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38417U - 用于洗鞋设备的鞋撑组件、门组件及洗鞋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洗鞋设备的鞋撑组件、门组件及洗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38417U
CN218338417U CN202221930359.5U CN202221930359U CN218338417U CN 218338417 U CN218338417 U CN 218338417U CN 202221930359 U CN202221930359 U CN 202221930359U CN 218338417 U CN218338417 U CN 2183384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e
assembly
washing
stretcher
shoe stretch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3035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义平
刘永刚
刘纯一
熊明
张文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Midea Washing Mach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Midea Washing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Midea Washing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Midea Washing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3035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384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384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384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essory Of Washing/Drying Machine, Commercial Washing/Drying Machine, Other Washing/Drying Machin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用于洗鞋设备的鞋撑组件、门组件及洗鞋设备,用于洗鞋设备的鞋撑组件包括鞋撑部件,其设有至少两组,鞋撑部件的第一端适于连接至洗鞋设备的门组件,鞋撑部件的第二端为自由端;鞋撑部件与门组件之间形成有夹角,鞋撑部件的内部构造有鞋撑通道。本申请通过在鞋撑组件内构造鞋撑通道,使鞋撑组件不仅可以支撑鞋子,还兼具介质流通的通道使用,当鞋撑组件内的鞋撑通道与供液组件连通时,鞋撑通道作为洗涤通道使用,对挂装在鞋撑组件上的鞋子内部进行清洗;当鞋撑组件内的鞋撑通道与烘干组件连通时,鞋撑通道作为烘干通道使用,对挂装在鞋撑组件上的鞋子进行由内而外地烘干,从而使鞋撑组件的利用率更高。

Description

用于洗鞋设备的鞋撑组件、门组件及洗鞋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洗鞋设备的鞋撑组件、门组件及洗鞋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洗鞋设备中鞋撑组件一般用于支撑鞋子,以使鞋子能够直立在洗鞋设备的内部,方便喷射的水流冲洗鞋子。由于鞋子挂装在鞋撑组件之间,鞋撑组件的至少部分伸入到鞋子的内部,导致鞋子的内部不便于清洗。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洗鞋设备的鞋撑组件,鞋撑组件不仅具有支撑鞋子的作用,还兼具介质流通的使用,进而使鞋撑组件的利用率更高。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门组件。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洗鞋设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洗鞋设备的鞋撑组件,包括:
鞋撑部件,设有至少两组,所述鞋撑部件的第一端适于连接至洗鞋设备的门组件,所述鞋撑部件的第二端为自由端;
其中,所述鞋撑部件与所述门组件之间形成有夹角,所述鞋撑部件的内部构造有鞋撑通道。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洗鞋设备,通过在鞋撑组件内构造鞋撑通道,使鞋撑组件不仅具有支撑鞋子的作用,还兼具介质流通的通道使用,当鞋撑组件内的鞋撑通道与供液组件连通时,鞋撑通道作为洗涤通道使用,对挂装在鞋撑组件上的鞋子内部进行清洗;当鞋撑组件内的鞋撑通道与烘干组件连通时,鞋撑通道作为烘干通道使用,对挂装在鞋撑组件上的鞋子进行由内而外地烘干,从而使鞋撑组件的利用率更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鞋撑部件包括互呈夹角设置的第一鞋撑部和第二鞋撑部;
所述第一鞋撑部的第一端适于连接至洗鞋设备的门组件;
所述第二鞋撑部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鞋撑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鞋撑部的第二端为自由端。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鞋撑部上设置有多个喷孔;或者,所述第一鞋撑部和所述第二鞋撑部上均设置有多个喷孔。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喷孔沿所述鞋撑通道的延伸方向阵列布置;或者,所述喷孔错位设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鞋撑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鞋撑部连接,所述第二鞋撑部的第二端设置有引流部;
所述引流部的引流面积朝着背向所述第二鞋撑部的方向逐渐缩小。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鞋撑部与所述第二鞋撑部一体成型;
和/或,所述第一鞋撑部与所述第二鞋撑部之间设置有衔接部,所述衔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一鞋撑部或所述第二鞋撑部倾斜设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鞋撑部和所述第二鞋撑部中至少一个的长度可伸缩。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门组件,包括相扣合设置的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洗鞋设备的鞋撑组件,所述鞋撑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门体。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门组件,通过在鞋撑组件内构造鞋撑通道,使鞋撑组件不仅具有支撑鞋子的作用,还兼具介质流通的通道使用,当鞋撑组件内的鞋撑通道与供液组件连通时,鞋撑通道作为洗涤通道使用,对挂装在鞋撑组件上的鞋子内部进行清洗;当鞋撑组件内的鞋撑通道与烘干组件连通时,鞋撑通道作为烘干通道使用,对挂装在鞋撑组件上的鞋子进行由内而外地烘干,从而使鞋撑组件的利用率更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门体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鞋撑部件的第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槽相配合的安装凸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安装槽的底部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所述安装槽的横截面的面积;所述安装凸缘上设置有插接凸缘,所述插接凸缘插设于所述插接槽。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洗鞋设备,包括机体和所述的门组件;所述机体的内部构造有洗涤腔,所述门组件可开合地连接在所述机体。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洗鞋设备,通过在鞋撑组件内构造鞋撑通道,使鞋撑组件不仅具有支撑鞋子的作用,还兼具介质流通的通道使用,当鞋撑组件内的鞋撑通道与供液组件连通时,鞋撑通道作为洗涤通道使用,对挂装在鞋撑组件上的鞋子内部进行清洗;当鞋撑组件内的鞋撑通道与烘干组件连通时,鞋撑通道作为烘干通道使用,对挂装在鞋撑组件上的鞋子进行由内而外地烘干,从而使鞋撑组件的利用率更高。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洗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门组件处于第二位置);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洗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门组件处于第一位置);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洗鞋设备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之一;
图5是是图4中B部的放大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洗鞋设备的分解示意图之二;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洗鞋设备的分解示意图之三;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洗鞋设备的分解示意图之四;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洗鞋设备的剖视图之一;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洗鞋设备的剖视图之二;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洗鞋设备中鞋撑组件的剖视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洗鞋设备中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13是图12中C部的放大图;
图14是图12中D部的放大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洗鞋设备中投放组件和供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洗鞋设备中投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机体;11、内胆;111、进液口;112、排液口;113、第一喷淋口;114、支腿;115、开口;12、外壳;121、开口槽;122、避让槽;123、把手槽;13、洗涤腔;14、连接支座;15、转动件;16、第一磁性件;
20、门组件;21、第一门体;211、卡接槽;212、定位凹槽;213、连通孔;214、安装槽;215、插接槽;216、凸起部;217、第二喷淋口;218、第三喷淋口;22、第二门体;221、卡接块;222、定位凸起;223、加强部;23、避让部;24、连接支件;25、第二磁性件;
30、导流部;31、导流板;311、容纳槽;312、限位齿;32、密封件;
40、喷淋机构;41、第一喷淋组件;411、第一喷淋本体;412、第一喷淋腔;413、密封槽;42、第二喷淋组件;421、第二喷淋本体;422、预留口;
50、刷洗机构;51、毛刷组件;511、毛刷;5111、第一毛刷部;5112、第二毛刷部;512、毛刷轴;513、罩壳;52、从动组件;521、第一从动齿轮;522、第二从动齿轮;523、第三从动齿轮;524、第四从动齿轮;525、第五从动齿轮;53、驱动组件;531、电机;532、主动齿轮;
60、鞋撑组件;61、鞋撑部件;611、第一鞋撑部;612、第二鞋撑部;613、安装凸缘;614、插接凸缘;615、引流部;616、衔接部;62、鞋撑通道;
70、投放组件;71、投放本体;711、投放腔;712、投放口;713、进水口;714、顶壁;715、侧壁;716、密封凹槽;717、第二加强筋;72、导流件;721、第一端部;722、第二端部;723、延伸部;724、第一加强筋;73、投放盖;731、盖把手;74、弹性密封件;741、第一接触面;742、第二接触面;743、变形槽;
80、供液组件;81、集液本体;82、第一水泵;83、连接管;84、供液管组件;841、干路供液管;842、支路供液管;8421、第一分支供液管;8422、第二分支供液管;8422-1、第一次分支供液管;8422-2、第二次分支供液管;843、四通阀;844、三通阀;85、过滤部件;851、过滤筒;852、过水孔;853、导流槽;86、加热部件;
90、烘干组件;91、进风管路;911、第一进风管;912、第二进风管;913、第三进风管;92、烘干部件;921、风机;922、加热室;
100、调节组件;101、调节舱;1011、第一输入口;102、引流件;1021、第一平分部;1022、第二平分部;1023、第一引流部;1024、第二引流部;103、第一止逆阀;104、第二止逆阀;
200、进水管;201、进水阀;
300、排水管;301、第二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参阅图1至图1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洗鞋设备,该洗鞋设备用于洗涤各类鞋子,比如:休闲鞋、运动鞋、旅游鞋、负跟鞋、增高鞋、雨鞋、舞鞋等。如图1和图2所示,洗鞋设备包括机体10和门组件20,机体10是整个洗鞋设备的主体,在机体10的内部构造有洗涤腔13,该洗涤腔13能够容纳鞋子、洗涤介质等,洗涤介质可以是水或含有洗涤剂的水的混合物。机体10的一侧设有开口115,该开口115与洗涤腔13连通,通过该开口115能够将鞋子放入洗涤腔13,或者将鞋子从洗涤腔13的内部取出。
相当于机体10是一个面为敞口,其余五个面封闭的盒状结构,五个面封闭之后形成腔体,即洗涤腔13。机体10除了可以为盒状结构,还可以为菱形、圆柱形等其他结构,机体10可以按照用户喜好对机体10的结构形状进行适应性调整。
如图2所示,门组件20可开合地设置在机体10的开口115处,可以在打开该开口115的第一位置和封闭该开口115的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当门组件20处于第一位置的时候,能够通过该开口115将鞋子放入洗涤腔13,或者将已经洗涤完成的鞋子从洗涤腔13取出。当门组件20处于第二位置的时候,相当于门组件20用于封堵该开口115,以使洗涤腔13处于封闭状态,洗鞋设备处于工作状态。
参阅图4,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门组件20可以通过连接部与机体10转动连接,该连接部可以为铰接件或合页等。
当连接部为铰接件时,其包括设置在机体10上的连接支座14,和设置在门组件20上的连接支件24,以及转动连接该连接支座14和连接支件24的转动件15,该转动件15可以为转动轴或销轴,其中,连接支座14可以焊接固定在机体10上或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机体10上。连接支件24也可以焊接固定在门组件20上或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在门组件20上。当翻转门组件20以打开或关闭机体10的开口115时,连接支件24带动门组件20绕转动轴或销轴转动。
连接支座14既可以设置在机体10上,也可以设置在门组件20上。当连接支座14设置在门组件20上时,连接支件24相应地设置在机体10上。只要能够保证门组件20与机体10之间转动连接,通过移动门组件20以打开该开口115或关闭该开口115的任意连接件均是可以的,比如门组件20与机体10通过滑轨滑动连接,推动门组件20以打开上述开口115或关闭上述开口115。
参阅图2和图7,可以理解的是,在机体10上设置有进液口111和排液口112,也即在洗涤腔13的腔壁上设置有进液口111和排液口112,进液口111可以连通进水管200向洗涤设备的洗涤腔13供水,即进水管200的一端连接外部水源,该外部水源可以为自来水、井水等,进水管200的另一端连接进液口111。排液口112可以连通排水管300,以将洗鞋设备洗涤之后的污水排出。
具体的,参阅图10中的方位布局可以理解的是,进液口111设置在洗涤腔13的顶壁,便于洗涤介质在重力作用流入洗涤腔13。将排液口112设置在洗涤腔13的底壁,以方便洗涤介质从该排液口112排出,进液口111和排液口112可以错位设置或对齐设置,具体的设置可以根据使用情况进行选择。
参阅图2至图8,以及图15,可以理解的是,洗鞋设备还设置有喷淋机构40,至少部分喷淋机构40设置在洗涤腔13的腔壁上,也即一部分喷淋机构40设置在机体10的至少一个侧壁上。参阅图10中的方位布局,比如在机体10的顶壁、底壁、左侧壁、右侧壁和后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喷淋机构40,洗涤介质通过该喷淋机构40喷射高速射流,以持续冲击、喷淋鞋子,从而实现鞋子的污渍清理,达到清洗鞋的效果。
至少部分喷淋机构40设置在门组件20上,也即另一部分喷淋机构40设置在门组件20上。通过门组件20上的喷淋机构40向洗涤腔13的内部喷射高速射流,以持续冲击、喷淋鞋子,从而实现鞋子的污渍清理,达到清洗鞋的效果。
如图8和图15所示,喷淋机构40包括第一喷淋组件41和第二喷淋组件42,第一喷淋组件41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机体10上,第一喷淋组件41喷射的射流可以冲洗鞋子的侧面,洗鞋子的侧面可以理解为是与鞋底相邻接的鞋帮表面;第二喷淋组件42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在门组件20上,第二喷淋组件42喷射的射流可以冲洗洗鞋子的正面,鞋子的正面可以理解为是与鞋底相对设置的鞋帮表面。
具体的,如图15所示,第一喷淋组件41包括第一喷淋本体411,第一喷淋本体411为壳状结构,其内部构造有储液空间以形成第一喷淋腔412,在洗涤腔13的腔壁上,也即机体10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喷淋口113,如图8和图10所示。第一喷淋口113在机体10的侧壁上呈平面阵列分布,位于洗涤腔13的腔壁表面,避免占用洗涤腔13的内部空间。第一喷淋口113也可以沿着鞋子的周向布设在机体10的侧壁,以使第一喷淋口113的喷射区域能够覆盖鞋子的表面,以及鞋底部分,确保鞋子的每一处均能够被射流喷射到。
如图6至图8,以及图15所示,第一喷淋本体411对应多个第一喷淋口113的分布区域可拆卸地连接在洗涤腔13的腔壁外侧,第一喷淋本体411能够与洗涤腔13的腔壁外侧表面之间密封连接,以使第一喷淋腔412形成密闭的储液空间,进水管200与第一喷淋本体411连接为储液空间内供液的方式可以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第一种供液方式,进水管200可以与供液组件80连通,供液组件80与第一喷淋本体411连通为储液空间供液,从进水管200进入供液组件80内的洗涤介质经过加压后进入第一喷淋本体411与洗涤腔13的腔壁外侧构成的储液空间内,从第一喷淋口113持续喷射出洗涤介质以有效冲洗鞋子。
第二种供液方式,进水管200与进液口111连通为洗涤腔13的内部输送洗涤直接,供液组件80的第一端与排液口112连通,供液组件80的第二端与一喷淋本体411连通为储液空间供液,进水管200内的洗涤介质先从进液口111进入洗涤腔13内以初步冲洗鞋子,冲洗后的洗涤介质进入供液组件80,经过过滤和加压后进入一喷淋本体411与洗涤腔13的腔壁外侧构成的储液空间内,从第一喷淋口113持续喷射出洗涤介质以有效冲洗鞋子。
第三种供液方式,进水管200可以直接与第一喷淋本体411连通为储液空间持续供水,以使第一喷淋口113有足够的洗涤介质喷射出去,确保洗鞋设备具有连续喷出的射流冲洗鞋子。
第一喷淋腔412可以直接与进水管200连通,通过进水管200为第一喷淋腔412供水,使第一喷淋腔412内储存的水量增加之后从第一喷淋口113喷射出,以对鞋子进行冲洗。
第一喷淋本体411完全覆盖第一喷淋口113的布设区域,可以理解为,第一喷淋本体411在机体10侧壁上的投影覆盖所有的第一喷淋口113,从而使所有第一喷淋口113共用一个喷淋腔,将结构集成化设置,以减小洗鞋设备的结构尺寸,便于洗鞋设备移动和存放,符合轻薄的设计理念,而且便于喷淋组件的维修和更换。
其中,第一喷淋腔412作为储液空间,能够使最先进入第一喷淋腔412内的洗涤介质最先喷射出去,随着第一喷淋腔412内洗涤介质的储存量增多,能够保证与第一喷淋腔412相连通的每一个第一喷淋口113均有足够的洗涤介质喷射出去,确保洗鞋设备具有连续喷出的射流冲洗鞋子。
另外,当鞋子放置在洗涤腔13之后,可以使设置在洗涤腔13的左右两个侧壁的第一喷淋组件41中的至少一部分第一喷淋口113的位置高于鞋子的高度,以使第一喷淋组件41对鞋侧面和鞋帮同时进行冲洗。还可以使设置在洗涤腔13的前壁上的第一喷淋组件41中的至少一部分第一喷淋口113的位置高于鞋子的高度,以使第一喷淋组件41对鞋正面进行冲洗。还可以使设置在洗涤腔13的后壁上的第一喷淋组件41中的至少一部分第一喷淋口113的位置高于鞋子的高度,以使第一喷淋组件41对鞋底进行冲洗,确保第一喷淋组件41的喷淋区域能够完全覆盖鞋子的鞋底和鞋面,从而实现鞋子全方位清洗。
如图6至图8,以及图1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机体10的至少两个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喷淋口113,也即机体10的至少两个侧壁设置有第一喷淋组件41,第一喷淋组件41位于机体10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上,当鞋子放置在洗涤腔13之后,第一喷淋组件41双向进行喷射,对鞋子进行有效冲洗。
如图15所示,在第一喷淋本体411朝向机体10的一侧,沿着第一喷淋本体411的四周设置有密封槽413,在密封槽413内可以嵌设密封圈或密封条等能够起到密封作用的部件,或者可以在机体10上对应该密封槽413的位置设置密封凸起(图中未示出),当第一喷淋本体411连接在机体10的侧壁之后,密封凸起嵌设于该密封槽413内,能够实现第一喷淋本体411与机体10之间的密封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喷淋口113的设置形状不做限定,第一喷淋口113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条形、块状结构等。第一喷淋口113在机体10侧壁上的布设方式也不做限定,比如第一喷淋口113可以阵列布设在机体10的侧壁,其布设区域的形状可以包括矩形、圆形、三角形、菱形等。
如图2、图4和图1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喷淋组件42包括第二喷淋本体,第二喷淋本体421的结构形状可以与上述第一喷淋本体411的结构形状相同,均为壳状结构。在门组件20上开设有呈平面阵列分布的第二喷淋口217,避免第二喷淋口217凸出洗涤腔13的腔壁表面,占用洗涤腔13的内部空间。
如图4和图15所示,第二喷淋本体421对应多个第二喷淋口217的分布区域可拆卸地连接在门组件20上,能够与门组件20的外侧表面构造出密闭的储液空间,进水管200与第二喷淋本体421连接为储液空间内供液的方式可以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第一种供液方式,进水管200可以与供液组件80连通,供液组件80与第二喷淋本体421连通为储液空间供液,从进水管200进入供液组件80内的洗涤介质经过加压后进入第二喷淋本体421与门组件20构成的储液空间内,从第二喷淋口217持续喷射出洗涤介质以有效冲洗鞋子。
第二种供液方式,进水管200与进液口111连通为洗涤腔13的内部输送洗涤直接,供液组件80的第一端与排液口112连通,供液组件80的第二端与第二喷淋本体421连通为储液空间供液,进水管200内的洗涤介质先从进液口111进入洗涤腔13内以初步冲洗鞋子,冲洗后的洗涤介质进入供液组件80,经过过滤和加压后进入第二喷淋本体421与门组件20构成的储液空间内,从第二喷淋口217持续喷射出洗涤介质以有效冲洗鞋子。
第三种供液方式,进水管200可以直接与第二喷淋本体421连通为储液空间持续供水,以使第二喷淋口217有足够的洗涤介质喷射出去,确保洗鞋设备具有连续喷出的射流冲洗鞋子。
第二喷淋本体421对应多个第二喷淋口217的分布区域,可以理解为第二喷淋本体421完全覆盖第二喷淋口217的布设区域,即第二喷淋本体421在门组件20上的投影覆盖所有的第二喷淋口217,从而使所有第二喷淋口217共用一个喷淋腔,在不影响洗涤效果的同时,将结构集成化设置,以减小门组件厚度方向的尺寸,使门体符合轻薄的设计理念。
另外,第二喷淋本体421与门组件20之间的密封连接方式与第一喷淋本体411与机体10的侧壁之间的密封连接方式相同,因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开口115可以设置在机体10的顶壁或任意一个侧壁,当开口115设置在机体10的顶壁时,相当于门组件20对应开口115的位置设置在机体10的顶壁,这样第二喷淋组件42可以根据鞋撑组件60的设置位置,以及鞋子的挂装位置适应性地设置在门组件20或机体10的任意一个侧壁,机体10的任意一个侧壁也即洗涤腔13的任意一个腔壁。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二喷淋口217开设在门组件20上,能够对鞋子的正面进行有效洗涤,与第一喷淋口113相互配合对鞋子的鞋面以正向和侧向等多个方向喷淋的角度进行洗涤,保证鞋子的清洗效果,避免洗鞋设备存在喷淋死角。
另外,还可以在机体10的底壁或正对鞋底位置的机体10的后壁开设其他喷淋口(图中未示出),其他喷淋口对应设置其他的喷淋组件对鞋子进行冲洗。当在正对鞋底位置的机体10的后壁开设喷淋口时,该喷淋口的喷淋范围能够覆盖鞋子的鞋底至少一部分,以专门对鞋底区域进行喷淋冲洗,从而增强鞋底的清洁效率,以提高洗鞋设备的清洁效果。
如图4所示,在第二喷淋本体421上设置有预留口422,该预留口422可以直接与外部水源,比如水龙头等连接,从而使第二喷淋组件42适于多种情况使用,比如,当供液管组件84的各个管路在维修和更换无法使用时,可以将外部水源与预留口422连接,达到洗鞋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喷淋组件41和各个第二喷淋组件42可以分别连接相互独立的进水管200为其供水,也可以采用一个总的进水管200,在进水管200上设置多通阀为每一个喷淋组件进行供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洗鞋设备,通过设置多组喷淋组件以对鞋子的鞋面和鞋底进行有效清洗,保证清洗效果的同时,进一步保证鞋子的完整性,以适应皮革材质和塑料材质等容易通过喷水洗涤介质进行清洗的鞋子。
参阅图2、图8、图9、图10和图12,可以理解的是,洗涤设备还包括刷洗机构50,刷洗机构50包括毛刷组件51、从动组件52和驱动组件53,毛刷组件51设置在洗涤腔13的内部,从动组件52设置在毛刷组件51的两个端部之间,驱动组件53与从动组件52传动连接,以驱动从动组件52运动,从而带动毛刷组件51运动对鞋子进行刷洗。
如图9和图10所示,毛刷组件51包括多个毛刷511,从动组件52包括多个从动件,任意相邻的两个毛刷511之间通过从动件传动连接,驱动组件53与多个从动件中的任一个传动连接。
如图10和图12所示,多个从动件包括呈线性排布的多个从动齿轮,任意相邻的两个从动齿轮之间啮合设置,驱动组件53与多个从动齿轮中的任一个传动连接。从动组件还可以为皮带与皮带轮组合,链条与链轮组合,多个齿轮组合等。为了使从动组件的结构简单、传动平稳、制造成本低,有效防止打滑,实现更大范围的传动比,从动组件选用多个齿轮组合的形式。
如图7和图12所示,驱动组件53包括电机531,电机531设置在洗涤腔13的腔体外部,以防止洗涤介质进入到电机531使其损坏。电机531的输出轴穿过机体10,与位于洗涤腔13内的多个从动齿轮中的任意一个传动连接。
如图9和图10所示,毛刷组件51还包括毛刷轴512,毛刷511可拆卸地连接在毛刷轴512上,从动齿轮的数量与毛刷轴512的数量相对应,并且从动齿轮能够与毛刷轴512一一对应的设置,主动齿轮532与多个从动齿轮中的任意一个连接,比如毛刷轴512可以为五组,相对应的,从动齿轮的数量设置为五个,每一组毛刷轴512上均连接有相对应的从动齿轮。
如图9、图10和图12所示,在洗涤腔13的内部设置有五组毛刷组件51,每组毛刷组件51的毛刷轴512上均连接有与其相对应的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可以过盈配合连接在毛刷轴512的外表面,或者通过键连接在毛刷轴512上等,能够使从动齿轮转动同步带动毛刷轴512转动的其他连接方式均是可以的。
如图12所示,与毛刷轴512的数量对应设置的多个从动齿轮可以分别记为第一从动齿轮521、第二从动齿轮522、第三从动齿轮523、第四从动齿轮524和第五从动齿轮525。第一从动齿轮521、第二从动齿轮522、第三从动齿轮523、第四从动齿轮524和第五从动齿轮525相互之间啮合设置,并呈线性排布,也即第一从动齿轮521、第二从动齿轮522、第三从动齿轮523、第四从动齿轮524和第五从动齿轮525串联设置,且所有从动齿轮均设置在洗涤腔13的内部。
电机531可以直接驱动第一从动齿轮521、第二从动齿轮522、第三从动齿轮523、第四从动齿轮524和第五从动齿轮525中的任意一个。也可以在电机531的输出端通过键连接、过盈配合或一体式设计的方式连接主动齿轮532,主动齿轮532穿设于机体10,与多个从动齿轮中的任意一个啮合设置。
电机531和主动齿轮532均设置在机体10的外侧,通过将从动组件52设置在机体10的内部,不仅能够有效减小洗鞋设备的结构尺寸,从而减小洗鞋设备的占用面积,便于洗鞋设备移动和存放,以实现轻薄化的设计理念。而且能够缩小腔体内壁与鞋子之间的间距,以使喷射的洗涤介质冲击到从动组件52外面之后能反射至鞋子上,以重复清洗鞋子,从而实现良好的洗涤效果。
另外,通过一个电机531直接驱动串联设置的多个从动齿轮,不仅降低了驱动组件53的设置成本,而且减小了洗鞋设备的体积。
如图9所示,毛刷511沿着毛刷轴512的轴线延伸以形成螺旋状结构,当毛刷轴512转动带着毛刷511转动时,螺旋状的毛刷511能够变换与鞋子的鞋底的抵触位置,即摩擦位置,也即刷洗位置,从而能够使鞋子的鞋底刷洗效果更好,保证毛刷511的刷洗范围完全覆盖鞋子的整个鞋底区域,以提升洗鞋设备的清洗效果,同时能够防止毛刷511在鞋子的同一部位进行刷洗,以过渡磨损鞋子的鞋底,缩短鞋子的使用时间。
毛刷511可拆卸地连接在毛刷轴512上,即:毛刷511可以形成簇状结构,每一簇可以通过插接的方式设置在毛刷轴512上。毛刷511也可以设置为一个整体,将该毛刷511整体通过螺钉等紧固件连接在毛刷轴512上。当毛刷511使用一段时间出现磨损或者损坏而无法继续正常工作时,用户可以自行更换毛刷511。
毛刷511可以根据鞋子的鞋底材质进行选择,一般选用毛制的毛刷511,或硅胶材质的毛刷511,硅胶材质的毛刷511更为柔软,容易变形,摩擦阻力大,不仅能够增加鞋子的鞋底与毛刷511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提升毛刷511的清理效果,而且当毛刷511与鞋子的鞋底紧密接触时,毛刷511能够适应性得发生形变,以防止毛刷511过硬损伤鞋子。
如图9所示,从动组件52位于毛刷轴512的中间位置,毛刷轴512的两端可以悬空设置,因此只需要确保毛刷轴512与从动组件52之间的连接即可。为了提高毛刷轴512的稳定性,也可以将毛刷轴512的至少一端转动连接在洗涤腔13的腔壁上,可以在洗涤腔13的腔壁上设置固定座,在固定座内装配轴承,在毛刷轴512的相应端部设置轴套,将毛刷轴512通过轴套与轴承配合,当毛刷轴512随从动组件52转动时,毛刷轴512能够带动轴承转动,相当于毛刷轴512具有至少两个固定点,以提高毛刷轴512的运动稳定性。
从动组件52除了可以安装在毛刷轴512的中间位置以外,也可以安装在机体10的侧壁上,使毛刷轴512的第一端通过从动组件52与机体10的侧壁连接,使毛刷轴512的第二端通过轴承等传动部件连接在与机体10相对于从动组件52的另一侧壁上。
如图9所示,毛刷511可以包括第一毛刷部5111和第二毛刷部5112,第一毛刷部5111和第二毛刷部5112可以由从动组件52在毛刷轴512上的安装位置分隔形成,因此,第一毛刷部5111和第二毛刷部5112可以以毛刷轴512长度方向的平分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该平分线也即在毛刷轴512的轴向上平方毛刷轴512。
当毛刷轴512转动带着毛刷511同步转动时,位于从动组件52两侧的第一毛刷部5111和第二毛刷部5112能够同时转动,将刷洗的污渍向从动组件52所在的位置汇集,即将刷洗的污渍向毛刷511的中间部位,也即第一毛刷部5111和第二毛刷部5112的中间区域汇集,从而方便喷射的水线将刷洗的污渍带离洗涤腔13,以提高洗鞋设备的洗涤效果。
如图9和图10所示,为了使鞋跟部位和鞋尖部位能够清洗彻底,第一毛刷部5111和第二毛刷部5112靠近洗涤腔13的腔体内壁一端的刷毛长度均大于第一毛刷部5111和第二毛刷部5112靠近从动组件52一端的刷毛长度,也即位于毛刷轴512上的毛刷511是中间区域刷毛短,两端区域的刷毛长,鞋子的长度方向与毛刷轴512的轴向一致,从而使鞋跟部位和鞋尖部位触碰到刷毛长的区域,方便将鞋跟部位和鞋尖部位清洗干净。
如图9所示,为了防止洗涤介质进入从动组件52的内部,以影响从动组件52的使用寿命,在从动组件52的外部设置罩壳513,罩壳513可拆卸地连接于洗涤腔13的腔体内壁上,用于保护从动组件52。
当罩壳513安装在洗涤腔13的腔体内壁时,相当于腔体内壁凸出一部分,缩短了腔体内壁与鞋子之间的距离,从而当喷淋组件喷射的水线冲击到该罩壳513上时,能够迅速返回至鞋子上,以使鞋子反复冲洗,从而提高鞋子的清洗效果,防止喷射的水线冲击到腔体内壁之后沿着腔体内壁流失。
当鞋子放置于洗涤腔13之后,鞋子的鞋底朝向毛刷组件51,毛刷511抵接至鞋子的鞋底部位,毛刷轴512的延伸方向与鞋子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或者毛刷轴512的延伸方向与鞋子的长度方向之间存在一定夹角,从而使多个毛刷511能够同时刷洗鞋子的鞋底,保证鞋子的清洗效果更佳。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洗鞋设备在洗涤过程中,电机531带动主动齿轮532运动,主动齿轮532带动与其啮合的从动齿轮运动,从而使相互啮合的多个从动齿轮同步运动,每个从动齿轮带动与其对应连接的毛刷轴512运动,从而使连接在毛刷轴512上的毛刷511同步运动,以摩擦清洗鞋子的鞋底,以及鞋子的部分鞋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洗鞋设备,由于多个从动齿轮并排设置,采用一个电机531带动多个毛刷组件51同步运动,因此可以简化刷洗机构50的结构设置,降低刷洗机构50的生产成本,齿轮传动可以保证传动可靠,使毛刷组件51稳定运行,以旋转洗涤鞋的鞋底和鞋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洗鞋设备可以针对脏污程度较高且不易清洗的鞋底区域,通过多个毛刷组件51对鞋底进行刷洗以实现有效清洗,并且将毛刷组件51的刷洗范围仅控制在鞋底区域,而不涉及鞋子的其他区域,有效避免毛刷组件51对鞋子其他区域造成磨损,保证鞋子的完整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洗鞋设备,刷洗机构50可以配合各个喷淋组件对耐受能力较差、容易磨损的鞋面区域,利用各个喷淋组件对进行冲刷,实现良好洗涤效果的同时保证鞋子的完整性。
参阅图2、图11和图12,可以理解的是,在洗鞋设备的洗涤腔13内还设置有鞋撑组件60,鞋撑组件60用于支撑鞋子。鞋撑组件60可以设置在机体10的任意内壁上,即洗涤腔13的任意一个腔壁,也可以设置在门组件20上。
参阅图2、图10和图11所示,洗鞋设备还包括鞋撑组件60,鞋撑组件60位于洗涤腔13内,用于支撑鞋子。其中,鞋撑组件60即可以设置在机体10的任意侧壁上,也可以设置在门组件20上。
如图10和图11所示,当鞋撑组件60设置在门组件20上,鞋撑组件60包括至少两个鞋撑部件61,鞋撑部件61的第一端连接在门组件20,鞋撑部件61的第二端为自由端。鞋撑部件61与门组件20之间形成有夹角,以便鞋子挂装在鞋撑部件61上。
鞋撑部件61的数量可以根据鞋子的数量进行设置,比如,洗鞋设备每次可以洗涤一双鞋时,鞋撑部件61设置有两组,两组鞋撑部件61并排设置在门组件20上,当门组件20处于关闭上述开口115的第一位置时,两组鞋撑部件61均位于洗涤腔13内,鞋子分别挂设在两组鞋撑部件61上;当门组件20处于打开上述开口115的第二位置时,两组鞋撑部件61随门组件20转动,以使两组鞋撑部件61显露,此时,可以将鞋子分别挂设在两组鞋撑部件61上,或者将鞋子分别从两组鞋撑部件61上取下。
如图10和图11所示,还可以在鞋撑部件61的内部构造出鞋撑通道62,当鞋子挂装在鞋撑部件61时,鞋撑通道62可以作为洗涤通道,洗涤介质可以从该鞋撑通道62内流通,以对鞋子的内部进行清洗;或者,鞋撑通道62可以作为烘干通道,烘干气流从该鞋撑通道62流通,以对鞋子由内而外进行烘干。
如图10和图11所示,鞋撑部件6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近似为“L”字型,与鞋子的内部结构相适应,其包括互呈夹角设置的第一鞋撑部611和第二鞋撑部612,第一鞋撑部611的第一端连接在门组件20,第二鞋撑部612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鞋撑部611的第二端,第二鞋撑部612的第二端为自由端。
如图11所示,在第二鞋撑部612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喷孔(图中未标号),多个喷孔与鞋撑通道62连通,多个喷孔可以沿鞋撑通道62的延伸方向布置。当鞋子挂装在鞋撑部上时,喷孔喷射出的水线可以冲洗鞋子的内部。
其中,多个喷孔可以沿着鞋撑通道62的延伸方向阵列设置,或者多个喷孔在第二鞋撑部612的侧壁上错位设置,对于污渍程度比较高的区域可以适应性的将喷孔的密度布置较大,即相邻两个喷孔之间的间距较小。对于污渍程度比较低的区域可以将喷孔的密度布置较小,即喷孔布置较为稀疏,相邻两个喷孔之间的间隙较大。无论哪种布置形式,只要保证从喷孔喷射的水线能够完全覆盖鞋子的内部即可。
另外,还可以在第一鞋撑部611和第二鞋撑部612上分别设置多个喷孔,以将鞋子的内部区域完全与喷孔对应,从而保证鞋子的内部区域能够充分地清洗。
如图11所示,为了使鞋撑通道62喷射的洗涤介质压力更大,冲击力更强,在第二鞋撑部612的第二端设置有引流部615,引流部615能够为洗涤介质提供引导作用,以使洗涤介质集中喷射至鞋子内部的最远处。
引流部615的引流面积朝着背向第二鞋撑部612的方向逐渐缩小。即缩小了洗涤介质的流通面积,从而使鞋撑通道62内的洗涤介质流经引流部615向外喷射时,喷射的洗涤介质流速较大,能够实现更好的清洗效果,同时能够将鞋子内部清洗过的水渍冲刷至洗涤腔,使鞋子的内部清洗更为彻底。
如图11所示,为了加工方便,第一鞋撑部611和第二鞋撑部612可以一体成型,即第一鞋撑部611和第二鞋撑部612可以设置成“L”型的整体结构,在整体结构内贯穿设置有鞋撑通道62。
第一鞋撑部611和第二鞋撑部612也可以设置为独立的两个部分,通过焊接方式或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进行固定,在第一鞋撑部611和第二鞋撑部612之间设置有衔接部616,衔接部616相对于第一鞋撑部611或第二鞋撑部612倾斜设置,也即衔接部616分别与第一鞋撑部611或第二鞋撑部612之间存在一定夹角。衔接部616在第一鞋撑部611和第二鞋撑部612进行过渡,不仅可以提高鞋撑部的结构强度,而且可以方便鞋子挂装在鞋撑部件61或从鞋撑部件61卸下。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鞋撑部611与门组件20大致呈垂直状态设置,大致呈垂直状态可以理解为近似于垂直状态设置,但不包括垂直设置的情况,其目的是确保鞋子挂装在鞋撑部件61时,鞋子内部的洗涤介质能够完全排出,避免洗涤后的污水存留在鞋子内部,影响洗涤效果。
第二鞋撑部612与门组件20大致呈平行状态设置。当门组件20封闭洗涤腔13时,第二鞋撑部612竖向布置在洗涤腔13的内部,挂装在第二鞋撑部612上的鞋子也竖向布置在洗涤腔13的内部,鞋跟部分大致呈平行状,以使高速水流通过鞋撑通道62冲刷鞋子内部的时候,鞋子内部洗涤后的污水能够从鞋尖顺着鞋底流向鞋跟,以从鞋跟流出至鞋口,确保洗涤后的污水能够完全排出鞋子内部,以提升洗净效果和洗涤时间,避免污水集聚在鞋子内部无法排出,需要多次冲洗,延长洗涤时间。
如图11所示,为了使第一鞋撑部611在门组件20上的安装更为稳定,在第一鞋撑部611的端部从端面向外延伸设置有安装凸缘613,安装凸缘613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第一鞋撑部611的横截面的面积。如图15所示,在门组件20上设置有安装槽214,该安装凸缘613可以嵌设在该安装槽214内,并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将鞋撑组件60固定安装在门组件20上。
第一鞋撑部611通过安装凸缘613与安装槽214配合连接在门组件20上,不仅能够增加第一鞋撑部611的稳定性,而且能够增加第一鞋撑部611与门组件20之间的密封效果,避免第一鞋撑部611与门组件20之间存在渗漏,同时使喷淋组件喷射的洗涤介质能够从安装凸缘613的表面流下。
如图11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鞋撑部611与门组件20之间的密封效果,在安装凸缘613上向外延伸设置有插接凸缘614,该插接凸缘614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安装凸缘613的横截面的面积。如图15所示,在安装槽214的底部设置有插接槽215,插接凸缘614能够过盈配合插入该插接槽215内,以延长第一鞋撑部611伸入门组件20的长度,实现良好的密封效果。
为了使鞋撑组件60适应不同尺寸的鞋子,可以将第一鞋撑部611或第二鞋撑部612设置为可伸缩的结构,或者将第二鞋撑部612和第二鞋撑部612均设置为可伸缩的结构。也即鞋撑组件60设置有调整构件(图中未示出),该调整构件能够沿鞋子的鞋长方向调整以使得鞋撑组件60能够适应鞋子的鞋长,从而在保证鞋子的稳定的前提下,使得鞋撑组件60可以适配多种尺寸的鞋子,同时便于用户在鞋撑组件60挂装和拆卸鞋子。
比如,第二鞋撑部612沿鞋长方向包括本体和延伸部,其中本体和延伸部之间设置有弹性构件或者伸缩杆以实现第二鞋撑部612长度的调整。
当本体和延伸部竖之间设置伸缩杆时,伸缩杆包括扣合设置的两个杆体,在其中一个杆体上开设多个限位孔,相对应在其中另一个杆体上设置弹簧限位销,弹簧限位销卡设在限位孔内,使一个杆体相对于另一个杆体伸出之后能够实现限位,进而调整第二鞋撑部612的长度,使得鞋撑部可以适配多种尺寸的鞋子。鞋撑部还可以沿鞋子的鞋宽方向调整以使得鞋撑部能够适应鞋子的鞋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毛刷组件51和各个喷淋组件的设置位置需要根据鞋撑组件60的设置位置进行相应地调整,以便毛刷组件51和各个喷淋组件能够对鞋子的鞋底和鞋面进行有效清洗。
参阅图15,可以理解的是,在门组件20朝向机体10的一侧设置有凸起部216,该凸起部216位于相邻两个鞋撑部件61之间,相当于凸起部216缩短了门组件20与鞋子之间的距离,以使喷淋组件喷射在凸起部216上的水流能够反射至鞋子,以对鞋子进行二次冲洗,以有效提高冲洗效率。
凸起部216在背向机体10的一侧形成凹陷部,该凹陷部能够容纳设置在门组件20上的管路等部件,以有效地节省门组件20的空间,减小门组件20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使洗鞋设备获得超薄的设计效果,以减小洗鞋设备的体积以及占地空间。
凸起部216能够将开设在门组件20上的第二喷淋口217分隔为左右两个喷射区域,使第二喷淋口217喷射的洗涤介质能够更多地喷射于鞋子的正面,对鞋子的正面进行有效清洗。以抑制部分洗涤介质斜向喷射至洗涤腔13的侧面,斜向喷射至洗涤腔13的侧壁,以影响第二喷淋口217的洗涤效率。
如图15所示,在凸起部216的两侧分别开设多个第三喷淋口218,第三喷淋口218与第二喷淋口217可以共用一个喷淋腔,第三喷淋口218喷射的洗涤介质可以直接对准鞋子的内侧表面,使鞋子内侧表面的清洗效果更佳,以补充第一喷淋口113和第二喷淋口217无法喷射的区域,满足鞋子全方位喷射清洗。
参阅图2和图3,可以理解的是,在机体10和门组件20之间设置有导流部30,导流部30的第一端连接在机体10和门组件20当中的任意一个上,门组件20在第二位置时,导流部30的第二端流体连通至机体10和门组件20当中的另一个。流体连通可以理解为是导流部30抵接或密封连接在机体10和门组件20当中的另一个,以使洗涤介质能够沿着导流部30流向机体10和门组件20当中的另一个。
当导流部30朝向机体10的方向设置在门组件20上时,导流部30的第一端固定在门组件20上,门组件20位于第一位置,导流部30的第二端为自由端;门组件20位于第二位置,导流部30的第二端抵接至机体10的底壁上,有利于将洗涤介质导流至机体10的底壁。
如图3所示,导流部30与门组件20之间形成有夹角,比如导流部30与门组件20之间的夹角可以在30°至60°之间,一般设置导流部30与门组件20之间的夹角呈45°,以使导流部更好地起到导流效果。
如图3所示,导流部30可以包括导流板31和密封件32,导流板31远离门组件20的一端,也即门组件20在打开状态下,导流部30的自由端设有容纳槽311,密封件32嵌设于该容纳槽311,从而使导流板31与机体10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密封面,防止洗涤介质从导流板31与门组件20之间的空隙溢出,以提高门组件20与机体10之间的密封效果。
如图3所示,为了使密封件32安装更为牢固,在容纳槽311的内侧壁设置有限位齿312,密封件32的外侧壁设置有与该限位齿312相配合的限位凹槽,相当于密封件32卡设在该容纳槽311内,因此,反复冲击密封件32,密封件32能够牢固地配合在该容纳槽311内。
如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导流板31与门组件20可以一体成型,导流板31自门组件20向机体10所在的方向延伸形成,也即,相当于从门组件20的一端分两层,一层为门体,另一层形成起翘部,起翘部起到导流的效果。
另外,导流板31也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门体21上。具体的,可以在第一门体21上设置用于嵌设导流板31的槽体,以使导流板31嵌设到该槽体之后,通过紧固件固定,保证门组件20表面平整,便于洗涤介质从门组件20倾斜流下,以远离门组件20与机体10之间的密封面,保证门组件20与机体10之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
如图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导流部30与鞋撑组件60位于同一侧,导流板31设置在鞋撑组件60与连接部之间,因此,鞋撑组件60流出的洗涤介质也能通过该导流板31导向机体10的底壁至排液口112,防止洗涤介质沿着门组件20的内侧壁流动,从门组件20与机体10之间的连接处渗漏。
如图2和图3所示,导流板31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曲面。为了使导流板31的导流效果更好,导流板31背对门组件20的一侧表面为弧面,该弧面朝向机体10的方向凸起,相当于增大了导流板31的倾斜度,从而当洗涤介质喷射至该导流板31时,能够快速流下,避免洗涤介质滞留在导流板31。
参阅图15,可以理解的是,在机体10的底部设置有供液组件80,供液组件80与至少一个喷淋机构40连通,适于将进入洗涤腔13内的洗涤介质输送至喷淋机构40,对鞋子的表面进行清洗。供液组件80与鞋撑通道62连通,适于将进入洗涤腔13内的洗涤介质输送至鞋撑通道62,用于对鞋子的内部进行清洗。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供液组件80,使供液组件80连通排液口112和喷淋机构40,将从进液口111进入洗涤腔13内的洗涤介质输送至喷淋机构40,以反复冲洗鞋子,便于鞋子清洗干净;同时供液组件80能够收集部分洗涤介质,以使洗涤介质沉淀之后循环输送至喷淋机构40对鞋子进行清洗,不仅能够节约水资源,而且能够提高洗涤效果。
如图4至图8,图12至图15所示,供液组件80包括集液本体81和第一水泵82,集液本体81为壳状结构,其内部形成有储液空间,集液本体81设置在机体10的底部,并与设置在机体10底部的排液口112连通,用于收集排液口112排出的洗涤介质,第一水泵82的第一端通过连接管83与集液本体81连接,第一水泵82的第二端通过供液管组件84与喷淋机构40和鞋撑通道62当中的至少一个连通,以将洗涤腔13内的洗涤介质可选择性地分配至喷淋机构40和鞋撑通道62当中的至少一个。
即供液管组件84可以将第一水泵82与喷淋机构40连通,将洗涤腔13内的洗涤介质供给喷淋机构40喷洗鞋子的正面和侧面;供液管组件84也可以将第一水泵82与鞋撑通道62连通,将洗涤腔13内的洗涤介质供给至鞋撑通道62,以洗涤鞋子的内部。同时,供液管组件84既可以将第一水泵82与喷淋机构40连通,又可以将第一水泵82与鞋撑通道62连通,对鞋子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清洗,实现鞋子的内外部双向洗涤,提高洗涤效果。
其中,设置在机体10上的进液口111和排液口112的位置可以相对齐,以使从进液口111进入洗涤腔13内的洗涤介质先集中从排液口112流出,进入到集液本体81内,再通过第一水泵82增压后泵送至各个喷淋组件以及鞋撑通道62。
如图4和图1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供液管组件84包括干路供液管841和多个支路供液管842,干路供液管841的第一端与第一水泵82的出水口连通,干路供液管841的第二端通过多通阀或歧管等分配件同时与连接喷淋机构40或鞋撑通道62的多个支路供液管842连通。
其中,多个支路供液管842包括第一分支供液管8421和第二分支供液管8422,第一分支供液管8421与第一喷淋组件41连通,第二分支供液管8422连接位于门组件20上的第二喷淋组件42以及鞋撑通道62,具体的,在第二分支供液管8422上连接多通阀,以将第二分支供液管8422分流至两路,一路为第二喷淋组件42输送洗涤介质,另一路为鞋撑通道62输送洗涤介质。
第一分支供液管8421与第一喷淋组件41的数量一一对应设置,如图15所示,比如第一喷淋组件41相对设置有两组,每一组第一喷淋组件41分别连通每个第一分支供液管8421。相当于干路供液管841的出水端通过四通阀843分成了三路,其中第一路通过一个第一分支供液管8421与一个第一喷淋组件41连通,第二路通过另一个第一分支供液管8421与另一个第一喷淋组件41连通,第三路通过第二分支供液管8422与门组件20上的供水管路连通。
如图4所示,门组件20上的供水管路包括第一次分支供液管8422-1和第二次分支供液管8422-2,相当于在第二分支供液管8422的出水端设置三通阀844,以将第二分支供液管8422内的洗涤介质分成两路,一路通过第一次分支供液管8422-1与第二喷淋组件42连通,另一路通过第二次分支供液管8422-2与鞋撑通道62连通。
如图14和图1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供液组件80还包括过滤部件85,过滤部件85可以设置在集液本体81和第一水泵82中的任意一个上,用于过滤和收集鞋子上掉落的颗粒污物,防止洗涤过程中,颗粒污物阻塞洗鞋设备的排水管或供液组件80,从而保证洗鞋设备正常运行,降低洗鞋设备的维护成本。
如图14所示,当过滤部件85设置在集液本体81的内部时,过滤部件85包括过滤筒851,过滤筒851可拆卸地连接在排液口112。过滤筒851的底壁和侧壁中的至少一个开设有过水孔852,利用过滤筒851过滤洗涤介质中的颗粒污物,防止颗粒污物在洗涤介质的作用下进入洗鞋设备的供液组件80或排水管300造成其阻塞,保障洗鞋设备正常工作。
在过滤筒851与排液口112之间可以设置适配卡接的卡槽与卡缘,利用卡槽与卡缘实现过滤筒851与排液口11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进而可以在卡缘或卡槽的内部设置密封件,以使过滤筒851密封连接在排液口112处,保证从排液口112排出的洗涤介质均是通过过滤之后的。
本实施例中将过滤筒851可拆卸地连接在集液本体81的内部,能够简化过滤筒851的安装工艺,方便用户根据洗鞋设备的使用时间定期对过滤部件85进行清理,保证洗鞋设备的内部卫生,同时提升洗涤效果。
如图14所示,部分过滤筒851伸出排液口112设置,并伸入洗涤腔13的内部,方便卸下过滤筒851以清理其内部过滤物。在伸入洗涤腔13内部的部分过滤筒851的四周开设导流槽853,以使洗涤介质通过该导流槽853流入过滤筒851进行过滤,能够缓解同一时间流入过滤筒851内部的洗涤介质流量,从而使较大颗粒污物经过多次冲洗之后进入到过滤筒851内,避免过滤筒851堵塞,以有效提高过滤效率。
如图1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供液组件80还包括加热部件86,加热部件86设置在集液本体81的内部,用于对集液本体81内的洗涤介质进行加热,从而使洗鞋设备采用温水洗涤,可更快溶解洗涤剂,便于污垢更快溶在水里,能够有效提高去污效果,实现更好的清洗效果。
加热部件86可以为铺设在集液本体81内部的电加热管,洗鞋设备工作时,电加热管通电对进入集液本体81内的洗涤介质进行加热,从而使集液本体81内的洗涤介质升温后经过供液管组件84进入鞋撑通道62或喷淋组件对鞋子进行清洗。
配合加热部件86还可以设置水温检测元件,用于检测集液本体81内的洗涤介质温度,从而根据水温检测元件测得的温度控制加热部件86工作,避免洗涤介质的温度过高,以损坏鞋子;同时避免洗涤介质的温度较低,以影响洗涤效果。水温检测元件可以为水温传感器,其在不同的温度下表现出不同的电阻值,并在不同的温度下输出相对应的电流大小,从而识别当前的温度。
参阅图2、图4和图5,可以理解的是,当鞋撑组件60至少包括两个鞋撑部件61时,第二次分支供液管8422-2可以通过调节组件100与每个鞋撑部件61内的鞋撑通道62相连通,将洗涤介质平均分配给每个鞋撑通道62。
如图5所示,调节组件100包括调节舱101和引流件102,调节舱101对应鞋撑通道62的位置设置在机体10和门组件20的其中一个上;引流件102设置在调节舱101的内部,适于将洗涤介质分配至每个鞋撑通道62。
如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在排水管300上设置有第二水泵301,排水管300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水泵301,排水管300的第二端连接排液口112,相当于从排液口112排出的洗涤介质直接进入到排水管300中。
或者,排水管300的第二端连接在集液本体81,相当于从排液口112排出的洗涤介质先经过集液本体81收集,然后从集液本体81进入到排水管300中,由于集液本体81内设置有过滤部件85,因此能够避免洗涤污物堵塞排水管300。
需要说明的是,当供液组件80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二水泵301处于非工作状态,此时相当于洗鞋设备内循环以冲洗鞋子。当供液组件80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第二水泵301处于工作状态,以将洗涤腔13内的洗涤介质排出。
参阅图4、图6和图10,可以理解的是,洗鞋设备还包括烘干组件90,烘干组件90包括进风管路91和烘干部件92,烘干部件92设置在进风管路91上,进风管路91与鞋撑通道62连通。烘干部件92将空气加热之后经过进风管路91流入鞋撑通道62,从鞋撑通道62进入到鞋子的内部,烘干气流自鞋子的内部向鞋子的外部吹,使鞋子的烘干效果更好。
如图10所示,可以理解的是,进风管路91至少沿机体10上相邻接的两个表面设置,且进风管路91贴合在机体10的表面,以提升机体10的内部温度,也即洗涤腔13的内部温度,相当于,进风管路91所散失的热量用于提升洗涤腔13的内部温度。因此,将进风管路91沿机体10的至少两个面设置,一方面可以增加热传递,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热量损失。
如图4和图10所示,可以理解的是,进风管路91的进风面积大于进风管路91的出风面积,相当于缩小了烘干气流的流通面积,增大了烘干气流的流速,从而使烘干气流快速由内而外流动以冲击鞋子,提升鞋子的烘干效率。
如图4、图6和图10所示,可以理解的是,进风管路91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进风管911、第二进风管912和第三进风管913。第三进风管913在门组件20上呈“U”字型分布,能够防止冷凝气体进入到进风管路91中。第一进风管911、第二进风管912和第三进风管913也呈“U”字型分布在机体10相邻接的三个表面上,能够以延长进风管路91的流通路径,进一步防止冷凝气体进入到进风管路91中。
具体的,第一进风管911呈“L”型设置在机体10的后壁和与后壁相邻接的底壁上,第三进风管913设置在与机体10的后壁相对的门组件20上,第二进风管912连接在第一进风管911和第三进风管913之间,第二进风管912可以采用耐高温材料制备的波纹管,以使第二进风管912可随门组件20转动产生长度伸缩,适应门组件20的打开或关闭。
如图6和图10所示,烘干部件92可以设置在机体10的后壁上,位于第一进风管911的进风侧,用于加热进入第一进风管911的空气。
如图6和图10所示,烘干部件92包括风机921和加热室922,加热室922的进风侧与风机921连通,加热室922的出风侧与进风管路91连通,风机921吸入空气进入加热室922经过加热沿进风管路91进入鞋撑通道62。
其中,加热室922的出风侧的出风面积小于加热室922的进风侧的进风面积,也即加热室922的流通面积从进风侧至出风侧逐渐缩小,从而能够增加烘干气流的流速,在进风管路91管路的提速基础上,实现二级提速,进一步提升烘干效率。
加热室922可以包括安装座和电加热器,安装座设置在第一进风管911的内侧壁上,电加热器设置于安装座上,用于加热经过加热室922的气体。电加热器可以采用金属加热元件和非金属加热元件。
当电加热器采用金属加热元件加热时,金属加热元件可以是由镍铬丝、铁铬铝丝、镍铁丝、镍铜丝等制成的电加热管、电热线、电热板、电热缆、电热盘、电热棒。通过接通电源至金属加热元件,以产生高温来达到加热的目的。
电加热器可以为PTC加热器,PTC加热器采用PTC陶瓷发热元件与铝管组成。
当电加热器采用非金属加热元件加热时,非金属加热元件可以是云母发烧片,陶瓷发烧片、钨钼棒、硅碳棒、钼粉棒等,非金属加热元件安装较为方便。
安装座的设置形式根据选择的电加热器的结构形式进行确定,当选择的电加热器为电加热管时,安装座可以设置为框体结构,电加热管可以环绕在安装座内。当选择的电加热器为云母发烧片时,安装座可以设置为栅格结构,云母发烧片间隔布置在安装座上,在相邻两个云母发烧片之间存在气体流通的流道。
风机921可以为涡轮风扇,能够将经过加热室922加热之后的热风送到洗鞋设备内,对鞋子进行烘干。涡轮风扇的气体流向垂直于转轴,能在更小的空间占用下输出更大的风量,提升进风效果,节约烘干时间。
如图2和图6所示,当鞋撑组件60至少包括两个鞋撑部件61时,进风管路91可以通过调节组件100与每个鞋撑部件61内的鞋撑通道62相连通,将加热后的烘干气流平均分配给每个鞋撑通道62。
调节组件100包括调节舱101和引流件102,调节舱101对应鞋撑通道62的位置设置在机体10上;引流件102设置在调节舱101的内部,适于将烘干组件90内的烘干气流分配至每个鞋撑通道62。
在机体10的顶部还可以设置排风口(图中未示出),也即在洗涤腔10的顶壁上设置有与其连通的排风口,用于将洗涤腔13内的湿热空气排出,当鞋子挂装在鞋撑组件60上进行烘干时,烘干气流从鞋撑通道62进入到鞋子的内部,将鞋子由内而外进行烘干,烘干产生的湿热空气溢出至洗涤腔13内,并从排风口排出,以使鞋子更快烘干。
还可以在排风口安装排风扇,用于将洗涤腔13内的湿热气体快速排出洗涤腔13的外部,风机921在持续吸入新鲜空气的同时,排风扇不断排出洗涤腔13内的湿热空气,从而实现洗涤腔13的内部与外接的空气对流,以提升烘干效率。
还可以在进风管路91的内部设置用于检测其内空气湿度的第一空气湿度检测元件。在洗涤腔13的内部设置用于检测洗涤腔13内空气湿度的第二空气湿度检测元件,通过检测洗涤腔13内的空气湿度情况,判断鞋子的烘干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洗鞋设备兼具洗鞋和烘干的功能,即提供一种洗烘一体洗鞋设备,使洗涤完成的鞋子能够快速实现烘干。
在进风管路91上还可以设置除菌组件,除菌组件产生的除菌离子能够随烘干气流沿着进风管路91吹入鞋子的内部,对鞋子进行除菌、除味、除尘等,使洗涤之后的鞋子穿起来更卫生。该洗鞋设备可以针对一些不可水洗的鞋子,以有效除去鞋子上的异味和浮尘,达到空气洗的目的。
其中,除菌组件可以为等离子发生器、紫外线消毒器、红外线消毒灯、臭氧发生器等部件中的任一种。
当除菌组件为等离子发生器时,等离子发生器安装于第一进风管911,在进风方向上,位于烘干部件92的下游位置,以使等离子发生器产生的等离子可以通过烘干气流吹入鞋子的内部,对鞋子从内向外进行杀菌、除尘、消除异味等。
等离子发生器与烘干部件92可以协同工作,等离子发生器与烘干部件92也可以分别进行单独工作,比如只选择给等离子发生器通电,用于洗鞋设备内的杀菌、除尘、消除异味;或者只选择烘干部件92进行烘干操作等。
当只选择等离子发生器工作,使带有杀菌、除味离子的空气沿着进风管路91进入鞋撑通道62以及洗涤腔13,对待洗的鞋子进行空气洗护处理时。
可以在等离子发生器与鞋撑通道62之间设置气泵,通过气泵使带有杀菌、除味离子的空气具有一定的压力沿着进风管路91进入鞋撑通道62以及洗涤腔13,从而对鞋子的内部和外部实现全方位地空气洗护处理,避免鞋子内部进水,以延长鞋子的使用寿命,比如针对皮鞋等。
参阅图4和图5,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洗鞋设备中烘干气流和洗涤介质可以共用鞋撑通道62,即供液组件80和烘干组件90通过调节组件100与鞋撑通道62连通。
调节组件100包括调节舱101、第一止逆阀103和第二止逆阀104,调节舱101设有第一输入口1011、第二输入口和输出口(图中未示出),第一输入口1011与烘干组件90连通,第二输入口与供液组件80连通,输出口与鞋撑通道62连通;第一止逆阀103设于调节舱101和烘干组件90中的任意一个上;第二止逆阀104设于调节舱101和供液组件80中的任意一个上。
可以理解为,鞋撑通道62通过调节组件100既与烘干组件90连通,又与供液组件80连通。从而使供液组件80内流通的洗涤介质和烘干组件90内流动的烘干气流共用鞋撑通道62,以简化系统设置,降低维修成本。
当鞋撑通道62与供液管组件84相互连通时,鞋撑通道62作为洗涤通道使用,当鞋撑通道62与烘干组件90连通时,鞋撑通道62作为烘干通道使用。
如图4和图5所示,调节舱101对应鞋撑通道62的安装位置设置在门组件20上,第一止逆阀103设置在靠近调节舱101的进风管路91上,第二止逆阀104设置在靠近调节舱101的第二次分支供液管8422-2上。第一止逆阀103和第二止逆阀104可以为电磁式止逆阀或压力机械式止逆阀。
当供液组件80通过调节组件100与鞋撑通道62连通时,此时,相当于烘干组件90处于非工作状态,也即进风管路91内没有介质流动,第一止逆阀103被控制闭合,以使与鞋撑通道62相连接的第二次分支供液管8422-2内的洗涤介质流动方向只能自第一水泵82向鞋撑通道62的方向流动,而不能使第二次分支供液管8422-2内的洗涤介质倒流。
当烘干组件90通过调节组件100与鞋撑通道62连通时,供液组件80处于非工作状态,也即第二次分支供液管8422-2内没有介质流动,第二止逆阀104被控制闭合,第三进风管913内的烘干气流自鞋撑通道62向烘干部件92方向流动的通道被阻断,第三进风管913内烘干气流的流动方向只能自风机921向鞋撑通道62的方向流动,而不能使第三进风管913内气体介质倒流,以阻止热蒸汽倒流进入到烘干部件92中。
如图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输入口1011和第二输入口相对设置,且第一输入口1011的设置高度高于第二输入口的设置高度,以防止洗涤介质从第一输入口1011进入到烘干组件90内以损坏其内部构件。
如图4和图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调节组件100还包括引流件102,引流件102设置在调节舱101的内部,并位于第一输入口1011和第二输入口之间,用于将第二次分支供液管8422-2或第三进风管913内的介质平均分配到至少两个鞋撑通道62内。
当供液组件80处于工作状态时,引流件102适于将第二次分支供液管8422-2内部的洗涤介质分配至每一组鞋撑通道62;当烘干组件90处于工作状态时,引流件102适于将进风管路91内部的气体介质分配至每一组鞋撑通道62。
如图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引流件102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菱形,其具有呈对称设置的四个边棱,相对设置的一组棱边用于平分介质,可以记为第一平分部1021和第二平分部1022,第一平分部1021适于平分第一输入口1011,以使通过第一输入口1011进入调节舱101内的介质平均分配至第一平分部1021的两侧。第二平分部1022适于平分第二输入口,以使通过第二输入口进入调节舱101内的介质平均分配至第二输入口的两侧。
相对设置的另一组棱边用于引流,可以记为第一引流部1023和第二引流部1024,第一引流部1023和第二引流部1024之间的连线与第一平分部1021和第二平分部1022之间的连线相互垂直;并且,第一引流部1023和第二引流部1024之间的连线长度分别大于第一输入口1011和第二输入口的口径,从而使从第一输入口1011或第二输入口平分的介质能够引流至靠近鞋撑通道62所在的位置,便于调节舱101内的介质进入鞋撑通道62。
如图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引流件102相邻两个边棱之间的过渡面为弧面,弧面朝向引流件102的中心呈凹陷状,该弧面能够增大引流件102的引流面积,以使第二次分支供液管8422-2或进风管路91中的介质能够更顺利地进入到鞋撑通道62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洗鞋设备,通过简化供液组件80和烘干组件90的连接管路,能够缩小洗鞋设备的结构体积,同时方便后期维修更换供液组件80或烘干组件90。
参阅图1、图2、图7、图8、图11、图12、图15和图16,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洗鞋设备还包括投放组件70,投放组件70设置在进水管200的进水路径上,并适于在水流作用下向洗涤腔13投放洗涤剂。
如图7和图13所示,投放组件70包括投放本体71和导流件72,在投放本体71的内部构造有投放腔711,投放本体71开设有与投放腔711相连通的投放口712和进水口713。导流件72设置在投放腔711内,并位于投放口712和进水口713之间,至少部分导流件72位于进水口713的水流路径。
可以理解的是,导流件72能够使进入投放腔711内的水流的流通状态从管状结构转变为片状结构,相当于增大了水流的流通面积,使水流能够完全覆盖投放腔711的腔壁,以使投入投放腔内的洗涤剂和护理剂能够完全溶解之后被水冲入洗涤腔13内对鞋子进行冲洗,以实现良好的洗涤效果。
如图13所示,导流件72与投放腔711的腔壁之间形成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可以为线状或条状,通过该导流通道以增大洗涤介质的流通面积,从而使投入投放腔内的洗涤剂和护理剂能够全部被水冲入洗涤腔13内。
如图13和图16所示,导流件72可以为板状结构,导流件7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721和第二端部722,第一端部721靠近进水口713设置,第二端部722朝远离进水口713的进水方向倾斜延伸,且第二端部722为自由端。
相当于,导流件72倾斜设置在进水口713与投放口712之间,水流从进水口713进入投放腔711之后,被导流件72阻挡,只能沿着导流件72与投放腔711的腔壁之间的窄间隙通过,通过设置导流件72不仅可以增加水流的流通的面积,以冲刷从投放口712投入投放腔711的洗涤剂,而且能够增加水流的流速,使水流的冲击力更强,将洗涤剂完全带入洗涤腔冲洗鞋子,以提高洗涤效果。
另外,导流件72可以为板状结构,在导流件72的中间部位开设过水槽(图中未示出),当导流件72设置在投放腔711内时,能够与投放腔711的腔壁之间形成导流通道。具体的,导流件7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721和第二端部722,第一端部721靠近进水口713设置,第二端部722朝远离进水口713的进水方向倾斜延伸
在导流件72的第二端部722构造有延伸部723,延伸部723的一端与第二端部722连接,延伸部723的另一端沿远离导流通道的方向延伸并与投放腔711的内壁连接。
如图16所示,为了提高导流件72的支撑强度,在导流件72背向进水口713的一侧构造有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筋724,第一加强筋724,的厚度自导流件72的第一端部721至第二端部722逐渐变大,以使第一加强筋724的支撑强度更高,同时保证产品外观统一。
如图1、图2、图7、图8、图11、图12、图15和图16所示,投放组件70还包括投放盖73,投放盖73通过弹性密封件74设置于投放口712处,投放盖73适于打开或关闭投放口712。
其中,投放盖73可以通过转轴或合页等连接件转动连接在投放本体71的表面,每次完成洗涤剂的投放之后,转动投放盖73以关闭投放口712。
弹性密封件74具有第一接触面741和第二接触面742;投放盖73设置有与第一接触面741结构相应的容置槽,弹性密封件74嵌设于该容置槽,投放口712设置有与第二接触面742结构相应的抵接缘,第二接触面742适于抵接至抵接缘。通过该弹性密封件74能够提高投放盖73与投放口712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投放腔711内的洗涤介质溢出。
如图13所示,在第一接触面741和第二接触面742之间构造有变形槽743,当第二接触面742抵接至抵接缘时,变形槽743的槽宽能够收缩,使弹性密封件74与投放口712之间的密封性更好,同时能够为弹性密封件74的形变提供有效缓冲,以防止弹性密封件74过早失效。
如图7所示,当投放盖73位于打开投放口712的第一状态时,投放口712显露在外。如图1和图2所示,当投放盖73在关闭投放口712的第二状态时,投放盖73的顶面与机体10的顶面平齐,也即两者位于同一平面,投放盖73与机体10形成高度一致的平面或曲面,这样设置投放组件70,使其既能实现投放功能,又能保证洗鞋设备的整体结构更加美观,给用户的直观感觉较好。
为了使洗涤剂投放的剂量能够控制,还可以在投放腔711的腔体内壁上设置刻度线,以准确控制投放进投放腔的洗涤剂的剂量。
如图16所示,为了方便打开投放盖73,在投放盖73上设置有盖把手731。
如图13所示,投放本体71包括顶壁714和多个侧壁715,多个侧壁715首尾依次相接,顶壁714与至少一个侧壁715相连;投放口712开设于顶壁714,进水口713开设于任意一个侧壁715。
可以理解为,投放本体71没有设置底壁,当投放本体71设置在机体10顶壁时,将机体10的顶壁作为投放本体71的底壁,能够减小投放本体71的安装高度,从而缩小结构体积。
参阅图1至图12,可以理解的是,投放本体71设置在机体10的顶壁上,投放本体71与进水口713相对的一个侧壁715抵设在进液口111处。进水口713连通进水管200,进水管200向洗涤腔13供水时,顺便将洗涤剂带入洗涤腔13内,无需单独向洗涤腔13内投放洗涤剂,使用更为方便。
如图13和图16所示,可以理解为与进水口713相对的一个侧壁715具有延伸部,该延伸部抵设在进液口111处,为了缓解洗涤介质冲击,投放本体71与进水口713相对的侧壁715设置为弧形结构,该侧壁715朝向或背对进水口713的至少一侧设置有第二加强筋717,以增强其支撑强度,避免洗涤介质冲击导致侧壁715受损。
可以理解的是,洗鞋设备可以不设置投放组件70,进水管200可以直接连接在进液口111,以手动向洗涤腔13内投放洗涤剂。为了提高洗鞋设备的便捷性,在进水管200的进水路径上设置投放组件70时,进水管200通过投放组件70与进液口111连通,通过洗涤介质将投放组件70内的洗涤剂冲入洗涤腔13内,实现投放组件70自动向洗涤腔13内投放洗涤剂,洗涤剂用完之后可重复加入。
将洗涤剂倒入投放组件70内,在水流的冲刷作用下,洗涤剂被冲入洗涤腔13的内部,通过设置在洗鞋设备底部的第一水泵82将含有洗涤剂的水流输送至喷淋机构40和鞋撑通道62,喷淋机构40喷射出的射流以冲洗鞋子表面,鞋撑通道62喷射出的射流以冲洗鞋子的内部,实现鞋子内外同时进行有效清洗,以使洗涤效果更好。
如图15和图1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在进水管200上还设置有进水阀201,进水阀201用于控制进水管200的进水情况,进水阀201具有阀口,进水阀201的阀口内部设置有过滤网,进水阀201的阀口外部设置有螺纹,该螺纹用于和外部水源的供水管螺纹连接。
参阅图1至图14,可以理解的是,机体10包括内胆11和外壳12,外壳12可拆卸地连接在内胆11的外侧,内胆11和外壳12之间可以卡接、插接,或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等。
比如,在内胆11上设置有卡接槽(图中未示出),在外壳12朝向内胆11的一侧设置有与该卡接槽相互配合的卡接块(图中未示出),当外壳12套设在内胆11的外部时,外壳12与内胆11之间能够通过该卡接块与卡接槽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以方便检修和更换外壳12和内胆11之间的部件。卡接槽也可以设置在外壳12,卡接块也可以设置在内胆11上。
在内胆11和外壳12之间构造出第一容置空间,上述至少部分喷淋机构40、驱动组件53、投放组件70、为至少部分喷淋机构40输送洗涤介质的供液组件80、至少部分烘干组件90、调节组件100、进水管200及进水阀201、排水管300及第二水泵301均设置在第一容置空间内,外壳12作为外观表面,以隐藏第一容置空间内的各个部件,从而使洗鞋设备的外观更整洁,美观。将外壳12从内胆11上拆卸之后,即可对以上各部件进行维修和更换,空间利用合理,便于洗鞋设备的检修和更换。
如图6和图7所示,在外壳12上设置有避让槽122,避让槽122相当于是外壳12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避让槽122的位置与进水阀201的位置相对应,避让槽122槽底设置有通孔,进水阀201的阀口穿设于该通孔,伸出至避让槽122内,水源的连接管可以在该避让槽122内与进水阀201实现可拆卸地连接。
通过在外壳12上设置避让槽122,使进水阀201位于该避让槽122,却不会伸出外壳12的壳体表面,通过避让槽122使进水阀201与外部水源连接之后,能够减小机体10与构成安装空间的墙体之间的间隙,以有效地节省洗鞋设备的容置空间,提升用户体验。
如图2所示,排液口112设置在内胆11的底部,洗鞋设备洗涤之后的废水从该排液口112排出,因此,排液口112开设在有利于排水的位置。排液口112可以位于内胆11底部的中央位置,也可以设置在内胆11底部靠近边缘的位置,排液口112所在的位置应该低于内胆11底部的其他位置。
如图6至图8所示,在外壳12的两侧向内凹陷设置有把手槽123,该把手槽123方便洗鞋设备搬运,通过该把手槽123能够将洗鞋设备移动至任意位置。
如图7所示,在外壳12上对应进液口111的位置贯穿设置有开口槽121,投放组件70安装在内胆11的外壳之后,投放组件70的投放盖73可以从该开口槽121露出,便于用户打开投放盖73进行洗涤剂投放和反复添加。
如图6至图8所示,在内胆11的底部设置有支腿114,用于支撑洗鞋设备,支腿114的第一端与内胆11固定连接,支腿114的第二端适于接触放置平台(比如地面等),当洗鞋设备通过该支腿114放置在设定位置之后,支腿114与放置平台之间存在一定间隙,便于排水。
参阅图1至图14,可以理解的是,门组件20包括第一门体21和第二门体22,第二门体22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门体21的外侧,第一门体21与第二门体22之间可以卡接、插接,或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等。
在第一门体21和第二门体22之间构造出第二容置空间,上述至少另一部分喷淋机构40、为至少另一部分喷淋机构40输送洗涤介质的供液组件80、至少另一部分烘干组件90和调节组件100均设置在第二容置空间内,第二门体22作为外观表面,以隐藏第二容置空间内的各个部件,从而使洗鞋设备的外观更整洁,美观。将第二门体22从第一门体21上拆卸之后,即可对以上各部件进行维修和更换,空间利用合理,便于洗鞋设备的检修和更换。
如图4所示,在第一门体21的一侧设置有卡接槽211,在第二门体22朝向第一门体21的一侧设置有与该卡接槽211相互配合的卡接块221,当第二门体22套设在第一门体21的外部时,第一门体21和第二门体22能够通过该卡接块221与卡接槽211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以方便检修和更换位于第二容置空间内的部件。卡接槽211也可以设置在第二门体22,卡接块221也可以设置在第一门体21上。
如图4所示,在第一门体21与第二门体22之间还设置有定位件,该定位件包括设置在第一门体21上的定位凸起222,以及设置在第二门体22上的定位凹槽212,该定位凸起222与定位凹槽212相互配合,当第一门体21与第二门体22需要连接时,该定位凸起222插入定位凹槽212,能够使第一门体21与第二门体22准确配对,以提高装配效果。
其中,定位凸起222和定位凹槽212的位置可以相互替换,比如,定位凹槽212设置在第一门体21上,定位凸起222可以设置在第二门体22上。
如图4所示,在第一门体21上沿着第一门体21的边框还设置有多个加强部223,加强部223用于提高第一门体21的强度,该加强部223可以为设置在第一门体21相邻两个面上的筋板。
如图4至图6所示,在第一门体21和第二门体22上靠近连接部的位置设置有避让部23,该避让部23能够防止门组件20相对于机体10转动打开的时候,门组件20与机体10之间发生干涉。避让部23可以为第一门体21和第二门体22背向机体10的一侧延伸,以形成弯折结构。
如图15所示,在第一门体21上开设有连通孔213,该连通孔213贯穿第一门体21设置,连通孔213的第一端连接位于第一门体21一侧的调节组件100,连通孔213的第二端连接位于第一门体21另一侧的鞋撑通道62。
如图10所示,在机体10与门组件20之间设置有吸附部件,该吸附部件用于将门组件20吸附至机体10上,防止门组件20意外打开。
具体,吸附部件包括设置在内胆11上的第一磁性件16,以及包括设置在第一门体21上的第二磁性件25,当门组件20处于封闭该洗涤腔13的第二位置时,第一磁性件16与第二磁性件25保持吸附状态。
为了使门组件20关闭之后,洗涤腔13内的密封性更好,在门组件20与机体10之间的配合处设有硅胶密封条,能够提升洗鞋设备的烘干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洗鞋设备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较高,机体10以及门组件20的每个区域均设置有功能,部件集成化设置,以减小洗鞋设备的结构体积,符合轻薄的设计理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洗鞋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将门组件20打开,设置在门组件20上的鞋撑组件60显露出来,将鞋子挂装在鞋撑组件60上,转动门组件20以使其关闭后,鞋子随门组件20转动呈竖向挂装,此时,鞋子的鞋底与毛刷组件51充分贴合,毛刷组件51转动与鞋子的鞋底摩擦,以将鞋子鞋底的污垢刷洗下来,从鞋撑组件60进入到鞋子内部的高速水流,在洗涤完鞋子内部之后,能够顺利使污水从鞋子的内部流出,以提升洗净效果,节约洗涤时间。鞋子的鞋底一般为耐磨材质,可以使鞋子的鞋底与毛刷组件51适当的过盈配合,以提高洗涤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11)

1.一种用于洗鞋设备的鞋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鞋撑部件,设有至少两组,所述鞋撑部件的第一端适于连接至洗鞋设备的门组件,所述鞋撑部件的第二端为自由端;
其中,所述鞋撑部件与所述门组件之间形成有夹角,所述鞋撑部件的内部构造有鞋撑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洗鞋设备的鞋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鞋撑部件包括互呈夹角设置的第一鞋撑部和第二鞋撑部;
所述第一鞋撑部的第一端适于连接至洗鞋设备的门组件;
所述第二鞋撑部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鞋撑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鞋撑部的第二端为自由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洗鞋设备的鞋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鞋撑部上设置有多个喷孔;或者,所述第一鞋撑部和所述第二鞋撑部上均设置有多个喷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洗鞋设备的鞋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孔沿所述鞋撑通道的延伸方向阵列布置;或者,所述喷孔错位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洗鞋设备的鞋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鞋撑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鞋撑部连接,所述第二鞋撑部的第二端设置有引流部;
所述引流部的引流面积朝着背向所述第二鞋撑部的方向逐渐缩小。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洗鞋设备的鞋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鞋撑部与所述第二鞋撑部一体成型;
和/或,所述第一鞋撑部与所述第二鞋撑部之间设置有衔接部,所述衔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一鞋撑部或所述第二鞋撑部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洗鞋设备的鞋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鞋撑部和所述第二鞋撑部中至少一个的长度可伸缩。
8.一种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扣合设置的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以及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洗鞋设备的鞋撑组件,所述鞋撑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门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体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鞋撑部件的第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槽相配合的安装凸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底部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所述安装槽的横截面的面积;所述安装凸缘上设置有插接凸缘,所述插接凸缘插设于所述插接槽。
11.一种洗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和权利要求8所述的门组件;所述机体的内部构造有洗涤腔,所述门组件可开合地连接在所述机体。
CN202221930359.5U 2022-07-22 2022-07-22 用于洗鞋设备的鞋撑组件、门组件及洗鞋设备 Active CN2183384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30359.5U CN218338417U (zh) 2022-07-22 2022-07-22 用于洗鞋设备的鞋撑组件、门组件及洗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30359.5U CN218338417U (zh) 2022-07-22 2022-07-22 用于洗鞋设备的鞋撑组件、门组件及洗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38417U true CN218338417U (zh) 2023-01-20

Family

ID=84914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30359.5U Active CN218338417U (zh) 2022-07-22 2022-07-22 用于洗鞋设备的鞋撑组件、门组件及洗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384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850951T3 (es) Aparato de limpieza de superficies
JP7120905B2 (ja) 表面洗浄装置
CN104619905B (zh) 带有液体引导装置的家用器具
EP1055389B1 (de) Programmgesteuerte Geschirrspülmaschine mit einer Einrichtung zum Trocknen von Geschirr
CN104127158B (zh) 一种洗地吸干机
CN112368440A (zh) 包括再循环模块的多功能收纳系统
KR101877387B1 (ko) 식기세척기
CN218279521U (zh) 一种清洁设备的基站及清洁系统
JP3629636B2 (ja) 手洗い乾燥装置
AU2007346409A1 (en) Nozzle for cleaner
CN218338417U (zh) 用于洗鞋设备的鞋撑组件、门组件及洗鞋设备
CN218338418U (zh) 洗鞋设备
CN218338419U (zh) 洗鞋设备
CN218338416U (zh) 洗鞋设备
CN115040052A (zh) 洗鞋设备
CN115191905A (zh) 洗鞋设备
CN115074965A (zh) 用于洗鞋设备的投放组件及洗鞋设备
CN115040051A (zh) 洗鞋设备
CN115191906A (zh) 洗鞋设备
CN218500644U (zh) 一种清洁设备的基站及清洁系统
KR100387388B1 (ko) 식기 세척기
CN103027652A (zh) 一种横臂喷射管包围式冲洗的洗碗机及其部件
CN108888217A (zh) 一种集成灶台
CN113796789B (zh) 用于表面清洁设备的清洁底座
KR100327382B1 (ko) 서랍식 식기세척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