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52694U - 耳机 - Google Patents

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52694U
CN218352694U CN202222036141.1U CN202222036141U CN218352694U CN 218352694 U CN218352694 U CN 218352694U CN 202222036141 U CN202222036141 U CN 202222036141U CN 218352694 U CN218352694 U CN 2183526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rt rate
outer side
transmitter
circuit board
rece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3614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3614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526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526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52694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6192 priority patent/WO2024027456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耳机。耳机包括耳机主体和心率检测组件。耳机主体具有音嘴。心率检测组件设置于音嘴内,能够经音嘴发射或接收检测所需的光线。心率检测组件包括柔性电路板、第一心率发射器、第一心率接收器、第二心率发射器以及第二心率接收器。其中,第一心率发射器、第一心率接收器、第二心率发射器和第二心率接收器间隔设置于柔性电路板的外侧面,且第一心率发射器的工作面、第一心率接收器的工作面、第二心率发射器的工作面和第二心率接收器的工作面朝向彼此不同。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提高耳机进行心率检测的精度。

Description

耳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耳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人们总是希望能时刻掌握自己的健康状态。近年来,随着智能产品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智能穿戴产品具有了对心率等健康指标进行检测的功能。
人们常用耳机进行音频播放的方式来收听音乐或节目,因此,人们也开始考虑对耳机加入心率检测等功能。并且,耳道中又有颈内动脉系统和丰富的毛细血管,采用耳机测试心率还具有天然的检测优势。相关技术中,耳机会采用光电反射的方式来进行心率检测,但目前的耳机由于结构设计的原因会产生检测易被干扰,导致检测精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能够提高耳机进行心率检测的检测精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耳机,耳机包括耳机主体和心率检测组件。耳机主体具有音嘴。心率检测组件设置于音嘴内,能够经音嘴发射或接收检测所需的光线。心率检测组件包括柔性电路板、第一心率发射器、第一心率接收器、第二心率发射器以及第二心率接收器。其中,第一心率发射器、第一心率接收器、第二心率发射器和第二心率接收器间隔设置于柔性电路板的外侧面,且第一心率发射器的工作面、第一心率接收器的工作面、第二心率发射器的工作面和第二心率接收器的工作面朝向彼此不同。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通过在柔性电路板上设置第一心率发射器、第二心率发射器、第一心率接收器和第二心率接收器,使得本申请耳机能够通过上述元件同时测试到两组心率数据,两组心率数据通过算法计算能够增加心率检测的准确度。通过将上述元件间隔设置,使得本申请耳机能够通过耳道内不同区域的皮下组织实现心率检测,更能够反映心率的平均水平,提高了检测准确度。进一步通过将上述元件的工作面的朝向设置为彼此不同,能够减少第一心率发射器和第二心率发射器发射的光线未经皮下组织吸收直接进入第一心率接收器和第二心率接收器的情况,从而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进一步地,通过将心率检测组件设置在音嘴内能够是耳机的整体结构较为紧凑,能够减小耳机整体的体积,有利于提高佩戴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耳机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耳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耳机局部结构的放大图;
图4是图2所示耳机一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耳机另一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耳机的心率检测组件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所示耳机的心率检测组件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心率检测组件增加血氧检测功能后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所示心率检测组件增加血氧检测功能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相关技术中,会在例如耳机等穿戴设备中增加心率检测的功能。进行心率检测的原理大致如下:发射器发射光线入射到皮肤,经过皮下组织的反射、散射和吸收后,一部分光可以从皮肤表面反射,并被接收器接收。在此过程中,由于皮下组织的血液容积随心脏律动呈搏动性变化,使接收器上接收到的光强也随之呈搏动性变化。将此光强变化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即可获得皮下组织血液容积随脉搏变化的波形,并由此计算出心率值。但是目前的耳机多采用单侧检测的方式进行心率检测。在进行心率检测时,由于耳机体积较小,发射器与接收器间隔较近,在一些情况下,发射器发射的光线容易被干扰,导致光线未经皮下组织的反射、散射和吸收就直接进入到接收器当中,进而导致心率检测的检测精度较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至少以下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申请耳机20可以通过至少一个以上的耳机20以及其他部件组成耳机系统1,一实施例描述的耳机系统1可以包括至少两个耳机20。耳机系统1例如为耳机系统1,或者颈挂式无线耳机系统,或者有线耳机系统等。
以下以耳机系统1为TWS耳机系统作为示例进行说明。
例如耳机系统1为TWS耳机系统,可以包括充电盒10和两个耳机20,充电盒10用于容纳耳机20。可选地,充电盒10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盒体11和盒盖12,盒体11开设有两个容纳槽110,容纳槽110的数量和耳机20的数量可以相同。容纳槽110用于容纳耳机20。盒盖12可转动地/可滑动地连接盒体11,用于选择性地盖合容纳槽110。例如,盒盖12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连接盒体11,实现翻盖式设计。例如,盒盖12可以通过滑轨和滑块的配合实现相对于盒体11滑动,进而实现滑盖式设计。
充电盒10可以为耳机20进行充电,在耳机20容纳于容纳槽110时,可以电性连接耳机20,进而为耳机20进行充电。例如,容纳槽110内可以设置有充电触点(图未示),耳机20上也相应地设置有充电触点(图未示)。耳机20放置在容纳槽110内时,耳机20的充电触点和充电盒10的充电触点可以接触,以实现电性连接。当然,充电盒10也可以和耳机20进行无线充电。充电盒10可以和耳机20通过磁吸方式进行结构连接和/或电连接,耳机20放置在容纳槽110时,充电盒10和耳机20磁性吸附。
充电盒10可以设置有提示组件111,比如显示屏或者LED灯等,可以用于提示相应的信息,比如电量等。充电盒10还可以设置有充电接口(图未示),比如USB接口、TYPE-C接口、MIN-USB接口、Lighting接口。
两个耳机20可以分为主副耳机。主耳机可以和外部设备进行通信连接,例如可以通过蓝牙技术实现通信。外部设备例如可以为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等。副耳机可以和主耳机进行通信,外部设备发送的数据可以发送给主耳机,并同时经主耳机发送给副耳机,以使得主副耳机能够尽量地同步接收到数据。
本实施例的耳机20的相关内容可以参见如下本申请耳机一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本申请耳机一实施例描述耳机20的至少一种示例性结构。
参阅图2至图4,耳机20包括耳机主体21。耳机主体21内设置有扬声器(图未示),用于发出声音。耳机主体21具有音嘴211,音嘴211具有导音通道212,导音通道212能够供扬声器发出的声音在其内部传导,对声音起到导向和聚拢作用。音嘴211也可称为耳嘴,用于将耳机主体21内扬声器发出的声音经导音通道212传输至外界。
耳机20包括心率检测组件22。心率检测组件22包括柔性电路板30。柔性电路板30可以自由弯曲、卷绕、折叠,可依照空间布局要求任意安排,例如呈圆形弯曲设置或者呈方形弯曲设置。柔性电路板30可以为FPC电路板。并且,柔性电路板30在三维空间具有较大的移动和伸缩的自由度,从而达到心率检测组件22中各个元器件装配和导线连接的一体化。可选地,心率检测组件22可以包括补强板225,补强板225设置于柔性电路板30的内侧面,且与柔性电路板30共形设置。柔性电路板30弯曲至合适的形状后,可以通过补强板225将形状加强固定下来,从而减少由于安装于柔性电路板30上的各个元件的重力以及耳机20的晃动造成的柔性电路板30变形,进而减少由于柔性电路板30变形过大引起的疲劳断裂以及元件损坏。补强板225能够与柔性电路板30配合,从而使二者组成的整体具有合适的刚度,以便于各个元件的安装使用。
参阅图4和图5,心率检测组件22还包括与柔性电路板30电连接的第一心率发射器221、第一心率接收器222、第二心率发射器223以及第二心率接收器224。第一心率发射器221和第二心率发射器223能够发射光线,光线经过皮下组织的反射、散射和吸收后,部分光线反射至第一心率接收器222和第二心率接收器224。第一心率发射器221和第二心率发射器223例如可以包括发光LED,第一心率接收器222和第二心率接收器224例如可以包括光电二极管。
可选地,第一心率发射器221和第一心率接收器222配合使用,第一心率发射器221发射的光线主要由第一心率接收器222接收。第二心率发射器223和第二心率接收器224配合使用,第二心率发射器223发射的光线主要由第二心率接收器224接收。第一心率发射器221和第一心率接收器222可以与第二心率发射器223和第二心率接收器224同时工作,也可以单独间隔工作。可选地,第一心率发射器221、第二心率发射器223可以同时与第一心率接收器222和第二心率接收器224配合工作,第一心率接收器222和第二心率接收器224可以同时接收第一心率发射器221发射后被反射回来的光线以及第二心率发射器223发射后被反射回来的光线。
第一心率接收器222和第二心率接收器224接收到光线后产生相应的信号传输至柔性电路板30。柔性电路板30可以电连接至耳机20的主板(图未示),进而通过对信号的分析从而得出用户的心率数据。可选地,第一心率发射器221和第二心率发射器223发射的光为对人体组织具有较强穿透能力的红外光,以增加心率检测组件22的检测能力。可选地,第一心率发射器221和第二心率发射器223发射的光也可以采用血液吸收率较高的绿光,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心率发射器221、第一心率接收器222、第二心率发射器223和第二心率接收器224中至少一者的工作面镀设有增透膜层(图未示出)。增透膜层可以例如是增光膜或者透光膜等,或者是有增光膜和透光膜等组成的复合膜层。例如设置增光膜能够将发射出的光线向工作面朝向的方向聚集,能够提高该方向上光线的强度,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例如设置透光膜能够增加工作面光线的透过率,能够增加接收器接收到光线的能力,也能够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心率检测组件22可以设置于导音通道212内,也可以设置在音嘴211外周。换言之,柔性电路板30可以绕设于音嘴211的周侧,也可以呈环形设置于音嘴211的导音通道212内,不做具体限定。下面对两种实施方式举例说明:
一、心率检测组件22可以设置于导音通道212内。
具体而言,心率检测组件22设置于导音通道212内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实施方式。例如,其一是,心率检测组件22与音嘴211的围设形成导音通道212的内壁间隔设置。可以设置安装支架将心率检测组件22安装于其上。其二是,心率检测组件22固定于音嘴211的围设形成导音通道212的内壁。
心率检测组件22与音嘴211的围设形成导音通道212的内壁间隔设置,使得音嘴211的内壁较少地受到结构上的破坏或改变,进而第一心率发射器221、第一心率接收器222,第二心率发射器223以及第二心率接收器224发出或接收光线的光路较少地受到遮挡或干扰。
心率检测组件22固定于音嘴211的内壁的方式能够提高心率检测组件22安装的稳定性,也能够提高导音通道212内空间的利用率。
参阅图4,柔性电路板30大致呈环形设置,例如圆形或方形设置,音嘴211内套设有柔性电路板30。如此设置能够减少由于心率检测组件22的设置造成的耳机20体积增大的问题,增加了耳机20佩戴的舒适性,并且设置于音嘴211内能够将心率检测组件22与耳道间隔,以提升检测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柔性电路板30与导音通道212共形设置,从而减少心率检测组件22对导音通道212的遮挡,增加导音通道212声音传输的通畅性。具体地,第一心率发射器221的工作面、第一心率接收器222的工作面、第二心率发射器223的工作面以及第二心率接收器224的工作面分别朝向音嘴211的内侧面。简言之,上述元件的工作面分别朝向外侧,以使发射出的光线能够射入皮下组织,且能够接收反射回来的光线。
在本实施方式中,音嘴211的透光率可以大于或等于50%,使得第一心率发射器221和第二心率发射器223光线能够从导音通道212内经音嘴211透出,并且能够使反射的光线从音嘴211透入到导音通道212中的第一心率接收器222和第二心率接收器224。
可选地,耳机20包括透明耳帽24,透明耳帽24可拆卸地套设于音嘴211外周。耳帽24会在侧向上受到耳道的挤压并产生一定的形变。在用户佩戴耳机20时,耳帽24可以伸入至用户的耳道,由于其形变特性能够使得耳机20较为稳固地佩戴在用户的耳朵。而且耳帽24能够封堵用户的耳道,可以起到较好的被动降噪效果。
二、心率检测组件22设置于音嘴211外周。
参阅图5,柔性电路板30大致呈环形设置,例如圆形或方形设置。柔性电路板30套设于音嘴211周侧。如此设置能够减少心率检测组件22对音嘴211出音造成的影响。具体地,第一心率发射器221、第二心率发射器223、第一心率接收器222和第二心率接收器224设置于柔性电路板30外围,上述元件的工作面朝向远离音嘴211的方向。可选地,耳机20包括透明支撑壳23,套设于音嘴211的外周,心率检测组件22设置于透明支撑壳23和音嘴211之间。通过设置透明支撑壳23,能够将心率检测组件22与耳道间隔,以提高检测稳定性。本实施方式中耳机20也可以包括耳帽24,耳帽24可拆卸地套设于透明支撑壳23的外周。
基于上述的描述,下面对心率检测组件22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具体而言,第一心率发射器221、第一心率接收器222、第二心率发射器223和第二心率接收器224间隔设置于柔性电路板30的外侧面,如此能够减少上述四个元器件之间的互相干扰,有利于提高检测精确度。
具体而言,第一心率发射器221的工作面、第一心率接收器222的工作面、第二心率发射器223的工作面和第二心率接收器224的工作面朝向彼此不同。如此设置,能够确保第一心率发射器221和第二心率发射器223发射的光线能够尽可能多地射入耳道的皮下组织,减少二者发射出的光线未经皮下组织吸收就直接射入第一心率接收器222和第二心率接收器224的情况,能够增加心率检测组件22的抗干扰性能,有利于提高检测的精确度。第一心率发射器221、第二心率发射器223的工作面可以分别是指其发光面。第一心率接收器222、第二心率接收器224的工作面可以分别是指其受光面。
参阅图6和图7,进一步地,柔性电路板30具有沿周向设置至少四个外侧面,通过设置四个外侧面,将柔性电路板30的周侧分为四个不同的方向。第一心率发射器221、第一心率接收器222、第二心率发射器223和第二心率发射器223分别设置于柔性电路板30不同朝向的外侧面,以使得第一心率发射器221的工作面、第一心率接收器222的工作面、第二心率发射器223的工作面和第二心率接收器224的工作面朝向彼此不同。例如,第一心率发射器221、第一心率接收器222分别位于柔性电路板30相邻的两个外侧面,第二心率发射器223和第二心率接收器224分别位于柔性电路板30相邻的另外两个外侧面。如此能够进一步确保第一心率发射器221和第二心率发射器223发射的光线能够尽可能多地射入耳道的皮下组织,减少二者发射出的光线未经皮下组织吸收就直接射入第一心率接收器222和第二心率接收器224的情况,能够增加心率检测组件22的抗干扰性能,有利于提高检测的精确度。
柔性电路板30呈弯曲状设置,至少具有第一外侧面31、第二外侧面32、第三外侧面33和第四外侧面34,第一外侧面31和第二外侧面32相背设置,第三外侧面33和第四外侧面34相背设置,第一外侧面31和第二外侧面32分别位于第三外侧面33和第四外侧面34之间,第一心率发射器221和第一心率接收器222分别设置于第一外侧面31至第四外侧面34中相邻的两者,第二心率发射器223和第二心率接收器224分别设置于第一外侧面31至第四外侧面34中相邻的另外两者。可选地,补强板225设置于柔性电路板30背离第一外侧面31至第四外侧面34的内侧面。如此设置的第一外侧面31、第二外侧面32、第三外侧面33和第四外侧面34能够使安装于其上的第一心率发射器221、第一心率接收器222、第二心率发射器223和第二心率发射器223工作面朝向彼此远离,从而使它们接收和发射光线的光路能够间隔较远,进而进一步减少彼此之间的干扰。
柔性电路板30进一步呈长方形框体设置,例如为跑道形设置,第一外侧面31、第二外侧面32、第三外侧面33和第四外侧面34为柔性电路板30的四个外侧面。将柔性电路板30设置为长方形框体,一方面能够使得柔性电路板30的四个角能够将第一心率发射器221、第一心率接收器222、第二心率发射器223和第二心率接收器224两两隔开,使得柔性电路板30能够遮挡第一心率发射器221与第一心率接收器222之间的光路,减少第一心率发射器221直接射入到第一心率接收器222的光线,以提高检测精确度。第二心率发射器223和第二心率接收器224同理。另一方面,长方形框体设置的柔性电路板30与音嘴211能形成稳定的组装配合。并且,长方形框体设置的柔性电路板30,能够使第一外侧面31、第二外侧面32、第三外侧面33和第四外侧面34的夹角尽可能地接近90度,即使安装于其上的第一心率接收器222、第二心率发射器223和第二心率发射器223工作面朝向尽可能接近90度,进而又进一步地减少了彼此之间的干扰。
具体而言,第一心率发射器221、第一心率接收器222、第二心率发射器223和第二心率接收器224的排布有两种排布方式,下面对两种排布方式进行示例性介绍:
第一种排布方式:参阅图6,在上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心率发射器221和第二心率发射器223分别设置于相邻的侧面,和/或,第一心率接收器222和第二心率接收器224分别设置于相邻侧面。例如,第一外侧面31设置第一心率发射器221、第二外侧面32设置第一心率接收器222、第三外侧面33设置第二心率发射器223、第四外侧面34设置第二心率接收器224。如此设置,第一心率接收器222与第二心率发射器223间隔较远,则第一心率接收器222就会较少的接收到第二心率发射器223射出后反射回来的光线。同理,第二心率接收器224就会较少的接收到第一心率发射器221射出后反射回来的光线。这样能够增加两个检测过程之间的独立性,使获得的数据相对而言更为独立,增加了数据的统计学价值,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
第二种排布方式:参阅图7,在上述的基础上,第一心率发射器221和第二心率接收器224分别设置于相邻侧面,和/或,第二心率发射器223和第一心率接收器222分别设置于相邻侧面。例如,第一外侧面31设置第一心率接收器222、第二外侧面32设置第二心率接收器224、第三外侧面33设置第一心率发射器221、第四外侧面34设置第二心率发射器223。可选地,第一外侧面31和第二外侧面32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第三外侧面33和第四外侧面34之间的间隔距离。将第一心率发射器221和第二心率发射器223分别设置于第三外侧面33和第四外侧面34,能够进一步地减少第一心率发射器221和第二心率发射器223发射的光线直接射入第一心率接收器222和第二心率接收器224。如此设置,能够增加心率检测组件22的兼容性,确保反射的光线能够被第一心率接收器222和第二心率接收器224中的至少一个接收。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参阅图8和图9,耳机20还包括第一血氧发射器40和第二血氧发射器41,第一血氧发射器40和第二血氧发射器41设置于柔性电路板30的相同外侧面,或者分别设置于柔性电路板30的不同外侧面,不做具体限定。
由于血液对绿光的吸收较强,对红光的吸收较弱,通过将第一血氧发射器40和第二血氧发射器41发射的光均设置为红绿光,且通过皮下组织以及血液对红绿光进行吸收和反射,使得反射的光线被第一心率接收器222和第二心率接收器224接收,将光强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后,根据算法就能够计算出血氧含量。第一血氧发射器40可以同时发射红光和绿光(例如可以同时具有红光LED和绿光LED),第二血氧发射器41可以同时发射红光和绿光(例如可以同时具有红光LED和绿光LED)。
具体而言,第一血氧发射器40与第一心率发射器221和第二心率发射器223中的一者设置于柔性电路板30的同一侧面,和/或,第二血氧发射器41与第一心率发射器221和第二心率发射器223中的一者设置于柔性电路板30的同一侧面。可选地,第一血氧发射器40工作面和第二血氧发射器41的工作面的朝向,与和二者位于同一侧面的第一心率发射器221或第二心率发射器223相同。其中,第一心率接收器222和第二心率接收器224可以同时接收第一心率发射器221、第二心率发射器223、第一血氧发射器40和第二血氧发射器41四者射出后经由皮下组织反射的光线。第一心率接收器222和第二心率接收器224也可以分别接收第一心率发射器221和第二心率发射器223二者射出后经由皮下组织反射的光线以及第一血氧发射器40和第二血氧发射器41二者射出后经由皮下组织反射的光线,在心率和血氧的具体计算中可以由芯片的具体的算法而定。
进一步地,由于第一血氧发射器40和第二血氧发射器41同样是发射光线,经皮下组织反射、散射和吸收后,部分光线进入到第一心率接收器222和第二心率接收器224中转化为电信号的原理。则第一血氧发射器40和第二血氧发射器41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排布位置以及工作面朝向所产生的技术效果至少与上述心率检测组件22的技术效果同理,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在柔性电路板30上设置第一心率发射器221、第二心率发射器223、第一心率接收器222和第二心率接收器224,使得本申请耳机20能够通过上述元件同时测试到两组心率数据,两组心率数据通过算法计算能够增加心率检测的准确度。通过将上述元件间隔设置,使得本申请耳机20能够通过耳道内不同区域的皮下组织实现心率检测,更能够反映心率的平均水平,提高了检测准确度。进一步通过将上述元件的工作面的朝向设置为彼此不同,以及通过对柔性电路板30的结构设计,能够减少第一心率发射器221和第二心率发射器223发射的光线未经皮下组织吸收直接进入第一心率接收器222和第二心率接收器224的情况,从而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通过加入第一血氧发射器40和第二血氧发射器41使得耳机20进一步具有血氧检测的功能。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耳机主体,具有音嘴;
心率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音嘴内,能够经所述音嘴发射或接收检测所需的光线,所述心率检测组件包括柔性电路板、第一心率发射器、第一心率接收器、第二心率发射器以及第二心率接收器;
其中,所述第一心率发射器、所述第一心率接收器、所述第二心率发射器和所述第二心率接收器间隔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外侧面,且所述第一心率发射器的工作面、所述第一心率接收器的工作面、所述第二心率发射器的工作面和所述第二心率接收器的工作面朝向彼此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电路板具有沿周向设置至少四个外侧面,所述第一心率发射器、所述第一心率接收器、所述第二心率发射器和所述第二心率发射器分别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不同朝向的外侧面,以使得所述第一心率发射器的工作面、所述第一心率接收器的工作面、所述第二心率发射器的工作面和所述第二心率接收器的工作面朝向彼此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心率发射器、所述第一心率接收器分别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相邻的两个外侧面,和/或,所述第二心率发射器和所述第二心率接收器分别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相邻的两个外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电路板呈弯曲状设置,至少具有第一外侧面、第二外侧面、第三外侧面和第四外侧面,所述第一外侧面和所述第二外侧面相背设置,所述第三外侧面和所述第四外侧面相背设置,所述第一外侧面和所述第二外侧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三外侧面和所述第四外侧面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电路板进一步呈长方形框体设置,所述第一外侧面、所述第二外侧面、所述第三外侧面和所述第四外侧面为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四个外侧面,所述第一外侧面和所述第二外侧面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所述第三外侧面和所述第四外侧面之间的间隔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心率检测组件包括补强板,所述补强板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背离其外侧面的内侧面,且与所述柔性电路板共形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耳机包括第一血氧发射器和与所述第一血氧发射器配合使用的第二血氧发射器,所述第一血氧发射器和所述第二血氧发射器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相同外侧面,或者分别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不同外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血氧发射器与所述第一心率发射器和所述第二心率发射器中的一者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同一侧面,和/或,所述第二血氧发射器与所述第一心率发射器和所述第二心率发射器中的一者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同一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音嘴具有导音通道,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导音通道内,且所述第一心率发射器的工作面、所述第一心率接收器的工作面、所述第二心率发射器的工作面以及所述第二心率接收器的工作面分别朝向所述音嘴围设所述导音通道的内壁,所述音嘴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50%;
或者,所述音嘴具有导音通道,所述心率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导音通道内,且与所述音嘴围设所述导音通道的内壁间隔设置;
或者,所述音嘴具有导音通道,所述心率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导音通道内,且固定于所述音嘴围设所述导音通道的内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耳机包括透明耳帽,所述透明耳帽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音嘴外周,并包围所述心率检测组件;和/或,
所述第一心率发射器、所述第一心率接收器、所述第二心率发射器和所述第二心率接收器中至少一者的工作面镀设有增透膜层。
CN202222036141.1U 2022-08-03 2022-08-03 耳机 Active CN2183526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36141.1U CN218352694U (zh) 2022-08-03 2022-08-03 耳机
PCT/CN2023/106192 WO2024027456A1 (zh) 2022-08-03 2023-07-06 耳机及耳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36141.1U CN218352694U (zh) 2022-08-03 2022-08-03 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52694U true CN218352694U (zh) 2023-01-20

Family

ID=84913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36141.1U Active CN218352694U (zh) 2022-08-03 2022-08-03 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526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7456A1 (zh) * 2022-08-03 2024-02-08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及耳机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7456A1 (zh) * 2022-08-03 2024-02-08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及耳机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121548A1 (en) Stand-alone multifunctional earphone for sports activities
US11871197B2 (en) Multifunctional earphone system for sports activities
CN111464901B (zh) 光导装置和包含光导装置的监测装置
CN105050494B (zh) 具有与身体运动脱开的感测元件的生理监测装置
CN218352694U (zh) 耳机
US11589150B2 (en) Wireless listening device
US11785372B2 (en) Wireless listening device
EP4190234A1 (en) Wearable device based on photoplethysmography (ppg)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209437238U (zh) 耳塞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210019326U (zh) 入耳式脑电采集装置
CN115396767A (zh) 耳机及耳机系统
CN206596167U (zh) 降噪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CN109922731B (zh) 生物特征检测装置及电子终端
CN218352695U (zh) 耳机及耳机系统
CN215773527U (zh) 无线耳机
CN203951613U (zh) 具有生理信息量测的耳道式扬声装置
CN109429562B (zh) 生物特征检测装置及电子终端
CN216253204U (zh) 一种智能健康检测耳机
JPWO2016103736A1 (ja) 情報装置および情報システム
CN219699908U (zh) 生理信号测量单元、组件及可穿戴式电子设备
CN205454028U (zh) 耳机结构
CN217186185U (zh) 听诊设备
CN209497577U (zh) 一种具有高精度心率测量功能的蓝牙耳机
CN219843705U (zh) 一种耳机
CN217607967U (zh) 一种蓝牙耳机入耳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