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51092U - 一种显示装置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51092U
CN218351092U CN202221982954.3U CN202221982954U CN218351092U CN 218351092 U CN218351092 U CN 218351092U CN 202221982954 U CN202221982954 U CN 202221982954U CN 218351092 U CN218351092 U CN 2183510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display screen
display device
ligh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8295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喜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urecia Clarion Electronics Fengche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urecia Clarion Electronics Fengcheng Co Ltd
Faurecia Clarion Electronics Fo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urecia Clarion Electronics Fengcheng Co Ltd, Faurecia Clarion Electronics Fo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urecia Clarion Electronics Fengche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8295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510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510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510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显示装置以及车辆,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为解决将感光模组固定在车载显示器的前框上,由于前框的存在,从而使得车载显示器的整体厚度变大的问题。该显示装置包括后壳、第一电路板、显示屏组件以及感光模组;后壳具有腔体以及与腔体连通的开口;第一电路板固定设置于腔体内;显示屏组件扣合于开口处,显示屏组件上具有透光区域;感光模组设置于第一电路板与显示屏组件之间,感光模组与第一电路板固定,并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且感光模组在显示屏组件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位于透光区域内。本实用新型用于显示图像。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屏技术的发展,显示屏技术被应用于电视、电脑、车载显示器等众多技术领域。
为实现车载显示器的显示屏亮度的自动调节,一般会在车载显示器内部设置感光模组,并在显示屏上设置透光区域,将感光模组设置于透光区域处,利用感光模组感知外界的光线强度,以对显示屏的亮度进行调节。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将感光模组固定在车载显示器的前框上,由于前框距离显示屏的距离较近,因此将感光模组固定在前框上,可以使得感光模组距离透光区域更近,如此可以使得感光模组能够准确的检测到外界的光线强度,进而准确的调节显示屏的亮度。
但是由于前框的存在,车载显示器的整体厚度会变大,不符合现阶段车载显示器轻薄化的理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及车辆,用于解决将感光模组固定在车载显示器的前框上,由于前框的存在,从而使得车载显示器的整体厚度变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后壳、第一电路板、显示屏组件和感光模组。后壳具有腔体以及与腔体连通的开口;第一电路板固定设置于腔体内;显示屏组件扣合于开口处,显示屏组件上具有透光区域;感光模组设置于第一电路板与显示屏组件之间,感光模组与第一电路板固定,并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且感光模组在显示屏组件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位于透光区域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将第一电路板固定设置于腔体内,并将显示屏组件设置于腔体内,在第一电路板与显示屏组件之间设置感光模组以组成显示装置。由于在显示屏组件上具有透光区域,而感光模组在显示屏组件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位于透光区域内,因此感光模组能够通过透光区域感知腔体外部的光线强度,并传递信号至第一电路板,第一电路板可以根据信号调节显示屏组件的亮度,以此实现显示屏组件亮度的自动调节。
由于感光模组固定于第一电路板上,因此本申请中的显示装置可以不设置前框,可以使得显示装置整体厚度变薄。通过上述固定方式,在保证感光模组感光准确性的同时,实现显示装置整体的轻薄化。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设置于感光模组与第一电路板之间,连接件与第一电路板固定连接,并与感光模组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包括支撑块,支撑块与感光模组之间,以及支撑块与第一电路板之间均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块朝向感光模组的表面上具有第一定位柱,感光模组上开设有与第一定位柱对应设置的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柱伸入第一定位孔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块朝向第一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柱,第一电路板上开设有与第二定位柱对应设置的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柱伸入第二定位孔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感光模组包括第二电路板和感光元件,第二电路板固定于连接件上,并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感光元件设置于第二电路板朝向显示屏组件的表面上,并与第二电路板电连接,感光元件在显示屏组件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位于透光区域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包括电路板本体和连接接口,电路板本体固定于连接件上,感光元件设置于电路板本体朝向显示屏组件的表面上;连接接口设置于电路板本体远离感光元件的表面上;
显示装置还包括连接线,连接线的一端与连接接口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朝向电路板本体的表面为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上开设有容纳槽,容纳槽贯穿与第一表面相邻的第一侧壁;连接接口设置于容纳槽内,且连接线由第一侧壁伸入容纳槽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组件包括透光盖板和显示屏,透光盖板与后壳固定连接,透光区域位于透光盖板上;显示屏设置于透光盖板接近第一电路板的一侧,并与透光盖板固定连接;其中,感光模组在透光盖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显示屏在透光盖板上的垂直投影错位设置。
第二方面,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由于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显示装置,因此能够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种外部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二种外部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种爆炸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二种爆炸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三种爆炸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四种爆炸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五种爆炸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六种爆炸图;
图9为本申请第一种相关技术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外部结构图;
图10为本申请第二种相关技术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外部结构图;
图11为本申请第三种相关技术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外部结构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感光模组的第一种外部结构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感光模组的第一种爆炸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感光模组的第二种爆炸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感光模组的第三种爆炸图;
图16为图15的局部放大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感光模组的第四种爆炸图;
图18为图17的局部放大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感光模组的第五种爆炸图;
图20为图19的局部放大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感光模组的第二种外部结构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感光模组的第六种爆炸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感光模组的第七种爆炸图。
附图标记:10-显示装置;100-固定板;200-插口;300-后壳;310-腔体; 311-第二连接柱;400-显示屏组件;410-透光盖板;411-透光区域;420-显示屏;421-第一连接柱;422-定位销;423-第三定位孔;430-光学胶;500-第一电路板;510-连接孔;511-第一连接孔;512-第二连接孔;520-第二定位孔; 600-感光模组;610-第一定位孔;620-第二电路板;621-电路板本体;622-连接接口;623-连接线;630-感光元件;700-前框;800-连接件;810-支撑块; 811-第一定位柱;812-第二定位柱;813-第一表面;814-容纳槽;815-第一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车辆作为一种代步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可以是高铁、汽车或者公交车等中的一种。
为丰富车辆的功能,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包括车辆本体和显示装置10,显示装置10安装于车辆本体上,显示装置10用于显示图像。将显示装置10安装于车辆本体上,为车辆本体增加显示功能,丰富车辆本体的功能。其中显示装置10可以是车辆本体上的车载显示器或者车载电视等。
为将显示装置10安装于车辆本体上,如图1所示,在显示装置10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安装板100,在安装板100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在车辆本体上开设与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利用螺钉等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以将显示装置10固定在车辆本体上。
为实现显示装置10的正常工作,不仅需要将显示装置10固定在车辆本体上,而且还需要为显示装置10提供电源以及信号,因此如图2所示,在显示装置10上还设置有插口200,插口200用于插接车辆本体上的电源线以及信号线等,以确保显示装置10的正常工作。
在此基础上,如图3所示,显示装置10包括后壳300、第一电路板500 和显示屏组件400。后壳300固定于车辆本体上,后壳300具有腔体310以及与腔体310连通的开口;第一电路板500固定设置于腔体310内;显示屏组件400扣合于开口处,显示屏组件400与第一电路板500电连接。
将第一电路板500设置于腔体310内,并将显示屏组件400扣合于开口处,以组成显示装置10。将第一电路板500与显示屏组件400电连接,利用第一电路板500控制显示屏组件400进行工作。
其中,第一电路板500可以为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当然也可以是其它任何合适的电路板,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在此基础上,如图4所示,显示屏组件400包括透光盖板410和显示屏 420,透光盖板410扣合于开口处,并与后壳300固定连接;显示屏420设置于透光盖板410接近第一电路板500的一侧,且位于腔体310内,显示屏420 与透光盖板410固定连接。显示屏组件400包括透光盖板410和显示屏420 两部分,通过显示屏420显示图像,并利用透光盖板410保护显示屏420不受外部伤害。
其中,显示屏420可以是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Micro LED)显示屏、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Light Emitting Diode,MiniLED)显示屏中的任一种,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示例性地,显示屏420为液晶显示屏,液晶显示屏包括显示模组以及背光模组,背光模组为显示模组的发光提供光源,显示模组用于显示画面。液晶显示屏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等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为实现显示屏420与透光盖板410之间的固定连接,在显示屏420与透光盖板410之间设置有光学胶430,利用光学胶430将显示屏420粘贴于透光盖板410上。光学胶430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光学胶430可以在将透光盖板410稳定的固定在显示屏420的基础上,使得显示屏420所发出的光能够正常的穿过透光盖板410。
其中,光学胶430可以是天然树脂光学胶,例如冷山树脂胶、中性树脂胶等。或者也可以是合成树脂胶,例如聚氨酯光学胶、环氧胶粘剂等。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显示屏420包括很多层光学膜片,为了将显示屏420固定在腔体310内,而又不对光学膜片造成伤害,如图5所示,在显示屏420接近第一电路板500 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柱421,第一电路板500通过第一连接柱421与显示屏 420固定连接。具体地,在第一连接柱421接近第一电路板500的一端开设有第三安装孔,在第一电路板500上开设有与第三安装孔对应设置的第一连接孔511,并利用螺钉等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511和第三安装孔,以将显示屏420固定在第一电路板500上,由于第一电路板500固定在腔体310内,因此显示屏420固定在腔体310内。
通过上述设置,利用第一连接柱421将显示屏420固定在第一电路板500 上,不需要直接对显示屏420进行打孔、固定等操作,不会对显示屏420造成伤害。
而且,由于第一连接柱421的存在,在显示屏420与第一电路板500之间存在间隙,在第一电路板500接近显示屏420的一侧上设置有众多的电子元器件,因此间隙的存在可以为电子元器件提供容纳空间,可以避免显示屏 420与第一电路板500之间互相挤压,从而保护电子元器件不受损坏。
其中,第一连接柱421可以设置一个,相比于此,通过设置多个第一连接柱421,例如两个第一连接柱421、三个第一连接柱421,多个第一连接柱 421可以为显示屏420提供稳定的支撑,可以将显示屏420更加稳定的固定在第一电路板500上。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显示屏420为方体结构,在显示屏420的四角附近皆设置一个第一连接柱421,利用四个第一连接柱421将显示屏420稳定的固定在第一电路板500上。
在此基础上,为了降低显示屏420与第一电路板500之间的安装固定难度,如图5所示,在显示屏420接近第一电路板500的一侧设置有定位销422,在第一电路板500上设置有第三定位孔423,将定位销422伸进第三定位孔 423内。通过定位销422和第三定位孔423的配合,使得显示屏420与第一电路板500之间的固定位置唯一,便于定位装配,可以避免在固定显示屏420 与第一电路板500时,二者之间发生相对移动,降低安装难度。
在此基础上,为将第一电路板500固定于腔体310,如图6所示,在腔体 310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柱311,第一电路板500通过第二连接柱311与后壳300固定连接。具体地,在第二连接柱311上开设通孔,通孔连通腔体 310与腔体310外部,在第一电路板500上开设与通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512,利用螺钉等紧固件依次穿过通孔和第二连接孔512,以将后壳300与第一电路板500固定于一起。
如此一来,由于第二连接柱311的存在,在第一电路板500与腔体310 的底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而又由于第一电路板500远离显示屏420的一侧具有很多的电子器件,因此间隙能够为电子器件提供容纳空间,可以避免电子器件与腔体310的底壁挤压,可以避免电子器件受损。
其中,第二连接柱311可以设置一个,相比于此,通过设置多个第二连接柱311,多个第二连接柱311能够为第一电路板500提供稳定的支撑,能够更加稳定的将第一电路板500固定在腔体310内,如此可以提高第一电路板 500与后壳300之间的稳固程度。
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腔体310为方体结构,在腔体310的底壁的四个角附近皆设置一个第二连接柱311,利用四个第二连接柱311将第一电路板 500稳定的固定在后壳30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降低后壳300、第一电路板500和显示屏420之间的安装以及拆卸强度。如图7所示,第一连接孔511与第二连接孔512重合,即第一连接孔511即为第二连接孔512,第二连接孔512即为第一连接孔511,以下统称为连接孔510。
通过上述设置,在固定后壳300、第一电路板500和显示屏420时,可以利用一个紧固件依次穿过通孔、连接孔510和第三安装孔,直接将三者固定于一起。在安装三者时,只需要进行一次紧固件的安装,在拆卸三者时,也只需要进行一次紧固件的拆卸,更加方便、快捷,能够降低安装和拆卸的强度。另外,由于第一连接孔511与第二连接孔512重合,因此在第一电路板 500上进行开孔时,只需开设连接孔510,可以降低在第一电路板500上开孔的数量,从而保证第一电路板500的结构强度,同时又能降低开孔强度。
车辆内部的光线强度会随着天气的变化、时间的改变等因素而发生变化,例如,在阴天,车内的光线比较暗,在晴天,车内的光线比较亮;又如,在白天,车内的光线比较亮,在夜晚,车内的光线比较暗。如果显示屏420的亮度一直保持不变,当车内人员在不同的环境下看向显示装置10时,可能会出现不适的感觉,例如看不清显示装置10上的图像,或者觉得显示装置10 所发出的光线刺眼。
基于此,如图8所示,在透光盖板410上具有透光区域411,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10还包括感光模组600,感光模组600固定设置于透光盖板410 与第一电路板500之间,并与第一电路板500电连接,且感光模组600在透光盖板410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位于透光区域411内。其中,感光模组600 在透光盖板410上的垂直投影,与显示屏420在透光盖板410上的垂直投影错位设置,即感光模组600在透光盖板410上的垂直投影,与显示屏420在透光盖板410上的垂直投影不重合。
如此一来,感光模组600便能够通过透光区域411感知腔体310外部的光线强度,即车辆内部的光线强度,并传递信号至第一电路板500,第一电路板500可以根据信号调节显示屏420的亮度,以将显示屏420的亮度调节至适合车内人员观看显示装置10上的图像的强度。通过在腔体310内设置感光模组600,增加显示屏420自动调节光线强度的功能,使显示装置10更加趋于智能化。
为保证感光模组600的正常工作,需要将感光模组600稳定的固定在腔体310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申请的相关技术中,如图9所示,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10,除了包括显示屏组件400、后壳300以及感光模组600,还包括前框700,前框700设置于后壳300的开口处,透光盖板410与前框 700固定连接,并将感光模组600与前框700固定连接,以此实现将感光模组 600固定于腔体310内。由于前框700距离显示装置10比较近,因此将感光模组600固定在前框700上,可以使得感光模组600尽可能的位于接近透光区域411的位置,从而使得感光模组600能够更加准确的检测到腔体310外部的光线亮度。
但是,如图10所示,由于前框700的存在,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点,会使得显示装置10整体的厚度变大,不符合现阶段显示装置10 轻薄化的理念。
第二点,由于透光盖板410固定于前框700上,因此需要在前框700上预留10mm左右宽度的固定面,通过将透光盖板410固定在固定面上,以将透光盖板410固定在前框700上,而由于固定面的存在,如此就会导致透光盖板410的四周出现宽度较大的黑边,影响显示装置10的外观。
如图11所示,为本申请的另一种相关技术,也存在边框700,因此也存在上述问题。
基于此,如图12所示,本申请提供的感光模组600与第一电路板500固定连接,且感光模组600靠近透光区域411。由于感光模组600固定于第一电路板500上,因此本申请中显示装置10可以不设置前框700,可以使得显示装置10整体厚度变薄,又由于感光模组600靠近透光区域411,因此感光模组600能够准确的检测到腔体310外部的光线强度,可以准确的调节显示屏组件400的亮度。通过上述固定方式,在保证感光模组600感光准确性的同时,实现显示装置10整体的轻薄化。
而且由于本申请中的显示装置10没有设置前框700,因此,在固定透光盖板410时,不需要将透光盖板410固定于前框700上,只需要将透光盖板 410与显示屏420固定,如此在透光盖板410的四周就不存在较宽的黑边,能够提升显示装置10整体的外观。
能够理解的是,为了使得感光模组600能够靠近透光区域411,应保证感光模组600在沿显示屏组件400与第一电路板500的排列方向上的尺寸,接近第一电路板500与显示屏组件400之间间隙的距离,以使得感光模组600 能够接近透光区域411,从而保证感光模组600的感光准确性。
感光模组600的尺寸一般比较小,为了能够保证感光模组600的感光准确性,如图13所示,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10还包括连接件800,连接件 800设置于感光模组600与第一电路板500之间,连接件800与第一电路板 500固定连接,并与感光模组600固定连接。由于第一电路板500与连接件 800固定连接,而连接件800又与感光模组600固定连接,因此感光模组600 与第一电路板500固定连接。由于连接件800位于感光模组600与第一电路板500之间,因此,连接件800能够为感光模组600提供支撑,能够使得感光模组600距离透光区域411的距离更近,能够使感光模组600更加准确的感应腔体310外部的光线强度,更加准确的调节显示屏组件400的亮度。
在此基础上,如图14所示,连接件800可以包括支撑块810,支撑块810 与感光模组600之间,以及支撑块810与第一电路板500之间均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其中紧固件可以是螺钉、螺栓等。将连接件800设置为块状结构,结构简单,加工简便。另外,利用紧固件进行固定,固定方式比较简单,且固定比较牢固。
示例性地,如图14所示,紧固件包括螺钉,为固定感光模组600和支撑块810,可以在感光模组600上开设第一螺纹孔,在支撑块810上开设与第一螺纹孔对应的第二螺纹孔,然后将螺钉依次穿过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以将感光模组600和支撑块810固定在一起。为固定支撑块810和第一电路板500,可以在支撑块810上开设第三螺纹孔,并在第一电路板500上开设与第三螺纹孔对应的第四螺纹孔,然后将螺钉依次穿过第四螺纹孔和第三螺纹孔,以将支撑块810和第一电路板500固定在一起。
或者,连接件800也可以包括多个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感光模组600 固定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一电路板500固定连接,利用多个连接杆将感光模组600固定在第一电路板500上,利用连接杆为感光模组600提供支撑。
为便于将感光模组600固定在支撑块810上,如图15所示,在支撑块810 朝向感光模组600的表面上具有第一定位柱811,如图16所示,并在感光模组600上开设有与第一定位柱811对应设置的第一定位孔610,将第一定位柱811伸入第一定位孔610内。通过第一定位柱811和第一定位孔610的配合,使得支撑块810与感光模组600之间的固定位置唯一,便于定位装配,避免在固定支撑块810与感光模组600时,二者之间发生相对移动,降低安装难度。
其中,第一定位柱811可以设置一个,或者也可以设置多个,例如两个、三个等。第一定位孔610与第一定位柱811一一对应设置。
在此基础上,为便于将支撑块810固定在第一电路板500上,如图17所示,支撑块810朝向第一电路板50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柱812,如图18 所示,第一电路板500上开设有与第二定位柱812对应设置的第二定位孔520,第二定位柱812伸入第二定位孔520内。通过第二定位柱812和第二定位孔 520的配合,使得支撑块810与第一电路板500之间的固定位置唯一,便于定位装配,避免在固定支撑块810与第一电路板500时,二者之间发生相对移动,降低安装难度。
其中,第二定位柱812可以设置一个,或者也可以设置多个,例如两个、三个等。第二定位孔520与第二定位柱812一一对应设置。
在此基础上,如图19、图20所示,感光模组600包括第二电路板620和感光元件630,第二电路板620固定于连接件800上,第二电路板620与第一电路板500电连接;感光元件630设置于第二电路板620朝向显示屏组件400 的表面上,并与第二电路板620电连接,感光元件630在显示屏组件400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位于透光区域411内。通过上述设置,利用第二电路板 620控制感光元件630的工作,以确保感光元件630能够正常感应腔体310外部的光线强度。
其中,感光元件630可以是光敏传感器,或者也可以是其它任何合适的感光器件,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另外,第二电路板620可以为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当然也可以是其它任何合适的电路板,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为实现第二电路板620与第一电路板500之间的电连接,如图21所示,本申请提供的第二电路板620包括电路板本体621和连接接口622,如图22 所示,电路板本体621固定于连接件800上,感光元件630设置于电路板本体621朝向显示屏组件400的表面上;连接接口622设置于电路板本体621 远离感光元件630的表面上;显示装置10还包括连接线623,连接线623的一端与连接接口622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电路板500电连接。在电路板本体621上设置连接接口622,利用连接线623将连接接口622与第一电路板 500电连接于一起,实现第一电路板500与电路板本体621之间的电连接。
在此基础上,为实现第一电路板500与连接线623之间的电连接,在第一电路板500上也设置有连接接口,将连接线623与第一电路板500上的连接接口电连接,以此实现连接线623与第一电路板500之间电连接。
在此基础上,如图22所示,连接件800朝向电路板本体621的表面为第一表面813,第一表面813上开设有容纳槽814,容纳槽814贯穿与第一表面 813相邻的第一侧壁815;如图23所示,连接接口622设置于容纳槽814内,且连接线623由第一侧壁815伸入容纳槽814内。在连接件800上开设容纳槽814,容纳槽814能够为连接接口622提供容纳空间,避免连接接口622占用腔体310的内部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壳,具有腔体以及与所述腔体连通的开口;
第一电路板,固定设置于所述腔体内;
显示屏组件,扣合于所述开口处,所述显示屏组件上具有透光区域;
感光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显示屏组件之间,所述感光模组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固定,并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且所述感光模组在所述显示屏组件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透光区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感光模组与所述第一电路板之间,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感光模组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所述感光模组之间,以及所述支撑块与所述第一电路板之间均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朝向所述感光模组的表面上具有第一定位柱,所述感光模组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柱对应设置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柱伸入所述第一定位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朝向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电路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柱对应设置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柱伸入所述第二定位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模组包括:
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固定于所述连接件上,并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
感光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路板朝向所述显示屏组件的表面上,并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感光元件在所述显示屏组件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透光区域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路板包括:
电路板本体,固定于所述连接件上,所述感光元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本体朝向所述显示屏组件的表面上;
连接接口,设置于所述电路板本体远离所述感光元件的表面上;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接口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朝向所述电路板本体的表面为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贯穿与所述第一表面相邻的第一侧壁;
所述连接接口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且所述连接线由所述第一侧壁伸入所述容纳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组件包括:
透光盖板,所述透光盖板与所述后壳固定连接,所述透光区域位于所述透光盖板上;
显示屏,设置于所述透光盖板接近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侧,并与所述透光盖板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感光模组在所述透光盖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显示屏在所述透光盖板上的垂直投影错位设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CN202221982954.3U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显示装置以及车辆 Active CN2183510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82954.3U CN218351092U (zh)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显示装置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82954.3U CN218351092U (zh)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显示装置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51092U true CN218351092U (zh) 2023-01-20

Family

ID=84913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82954.3U Active CN218351092U (zh)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显示装置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510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26788B (zh) 导光板、背光模块、液晶显示器装置及电器设备
US20080130211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908188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346270B (zh) 显示模组及其背光组件
CN211742549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8351092U (zh) 一种显示装置以及车辆
US9864220B2 (en) Optical sensor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image display device
CN211574682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0099149B (zh) 面板组件、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08600446B (zh) 移动终端
US9905169B2 (en) Display device
CN215494445U (zh) 显示装置
CN212061677U (zh) 显示装置
CN211786489U (zh) 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0606412U (zh) 一种超薄led显示屏模块及其组件
CN108600445B (zh) 移动终端
CN216053646U (zh) 显示装置
JP2004133350A (ja) 画像表示応用機器並びに該機器に用いられる側面コネクタ型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9642462U (zh) 一种中框结构及显示装置
CN220509242U (zh) 一种耐腐蚀lcd显示屏模组
CN216774869U (zh) 一种带有点光源的双目相机
CN216957337U (zh) 一种显示装置以及车辆
CN221149575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屏
CN215954027U (zh) 一种透明显示设备
CN220065053U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626

Address after: 331100 No.12, Gaoxin Avenue, Fengcheng hi tech Industrial Park, Yichun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aurecia music electronics (Fengche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31100 No.12, Gaoxin Avenue, Fengcheng hi tech Industrial Park, Yichun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aurecia music electronics (Fengche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Faurecia electronic (Fosha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