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34734U - 一种车载变电站用一次二次融合式配电舱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变电站用一次二次融合式配电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34734U
CN218334734U CN202221681156.7U CN202221681156U CN218334734U CN 218334734 U CN218334734 U CN 218334734U CN 202221681156 U CN202221681156 U CN 202221681156U CN 218334734 U CN218334734 U CN 2183347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ing
box
vehicle
sides
se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8115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照宽
张楠
姜玫
陈永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Yonganme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Yonganme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Yonganme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Yonganme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8115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347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347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347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ousings And Mounting Of Transform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变电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变电站用一次二次融合式配电舱。其技术方案包括:壳体、安装架、排线管和内腔组件,壳体的内侧安装有八组固定带,壳体的顶部安装有散热罩,散热罩的内部两侧安装有轴流风机,散热罩内部的顶部安装有固定板,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内腔组件,内腔组件内安装有箱体,箱体的内部安装有浮箱。本实用新型通过各种结构的组合使得本装置在箱体的内部安装有浮箱,能够浮箱对箱体施加浮力,使得壳体内部在注满导热液体时,可以将箱体浮动安装在壳体的内部,使得在壳体受到振动时可以避免振动传递至箱体中,进而对箱体内部的电气设备进行保护,避免电气设备受到振动出现故障。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变电站用一次二次融合式配电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变电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载变电站用一次二次融合式配电舱。
背景技术
车载变电站是一种集成式箱式变电站,其内部的集成度高,可以由拖车带动进行移动式供电,以便于对灾后或者应急场所进行紧急供电,保障电路的正常使用,车载变电站在使用时,其内部一般会存在多组配电舱,以便于对不同的配电设备进行安装,进而会增加配电箱的体积,使得装置的移动和安装需求较大,因此,为了增加车载变电站的实用性,我们提出一种车载变电站用一次二次融合式配电舱。
经检索,专利公告号为CN206774887U公开了一种配电柜及使用该配电柜的变电站,配电柜包括内设有配电主线路的柜体,所述柜体内设置有出线单元,所述出线单元包括串联于主线路中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出线端串联有接地隔离开关,现有的技术中CN206774887U在使用的过程中,变电箱的外部整体与内部电气设备为固定连接,装置在移动过程中会受到大幅度的倾斜和振动,进而会导致变电设备出现故障影响使用,同时车载式变电设备的集成度较高,因此电气设备的热量较为集中,传统的变电设备在散热效果方面不够理想,进而导致变电设备易受到高温影响快速老化,进而降低了装置的耐用性,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车载变电站用一次二次融合式配电舱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变电站用一次二次融合式配电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变电站用一次二次融合式配电舱,包括壳体、安装架、排线管和内腔组件,所述壳体的内侧安装有八组固定带,所述壳体的顶部安装有散热罩,所述散热罩的内部两侧安装有轴流风机,所述散热罩内部的顶部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内腔组件,所述内腔组件内安装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安装有浮箱,所述浮箱的内部两侧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内部两侧安装有两组支撑杆,所述壳体的底部安装有排线管,所述排线管的内部安装有分流板。
使用本技术方案中一种车载变电站用一次二次融合式配电舱时,通过安装板和卡扣对变电设备进行固定安装,使一次和二次变电设备并联安装在浮箱的内部,并且通过排线管将两组变电设备的线缆引出装置与外部线路电性连接,通过壳体内壁上的固定带对箱体进行牵引限位,使箱体受到浮力浮动安装在壳体的内部,通过注液腔内部的导热油对箱体施加浮力,避免箱体随着壳体振动导致变电设备损坏,同时导热油吸收箱体内部的热量,使热量通过铜块排出壳体,提升装置的散热效率,保证了装置的耐用性。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两侧安装有两组固定扣,且固定扣的内部安装有固定螺栓,壳体的底部两侧安装有两组接地电极,且壳体的内部设有注液腔。固定扣可以与固定螺栓配合对壳体进行固定安装,进而可以保证装置的安装稳定性,接地电极可以将壳体接地,进而可以防止装置出现漏电的情况,增加了装置内部电路的安全性,注液腔可以对导热油提供存储的空间,进而可以使箱体在壳体的内部浮动安装。
优选的,所述浮箱的两侧安装有两组支撑块,且浮箱内部的顶部安装有隔板,浮箱的底部设有出线口,且出线口的内壁安装有密封圈。支撑块可以对箱体和浮箱进行固定连接,进而可以利用浮箱和箱体之间的空腔对箱体提供浮力,隔板可以对两组电气设备进行分隔,进而可以便于对两组变电设备进行并联安装,增加了配电舱的集成度,出线口可以使浮箱内部的线路与外部的电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底部等距安装有石墨柱,且石墨柱的底部安装有铜块。石墨柱可以扩大铜块顶部的散热面积,进而可以使装置内部的热量快速排出,铜块可以与壳体内部的导热油接触,进而可以吸收导热油内部的热量,以提升装置的散热效率。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的内部安装有两组安装板,且安装板的正面两侧安装有两组卡扣。安装板可以对周围的组件提供安装的位置,进而可以便于对两组变电设备进行并联安装,卡扣可以便于对变电设备进行安装和拆卸,进而便于后期对设备进行维护。
优选的,所述排线管的顶部安装有波纹管,且波纹管的顶部安装有固定管。波纹管可以对固定管和排线管进行连接,进而可以使箱体在壳体的内部移动时,保证波纹管内部线路的稳定性,防止线缆受到拉扯出现损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箱体的内部安装有浮箱,能够浮箱对箱体施加浮力,使得壳体内部在注满导热液体时,可以将箱体浮动安装在壳体的内部,使得在壳体受到振动时可以避免振动传递至箱体中,进而对箱体内部的电气设备进行保护,避免电气设备受到振动出现故障。
2、通过在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固定带,能够通过固定带对箱体进行限位,使得箱体带动内部的组件在壳体的内部浮动,并且与壳体内部的导热液体充分接触,利用导热液体对箱体内部的热量进行吸收,从而取代传统的风冷散热结构,使得装置的散热效果增强,并且降低了大功率散热设备对车载变电站增加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腔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散热罩;101、轴流风机;102、石墨柱;103、固定板;104、铜块;2、壳体;201、固定扣;202、固定带;203、注液腔;204、接地电极;3、安装架;301、支撑杆;302、安装板;303、卡扣;4、排线管;401、固定管;402、分流板;403、波纹管;5、内腔组件;501、箱体;502、支撑块;503、浮箱;504、隔板;505、出线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载变电站用一次二次融合式配电舱,包括壳体2、安装架3、排线管4和内腔组件5,壳体2的内侧安装有八组固定带202,壳体2的顶部安装有散热罩1,散热罩1的内部两侧安装有轴流风机101,散热罩1内部的顶部安装有固定板103,固定板103的底部等距安装有石墨柱102,且石墨柱102的底部安装有铜块104,壳体2的内部安装有内腔组件5,内腔组件5内安装有箱体501,箱体501的内部安装有浮箱503,浮箱503的内部两侧安装有安装架3,安装架3的内部两侧安装有两组支撑杆301,安装架3的内部安装有两组安装板302,且安装板302的正面两侧安装有两组卡扣303,壳体2的底部安装有排线管4,排线管4的内部安装有分流板402,排线管4的顶部安装有波纹管403,且波纹管403的顶部安装有固定管401。
基于实施例1的车载变电站用一次二次融合式配电舱工作原理是:通过安装板302和卡扣303对变电设备进行固定安装,使一次和二次变电设备并联安装在浮箱503的内部,并且通过排线管4将两组变电设备的线缆引出装置与外部线路电性连接,通过壳体2内壁上的固定带202对箱体501进行牵引限位,使箱体501受到浮力浮动安装在壳体2的内部,通过注液腔203内部的导热油对箱体501施加浮力,避免箱体501随着壳体2振动导致变电设备损坏,同时导热油吸收箱体501内部的热量,使热量通过铜块104进入石墨柱102中,利用两组轴流风机101通电转动带动空气流动,轴流风机101可采用FDL-4C型,使热量排出壳体2,提升装置的散热效率,保证了装置的耐用性。
实施例二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载变电站用一次二次融合式配电舱,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壳体2的两侧安装有两组固定扣201,且固定扣201的内部安装有固定螺栓,壳体2的底部两侧安装有两组接地电极204,且壳体2的内部设有注液腔203,浮箱503的两侧安装有两组支撑块502,且浮箱503内部的顶部安装有隔板504,浮箱503的底部设有出线口505,且出线口505的内壁安装有密封圈。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固定扣201可以与固定螺栓配合对壳体2进行固定安装,进而可以保证装置的安装稳定性,接地电极204可以将壳体2接地,进而可以防止装置出现漏电的情况,增加了装置内部电路的安全性,注液腔203可以对导热油提供存储的空间,进而可以使箱体501在壳体2的内部浮动安装;如图2和图4所示,支撑块502可以对箱体501和浮箱503进行固定连接,进而可以利用浮箱503和箱体501之间的空腔对箱体501提供浮力,隔板504可以对两组电气设备进行分隔,进而可以便于对两组变电设备进行并联安装,增加了配电舱的集成度,出线口505可以使浮箱503内部的线路与外部的电路电性连接。
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几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上述实施例的相关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替代性的改进和组合。

Claims (6)

1.一种车载变电站用一次二次融合式配电舱,包括壳体(2)、安装架(3)、排线管(4)和内腔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内侧安装有八组固定带(202),所述壳体(2)的顶部安装有散热罩(1),所述散热罩(1)的内部两侧安装有轴流风机(101),所述散热罩(1)内部的顶部安装有固定板(103),所述壳体(2)的内部安装有内腔组件(5),所述内腔组件(5)内安装有箱体(501),所述箱体(501)的内部安装有浮箱(503),所述浮箱(503)的内部两侧安装有安装架(3),所述安装架(3)的内部两侧安装有两组支撑杆(301),所述壳体(2)的底部安装有排线管(4),所述排线管(4)的内部安装有分流板(4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变电站用一次二次融合式配电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两侧安装有两组固定扣(201),且固定扣(201)的内部安装有固定螺栓,壳体(2)的底部两侧安装有两组接地电极(204),且壳体(2)的内部设有注液腔(2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变电站用一次二次融合式配电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箱(503)的两侧安装有两组支撑块(502),且浮箱(503)内部的顶部安装有隔板(504),浮箱(503)的底部设有出线口(505),且出线口(505)的内壁安装有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变电站用一次二次融合式配电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03)的底部等距安装有石墨柱(102),且石墨柱(102)的底部安装有铜块(10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变电站用一次二次融合式配电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3)的内部安装有两组安装板(302),且安装板(302)的正面两侧安装有两组卡扣(30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变电站用一次二次融合式配电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线管(4)的顶部安装有波纹管(403),且波纹管(403)的顶部安装有固定管(401)。
CN202221681156.7U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车载变电站用一次二次融合式配电舱 Active CN2183347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81156.7U CN218334734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车载变电站用一次二次融合式配电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81156.7U CN218334734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车载变电站用一次二次融合式配电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34734U true CN218334734U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68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81156.7U Active CN218334734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车载变电站用一次二次融合式配电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347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55824B1 (ko) 배터리
CN106340696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冷却装置
CN110137391A (zh) 电池动力引出集成结构、电池包及车辆
CN218334734U (zh) 一种车载变电站用一次二次融合式配电舱
CN209441315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五合一控制器
CN111883342B (zh) 一种具有智能变频功能的干式变压器冷却装置
CN109103376A (zh) 一种具有快速散热效果的电动自行车用安全电池
CN107482281B (zh) 金属空气电池
CN217598358U (zh) 集成式电机控制器、电动总成和车辆
CN212676373U (zh) 一种行车发电系统用锂离子电源装置和车辆
CN220155602U (zh) 一种降温效果好的储能柜
CN219892785U (zh) 一种高效散热式高压柜柜体结构
CN218997030U (zh) 一种防护装置及动力电池
CN217589091U (zh) 一种电池模组结构
CN219612392U (zh) 一种网络机柜
CN211406581U (zh) 一种航空用耐高低温启动电源
CN218849590U (zh) 一种具有散热防水功能的储能锂电池
CN219592273U (zh) 一种集成的Boost升压模块结构
CN213126684U (zh) 一种智能型中央电气控制盒
CN212085067U (zh) 一种高能质比的电池组结构
CN219203279U (zh) 一种散热性能好的电池包
CN217956000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固态电池快速充电宝
CN218730263U (zh) 一种油浸式变压器
CN215097090U (zh) 一种直流充电桩用铝壳散热屏蔽电感
CN218783152U (zh) 一种便于安装维护的储能电池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