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28399U - 一种空调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28399U
CN218328399U CN202222446773.5U CN202222446773U CN218328399U CN 218328399 U CN218328399 U CN 218328399U CN 202222446773 U CN202222446773 U CN 202222446773U CN 218328399 U CN218328399 U CN 2183283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temperature
air
indoor
fre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4677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毕麟
黄汝普
彭炼铼
肖久旻
肖阳
王仕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zhou Hua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zhou Hua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zhou Hua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4677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283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283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283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空调设备,包括室内空气换热部件、新风部件和控制装置,所述室内空气换热部件包括第一测温传感器;所述新风部件包括新风风道、第二测温传感器和半导体温度调整器,所述新风风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第二测温传感器设于所述新风风道内;所述半导体温度调整器设于所述新风风道内;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室内空气换热部件和所述新风部件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测温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测温传感器的检测值,调整流经所述半导体温度调整器运行时的目标电流方向和目标电流值。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可以调节新风的温度,提高了舒适性,并且提高了制冷效果或者制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生产技术的飞速发展,空调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完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家用分体式空调开始标配新风系统。
相关技术中,带新风功能空调器的新风从外侧吸入,直接进入室内;由于制冷或制热过程中,新风温度与目标温度差异较大,直接进入室内会影响舒适性,以及制冷效果或者制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可以调节新风的温度,提高舒适性、制冷效果或者制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设备,包括室内空气换热部件、新风部件和控制装置,所述室内空气换热部件包括第一测温传感器,所述第一测温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的空气温度;
所述新风部件包括新风风道、第二测温传感器和半导体温度调整器,所述新风风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第二测温传感器设于所述新风风道内,所述第二测温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新风风道内的新风温度;所述半导体温度调整器设于所述新风风道内;
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室内空气换热部件和所述新风部件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测温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测温传感器的检测值,调整流经所述半导体温度调整器运行时的目标电流方向和目标电流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温度调整器包括第一新风入口、半导体热电堆以及第一新风出口;
所述半导体温度调整器的第一新风入口与所述新风风道的进风口连通;
所述半导体温度调整器的第一新风出口与所述新风风道的出风口连通;
所述半导体热电堆,用于基于所述目标电流方向和所述目标电流值,对从所述第一新风入口流入的待调温的新风进行降温或者升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温度调整器设于所述第二测温传感器的上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部件还包括新风预处理换热器和新风预处理风机,所述新风预处理换热器包括第二新风入口、室内空气入口、第二新风出口、室内空气出口;
所述第二新风入口与所述新风风道的进风口连通;
所述第二新风出口与所述半导体温度调整器的第一新风入口连通;
所述新风预处理风机设于所述新风预处理换热器的所述室内空气出口侧,用于将室内空气从所述室内空气入口侧吸入从所述室内空气出口侧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设备还包括:档位控制器;
所述档位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测温传感器、所述第二测温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新风温度与所述室内温度;
所述档位控制器与所述新风预处理风机电连接;所述档位控制器用于在送风模式下,控制所述新风预处理风机的运行档位;其中,所述运行档位是基于所述新风温度和所述室内温度得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设备还包括:档位控制器;
所述档位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测温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测温传感器发送的所述室内温度;
所述档位控制器与所述新风预处理风机电连接,用于在制冷或者制热模式下,控制所述新风预处理风机的运行档位;其中,所述运行档位是基于所述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得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空气换热部件还包括用于检测第一气体浓度的气体浓度检测器,
所述气体浓度检测器与所述档位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档位控制器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气体浓度控制所述新风预处理风机的初始档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部件还包括:新风净化装置;所述新风净化装置包括第三新风入口和第三新风出口;
所述第三新风入口与所述半导体温度调整器的第一新风出口连通;
所述第三新风出口与所述新风风道的出风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部件还包括显示器;
所述显示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测温传感器、所述第二测温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显示所述室内温度和所述新风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部件还包括新风质量检测器,
所述新风质量检测器设于所述新风风道的出风口侧,用于检测新风的质量;
所述新风质量检测器与显示器电连接,用于通过所述显示器显示所述新风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空调设备,包括室内空气换热部件、新风部件和控制装置,所述室内空气换热部件包括第一测温传感器,所述第一测温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的空气温度;所述新风部件包括新风风道、第二测温传感器和半导体温度调整器,所述新风风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第二测温传感器设于所述新风风道内,所述第二测温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新风风道内的新风温度;所述半导体温度调整器设于所述新风风道内;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室内空气换热部件和所述新风部件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测温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测温传感器的检测值,调整流经所述半导体温度调整器运行时的目标电流方向和目标电流值。
可以看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可以通过第一测温传感器检测室内空气温度,通过第二测温传感器检测新风温度,通过控制装置根据第一测温传感器和第二测温传感器的检测值,调整流经半导体温度调整器运行时的目标电流方向和目标电流值,对半导体温度调整器进行升温或者降温,从而对流经半导体温度调整器的新风进行升温或者降温,提高了舒适性,并且提高了制冷效果或者制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的第一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的第二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的第三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的第四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的第五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的第六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的第七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的第八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的第九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的一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温度控制模块的一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温度控制模块工作逻辑的一种可选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申请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是为例区别不同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不具有先后顺序的限定。可以理解地,“第一 \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 所示,空调设备包括室内空气换热部件10、新风部件20和控制装置30。
新风,指新风部件中的空气。这里的新风可以为新风部件中待处理的空气或者新风部件中经处理后的空气。
下面,对室内空气换热部件10进行说明。
室内空气换热部件10包括第一测温传感器101,第一测温传感器101用于检测室内的空气温度。
第一测温传感器101为具有温度检测能力的传感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第一测温传感器101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示例性的,测温传感器101可以为红外测温仪等等。
本实用新型对第一测温传感器101的具体数量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包括1个第一测温传感器101,通过该1 个第一测温传感器101的检测值确定室内的空气温度。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测温传感器101,根据多个第一测温传感器101的检测值确定室内温度。这里,根据多个检测值确定室内温度的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平均值、中位值等等。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室内空气换热部件10包括的器件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示例性的,室内空气换热部件10还可以包括压缩机、换热器等器件。
下面,对新风部件20进行说明。
新风部件20包括新风风道201、第二测温传感器202和半导体温度调整器 203。
新风风道201设有进风口2011和出风口2022。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新风风道201的材质、尺寸大小等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进风口2011和出风口2022的大小、形状、以及数量等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例如,进风口2011和出风口2022 的形状可以为圆形,具体的直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再例如,进风口2011 和出风口2022的形状可以为正方形,具体的边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示例性的,进风口2011和出风口2022的数量可以分别为一个,也可以分别为多个。
新风风道201的进风口2011与室外空气连通,通过进风口2011可以将室外空气送入新风风道201。
新风风道201的出风口2012与室内空气连通,通过出风口2012可以将新风风道内的空气送入室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新风风道201的出风口2012侧设置导风机构,以通过导风机构影响从出风口2012吹出的新风的方向等等。
第二测温传感器202设于新风风道201内,第二测温传感器202用于检测新风风道201内的新风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第二测温传感器202设于新风风道201内具体位置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测温传感器202可以设于半导体温度调整器203与新风风道的出风口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第二测温传感器202的具体类型和数量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半导体温度调整器203设于新风风道201内。
半导体温度调整器203,指集成了半导体的可以调节温度的器件,可以通过自身的升温或者降温,调整流经半导体温度调整器的新风的温度。
半导体温度调整器203为具有相关能力的电子器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半导体温度调整器103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置。示例性的,半导体温度调整器集成了很多个半导体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半导体温度调整器203设于新风风道201内的具体位置、具体的部署方式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可以理解的,新风部件20还可以包括其他部件,例如,新风预处理换热器和新风预处理风机等等。
下面对控制装置30进行说明。
控制装置30与室内空气换热部件10和新风部件20电连接,控制装置30 根据第一测温传感器101和第二测温传感器202的检测值,调整流经半导体温度调整器203运行时的目标电流方向和目标电流值。
控制装置30与室内空气换热部件10和新风部件20电连接,具体可以包括:控制装置30与室内空气换热部件10中的第一测温传感器101电连接,控制装置30与新风部件20中的第二测温传感器202电连接,控制装置30与新风部件 20中的半导体温度调整器203电连接。
控制装置30可以通过控制装置30与第一测温传感器101的电连接来接收第一测温传感器101检测得到的室内的空气温度;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控制装置30与第一测温传感器101的电连接方式不作限定,可以控制装置30的输入线与第一测温传感器101的输出线来确定。
控制装置30可以通过控制装置30与第二测温传感器202的电连接来接收第二测温传感器202检测得到的新风温度;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控制装置30 与第二测温传感器202的电连接方式不作限定,可以控制装置30的输入线与第二测温传感器202的输出线来确定。
控制装置30可以通过控制装置30与半导体温度调整器203的电连接来调整流经半导体温度调整器203运行时的目标电流方向和目标电流值;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控制装置30与半导体温度调整器203的电连接方式不作限定,可以控制装置30的输出线与半导体温度调整器203的输入线来确定。
控制装置30可以用于:第一测温传感器101和第二测温传感器202的检测值,根据第一测温传感器101和第二测温传感器202的检测值,调整流经半导体温度调整器203运行时的目标电流方向和目标电流值。
具体的,控制装置30将第二测温传感器202的检测值(新风温度)与第一测温传感器101的检测值(室内温度)之差确定为新风温度减室内温度的差值;并基于该新风温度减室内温度的差值控制半导体温度调整器103运行时的目标电流方向和目标电流值。
控制装置30为具有相关数据传输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的电子器件。示例性的,控制装置30可以为一个芯片处理器。
控制装置30可以独立作为一个处理器进行单独部署,或者控制装置30也可以集成于空调设备的核心处理器中,或者集成于其他处理器中。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施时,也可以将控制装置30细分为一个处理器和一个控制器,处理器用于确定新风温度减室内温度的差值;控制器用于基于新风温度减室内温度的差值控制半导体温度调整器运行时的目标电流方向和目标电流值。
其中,在制热模式下,新风温度小于室内温度,新风温度减室内温度的差值小于0;在制冷模式下,新风温度大于室内温度,所以得到的新风温度减室内温度的差值大于0。
电流方向,用于控制半导体温度调整器进行升温或者降温。其中,一个电流方向对应升温;对应的,该电流的方向对应降温。
目标电流方向,为基于新风温度和室内温度确定的,用于调整新风温度的半导体温度调整器的电流方向。
电流值,用于控制半导体温度调整器温度调整的幅度。其中,电流值越大,对应的升温或者降温幅度越大,速度越快。
目标电流值,为基于新风温度和室内温度确定的,用于调整新风温度的半导体温度调整器的电流值。
需要说明的是,新风温度减室内温度的差值越大,目标电流值越大。新风温度减室内温度的差值大于0时,目标电流方向用于指示降温;新风温度减室内温度的差值小于0时,目标电流方向用于指示升温。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包括室内空气换热部件、新风部件和控制装置,所述室内空气换热部件包括第一测温传感器,所述第一测温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的空气温度;所述新风部件包括新风风道、第二测温传感器和半导体温度调整器,所述新风风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第二测温传感器设于所述新风风道内,所述第二测温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新风风道内的新风温度;所述半导体温度调整器设于所述新风风道内;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室内空气换热部件和所述新风部件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测温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测温传感器的检测值,调整流经所述半导体温度调整器运行时的目标电流方向和目标电流值。
可以看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通过第一测温传感器检测室内空气温度,通过第二测温传感器检测新风温度,通过控制装置根据第一测温传感器和第二测温传感器的检测值,调整流经半导体温度调整器运行时的目标电流方向和目标电流值,对半导体温度调整器进行升温或者降温,从而对流经半导体温度调整器的新风进行升温或者降温,提高了舒适性,并且提高了制冷效果或者制热效果。
示例性的,在制冷模式下,新风温度大于室内温度,目标电流方向为负方向,目标电流值为第一电流值,通过控制半导体温度调整器的目标电流方向和目标电流值,可以对流经半导体温度调整器的新风进行升温处理。
示例性的,在制热模式下,新风温度小于室内温度,目标电流方向为正方向,目标电流值为第二电流值,通过控制半导体温度调整器的目标电流方向和目标电流值,可以对流经半导体温度调整器的新风进行降温处理。
示例性的,在送风模式下,若第一温差值大于0,可以对流经半导体温度调整器的新风进行升温处理;若第一温差值小于0,可以对流经半导体温度调整器的新风进行降温处理。
下面对半导体温度调整器203进行说明。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半导体温度调整器203包括第一新风入口2031、半导体热电堆2032以及第一新风出口2033。
半导体温度调整器203的第一新风入口2031与新风风道201的进风口2011 连通;半导体温度调整器203的第一新风出口2033与新风风道201的出风口 2022连通。
这样,新风风道201的进风口2011吸入新风后,可以将待调温的新风经第一新风入口2031流入半导体温度调整器203,在调温后,将调温后的新风经过第一新风出口2033流向新风风道201的出风口。
半导体热电堆2032,用于基于所述目标电流方向和所述目标电流值,对从所述第一新风入口流入的待调温的新风进行降温或者升温。
半导体热电堆为具有升温和降温功能的半导体器件。其中,可以通过调整电流方向和电流大小调整半导体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半导体热电堆的中半导体器件的数量不作限定,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确定。其中,半导体电热堆包括的半导体的数量越大,调温时的速度越快;半导体电热堆包括的半导体的数量越小,调温时的精度越准确。
具体的,半导体热电堆2032,用于在所述目标电流方向和所述目标电流值下运行,以对半导体热电堆2032中的半导体器件进行升温或者降温;从而通过半导体热电堆2032中的半导体器件对从第一新风入口2031输入的待调温的新风进行热交换,从而对待调温的新风进行降温或者升温。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半导体温度调整器203设于第二测温传感器202 的上游。
换句话说,新风先经过半导体温度调整器203调温后,在经过第二测温传感器202检测温度,这样,第二测温传感器202检测的温度为调温后的新风温度。
基于调温后的新风温度与室内空气的温度可以判断当前的调温过程中的参数(例如,半导体温度调整器203的目标电流大小)是否可以合理。在新风温度与室内空气的温度之间的温差小于第一阈值时,认为调温过程中的参数合适。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新风部件还可以包括:新风预处理换热器和新风预处理风机。
下面,对新风部件包括的新风预处理换热器和新风预处理风机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新风部件20还包括新风预处理换热器204和新风预处理风机 205。
新风预处理换热器204为具有气体热交换功能的器件。
新风预处理风机205,用于加速新风预处理换热器204中的室内空气的流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新风预处理换热器204和新风预处理风机205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新风预处理换热器204包括第二新风入口2041、室内空气入口2042、第二新风出口2043、室内空气出口2044。
第二新风入口2041,用于接收待预处理的新风。
待预处理的新风,指未经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半导体温度调整器203 进行调整的空气。例如,在制热模式下,待预处理的新风为未升温的冷空气;在制冷模式下,待预处理的新风为未降温的热空气;在送风模式下,待预处理的新风为未升温的冷空气或者未降温的热空气。
室内空气入口2042,用于接收室内空气。
第二新风出口2043,用于将预处理后的新风输出。
室内空气出口2044,用于将预处理后的室内空气输出。
新风预处理换热器204还包括换热片2045。
换热片2045,用于将从第二新风入口2041输入的初始新风(待预处理的新风)与从室内空气入口2042输入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得到预处理后的新风以及预处理后的室内空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换热片2045的数量、材质等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换热片2045,用于将从第二新风入口2041输入的初始新风与从室内空气入口2042输入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升高新风的温度,降低室内空气的温度,得到升温后的新风以及降温后的室内空气。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换热片2045,用于将从第二新风入口2041 输入的初始新风与从室内空气入口2042输入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以降低新风的温度,升高室内空气的温度,得到降温后的新风以及升温后的室内空气。
第二新风入口2041与新风风道201的进风口2011连通。
这样,初始新风可以在新风风道201的进风口2011吸入后,经过第二新风入口2041流入新风预处理换热器204。
第二新风出口2043与半导体温度调整器203的第一新风入口2031连通。
这样,预处理后的新风可以经过第二新风出口2043流向半导体温度调整器 203的第一新风入口2031。
新风预处理风机205设于新风预处理换热器204的室内空气出口2044侧,用于将室内空气从室内空气入口2042侧吸入从室内空气出口2044侧流出。
本使用新型的实施例对预处理换热器204距离半导体温度调整器203的距离值大小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新风预处理风机205,用于加速新风预处理换热器204中室内空气入口2042 至室内空气出口2044之间的室内空气的流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新风预处理风机205距离新风预处理换热器204的室内空气出口2044侧的距离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其中,新风预处理风机205距离室内空气出口2044侧越近,预处理的升温或者降温的速度越快,预处理效果越明显。
这样,可以通过新风预处理风机205控制新风预处理换热器204中室内空气的流动速度,从可以进一步控制新风的预处理速度,进一步提高新风温度调整的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空调设备还包括档位控制器。
下面,对空调设备包括档位控制器的方案进行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空调设备还包括档位控制器40。
档位控制器40分别与第一测温传感器101、第二测温传感器202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新风温度与所述室内温度。
档位控制器40与新风预处理风机205电连接。档位控制器40用于在送风模式下,控制新风预处理风机205的运行档位。
其中,所述运行档位是基于所述新风温度和所述室内温度得到的。
档位控制器40具有相关数据传输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的电子设备。示例性的,档位控制器40为芯片或者芯片系统。
档位控制器40的可以独立作为一个器件进行单独部署,或者档位控制器 40也可以集成于控制装置30中,或者集成于新风部件20中。
档位控制器40与第一测温传感器101、第二测温传感器202之间的连接方式,用于传输新风温度和室内温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档位控制器40与第一测温传感器101、第二测温传感器202之间的具体的电连接方式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置。示例性的,档位控制器40与第一测温传感器101、第二测温传感器202之间的电连接方式可以基于档位控制器40的输入线、第一测温传感器101以及第二测温传感器202的输出线来确定。
其中,新风温度与室内温度之间的差值越大,则运行档位越大,对应的运行功率越大;新风温度与室内温度之间温差值越小,则运行档位越小,对应的运行功率越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空调设备还包括档位控制器40。
档位控制器40与第一测温传感器101电连接,用于接收第一测温传感器 101发送的所述室内温度;
档位控制器40与新风预处理风机205电连接,用于在制冷或者制热模式下,控制新风预处理风机205的运行档位。
其中,所述运行档位是基于所述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得到的。
具体实现过程与图4中的实现类似,可以参考关于图4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不同之处在于,在制冷或者制热模式下,可以得到空调设备的设定温度,所以可以基于室内的空气温度与设定温度确定新风预处理风机205的运行档位。所以,不再需要第二测温传感器202的检测值。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室内空气换热部件10还包括气体浓度检测器102。
气体浓度检测器102,用于检测第一气体浓度的气体浓度检测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第一气体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示例性的,第一气体可以为二氧化碳。可以理解的,第一气体也可以为混合型气体。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气体浓度检测器的具体类型也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气体浓度检测器102与档位控制器40电连接;档位控制器40还用于基于第一气体浓度控制新风预处理风机205的初始档位。
气体浓度检测器102与档位控制器40之间的电连接方式用于传输第一气体的浓度值。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气体浓度检测器102与档位控制器40之间的电连接方式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例如,气体浓度检测器102 与档位控制器40之间的电连接方式可以根据气体浓度检测器102的输出线,和 /或档位控制器40的输入线进行确定。
档位控制器40还用于基于第一气体的浓度值,控制新风预处理风机205 的初始档位。
其中,第一气体的浓度值越大,新风预处理风机205的初始档位越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新风部件还包括新风净化装置。
下面,对新风部件包括新风净化装置的方案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新风部件20还可以包括:新风净化装置206。
新风净化装置206,用于净化新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新风净化装置206的部署位置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新风净化装置206可以设于半导体温度调整器 203的上游。即先进行净化后进行调温。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新风净化装置206可以设于半导体温度调整器203的下游。即先进行调温后进行净化。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新风净化装置206包括的具体模块以及功能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置。
示例性的,新风净化装置206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下述至少一个模块:新风净化模块、消毒模块、杀菌模块。
新风净化模块为具有过滤、净化功能的器件。
消毒模块可以为消毒功能的器件。
杀菌模块可以为具有杀菌功能的器件。示例性的,杀菌模块可以紫外线杀菌器、高温杀菌器等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新风净化装置206包括第三新风入口2061和第三新风出口2062。
第三新风入口2061与半导体温度调整器203的第一新风出口2033连通。
这样,通过第三新风入口2061与第一新风出口2033之间的连通关系,可以将调温后的新风输入至新风净化装置206。
第三新风出口2062与新风风道201的出风口2012连通。
这样,可以通过第三新风出口2062与新风风道201的出风口2012之间的连通关系,将净化后的新风输出至新风风道201的出风口2012。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新风部件还包括显示器。
下面,对新风部件包括显示器的方案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新风部件20 包括显示器207。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显示器207分别与第一测温传感器101、第二测温传感器202电连接,用于显示室内温度和新风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显示器207的具体类型以及具体的显示方式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例如,显示器207可以为数显式显示器。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显示器还可以与其他器件连接,用于显示其他内容。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中,新风部件还可以包括新风质量检测器。
下面对新风部件包括新风质量检测器的方案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新风部件20还包括新风质量检测器208。
新风质量检测器208设于新风风道201的出风口2012侧,用于检测新风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新风质量检测器208的具体数量和类型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新风质量检测器208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根据多个新风质量检测器209检测得到的数值确定新风质量准确度更高。
新风质量检测器208与显示器207电连接,用于通过显示器207显示所述新风的质量。
显示器207与新风质量检测器208连接,接收并显示新风质量检测器208 发送的新风的质量。
这里的显示的新风的质量可以为一个等级量,通过不同颜色的灯光进行显示不同的新风等级。或者,这里的新风的质量也可以为一个具体的数值,通过显示器显示具体的新风的质量的数值。
显示器207与新风质量检测器208之间的电连接方式用于传输新风的质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显示器207新风质量检测器208之间的电连接方式不作具体限定。例如,显示器207与新风质量检测器208之间的电连接方式可以根据新风质量检测器208的输出线,和/或显示器208的输入线进行确定。
下面,以分体式空调为例,通过一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设备及处理过程进行说明。
现有带新风功能空调器的新风从外侧吸入后,直接与室内空气混合,不能直接控制新风温度,直接影响室内舒适性。
下面,对新风空调设备的内机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1001表示新风进风口;1002表示新风温度控制模块(相当于半导体温度调整器);1003 表示新风净化、消毒、杀菌模块;1004表示显示盒模块;1005表示新风风机;1006表示新风导风机构;1007表示新风送风口;1008表示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009表示室内进风口;1010表示室内送风口;1011表示空调进风净化模块。
1001新风进风口、1002新风温度控制模块、1003新风净化、消毒、杀菌模块、1004显示盒模块、1005新风风机、1006新风导风机构、1007新风送风口,属于新风模块。
1008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009室内进风口、1010室内送风口、1011空调进风净化模块,属于空调模块。
1011空调进风净化模块可为:静电除尘、高效空气过滤器(High efficiencyparticulate air Filter,HEPA)网、负离子净化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
图11示意了一种新风温度控制模块的结构图。如图11所示,1101表示新风入口;1102表示室内空气入口;1103室内空气出口;1104表示新风预处理轴流风机;1105表示新风预处理换热器;1106表示新风温度检测传感器;1107 表示新风出口;1108表示半导体温控装置。
其中,新风预处理换热器,用于对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
新风预处理轴流风机用于给室内空气提供动力,增强换热。新风预处理轴流风机与主控板相连,根据温差情况确认电流方向与大小,对新风进行二次处理。
以新风风机与预处理风机两风机各有三档为例,图12示意了一种新风温度控制模块工作逻辑,主要包括但不限于S1201至S1212。
S1201、开启新风。
其中,可以通过用户手动开启,或基于二氧化碳(CO2)传感器返回值大于预设值自动开启。
示例性的,根据用户操作或二氧化碳浓度值高于某预设值(记该浓度差为 a)时,打开新风功能。
S1202、根据CO2浓度确定新风风机档位M,并查表确定新风预处理风机档位N。
根据浓度差a确定新风风机档位M与新风预处理风机档位N。具体可以参考下述表1。
表1新风风机档位M与新风预处理风机档位N示例
a/ppm M N
a<=200 第一档(最低档) 第一档(最低档)
200<a<=700 第二档 第二档
a>700 第三档(最高档) 第三档(最高档)
ppm为浓度差a的单位,表示百万分比浓度(parts per million,ppm)。
其中,M与N的档位可以保持一致,也可以不一致。但是,基于不同的浓度差a,档位之间随着浓度差的增加,满足递增的关系。
以上200与700为非固定值,可根据实验数据可进行修改,也可不查表按照预设拟合公式进行计算。
S1203、判定当前模式。
S1204、制冷/制热。
S1205、计算△T=Tx-T1,△Ts=T1-Ts。
如果当前模式为制冷/制热模式,计算当前△T=Tx-T1,△Ts=T1-Ts。其中, Ts为设定温度,T1为设定温度,△Ts表示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
S1206、根据△T与△Ts确定电流I与转速N。
根据△T与△Ts确定半导体温控装置的电流I与新风预处理抽流风机的档位N。
其中,因为设定温度是跟着用户的需求走的,即使相同的室内温度,如果用户设定温度不同,则不同用户对应的舒适度也不同。
其中,△T温差越大,电流越大。具体可以如表2所示。
表2半导体温控装置的电流I示例
Figure DEST_PATH_GDA000400285121000018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4002851210000191
K为温度的单位,表示开尔文(K)。
新风预处理抽流风机的档位N可以如表3所示。
表3新风预处理抽流风机的档位N示例表
△Ts/K N
△Ts<-7 第三档
-7<=△Ts<=-2 第二档
-2<△Ts<2 第一档
2<=△sT<=7 第二档
△Ts>7 第三档
以上2与7非固定值,根据实际实验数据可进行修改,也可不查表按照预设拟合公式进行计算。
S1207、送风。
S1208、计算△T=Tx-T1。
如果当前模式为送风模式,计算当前△T=Tx-T1,(Tx为新风传感器温度, T1为室内空气温度(空调器自带该传感器),△T为二者之差)。
S1209、根据△T确定电流I与转速N。
根据△T确定半导体温控装置的电流I与新风预处理抽流风机的档位N。具体可以如表4所示。
表4半导体温控装置的电流I与新风预处理抽流风机的档位N示例
Figure DEST_PATH_GDA0004002851210000192
Figure DEST_PATH_GDA0004002851210000201
其中,根据帕尔帖效应,电流方向影响了是升温还是降温;电流大小影响了温差。该两项决定了半导体对新风起加热还是冷却,以及对应的温度。
以上2和7非固定值,根据实际实验数据可进行修改,也可不查表按照预设拟合公式进行计算。
S1210、运行5min。
运行5分钟(min)后,判断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差a’。如果a’>a,则说明室外空气质量较差,关闭新风功能;如果a’<0,说明达到目标二氧化碳值,关闭新风功能;否则返回到S1202重新判断。
S1211、判断CO2浓度是否大于预设值。
若是,则返回执行S1202,若否,则执行下述S1212。
S1212、关闭新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第一点、相比传统内循环空调,新风模块可引入室外新风,降低室内CO2 的浓度,提高室内空气新鲜度,让用户享受更加健康的空气。
第二点、新风模块、空调模块均设置有净化装置,可净化新风、室内空气,让室内空更加有益人体身体健康。
第三点、顶部送新风,有利于新风在全屋形成正压,高效率替代室内污浊空气,降低室内CO2浓度,有益人体健康。
第四点、相比其他新风空调,本方案采用半导体温度控制装置+新风预处理换热器,首先用室内空气对新风进行预处理,使得送入室内的新风温度较为合适,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半导体温控装置,使得新风出风温度有明显改变,降低室内送风温差,使得用户更加舒适,避免因引入新风而降低室内温度与舒适度。
第五点、当室外温度较低时,空调开启制热,新风通过新风温度控制模块预处理可防止净化模块因为温度太低而结冰,提高新风模块工作可靠性。
第六点、制冷、制热时,同时开启新风预处理与半导体温度控制装置,并根据上述逻辑控制,可以保证室内温度已经到了相对舒适的值,且使用室内空气作为热交换热源时温度比较合适(夏天温度已经降下来,冬天温度已经升上来),调节新风温度,避免由于引入温差过大的新风而降低人体舒适性。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些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实用新型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空气换热部件、新风部件和控制装置,所述室内空气换热部件包括第一测温传感器,所述第一测温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的空气温度;
所述新风部件包括新风风道、第二测温传感器和半导体温度调整器,所述新风风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第二测温传感器设于所述新风风道内,所述第二测温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新风风道内的新风温度;所述半导体温度调整器设于所述新风风道内;
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室内空气换热部件和所述新风部件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测温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测温传感器的检测值,调整流经所述半导体温度调整器运行时的目标电流方向和目标电流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温度调整器包括第一新风入口、半导体热电堆以及第一新风出口;
所述半导体温度调整器的第一新风入口与所述新风风道的进风口连通;
所述半导体温度调整器的第一新风出口与所述新风风道的出风口连通;
所述半导体热电堆,用于基于所述目标电流方向和所述目标电流值,对从所述第一新风入口流入的待调温的新风进行降温或者升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温度调整器设于所述第二测温传感器的上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部件还包括新风预处理换热器和新风预处理风机,所述新风预处理换热器包括第二新风入口、室内空气入口、第二新风出口、室内空气出口;
所述第二新风入口与所述新风风道的进风口连通;
所述第二新风出口与所述半导体温度调整器的第一新风入口连通;
所述新风预处理风机设于所述新风预处理换热器的所述室内空气出口侧,用于将室内空气从所述室内空气入口侧吸入从所述室内空气出口侧流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设备还包括:档位控制器;
所述档位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测温传感器、所述第二测温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新风温度与所述室内温度;
所述档位控制器与所述新风预处理风机电连接;所述档位控制器用于在送风模式下,控制所述新风预处理风机的运行档位;其中,所述运行档位是基于所述新风温度和所述室内温度得到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设备还包括:档位控制器;
所述档位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测温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测温传感器发送的所述室内温度;
所述档位控制器与所述新风预处理风机电连接,用于在制冷或者制热模式下,控制所述新风预处理风机的运行档位;其中,所述运行档位是基于所述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得到的。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空气换热部件还包括用于检测第一气体浓度的气体浓度检测器,
所述气体浓度检测器与所述档位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档位控制器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气体浓度控制所述新风预处理风机的初始档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部件还包括:新风净化装置;所述新风净化装置包括第三新风入口和第三新风出口;
所述第三新风入口与所述半导体温度调整器的第一新风出口连通;
所述第三新风出口与所述新风风道的出风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部件还包括显示器;
所述显示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测温传感器、所述第二测温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显示所述室内温度和所述新风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部件还包括新风质量检测器,
所述新风质量检测器设于所述新风风道的出风口侧,用于检测新风的质量;
所述新风质量检测器与显示器电连接,用于通过所述显示器显示所述新风的质量。
CN202222446773.5U 2022-09-13 2022-09-13 一种空调设备 Active CN2183283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46773.5U CN218328399U (zh) 2022-09-13 2022-09-13 一种空调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46773.5U CN218328399U (zh) 2022-09-13 2022-09-13 一种空调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28399U true CN218328399U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36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46773.5U Active CN218328399U (zh) 2022-09-13 2022-09-13 一种空调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283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78009B (zh) 一种变风量空调系统温湿度控制装置及方法
US11187429B2 (en) Integrated heat and energy recovery ventilator system
JP4165496B2 (ja) 空調システム
US20120052791A1 (en) Heat recovery and demand ventiliation system
CN102667355A (zh) 总热量交换型通风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0410970B (zh)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室内机
CN108548277B (zh) 空调及其温湿度调节装置、温湿度调节控制系统和方法
CN212777623U (zh) 一种新风系统及空调器
CN107328032A (zh) 一种动物房双风机式空调智能控制系统
CN109059106A (zh) 空调系统的室内机、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CN205536210U (zh)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
CN1198091C (zh) 空调设备
CN113203142A (zh) 一种分户式带自检控制系统的智能新风机组
US9719689B2 (en) Advanced air terminal
CN218328399U (zh) 一种空调设备
CN202747542U (zh) 一种变风量空调系统温湿度控制装置
CN207279847U (zh) 一种带温湿度传感器的组合空调
CN110285546B (zh)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室内机
JP2007187335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6258409A (ja) 分流式空気調和装置及びその制御システム
CN209046764U (zh) 一种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监控摄像头
KR101836004B1 (ko) 열효율 향상 기능을 갖는 차량용 공조 시스템
JPH11351644A (ja) 空気調和機と換気システム
CN217031479U (zh) 与空调系统室内机联动的变风量恒温恒湿新风系统
US20030154737A1 (en) Ventilation and air heating treatment installation in a building comprising several housing uni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