
降噪麦克风41设置于柔性电路板42上且电性连接柔性电路板42。降噪麦克风41包括拾音孔411,降噪麦克风41的拾音孔411位于出音导管311和音嘴22之间的间隙,降噪麦克风41的拾音孔411朝向出音导管311。如此设置,使得拾音孔411能够较多地接收到自导音通道221的导音口进入到导音通道221内的噪音,以提高耳机20的降噪能力。
降噪麦克风组件40在导音通道221内的设置具有多种方式。例如,降噪麦克风组件40设置在音嘴22内壁,或者设置在出音导管311的外壁。降噪麦克风组件40可以安装在音嘴22内壁,具体地可以是柔性电路板42部分安装在音嘴22的内壁,且部分延伸进入导音通道221内,降噪麦克风41安装于延伸进入到导音通道221内的柔性电路板42上。如此设置能够提高降噪麦克风41的收音能力,同时也能够便于出音导管311的装配和制造。降噪麦克风41可以安装在出音导管311的外壁,具体可以是柔性电路板42部分设置在出音导管311的外壁,且部分延伸进入导音通道221内,降噪麦克风41安装于延伸进入到导音通道221内的柔性电路板42上。如此能够便于柔性电路板42的安装,同时也能够提高降噪麦克风41的收音能力。
可选地,降噪麦克风组件40可以包括补强板43,补强板43与柔性电路板42层叠且共形设置。柔性电路板42弯曲至合适的形状后,可以通过补强板43进一步将其形状固定下来,从而减少由于安装于柔性电路板42上的各个元件的重力以及耳机20的晃动造成的柔性电路板42变形,进而减少由于柔性电路板42变形过大引起的疲劳断裂以及元件损坏。
进一步地,参阅图4,柔性电路板42的在导音通道221内的部分呈U型设置,并部分地固定在音嘴22的内壁,降噪麦克风41设置于柔性电路板42的内侧且靠近出音导管311。具体而言,柔性电路板42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板体部421和延伸部422。板体部421呈弯曲状设置,并设于出音导管311的外围。可选地,延伸部422自板体部421的远离扬声器组件30的侧边,往靠近扬声器组件30的侧边延伸至靠近高音扬声器31,且位于板体部421和出音导管311之间。板体部421与延伸部422共同围设出了上述的U型。其中,降噪麦克风41设置于延伸部422的背离出音导管311的一侧面。延伸部422开设有与拾音孔411对应连通的通孔(图4示出,但未标注)。如此设置能便于降噪麦克风41的安装设置,提高降噪麦克风41的收音效果,而且设置板体部421和弯折延伸的延伸部422,能够增加柔性电路板42的可利用区域,进而可以设置更多的电性器件,而且延伸部422弯折延伸能够提高导音通道221的空间利用率,提高结构集约化和紧凑性。
参阅图5至图7,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导音通道221内还设置有血氧检测组件60、心率检测组件50、红外传感器中(图未示出)的一个或多个。血氧检测组件60、心率检测组件50、红外传感器中的一个或多个也设置在柔性电路板42上,从而使耳机20整结构较为紧凑,以减小耳机20整体的体积。可选地,血氧检测组件60、心率检测组件50、红外传感器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设置于另外的电路板,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而言,板体部421的周侧可以设置有心率检测组件50或者血氧检测组件60等,从而使本申请的耳机20能够具有心率检测和血氧检测的功能。板体部421上也可以设置有红外接近传感器,用来检测耳机是否被用户佩戴,以视情况启动或关闭耳机,达到节省电量的目的。
具体而言,心率检测组件50可以至少包括一个心率发射器和一个心率接收器。心率发射器和心率接收器可以安装于柔性电路板42的板体部421,具体可以设置于板体部421的外侧面。心率发射器发射光线入射到皮肤,经过皮下组织的反射、散射和吸收后,一部分光可以从皮肤表面反射,并被心率接收器接收。在此过程中,由于皮下组织的血液容积随心脏律动呈搏动性变化,使心率接收器上接收到的光强也随之呈搏动性变化。将此光强变化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即可获得皮下组织血液容积随脉搏变化的波形,并由此计算出心率值。心率发射器例如可以包括发光LED,心率接收器例如可以包括光电二极管。
进一步地,板体部421大致呈围绕出音导管311的环形设置,例如圆形或方形设置,音嘴22上套设有板体部421。如此设置能够减少由于心率检测组件50造成的耳机20体积增大的问题,以增加耳机20佩戴的舒适性,并且设置于音嘴22内能够将心率检测组件50与耳道间隔,以提升检测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板体部421与导音通道221共形设置,从而减少心率检测组件50对导音通道221的遮挡,增加导音通道221声音传输的通畅性。具体地,参阅图6,心率检测组件50可以包括第一心率发射器51、第一心率接收器52,第二心率发射器53以及第二心率接收器54。第一心率发射器51的工作面、第一心率接收器52的工作面、第二心率发射器53的工作面以及第二心率接收器54的工作面分别朝向音嘴22的内侧面。简言之,上述元件的工作面分别朝向外侧,以使发射出的光线能够射入皮下组织,且能够接收反射回来的光线。
在本实施方式中,音嘴22的透光率可以大于或等于50%,使得第一心率发射器51和第二心率发射器53光线能够从导音通道221内经音嘴22透出,并且能够使反射的光线从音嘴22透入到导音通道221中的第一心率接收器52和第二心率接收器54。
具体而言,第一心率发射器51、第一心率接收器52、第二心率发射器53和第二心率接收器54间隔设置于板体部421的外侧面,如此能够减少上述四个元器件之间的互相干扰,有利于提高检测精确度。
具体而言,第一心率发射器51的工作面、第一心率接收器52的工作面、第二心率发射器53的工作面和第二心率接收器54的工作面朝向彼此不同。如此设置,能够确保第一心率发射器51和第二心率发射器53发射的光线能够尽可能多地射入耳道的皮下组织,减少二者发射出的光线未经皮下组织吸收就直接射入第一心率接收器52和第二心率接收器54的情况,能够增加心率检测组件50的抗干扰性能,有利于提高检测的精确度。第一心率发射器51、第二心率发射器53的工作面可以分别是指其发光面。第一心率接收器52、第二心率接收器54的工作面可以分别是指其受光面。
参阅图6和图7,进一步地,板体部421具有沿周向设置至少四个外侧面,通过设置四个外侧面,将板体部421的周侧分为四个不同的方向。第一心率发射器51、第一心率接收器52、第二心率发射器53和第二心率发射器53分别设置于板体部421的不同朝向的外侧面,以使得第一心率发射器51的工作面、第一心率接收器52的工作面、第二心率发射器53的工作面和第二心率接收器54的工作面朝向彼此不同。例如,第一心率发射器51、第一心率接收器52分别位于板体部421相邻的两个外侧面,第二心率发射器53和第二心率接收器54分别位于板体部421相邻的另外两个外侧面。
板体部421呈弯曲状设置,并至少具有第一外侧面421a、第二外侧面421b、第三外侧面421c和第四外侧面421d,第一外侧面421a和第二外侧面421b相背设置,第三外侧面421c和第四外侧面421d相背设置,第一外侧面421a和第二外侧面421b分别位于第三外侧面421c和第四外侧面421d之间,第一心率发射器51和第一心率接收器52分别设置于第一外侧面421a至第四外侧面421d中相邻的两者,第二心率发射器53和第二心率接收器54分别设置于第一外侧面421a至第四外侧面421d中相邻的另外两者。可选地,补强板43设置于板体部421的背离第一外侧面421a至第四外侧面421d的内侧面。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板体部421可以呈长方形框体设置,例如为跑道形设置,第一外侧面421a、第二外侧面421b、第三外侧面421c和第四外侧面421d为板体部421的四个外侧面。将板体部421设置为长方形框体,一方面能够使得板体部421的四个角能够将第一心率发射器51、第一心率接收器52、第二心率发射器53和第二心率接收器54两两隔开,使得板体部421能够遮挡第一心率发射器51与第一心率接收器52之间的光路,减少第一心率发射器51直接射入到第一心率接收器52的光线,以提高检测精确度。第二心率发射器53和第二心率接收器54同理。另一方面,长方形框体设置的板体部421与音嘴22能形成稳定的组装配合。
耳机20还包括第一血氧发射器61和第二血氧发射器62,第一血氧发射器61和第二血氧发射器62设置于板体部421的相同外侧面,或者分别设置于板体部421的不同外侧面,不做具体限定。
由于血液对绿光的吸收较强,对红光的吸收较弱,通过将第一血氧发射器61和第二血氧发射器62发射的光均设置为红绿光,且通过皮下组织以及血液对红绿光进行吸收和反射,使得反射的光线被第一心率接收器52和第二心率接收器54接收,将光强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后,根据算法就能够计算出血氧含量。第一血氧发射器61可以同时发射红光和绿光(例如可以同时具有红光LED和绿光LED),第二血氧发射器62可以同时发射红光和绿光(例如可以同时具有红光LED和绿光LED)。
具体而言,第一血氧发射器61与第一心率发射器51和第二心率发射器53中的一者设置于板体部421的同一侧面,第二血氧发射器62与第一心率发射器51和第二心率发射器53中的一者设置于板体部421的同一侧面。可选地,第一血氧发射器61工作面和第二血氧发射器62的工作面的朝向与和二者位于同一侧面的第一心率发射器51或第二心率发射器53相同。其中,第一心率接收器52和第二心率接收器54可以同时接收第一心率发射器51、第二心率发射器53、第一血氧发射器61和第二血氧发射器62四者射出后经由皮下组织反射的光线。第一心率接收器52和第二心率接收器54也可以分别接收第一心率发射器51和第二心率发射器53二者射出后经由皮下组织反射的光线以及第一血氧发射器61和第二血氧发射器62二者射出后经由皮下组织反射的光线,在心率和血氧的具体计算中可以由芯片的具体的算法而定。
进一步地,由于第一血氧发射器61和第二血氧发射器62同样是发射光线,经皮下组织反射、散射和吸收后,部分光线进入到第一心率接收器52和第二心率接收器54中转化为电信号的原理。则第一血氧发射器61和第二血氧发射器62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排布位置以及工作面朝向所产生的技术效果至少与上述心率检测组件50的技术效果同理,不再赘述。
通过在板体部421上设置第一心率发射器51、第二心率发射器53、第一心率接收器52和第二心率接收器54,使得本申请耳机20能够通过上述元件同时测试到两组心率数据,两组心率数据通过算法计算能够增加心率检测的准确度。通过将上述元件间隔设置,使得本申请耳机20能够通过耳道内不同区域的皮下组织实现心率检测,更能够反映心率的平均水平,提高了检测准确度。进一步通过将上述元件的工作面的朝向设置为彼此不同,以及通过对板体部421的结构设计,能够减少第一心率发射器51和第二心率发射器53发射的光线未经皮下组织吸收直接进入第一心率接收器52和第二心率接收器54的情况,从而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通过加入第一血氧发射器61和第二血氧发射器62使得耳机20进一步具有血氧检测的功能。
综上所述,通过在壳体21的容纳腔211内设置扬声器组件30,以使耳机20能够出声,并通过在音嘴22的导音通道221内间隔设置出音导管311和降噪麦克风组件40,使得扬声器组件30发出的高音能够通过出音导管311高质量且顺畅地传播至外界、发出的低音能够通过与高音隔离开的低音通道高质量且顺畅地传播至外界,同时减少扬声器组件30的出声受到降噪麦克风组件40的影响,进一步提高耳机20的声学性能。将降噪麦克风组件40设置于导音通道221内还能便于壳体21尺寸的缩小,有助于提升耳机20佩戴的舒适性。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容纳腔,
音嘴,连接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导音通道;
扬声器组件,部分地容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其中,所述扬声器组件至少包括高音扬声器和出音导管,所述出音导管的一端与所述高音扬声器连接,所述出音导管的另一端朝向所述音嘴方向延伸至所述导音通道内;所述出音导管用于将所述高音扬声器发出的声音经所述出音导管传输至所述音嘴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扬声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高音扬声器连接的低音扬声器,所述低音扬声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远离所述出音导管设置;所述低音扬声器上设有至少一个出音孔,所述低音扬声器发出的声音经所述出音孔传输至所述音嘴和所述出音导管之间的低音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耳机还包括容置于所述导音通道内的降噪麦克风组件,所述降噪麦克风组件包括柔性电路板和降噪麦克风,所述降噪麦克风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且电性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所述降噪麦克风包括拾音孔,所述拾音孔位于所述出音导管和所述音嘴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噪麦克风组件设置在所述音嘴内壁,或者设置在所述出音导管的外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电路板呈U型设置,并部分地固定在所述音嘴的内壁;所述降噪麦克风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内侧且靠近所述出音导管,所述柔性电路板上开设有与所述拾音孔对应连通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音扬声器与所述低音扬声器部分地嵌套设置,且所述低音扬声器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高音扬声器的最大外径,所述出音孔设置在所述低音扬声器的外径大于所述高音扬声器的最大外径的部分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音嘴的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导音口,所述导音口设置有滤网,且所述出音导管的远离所述高音扬声器的一端靠近所述滤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音通道内还设置有血氧检测组件、心率检测组件、红外传感器中的一个或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血氧检测组件、所述心率检测组件、所述红外传感器中的一个或多个也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音扬声器为动圈型扬声器、动铁型扬声器、圈铁型扬声器中的一种,所述低音扬声器为动圈型扬声器、动铁型扬声器、圈铁型扬声器中的一种。
11.一种耳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盒和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耳机,所述充电盒用于容纳所述耳机,以及在所述耳机放入所述充电盒后为所述耳机充电。
CN202222040030.8U 2022-08-03 2022-08-03 耳机及耳机系统 Active CN2183526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40030.8U CN218352695U (zh) 2022-08-03 2022-08-03 耳机及耳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40030.8U CN218352695U (zh) 2022-08-03 2022-08-03 耳机及耳机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52695U true CN218352695U (zh) 2023-01-20

Family

ID=84914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40030.8U Active CN218352695U (zh) 2022-08-03 2022-08-03 耳机及耳机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526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22352B2 (en) Wireless earphone
CN106454574A (zh) 耳塞式耳机麦克风模块
CN212413401U (zh) 一种主动降噪的真无线耳机
US11206477B2 (en) Sound transducer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device
CN210579147U (zh) 一种降噪耳机
CN115396767A (zh) 耳机及耳机系统
CN112188336A (zh) 耳机麦克风
CN106658265B (zh) 降噪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CN218352694U (zh) 耳机
CN218352695U (zh) 耳机及耳机系统
WO2018014374A1 (zh) 骨导耳机及其制造方法
CN215871779U (zh) 一种半入耳式耳机
CN211930858U (zh) 一种真无线立体声耳机
CN212519077U (zh) 电子设备
WO2022100111A1 (zh) 一种蓝牙音频装置及悬挂式蓝牙耳机
CN114079835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腕部穿戴设备
WO2024027456A1 (zh) 耳机及耳机系统
CN207652640U (zh) 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和视听设备
CN218103449U (zh) 耳机头及无线耳机
CN212086464U (zh) 一种主动降噪tws耳机
WO2023124917A1 (zh) 耳机和终端设备
CN212086465U (zh) 一种可主动降噪的tws耳机
WO2024193082A1 (zh) 一种耳机
CN220629527U (zh) 一种夹耳式无线耳机
CN221305912U (zh) 一种小音腔对讲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