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38382U - 一种多功能洗地机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洗地机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38382U
CN218338382U CN202222039219.5U CN202222039219U CN218338382U CN 218338382 U CN218338382 U CN 218338382U CN 202222039219 U CN202222039219 U CN 202222039219U CN 218338382 U CN218338382 U CN 2183383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transmission rod
water
groov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3921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东
邱子殷
李伟
沈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Xintai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Xintai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Xintai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Xintai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3921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383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383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383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洗地机基站,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有基站主体,基站主体上安装有污水回吸系统、自清洁系统、底座组件,基站主体、污水回吸系统、自清洁系统、底座组件围合形成半包围结构的洗地机容纳位。容纳位便于对安放及固定洗地机,污水回吸系统能够自动对洗地机污水桶及滚刷上的污水进行回吸处理,自清洁系统能够对污水回吸处理后洗地机滚刷及污水桶进行清洁杀菌,具有多功能的使用效果,方便使用;污水回吸系统设置有回吸管道、污水箱、集尘袋、回吸风机、干湿分离装置,通过回吸风机能够将洗地机内的干湿垃圾回吸到基站内,通过干湿分离装置进行干湿分离,实现固体垃圾和污水的分类处理,更加环保、高效。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洗地机基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洗地机基站。
背景技术
洗地机是一种常见的地面清洗设备,其通常包括有污水桶、清水桶以及设置在底部的滚刷组件及滚轮,滚轮能够便于洗地机在地面上滚动,滚刷组件设置有滚刷,通过清水箱给滚刷供水,滚刷会对地面进行刷洗,刷洗过程中,会将地面的污渍与小体积的固体垃圾吸附到滚刷中形成带有固体垃圾的浑浊污水,再通过动力机构抽真空将刷洗后产生的污水及固体垃圾从滚刷回收至机体内部的污水桶内,从而避免污水漫布于地面,完成洗地工作。
洗地机对地面清洗完成后需要对污水箱内的污水及固体垃圾进行处理,将污水箱清洗干净,同时,也需要给洗地机补充电量。洗地机基站就是实现上述功能的装置,其通过设置回吸机构来回吸洗地机污水箱内的干湿垃圾,并通过供电接口给洗地机充电,实现洗地机的反复清洁使用。但现有的洗地机基站往往结构过于简单,功能较少,不方便使用。
如公开号为CN215502821U的现有专利公开了一种基站,包括基站主体、清洗底座、注水系统和污水回收系统,基站主体设有容置槽,清洗底座安装于容置槽内,清洗底座上设有清洗槽,清洗槽设有与注水系统的出水端连接的进水口,清洗槽还设有与污水回收系统的进水端连接的出水口。该专利可以解决了现有基站耗水量过大的技术问题,但由于其只设置有清洗底座、注水系统和污水回收系统,只能实现洗地机污水的回收及洗地机的清洗,不便于洗地机的安放固定,使用不够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洗地机基站,即能够方便洗地机的安放及固定,又具有多功能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洗地机基站,能够便于洗地机污水桶内污水进行回吸处理,且能够实现污水桶干湿垃圾的分离,实现固体垃圾和污水的分类处理,更加环保、高效;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洗地机基站,能够实现自动注水及均匀的喷水,有效保证洗地机滚刷的清洗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最后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洗地机基站,具有烘干、便携排污、自动排污等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洗地机基站,包括有基站主体,所述基站主体上安装有用于处理洗地机机身污水的污水回吸系统以及用于洗地机清洗的自清洁系统,所述基站主体的下端还安装有用于承载洗地机的底座组件,且所述基站主体、污水回吸系统、自清洁系统、底座组件围合形成半包围结构的洗地机容纳位。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组件包括有底座、底座盖板,所述底座盖板安装在底座的上端,所述底座包括有支撑底板、底座侧板,所述底座侧板设置在支撑底板的两侧形成与洗地机的滚刷组件及滚轮相适配的承载槽,洗地机的滚刷组件及滚轮设置在承载槽内并通过底座盖板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槽包括有设置在底座内侧的滚刷冲洗槽,所述滚刷冲洗槽设置为与滚刷相适配的弧形结构,所述滚刷冲洗槽内设置有一排精密挂齿,滚刷冲洗槽的底部还设置有滚刷清洗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板的上侧与底座盖板的下侧均设置有密封墙板。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板的前端连接有一体成型的斜板,所述斜板的上端与支撑底板连接,下端延伸到地面,形成用于洗地机的滚轮滑入承载槽的斜坡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斜板与地平面的夹角为十五度以下,斜板的上端距离地平面的高度为37mm。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板与斜板的连接处还设置有用于阻挡洗地机滚轮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水平位置高于斜板的前端。当洗地机推入到洗地机容纳位停放时,限位凸起会高于洗地机的滚轮,能够对承载槽内的洗地机滚轮进行阻挡,避免洗地机后退,提高洗地机在基站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板为平板型结构,支撑底板的水平位置低于斜板的上端,限位凸起的上端与斜板的上端齐平,限位凸起的下端高于支撑底板。通过此种设置,能够使得支撑底板与限位凸起形成略低于斜板上端的下坡结构,当洗地机的滚轮从斜板的上坡结构向上滑入时,能够顺势从下坡结构滑入到承载槽内,更加方便、省力。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板与斜板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助力滚轮,所述助力滚轮设置在限位凸起的中间及两侧,且所述助力滚轮水平位置高于限位凸起。当助力机器将洗地机从地面推入到洗地机容纳位时,洗地机的底部整体能够在助力滚轮上滚动,便于滚刷进入到承载槽内;同时,助力滚轮也能够相应的抬起整个洗地机的底部,能够避免洗地机的底部的中间位置卡在斜板的上端,且助力滚轮还能使得滚刷与滚轮在斜板与支撑底板连接处能够同时接触式滑动,避免滚刷悬空增加洗地机的滚刷与滚轮推入承载槽的难度。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板与斜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助力滚轮安装槽,所述助力滚轮可拆卸安装在助力滚轮安装槽内且助力滚轮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助力滚轮安装槽的左右两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回吸系统包括有回吸管道、污水箱、集尘袋、回吸风机,所述回吸管道的前端用于连接洗地机的污水桶回吸出口,后端与污水箱的连接,所述集尘袋设置在污水箱的侧边,所述回吸风机、集尘袋、污水箱、回吸管道依次连通形成用于回吸洗地机机身干湿垃圾的吸污回路。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板上还设置有用于对接洗地机污水桶回吸出口的过口,所述回吸管道的前端设置在过口的下方并通过过口与洗地机污水桶回吸出口连通。所述滚刷清洗出水口设置在过口的侧边,且所述滚刷清洗出水口设置在回吸管道的上方并与回吸管道的前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回吸系统还包括有干湿分离装置,所述干湿分离装置包括有干湿分离盒,所述干湿分离盒设置在污水箱内并位于污水箱的上部,且所述回吸管道的后端与干湿分离盒连通,所述干湿分离盒的底部设置有漏水孔,所述干湿分离盒与集尘袋之间还设置有干湿分离安装侧板,所述干湿分离盒、污水箱、干湿分离安装侧板的侧壁上设置有位置相对应的固体垃圾回吸口,且所述固体垃圾回吸口相连通形成固体垃圾回吸通道,所述干湿分离盒与集尘袋通过固体垃圾回吸通道连通,所述污水箱、干湿分离安装侧板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回吸气流口,且所述回吸气流口相连通形成回吸气流通道,所述污水箱与集尘袋通过回吸气流通道连通,且所述固体垃圾回吸通道与回吸气流通道在同一高度横向并排设置,所述固体垃圾回吸口上还设置有能够随气流回吸进行上翻的第一翻盖挡板,所述回吸气流口上设置有能够随气流回吸进行上翻的第二翻盖挡板,所述干湿分离安装侧板还安装有能够阻挡第一翻盖挡板或第二翻盖挡板上翻的电磁推杆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推杆机构设置在固体垃圾回吸口与回吸气流口的下方,包括有电磁推拉杆、旋转连杆、传动杆、推杆弹簧,所述电磁推拉杆活动安装在干湿分离安装侧板的背侧,所述干湿分离安装侧板在位于固体垃圾回吸口与回吸气流口的下方设置有翻盖底板,所述翻盖底板凸出到干湿分离安装侧板的背侧外,所述推杆弹簧的一端抵持在电磁推拉杆的上端,另一端抵持在翻盖底板的下端,所述传动杆包括有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设置在回吸气流口的下方且其上端与翻盖底板连接,且第二传动杆的侧边设置有一体成型的传动杆固定件,第二传动杆通过传动杆固定件固定连接在电磁推拉杆上,所述第一传动杆设置在固体垃圾回吸口的下方且其上端与翻盖底板连接,所述干湿分离安装侧板上设置有转轴,所述旋转连杆的中部设置有转轴孔,所述旋转连杆通过转轴孔旋转连接在转轴上形成跷跷板型结构,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的下端分别连接在旋转连杆的两端随着旋转连杆的转动进行此起彼伏的上下运动,所述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的上端设置有具有阻挡作用的气门卡销,所述第一翻盖挡板与第二翻盖挡板的背侧均设置有与所述气门卡销相配合的限位件,所述气门卡销能够贯穿翻盖底板并上下活动阻挡或远离限位件。
进一步地,所述干湿分离盒的底板为斜板形结构,所述漏水孔设置为斜坡漏斗形结构,能够加速污水的流动。同时,污水箱内负压也能够加速污水的过滤,使得作用时间有效变短。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箱包括有污水箱主体和污水箱盖,所述污水箱盖盖合在污水箱主体上形成密闭的空间,所述污水箱主体的上部设置有干湿分离盒固定槽,所述干湿分离盒的底部可拆卸安装在干湿分离盒固定槽内,且所述干湿分离盒的主体部分设置在污水箱盖内,污水箱的固体垃圾回吸口和回吸气流口设置在污水箱盖的侧壁上,且第一翻盖挡板铰接在污水箱盖的固体垃圾回吸口上,第二翻盖挡板铰接在污水箱盖的回吸气流口上。所述污水箱主体的外侧设置有回吸管道避让槽,所述回吸管道避让槽的上端设置有干湿垃圾出口接头,所述回吸管道的末端连接到干湿垃圾出口接头内,所述干湿分离盒上设置有避让通孔,所述干湿垃圾出口接头贯穿避让通孔伸入到干湿分离盒内。洗地机污水桶内的干湿垃圾可以从回吸管道与干湿垃圾出口接头进入到干湿分离盒内。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箱盖上还设置有污水箱皮带提手以及能够转动收纳的污水箱塑胶提手,所述污水箱盖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污水箱塑胶提手相适配的污水箱塑胶提手收纳位。通过设置两个提手能够保证污水箱能够顺利地提放,污水箱塑胶提手能够旋转竖起进行手提,也能够旋转平放到污水箱塑胶提手收纳位中进行收纳。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箱内还安装有第一臭氧发生器,所述第一臭氧发生器固定在污水箱盖的内侧壁上。第一臭氧发生器能够在污水箱内释放臭氧离子,起到污水箱除臭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箱主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污水箱主体内部连通的排污管口,所述污水箱主体在位于排污管口的上方设置有内凹的便携排污控制槽,所述污水箱主体的下端还安装有便携排污机构,所述便携排污机构包括有排污按键、复位杆、按键复位弹簧,所述排污按键与复位杆均前后活动的安装在便携排污控制槽内,所述复位杆贯穿排污按键并可在排污按键上前后活动,所述按键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持在便携排污控制槽内,另一端抵持在排污按键上,所述排污管口的上方还设置排污口传动杆,所述排污口传动杆套设有排污口复位弹簧,所述排污口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抵持在排污口传动杆的下端,另一端抵持在便携排污控制槽的底面上,所述排污口传动杆上还固定有排污口密封圈,所述排污口密封圈密封在排污管口上方并可随着排污口传动杆的向上活动远离并开启排污管口,所述便携排污控制槽的底部设置有通孔,所述排污口传动杆的上端活动设置并贯通便携排污控制槽底部的通孔伸入到便携排污控制槽内,所述排污口传动杆上还设置有斜槽,所述排污按键上设置有与所述斜槽相适配的斜片,所述斜片活动安装在斜槽内并与斜槽的上顶面持续抵持接触,在所述排污按键向便携排污控制槽内按压移动的过程中,斜片能够在斜槽内向前运动并持续推动斜槽进而带动排污口传动杆沿着便携排污控制槽底部的通孔向上运动,使得排污口密封圈远离以开启排污管口。所述斜片的后部还设置有与斜槽的顶面相适配的扣槽,当斜片后部进入到斜槽内时,斜槽的顶面卡接在所述扣槽内,使得排污按键与排污口传动杆形成相互倚靠的固定结构。所述排污口传动杆的侧边还设置有斜面,所述复位杆的侧边还设置有与所述斜面相适配的三角块,所述三角块与斜面向贴合,且随着复位杆带动三角块在便携排污控制槽内移动过程中,三角块能够抵持在斜面上推动排污口传动杆向上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排污按键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复位杆活动并贯通排污按键上的通孔,便携排污控制槽还设置有复位杆复位弹簧,所述复位杆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持在便携排污控制槽内,另一端抵持在复位杆的前端。
进一步地,所述排污口传动杆的下端还设置有限位底盘,所述排污口复位弹簧的套设在排污口传动杆上,且排污口复位弹簧的下端固定在限位底盘上。
进一步地,所述排污口密封圈为可伸缩的褶皱软管型结构,且所述排污口传动杆的下部及限位底盘、排污口复位弹簧均设置在排污口密封圈内,所述排污口密封圈的上部连接在便携排污控制槽的底面上,排污口密封圈的下部固定在限位底盘上。在排污口传动杆上下移动过程中,排污口密封圈通过伸缩使其下部随着限位底盘上下运动,远离或靠近排污管口。同时,排污口密封圈也能够包裹限位底盘、排污口复位弹簧、排污口传动杆,避免上述部件被污水腐蚀。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箱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底盖,所述排污管口设置在排污底盖上。
进一步地,所述便携排污控制槽设置有弹簧限位件,所述复位杆复位弹簧与按键复位弹簧均安装在弹簧限位件上,避免复位杆复位弹簧与按键复位弹簧的位置发生偏移。
进一步地,所述排污按键上设置有直线导向件,所述便携排污控制槽的内侧壁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直线导向件相适配的直线限位件,所述直线导向件滑动连接在直线限位件,能够对排污按键按压过程进行直线导向与限位,避免排污按键位置发生偏移。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箱的下端还设置有自动排污机构,所述自动排污机构包括有排污水泵、排污快接头,所述排污水泵通过排污快接头与污水箱主体连通,所述排污快接头包括有快接头面盖、快接头座,所述快接头面盖与快接头座可拆卸连接形成快接头空腔,所述快接头空腔内设置有对接密封圈与过滤筛网。
进一步地,所述快接头座上还设置有快接头管,所述排污水泵的进水口与快接头管通过管道连接。在本申请中,排污水泵通过水管与快接头管连接,对污水箱的抽水,再由排污水泵出水口通过水管连接排出到地漏等排污口,实现污水箱内污水的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排污机构还包括有污水泵盒和污水泵盖,所述排污水泵安装在污水泵盒内,并通过污水泵盖封装,所述污水泵盒上还设置有避让排污水泵进水口和出水口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快接头面盖与快接头座之间还设置有快接头按扣,所述快接头按扣包括有分设在前后两端的扣接凸起和限位按钮,所述快接头面盖设置有与所述扣接凸起相适配的扣接槽,所述扣接凸起卡接在扣接槽内,所述快接头座上还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按钮相适配的按钮安装通孔,所述限位按钮卡接在按钮安装通孔内,所述快接头座还设置有限位复位弹簧,所述限位复位弹簧与限位按钮相垂直,且限位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持在限位按钮上,另一端抵持在快接头座内。在本申请中,在安装时,通过复位弹簧能够将限位按钮抵持在按钮安装通孔内,实现快接头面盖与快接头座之间的连接;在拆卸时,同时向按钮安装通孔内按压两侧的限位按钮,压缩复位弹簧,使得快接头按扣从快接头座内脱离,进行快接头面盖与快接头座之间的拆卸,进而使整个结构方便拆卸和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快接头座内部的中部还设置有对接内管,所述对接密封圈的后部及过滤筛网均安装在对接内管内,且所述限位复位弹簧远离限位按钮的一端抵持在对接内管的外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快接头按扣设置有两个,两个快接头按扣分别设置在快接头面盖与快接头座的两侧,对快接头面盖与快接头座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快接头面盖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与底座盖板上设置有相连通排污过口,快接头面盖通过排污过口与污水箱主体上的排污管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集尘袋的上方还设置集尘盖板,所述集尘袋安装在基站主体内并通过集尘盖板密封,所述集尘盖板的下方还设置有集尘密封圈,所述集尘盖板与基站主体之间通过集尘密封圈。回吸风机在进行抽取固体垃圾时,集尘盖板及集尘密封圈能够将集尘袋空间形成密封,固体垃圾回吸口的第一翻盖挡板受负压打开,固体垃圾沿着风流方向走,因抽气时集尘袋是透气的,但也是闭合的,因此只有气流能经过风机,其他固体垃圾等都掉进集尘袋中。
进一步地,所述回吸风机包括有风机主体、风机固定支架、消音海绵、支架盖板,所述消音海绵套设在风机主体外并与风机主体一体式安装在风机固定支架内,所述支架盖板安装在风机固定支架的下端并将包裹在风机主体的底部外。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主体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固定缓冲胶垫,所述风机主体与支架盖板、风机固定支架之间均通过固定缓冲胶垫缓冲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主体的上部设置有风机进风口,所述支架盖板上设置有与风机主体连通的风机排风口,所述风机进风口与集尘袋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固定支架与风机主体上部的固定缓冲胶垫均为上下贯通的结构,能够避免二者在风机进风口与集尘袋之间形成阻挡,回吸风机回吸时产生的气流能够顺利地从集尘袋穿过风机固定支架与风机主体上部的固定缓冲胶垫进入到回吸风机内。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进风口与集尘袋之间的还设置有靶心过滤支架,所述靶心过滤支架位于风机主体的上方,所述靶心过滤支架内安装有海帕过滤网。海帕过滤网主要起到过滤空气杂质,防止水汽进入回吸风机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靶心过滤支架上还设置有过滤网布,所述过滤网布遮挡在海帕过滤网的上方。过滤网布可采用尼龙材料制成,同时具有过滤空气杂物和固定海帕过滤网的作用。在本申请中,回吸风机启动产生负压,风从靶心过滤支架上的尼龙网布穿过海帕,到达风机进风口,再从消音海绵经过,削弱频震,经过由风机固定支架和支架盖板组成的单向排风风道,再从排风口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靶心过滤支架包括有设置为靶心形结构的支架主体以及十字形结构的加固支架,所述支架主体与加固支架一体成型。靶心过滤支架能够拆下,对过滤网布和海帕进行清洗。海帕:主要起到过滤空气杂质,防止水汽进入风机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盖板与风机固定支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基站主体上还设置有热风烘干系统,所述热风烘干系统包括有用于烘干集尘袋的第一热风烘干机构以及用于烘干洗地机滚刷的第二热风烘干机构。所述第一热风烘干机构与第二热风烘干机构均固定在基站主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热风烘干机构设置在集尘袋的下方,包括有烘干固定架,所述烘干固定架内设置有风扇,所述烘干固定架的上端设置有发热件安装槽,所述发热件安装槽内安装有第一发热块,所述第一发热块设置在风扇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发热块的上方还罩设有钢网,所述烘干固定架的周侧还设置有风扇进风口,所述钢网上设置有风扇出风口,所述风扇进风口、风扇、风扇出风口、集尘袋、风扇进风口依次连通形成密封且循环的第一风道。
进一步地,所述烘干固定架包括有固定架上壳和固定架下壳,所述固定架上壳可拆卸安装在固定架下壳上形成容纳空腔,所述风扇设置在容纳空腔内,所述固定架上壳的底部与风扇上设置有位置相对应的风扇固定孔,所述风扇通过风扇固定孔固定在固定架上壳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上壳的内侧壁上还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固定架下壳的上部还设置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可拆卸卡接在卡接槽内形成卡接结构,所述固定架下壳通过卡接结构固定连接在固定架上壳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热块上还设置有向一侧突出的导电引脚,所述发热件安装槽上设置有用于避让导电引脚的缺槽,所述导电引脚穿过所述缺槽延伸到发热件安装槽外。导电引脚能够凸出到发热件安装槽外,便于第一发热块的外接电源。
进一步地,所述风扇进风口设置在固定架上壳上,并位于发热件安装槽的周侧。
进一步地,所述烘干固定架内还设置有第一NTC温控传感器,所述固定架上壳在位于发热件安装槽的侧边还设置有传感器限位槽与传感器固定孔,所述第一NTC温控传感器安装在传感器限位槽内,并通过传感器固定孔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热块包括有PTC发热块,所述固定架上壳与固定架下壳均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通过固定架上壳与固定架下壳进行能够将风扇、PTC发热块、第一NTC温控传感器进行密封,风扇出风口和风扇进风口设置均在固定架上壳,直流风扇对着PTC发热块从风扇出风口经钢网吹出热风,然后集尘袋空间内的气体往进风口进行回吸,从而达到空气内循环,进而使得整个集尘袋空间都可以均匀受热干燥。NTC温控传感器能够防止PTC发热块温度过高,从而使机器停止对PTC发热块进行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热风烘干机构包括有直流鼓风机、第二发热块、发热块固定架,所述第二发热块与直流鼓风机安装为一体后与直流鼓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鼓风机限位槽,所述直流鼓风机、第二发热块、发热块固定架均设置在鼓风机限位槽内,所述鼓风机限位槽的侧边还设置有鼓风机进风孔网,所述鼓风机进风孔网与鼓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均匀风道槽,所述鼓风机限位槽与滚刷冲洗槽通过均匀风道槽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均匀风道槽与滚刷冲洗槽之间还设置有鼓风机出风孔网板,所述鼓风机出风孔网板上设置有数个鼓风机出风孔网,所述鼓风机出风孔网板固定在底座盖板上,且所述底座盖板盖合在底座上将鼓风机限位槽、均匀风道槽从上方进行密封。使得直流鼓风机吹出的热风只能均匀风道槽吹到滚刷冲洗槽,提升烘干的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均匀风道槽包括有并排设置的第一风道槽与第二风道槽,所述第一风道槽与第二风道槽的前端均与鼓风机限位槽连通,且第一风道槽的后端与滚刷冲洗槽的左半部连接,第二风道槽的后端与滚刷冲洗槽的有右半部连接。保证滚刷冲洗槽内的出风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块固定架上设置有发热块安装槽,所述第二发热块通过发热块安装槽固定在发热块固定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块固定架上还安装有第二NTC温控传感器,通过第二NTC温控传感器实现防止第二发热块温度过高造成塑胶件融化和着火风险。
进一步地,所述自清洁系统包括有自动注水机构、清水箱、清水箱出水管路、清水泵、清洗管路,所述自动注水机构、清水箱、清水箱出水管路、清水泵、清洗管路依次连接。在本申请中,自动注水机构将清水注入到清水箱,清水泵通过清水箱出水管路将清水箱中的水抽出,再通过清洗管路连接到洗地机的污水桶和基站的底座上,对洗地机的污水桶及洗地机的滚刷进行清洗。
进一步地,所述清水箱包括有清水箱主体、清水箱盖,所述清水箱盖盖合在清水箱主体上,所述清水箱主体内设置有清洁液储存仓、清水储存仓,所述清洁液储存仓内设置有清洁液盒,所述清水箱盖内设置有抽液泵,所述抽液泵的入口与清洁液盒连通,出口与清水储存仓连通。在本申请中,清水储存仓用于储存清水,清洁液储存仓用于存放清洁液盒,实现基站在自清洁时更高效的清洁和除臭等。清水箱盖主要起到密封及提起承接作用,与清水箱主体形成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清水箱主体内安装有接触式导电组件,所述接触式导电组件包括有导电片、接线盖板、电线、接线端子、导电弹针PCB板、导电弹针,所述导电片、接线盖板、电线、接线端子、导电弹针PCB板、导电弹针从上往下依次连接,所述清水箱盖内还设置有水满液位传感器和缺水液位传感器,所述水满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清水储存仓的上方,所述缺水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清水储存仓的底部,所述抽液泵、水满液位传感器均与导电片电连接。所述基站主体上设置有接触式供电触点,所述清水箱主体的底部还设置有导电弹针过孔,所述导电弹针穿过导电弹针过孔与接触式供电触点电连接。在本申请中,清水箱安装在基站主体上,可以随意提起,当清水箱放回基站主体时,导电弹针能够与接触式供电触点电连接,通过基站主体的外接电源给抽液泵和水满液位传感器等配件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清水箱主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分隔清洁液储存仓与清水储存仓的间隔板,所述间隔板内设置有导电组件安装槽,所述接触式导电组件安装在导电组件安装槽内,所述导电弹针过孔设置在导电组件安装槽的底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清水箱盖内还设置有泵房,泵房的底部设置有泵房盖板,所述抽液泵安装在泵房内并通过泵房盖板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清水箱盖上还设置有清水箱皮带提手以及能够转动收纳的清水箱塑胶提手,所述清水箱盖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清水箱塑胶提手相适配的清水箱塑胶提手收纳位。通过设置两个提手能够保证清水箱能够顺利地提放,清水箱塑胶提手能够旋转竖起进行手提,也能够旋转平放到清水箱塑胶提手收纳位中进行收纳。
进一步地,所述清水箱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清水进水接口管,所述清水进水接口管上安装有第一出水止流导流组件,所述第一出水止流导流组件包括有第一止流传动杆、第一水口密封圈、第一导流座,所述第一止流传动杆活动设置在清水进水接口管内,所述第一水口密封圈固定安装在第一止流传动杆的上端并密封在清水进水接口管上,所述第一导流座固定安装在基站主体上并设置在第一止流传动杆的正下方,所述第一止流传动杆上还套设有第一止流传动杆复位弹簧,所述第一止流传动杆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持在第一止流传动杆的下端,另一端抵持在清水进水接口管内,所述第一导流座上设置有与自动注水机构连通的第一水管接头,所述第一导流座内还设置有与第一止流传动杆可分离式接触的第一中心顶柱。在本申请中,清水箱放置在基站主体上时,第一止流传动杆能够被第一导流座内的第一中心顶柱顶起,顶起过程中第一止流传动杆复位弹簧会被压缩,同时会带动第一水口密封圈向上运动,脱离清水进水接口管,使清水箱主体和第一导流座导通,自动注水机构能够通过第一导流座上的第一水管接头将水注入到清水箱。当清水箱离开基站主体时,第一止流传动杆脱离第一中心顶柱,第一止流传动杆复位弹簧会复位,带动第一止流传动杆与第一水口密封圈向下运动,第一水口密封圈会重新密封住清水进水接口管上,避免清水进水接口管漏水。
进一步地,所述清水进水接口管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上抵持凸起,所述第一止流传动杆上设置有第一下抵持凸起,所述第一止流传动杆复位弹簧的上端抵持在第一上抵持凸起,下端抵持在第一下抵持凸起上。
进一步地,所述清水箱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清水出水接口管,所述清水出水接口管上安装有第二出水止流导流组件,所述第二出水止流导流组件包括有第二止流传动杆、第二水口密封圈、第二导流座,所述第二止流传动杆活动设置在清水出水接口管内,所述第二水口密封圈固定安装在第二止流传动杆的上端并密封在清水出水接口管上,所述第二导流座固定安装在基站主体上并设置在第二止流传动杆的正下方,所述第二止流传动杆上还套设有第二止流传动杆复位弹簧,所述第二止流传动杆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持在第二止流传动杆的下端,另一端抵持在清水出水接口管内,所述第二导流座上设置有与清水箱出水管路连通的第二水管接头,所述第二导流座内还设置有与第二止流传动杆可分离式接触的第二中心顶柱。在本申请中,清水箱放置在基站主体上时,第二止流传动杆能够被第二导流座内的第二中心顶柱顶起,顶起过程中第二止流传动杆复位弹簧会被压缩,同时会带动第二水口密封圈向上运动,脱离清水出水接口管,使清水箱主体和第二导流座导通,清水箱能够通过第二导流座上的第二水管接头将水导出到清水箱出水管路。当清水箱离开基站主体时,第二止流传动杆脱离第二中心顶柱,第二止流传动杆复位弹簧会复位,带动第二止流传动杆与第二水口密封圈向下运动,第二水口密封圈会重新密封住清水出水接口管,避免清水出水接口管漏水。
进一步地,所述清水出水接口管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上抵持凸起,所述第二止流传动杆上设置有第二下抵持凸起,所述第二止流传动杆复位弹簧的上端抵持在第二上抵持凸起,下端抵持在第二下抵持凸起上。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注水机构包括有控水电磁阀、减压阀、快捷水管头、转接头、自动注水管路,所述控水电磁阀、减压阀、快捷水管头、转接头、自动注水管路、第一出水止流导流组件、清水箱依次连接,所述水满液位传感器、缺水液位传感器均与所述控水电磁阀相配合使用。在本申请中,自动注水机构实现自动对基站加注自清洁时使用的清水,无须人为干预。其过程为:通过控水电磁阀控水,减压阀稳压,将自来水注入清水箱,当缺水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清水箱中没水时,清水箱底部缺水液位传感器释放电信号给电磁阀,电磁阀工作释放自来水注入清水箱,当清水箱中水满时,清水箱内部有水满液位传感器检测后释放电信号给电磁阀停止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注水机构还包括有电磁阀保护盒体,所述电磁阀保护盒体包括有可拆卸连接的盒体上盖、盒体下盖,所述盒体上盖、盒体下盖组装形成电磁阀容纳空腔,所述控水电磁阀、减压阀均安装在电磁阀容纳空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清水箱出水管路的一端与第二导流座上的第二水管接头连接,另一端与清水泵的入口连接,所述清水泵的出口上安装有一个三通连接器,所述清洗管路包括有第一清洗管、第二清洗管、第三清洗管,所述第一清洗管、第二清洗管、第三清洗管的其中一端均通过三通连接器与清水泵的出口连接。所述底座上还安装有用于向所述滚刷冲洗槽喷洒清水的双体飞流板,第一清洗管和第二清洗管的另一端均与双体飞流板连接,第三清洗管的另一端与洗地机污水桶连通。清水泵能够通过清洗管路将清水分别对洗地机的污水桶和滚刷进行自清洁,减少因污水残留而发霉发臭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双体飞流板上设置有两组均匀喷水结构,两组所述均匀喷水结构分别位于双体飞流板的左右两部形成能够覆盖整个滚刷冲洗槽的双体飞流喷水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均匀喷水结构包括有安装在双体飞流板上的飞流板进水口,以及设置在双体飞流板内部的均匀流道,双体飞流板的侧面设置有朝向所述滚刷冲洗槽的均匀喷水孔,所述第一清洗管、第二清洗管远离清水泵的一端均与飞流板进水口连通,所述均匀喷水孔与飞流板进水口通过均匀流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均匀流道包括有喷水口通道和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的进口与飞流板进水口连通,且所述水流通道设置有多个出口与喷水口通道连通,所述均匀喷水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均匀喷水孔的一端连通到喷水口通道内并在水流通道内等间距且分散式排列,实现均匀喷水。
进一步地,所述均匀喷水孔为的孔道为由内向外逐渐变小的锥形结构,能够对水流进行加压,提升水流的冲击力。
进一步地,所述水流通道设置有多个且相互连通,每个水流通道均形成能够缓存清水的储水槽。
进一步地,所述飞流板进水口上还连接有飞流板进水接头,所述飞流板进水口通过飞流板进水接头与第一清洗管、第二清洗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在位于滚刷冲洗槽的侧边设置有飞流板固定孔位,所述双体飞流板安装在飞流板固定孔位上,且所述均匀喷水孔设置在滚刷冲洗槽的侧上方,使得均匀喷水孔喷出的弧形线条水流恰好喷射到滚刷冲洗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双体飞流板包括有双体飞流前壳及双体飞流后壳。
进一步地,所述基站主体上还设置有第三清洗管固定槽,所述第三清洗管安装在第三清洗管固定槽内,所述第三清洗管固定槽的上端还安装有用于给洗地机污水桶喷水的机身清水供水喷头,所述机身清水供水喷头与第三清洗管的末端连接。在本申请中,机身清水供水喷头离地高度260mm左右,能够正对洗地机污水桶上的机身清水喷口,清水泵将清水抽出导向第三清洗管和均匀喷水孔,机器回基站时,洗地机污水桶上的机身清水喷口与基站主体上的机身清水供水喷头对接,实现基站清水注入机身进行污水桶喷水清洗。同时,滚刷冲洗槽上方的四十多个均匀喷水孔能够均匀向洗地机滚刷进行喷水自清洁,洗地机污水桶和滚刷清洗完成后,回吸风机进行第三次回吸使自清洁后的水再次回收到基站污水箱。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底部还安装有喇叭,所述底座在位于喇叭的侧边还设置有透音孔。喇叭通过电路板进行控制,能够操控及运行语音反馈。
进一步地,所述基站主体上还安装有电路板,风机等其余电子部件均通过电路板控制连接和供电,并通过变压器进行变压,实现整机的智能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基站主体上还设置有控制按键。控制按键能够通过电控板控制运行指令,对基站进行人为干预,实现手动干预自清洁、手动干预热风烘干等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基站主体包括有设置在左部的污水箱安装位以及设置在右部的清水箱安装位,所述清水箱安装在清水箱安装位上,所述污水箱安装在污水箱安装位上,所述污水箱安装位与清水箱安装位之间设置有集尘袋安装槽,所述污水箱安装位与清水箱安装位凸出并包裹在集尘袋安装槽的左右两侧形成所述洗地机容纳位。通过在污水箱安装位上安装污水箱,在清水箱安装位上安装清水箱,能够形成无外围壁包裹的结构,能够大幅节约材料及节省模具,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同时,在基站主体上对元器件进行合理摆放,能够方便形成气流管路并及节省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洗地机容纳位上还设置有供电支撑板,所述供电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给洗地机充电的充电模块。在洗地机回基站时,充电模块能够对接洗地机的充电极片,对洗地机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污水箱安装位、清水箱安装位、供电支撑板上均设置有排水孔。排水孔通过筋位导流,能够汇流到下方底座上的滚刷清洗出水口,实现基站主体内积水的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集尘袋安装槽与污水箱安装位之间设置有干湿分离安装槽,所述干湿分离安装侧板固定在干湿分离安装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基站主体在位于集尘袋安装槽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一热风烘干机构安装槽,所述第一热风烘干机构安装槽与集尘袋安装槽连通,所述第一热风烘干机构安装槽能够将第一热风烘干机构密封在基站主体内并实现第一热风烘干机构与集尘袋之间的通风。
进一步地,所述集尘袋安装槽与第一热风烘干机构安装槽之间设置有通风板,所述通风板设置在第一热风烘干机构的正上方,所述通风板的中部设置有集尘袋通风进口,所述集尘袋通风进口与风扇出风口连通,所述通风板的周侧设置有集尘袋通风出口,所述集尘袋通风出口与风扇进风口连通。直流风扇对着PTC发热块从风扇出风口、集尘袋通风进口吹出热风,然后经过集尘袋通风出口从集尘袋往风扇进风口进行回吸,从而形成密闭的效果,达到空气内循环,进而使得整个集尘袋空间都可以均匀受热干燥。
进一步地,所述基站主体在位于集尘袋安装槽的侧边还设置有回吸风机安装槽,所述回吸风机安装槽的上方设置有靶心支架槽,所述回吸风机固定在回吸风机安装槽内,所述靶心过滤支架及海帕过滤网均设置在靶心支架槽内,所述靶心支架槽与集尘袋安装槽之间设置有回吸进风口。回吸风机通过回吸进风口从集尘袋安装槽内的集尘袋抽气,形成负压。
进一步地,所述基站主体在集尘袋安装槽与污水箱安装位之间设置有UV灯安装槽,所述UV灯安装槽的左右两侧分别与集尘袋安装槽、污水箱安装位连通,所述UV灯安装槽内安装有UV杀菌灯。UV杀菌灯可分别对集尘袋和污水箱进行紫外线强效杀菌,防止细菌滋生对健康造成影响。同时,将UV杀菌灯设置在集尘袋安装槽与污水箱安装位之间,实现隐藏式设计,集尘盖板密封和污水箱放回才可进行工作,安全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UV灯安装槽上还设置有用于连通洗地机容纳位的UV管。UV杀菌灯的灯光能够穿过UV管对洗地机容纳位上洗地机污水桶进行杀菌。
进一步地,所述集尘袋安装槽的下方还设置有除臭杀菌模块,集尘袋安装槽内设置有除臭离子片,所述除臭杀菌模块与除臭离子片连接。能够集尘袋进行杀菌除臭,防止异味横生。
进一步地,所述除臭杀菌模块包括有臭氧模块和银离子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首先,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基站设置有基站主体、底座组件、污水回吸系统、自清洁系统,能够形成半包围的容纳位,便于对安放及固定洗地机,污水回吸系统能够自动对洗地机污水桶及滚刷上的污水进行回吸处理,自清洁系统能够对污水回吸处理后洗地机滚刷及污水桶进行清洁杀菌,具有多功能的使用效果,方便使用;
其次,本多功能基站的污水回吸系统设置有回吸管道、污水箱、集尘袋、回吸风机、干湿分离装置,通过回吸风机能够将洗地机内的干湿垃圾回吸到基站内,通过干湿分离装置进行干湿分离,实现固体垃圾和污水的分类处理,更加环保、高效;
再外,本多功能基站的自清洁系统设置有自动注水机构、清水箱、清水箱出水管路、清水泵、清洗管路,能够实现洗地机滚刷及污水桶的清洗,清洗管路的末端还设置有双体飞流喷水结构,能够对滚刷冲洗槽进行全面、均匀地喷水,有效保证洗地机滚刷的清洗效率;
另外后,本多功能基站的基站主体设置为无外围壁包裹的半包围结构,既方便洗地机的安放固定,又能大幅节约材料、模具,降低成本。
最后,本多功能基站还设置有热风烘干系统、自动排污机构、便携排污机构、自动注水机构,热风烘干系统能够对基站的集尘袋以及洗地机滚刷进行热风烘干,使得洗地机滚刷与基站集尘袋在不工作时保持干燥状态,减少细菌滋生和霉变;便携排污机构安装在污水箱的底部,无需通电使用,能够通过手动控制实现洗地机的便携排污,更加方便快捷;自动排污机构通过排污泵实现污水箱的自动排污,更加方便省力;自动注水机构能够自动检测清水箱的水位,实现清水箱的自动注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带有洗地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不带有洗地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基站主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基站主体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中底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施例中底座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施例吸污回路的剖视图(一)。
图10是本实施例吸污回路的剖视图(二)。
图11是本实施例的污水回吸系统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施例的污水回吸系统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施例的污水箱的爆炸图。
图14是本实施例的干湿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施例中电磁推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施例中干湿分离盒的剖面图。
图17是本实施例的便携排污机构的爆炸图。
图18是本实施例中便携排污机构的排污管口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施例中便携排污机构的排污管口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施例的便携排污机构的排污口传动杆、复位杆及排污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施例的自动排污结构的爆炸图。
图22是本实施例的回吸风机的爆炸图。
图23是本实施例的第一热风烘干机构的爆炸图。
图24是本实施例的第二热风烘干机构的爆炸图。
图25是本实施例的自清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实施例的自动注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实施例的清水箱的爆炸图。
图28是本实施例的第一出水止流导流组件的爆炸图。
图29是本实施例的第一出水止流导流组件的剖面图。
图30是本实施例的双体飞流板的爆炸图。
图31是本实施例的双体飞流前壳的剖面图。
图32是本实施例的双体飞流后壳的剖面图。
图33是本实施例的双体飞流板的均匀喷水孔的剖面图。
图中:
1、基站主体,11、第三清洗管固定槽,180、电路板,190、按键,12、污水箱安装位,13、清水箱安装位,14、集尘袋安装槽,15、供电支撑板,151、充电模块,16、排水孔,17、干湿分离安装槽,18、第一热风烘干机构安装槽,19、通风板,110、集尘袋通风进口,120、集尘袋通风出口,130、回吸风机安装槽,140、靶心支架槽,150、回吸进风口,160、UV灯安装槽,170、UV管,9、UV杀菌灯,10、除臭杀菌模块。
2、污水回吸系统,21、回吸管道,22、污水箱,23、集尘袋,24、回吸风机,02、吸污回路,25、干湿分离装置,251、干湿分离盒,252、漏水孔,253、干湿分离安装侧板,254、固体垃圾回吸口,255、回吸气流口,256、第一翻盖挡板,257、第二翻盖挡板,258、限位件,259、斜板形结构,26、电磁推杆机构,261、电磁推拉杆,262、旋转连杆,263、推杆弹簧,264、翻盖底板,265、第一传动杆,266、第二传动杆,2621、转轴孔,267、传动杆固定件,268、转轴,269、气门卡销,221、污水箱主体,222、污水箱盖,223、干湿分离盒固定槽,224、回吸管道避让槽,225、干湿垃圾出口接头,2511、避让通孔,226、污水箱皮带提手,227、污水箱塑胶提手,228、污水箱塑胶提手收纳位,220、第一臭氧发生器,229、排污管口,2210、便携排污控制槽,27、便携排污机构,271、排污按键,272、复位杆,273、按键复位弹簧,274、排污口传动杆,275、排污口复位弹簧,276、排污口密封圈,2741、斜槽,2711、斜片,2712、扣槽,2721、三角块,2742、斜面,2743、限位底盘,2220、排污底盖,277、复位杆复位弹簧,278、弹簧限位件,2713、直线导向件,279、直线限位件,28、自动排污机构,281、排污水泵,282、排污快接头,2821、快接头面盖,2822、快接头座,2823、对接密封圈,2824、过滤筛网,2825、快接头管,283、污水泵盒,284、污水泵盖,285、快接头按扣,2851、扣接凸起,2852、限位按钮,2826、扣接槽,2827、按钮安装通孔,2828、对接内管,286、限位复位弹簧,43、排污过口,231、集尘盖板,232、集尘密封圈,241、风机主体,242、风机固定支架,243、消音海绵,244、支架盖板,245、固定缓冲胶垫,246、风机进风口,247、风机排风口,248、靶心过滤支架,249、海帕过滤网,2481、支架主体,2482、加固支架。
3、自清洁系统,31、自动注水机构,32、清水箱,33、清水箱出水管路,34、清水泵,35、清洗管路,321、清水箱主体,322、清水箱盖,3211、清洁液储存仓,3212、清水储存仓,3213、导电组件安装槽,3214、间隔板,323、清洁液盒,324、抽液泵,325、接触式导电组件,3251、导电片,3252、接线盖板,3253、电线,3254、接线端子,3255、导电弹针PCB板,3256、导电弹针,326、水满液位传感器,327、缺水液位传感器,3221、泵房,3222、泵房盖板,3223、清水箱皮带提手,3224、清水箱塑胶提手,3225、清水箱塑胶提手收纳位,3210、清水进水接口管,328、第一出水止流导流组件,3281、第一止流传动杆,3282、第一水口密封圈,3283、第一导流座,3284、一止流传动杆复位弹簧,3285、第一水管接头,3286、第一中心顶柱,3287、第一上抵持凸起,3288、第一下抵持凸起,3289、第一导流座密封圈,3220、清水出水接口管,329、第二出水止流导流组件,311、控水电磁阀,312、减压阀,313、快捷水管头,314、转接头,315、自动注水管路,316、电磁阀保护盒体,317、盒体上盖,318、盒体下盖,351、第一清洗管,352、第二清洗管,353、第三清洗管,354、机身清水供水喷头,341、三通连接器,36、双体飞流板,37、均匀喷水结构,371、飞流板进水口,372、均匀流道,373、均匀喷水孔,3721、喷水口通道,3722、水流通道,3723、进口,3724、出口,374、飞流板进水接头,375、飞流板固定孔位,361、双体飞流前壳,362、双体飞流后壳。
4、底座组件,41、底座,42、底座盖板,411、支撑底板,412、底座侧板,413、承载槽,414、滚刷冲洗槽,415、精密挂齿,416、滚刷清洗出水口,417、斜板,418、限位凸起,419、助力滚轮,4111、过口,44、喇叭。
5、洗地机容纳位。
6、洗地机,61、污水桶,62、滚刷。
7、第一热风烘干机构,71、烘干固定架,72、风扇,73、发热件安装槽,74、第一发热块,75、钢网,76、风扇进风口,77、风扇出风口,711、固定架上壳,712、固定架下壳,713、传感器固定孔,714、卡接件,715、传感器限位槽,741、导电引脚,731、缺槽,78、第一NTC温控传感器。
8、第二热风烘干机构,81、直流鼓风机,82、第二发热块,83、发热块固定架,84、鼓风机限位槽,85、鼓风机进风孔网,86、均匀风道槽,87、鼓风机出风孔网板,871、鼓风机出风孔网,861、第一风道槽,862、第二风道槽,831、发热块安装槽,88、第二NTC温控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3所示,本实施例的实现如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洗地机基站,包括有基站主体1,基站主体1上安装有用于处理洗地机6机身污水的污水回吸系统2以及用于洗地机6清洗的自清洁系统3,基站主体1的下端还安装有用于承载洗地机6的底座组件4,且基站主体1、污水回吸系统2、自清洁系统3、底座组件4围合形成半包围结构的洗地机容纳位5。在本申请中,将洗地机6放置在洗地机容纳位5内,通过底座组件4进行支撑固定,污水回吸系统2对洗地机6机身的污水进行回吸处理,回吸处理完成后,通过自清洁系统3对洗地机6的污水桶与滚刷进行冲洗,实现洗地机6的自清洁。
进一步地,底座组件4包括有底座41、底座盖板42,底座盖板42安装在底座41的上端,底座41包括有支撑底板411、底座侧板412,底座侧板412设置在支撑底板411的两侧形成与洗地机6的滚刷组件及滚轮相适配的承载槽413,洗地机6的滚刷组件及滚轮设置在承载槽413内并通过底座盖板42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承载槽413包括有设置在底座41内侧的滚刷冲洗槽414,滚刷冲洗槽414设置为与滚刷相适配的弧形结构,滚刷冲洗槽414内设置有一排精密挂齿415,滚刷冲洗槽414的底部还设置有滚刷清洗出水口416。精密挂齿415能够在滚筒自清洁时对进行滚刷上的毛发或其他固体垃圾的过滤,滚刷清洗出水口416能够将清洗滚刷的污水导入到基站的污水箱。
进一步地,支撑底板411的上侧与底座盖板42的下侧均设置有密封墙板。在洗地机6推入到洗地机容纳位5时,密封墙板能够从上下两侧将滚刷密封在承载槽413内,与大气压隔绝,使得内部可以产生负压抽污,热风烘干时也不会产生气味外漏。
进一步地,支撑底板411的前端连接有一体成型的斜板417,斜板417的上端与支撑底板411连接,下端延伸到地面,形成用于洗地机6的滚轮滑入承载槽413的斜坡型结构。通过斜坡型结构能够便于将洗地机6直接从地面推入到底座41的承载槽413,由于洗地机6本身较重,相比于传统的基站需要人工提起洗地机6放入的方式,本基站采用斜坡进行推入的方式对接洗地机6更加得省力,且能够减少洗地机6与基站的碰撞,延长基站与洗地机6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斜板417与地平面的夹角为十五度以下,斜板417的上端距离地平面的高度为37mm。
进一步地,支撑底板411与斜板417的连接处还设置有用于阻挡洗地机6滚轮的限位凸起418,限位凸起418水平位置高于斜板417的前端。当洗地机6推入到洗地机容纳位5停放时,限位凸起418会高于洗地机6的滚轮,能够对承载槽413内的洗地机6滚轮进行阻挡,避免洗地机6后退,提高洗地机6在基站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支撑底板411为平板型结构,支撑底板411的水平位置低于斜板417的上端,限位凸起418的上端与斜板417的上端齐平,限位凸起418的下端高于支撑底板411。通过此种设置,能够使得支撑底板411与限位凸起418形成略低于斜板417上端的下坡结构,当洗地机6的滚轮从斜板417的上坡结构向上滑入时,能够顺势从下坡结构滑入到承载槽413内,更加方便、省力。
进一步地,支撑底板411与斜板417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助力滚轮419,助力滚轮419设置在限位凸起418的中间及两侧,且助力滚轮419水平位置高于限位凸起418。当洗地机6从地面推入到洗地机容纳位时,洗地机6的整体底部能够在助力滚轮419上滚动,便于滚刷进入到承载槽413内;同时,助力滚轮419也能够相应的抬起整个洗地机6的底部,能够避免洗地机6的底部的中间位置卡在斜板417的上端,且助力滚轮419还能使得滚刷与滚轮在斜板417与支撑底板411连接处能够同时接触式滑动,避免滚刷62悬空增加洗地机6的滚刷62与滚轮推入承载槽413的难度。
进一步地,支撑底板411与斜板417的连接处设置有助力滚轮安装槽,助力滚轮419可拆卸安装在助力滚轮安装槽内且助力滚轮419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助力滚轮安装槽的左右两侧壁上。
进一步地,污水回吸系统2包括有回吸管道21、污水箱22、集尘袋23、回吸风机24,回吸管道21的前端用于连接洗地机6的污水桶回吸出口,后端与污水箱22的连接,集尘袋23设置在污水箱22的侧边,回吸风机24、集尘袋23、污水箱22、回吸管道21依次连通形成用于回吸洗地机6机身干湿垃圾的吸污回路02。在本申请中,污水箱22用于储存洗地机6污水桶内的污水,集尘袋23用于储存洗地机6污水桶内的固体垃圾。在回吸时,通过回吸风机24回吸在密闭的污水箱22内产生负压,经吸污回路将洗地机6污水桶中的干湿垃圾回吸到污水箱22的上部,污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漏入到下方的污水桶内,固定垃圾经回吸风机24产生的吸力吸入到集尘袋23中,实现洗地机6机污水桶中干湿垃圾的回吸及分离。
进一步地,支撑底板411上还设置有用于对接洗地机6污水桶回吸出口的过口4111,回吸管道21的前端设置在过口4111的下方并通过过口4111与洗地机6的污水桶回吸出口连通。滚刷清洗出水口416设置在过口4111的侧边,且滚刷清洗出水口416设置在回吸管道21的上方并与回吸管道21的前端连通。在本申请中,洗地机的污水桶回吸出口设置在洗地机6的底部,在洗地机6停放在洗地机容纳位5时,其污水桶回吸出口正好位于回吸管道21前端的正上方,在回吸风机24进行回吸时,其污水桶内的干湿垃圾能够通过过口4111进入到回吸管道21内,实现回吸。
进一步地,污水回吸系统2还包括有干湿分离装置25,干湿分离装置25包括有干湿分离盒251,干湿分离盒251设置在污水箱22内并位于污水箱22的上部,且回吸管道21的后端与干湿分离盒251连通,干湿分离盒251的底部设置有漏水孔252,干湿分离盒251与集尘袋23之间还设置有干湿分离安装侧板253,干湿分离盒251、污水箱22、干湿分离安装侧板253的侧壁上设置有位置相对应的固体垃圾回吸口254,且固体垃圾回吸口254相连通形成固体垃圾回吸通道,干湿分离盒251与集尘袋23通过固体垃圾回吸通道连通,污水箱22、干湿分离安装侧板253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回吸气流口255,且回吸气流口255相连通形成回吸气流通道,污水箱22与集尘袋23通过回吸气流通道连通,且固体垃圾回吸通道与回吸气流通道在同一高度横向并排设置,固体垃圾回吸口254上还设置有能够随气流回吸进行上翻的第一翻盖挡板256,回吸气流口255上设置有能够随气流回吸进行上翻的第二翻盖挡板257,干湿分离安装侧板253还安装有能够阻挡第一翻盖挡板256或第二翻盖挡板257上翻的电磁推杆机构26。在本申请中,回吸风机24不运作时,第一翻盖挡板256和第二翻盖挡板257都处于正常状态,分别遮挡住固体垃圾回吸口254与回吸气流口255,关闭固体垃圾回吸通道与回吸气流通道,当气流回吸时,产生的吸力能够使得第一翻盖挡板256和第二翻盖挡板257上翻,打开固体垃圾回吸通道与回吸气流通道;电磁推杆机构26能够对第一翻盖挡板256或第二翻盖挡板257进行阻挡,避免第一翻盖挡板256或第二翻盖挡板257在气流的推动下上翻。即本污水回吸系统2回吸过程中为:回吸开始时进行第一次集气,电磁推杆机构26工作阻挡住第一翻盖挡板256,气流回吸推动第二翻盖挡板257上翻打开回吸气流口255,气流回吸流向为:回吸风机24、集尘袋23、回吸气流口255、污水箱22、干湿分离盒251、回吸管道21,在密闭的污水箱22内形成负压,将洗地机6污水桶内的干湿垃圾一起吸到干湿分离盒251内,污水从干湿分离盒251底部的漏水孔252直接漏入到下方的污水箱22内,固体垃圾留在干湿分离盒251内,实现干湿垃圾的分离。第二次集气时,电磁推杆机构26再次工作,阻挡住第二翻盖挡板257,释放第一翻盖挡板256,气流回吸推动第一翻盖挡板256上翻打开固体垃圾回吸口254,进行风道切换,气流从回吸气流口255转为固体垃圾回吸口254,将干湿分离盒251内的固体垃圾吸入到集尘袋23内。
进一步地,电磁推杆机构26设置在固体垃圾回吸口254与回吸气流口255的下方,包括有电磁推拉杆261、旋转连杆262、传动杆、推杆弹簧263,电磁推拉杆261活动安装在干湿分离安装侧板253的背侧,干湿分离安装侧板253在位于固体垃圾回吸口254与回吸气流口255的下方设置有翻盖底板264,翻盖底板264凸出到干湿分离安装侧板253的背侧外,推杆弹簧263的一端抵持在电磁推拉杆261的上端,另一端抵持在翻盖底板264的下端,传动杆包括有第一传动杆265和第二传动杆266,第二传动杆266设置在回吸气流口255的下方且其上端与翻盖底板264连接,且第二传动杆266的侧边设置有一体成型的传动杆固定件267,第二传动杆266通过传动杆固定件267固定连接在电磁推拉杆261上,第一传动杆265设置在固体垃圾回吸口254的下方且其上端与翻盖底板264连接,干湿分离安装侧板253上设置有转轴268,旋转连杆262的中部设置有转轴孔2621,旋转连杆262通过转轴孔2621旋转连接在转轴268上形成跷跷板型结构,第一传动杆265和第二传动杆266的下端分别连接在旋转连杆262的两端随着旋转连杆262的转动进行此起彼伏的上下运动,第一传动杆265和第二传动杆266的上端设置有具有阻挡作用的气门卡销269,第一翻盖挡板256与第二翻盖挡板257的背侧均设置有与气门卡销269相配合的限位件258,气门卡销269能够贯穿翻盖底板264并上下活动阻挡或远离限位件258。在本申请中,正常状态时,电磁推拉杆261处于通电状态,推杆弹簧263被压缩,当电磁推拉杆261断电时,电磁推拉杆261向下复位,推杆弹簧263将第二传动杆266向下顶,第二传动杆266连接的旋转连杆262的一端向下转动的同时,旋转连杆262的另一端向上翘动,另一端连接的第一传动杆265也随之向上推出,第一传动杆265顶部的气门卡销269会卡住第一翻盖挡板256,使第一翻盖挡板256不会受负压抽气而上翻打开固体垃圾回吸口254,固体垃圾回吸通道关闭,而第二传动杆266顶部的气门卡销269会随着第二传动杆266向下移动而远离第二翻盖挡板257的限位件258,不会阻挡第二翻盖挡板257上翻,第二翻盖挡板257会上翻打开回吸气流口255,回吸气流通道打开,进行第一次集气,将干湿垃圾回吸到干湿分离盒251中,污水会从干湿分离盒251漏到污水箱22内,固体垃圾会暂存到干湿分离盒251中。当电磁推拉杆261通电时则做相对运动带动第二传动杆266向上运动,第二传动杆266上的气门卡销269阻挡住第二翻盖挡板257上翻,回吸气流口255关闭,回吸气流通道关闭,同时,旋转连杆262做翘板运动,会带动第一传动杆265向下运动,释放第一翻盖挡板256,第一翻盖挡板256随气流推动上翻,打开固体垃圾回吸口254,固体垃圾回吸通道贯通,实现风道的切换,进行第二次集气,将过滤后暂存在干湿分离盒251中的固体垃圾抽进集尘袋23中。
进一步地,干湿分离盒251的底板为斜板形结构259,漏水孔252设置为斜坡漏斗形结构,能够加速污水的流动。同时,污水箱22内负压也能够加速污水的过滤,使得作用时间有效变短。
进一步地,污水箱22包括有污水箱主体221和污水箱盖222,污水箱盖222盖合在污水箱主体221上形成密闭的空间,污水箱主体221的上部设置有干湿分离盒固定槽223,干湿分离盒251的底部可拆卸安装在干湿分离盒固定槽223内,且干湿分离盒251的主体部分设置在污水箱盖222内,污水箱22的固体垃圾回吸口254和回吸气流口255设置在污水箱盖222的侧壁上,且第一翻盖挡板256铰接在污水箱盖222的固体垃圾回吸口254上,第二翻盖挡板257铰接在污水箱盖222的回吸气流口255上。污水箱主体221的外侧设置有回吸管道避让槽224,回吸管道避让槽224的上端设置有干湿垃圾出口接头225,回吸管道21的末端连接到干湿垃圾出口接头225内,干湿分离盒251上设置有避让通孔2511,干湿垃圾出口接头225贯穿避让通孔2511伸入到干湿分离盒251内。洗地机6污水桶内的干湿垃圾可以从回吸管道21与干湿垃圾出口接头225进入到干湿分离盒251内。污水箱主体221主要用于储存污水,污水箱盖222起到密封污水箱22的主要作用,且能够承接重量并方便气道地摆布。干湿分离盒251能够进行更换和清洗,保证污水箱22内的清洁。
进一步地,污水箱盖222上还设置有污水箱皮带提手226以及能够转动收纳的污水箱塑胶提手227,污水箱盖222上还设置有与污水箱塑胶提手227相适配的污水箱塑胶提手收纳位228。通过设置两个提手能够保证污水箱22能够顺利地提放,污水箱塑胶提手227能够旋转竖起进行手提,也能够旋转平放到污水箱塑胶提手收纳位228中进行收纳。
进一步地,污水箱22内还安装有第一臭氧发生器220,第一臭氧发生器220固定在污水箱盖222的内侧壁上。第一臭氧发生器220能够在污水箱22内释放臭氧离子,起到污水箱22除臭作用。
进一步地,污水箱主体221的底部设置有与污水箱主体221内部连通的排污管口229,污水箱主体221在位于排污管口229的上方设置有内凹的便携排污控制槽2210,污水箱主体221的下端还安装有便携排污机构27,便携排污机构27包括有排污按键271、复位杆272、按键复位弹簧273,排污按键271与复位杆272均前后活动的安装在便携排污控制槽2210内,复位杆272贯穿排污按键271并可在排污按键271上前后活动,按键复位弹簧273的一端抵持在便携排污控制槽2210内,另一端抵持在排污按键271上,排污管口229的上方还设置排污口传动杆274,排污口传动杆274套设有排污口复位弹簧275,排污口复位弹簧275的一端连抵持在排污口传动杆274的下端,另一端抵持在便携排污控制槽2210的底面上,排污口传动杆274上还固定有排污口密封圈276,排污口密封圈276密封在排污管口229上方并可随着排污口传动杆274的向上活动远离并开启排污管口229,便携排污控制槽2210的底部设置有通孔,排污口传动杆274的上端活动设置并贯通便携排污控制槽2210底部的通孔伸入到便携排污控制槽2210内,排污口传动杆274上还设置有斜槽2741,排污按键271上设置有与斜槽2741相适配的斜片2711,斜片2711活动安装在斜槽2741内并与斜槽2741的上顶面持续抵持接触,在排污按键271向便携排污控制槽2210内按压移动的过程中,斜片2711能够在斜槽2741内向前运动并持续推动斜槽2741进而带动排污口传动杆274沿着便携排污控制槽2210底部的通孔向上运动,使得排污口密封圈276远离以开启排污管口229。斜片2711的后部还设置有与斜槽2741的顶面相适配的扣槽2712,当斜片2711后部进入到斜槽2741内时,斜槽2741的顶面卡接在扣槽2712内,使得排污按键271与排污口传动杆274形成相互倚靠的固定结构。排污口传动杆274的侧边还设置有斜面2742,复位杆272的侧边还设置有与斜面2742相适配的三角块2721,三角块2721与斜面2742向贴合,且随着复位杆272带动三角块2721在便携排污控制槽2210内移动过程中,三角块2721能够抵持在斜面2742上推动排污口传动杆274向上运动。在本申请中,便携排污机构27的排污过程为:向便携排污控制槽2210内按压排污按键271,排污按键271的斜片2711在前进中,能够推动斜槽2741进而带动排污口传动杆274向上运动,进而带动排污口密封圈276向上运动远离排污管口229,排污管口229打开,污水箱22内的污水能够从排污管口229排出。在排污按键271的推动过程中,按键复位弹簧273与排污口复位弹簧275都会压缩,推动到一定程度,斜片2711的后部会进入斜槽2741,斜槽2741的顶面会卡在扣槽2712内,排污按键271与排污口传动杆274会相互之间进行固定,排污按键271不会在按键复位弹簧273的回弹力下复位,排污口传动杆274都也不会在排污口复位弹簧275的回弹力下复位,使得便携排污机构27处在一个无需人工控制的稳定状态,进行持续排污,将污水箱22内的污水排出干净。当污水排出干净后,向便携排污控制槽2210内按下复位杆272,复位杆272通过三角块2721能够推动斜面2742进而带动排污口传动杆274微微抬起,斜槽2741的顶面会脱离在扣槽2712,排污按键271与排污口传动杆274失去相互倚靠的固定状态,排污按键271在按键复位弹簧273回弹力的作用下回退复位,排污口传动杆274也在排污口复位弹簧275的回弹力的作用下回退复位,带动排污口密封圈276向下运动密封住排污管口229。同时,便携排污机构27是安装在污水箱主体221上的,在排污时,可以将整个污水箱22拎出来进行排污,使用时更加方便、便携。
进一步地,排污按键271上设置有通孔,复位杆272活动并贯通排污按键271上的通孔,便携排污控制槽2210还设置有复位杆复位弹簧277,复位杆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持在便携排污控制槽2210内,另一端抵持在复位杆272的前端。
进一步地,排污口传动杆274的下端还设置有限位底盘2743,排污口复位弹簧275的套设在排污口传动杆274上,且排污口复位弹簧275的下端固定在限位底盘2743上。
进一步地,排污口密封圈276为可伸缩的褶皱软管型结构,且排污口传动杆274的下部及限位底盘2743、排污口复位弹簧275均设置在排污口密封圈276内,排污口密封圈276的上部连接在便携排污控制槽2210的底面上,排污口密封圈276的下部固定在限位底盘2743上。在排污口传动杆274上下移动过程中,排污口密封圈276通过伸缩使其下部随着限位底盘2743上下运动,远离或靠近排污管口229。同时,排污口密封圈276也能够包裹限位底盘2743、排污口复位弹簧275、排污口传动杆274,避免上述部件被污水腐蚀。
进一步地,污水箱主体221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底盖2220,排污管口229设置在排污底盖2220上。
进一步地,便携排污控制槽2210设置有弹簧限位件278,复位杆复位弹簧277与按键复位弹簧273均安装在弹簧限位件278上,避免复位杆复位弹簧277与按键复位弹簧273的位置发生偏移。
进一步地,排污按键271上设置有直线导向件2713,便携排污控制槽2210的内侧壁上还设置有与直线导向件2713相适配的直线限位件279,直线导向件2713滑动连接在直线限位件279,能够对排污按键271按压过程进行直线导向与限位,避免排污按键271位置发生偏移。
进一步地,污水箱22的下端还设置有自动排污机构28,自动排污机构28包括有排污水泵281、排污快接头282,排污水泵281通过排污快接头282与污水箱主体221连通,排污快接头282包括有快接头面盖2821、快接头座2822,快接头面盖2821与快接头座2822可拆卸连接形成快接头空腔,快接头空腔内设置有对接密封圈2823与过滤筛网2824。在本申请中,自动排污机构28可实现自动排污功能,用户不需提着污水箱22去倒水,更加方便快捷。排污水泵281通过排污快接头282能够将污水箱22内的污水抽出,实现自动排污。对接密封圈2823能够对排污快接头282的入口连接处进行密封,避免排污快接头282漏水。过滤筛网2824能够对污水中的固体垃圾进行过滤,避免固体垃圾堵塞排污水泵281。排污快接头282设置为可拆卸的结构,方便进行拆开冲洗。
进一步地,快接头座2822上还设置有快接头管2825,排污水泵281的进水口与快接头管2825通过管道连接。在本申请中,排污水泵通过水管与快接头管连接,对污水箱的抽水,再由排污水泵出水口通过水管连接排出到地漏等排污口,实现污水箱内污水的排出。
进一步地,自动排污机构28还包括有污水泵盒283和污水泵盖284,排污水泵281安装在污水泵盒283内,并通过污水泵盖284封装,污水泵盒283上还设置有避让排污水泵281进水口和出水口的通孔。
进一步地,快接头面盖2821与快接头座2822之间还设置有快接头按扣285,快接头按扣285包括有分设在前后两端的扣接凸起2851和限位按钮2852,快接头面盖2821设置有与扣接凸起2851相适配的扣接槽2826,扣接凸起2851卡接在扣接槽2826内,快接头座2822上还设置有与限位按钮2852相适配的按钮安装通孔2827,限位按钮2852卡接在按钮安装通孔2827内,快接头座2822还设置有限位复位弹簧286,限位复位弹簧286与限位按钮2852相垂直,且限位复位弹簧286的一端抵持在限位按钮2852上,另一端抵持在快接头座2822内。在本申请中,在安装时,通过复位弹簧能够将限位按钮抵持在按钮安装通孔内,实现快接头面盖与快接头座之间的连接;在拆卸时,同时向按钮安装通孔内按压两侧的限位按钮,压缩复位弹簧,使得快接头按扣从快接头座内脱离,进行快接头面盖与快接头座之间的拆卸,进而使整个结构方便拆卸和安装。
进一步地,快接头座2822内部的中部还设置有对接内管2828,对接密封圈2823的后部及过滤筛网2824均安装在对接内管2828内,且限位复位弹簧286远离限位按钮2852的一端抵持在对接内管2828的外侧壁上。
进一步地,快接头按扣285设置有两个,两个快接头按扣285分别设置在快接头面盖2821与快接头座2822的两侧,对快接头面盖2821与快接头座2822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快接头面盖2821安装在底座41上,基站主体1、底座41与底座盖板42上设置有相连通排污过口43,快接头面盖2821通过排污过口43与污水箱主体221上的排污管口229连通。按下便携排污机构的排污按键时,污水从排污管口229流入到排污快接头282内,通过排污泵排出。
进一步地,集尘袋23的上方还设置集尘盖板231,集尘袋23安装在基站主体1内并通过集尘盖板231密封,集尘盖板231的下方还设置有集尘密封圈232,集尘盖板231与基站主体1之间通过集尘密封圈232。回吸风机24在进行抽取固体垃圾时,集尘盖板231及集尘密封圈232能够将集尘袋23空间形成密封,固体垃圾回吸口254的第一翻盖挡板256受负压打开,固体垃圾沿着风流方向走,因抽气时集尘袋23是透气的,但也是闭合的,因此只有气流能经过风机,其他固体垃圾等都掉进集尘袋23中。
进一步地,回吸风机24包括有风机主体241、风机固定支架242、消音海绵243、支架盖板244,消音海绵243套设在风机主体241外并与风机主体241一体式安装在风机固定支架242内,支架盖板244安装在风机固定支架242的下端并将包裹在风机主体241的底部外。
进一步地,风机主体241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固定缓冲胶垫245,风机主体241与支架盖板244、风机固定支架242之间均通过固定缓冲胶垫245缓冲连接。
进一步地,风机主体241的上部设置有风机进风口246,支架盖板244上设置有与风机主体241连通的风机排风口247,风机进风口246与集尘袋23连通。
进一步地,风机固定支架242与风机主体241上部的固定缓冲胶垫245均为上下贯通的结构,能够避免二者在风机进风口246与集尘袋23之间形成阻挡,回吸风机24回吸时产生的气流能够顺利地从集尘袋23穿过风机固定支架242与风机主体241上部的固定缓冲胶垫245进入到回吸风机24内。
进一步地,风机进风口246与集尘袋23之间的还设置有靶心过滤支架248,靶心过滤支架248位于风机主体241的上方,靶心过滤支架248内安装有海帕过滤网249。海帕过滤网249主要起到过滤空气杂质,防止水汽进入回吸风机24的作用。
进一步地,靶心过滤支架248上还设置有过滤网布(图未示),过滤网布遮挡在海帕过滤网249的上方。过滤网布可采用尼龙材料制成,同时具有过滤空气杂物和固定海帕过滤网249的作用。在本申请中,回吸风机24启动产生负压,风从靶心过滤支架248上的尼龙网布穿过海帕,到达风机进风口246,再从消音海绵243经过,削弱频震,经过由风机固定支架242和支架盖板244组成的单向排风风道,再从排风口排出。
进一步地,靶心过滤支架248包括有设置为靶心形结构的支架主体2481以及十字形结构的加固支架2482,支架主体2481与加固支架2482一体成型。海帕:主要起到过滤空气杂质,防止水汽进入风机的作用。
进一步地,支架盖板244与风机固定支架242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基站主体1上还设置有热风烘干系统,热风烘干系统包括有用于烘干集尘袋23的第一热风烘干机构7以及用于烘干洗地机6滚刷62的第二热风烘干机构8。第一热风烘干机构7与第二热风烘干机构8均固定在基站主体1上。
进一步地,第一热风烘干机构7设置在集尘袋23的下方,包括有烘干固定架71,烘干固定架71内设置有风扇72,烘干固定架71的上端设置有发热件安装槽73,发热件安装槽73内安装有第一发热块74,第一发热块74设置在风扇72的正上方,第一发热块74的上方还罩设有钢网75,烘干固定架71的周侧还设置有风扇进风口76,钢网75上设置有风扇出风口77,风扇进风口76、风扇72、风扇出风口77、集尘袋23、风扇进风口76依次连通形成密封且循环的第一风道。
进一步地,烘干固定架71包括有固定架上壳711和固定架下壳712,固定架上壳711可拆卸安装在固定架下壳712上形成容纳空腔,风扇72设置在容纳空腔内,固定架上壳711的底部与风扇72上设置有位置相对应的风扇固定孔,风扇72通过风扇固定孔固定在固定架上壳711的底部。
进一步地,固定架上壳711的内侧壁上还设置有卡接槽,固定架下壳712的上部还设置有卡接件714,卡接件714可拆卸卡接在卡接槽内形成卡接结构,固定架下壳712通过卡接结构固定连接在固定架上壳711上。
进一步地,第一发热块74上还设置有向一侧突出的导电引脚741,发热件安装槽73上设置有用于避让导电引脚741的缺槽731,导电引脚741穿过缺槽731延伸到发热件安装槽73外。导电引脚741能够凸出到发热件安装槽73外,便于第一发热块74的安装和拆卸。
进一步地,风扇进风口76设置在固定架上壳711上,并位于发热件安装槽73的周侧。
进一步地,烘干固定架71内还设置有第一NTC温控传感器78,固定架上壳711在位于发热件安装槽73的侧边还设置有传感器限位槽715与传感器固定孔713,第一NTC温控传感器78安装在传感器限位槽715内,并通过传感器固定孔713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第一发热块74采用PTC发热块,固定架上壳711与固定架下壳712均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通过固定架上壳711与固定架下壳712进行能够将风扇72、PTC发热块、第一NTC温控传感器78进行密封,风扇出风口77和风扇进风口76设置均在固定架上壳711,直流风扇72对着PTC发热块从风扇出风口77经钢网75吹出热风,然后集尘袋23空间内的气体往进风口进行回吸,从而达到空气内循环,进而使得整个集尘袋23空间都可以均匀受热干燥。NTC温控传感器能够防止PTC发热块温度过高,从而使机器停止对PTC发热块进行供电。
进一步地,第二热风烘干机构8包括有直流鼓风机81、第二发热块82、发热块固定架83,第二发热块82与直流鼓风机81安装为一体后与直流鼓风机81的出风口连接,底座41上设置有鼓风机限位槽84,直流鼓风机81、第二发热块82、发热块固定架83均设置在鼓风机限位槽84内,鼓风机限位槽84的侧边还设置有鼓风机进风孔网85,鼓风机进风孔网85与鼓风机的进风口连通。底座41上还设置有均匀风道槽86,鼓风机限位槽84与滚刷冲洗槽414通过均匀风道槽86连通。在本申请中,鼓风机限位槽84内直流鼓风机81通过侧边的鼓风机进风孔网85进风,并对着第二发热块82出风,沿着均匀风道槽86将形成的热风吹到滚刷冲洗槽414,对滚刷冲洗槽414内的洗地机6滚刷进行烘干,达到洗地机6滚刷在不工作时保持干燥状态,减少细菌滋生和霉变。
进一步地,均匀风道槽86与滚刷冲洗槽414之间还设置有鼓风机出风孔网板87,鼓风机出风孔网板87上设置有数个鼓风机出风孔网871,鼓风机出风孔网板87固定在底座盖板42上,且底座盖板42盖合在底座41上将鼓风机限位槽84、均匀风道槽86从上方进行密封。使得直流鼓风机81吹出的热风只能均匀风道槽86吹到滚刷冲洗槽414,提升烘干的效率。
进一步地,均匀风道槽86包括有并排设置的第一风道槽861与第二风道槽862,第一风道槽861与第二风道槽862的前端均与鼓风机限位槽84连通,且第一风道槽861的后端与滚刷冲洗槽414的左半部连接,第二风道槽862的后端与滚刷冲洗槽414的有右半部连接。保证滚刷冲洗槽414内的出风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鼓风机出风孔网板87固定在底座盖板42的底部。
进一步地,发热块固定架83上设置有发热块安装槽831,第二发热块82通过发热块安装槽831固定在发热块固定架83上。
进一步地,发热块固定架83上还安装有第二NTC温控传感器88,通过第二NTC温控传感器88实现防止第二发热块82温度过高造成塑胶件融化和着火风险。
进一步地,自清洁系统3包括有自动注水机构31、清水箱32、清水箱出水管路33、清水泵34、清洗管路35,自动注水机构31、清水箱32、清水箱出水管路33、清水泵34、清洗管路35依次连接。在本申请中,自动注水机构31将清水注入到清水箱32,清水泵34通过清水箱出水管路33将清水箱32中的水抽出,再通过清洗管路35连接到洗地机6的污水桶和基站的底座上,对洗地机6的污水桶及洗地机6的滚刷进行清洗。
进一步地,清水箱32包括有清水箱主体321、清水箱盖322,清水箱盖322盖合在清水箱主体321上,清水箱主体321内设置有清洁液储存仓3211、清水储存仓3212,清洁液储存仓3211内设置有清洁液盒323,清水箱盖322内设置有抽液泵324,抽液泵324的入口与清洁液盒323连通,出口与清水储存仓3212连通。在本申请中,清水储存仓3212用于储存清水,清洁液储存仓3211用于存放清洁液盒323,实现基站在自清洁时更高效的清洁和除臭等。清水箱盖322主要起到密封及提起承接作用,与清水箱主体321形成密封。
进一步地,清水箱主体321内安装有接触式导电组件325,接触式导电组件325包括有导电片3251、接线盖板3252、电线3253、接线端子3254、导电弹针PCB板3255、导电弹针3256,导电片3251、接线盖板3252、电线3253、接线端子3254、导电弹针PCB板3255、导电弹针3256从上往下依次连接,清水箱盖322内还设置有水满液位传感器326和缺水液位传感器327,水满液位传感器326设置在清水储存仓3212的上方,缺水液位传感器327设置在清水储存仓3212的底部,抽液泵324、水满液位传感器326均与导电片3251电连接。基站主体1上设置有接触式供电触点,清水箱主体321的底部还设置有导电弹针过孔,导电弹针3256穿过导电弹针过孔与接触式供电触点电连接。在本申请中,清水箱安装在基站主体1上,可以随意提起,当清水箱放回基站主体1时,导电弹针3256能够与接触式供电触点电连接,通过基站主体1的外接电源给抽液泵324和水满液位传感器326等配件供电。
进一步地,清水箱主体321内还设置有用于分隔清洁液储存仓3211与清水储存仓3212的间隔板3214,间隔板3214内设置有导电组件安装槽3213,接触式导电组件325安装在导电组件安装槽3213内,导电弹针过孔设置在导电组件安装槽3213的底板上。
进一步地,清水箱盖322内还设置有泵房3221,泵房3221的底部设置有泵房盖板3222,抽液泵324安装在泵房3221内并通过泵房盖板3222密封。
进一步地,清水箱盖322上还设置有清水箱皮带提手3223以及能够转动收纳的清水箱塑胶提手3224,清水箱盖322上还设置有与清水箱塑胶提手3224相适配的清水箱塑胶提手收纳位3225。通过设置两个提手能够保证清水箱能够顺利地提放,清水箱塑胶提手3224能够旋转竖起进行手提,也能够旋转平放到清水箱塑胶提手收纳位3225中进行收纳。
进一步地,清水箱主体321的底部设置有清水进水接口管3210,清水进水接口管3210上安装有第一出水止流导流组件328,第一出水止流导流组件328包括有第一止流传动杆3281、第一水口密封圈3282、第一导流座3283,第一止流传动杆3281活动设置在清水进水接口管3210内,第一水口密封圈3282固定安装在第一止流传动杆3281的上端并密封在清水进水接口管3210上,第一导流座3283固定安装在基站主体1上并设置在第一止流传动杆3281的正下方,第一止流传动杆3281上还套设有第一止流传动杆复位弹簧3284,第一止流传动杆复位弹簧3284的一端抵持在第一止流传动杆3281的下端,另一端抵持在清水进水接口管3210内,第一导流座3283上设置有与自动注水机构31连通的第一水管接头3285,第一导流座3283内还设置有与第一止流传动杆3281可分离式接触的第一中心顶柱3286。在本申请中,清水箱放置在基站主体1上时,第一止流传动杆3281能够被第一导流座3283内的第一中心顶柱3286顶起,顶起过程中第一止流传动杆复位弹簧3284会被压缩,同时会带动第一水口密封圈3282向上运动,脱离清水进水接口管3210,使清水箱主体321和第一导流座3283导通,自动注水机构31能够通过第一导流座3283上的第一水管接头3285将水注入到清水箱。当清水箱离开基站主体1时,第一止流传动杆3281脱离第一中心顶柱3286,第一止流传动杆复位弹簧3284会复位,带动第一止流传动杆3281与第一水口密封圈3282向下运动,第一水口密封圈3282会重新密封住清水进水接口管3210上,避免清水进水接口管3210漏水。
进一步地,清水进水接口管321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上抵持凸起3287,第一止流传动杆3281上设置有第一下抵持凸起3288,第一止流传动杆复位弹簧3284的上端抵持在第一上抵持凸起3287,下端抵持在第一下抵持凸起3288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座3283内还设置有第一导流座密封圈3289。
进一步地,清水箱主体321的底部设置有清水出水接口管3220,清水出水接口管3220上安装有第二出水止流导流组件329,第二出水止流导流组件329包括有第二止流传动杆、第二水口密封圈、第二导流座,第二止流传动杆活动设置在清水出水接口管3220内,第二水口密封圈固定安装在第二止流传动杆的上端并密封在清水出水接口管3220上,第二导流座固定安装在基站主体1上并设置在第二止流传动杆的正下方,第二止流传动杆上还套设有第二止流传动杆复位弹簧,第二止流传动杆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持在第二止流传动杆的下端,另一端抵持在清水出水接口管3220内,第二导流座上设置有与清水箱出水管路33连通的第二水管接头,第二导流座内还设置有与第二止流传动杆可分离式接触的第二中心顶柱。在本申请中,清水箱放置在基站主体1上时,第二止流传动杆能够被第二导流座内的第二中心顶柱顶起,顶起过程中第二止流传动杆复位弹簧会被压缩,同时会带动第二水口密封圈向上运动,脱离清水出水接口管3220,使清水箱主体321和第二导流座导通,清水箱能够通过第二导流座上的第二水管接头将水导出到清水箱出水管路33。当清水箱离开基站主体1时,第二止流传动杆脱离第二中心顶柱,第二止流传动杆复位弹簧会复位,带动第二止流传动杆与第二水口密封圈向下运动,第二水口密封圈会重新密封住清水出水接口管3220,避免清水出水接口管3220漏水。
进一步地,清水出水接口管322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上抵持凸起,第二止流传动杆上设置有第二下抵持凸起,第二止流传动杆复位弹簧的上端抵持在第二上抵持凸起,下端抵持在第二下抵持凸起上。第二出水止流导流组件329的详细结构请参加第一出水止流导流组件328的附图。
进一步地,自动注水机构31包括有控水电磁阀311、减压阀312、快捷水管头313、转接头314、自动注水管路315,控水电磁阀311、减压阀312、快捷水管头313、转接头314、自动注水管路315、第一出水止流导流组件328、清水箱32依次连接,水满液位传感器326、缺水液位传感器327均与控水电磁阀311相配合使用。在本申请中,自动注水机构31实现自动对基站加注自清洁时使用的清水,无须人为干预。其过程为:通过控水电磁阀311控水,减压阀312稳压,将自来水注入清水箱,当缺水液位传感器327检测到清水箱中没水时,清水箱底部缺水液位传感器327释放电信号给电磁阀,电磁阀工作释放自来水注入清水箱,当清水箱中水满时,清水箱内部有水满液位传感器326检测后释放电信号给电磁阀停止工作。
进一步地,自动注水机构31还包括有电磁阀保护盒体316,电磁阀保护盒体316包括有可拆卸连接的盒体上盖317、盒体下盖318,盒体上盖317、盒体下盖318组装形成电磁阀容纳空腔,控水电磁阀311、减压阀312均安装在电磁阀容纳空腔内。
进一步地,清水箱出水管路33的一端与第二导流座上的第二水管接头连接,另一端与清水泵34的入口连接,清水泵34的出口上安装有一个三通连接器341,清洗管路35包括有第一清洗管351、第二清洗管352、第三清洗管353,第一清洗管351、第二清洗管352、第三清洗管353的其中一端均通过三通连接器341与清水泵34的出口连接。底座41上还安装有用于向滚刷冲洗槽414喷洒清水的双体飞流板36,第一清洗管351和第二清洗管352的另一端均与双体飞流板36连接,第三清洗管353的另一端与洗地机6污水桶连通。清水泵34能够通过清洗管路35将清水分别对洗地机6的污水桶和滚刷进行自清洁,减少因污水残留而发霉发臭的问题。
进一步地,双体飞流板36上设置有两组均匀喷水结构37,两组均匀喷水结构37分别位于双体飞流板36的左右两部形成能够覆盖整个滚刷冲洗槽414的双体飞流喷水结构。
进一步地,均匀喷水结构37包括有安装在双体飞流板36上的飞流板进水口371,以及设置在双体飞流板36内部的均匀流道372,双体飞流板36的侧面设置有朝向滚刷冲洗槽414的均匀喷水孔373,第一清洗管351、第二清洗管352远离清水泵34的一端均与飞流板进水口371连通,均匀喷水孔373与飞流板进水口371通过均匀流道372连通。
进一步地,均匀流道372包括有喷水口通道3721和水流通道3722,水流通道3722的进口3723与飞流板进水口371连通,且水流通道3722设置有多个出口3724与喷水口通道3721连通,均匀喷水孔373设置有多个,多个均匀喷水孔373的一端连通到喷水口通道3721内并在水流通道3722内等间距且分散式排列,实现均匀喷水。
进一步地,均匀喷水孔373为的孔道为由内向外逐渐变小的锥形结构,能够对水流进行加压,提升水流的冲击力。
进一步地,水流通道3722设置有多个且相互连通,每个水流通道3722均形成能够缓存清水的储水槽。
进一步地,飞流板进水口371上还连接有飞流板进水接头374,飞流板进水口371通过飞流板进水接头374与第一清洗管351、第二清洗管352连接。
进一步地,底座41在位于滚刷冲洗槽414的侧边设置有飞流板固定孔位375,双体飞流板36安装在飞流板固定孔位375上,且均匀喷水孔373设置在滚刷冲洗槽414的侧上方,使得均匀喷水孔373喷出的弧形线条水流恰好喷射到滚刷冲洗槽414内。
进一步地,双体飞流板36包括有双体飞流前壳361及双体飞流后壳362。
进一步地,基站主体1上还设置有第三清洗管固定槽,所述第三清洗管353安装在第三清洗管固定槽11内,第三清洗管固定槽11的上端还安装有用于给洗地机6污水桶喷水的机身清水供水喷头354,所述机身清水供水喷头354与第三清洗管的末端连接。在本申请中,机身清水供水喷头354高度离地260mm左右,能够正对洗地机6污水桶61上的机身清水喷口,清水泵34将清水抽出导向第三清洗管和均匀喷水孔373,机器回基站时,洗地机6污水桶61上的机身清水喷口与基站主体1上的机身清水供水喷头354对接,实现基站清水注入机身进行污水桶61喷水清洗。同时,滚刷冲洗槽414上方的四十多个均匀喷水孔373能够均匀向洗地机6滚刷进行喷水自清洁,洗地机6污水桶61和滚刷清洗完成后,回吸风机24进行第三次回吸使自清洁后的水再次回收到基站污水箱22。
进一步地,底座41的底部还安装有喇叭44,底座41在位于喇叭44的侧边还设置有透音孔。喇叭通过电路板180进行控制,能够操控及运行语音反馈。
进一步地,基站主体1上还安装有电路板180,风机等其余电子部件均通过电路板控制连接和供电,并通过变压器进行变压,实现整机的智能控制。
进一步地,基站主体1上还设置有控制按键190。控制按键能够通过电控板控制运行指令,对基站进行人为干预,实现手动干预自清洁、手动干预热风烘干等功能。
进一步地,基站主体1包括有设置在左部的污水箱安装位12以及设置在右部的清水箱安装位13,清水箱安装在清水箱安装位13上,污水箱22安装在污水箱安装位12上,污水箱安装位12与清水箱安装位13之间设置有集尘袋安装槽14,污水箱安装位12与清水箱安装位13凸出并包裹在集尘袋安装槽14的左右两侧形成洗地机容纳位5。通过在污水箱安装位12上安装污水箱22,在清水箱安装位13上安装清水箱,能够形成无外围壁包裹的结构,能够大幅节约材料及节省模具,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同时,在基站主体1上对元器件进行合理摆放,能够方便形成气流管路并及节省空间。
进一步地,洗地机容纳位上还设置有供电支撑板15,供电支撑板15上设置有用于给洗地机6充电的充电模块151。在洗地机6回基站时,充电模块能够对接洗地机6的充电极片,对洗地机6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污水箱安装位12、清水箱安装位13、供电支撑板15上均设置有排水孔16。排水孔16通过筋位导流,能够汇流到下方底座41上的滚刷清洗出水口416,实现基站主体1内积水的排出。
进一步地,集尘袋安装槽14与污水箱安装位12之间设置有干湿分离安装槽17,干湿分离安装侧板253固定在干湿分离安装槽17内。
进一步地,基站主体1在位于集尘袋安装槽14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一热风烘干机构安装槽18,第一热风烘干机构安装槽18与集尘袋安装槽14连通,第一热风烘干机构安装槽18能够将第一热风烘干机构7密封在基站主体1内并实现第一热风烘干机构7与集尘袋23之间的通风。
进一步地,集尘袋安装槽14与第一热风烘干机构安装槽18之间设置有通风板19,通风板19设置在第一热风烘干机构7的正上方,通风板19的中部设置有集尘袋通风进口110,集尘袋通风进口110与风扇出风口77连通,通风板19的周侧设置有集尘袋通风出口120,集尘袋通风出口120与风扇进风口76连通。直流风扇72对着PTC发热块从风扇出风口77、集尘袋通风进口110吹出热风,然后经过集尘袋通风出口120从集尘袋23往风扇进风口76进行回吸,从而形成密闭的效果,达到空气内循环,进而使得整个集尘袋23空间都可以均匀受热干燥。
进一步地,基站主体1在位于集尘袋安装槽14的侧边还设置有回吸风机安装槽130,回吸风机安装槽130的上方设置有靶心支架槽140,回吸风机24固定在回吸风机安装槽130内,靶心过滤支架248及海帕过滤网249均设置在靶心支架槽140内,靶心支架槽140与集尘袋安装槽14之间设置有回吸进风口150。回吸风机24通过回吸进风口150从集尘袋安装槽14内的集尘袋23抽气,形成负压。
进一步地,基站主体1在集尘袋安装槽14与污水箱安装位12之间设置有UV灯安装槽160,UV灯安装槽160的左右两侧分别与集尘袋安装槽14、污水箱安装位12连通,UV灯安装槽160内安装有UV杀菌灯9。UV杀菌灯9可分别对集尘袋23和污水箱22进行紫外线强效杀菌,防止细菌滋生对健康造成影响。同时,将UV杀菌灯9设置在集尘袋安装槽14与污水箱安装位12之间,实现隐藏式设计,集尘盖板231密封和污水箱22放回才可进行工作,安全可靠。
进一步地,UV灯安装槽160上还设置有用于连通洗地机容纳位5的UV管170。UV杀菌灯9的灯光能够穿过UV管170对洗地机容纳位5上洗地机6污水桶61进行杀菌。
进一步地,集尘袋安装槽14的下方还设置有除臭杀菌模块10,集尘袋安装槽14内设置有除臭离子片,除臭杀菌模块10与除臭离子片连接。能够集尘袋23进行杀菌除臭,防止异味横生。
进一步地,除臭杀菌模块10包括有臭氧模块和银离子模块。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洗地机基站,包括有基站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主体上安装有用于处理洗地机机身污水的污水回吸系统以及用于洗地机清洗的自清洁系统,所述基站主体的下端还安装有用于承载洗地机的底座组件,所述基站主体、污水回吸系统、自清洁系统、底座组件围合形成半包围结构的洗地机容纳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洗地机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组件包括有底座、底座盖板,所述底座盖板安装在底座的上端,所述底座包括有支撑底板、底座侧板,所述底座侧板设置在支撑底板的两侧形成与洗地机的滚刷组件及滚轮相适配的承载槽,洗地机的滚刷组件及滚轮设置在承载槽内并通过底座盖板进行限位;所述承载槽包括有设置在底座内侧的滚刷冲洗槽,所述滚刷冲洗槽设置为与滚刷相适配的弧形结构,所述滚刷冲洗槽内设置有一排精密挂齿,滚刷冲洗槽的底部还设置有滚刷清洗出水口;
所述支撑底板的前端连接有一体成型的斜板,所述斜板的上端与支撑底板连接,下端延伸到地面,形成用于洗地机的滚轮滑入承载槽的斜坡型结构;
所述支撑底板与斜板的连接处还设置有用于阻挡洗地机滚轮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水平位置高于斜板的前端;
所述支撑底板与斜板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助力滚轮,所述助力滚轮设置在限位凸起的中间及两侧,且所述助力滚轮水平位置高于限位凸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洗地机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回吸系统包括有回吸管道、污水箱、集尘袋、回吸风机,所述回吸管道的前端用于连接洗地机的污水桶回吸出口,后端与污水箱的连接,所述集尘袋设置在污水箱的侧边,所述回吸风机、集尘袋、污水箱、回吸管道依次连通形成用于回吸洗地机机身干湿垃圾的吸污回路;
所述支撑底板上还设置有用于对接洗地机污水桶回吸出口的过口,所述回吸管道的前端设置在过口的下方并通过过口与洗地机污水桶回吸出口连通;所述滚刷清洗出水口设置在过口的侧边,且所述滚刷清洗出水口设置在回吸管道的上方并与回吸管道的前端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洗地机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回吸系统还包括有干湿分离装置,所述干湿分离装置包括有干湿分离盒,所述干湿分离盒设置在污水箱内并位于污水箱的上部,且所述回吸管道的后端与干湿分离盒连通,所述干湿分离盒的底部设置有漏水孔,所述干湿分离盒与集尘袋之间还设置有干湿分离安装侧板,所述干湿分离盒、污水箱、干湿分离安装侧板的侧壁上设置有位置相对应的固体垃圾回吸口,且所述固体垃圾回吸口相连通形成固体垃圾回吸通道,所述干湿分离盒与集尘袋通过固体垃圾回吸通道连通,所述污水箱、干湿分离安装侧板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回吸气流口,且所述回吸气流口相连通形成回吸气流通道,所述污水箱与集尘袋通过回吸气流通道连通,且所述固体垃圾回吸通道与回吸气流通道在同一高度横向并排设置,所述固体垃圾回吸口上还设置有能够随气流回吸进行上翻的第一翻盖挡板,所述回吸气流口上设置有能够随气流回吸进行上翻的第二翻盖挡板,所述干湿分离安装侧板还安装有能够阻挡第一翻盖挡板或第二翻盖挡板上翻的电磁推杆机构;
所述电磁推杆机构设置在固体垃圾回吸口与回吸气流口的下方,包括有电磁推拉杆、旋转连杆、传动杆、推杆弹簧,所述电磁推拉杆活动安装在干湿分离安装侧板的背侧,所述干湿分离安装侧板在位于固体垃圾回吸口与回吸气流口的下方设置有翻盖底板,所述翻盖底板凸出到干湿分离安装侧板的背侧外,所述推杆弹簧的一端抵持在电磁推拉杆的上端,另一端抵持在翻盖底板的下端,所述传动杆包括有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设置在回吸气流口的下方且其上端与翻盖底板连接,且第二传动杆的侧边设置有一体成型的传动杆固定件,第二传动杆通过传动杆固定件固定连接在电磁推拉杆上,所述第一传动杆设置在固体垃圾回吸口的下方且其上端与翻盖底板连接,所述干湿分离安装侧板上设置有转轴,所述旋转连杆的中部设置有转轴孔,所述旋转连杆通过转轴孔旋转连接在转轴上形成跷跷板型结构,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的下端分别连接在旋转连杆的两端随着旋转连杆的转动进行此起彼伏的上下运动,所述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的上端设置有具有阻挡作用的气门卡销,所述第一翻盖挡板与第二翻盖挡板的背侧均设置有与所述气门卡销相配合的限位件,所述气门卡销能够贯穿翻盖底板并上下活动阻挡或远离限位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洗地机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箱包括有污水箱主体和污水箱盖,所述污水箱盖盖合在污水箱主体上形成密闭的空间,所述污水箱主体的上部设置有干湿分离盒固定槽,所述干湿分离盒的底部可拆卸安装在干湿分离盒固定槽内,且所述干湿分离盒的主体部分设置在污水箱盖内,污水箱的固体垃圾回吸口和回吸气流口设置在污水箱盖的侧壁上,且第一翻盖挡板铰接在污水箱盖的固体垃圾回吸口上,第二翻盖挡板铰接在污水箱盖的回吸气流口上;
所述污水箱主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污水箱主体内部连通的排污管口,所述污水箱主体在位于排污管口的上方设置有内凹的便携排污控制槽,所述污水箱主体的下端还安装有便携排污机构,所述便携排污机构包括有排污按键、复位杆、按键复位弹簧,所述排污按键与复位杆均前后活动的安装在便携排污控制槽内,所述复位杆贯穿排污按键并可在排污按键上前后活动,所述按键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持在便携排污控制槽内,另一端抵持在排污按键上,所述排污管口的上方还设置排污口传动杆,所述排污口传动杆套设有排污口复位弹簧,所述排污口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抵持在排污口传动杆的下端,另一端抵持在便携排污控制槽的底面上,所述排污口传动杆上还固定有排污口密封圈,所述排污口密封圈密封在排污管口上方并可随着排污口传动杆的向上活动远离并开启排污管口,所述便携排污控制槽的底部设置有通孔,所述排污口传动杆的上端活动设置并贯通便携排污控制槽底部的通孔伸入到便携排污控制槽内,所述排污口传动杆上还设置有斜槽,所述排污按键上设置有与所述斜槽相适配的斜片,所述斜片活动安装在斜槽内并与斜槽的上顶面持续抵持接触,在所述排污按键向便携排污控制槽内按压移动的过程中,斜片能够在斜槽内向前运动并持续推动斜槽进而带动排污口传动杆沿着便携排污控制槽底部的通孔向上运动,使得排污口密封圈远离以开启排污管口;所述斜片的后部还设置有与斜槽的顶面相适配的扣槽,当斜片后部进入到斜槽内时,斜槽的顶面卡接在所述扣槽内,使得排污按键与排污口传动杆形成相互倚靠的固定结构;所述排污口传动杆的侧边还设置有斜面,所述复位杆的侧边还设置有与所述斜面相适配的三角块,所述三角块与斜面向贴合,且随着复位杆带动三角块在便携排污控制槽内移动过程中,三角块能够抵持在斜面上推动排污口传动杆向上运动;
所述污水箱的下端还设置有自动排污机构,所述自动排污机构包括有排污水泵、排污快接头,所述排污水泵通过排污快接头与污水箱主体连通,所述排污快接头包括有快接头面盖、快接头座,所述快接头面盖与快接头座可拆卸连接形成快接头空腔,所述快接头空腔内设置有对接密封圈与过滤筛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洗地机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主体上还设置有热风烘干系统,所述热风烘干系统包括有用于烘干集尘袋的第一热风烘干机构以及用于烘干洗地机滚刷的第二热风烘干机构;所述第一热风烘干机构与第二热风烘干机构均固定在基站主体上;
所述第一热风烘干机构设置在集尘袋的下方,包括有烘干固定架,所述烘干固定架内设置有风扇,所述烘干固定架的上端设置有发热件安装槽,所述发热件安装槽内安装有第一发热块,所述第一发热块设置在风扇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发热块的上方还罩设有钢网,所述烘干固定架的周侧还设置有风扇进风口,所述钢网上设置有风扇出风口,所述风扇进风口、风扇、风扇出风口、集尘袋、风扇进风口依次连通形成密封且循环的第一风道;所述烘干固定架包括有固定架上壳和固定架下壳,所述固定架上壳可拆卸安装在固定架下壳上形成容纳空腔,所述风扇设置在容纳空腔内,所述固定架上壳的底部与风扇上设置有位置相对应的风扇固定孔,所述风扇通过风扇固定孔固定在固定架上壳的底部;所述烘干固定架内还设置有第一NTC温控传感器,所述固定架上壳在位于发热件安装槽的侧边还设置有传感器限位槽与传感器固定孔,所述第一NTC温控传感器安装在传感器限位槽内,并通过传感器固定孔进行固定;
所述第二热风烘干机构包括有直流鼓风机、第二发热块、发热块固定架,所述第二发热块与直流鼓风机安装为一体后与直流鼓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鼓风机限位槽,所述直流鼓风机、第二发热块、发热块固定架均设置在鼓风机限位槽内,所述鼓风机限位槽的侧边还设置有鼓风机进风孔网,所述鼓风机进风孔网与鼓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均匀风道槽,所述鼓风机限位槽与滚刷冲洗槽通过均匀风道槽连通;所述均匀风道槽与滚刷冲洗槽之间还设置有鼓风机出风孔网板,所述鼓风机出风孔网板上设置有数个鼓风机出风孔网,所述鼓风机出风孔网板固定在底座盖板上,且所述底座盖板盖合在底座上将鼓风机限位槽、均匀风道槽从上方进行密封;所述均匀风道槽包括有并排设置的第一风道槽与第二风道槽,所述第一风道槽与第二风道槽的前端均与鼓风机限位槽连通,且第一风道槽的后端与滚刷冲洗槽的左半部连接,第二风道槽的后端与滚刷冲洗槽的有右半部连接;所述发热块固定架上还安装有第二NTC温控传感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洗地机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清洁系统包括有自动注水机构、清水箱、清水箱出水管路、清水泵、清洗管路,所述自动注水机构、清水箱、清水箱出水管路、清水泵、清洗管路依次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洗地机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箱包括有清水箱主体、清水箱盖,所述清水箱盖盖合在清水箱主体上,所述清水箱主体内设置有清洁液储存仓、清水储存仓,所述清洁液储存仓内设置有清洁液盒,所述清水箱盖内设置有抽液泵,所述抽液泵的入口与清洁液盒连通,出口与清水储存仓连通;
所述清水箱主体内安装有接触式导电组件,所述接触式导电组件包括有导电片、接线盖板、电线、接线端子、导电弹针PCB板、导电弹针,所述导电片、接线盖板、电线、接线端子、导电弹针PCB板、导电弹针从上往下依次连接,所述清水箱盖内还设置有水满液位传感器和缺水液位传感器,所述水满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清水储存仓的上方,所述缺水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清水储存仓的底部,所述抽液泵、水满液位传感器均与导电片电连接;所述基站主体上设置有接触式供电触点,所述清水箱主体的底部还设置有导电弹针过孔,所述导电弹针穿过导电弹针过孔与接触式供电触点电连接;
所述清水箱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清水进水接口管,所述清水进水接口管上安装有第一出水止流导流组件,所述第一出水止流导流组件包括有第一止流传动杆、第一水口密封圈、第一导流座,所述第一止流传动杆活动设置在清水进水接口管内,所述第一水口密封圈固定安装在第一止流传动杆的上端并密封在清水进水接口管上,所述第一导流座固定安装在基站主体上并设置在第一止流传动杆的正下方,所述第一止流传动杆上还套设有第一止流传动杆复位弹簧,所述第一止流传动杆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持在第一止流传动杆的下端,另一端抵持在清水进水接口管内,所述第一导流座上设置有与自动注水机构连通的第一水管接头,所述第一导流座内还设置有与第一止流传动杆可分离式接触的第一中心顶柱;所述清水进水接口管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上抵持凸起,所述第一止流传动杆上设置有第一下抵持凸起,所述第一止流传动杆复位弹簧的上端抵持在第一上抵持凸起,下端抵持在第一下抵持凸起上;
所述清水箱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清水出水接口管,所述清水出水接口管上安装有第二出水止流导流组件,所述第二出水止流导流组件包括有第二止流传动杆、第二水口密封圈、第二导流座,所述第二止流传动杆活动设置在清水出水接口管内,所述第二水口密封圈固定安装在第二止流传动杆的上端并密封在清水出水接口管上,所述第二导流座固定安装在基站主体上并设置在第二止流传动杆的正下方,所述第二止流传动杆上还套设有第二止流传动杆复位弹簧,所述第二止流传动杆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持在第二止流传动杆的下端,另一端抵持在清水出水接口管内,所述第二导流座上设置有与清水箱出水管路连通的第二水管接头,所述第二导流座内还设置有与第二止流传动杆可分离式接触的第二中心顶柱;所述清水出水接口管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上抵持凸起,所述第二止流传动杆上设置有第二下抵持凸起,所述第二止流传动杆复位弹簧的上端抵持在第二上抵持凸起,下端抵持在第二下抵持凸起上;
所述自动注水机构包括有控水电磁阀、减压阀、快捷水管头、转接头、自动注水管路,所述控水电磁阀、减压阀、快捷水管头、转接头、自动注水管路、第一出水止流导流组件、清水箱依次连接,所述水满液位传感器、缺水液位传感器均与所述控水电磁阀相配合使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洗地机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箱出水管路的一端与第二导流座上的第二水管接头连接,另一端与清水泵的入口连接,所述清水泵的出口上安装有一个三通连接器,所述清洗管路包括有第一清洗管、第二清洗管、第三清洗管,所述第一清洗管、第二清洗管、第三清洗管的其中一端均通过三通连接器与清水泵的出口连接;
所述底座上还安装有用于向所述滚刷冲洗槽喷洒清水的双体飞流板,第一清洗管和第二清洗管的另一端均与双体飞流板连接,第三清洗管的另一端与洗地机污水桶连通;
所述双体飞流板上设置有两组均匀喷水结构,两组所述均匀喷水结构分别位于双体飞流板的左右两部形成能够覆盖整个滚刷冲洗槽的双体飞流喷水结构;
所述均匀喷水结构包括有安装在双体飞流板上的飞流板进水口,以及设置在双体飞流板内部的均匀流道,双体飞流板的侧面设置有朝向所述滚刷冲洗槽的均匀喷水孔,所述第一清洗管、第二清洗管远离清水泵的一端均与飞流板进水口连通,所述均匀喷水孔与飞流板进水口通过均匀流道连通;
所述均匀流道包括有喷水口通道和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的进口与飞流板进水口连通,且所述水流通道设置有多个出口与喷水口通道连通,所述均匀喷水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均匀喷水孔的一端连通到喷水口通道内并在水流通道内等间距且分散式排列,实现均匀喷水;
所述均匀喷水孔为的孔道为由内向外逐渐变小的锥形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洗地机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主体包括有设置在左部的污水箱安装位以及设置在右部的清水箱安装位,所述清水箱安装在清水箱安装位上,所述污水箱安装在污水箱安装位上,所述污水箱安装位与清水箱安装位之间设置有集尘袋安装槽,所述污水箱安装位与清水箱安装位凸出并包裹在集尘袋安装槽的左右两侧形成所述洗地机容纳位;所述洗地机容纳位上还设置有供电支撑板,所述供电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给洗地机充电的充电模块;污水箱安装位、清水箱安装位、供电支撑板上均设置有排水孔;所述集尘袋安装槽与污水箱安装位之间设置有干湿分离安装槽,所述干湿分离安装侧板固定在干湿分离安装槽内;所述基站主体在位于集尘袋安装槽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一热风烘干机构安装槽,所述第一热风烘干机构安装槽与集尘袋安装槽连通,所述第一热风烘干机构安装槽能够将第一热风烘干机构密封在基站主体内并实现第一热风烘干机构与集尘袋之间的通风;所述集尘袋安装槽与第一热风烘干机构安装槽之间设置有通风板,所述通风板设置在第一热风烘干机构的正上方,所述通风板的中部设置有集尘袋通风进口,所述集尘袋通风进口与风扇出风口连通,所述通风板的周侧设置有集尘袋通风出口,所述集尘袋通风出口与风扇进风口连通。
CN202222039219.5U 2022-08-03 2022-08-03 一种多功能洗地机基站 Active CN2183383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39219.5U CN218338382U (zh) 2022-08-03 2022-08-03 一种多功能洗地机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39219.5U CN218338382U (zh) 2022-08-03 2022-08-03 一种多功能洗地机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38382U true CN218338382U (zh) 2023-01-20

Family

ID=84914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39219.5U Active CN218338382U (zh) 2022-08-03 2022-08-03 一种多功能洗地机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383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07322A (zh) * 2023-08-17 2023-09-29 深圳赤马人工智能有限公司 一种洗地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07322A (zh) * 2023-08-17 2023-09-29 深圳赤马人工智能有限公司 一种洗地机
CN116807322B (zh) * 2023-08-17 2024-03-19 深圳赤马人工智能有限公司 一种洗地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79183B2 (en) Floor sweeping robot system with automatic dust collection function
CN209463915U (zh) 表面清洁设备
CN109805832B (zh) 污液回收组件以及表面清洁设备
US5599401A (en) Portable, hand-held, self-contained multi-surface, hydro-cleaning apparatus
US4759094A (en) Scrubbing machine
JPH0751121B2 (ja) 移動湿式清掃装置
CN112006615A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的集成站
CN218338382U (zh) 一种多功能洗地机基站
CN106628753A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垃圾桶
CN112006614A (zh) 一种智能清洁机器人的集成站
CN112971633A (zh) 清洁机系统的烘干控制方法
EP3939485B1 (en) Floor sweeping robot system with automatic dust collection function
CN209172209U (zh) 一种集成式清洁装置
CN108703719A (zh) 一种集成式清洁装置
CN212591932U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的集成站
CN115227160A (zh) 一种多功能洗地机基站
CN114532908B (zh) 智能清洁系统
CN216917218U (zh) 一种生活垃圾压缩箱
CN216602753U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
CN115517579A (zh) 一种双辊扫拖一体机器人及冲洗基座
CN114668336A (zh) 一种双清洁辊扫拖一体机器人及冲洗基座
CN214433997U (zh) 一种集成站及其清洁机器人系统
CN212591956U (zh) 一种扫拖机器人的集成站
CN210124713U (zh) 积灰底座和具有其的清洁设备总成
CN218500649U (zh) 一种基于洗地机基站的污水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