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48969U - 一种分解出料泵机封冷却水并联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解出料泵机封冷却水并联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48969U
CN218348969U CN202221305003.2U CN202221305003U CN218348969U CN 218348969 U CN218348969 U CN 218348969U CN 202221305003 U CN202221305003 U CN 202221305003U CN 218348969 U CN218348969 U CN 2183489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oling
cooling water
pipeline
circ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0500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绍刚
王刚
左鹏
杨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ongtuo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Hongtuo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Hongtuo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Hongtuo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0500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489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489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489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解出料泵机封冷却水并联循环装置,属于水冷却设备领域,包括冷却系统、冷却水循环系统和排水系统;冷却系统包括若干出料系统和若干冷却水收集装置,出料系统包括出料泵冷却管;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冷却塔、循环水池、回流水管道和冷却水管道,冷却塔与循环水池连通,冷却水管道依次连通循环水池、出料泵冷却管和冷却水收集装置,冷却水收集装置连通第一控制阀且并联在回流水管道输入端。本实用新型实现在任意机封出现物料渗漏后快速隔离,避免污染整个冷却系统水质,同时具有冷却效果好,节省电能消耗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分解出料泵机封冷却水并联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冷却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解出料泵机封冷却水并联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循环冷却水是工业用水中的用水大项,在石油化工、电力、钢铁、冶金等行业,循环水的冷却是通过水与空气接触,由蒸发散热、接触散热和辐射散热三个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蒸发散热:水在冷却设备中形成大大小小的水滴或极薄的水膜,扩大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和延长接触时间加强水的蒸发,使水汽从水中带走气化所需的热量从而使水冷却;接触散热:水与较低温度的空气接触,由于温差使热水中的热量传到空气中,水温得到降低;辐射散热:不需要传热介质的作用,而是由一种电磁波的形式来传播热能的现象。
在氧化铝生产过程中,为了确保流程的正常运行,需要对槽罐中的各类物料进行倒运,通常会使用到各类型的泵,在泵运行过程中,为了降低密封腔介质的温度,带走摩擦热,防止汽化结晶和渗漏,经常会用水循环的方法对机封进行冷却。分解工序出料泵的机封冷却水系统由冷却塔、循环水池、循环水泵、循环管等构成串联循环形式,当遇到任何一台泵机封老化、变形等原因导致物料渗漏,均会污染整个冷却水系统,导致重新更换冷却水,增加运行费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解出料泵机封冷却水并联循环装置,实现一套辅具可完成各种体位定位发泡胶的制作,无需患者起身即可依据患者体型调节框架宽度,以及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调节其头部倾斜角度的功能,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便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分解出料泵机封冷却水并联循环装置,包括冷却系统、冷却水循环系统和排水系统;
冷却系统包括若干出料系统、冷却水收集装置,出料系统包括出料泵冷却管;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冷却塔、循环水池、回流水管道和冷却水管道,冷却塔与循环水池连通,冷却水管道依次连通循环水池、出料泵冷却管和冷却水收集装置,冷却水收集装置包括出水口和与出水口连通的第一分支管路,第一分支管路包括与回流水管道连通的回流水管道支路和与排水系统连接的排水系统支路,第一分支管路的回流水管道上串接有第一控制阀,排水系统支路上串接有第二控制阀,回流水管道依次连通第一控制阀和循环水池,若干第一分支管路并联至回流水管道输入端,回流水管道输出端与循环水池连通。
进一步的,冷却水收集装置包括收集器和安装在收集器顶部的散水器,冷却水管道连通至散水器,出水口安装在收集器底部。
进一步的,散水器包括集水槽、用于阻隔冷却水不均匀扩散的若干阻隔壁、开设在阻隔壁间隙的散水槽;冷却水管道与集水槽连通,散水槽密集分布有若干开孔。
进一步的,散水器呈伞形,集水器设置在伞形的顶部,阻隔壁沿伞形的水平高度分层分布。
进一步的,冷却水管道上串接有循环水泵,循环水泵进口和出口分别设置有第三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
进一步的,出料泵冷却管进口和出口位置分别设有第五控制阀和第六控制阀,冷却水管道依次连通循环水池、第五控制阀、出料泵冷却管、第六控制阀和冷却水收集装置。
进一步的,出料系统还包括第二分支管路,冷却水管道包括与循环水池连通的前端管路、与冷却系统连通的后端管路以及至少两组与前端管路和后端管路并联的冷却水管道支路,冷却水管道支路依次连通前端管路、第五控制阀、出料泵冷却管和第六控制阀和第二分支管路,至少两组冷却水管道支路输出端分别通过第二分支管路汇集至后端管路。
进一步的,循环水池通过冷却塔输入管道与冷却塔连通,冷却塔输入管道连通有增压泵,冷却塔底部设有冷却水输出端,冷却水输出端架设在循环水池上。
进一步的,循环水池包括第一循环水池和第二循环水池,第一循环水池和第二循环水池通过循环水池管道连通,循环水池管道上设有第七控制阀,冷却塔输入管道依次串接第一循环水池、增压泵和冷却塔,冷却塔输出端架设在第二循环水池上。
进一步的,第一循环水池设有温度检测装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并联于回流水管道的冷却水收集装置,以及设置在第一分流支路的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实现在任意一组机封出现渗漏情况时均可将其隔离于循环冷却系统之外的功能,有效避免渗漏物料污染循环冷却水。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散水器中设置集水槽、阻隔壁和散水槽,其中冷却水管道连通至集水槽,散水槽密集分布有若干开孔,换热时与空气接触更充分,实现对使用后的冷却水进行一次冷却,提高了换热效率,减轻了冷却塔二次冷却的负担。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循环水池中设置温度检测装置,检测收集的循环冷却水温度,针对冷却水温度的高低确定是否进行冷却,进而大幅降低冷却塔的运行时间,节省电力消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总构成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头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冷却系统,11-出料系统,111-出料泵冷却管,112-第五控制阀、113-第六控制阀,114-第二分支管路,12-散水器,121- 集水槽,122-散水槽,123-阻隔壁,124-开孔,13-冷却水收集装置, 131-收集器,132-出水口,133-第一分支管路,14-第一控制阀,15-第二控制阀;2-冷却水循环系统,21-循环水池,211-第一循环水池, 212-第二循环水池,22-回流水管道,23-冷却水管道,231-前端管路, 232-后端管路,233-冷却水管道支路,241-循环水泵,242-第三控制阀,243-第四控制阀,25-增压泵,26-冷却塔,261-冷却塔输出端, 27-冷却塔输入管道,28-循环水池管道,29-第七控制阀;3-排水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具体的,如图1所示的一种分解出料泵机封冷却水并联循环装置,包括冷却系统1、冷却水循环系统2和排水系统;
冷却系统1包括若干出料系统11、冷却水收集装置13,出料系统11包括出料泵冷却管111;冷却水循环系统2包括冷却塔26、循环水池21、回流水管道22和冷却水管道23,冷却塔26与循环水池 21连通,冷却水管道23依次连通循环水池21、出料泵冷却管111和冷却水收集装置13,冷却水收集装置13包括出水口132和与出水口 132连通的若干第一分支管路133,若干第一分支管路133包括与回流水管道22连通的回流水管道22支路和与排水系统连接的排水系统支路,第一分支管路133的回流水管道22上串接有第一控制阀14,排水系统支路上串接有第二控制阀15,回流水管道22依次连通第一控制阀14和循环水池21,若干第一分支管路133并联至回流水管道 22输入端,回流水管道22输出端与循环水池21连通;其中,冷却水收集装置13用于收集流经出料阀换热过后的冷却水,排水系统用于将污染的冷却水回收至整个工艺生产流程水循环系统中,冷却水管道23用于向出料泵提供冷却水以对其进行冷却降温;冷却水收集装置13的第一分支管路133上的第一控制阀14用于控制冷却水流向回流水管道22,第二控制阀15用于控制冷却水流向排水系统。装置运行前关闭第一控制阀14和第二控制阀15,以使冷却水收集装置13 保持封闭状态,在收集的过程中,巡检人员可以随时观察收集的水质,在收集的冷却水将盛满冷却水收集装置13后,打开第一控制阀14,使冷却水通过回流水管道22流入循环水池21;如果收集过程中发现水质变化或者受到污染,可将第二控制阀15打开,将被污染的水排入排水系统;多个冷却水收集装置13与回流水管道22并联,进而保证被污染的冷却水不会污染到整体冷却水循环系统2,实现在任意一组机封出现渗漏情况时均可隔离于循环冷却系统1之外的功能。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冷却水收集装置13包括收集器131 和安装在收集器131顶部的散水器12,冷却水管道23连通至散水器 12,出水口132安装在收集器131底部,优选的,收集器131为收集桶,散水器12在临空1米处设置,散水器12用于对冷却降温后的水进行一次冷却,进而减小冷却塔26二次冷却的压力,节省冷却塔26 的电力消耗。
具体的,如图2所示,散水器12包括集水槽121、用于阻隔冷却水不均匀扩散的若干阻隔壁123、开设在阻隔壁123间隙的散水槽 122;冷却水管道23与集水槽121连通,散水槽122密集分布有若干开孔124;冷却水管道23的冷却水排放到集水槽121后,集水槽121 中的冷却水在阻隔壁123的分割下,流向到散水槽122,冷却水通过开设在散水槽122上圆孔,均匀分散形成无数小水线,自由下落与空气接触实现换热降温。
具体的,如图2所示,散水器12呈伞形,集水器设置在伞形的顶部,阻隔壁123沿伞形的水平高度分层分布,收集器131顶部设置成伞形,便于冷却水均匀分散,提高一次冷却效果。
具体的,如图1所示,冷却水管道23上串接有循环水泵241,循环水泵241进口和出口分别设置有第三控制阀242和第四控制阀 243;循环水泵241用于向冷却水管道23中抽入循环水池21中的冷却水,第三控制阀242和第四控制阀243用于控制循环水泵241的开关。
具体的,如图1所示,出料泵冷却管111进口和出口位置分别设有第五控制阀112和第六控制阀113,冷却水管道23依次连通循环水池21、第五控制阀112、出料泵冷却管111、第六控制阀113和冷却水收集装置13;第五控制阀112和第六控制阀113用于控制冷却水进出出料泵冷却管111,在出料泵发生机封泄露后可关闭第五控制阀112和第六控制阀113防止更多冷却水被污染。
具体的,出料系统11还包括第二分支管路114,冷却水管道23 包括与循环水池21连通的前端管路231、与散水槽122连通的后端管路232以及至少两组与前端管路231和后端管路232并联的冷却水管道233,冷却水管道233依次连通前端管路231、第五控制阀112、出料泵冷却管111和第六控制阀113和第二分支管路114,至少两组冷却水管道233输出端分别通过第二分支管路114汇集至后端管路 232;将至少两个出料阀通过冷却水管道233并联至作为主管路的前端管路231和后端管路232,在并联路的出料阀发生机封泄露后,关闭对应冷却水管道233的第五控制阀112和第六控制阀113后,仍可保证未出现机封泄露的出料阀冷却管继续冷却降温。
具体的,如图1所示,循环水池21通过冷却塔输入管道27与冷却塔26连通,冷却塔输入管道27连通有增压泵25,冷却塔26底部设有冷却水输出端261,冷却水输出端261架设在循环水池21上;冷却塔26位于循环水池上方增压泵25用于将循环水池21中的冷却水泵送至冷却塔26顶部,冷却水自冷却塔26顶部自由下落和空气接触散热,通过冷却水输出端26降落在循环水池中。
具体的,如图1所示,循环水池21包括第一循环水池211和第二循环水池212,第一循环水池211和第二循环水池212通过循环水池管道28连通,循环水池管道28上设有第七控制阀29,冷却塔输入管道依次串接第一循环水池211、增压泵25和冷却塔26,冷却塔输出端261架设在第二循环水池212上;增压泵25用于将第一循环水池211中的冷却水抽入冷却塔26进行冷却,冷却水自冷却塔26顶部自由下落和空气接触散热,通过冷却水输出端26降落在第二循环水池中;第一循环水池211和第二循环水池212通过循环水池管道 28连通,第七控制阀29用于控制第一循环水池211和第二循环水池 212的冷却水流通,从而使第一循环水池211和第二循环水池212的冷却水的温度平均。
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循环水池211设有温度检测装置,第一循环水池211的温度检测装置用来检测冷却水温度,确定是否将冷却水泵送至冷却塔26进行冷却,若温度超过30摄氏度,需要将第一循环水池211的冷却水通过增压泵向冷却塔26输送,然后启动冷却塔26对冷却水进行冷却,若冷却水温度处于25-30摄氏度之间或者更低的温度,仍可进行冷却降温时,则无需想冷却塔26输送冷却水,暂停冷却塔26工作,进而大幅降低冷却塔26的运行时间,节省电力。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分解出料泵机封冷却水并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系统、冷却水循环系统和排水系统;
所述冷却系统包括若干出料系统、冷却水收集装置,所述出料系统包括出料泵冷却管;所述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冷却塔、循环水池、回流水管道和冷却水管道,所述冷却塔与所述循环水池连通,所述冷却水管道依次连通循环水池、出料泵冷却管和冷却水收集装置,所述冷却水收集装置包括出水口和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的若干第一分支管路,所述若干第一分支管路包括与回流水管道连通的回流水管道支路和与所述排水系统连接的排水系统支路,所述第一分支管路的回流水管道上串接有第一控制阀,所述排水系统支路上串接有第二控制阀,所述回流水管道依次连通第一控制阀和循环水池,所述若干第一分支管路并联至回流水管道输入端,所述回流水管道输出端与所述循环水池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分解出料泵机封冷却水并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收集装置包括收集器和安装在所述收集器顶部的散水器,所述冷却水管道连通至散水器,所述出水口安装在所述收集器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分解出料泵机封冷却水并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水器包括集水槽、用于阻隔冷却水不均匀扩散的若干阻隔壁、开设在阻隔壁间隙的散水槽;所述冷却水管道与集水槽连通,所述散水槽密集分布有若干开孔。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分解出料泵机封冷却水并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水器呈伞形,所述集水器设置在所述伞形的顶部,所述阻隔壁沿伞形的水平高度分层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分解出料泵机封冷却水并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管道上串接有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进口和出口分别设置有第三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分解出料泵机封冷却水并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泵冷却管进口和出口位置分别设有第五控制阀和第六控制阀,所述冷却水管道依次连通循环水池、第五控制阀、出料泵冷却管、第六控制阀和冷却水收集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分解出料泵机封冷却水并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系统还包括第二分支管路,所述冷却水管道包括与所述循环水池连通的前端管路、与所述冷却系统连通的后端管路以及至少两组与所述前端管路和后端管路并联的冷却水管道支路,所述冷却水管道支路依次连通所述前端管路、第五控制阀、出料泵冷却管和第六控制阀和第二分支管路,所述至少两组冷却水管道支路输出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二分支管路汇集至所述后端管路。
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分解出料泵机封冷却水并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池通过冷却塔输入管道与所述冷却塔连通,所述冷却塔输入管道连通有增压泵,所述冷却塔底部设有冷却水输出端,所述冷却水输出端架设在所述循环水池上。
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分解出料泵机封冷却水并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池包括第一循环水池和第二循环水池,所述第一循环水池和第二循环水池通过循环水池管道连通,所述循环水池管道上设有第七控制阀,所述冷却塔输入管道依次串接第一循环水池、增压泵和冷却塔,冷却塔输出端架设在所述第二循环水池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分解出料泵机封冷却水并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水池设有温度检测装置。
CN202221305003.2U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分解出料泵机封冷却水并联循环装置 Active CN2183489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05003.2U CN218348969U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分解出料泵机封冷却水并联循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05003.2U CN218348969U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分解出料泵机封冷却水并联循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48969U true CN218348969U (zh) 2023-01-20

Family

ID=84921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05003.2U Active CN218348969U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分解出料泵机封冷却水并联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489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04989A (zh) 带有液冷系统的服务器机柜
CN218348969U (zh) 一种分解出料泵机封冷却水并联循环装置
CN203642731U (zh) 哈蒙式间接空冷循环水回收系统
CN208669570U (zh) 一种多泵机封冷却循环系统
CN203718747U (zh) 一种模块式换热器
CN116723685B (zh) 液冷散热系统
CN212158256U (zh) 一种船舱板式原油加热器
CN211695411U (zh) 一种高效的导热油加热用油箱
CN211455310U (zh) 安全壳冷却系统
CN201126712Y (zh) 一种钠冷快堆堆容器的气体加热系统
TWM554981U (zh) 密閉循環式冷卻水塔
CN107560494A (zh) 一种在线除垢装置
CN209386843U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用油冷却器
CN111829369A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散热器
CN109631470B (zh) 一种冷却水循环设备
CN207050492U (zh) 一种废水余热回收系统
CN207922904U (zh) 一种冷却循环水机组
CN112235995A (zh)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制冷的冷水系统
CN207197291U (zh) 一种横流式冷却塔用分级进水耗能器
CN207391389U (zh) 一种白酒生产用快速冷却罐
CN212058434U (zh) 一种环路热管换热器
CN216079264U (zh) 一种置换润滑油冷却装置
CN206019458U (zh) 一种应用于食品工厂的贮罐夹层冷却水排放回收系统
CN206256956U (zh) 汽车发动机水箱的双气泵冷却装置
CN220185370U (zh) 一种新型真空泵循环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