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43332U - 座椅扶手、座椅组件、交通工具 - Google Patents

座椅扶手、座椅组件、交通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43332U
CN218343332U CN202222535125.7U CN202222535125U CN218343332U CN 218343332 U CN218343332 U CN 218343332U CN 202222535125 U CN202222535125 U CN 202222535125U CN 218343332 U CN218343332 U CN 2183433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eat
armrest
main
cup ho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3512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栾智勇
余安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urecia China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urecia China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urecia China H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urecia China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3512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433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433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433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座椅扶手、座椅组件以及交通工具。其中,座椅扶手包括内部框架;泡沫;以及面套,所述面套覆盖所述内部框架以及泡沫;其中,所述内部框架的承载区域包括边框以及主承载骨架,所述边框包围限定一空间,所述主承载骨架位于所述空间内部,所述边框的底边提供与基座连接的连接部,所述主承载骨架的一端连接所述边框的底边,另一端连接所述边框的顶边,所述主承载骨架与所述顶边的第一连接部在所述底边的投影位于所述主承载骨架与所述底边的第二连接部的范围内。

Description

座椅扶手、座椅组件、交通工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座椅扶手、座椅组件、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座椅扶手常用于汽车,一般位于座椅的侧部为乘坐者提供方便的位置以放置手臂。座椅扶手常装有杯托、储物盒,以便于放置杯子、储藏物品。
座椅扶手配置为枢转以允许扶手在收合位置以及展开位置转换,在收合位置,座椅扶手部分地或完全嵌入收合至从座椅的靠背部的侧向延伸的基座,以供乘坐者倚靠。在展开位置,大致位于水平位置,以实现供乘坐者放置手臂或者通过杯托放置杯子等功能。
目前的座椅扶手需要进一步地轻量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扶手。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组件。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通工具。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座椅扶手,包括:内部框架;泡沫;以及面套,所述面套覆盖所述内部框架以及泡沫;其中,所述内部框架的承载区域包括边框以及主承载骨架,所述边框包围限定一空间,所述主承载骨架位于所述空间内部,所述边框的底边提供与基座连接的连接部,所述主承载骨架的一端连接所述边框的底边,另一端连接所述边框的顶边,所述主承载骨架与所述顶边的第一连接部在所述底边的投影位于所述主承载骨架与所述底边的第二连接部的范围内。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边框以及主承载骨架形成的镂空结构,使得座椅扶手在保证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可以减少内部框架的重量,从而使得座椅扶手进一步地轻量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承载骨架通过多个分支骨架与所述底边连接,所述多个分支骨架汇合至主骨架,所述主骨架与所述顶边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分支骨架以及所述主骨架的承载面位于所述座椅扶手的背面侧,该承载面与所述多个分支骨架以及所述主骨架的外侧面形成第一空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分支骨架以及所述主骨架的外侧面在正面侧延伸第一连接面与所述边框的侧边连接,所述外侧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面形成第二空腔;所述多个分支骨架的内侧面之间在正面侧延伸第二连接面以相互连接,所述内侧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形成第三空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部框架的材料为塑料或镁合金或者铝合金;所述内部框架的边框和/或主承载骨架具有孔洞;当所述内部框架的材料为塑料,所述边框的侧边安装有金属加强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部框架还包括杯托区域,所述杯托区域位于所述承载区域顶部一侧,所述杯托区域提供杯托容纳腔室,以容纳杯托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杯托区域的顶部连接有所述内部框架的头枕区域,所述头枕区域与所述承载区域、所述杯托区域一体成型;所述头枕区域安装有金属支撑件,所述金属支撑件向所述座椅扶手的正面侧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支撑件为U形件,所述U形件的两端部通过螺纹结构连接于所述头枕区域。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座椅组件,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座椅扶手,以及座椅;其中,从所述座椅的靠背部的侧向延伸有基座,所述基座与所述座椅扶手可转动连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交通工具,包括如第二方面所述的座椅组件。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座椅组件的座椅扶手收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座椅组件的座椅扶手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以及图3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座椅扶手的内部框架的背面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C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座椅扶手的内部框架的侧面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座椅扶手的泡沫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座椅扶手的面套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座椅组件;
10-座椅扶手,
101-身部;
102-头部;
1-内部框架;
11-承载区域;
111-边框;
1111-底边;
1112-顶边;
1113-侧边;
1114-金属加强边;
1115-金属轴;
112-主承载骨架;
11211-第一连接部;
S1-投影;
11212-第二连接部;
113-空间;
1121-分支骨架;
1122-主骨架;
1123-承载面;
1124-外侧面;
1125-内侧面;
1126-第一连接面;
1127-第二连接面;
1131-第一空腔;
1132-第二空腔;
1133-第三空腔;
1110-第一孔洞;
1120-第二孔洞;
12-杯托区域;
121-杯托容纳腔室;
122-杯托区域的顶部;
13-头枕部;
131-金属支撑件;
2-泡沫;
3-面套;
4-杯托件;
5-支架;
20-座椅;
201-靠背部;
202-头枕;
30-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座椅扶手以及座椅组件,以汽车的后排座椅为例。但可以理解到,本案的座椅扶手以及座椅组件适用的交通工具,不以汽车为限,例如还可以是飞机、游轮等交通工具,并且,本案的座椅组件以及座椅扶手也不限于应用于交通工具,例如也可以是固定场所的座椅,例如按摩椅、用于大型赛事、会议的观众席的座椅、办公椅等等。
参考图1至图5所示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座椅组件100可以是汽车的后排座椅,可以包括并排布置的至少两个座椅20、20,座椅扶手10位于并排相邻的两个座椅20、20之间,座椅20的靠背部201的侧向延伸有基座30,基座30与座椅扶手10可转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座椅扶手10可以通过图3A以及图3B所示的位于座椅扶手10底部的金属轴1115以及支架5实现与基座30的底部可转动地连接,座椅扶手10可以绕轴1115转动而实现收合至展开的转换。基座30可以是和座椅20、20一体成型的,可以看作是相对于靠背部201的凹陷。
如图1所示的,在座椅组件100的座椅扶手10收合时,座椅扶手10收合至从座椅20的靠背部201侧向延伸的基座30,同座椅20的作用类似的,座椅扶手10以供乘坐者倚靠。座体扶手10除了身部101之外,还包括头部102。头部102超出基座30的高度,相当于座椅的20的头枕202,头部102的设置使得座椅扶手10供乘坐者倚靠时具有更好的舒适性。
如图2所示的,在座椅组件100的座椅扶手10展开时,座椅扶手10大致位于水平位置,以实现供乘坐者放置手臂和/或通过杯托件4放置杯子等功能。
继续参考图1至图5所示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座椅扶手10包括内部框架1、泡沫2以及面套3。面套3位于座椅扶手10的表面,覆盖内部框架1以及泡沫2。具体的制造工艺可以是内部框架1、泡沫2以及面套3分体地制造,之后组装。也可以是先制造内部框架1、面套3,将面套3覆盖内部框架1形成中间产品,之后在中间产品进行发泡工艺形成泡沫2。
如图3A以及图3B所示的,内部框架1的承载区域11包括边框111以及主承载骨架112,边框111包围限定一空间113,边框111的底边1111提供与基座30连接的连接部。例如以上描述的连接部连接金属轴1115以及支架5实现与基座30的底部可转动地连接。
主承载骨架112位于空间113内部,主承载骨架112的一端连接边框111的底边1111,另一端连接边框111的顶边1112,主承载骨架112与顶边1112的第一连接部11211在底边1111的投影S1位于主承载骨架112与底边1111的第二连接部11212的范围内。
承载区域11在此处的含义为座椅扶手10展开大致对应供乘坐者放置手臂的区域。
“顶”、“底”的相对位置,是对于图1所示的收合状态时而言的。
尽管将内部框架1分成多个部位进行描述,但并不意味这内部框架1必须是分体制造的,内部框架1一般是通过注塑工艺或铸造工艺一体成型的。
采用以上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发明人发现,相比于现有的承载区域为整体的板状结构或者块状结构的方案,采用边框与主承载骨架构成的镂空结构,相当于将整体的板状结构或者块状结构进行大面积的挖空处理,实现了进一步的轻量化,并且通过边框的底边提供与基座连接的连接部,以及所述主承载骨架与顶边的第一连接部在所述底边的投影位于所述主承载骨架与所述底边的第二连接部的范围内的协同作用,使得在轻量化的结构下也能保证座椅扶手的结构稳定性,即在图1所示的锁定状态下座椅扶手10收合至基座30时,座椅扶手10的晃动位移满足要求。
继续参考图3A以及图3B所示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承载骨架112通过多个分支骨架1121与底边1111连接,多个分支骨架1121汇合至主骨架1122,主骨架1122与顶边1112连接。分支骨架1121的数量可以是图中所示的两个,但不以此为限,也可以是更多。通过多个分支骨架1121汇合至主骨架1122的结构实现主承载骨架112与顶边1112的第一连接部11211在底边1111的投影S1位于主承载骨架112与底边1111的第二连接部11212的范围S2内,可以进一步优化轻量化的效果。
继续参考图3A以及图3B所示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承载骨架112的结构可以是,多个分支骨架1121以及主骨架1122的承载面1123位于座椅扶手10的背面侧,该承载面1123与多个分支骨架1121以及主骨架1122的外侧面1124形成第一空腔1131。
此处的背面侧的含义是与正面侧相对的,如图1所示的,以正方向D的观察视角可视的面为正面侧,非可视的即为背面侧。
如此的有益效果在于,多个分支骨架1121以及主骨架1122的承载面1123位于座椅扶手10的背面侧,使得主承载骨架主要的重量位于背面侧,使得在座椅扶手10收合时更为稳定地收合于基座30。而形成第一空腔1131的空腔结构,相比于填充结构,进一步优化了轻量化的效果。
继续参考图3A以及图3B所示的,主承载骨架112的结构还可以是,多个分支骨架1121以及主骨架1122的外侧面1124在正面侧延伸第一连接面1126与边框111的侧边1113连接,外侧面1124与第一连接面1125形成第二空腔1132。第一连接面1126的结构,可以提高主承载骨架112的结构强度,第二空腔1132的结构,可以尽量的轻量化。
多个分支骨架1121的内侧面1125之间在正面侧延伸第二连接面1127以相互连接,内侧面1125与第二连接面1127形成第三空腔1133。类似地,如此可以提高承载骨架的结构强度,同时也第三空腔的结构可以尽量的轻量化。
以上“内侧面”、“外侧面”的含义为,外侧面为朝向主承载骨架112的外部,内侧面为朝向主承载骨架的内部,例如一分支骨架1121的内侧面1125是朝向另一分支骨架,而外侧面1124是朝向主承载骨架112的外部的边框1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部框架1的材料可以是塑料或镁合金或者铝合金。塑料相比于镁合金以及铝合金的轻量化效果最好。此处的塑料还包括以塑料为基体的复合材料,例如可以采用PPGF30(即添加比例为30%的玻纤增强PP)。镁合金以及铝合金的结构强度较佳。另外,内部框架1的边框111和/或主承载骨架112具有孔洞,例如位于边框111的第一孔洞1110以及位于主承载骨架112的第二孔洞1120,如此可以进一步地优化轻量化的效果。
参考图3A至图3C所示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内部框架1的材料为塑料,边框111的侧边1113安装有金属加强边1114,发明人发现,在侧边安装金属加强边1114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承载区域11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兼顾轻量化与结构稳定性。
继续参考图3A以及图3B,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部框架1还包括杯托区域12,杯托区域12位于承载区域11顶部一侧,杯托区域12提供杯托容纳腔室121,以容纳杯托件4。如此在座椅扶手10可以集成杯托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部框架1还包括头枕区域13,头枕区域13与杯托区域12的顶部122连接。头枕区域13与承载区域11、杯托区域12一体成型。如图3C所示的,头枕区域13安装有金属支撑件131,金属支撑件131向座椅扶手10的正面侧延伸。如此使得座椅扶手10的加工制造工序简单,并且采用金属支撑件131可以保证头枕区域13对应的座椅扶手10的头部102具有较好的支承作用。优选地,例如图3C所示的,金属支撑件131可以是U形件,U形件的两端部通过螺纹结构连接于头枕区域13,如此的有益效果在于,金属支撑件131的结构简单,且稳定可靠地安装于头枕区域13。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座椅扶手(10),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部框架(1);
泡沫(2);以及
面套(3),所述面套(3)覆盖所述内部框架(1)以及泡沫(2);
其中,所述内部框架(1)的承载区域(11)包括边框(111)以及主承载骨架(112),所述边框(111)包围限定一空间(113),所述主承载骨架(112)位于所述空间(113)内部,所述边框(111)的底边(1111)提供与基座(30)连接的连接部,所述主承载骨架(112)的一端连接所述边框(111)的底边(1111),另一端连接所述边框(111)的顶边(1112),所述主承载骨架(112)与所述顶边(1112)的第一连接部(11211)在所述底边(1111)的投影位于所述主承载骨架(112)与所述底边(1111)的第二连接部(11212)的范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扶手(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承载骨架(112)通过多个分支骨架(1121)与所述底边(1111)连接,所述多个分支骨架(1121)汇合至主骨架(1122),所述主骨架(1122)与所述顶边(1112)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扶手(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分支骨架(1121)以及所述主骨架(1122)的承载面(1123)位于所述座椅扶手(10)的背面侧,该承载面(1123)与所述多个分支骨架(1121)以及所述主骨架(1122)的外侧面(1124)形成第一空腔(113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扶手(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分支骨架(1121)以及所述主骨架(1122)的外侧面(1124)在正面侧延伸第一连接面(1126)与所述边框(111)的侧边(1113)连接,所述外侧面(1124)与所述第一连接面(1126)形成第二空腔(1132);所述多个分支骨架(1121)的内侧面(1125)之间在正面侧延伸第二连接面(1127)以相互连接,所述内侧面(1125)与所述第二连接面(1127)形成第三空腔(113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扶手(1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框架(1)的材料为塑料或镁合金或者铝合金;所述内部框架(1)的边框(111)和/或主承载骨架(112)具有孔洞;当所述内部框架(1)的材料为塑料,所述边框(111)的侧边(1113)安装有金属加强边(111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扶手(1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框架(1)还包括杯托区域(12),所述杯托区域(12)位于所述承载区域(11)顶部一侧,所述杯托区域(12)提供杯托容纳腔室(121),以容纳杯托件(4)。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扶手(10),其特征在于,所述杯托区域(12)的顶部(122)连接有所述内部框架(1)的头枕区域(13),所述头枕区域(13)与所述承载区域(11)、所述杯托区域(12)一体成型;所述头枕区域(13)安装有金属支撑件(131),所述金属支撑件(131)向所述座椅扶手(10)的正面侧延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扶手(10),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支撑件(131)为U形件,所述U形件的两端部通过螺纹结构连接于所述头枕区域(13)。
9.一种座椅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座椅扶手(10),以及座椅(20);其中,从所述座椅(20)的靠背部(201)的侧向延伸有基座(30),所述基座(30)与所述座椅扶手(10)可转动连接。
10.一种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组件(100)。
CN202222535125.7U 2022-09-23 2022-09-23 座椅扶手、座椅组件、交通工具 Active CN2183433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35125.7U CN218343332U (zh) 2022-09-23 2022-09-23 座椅扶手、座椅组件、交通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35125.7U CN218343332U (zh) 2022-09-23 2022-09-23 座椅扶手、座椅组件、交通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43332U true CN218343332U (zh) 2023-01-20

Family

ID=84894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35125.7U Active CN218343332U (zh) 2022-09-23 2022-09-23 座椅扶手、座椅组件、交通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433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54807B2 (en) Monocoque and semi-monocoque passenger seats with ergonomic design
US8020936B2 (en) Aircraft seat
US7806476B2 (en) Seat, especially an airplane or vehicle seat
US10766622B2 (en) Lightweight vehicle passenger seat assemblies
US9227541B2 (en) Composite modular rear seat structure frame
JP2016523207A (ja) 自動車シート
US20170320415A1 (en) Lightweight Seat for Vehicles
US20090008982A1 (en) Dual pivoting armrest arrangement for motor vehicle
JP2019514787A (ja) 車両シート
CN218343332U (zh) 座椅扶手、座椅组件、交通工具
CN218343331U (zh) 座椅扶手、座椅组件、交通工具
CN103770678B (zh) 机动车辆座椅靠背结构
JPH0761265A (ja) 乗物用座席
JP3912832B2 (ja) ベルトイン・シートバックのフレーム構造
CN111823978B (zh) 汽车及其前排副驾双人多功能座椅
US10793037B2 (en) Vehicle seat back
JPH0636447U (ja) 外殻に凹凸を有した鉄道車両用腰掛の袖仕切板
CN110177709B (zh) 设置有刚性板的机动车辆后部座椅靠背
JPH08183374A (ja) 車装用補助椅子
CN217672285U (zh) 一种座椅和车辆
CN215621644U (zh) 一种前部区域可拼接成床的房车
CN216783341U (zh) 一种安装在汽车后排座椅靠背上的折叠小桌板
HU186783B (en) Vehicle seat for passenger vehicles
JP3923122B2 (ja) シートバックのフレーム補強構造
CN117360347A (zh) 一种集成储物装置的座椅靠背、汽车座椅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