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36210U -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36210U
CN205536210U CN201620106158.1U CN201620106158U CN205536210U CN 205536210 U CN205536210 U CN 205536210U CN 201620106158 U CN201620106158 U CN 201620106158U CN 205536210 U CN205536210 U CN 2055362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trol valve
heat exchange
air intake
byp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0615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伟
吕燕捷
杨灵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CABR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CAB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CABR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CABR
Priority to CN20162010615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362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362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3621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包括:进风通道,包括与室外连通的第一进风口,与室内连通的第一出风口;排风通道包括与室内连通的第二进风口,与室外连通的第二出风口;热交换装置包括在进风通道的热交换进风通道,位于排风通道的热交换排风通道;热交换进风通道上有热交换进风出口和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热交换排风通道有热交换排风出口和排风入口控制阀;第一回风控制阀用于接通排风通道与进风通道,在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开启时,使空气从排风通道经过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流入热交换进风通道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能适应低温环境,能有效降低机组的霜冻风险。

Description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暖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被动式建筑是指采用各种节能技术构造最佳的建筑围护结构和室内环境,极大限度地提高建筑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使建筑物对采暖和制冷需求降到最低。高气密性的被动式建筑物中应设有通风系统,将室外空气引入到室内,并将室内空气排出至室外,由此用室外的新鲜空气更换室内的空气,以满足室内对新鲜空气的需求量。
现有技术中的通风系统同时也会利用热交换芯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通过将冷空气热目前市场上的热交换芯(热交换装置)基本在2℃~5℃就会发生结霜危险,少数高性能进口产品可以达到-5℃,热交换芯一旦产生霜冻,则整个通风系统可能不能正常工作。而目前阶段解决热交换芯的霜冻的问题通常都是采用直接降低热交换芯的工作温度范围,但由于热交换芯的内部结构和材料限制,若再度降低工作温度范围则可能引起热交换芯的制造成本的急剧增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实现有效降低机组霜冻的风险,提高机组工作稳定性,且成本较低,同时,还可解决目前家用小体量新风机组由于大风量全新风循环造成的能源浪费等问题,增加室内空气循环,提高室内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包括:
进风通道,包括用于与室外连通的第一进风口,以及用于与室内连通的第一出风口,所述进风通道中设有用于使空气由所述第一进风口流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进风风机;
排风通道,包括用于与室内连通的第二进风口,以及用于与室外连通的第二出风口,所述排风通道中设有用于使空气由所述第二进风口流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排风风机;
热交换装置,包括位于进风通道中的热交换进风通道,以及位于排风通道中的热交换排风通道;所述热交换进风通道上设有热交换进风出口、以及用于接通或封闭所述热交换进风通道的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所述热交换排风通道设有热交换排风出口、以及用于接通或封闭所述热交换排风通道的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
第一回风控制阀,设置在所述排风通道与所述进风通道之间,所述第一回风控制阀用于在开启状态下接通所述排风通道与进风通道,并在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开启状态下,使空气在进风风机和排风风机的作用下从排风通道经过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流入所述热交换进风通道中。
进一步的,
所述进风通道还包括进风旁通通道,所述进风旁通通道设有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和旁通进风出口,所述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用于接通或封闭所述进风旁通通道;
所述排风通道还包括排风旁通通道,所述排风旁通通道设有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和旁通排风出口,所述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用于接通或封闭所述排风旁通通道;
所述第一回风控制阀设置在所述排风旁通通道上,所述第一回风控制阀用于在开启状态下,且在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开启状态下,接通所述排风旁通通道与所述热交换进风通道;以及,在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开启状态下,接通所述进风旁通通道。
进一步的,还包括温度辅助调节装置,所述温度辅助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进风通道中,且靠近所述进风风机。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回风控制阀,所述第二回风控制阀设置在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排风通道之间;所述第二回风控制阀用于在开启状态下接通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排风通道,并在所述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以及第一回风控制阀均关闭的状态下,使空气在所述进风风机和排风风机的作用下由所述第二进风口流入并经过温度辅助调节装置后从第一出风口流向室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过滤系统,所述过滤系统包括中效过滤器和高效过滤器,所述过滤系统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之间,用于过滤从所述第一进风口流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空气。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第一回风控制阀、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第二回风控制阀、温度辅助调节装置、进风风机和排风风机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分别控制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第一回风控制阀、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第二回风控制阀、温度辅助调节装置、进风风机和排风风机的开启和关闭,并控制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第一回风控制阀、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和第二回风控制阀的开度。
进一步的,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空气温度参数分别控制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第一回风控制阀、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第二回风控制阀、温度辅助调节装置、进风风机和排风风机的开启和关闭,并控制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第一回风控制阀、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和第二回风控制阀的开度。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用于检测室内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外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热交换排风出口处的空气温度的第三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还包括空气质量传感器,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检测的空气污染物浓度以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室内温度参数分别控制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第一回风控制阀、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第二回风控制阀、温度辅助调节装置、进风风机和排风风机的开启和关闭,并控制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第一回风控制阀、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和第二回风控制阀的开度。
进一步的,还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电连接,用于在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检测到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超过预设值时发出报警。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建筑环境控制系统,包括热泵系统,以及多个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通过在机组箱内形成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而室外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流经进风通道内部再由第一出风口流向室内,而室内的空气则通过第二进风口流经排风通道内部再由第二出风口流向室外,空气流通的方向通过进风风机和排风风机控制,而热交换装置实现进风与排风的热量传递,从而可调整室外新风进入到室内的温度,有利于提高用户舒适性,而通过第一回风控制阀将排风通道与进风通道接通,当第一回风控制阀和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开启时,从室内排出的空气至少部分能够经过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回流到热交换进风通道中,提高了热交换进风侧的温度,也提高了热交换装置的温度,有利于热交换装置的快速融霜,以保证整个机组的工作稳定性能,在保证热交换效率的同时且不需要选用特殊昂贵的材料制作热交换装置,因此成本也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B-B剖视图;
图4为图1中的C-C剖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的电控原理图。
附图标记:
11-进风通道; 12-排风通道;
13-热交换装置; 14-第一回风控制阀;
15-第二回风控制阀; 16-温度辅助调节装置;
17-过滤系统; 18-控制器;
19-温度传感器; 20-空气质量传感器;
21-报警器; 111-第一进风口;
112-第一出风口; 113-进风风机;
114-进风旁通通道; 121-第二进风口;
122-第二出风口; 123-排风风机;
124-排风旁通通道; 131-热交换进风通道;
132-热交换排风通道; 171-中效过滤器;
172-高效过滤器; 191-第一温度传感器;
192-第二温度传感器; 193-第三温度传感器;
1141-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 1142-旁通进风出口;
1241-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 1242-旁通排风出口;
1311-热交换进风出口; 1312-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
1321-热交换排风出口; 1322-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中的B-B剖视图;图4为图1中的C-C剖视图。如图1~图4所示,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包括:进风通道11、排风通道12、热交换装置13和第一回风控制阀14。
其中,进风通道11,包括用于与室外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11,以及用于与室内连通的第一出风口112,进风通道11中设有用于使空气由第一进风口111流向第一出风口112的进风风机113;排风通道12包括用于与室内连通的第二进风口121,以及用于与室外连通的第二出风口122,排风通道12中设有用于使空气由第二进风口121流向第二出风口122的排风风机123;热交换装置13包括位于进风通道11中的热交换进风通道131,以及位于排风通道12的热交换排风通道132;热交换进风通道131上设有热交换进风出口1311、以及用于接通或封闭热交换进风通道131的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1312;热交换排风通道132设有热交换排风出口1321、以及用于接通或封闭热交换排风通道132的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1322;第一回风控制阀14设置在排风通道12与进风通道11之间,第一回风控制阀14用于在开启状态下接通排风通道12与进风通道11,并在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1312开启状态下,使空气在进风风机113和排风风机123的作用下从排风通道12经过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1312流入热交换进风通道131中。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进风风机113可以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12处,而排风风机123可以设置在第二进风口121处,值得注意的是,进风风机113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12处可以将室外的新风吸入进风通道11中,同时也可以将由第一回风控制阀14处流出的空气与新风混合之后的空气吸进室内。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1312和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1312可以为流量控制阀,以控制空气的流量。
本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通过在机组箱内形成进风通道11和排风通道12,而室外空气可以通过第一进风口121流经进风通道11内部再由第一出风口112流向室内,而室内的空气则可以通过第二进风口121流经排风通道12内部再由第二出风口122流向室外,空气流通的方向通过进风风机113和排风风机123控制,室内空气可与室外空气进行交换,满足室内通风要求;而热交换装置13可以实现进风与排风的热量传递,从而可调整室外新风进入到室内的温度,有利于提高室内用户舒适性,通过第一回风控制阀14将排风通道12与进风通道11接通,当第一回风控制阀14和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1312开启时,从室内排出的空气至少部分能够经过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1312回流到热交换进风通道131中,提高了热交换进风侧的空气温度,也提高了热交换装置13的温度,有利于热交换装置13的快速融霜,且降低热交换装置13霜冻的风险,以保证整个机组在低温环境下连续运行的稳定性,并且不需要另外的加热装置对室外的新风进行预热,具有良好的调节性能,进一步提高了室内环境控制机组的灵活性,并且,也不需要选用特殊昂贵的材料制作热交换装置13,因此成本也较低。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的,进风通道11还可以包括进风旁通通道114,进风旁通通道114设有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1141和旁通进风出口1142,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1141用于接通或封闭进风旁通通道114;排风通道12还包括排风旁通通道124,排风旁通通道124设有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1241和旁通排风出口1242,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1141用于接通或封闭排风旁通通道124;第一回风控制阀14设置在排风旁通通道124上,第一回风控制阀14用于在开启状态下,且在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1312开启状态下,接通排风旁通通道124与热交换进风通道131;以及,在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1141开启状态下,接通进风旁通通道114。
进风旁通通道114和排风旁通通道124的设计,当室内空气温度能够满足冷热负荷时,则不需要对室外进入到室内的空气进行温度调节,此时,为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和室内空气质量,可将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1141、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1241、进风风机113和排风风机123开启,而将第一回风控制阀14、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1312和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1322关闭,从而,从室外引入的新风在进风风机113的作用下,依次经过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1141、进风旁通通道114、旁通进风出口1142和第一出风口112进入到室内,进而室内的空气在排风风机123的作用下,依次经过第二进风口121、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1141、排风旁通通道124、旁通排风出口1142和第二出风口122排出至室外,由此,实现室内和室外空气的流通,保证了室内空气的质量和新鲜,提高了舒适性。
另外,基于以上实施例,第一回风控制阀14设置在排风旁通通道124上,当第一回风控制阀14打开时,当排风旁通通道124的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1241打开时,排风可从第一回风控制阀14处排至进风通道11的进风侧形成回风,而当进风侧的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1312开启,而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1141关闭时,第一进风口111处由室外进来的新风与回风混合后进入到热交换进风通道131,从而提高了热交换装置13进风侧的温度,减少了换热量,进而提高了排风侧出口处的空气温度,可减少热交换装置13霜冻的风险,而具体融霜模式下的新回风比例可以根据室外气候进行调节设定,在此本实施例不作限定;当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1312关闭,而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1141开启时,从第一回风控制阀14处排至进风通道11的进风侧形成回风,第一进风口111处由室外进来的新风与回风混合后通过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1141进入进风旁通通道114,之后进入室内,用户可根据需求在不大量增加新风量,增添新风能耗的情况下的情况下,通过回风加大送风量,这在夏季可以有效增加室内空气流动,增加人体舒适度,且节能性较好。
当然,在第一回风控制阀14开启状态下,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114和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1312可以均开启,如此,由第一回风控制阀14处排出的排风可以与第一进风口111处进来的新风混合后一部分经过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114流入到进风旁通通道114中之后流入室内,另外一部分可以经过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1312流入到热交换进风通道131中之后流入室内,因此,可以在保持室内空气流动的同时,使得室内温度满足需求,灵活性较好。
进一步的,还可以包括温度辅助调节装置16,温度辅助调节装置16设置在进风通道11中,且靠近进风风机113。优选的,温度辅助调节装置16可以为加热/制冷盘管,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空气源热泵作为可再生冷热源为加热/制冷旁管提供冷热源,电能的消耗较少,对建筑节能降耗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的温度辅助调节装置16并不限于加热/制冷盘管,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具有加热和冷却效果的装置来实现机组的辅助调温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还可以包括第二回风控制阀15,第二回风控制阀15设置在进风通道11与排风通道12之间;第二回风控制阀15用于在开启状态下接通进风通道11与排风通道12,并在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1312、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1322、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1141、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1241以及第一回风控制阀14均关闭的状态下,使空气在进风风机113和排风风机123的作用下由第二进风口121流入并经过温度辅助调节装置16后从第一出风口流向室内。当室内空气质量能够满足要求,但是室内环境温度不能满足人体的舒适度要求时,可通过开启第二回风控制阀15和温度辅助调节装置16,而关闭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1312、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1322、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1141、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1241以及第一回风控制阀14,使得空气可以仅在进风风机113和排风风机123的作用下由排风通道12流向进风通道11并经过温度辅助调节装置16的调温之后再流回室内,从而在无新风引入的情况下,加大空气流通,并加热或者冷却室内空气,使得室内温度满足冷热负荷,保证室内人员的舒适性,且无需引入新风,节约了资源。
还包括过滤系统17,过滤系统17包括中效过滤器171和高效过滤器172,过滤系统17设置在第一进风口111与第一出风口112之间,用于过滤从第一进风口111流向第一出风口112的空气。中效过滤器171相对于高效过滤器172可更靠近第一进风口111,能对室外新风进行粗过滤,然后再通过高效过滤器172对室外新风进行精过滤,通过对室外的空气进行双级过滤后再引入室内,能够有效降低从室外引入到室内的空气污染物的浓度,能够有效控制PM2.5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保证室内环境的优良和人员的健康。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的电控原理图。如图5所示,还包括控制器18,控制器18分别与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1312、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1322、第一回风控制阀14、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1141、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1241、第二回风控制阀15、温度辅助调节装置16、进风风机113和排风风机123连接,控制器18用于分别控制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1312、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1322、第一回风控制阀14、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1141、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1241、第二回风控制阀15、温度辅助调节装置16、进风风机113和排风风机123的开启和关闭,并控制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1312、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1322、第一回风控制阀14、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1141、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1241和第二回风控制阀15的开度。本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通过控制器18控制分别控制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1312、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1322、第一回风控制阀14、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1141、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1241、第二回风控制阀15、温度辅助调节装置16、进风风机113和排风风机123的开启和关闭,并控制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1312、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1322、第一回风控制阀14、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1141、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1241和第二回风控制阀15的开度,通过电控方式实现,控制方便,且调控可靠。
当然,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19,温度传感器19与控制器18电连接,控制器18根据温度传感器19检测的空气温度参数分别控制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1312、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1322、第一回风控制阀14、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1141、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1241、第二回风控制阀15、温度辅助调节装置16、进风风机113和排风风机123的开启和关闭,并控制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1312、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1322、第一回风控制阀14、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1141、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1241和第二回风控制阀15的开度。通过温度传感器19可实时监测环境空气温度,并使得控制器18能够根据获取到的环境温度,合理、灵活地控制各个阀门及进风风机13和排风风机123、温度辅助调节装置16的开启和关闭,及各阀门的开度,即,可根据环境温度情况灵活调节机组的运行工况,在满足室内温度需求的同时实现节能运行。
具体地,温度传感器19可以包括用于检测室内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91,用于检测室外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192,以及用于检测热交换排风出口1321处的空气温度的第三温度传感器193。在对空气温度调控的过程中,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均为需要考虑的因素,而热交换排风口1321处是最容易引起霜冻的位置,为及时融霜或者预防结霜,在热交换排风口1321处设置第三温度传感器193实时检测该处温度,有利于及时融霜,降低热交换装置13霜冻的风险。
还包括空气质量传感器20,空气质量传感器20与控制器18电连接,控制器18用于根据空气质量传感器20检测的空气污染物浓度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191检测的室内温度参数分别控制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1312、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1322、第一回风控制阀14、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1141、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1241、第二回风控制阀15、温度辅助调节装置16、进风风机113和排风风机123的开启和关闭,并控制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1312、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1322、第一回风控制阀14、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1141、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1241和第二回风控制阀15的开度。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质量传感器21可以是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20可以安装在室内侧,实时检测室内空气质量,当当前空气质量能够满足用户需求时,可不引进新风,并且可检测到室内污染物浓度超过预设值时,表示此时室内空气质量较差,需要将室外新风引进室内,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保证通风换气,而第一温度传感器191检测室内空气温度,控制器18可根据室内污染物浓度和室内空气温度联合控制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1312、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1322、第一回风控制阀14、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1141、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1241、第二回风控制阀15、温度辅助调节装置16、进风风机113和排风风机123的开启和关闭,并控制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1312、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1322、第一回风控制阀14、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1141、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1241和第二回风控制阀15的开度,既能保证室内空气品质,又能满足冷热负荷需求。
还包括报警器21,报警器21与空气质量传感器20电连接,用于在空气质量传感器20检测到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超过预设值时发出报警。在本实施例中,报警信号可以是发出报警声音,或者是发出亮光闪烁,或者,还可以是报警声音与闪光的结合。报警器21能够提醒用户室内的当前空气质量不能满足要求,以提醒用户是否进行相应操作。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在工作时,可以实现以下六种运行模式:
第一种:直通模式,当第二温度传感器192检测到室外温度在预定的温度范围之内(自然通风模式的下限温度和自然通风模式的上限温度之间)时,即室内温度能够满足冷热负荷需求,此时控制器18可控制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1141、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1241、进风风机113和排风风机123开启,第一回风控制阀14、第二回风控制阀15、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1312、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1322和温度辅助调节装置16关闭,室外新风在进风风机113的作用下,经过第一进风口111进入到进风旁通通道114内并经过旁通进风出口1142流入到室内,而室内的空气在排风风机123的作用下,经过第二进风口121进入到排风旁通通道124内,并经过排风旁通出口1242排出到室外,以上过程实现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自然流通,满足建筑环境的通风性能,满足人们舒适性要求。
第二种,热交换模式,当第二温度传感器192检测到室外温度小于自然通风模式的下限温度或者大于自然通风模式的上限温度时,即室内温度不能满足冷热负荷需求,此时控制器18可控制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1141、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1241、第一回风控制阀14、第二回风控制阀15和温度辅助调节装置16关闭,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1312、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1322、进风风机113和排风风机123开启,室外新风在进风风机113的作用下,经过第一进风口111进入到1热交换进风通道31内并经过热交换进风出口1311流入到室内,而室内的空气在排风风机123的作用下,经过第二进风口121进入到热交换排风通道132内,并经过热交换排风出口1321排出到室外,以上过程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经过热交换装置13实现热交换,充分利用室内空气的温度,不增加其他热源,使得进入到室内的空气温度能够满足要求。
第三种:自循环模式,当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1312和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1322开启,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1141和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1241以及第一回风控制阀14关闭时,即,第一温度传感器191检测到室内温度仍然不能满足室内需要的冷热负荷时,且当空气质量传感器20检测到室内空气质量能够满足要求时,控制器18可控制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1312和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1322、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1141、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1241以及第一回风控制阀14均关闭,并控制第二回风控制阀15、温度辅助调节装置16、进风风机113和排风风机123均开启,使得室内空气在排风风机123的作用下通过第二进风口121进入到排风通道12内并经过进风通道11再经过温度辅助装置16的加热或者冷却,然后通过第一出风口112流回室内,形成无新风引入的单循环模式,一方面能够有利于室内空气流通,并且同时能够使得室内温度能够满足冷热负荷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在机组进行自循环模式时,若空气质量传感器20检测到室内空气质量不满足要求,即,污染物浓度过高时,报警器21发出报警信号,若在预留时间内,用户侧无强制执行自循环模式的操作时,则机组可自动退出自循环模式,强制引入新风,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第四种:热回收+辅热模式,当空气质量传感器20检测到室内污染物浓度大于预设值时,且第二温度传感器192检测到的室外温度小于自然通风模式下的上限温度时,控制器16可控制机组进入热回收+辅热模式,控制器18控制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1141关闭,控制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1241、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1312、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1322、第一回风控制阀14、进风风机113和排风风机123、温度辅助调节装置16开启,室外新风在进风风机113的作用下,经过第一进风口111进入到热交换进风通道131内并经过热交换进风出口1311流入到室内,而室内的空气在排风风机123的作用下,一部分经过第二进风口121进入到热交换排风通道132内,并经过热交换排风出口1321排出到室外,该过程与室外引进的新风进行换热,另一部分通过第二进风口121进入到排风旁通通道124,并从第一回风控制阀14处返回到进风通道11与新风汇合再进入到热交换进风通道131中,从进风通道11进入到室内减少换热量,有利于节约能耗,温度辅助调节装置16处于辅热模式,进一步提高进入到室内的空气温度,在室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第五种:热回收+辅冷模式,当空气质量传感器20检测到室内污染物浓度大于预设值时,且第二温度传感器192检测到的室外温度大于自然通风模式下的上限温度时,控制器16可控制机组进入热回收+辅冷模式,该种模式下的空气流通原理和过程与第四种模式的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在该种模式下温度辅助调节装置16辅冷模式,以降低进入到室内的空气温度。
第六种:安全模式,当第三温度传感器193检测到热交换排风出口1321处的空气温度低于预定的安全模式开启的判断温度时,此时热交换装置13的排风侧有结霜的风险,或者已经开始轻微结霜,控制器16控制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1312、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1322、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1141、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1241、第一回风控制阀14和温度辅助调节装置16均开启,并且进风风机113、排风风机123也均开启,室外新风经过进风旁通通道114和热交换进风通道131进风,然后经过温度调节装置16进行温度调节后进入到室内,而室内的空气经过排风旁通通道124和热交换排风通道132一部分排出室外,另一部分经过第一回风控制阀14处进入到进风通道11的进风侧,新风与排风混合后提高了进入热交换装置13内的空气温度,降低与排风的换热量,进而能够反向对热交换装置13除霜,充分利用了排风的热量对热交换装置13进行除霜,热交换效率较好,不需要对热交换装置13的材料或者结构进行特殊改进,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建筑环境控制系统,包括热泵系统,以及多个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风通道,包括用于与室外连通的第一进风口,以及用于与室内连通的第一出风口,所述进风通道中设有用于使空气由所述第一进风口流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进风风机;
排风通道,包括用于与室内连通的第二进风口,以及用于与室外连通的第二出风口,所述排风通道中设有用于使空气由所述第二进风口流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排风风机;
热交换装置,包括位于进风通道中的热交换进风通道,以及位于排风通道中的热交换排风通道;所述热交换进风通道上设有热交换进风出口、以及用于接通或封闭所述热交换进风通道的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所述热交换排风通道设有热交换排风出口、以及用于接通或封闭所述热交换排风通道的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
第一回风控制阀,设置在所述排风通道与所述进风通道之间,所述第一回风控制阀用于在开启状态下接通所述排风通道与进风通道,并在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开启状态下,使空气在进风风机和排风风机的作用下从排风通道经过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流入所述热交换进风通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通道还包括进风旁通通道,所述进风旁通通道设有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和旁通进风出口,所述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用于接通或封闭所述进风旁通通道;
所述排风通道还包括排风旁通通道,所述排风旁通通道设有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和旁通排风出口,所述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用于接通或封闭所述排风旁通通道;
所述第一回风控制阀设置在所述排风旁通通道上,所述第一回风控制阀用于在开启状态下,且在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开启状态下,接通所述排风旁通通道与所述热交换进风通道;以及,在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开启状态下,接通所述进风旁通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辅助调节装置,所述温度辅助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进风通道中,且靠近所述进风风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回风控制阀,所述第二回风控制阀设置在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排风通道之间;所述第二回风控制阀用于在开启状态下接通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排风通道,并在所述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以及第一回风控制阀均关闭的状态下,使空气在所述进风风机和排风风机的作用下由所述第二进风口流入并经过温度辅助调节装置后从第一出风口流向室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系统,所述过滤系统包括中效过滤器和高效过滤器,所述过滤系统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之间,用于过滤从所述第一进风口流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空气。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第一回风控制阀、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第二回风控制阀、温度辅助调节装置、进风风机和排风风机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分别控制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第一回风控制阀、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第二回风控制阀、温度辅助调节装置、进风风机和排风风机的开启和关闭,并控制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第一回风控制阀、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和第二回风控制阀的开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空气温度参数分别控制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第一回风控制阀、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第二回风控制阀、温度辅助调节装置、进风风机和排风风机的开启和关闭,并控制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第一回风控制阀、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和第二回风控制阀的开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用于检测室内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外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热交换排风出口处的空气温度的第三温度传感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质量传感器,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检测的空气污染物浓度以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室内温度参数分别控制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第一回风控制阀、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第二回风控制阀、温度辅助调节装置、进风风机和排风风机的开启和关闭,并控制热交换进风入口控制阀、热交换排风入口控制阀、第一回风控制阀、旁通进风入口控制阀、旁通排风入口控制阀和第二回风控制阀的开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电连接,用于在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检测到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超过预设值时发出报警。
11.一种建筑环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泵系统,以及多个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
CN201620106158.1U 2016-02-02 2016-02-02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362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06158.1U CN205536210U (zh) 2016-02-02 2016-02-02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06158.1U CN205536210U (zh) 2016-02-02 2016-02-02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36210U true CN205536210U (zh) 2016-08-31

Family

ID=56775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06158.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36210U (zh) 2016-02-02 2016-02-02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36210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6673A (zh) * 2016-02-02 2016-05-04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
CN107642857A (zh) * 2017-10-31 2018-01-30 江苏天舒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冷热交换器的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655108A (zh) * 2017-09-20 2018-02-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8844173A (zh) * 2018-08-17 2018-11-20 西安四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温湿度调节功能的净化新风换气装置
CN110567083A (zh) * 2019-09-06 2019-12-13 天津大学 一种新风热泵热管两级余热回收组合式空调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6673A (zh) * 2016-02-02 2016-05-04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
CN105546673B (zh) * 2016-02-02 2019-06-04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
CN107655108A (zh) * 2017-09-20 2018-02-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7642857A (zh) * 2017-10-31 2018-01-30 江苏天舒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冷热交换器的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844173A (zh) * 2018-08-17 2018-11-20 西安四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温湿度调节功能的净化新风换气装置
CN110567083A (zh) * 2019-09-06 2019-12-13 天津大学 一种新风热泵热管两级余热回收组合式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46673B (zh)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
CN205536210U (zh)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
CN204648544U (zh)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和系统以及建筑系统和被动式建筑物
CN107525177B (zh) 家庭厨房新风系统
CN204574262U (zh) 新风空调
CN204084598U (zh) 多功能空调系统
KR20040102566A (ko) 환기겸용 공조시스템
CN207365297U (zh) 新风机
CN105352066B (zh) 一种适用于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热回收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KR102056255B1 (ko) 실내공기청정 기능을 가지는 급기시스템
CN104976704A (zh) 二次热回收新风处理装置的工作方法
CN205174586U (zh) 可调风量大小的新风机
CN206739482U (zh) 基于太阳能的变风量新风节能系统
CN107990428A (zh) 家用壁挂式空调器
CN110307597A (zh) 一种分区控制的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及空调机组
CN105546684B (zh)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以及建筑物
CN109579211A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品质调节器
CN104776527A (zh)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和系统以及建筑系统和被动式建筑物
CN209512227U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品质调节器
CN208042334U (zh) 温湿度独立控制的节能型组合式空调机组
CN207395056U (zh) 家庭厨房新风系统
CN102519109A (zh) 散热通风装置、散热通风系统及机房
CN205957356U (zh) 新风除湿装置
CN105066290A (zh) 一种具有热交换系统的智能空气净化设备
CN205536211U (zh)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13 Beijing, North Third Ring Road, No. 30 East Road, Chaoya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China Architec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13 Beijing, North Third Ring Road, No. 30 East Road, Chaoya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31

Termination date: 202002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