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33310U - 一种电极具有散热结构的电阻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极具有散热结构的电阻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33310U
CN218333310U CN202222833127.4U CN202222833127U CN218333310U CN 218333310 U CN218333310 U CN 218333310U CN 202222833127 U CN202222833127 U CN 202222833127U CN 218333310 U CN218333310 U CN 2183333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resistor
heat dissipation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3312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紫阳
李智德
邓小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ezhan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ezhan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ezhan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Yezhan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3312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333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333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333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esis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极具有散热结构的电阻器,其包括:电阻体、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所述电阻体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中间,且所述电阻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的厚度为T1,所述第二电极的厚度为T2,所述电阻体的厚度为T3,T1=T2>T3;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上均设有散热结构。其中,所述散热结构为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二电极,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电阻体与所述第一电极的连接线。该电极具有散热结构的电阻器能够增强电阻器的散热性能,进而提升电阻产品的实际功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极具有散热结构的电阻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阻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极具有散热结构的电阻器。
背景技术
电阻器是一种限流元件,将电阻接在电路中后,其可以限制通过它所连支路的电流大小。贴片电阻也被称为片式固定电阻器,是金属玻璃釉电阻器中的一种,其具有耐潮湿和高温,温度系数小等特点,能够大大节约电路空间成本,使设计更精细化。该电阻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包括两端的电极11和中间的电阻体12;电阻器在加载使用过程中,中间电阻体12区域会产生热量,热量会传到至两侧的电极11上,最后电极11向电路板导热或表面向空气中散热。电阻器的散热效果越好,所能达到的实际功率也就越高。
但是,现有技术的电阻器在向空气中散热时,两侧的电极表面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限,向空气散热的能力也会因此受限,这使得电阻器的实际功率受到电极的散热能力限制。
为此,如何设计一种电极具有散热结构的电阻器,使其能够增强电阻器的散热性能,进而提升电阻产品的实际功率,这是该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电极具有散热结构的电阻器,使其能够增强电阻器的散热性能,进而提升电阻产品的实际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极具有散热结构的电阻器,其包括:电阻体、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所述电阻体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中间,且所述电阻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的厚度为T1,所述第二电极的厚度为T2,所述电阻体的厚度为T3,T1=T2>T3;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上均设有散热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结构为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二电极,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电阻体与所述第一电极的连接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横截面上设有加工区域,所述加工区域远离所述电阻体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的连接处,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加工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均处于所述加工区域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所述通孔贯通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二电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为三角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结构为插片散热件,所述插片散热件设有导热贴面以及多个散热片,所述导热贴面贴合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顶面,所述散热片垂直于所述导热贴面,多个所述散热片之间存在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片与所述导热贴面一体成型,所述插片散热件为铝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为紫铜结构,所述电阻体焊接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电极具有散热结构的电阻器能够增强电阻器的散热性能,进而提升电阻产品的实际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电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极具有散热结构的电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电极具有散热结构的电阻器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拼接带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的电极具有散热结构的电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三的电极具有散热结构的电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三的电极具有散热结构的电阻器的平面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四的电极具有散热结构的电阻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极具有散热结构的电阻器100,如图2及图3所示,其包括:电阻体110、第一电极120以及第二电极130,电阻体110设于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的中间,且电阻体11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
其中,如图3所示,第一电极120的厚度为T1,第二电极130的厚度为T2,电阻体110的厚度为T3,并且T1=T2>T3。而且,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 上均设有散热结构。
根据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电阻器100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其一,第一电极120、第二电极130的厚度大于电阻体110的厚度;
其二,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上的散热结构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了散热。
这两个特征都有利于增强电阻器100的散热性能,设计原理以及具体的结构将在下文进行说明。
首先,T1=T2>T3,这使得第一电极120、第二电极130与电阻体110组合后,第一电极120、第二电极130会相对电阻体110凸出一部分,其结构如图3 所示。
要说明的是,凸出的这一部分具有两方面益处:一方面,凸出部分可以方便使用时将第一电极120、第二电极130焊接到电路板上,也使得焊接后电阻体 110与电路板之间存在间隙,这有利于电阻体110散热;另一方面,凸出部分使得第一电极120、第二电极130的体积更大,能吸收更多来自电阻体110的热量,协助电阻体110散热。
其次,散热结构的主要作用是增大电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结构,下文将列举具体的实施例予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2及图3所示,散热结构为通孔101,通孔101贯穿第一电极120或第二电极130,通孔10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电阻体110与第一电极120的连接线。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的横截面上设有加工区域140,加工区域140远离电阻体110与第一电极120、第二电极130的连接处,而且通孔 101位于加工区域140内。
要说明的是,加工区域140以第一电极120、第二电极130的横截面的对角线或者中心线来划分,以确保加工区域140可以远离电阻体110与电极的连接处。之所以这样设置,是为了使得在加工通孔101的过程中,加工刀具可以远离电阻体110与电极的连接处,以避免刀具震动影响连接处的连接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3所示,通孔101的横截面为圆形,通孔101 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通孔101均处于加工区域140内。生产时,如图4所示,先将两侧的第一电极120、第二电极130和中间的电阻体110连接成拼接带材 200;然后再将拼接带材200冲切成一段段的电阻器100的形状;最后,在第一电极120、第二电极130上加工出若干通孔101。
通孔101贯穿第一电极120、第二电极130,当工作时,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吸热升温,通孔101内的温度高于通孔101两端开口处的温度,温度的冷热差异会促使气体流动,从而使通孔101内空气流动,增强第一电极120 与第二电极130的散热性能。同时,若干个通孔101也增大了电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也增强了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的散热性能。
实施例二:
进一步地,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如图5所示,通孔101的横截面可以为多边形,通孔101贯通第一电极120或第二电极130。相比于若干个圆形的通孔101,多边形的通孔101的截面积更大,能够提供更好的空气流动效果。
优选的,通孔101的横截面为三角形,这样的通孔101可以使得第一电极 120与第二电极130结构稳定,以确保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在焊接到电路板时不容易发生变形。
实施例三:
如图6及图7所示,散热结构为插片散热件150,插片散热件150设有导热贴面151以及多个散热片152,导热贴面151贴合于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 130的顶面,散热片152垂直于导热贴面151,多个散热片152之间存在间隙,即多个散热片152间隔排列。
生产时,如图4所示,先将两侧的第一电极120、第二电极130和中间的电阻体110连接成拼接带材200;然后再将拼接带材200冲切成一段段的电阻器 100的形状;最后,将插片散热件150贴合在第一电极120、第二电极130的顶面上。使用时,电阻体110产生的热量先传递到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然后再传递到插片散热件150上。并且由于散热件150上的多个散热片152间隔排列,其大幅度增加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传递到散热件150上的热量能够快速散发到空气中,如此便增强了电阻器100的散热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片152与导热贴面151一体成型,插片散热件150为铝结构。一体成型的设计能够使散热片152与导热贴面151之间更高效地传递热量;而铝结构的插片散热件150导热性能好,且材料可塑性较强,方便加工。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插片散热件150的导热贴面151 贴合在第一电极120、第二电极130及电阻体110的顶面。这样,电阻体110产生的热量也可以直接传递给插片散热件150,从而增强电阻器100的散热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20以及第二电极130可以为紫铜结构,紫铜制成的第一电极120以及第二电极130局部更好的导热和导电性能;并且,电阻体110焊接于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之间,通过焊接使电阻体110 与电极的材料相互融合,使得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极具有散热结构的电阻器10,能够增强电阻器 10的散热性能,进而提升电阻产品的实际功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电极具有散热结构的电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体、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所述电阻体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中间,且所述电阻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的厚度为T1,所述第二电极的厚度为T2,所述电阻体的厚度为T3,T1=T2>T3;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上均设有散热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具有散热结构的电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为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二电极,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电阻体与所述第一电极的连接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具有散热结构的电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横截面上设有加工区域,所述加工区域远离所述电阻体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的连接处,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加工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具有散热结构的电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均处于所述加工区域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具有散热结构的电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所述通孔贯通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二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极具有散热结构的电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为三角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具有散热结构的电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为插片散热件,所述插片散热件设有导热贴面以及多个散热片,所述导热贴面贴合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顶面,所述散热片垂直于所述导热贴面,多个所述散热片之间存在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极具有散热结构的电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与所述导热贴面一体成型,所述插片散热件为铝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具有散热结构的电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为紫铜结构,所述电阻体焊接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CN202222833127.4U 2022-10-26 2022-10-26 一种电极具有散热结构的电阻器 Active CN2183333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33127.4U CN218333310U (zh) 2022-10-26 2022-10-26 一种电极具有散热结构的电阻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33127.4U CN218333310U (zh) 2022-10-26 2022-10-26 一种电极具有散热结构的电阻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33310U true CN218333310U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27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33127.4U Active CN218333310U (zh) 2022-10-26 2022-10-26 一种电极具有散热结构的电阻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333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60088770A1 (en) Heatsink equipped with plural fins whose connection methods are different
CN218333310U (zh) 一种电极具有散热结构的电阻器
CN212517183U (zh) 一种igbt模块高效散热结构
CN218647709U (zh) 一种具有大功率结构的合金电阻
JP6003109B2 (ja) パワーモジュール
CN112752395A (zh) 线路板的散热结构和智能设备
JP2004134746A (ja) 半導体装置
JP2002222671A (ja) 可撓端子または可撓端子の製造方法
JPH1117080A (ja) 放熱器
CN114850811A (zh) 散热器的加工方法
CN100364079C (zh) 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WO2017115627A1 (ja) インバータ
JP6500210B2 (ja) 金属板抵抗器
JP5885641B2 (ja) 電流補助部材およびプリント基板
CN208016227U (zh) 一种电路板的集合基板
CN215819242U (zh) 电子调速器和无人机
CN221127779U (zh) 一种双面风冷散热器
CN215121334U (zh) Pcb板和电力设备
CN111341740A (zh) 一种新型电源管理芯片封装系统
JPH10229223A (ja) 熱電素子
CN215771137U (zh) 一种低正向压降高热容量的整流模块
CN214043268U (zh) 防碰撞贴片热敏电阻
CN211297127U (zh) 一种散热pcb板
CN216930674U (zh) 一种导热通畅的电路板
CN221264326U (zh) 一种分流器用的散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