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42857A - 一种基于冷热交换器的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冷热交换器的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42857A
CN107642857A CN201711040312.5A CN201711040312A CN107642857A CN 107642857 A CN107642857 A CN 107642857A CN 201711040312 A CN201711040312 A CN 201711040312A CN 107642857 A CN107642857 A CN 1076428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inlet
air outlet
unit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4031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玉军
刘进进
王颖
王天舒
杨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Tianshu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Tianshu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Tianshu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Tianshu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4031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42857A/zh
Publication of CN107642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4285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冷热交换器的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通风控制系统内设有制冷/制热单元,在冷热交换器上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及第二出风口,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第一进风口、制冷单元、第二进风口形成第一进风风道;依次连接第一进风口、制热单元、第二进风口形成第二进风风道;依次连接第一出风口、制热单元、第二出风口形成第一出风风道;依次连接第一出风口、制冷单元、第二出风口形成第二出风风道。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冷热交换器的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首先从用户端进排风考虑,减低用户端机组设备的工作负荷;其次从本身设置角度考虑,通过结构的设计结合换热过程中工质的状态变化,实现内部整体布设,外部通风独立的控制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冷热交换器的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冷热交换器的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用户端空调技术中,由于技术水平有限和环保节能意识不足,导致空间排风的能量回收严重不足或回收方式不恰当,造成能源的浪费,同时现有设置的结构造成新旧风的交叉污染。
申请号为201210288759.5的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热回收装置,在热回收器内有翅片版,热回收器上部有进风管与主箱体连接,在进风管上部和下部各装有气动阀,热回收器下部装有出风管,在出风管中装有混流风机,混流风机的出口与副箱体连接。
申请号为2016100699867的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紊流换热器,包括有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纳冷流体的受热容器以及沿受热容器外壁设置的热流体通道,该热流体通道上设置有热流体进口和热流体出口,热流体通道内设置有格栅,格栅与受热容器外壁之间形成有窄缝,格栅之间形成有紊流腔,热流体从热流体进口流入热流体通道,在通过热流体通道过程中在紊流腔内产生紊流,再从热流体出口流出。
申请号为2016109469485的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采暖炉紊流配风燃烧器,包括紊流配风器和设置于紊流配风器上部的封火器,封火器和紊流配风器为分体结构,紊流配风器包括配风圈和紊流配风孔,紊流配风孔分若干排均匀布置在配风圈内壁上,且紊流配风孔两两之间夹角小于180°,配风圈外壁两侧连接二次配风进气口,配风圈的内壁和外壁之间形成环形风道,环形风道连通两个二次配风的进气口。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冷热交换器的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首先从用户端进排风考虑,减低用户端机组设备的工作负荷;其次从本身设置角度考虑,通过结构的设计结合换热过程中工质的状态变化,实现内部整体布设,外部通风独立的控制系统,其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基于冷热交换器的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用于配合用户端的空调设备,形成新风与排风的预处理,
在所述通风控制系统内设有制冷单元与制热单元,
在冷热交换器上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及第二出风口,
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第一进风口、制冷单元、第二进风口形成第一进风风道;
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第一进风口、制热单元、第二进风口形成第二进风风道;
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第一出风口、制热单元、第二出风口形成第一出风风道;
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第一出风口、制冷单元、第二出风口形成第二出风风道;
根据上述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当外界环境为高温时,开启第一进风风道与第一出风风道,高温新风通过第一进风口进入制冷单元,与制冷单元的工质进行热交换后,形成低温新风,由第二进风口送入用户端;
S2:由用户端排出的低温排风通过第一出风口进入制热单元,与制热单元的工质进行热交换后,形成高温排风,由第二出风口排出;
S3:当外界环境为低温时,开启第二进风风道与第二出风风道,低温新风通过第一进风口进入制热单元,与制热单元的工质进行热交换后,形成高温新风,由第二进风口送入用户端;
S4:由用户端排出的高温排风通过第一出风口进入制冷单元,与制冷单元的工质进行热交换后,形成低温排风,由第二出风口排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冷热交换器的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热单元与制冷单元在空间上形成上下式物理布设,并通过设置的壳体统一容纳,
在壳体上端横向设置工质总管,并在纵向布设与工质总管连通的换热管束,
所述换热管束由制热单元纵向延伸至制热单元,统一提供制冷单元及制热单元用换热工质,
在壳体上设置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及第二出风口,
在制冷单元设有制冷进风口及制冷出风口;
在制热单元设有制热进风口及制热出风口;
所述第一进风口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至制冷进风口及制热出风口;
所述第二进风口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至制冷出风口及制热进风口;
所述第一出风口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至制热进风口及制热出风口;
所述第二出风口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至制热出风口及制冷进风口;
通过上述设置形成冷热交换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冷热交换器的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管束由内螺纹铜管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冷热交换器的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螺纹铜管外周均匀布设开窗式翅片。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冷热交换器的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外周设置保温层。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冷热交换器的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一:通过设置的冷热交换器,实现对用户端进/出风的预处理,用以配合用户端空调机组的运行,降低空调机组运行的负荷;其二:通过设置的通风控制系统,构件出四条彼此独立运行的通风风道,避免新旧风的交叉污染,保证新风的清洁度,实现用户端进风的品质保证;其三:通过对冷热交换器的制热与制冷的空间构件及工质用换热管的统一布设,利用工质自身热交换过程中的物理变化特性,实现热交换用工质设备的统一设置,减少设备的设置成本,简化设备的复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控制步序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形成通风控制系统的风道构成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制热/制冷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换热管束中的工质流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冷热交换器的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如图1、2所示的一种基于冷热交换器的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所述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用于配合用户端的空调设备,形成新风与排风的预处理,
在所述通风控制系统内设有制冷单元与制热单元,
在冷热交换器上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及第二出风口,
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第一进风口、制冷单元、第二进风口形成第一进风风道;
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第一进风口、制热单元、第二进风口形成第二进风风道;
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第一出风口、制热单元、第二出风口形成第一出风风道;
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第一出风口、制冷单元、第二出风口形成第二出风风道;
根据上述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当外界环境为高温时,开启第一进风风道与第一出风风道,高温新风通过第一进风口进入制冷单元,与制冷单元的工质进行热交换后,形成低温新风,由第二进风口送入用户端;
S2:由用户端排出的低温排风通过第一出风口进入制热单元,与制热单元的工质进行热交换后,形成高温排风,由第二出风口排出;
S3:当外界环境为低温时,开启第二进风风道与第二出风风道,低温新风通过第一进风口进入制热单元,与制热单元的工质进行热交换后,形成高温新风,由第二进风口送入用户端;
S4:由用户端排出的高温排风通过第一出风口进入制冷单元,与制冷单元的工质进行热交换后,形成低温排风,由第二出风口排出。
其中,
所述制热单元与制冷单元在空间上形成上下式物理布设,并通过设置的壳体统一容纳,
在壳体上端横向设置工质总管,并在纵向布设与工质总管连通的换热管束,
所述换热管束由制热单元纵向延伸至制热单元,统一提供制冷单元及制热单元用换热工质,
在壳体上设置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及第二出风口,
在制冷单元设有制冷进风口及制冷出风口;
在制热单元设有制热进风口及制热出风口;
所述第一进风口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至制冷进风口及制热出风口;
所述第二进风口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至制冷出风口及制热进风口;
所述第一出风口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至制热进风口及制热出风口;
所述第二出风口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至制热出风口及制冷进风口;
通过上述设置形成冷热交换器。
其中,
所述换热管束由内螺纹铜管构成。
其中,
在所述内螺纹铜管外周均匀布设开窗式翅片。
其中,
在所述壳体外周设置保温层。
工作过程:
夏季,开启第一进风口通向制冷单元的管路、开启制冷单元通向第二进风口的管路;通过上述开启的管路形成第一进风风道;进入第一进风口的新风经过制冷单元、对换热管束中的液态换热工质进行加热,使其气化,新风温度降低,经过换热后温度降低的新风、经由第二进风口通向用户端进风口,从而进入用户空间;
开启第一出风口通向制热单元的管路、开启制热单元通向第二出风口的管路;通过上述开启的管路形成第一出风风道;由用户端出风口排出的排风通过第一出风口进入制热单元、对换热管束被气化的换热工质进行冷却,使其液化,同时排风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后的排风、经由第二出风口排至大气中。
冬季,开启第一进风口通向制热单元的管路、开启制热单元通向第二进风口的管路;通过上述开启的管路形成第二进风风道,进入第一进风口的新风经过制热单元、对换热管束中的气态换热工质进行冷却,使其液化,同时新风温度升高,经过换热后温度升高的新风、经由第二进风口通向用户端进风口,从而进入用户空间;
开启第一出风口通向制冷单元的管路、开启制冷单元通向第二出风口的管路;通过上述开启的管路形成第二出风风道,由用户端出风口排出的排风通过第一出风口进入制冷单元、对换热管束内的液态换热工质进行加热,使其气化,同时排风温度降低,温度降低后的排风、经由第二出风口排至大气中。
整个过程中,换热管束内的工质变化过程为:底部的液态工质被加热后,变成气体,从制冷单元进入制热单元,在制热单元被冷却后,变成液体,顺着换热管束的管壁流回底部,回到制冷单元,依次反复循环。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冷热交换器的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一:通过设置的冷热交换器,实现对用户端进/出风的预处理,用以配合用户端空调机组的运行,降低空调机组运行的负荷;其二:通过设置的通风控制系统,构件出四条彼此独立运行的通风风道,避免新旧风的交叉污染,保证新风的清洁度,实现用户端进风的品质保证;其三:通过对冷热交换器的制热与制冷的空间构件及工质用换热管的统一布设,利用工质自身热交换过程中的物理变化特性,实现热交换用工质设备的统一设置,减少设备的设置成本,简化设备的复杂度。

Claims (5)

1.一种基于冷热交换器的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用于配合用户端的空调设备,形成新风与排风的预处理,
在所述通风控制系统内设有制冷单元与制热单元,
在冷热交换器上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及第二出风口,
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第一进风口、制冷单元、第二进风口形成第一进风风道;
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第一进风口、制热单元、第二进风口形成第二进风风道;
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第一出风口、制热单元、第二出风口形成第一出风风道;
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第一出风口、制冷单元、第二出风口形成第二出风风道;
根据上述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当外界环境为高温时,开启第一进风风道与第一出风风道,高温新风通过第一进风口进入制冷单元,与制冷单元的工质进行热交换后,形成低温新风,由第二进风口送入用户端;
S2:由用户端排出的低温排风通过第一出风口进入制热单元,与制热单元的工质进行热交换后,形成高温排风,由第二出风口排出;
S3:当外界环境为低温时,开启第二进风风道与第二出风风道,低温新风通过第一进风口进入制热单元,与制热单元的工质进行热交换后,形成高温新风,由第二进风口送入用户端;
S4:由用户端排出的高温排风通过第一出风口进入制冷单元,与制冷单元的工质进行热交换后,形成低温排风,由第二出风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冷热交换器的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热单元与制冷单元在空间上形成上下式物理布设,并通过设置的壳体统一容纳,
在壳体上端横向设置工质总管,并在纵向布设与工质总管连通的换热管束,
所述换热管束由制热单元纵向延伸至制热单元,统一提供制冷单元及制热单元用换热工质,
在壳体上设置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及第二出风口,
在制冷单元设有制冷进风口及制冷出风口;
在制热单元设有制热进风口及制热出风口;
所述第一进风口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至制冷进风口及制热出风口;
所述第二进风口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至制冷出风口及制热进风口;
所述第一出风口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至制热进风口及制热出风口;
所述第二出风口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至制热出风口及制冷进风口;
通过上述设置形成冷热交换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冷热交换器的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管束由内螺纹铜管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冷热交换器的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螺纹铜管外周均匀布设开窗式翅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冷热交换器的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外周设置保温层。
CN201711040312.5A 2017-10-31 2017-10-31 一种基于冷热交换器的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ithdrawn CN1076428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40312.5A CN107642857A (zh) 2017-10-31 2017-10-31 一种基于冷热交换器的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40312.5A CN107642857A (zh) 2017-10-31 2017-10-31 一种基于冷热交换器的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42857A true CN107642857A (zh) 2018-01-30

Family

ID=61125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40312.5A Withdrawn CN107642857A (zh) 2017-10-31 2017-10-31 一种基于冷热交换器的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42857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70712A (ja) * 2005-12-20 2007-07-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CN102939504A (zh) * 2010-06-11 2013-02-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换气空调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4315685A (zh) * 2014-10-30 2015-01-28 郑州大学 排风新风换热系统
CN105546684A (zh) * 2016-02-02 2016-05-04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以及建筑物
CN105546673A (zh) * 2016-02-02 2016-05-04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
CN205536210U (zh) * 2016-02-02 2016-08-3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
CN106016461A (zh) * 2016-06-27 2016-10-12 其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设备
CN205747186U (zh) * 2016-04-28 2016-11-3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70712A (ja) * 2005-12-20 2007-07-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CN102939504A (zh) * 2010-06-11 2013-02-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换气空调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WO2011155069A1 (ja) * 2010-06-11 2013-08-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換気空調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4315685A (zh) * 2014-10-30 2015-01-28 郑州大学 排风新风换热系统
CN105546684A (zh) * 2016-02-02 2016-05-04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以及建筑物
CN105546673A (zh) * 2016-02-02 2016-05-04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
CN205536210U (zh) * 2016-02-02 2016-08-3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
CN205747186U (zh) * 2016-04-28 2016-11-3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系统
CN106016461A (zh) * 2016-06-27 2016-10-12 其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95525A (zh) 一种带热回收/全自然冷却的机房散热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WO2013078843A1 (zh) 密闭式循环水冷却装置及其方法
CN202126078U (zh) 微循环重力式热管换热装置
CN104534598B (zh) 采用双水源热泵的机房空调热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7065759U (zh) 一种带热回收/全自然冷却的机房散热系统
CN102522157A (zh) 漆包线生产过程余热综合利用的系统和方法
CN103968464A (zh) 空调型新风换气机
CN201652649U (zh) 一种换热装置
CN202040933U (zh) 一种相变自然对流式热交换器
CN107642857A (zh) 一种基于冷热交换器的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353187B (zh) 套管翅片换热器热水空调设备
CN104197416A (zh) 机房热气流室外冷却交换装置
CN207350640U (zh) 一种基于冷热交换器的通风系统
CN211241231U (zh) 一种适用于实验动物房的新排风热回收装置
CN207350743U (zh) 一种紊流冷热回收器
CN206942882U (zh) 一种发动机尾气用热交换装置
CN210741168U (zh) 一种预热式空气热交换装置
CN208187203U (zh) 一种带有蜂窝结构的换热装置
CN204006089U (zh)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乏气热交换系统
CN206338852U (zh) 养殖场热风回收系统
CN110057094A (zh) 一种预热式空气热交换装置及热交换方法
CN203310281U (zh) 蒸发冷却器
CN221859260U (zh) 一种陶瓷窑炉节能换热系统
CN104930748B (zh) 一种烟气热水型溴化锂换热系统
CN210772680U (zh) 一种分层式空气热交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21600 20 blocks, 1692 Xinghu Avenue, Nantong Development Zone,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TENESUN ELECTRICAL APPLIANCE Co.,Ltd.

Address before: 221600 20 blocks, 1692 Xinghu Avenue, Nantong Development Zone,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JIANGSU TENESUN ELECTRICAL APPLIANCE Co.,Ltd.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