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36211U -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36211U
CN205536211U CN201620107275.XU CN201620107275U CN205536211U CN 205536211 U CN205536211 U CN 205536211U CN 201620107275 U CN201620107275 U CN 201620107275U CN 205536211 U CN205536211 U CN 2055362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air
control valve
air intake
aper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0727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伟
杨灵艳
吕燕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CABR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CAB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CABR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CABR
Priority to CN20162010727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362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362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36211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热交换芯、第二热交换芯及控制器;第一热交换芯设有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第一热交换进风出口、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和第一热交换排风出口,第一热交换排风出口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热交换芯有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第二热交换进风出口、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和第二热交换排风出口,第二热交换排风出口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控制器用于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小于预设值,控制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减小至第一预设进风开度,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打开至第二预设进风开度。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能在除霜时正常工作,保证室外低温环境下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暖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被动式建筑是指采用各种节能技术构造最佳的建筑围护结构和室内环境,极大限度地提高建筑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使建筑物对采暖和制冷需求降到最低。现有的被动式建筑物中设有通风系统,通风系统可将室外空气引入到室内,并将室内空气排出至室外,由此用室外的新鲜空气更换室内的空气,以满足室内对新鲜空气的需求量。
现有技术中的通风系统同时也会利用热交换芯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现有技术在机组箱内设置一个热交换芯实现室内外空气的热交换,而热交换芯在工作时,在室外温度过低的情况下,极易产生霜冻,而该热交换芯一旦产生霜冻,则整个机组可能不能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可实现在对热交换芯有效除霜的同时不影响机组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包括:机组箱,控制器,设置于所述机组箱内的第一热交换芯和第二热交换芯;
所述第一热交换芯上设有第一热交换进风入口、第一热交换进风出口、第一热交换排风入口和第一热交换排风出口,所述第一热交换进风入口处设置有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所述第一热交换排风入口处设有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所述第一热交换排风出口处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二热交换芯上设有第二热交换进风入口、第二热交换进风出口、第二热交换排风入口和第二热交换排风出口,所述第二热交换进风入口处设置有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所述第二热交换排风入口处设有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所述第二热交换排风出口处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值小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的的开度减小至第一预设进风开度,控制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打开至第二预设进风开度,并分别控制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和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的开度;以及,用于当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值小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的开度减小至第一预设进风开度,控制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的开度增大至第二预设进风开度,并分别控制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和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的开度;其中,第一预设进风开度小于第二预设进风开度。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值小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的开度为第一预设排风开度,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的开度为第二预设排风开度;且当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值小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的开度为第二预设排风开度,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的开度为第一预设排风开度;其中,第一预设排风开度小于第二预设排风开度。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热交换进风入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进风出口互成第一预设锐角布置,所述第一热交换排风入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排风出口互成第二预设锐角布置,且所述第一热交换进风入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排风入口平行,所述第一热交换进风出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排风出口平行;
所述第二热交换进风入口与所述第二热交换进风出口互成第三预设锐角布置,所述第二热交换排风入口与所述第二热交换排风出口互成第四预设锐角布置,且所述第二热交换进风入口与所述第二热交换排风入口平行,所述第二热交换进风出口与所述第二热交换排风出口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热交换芯与所述第二热交换芯在所述机组箱的宽度方向层叠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机组箱内形成有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
所述进风通道包括用于与室外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用于与室内连通的第一出风口,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前设置有用于使空气由所述第一进风口流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进风风机;
所述排风通道包括用于与室内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用于与室外连通的第二出风口,在所述第二出风口前设置有用于使空气由所述第二进风口流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排风风机;
在所述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开启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进风口、第一热交换进风入口、第一热交换进风出口和第一出风口相连通;
在所述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开启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进风口、第一热交换排风入口、第一热交换排风出口和第二出风口相连通;
在所述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开启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进风口、第二热交换进风入口、第二热交换进风出口和第一出风口相连通;
在所述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开启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进风口、第二热交换排风入口、第二热交换排风出口和第二出风口相连通。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进风通道内的直通进风通道和设置于所述排风通道内的直通排风通道;
所述直通进风通道上设置有直通进风控制阀,所述直通进风控制阀用于在打开状态下连通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直通进风通道;
所述直通排风通道上设置有直通排风控制阀,所述直通排风控制阀用于在打开状态下连通所述排风通道和所述直通排风通道;
所述直通进风控制阀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直通排风控制阀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进风通道内的温度辅助调节装置,所述温度辅助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进风风机之间、且靠近所述进风风机。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排风通道之间的单循环旁通阀;所述单循环旁通阀用于在开启状态下接通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排风通道,并在所述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直通进风控制阀和直通排风控制阀均关闭的状态下,使空气在所述进风风机和排风风机的作用下由所述第二进风口流入并经过单循环旁通阀从第一出风口流向室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检测室外空气温度的第三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室内空气温度的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还分别与所述直通进风控制阀、所述直通排风控制阀、温度辅助调节装置、进风风机、排风风机和单循环旁通阀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四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参数分别控制所述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直通进风控制阀、直通排风控制阀、温度辅助调节装置、进风风机、排风风机和单循环旁通阀的开启和关闭,并分别控制所述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直通进风控制阀、直通排风控制阀和单循环旁通阀的开度。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建筑环境控制系统,包括热泵系统,以及多个如上所述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在机组箱内设置两个热交换芯,第一热交换芯和第二热交换芯,而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测量第一热交换芯的排风侧的温度,当温度小于预设值时,则表示第一热交换芯产生霜冻,控制器控制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的开度减小,控制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打开至预设开度,控制器开启第二热交换芯并可将该热交换芯的排风一部分用来融化第一热交换芯的霜冻,另外一部分用来正常热交换,并且当第二热交换芯出现霜冻时,即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小于预设温度值时,将第二热交换芯的工作模式与第一热交换芯的工作模式交换,实现交换除霜的同时,不影响整个机组的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B-B剖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的电控原理图。
附图标记:
11-机组箱; 12-控制器;
13-第一热交换芯; 14-第二热交换芯;
15-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 16-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
17-第一温度传感器; 18-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
19-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 20-第二温度传感器;
21-中效过滤器; 22-高效过滤器;
23-第三温度传感器; 24-第四温度传感器;
25-空气质量传感器; 26-报警器;
111-进风通道; 112-排风通道;
113-单循环旁通阀; 131-第一热交换进风入口;
132-第一热交换进风出口; 133-第一热交换排风入口;
134-第一热交换排风出口; 141-第二热交换进风入口;
142-第二热交换进风出口; 143-第二热交换排风出口;
1111-第一进风口; 1112-第一出风口;
1113-进风风机; 1114-直通进风通道;
1115-直通进风控制阀; 1116-温度辅助调节装置;
1121-第二进风口; 1122-第二出风口;
1123-排风风机; 1124-直通排风通道;
1125-直通排风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中的B-B剖视图;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的电控原理图。请参照附图1~附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包括:机组箱11,控制器12,设置于机组箱11内的第一热交换芯13和第二热交换芯14。
其中,第一热交换芯13上设有第一热交换进风入口131、第一热交换进风出口132、第一热交换排风入口133和第一热交换排风出口134,第一热交换进风入口131处设置有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5,第一热交换排风入口133处设有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6,第一热交换排风出口134处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7;第二热交换芯14上设有第二热交换进风入口141、第二热交换进风出口142、第二热交换排风入口(图中未示出,被第一热交换排风入口遮挡);和第二热交换排风出口143,第二热交换进风入口141处设置有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8,第二热交换排风入口处设有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9(图1~3中未示出,被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6遮挡,图4中示出),第二热交换排风出口143处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20;控制器12分别与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5、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6、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8、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9、第一温度传感器17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0连接,控制器12用于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7检测到的温度值小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5的开度减小至第一预设进风开度,控制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8打开至第二预设进风开度,并分别控制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6和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9的开度;以及,用于当第二温度传感器20检测到的温度值小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8的开度减小至第一预设进风开度,控制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5的开度增大至第二预设进风开度;其中,第一预设进风开度小于第二预设进风开度;并分别控制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6和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9的开度。
第一预设进风开度、第二预设进风开度、第一预设排风开度和第二预设排风开度为预先设定的开度值,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选用。例如,第一预设进风开度可以为0,第二预设进风开度可以为100%;第一预设进风开度可以为20%,第二预设进风开度可以为80%;第一预设排风开度为20%和第二预设排风开度80%等。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7检测到的温度值小于预设温度值时,此预设温度值为预先设定的、用于融霜模式开启的临界温度,此时第一热交换芯13的第一热交换排风出口134处可能已经产生了轻微霜冻,为保障第一热交换芯13正常工作,则需要对第一热交换芯13进行融霜。
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20实时检测第二热交换芯14的第二热交换排风出口143处的温度,对第二热交换芯14进行预判,当第二热交换芯14达到霜冻警报温度时,则控制器12控制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5开度减小,控制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5开度增大,由此,第一热交换芯13与第二热交换芯14之间交替除霜,同时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值得注意的是,控制器12在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7检测到的温度值小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5的开度减小至第一预设进风开度,控制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8打开至第二预设进风开度,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初始状态,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5则是打开的,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8则是关闭的,在该状态下,仅第一热交换芯13进行热交换工作,即单芯工作,而第二热交换芯14不工作,机组处于正常热交换工作状态。
控制器12对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6和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9的开度进行调节,则可以控制室内的空气分别进入到第一热交换芯13和第二热交换芯14内的流量,以控制用于除霜的空气量以及用于热交换的空气量。
本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在机组箱内设置两个热交换芯,第一热交换芯13和第二热交换芯14,而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17测量第一热交换芯13的排风侧的温度,当温度小于预设温度值时,则表示第一热交换芯13产生霜冻,控制器12控制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6的开度减小,控制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8打开至预设开度,控制器12则开启第二热交换芯14并可将该热交换芯的排风一部分用来融化第一热交换芯13的霜冻,另外一部分用来正常热交换,不影响整个机组的运行,并且当第二热交换芯14出现霜冻时,即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小于预设温度值时,将第二热交换芯的工作模式与第一热交换芯的工作模式交换,实现交换除霜的同时。本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充分利用排风的热量,对热交换芯进行除霜处理,充分降低了能耗。
进一步的,控制器12还用于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7检测到的温度值小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6的开度为第一预设排风开度,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9的开度为第二预设排风开度;且当第二温度传感器20检测到的温度值小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6的开度为第二预设排风开度,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9的开度为第一预设排风开度;其中,第一预设排风开度小于第二预设排风开度。较多的空气量用来热交换,保证室内舒适度,较少的空气量用来除霜,在除霜的同时,不影响热交换的效果。例如,本实施例中可以优选的,当第一热交换芯13产生霜冻,可以控制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6以20%的开度排风,用于除霜,第二热交换芯14的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8完全打开,以100%的开度进风,并且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9以80%的开度排风,用于正常热交换,上述过程可以持续到室外温度高于霜冻警报温度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在此,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6的开度与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9的开度比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室外温度的实际情况而具体设定,在此,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
或者,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热交换芯13与第二热交换芯14的工作模式可以以时间为单位切换,例如,半小时一轮换,具体切换时间由室外温度与风量耦合计算得到,时间上限以第一温度传感器17检测到第二热交换芯14有霜冻风险为准。待室外的温度高于霜冻警报温度,此时,双芯均不会有霜冻的风险,则系统退出双芯交替化霜模式。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热交换进风入口131可以与第一热交换进风出口132互成第一预设锐角布置,第一热交换排风入口133与第一热交换排风出口134互成第二预设锐角布置,且第一热交换进风入口131与第一热交换排风入口133平行,第一热交换进风出口132与第一热交换排风出口134平行;第二热交换进风入口141与第二热交换进风出口142互成第三预设锐角布置,第二热交换排风入口;与第二热交换排风出口143互成第四预设锐角布置,且第二热交换进风入口141与第二热交换排风入口;平行,第二热交换进风出口142与第二热交换排风出口143平行。由此,从进入到热交换芯中的进气与排气之间可以形成气流二次交汇,增加冷空气与热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效率,有利于保证整机的热交换效率。
更进一步的,第一热交换芯13与第二热交换芯14在机组箱11的宽度方向层叠布置。需要说明的是,机箱组11的宽度方向是指由图1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第一热交换芯13可以与第二热交换芯14体积尺寸都相等,以保证第一交换芯13和第二交换芯14交替运行的时候,整个系统的热交换量可以不改变,有利于系统的稳定性。
具体的,在机组箱11内形成有进风通道111和排风通道112;进风通道111包括用于与室外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111和用于与室内连通的第一出风口1112,在第一出风口1112旁设置有用于使空气由第一进风口1111流向第一出风口1112的进风风机1113;排风通道112包括用于与室内连通的第二进风口1121和用于与室外连通的第二出风口1122,在第二出风口1122旁设置有用于使空气由第二进风口1121流向第二出风口1122的排风风机1123;在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5开启的状态下,第一进风口1111、第一热交换进风入口131、第一热交换进风出口132和第一出风口1112相连通;在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6开启的状态下,第二进风口1121、第一热交换排风入口133、第一热交换排风出口134和第二出风口1122相连通;在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8开启的状态下,第一进风口1111、第一热交换进风入口131、第二热交换进风出口142和第一出风口1112相连通;在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9开启的状态下,第二进风口1121、第二热交换排风入口;第二热交换排风出口143和第二出风口1122相连通。在安装时,进风通道111和排风通道112可以均沿机组箱11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进风通道111与排风通道112可以相互平行,并且尽可能地,进风通道111和排风通道112内的风道横截面积较宽,以尽可能减小空气流动时的阻力,以提升整个机组的整体能效。
另外,在进风通道111内且靠近第一进风口1111的位置设置过滤系统,该过滤系统可以包括中效过滤器21和高效过滤器22,中效过滤器21可以对室外新风进行粗过滤,然后再通过高效过滤器22对室外新风进行精过滤,通过对室外的空气进行双级过滤后再引入室内,能够有效降低从室外引入到室内的空气污染物的浓度,能够有效控制PM2.5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保证室内环境的优良和人员的健康。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的,还可以包括设置于进风通道111内的直通进风通道1114和设置于排风通道112内的直通排风通道1124;直通进风通道1114上设置有直通进风控制阀1115,直通进风控制阀1115用于在打开状态下连通进风通道111和直通进风通道1114;直通排风通道1124上设置有直通排风控制阀1125,直通排风控制阀1125用于在打开状态下连通排风通道112和直通排风通道1124;直通进风控制阀1115靠近第一进风口1111,直通排风控制阀1125靠近第二进风口1121。当室内空气温度能够满足冷热负荷需求时,室内可以与室外仅进行自然通风,即,可关闭第一热交换芯13和第二热交换芯14的阀门,打开直通进风控制阀1115和直通排风控制阀1125使得室外新风仅通过直通进风通道1114和直通排风通道1124在室内和室外之间流通,使得室内处于自然通风模式,保证室内人员的舒适度,且有效节约能耗。
进一步地,还可以包括设置于进风通道111内的温度辅助调节装置1116,温度辅助调节装置1116设置于第一进风口1111与进风风机1113之间、且靠近进风风机1113。温度辅助调节装置1116可以为辅助加热/制冷盘管,具有制热或制冷的两种模式,其冷热源可以为空气源热泵,大大减少电能的消耗,对于建筑节能降耗具有显著效果。
还包括设置于进风通道111与排风通道112之间的单循环旁通阀113;单循环旁通阀113用于在开启状态下接通进风通道111与排风通道112,并在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5、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6、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8、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9、直通进风控制阀1115和直通排风控制阀1125均关闭的状态下,使空气在进风风机1113和排风风机1123的作用下由第二进风口1121流入并经过单循环旁通阀113从第一出风口1112流向室内。通过单循环旁通阀113可以实现在不引入新风的模式下加速室内空气流通,或者,可以利用设置在进风通道111内的温度辅助调节装置1116提供的冷热源来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灵活性较好。
还包括用于检测室外空气温度的第三温度传感器23以及用于检测室内空气温度的第四温度传感器24,控制器12还分别与直通进风控制阀1115、直通排风控制阀1125、温度辅助调节装置1116、进风风机1113、排风风机1123和单循环旁通阀113连接,控制器12用于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17、第二温度传感器20、第三温度传感器23和第四温度传感器24测得的温度参数分别控制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5、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6、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8、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9、直通进风控制阀1115、直通排风控制阀1125、温度辅助调节装置1116、进风风机1113、排风风机1123和单循环旁通阀113的开启和关闭,并分别控制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5、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6、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8、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9、直通进风控制阀1115、直通排风控制阀1125和单循环旁通阀113的开度。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12还可以连接有空气质量传感器25,空气质量传感器25可用于检测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具体的,可检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以便控制器12根据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浓度来实时控制室内是否引入新风,能够智能化地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度,提高室内人员的舒适性。
进一步的,空气质量传感器25还可以连接报警器26,报警器26具体可用于当空气质量传感器25检测到的污染物浓度高于预设阈值时,可以发出报警,以提醒用户是否进行相应的操作。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在工作时,可以实现以下六种运行模式:
在未发生霜冻现象时,机组处于正常的单芯运行模式(第一热交换芯13工作,第二热交换芯14不工作),单芯运行模式下具有以下五种运行模式:
直通模式,当第三温度传感器23检测到室外温度在预定的温度范围之内(自然通风模式的下限温度和自然通风模式的上限温度之间)时,此时表示室内温度能够满足冷热负荷需求,只需要向室内引入自然新风即可,控制器12可控制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5、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6、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8、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9、单循环旁通阀113关闭,直通进风控制阀1115、直通排风控制阀1125、进风风机1113和排风风机1123开启,室外新风在进风风机1113的作用下,经过第一进风口1111进入到直通进风通道1114内并经过直通进风控制阀1115、第一出风口1112流入到室内,而室内的空气在排风风机1123的作用下,经过第二进风口1121进入到直通排风通道1124内,并经过直通排风控制阀1125、第二出风口1122排出到室外,以上过程实现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自然流通,满足建筑环境的通风性能,满足人们舒适性要求。
热交换模式:当第三温度传感器23检测到室外温度小于自然通风模式的下限温度或者大于自然通风模式的上限温度时,即室内温度不能满足冷热负荷需求,此时控制器12可控制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8、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9、直通进风控制阀1115、直通排风控制阀1125、单循环旁通阀113和温度辅助调节装置1116关闭,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5、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6、进风风机1113和排风风机1123开启,机组采用单芯进行热交换,室外新风在进风风机1113的作用下,经过第一进风口1111后通过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5进入到第一热交换芯13内部腔体内,并经过第一热交换进风出口132流入到室内,而室内的空气在排风风机1123的作用下,经过第二进风口1121后通过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6进入到第一热交换芯13内部腔体内,并经过第一热交换排风出口134排出到室外,以上过程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经过第一热交换芯13实现热交换,充分利用室内空气的温度,不增加其他热源,使得进入到室内的空气温度能够满足要求。
自循环模式;当空气质量传感器2检测到室内空气品质尚满足用户需求,但室内环境舒适度未达到用户需求时,即采暖季室内温度过低,或者供冷季室内温度过高,用户可自行选择开启进入自循环模式。第三温度传感器23检测到室内温度仍然不能满足室内需要的冷热负荷时,且当空气质量传感器25检测到室内空气质量能够满足要求时,控制器12可控制系统进入自循环模式,在该模式下,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5、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6、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8、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9、直通进风控制阀1115和直通排风控制阀1125均关闭,单循环旁通阀113、进风风机1113和排风风机1123开启,使得室内空气在排风风机1123的作用下通过第二进风口1121进入到排风通道112内并经过进风通道111再经过温度辅助调节装置1116的加热或者冷却,然后通过第一出风口1112流回室内,形成无新风引入的单循环模式,一方面能够有利于室内空气流通,并且同时能够使得室内温度能够满足冷热负荷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在机组进行自循环模式时,若空气质量传感器25检测到室内空气质量不满足要求,即,污染物浓度过高时,报警器26发出报警信号,若在预留时间内,用户侧无强制执行自循环模式的操作时,则机组可自动退出自循环模式,强制引入新风,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热回收+辅热模式,当第四温度传感器24检测到室内温度低于用户设定的下限温度时,控制器12可控制机组进入热回收+辅热模式,具体的,控制器12控制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8、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9、直通进风控制阀1115、直通排风控制阀1125、单循环旁通阀113关闭,控制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5、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6、温度辅助调节装置1116进风风机1113和排风风机1123开启,室外新风在进风风机1113的作用下,通过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5经过第一进风口1111进入到第一热交换芯13内并经过第一热交换进风出口132后通过温度辅助调节装置1116加热后流入到室内,而室内的空气在排风风机1123的作用下,经过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6进入到第一热交换芯13内,并通过第一热交换排风出口134、第二出风口1122排至室外,整个过程通过第一热交换芯13和温度辅助调节装置1116的双重温度控制,能够进一步提高进入到室内的空气温度,在室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热回收+辅冷模式,当第四温度传感器24检测到室内温度高于用户设定的上限温度时,控制器12可控制机组进入热回收+辅冷模式,该种模式下的空气流通原理和过程与热回收+辅热模式的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在该种模式下温度辅助调节装置1116为辅冷模式,以降低进入到室内的空气温度。
当发生霜冻现象时,机组处于双芯交替运行模式(第一热交换芯13和第二热交换芯14交替除霜):
除霜模式: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7检测到第一热交换芯13的第一热交换排风出口134处的温度低于预定的安全模式开启的判断温度时,第一热交换芯13的第一热交换排风出口134开始产生霜冻,此时控制器12控制第一热交换芯13的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5关闭,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6的开度可调整为20%,同时,控制第二热交换芯14的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8开启,并开度为100%,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9开启,并且开度为80%,新风可完全从第二热交换芯14进入,而排风一部分进入到第一热交换芯13中对其除霜,另一部分排风进入第二热交换芯14中后排出室外。而当第二温度传感器20检测到第二热交换芯14的第二热交换排风出口处的温度低于预定的安全模式开启的判断温度时,则控制器12可以控制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8关闭,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15完全打开,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920%开度,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80%开度,则新风可完全从第一热交换芯13进入,而排风一部分进入到第二热交换芯14中对其除霜,另一部分排风进入第一热交换芯13中后排出室外;上述过程中具体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6和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19的开度比例,可根据当前室外温度而决定。由此,第一热交换芯13与第二热交换芯14之间交替除霜,同时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除霜模式下的进风比例和排风比例为一种举例,在具体运用时,可以根据室外实际温度而选用其他比例。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建筑环境控制系统,包括热泵系统,以及多个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组箱,控制器,设置于所述机组箱内的第一热交换芯和第二热交换芯;
所述第一热交换芯上设有第一热交换进风入口、第一热交换进风出口、第一热交换排风入口和第一热交换排风出口,所述第一热交换进风入口处设置有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所述第一热交换排风入口处设有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所述第一热交换排风出口处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二热交换芯上设有第二热交换进风入口、第二热交换进风出口、第二热交换排风入口和第二热交换排风出口,所述第二热交换进风入口处设置有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所述第二热交换排风入口处设有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所述第二热交换排风出口处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值小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的开度减小至第一预设进风开度,控制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打开至第二预设进风开度,并分别控制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和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的开度;以及,用于当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值小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的开度减小至第一预设进风开度,控制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的开度增大至第二预设进风开度,并分别控制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和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的开度;其中,第一预设进风开度小于第二预设进风开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值小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的开度为第一预设排风开度,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的开度为第二预设排风开度;且当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值小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的开度为第二预设排风开度,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的开度为第一预设排风开度;其中,第一预设排风开度小于第二预设排风开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热交换进风入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进风出口互成第一预设锐角布置,所述第一热交换排风入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排风出口互成第二预设锐角布置,且所述第一热交换进风入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排风入口平行,所述第一热交换进风出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排风出口平行;
所述第二热交换进风入口与所述第二热交换进风出口互成第三预设锐角布置,所述第二热交换排风入口与所述第二热交换排风出口互成第四预设锐角布置,且所述第二热交换进风入口与所述第二热交换排风入口平行,所述第二热交换进风出口与所述第二热交换排风出口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交换芯与所述第二热交换芯在所述机组箱的宽度方向层叠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组箱内形成有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
所述进风通道包括用于与室外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用于与室内连通的第一出风口,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前设置有用于使空气由所述第一进风口流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进风风机;
所述排风通道包括用于与室内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用于与室外连通的第二出风口,在所述第二出风口前设置有用于使空气由所述第二进风口流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排风风机;
在所述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开启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进风口、第一热交换进风入口、第一热交换进风出口和第一出风口相连通;
在所述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开启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进风口、第一热交换排风入口、第一热交换排风出口和第二出风口相连通;
在所述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开启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进风口、第二热交换进风入口、第二热交换进风出口和第一出风口相连通;
在所述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开启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进风口、第二热交换排风入口、第二热交换排风出口和第二出风口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进风通道内的直通进风通道和设置于所述排风通道内的直通排风通道;
所述直通进风通道上设置有直通进风控制阀,所述直通进风控制阀用于在打开状态下连通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直通进风通道;
所述直通排风通道上设置有直通排风控制阀,所述直通排风控制阀用于在打开状态下连通所述排风通道和所述直通排风通道;
所述直通进风控制阀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直通排风控制阀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进风通道内的温度辅助调节装置,所述温度辅助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进风风机之间、且靠近所述进风风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排风通道之间的单循环旁通阀;所述单循环旁通阀用于在开启状态下接通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排风通道,并在所述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直通进风控制阀和直通排风控制阀均关闭的状态下,使空气在所述进风风机和排风风机的作用下由所述第二进风口流入并经过单循环旁通阀从第一出风口流向室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室外空气温度的第三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室内空气温度的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还分别与所述直通进风控制阀、所述直通排风控制阀、温度辅助调节装置、进风风机、排风风机和单循环旁通阀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四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参数分别控制所述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直通进风控制阀、直通排风控制阀、温度辅助调节装置、进风风机、排风风机和单循环旁通阀的开启和关闭,并分别控制所述第一热交换进风控制阀、第一热交换排风控制阀、第二热交换进风控制阀、第二热交换排风控制阀、直通进风控制阀、直通排风控制阀和单循环旁通阀的开度。
10.一种建筑环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泵系统,以及多个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室内环境控制机组。
CN201620107275.XU 2016-02-02 2016-02-02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5362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07275.XU CN205536211U (zh) 2016-02-02 2016-02-02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07275.XU CN205536211U (zh) 2016-02-02 2016-02-02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36211U true CN205536211U (zh) 2016-08-31

Family

ID=56775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07275.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536211U (zh) 2016-02-02 2016-02-02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3621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9403A (zh) * 2016-02-02 2016-04-20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
CN110023686A (zh) * 2016-12-13 2019-07-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9403A (zh) * 2016-02-02 2016-04-20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
CN105509403B (zh) * 2016-02-02 2017-10-3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
CN110023686A (zh) * 2016-12-13 2019-07-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CN110023686B (zh) * 2016-12-13 2021-11-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46673B (zh)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
CN107014025B (zh) 兼具旁通及再循环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CN107525177B (zh) 家庭厨房新风系统
CN203385090U (zh) 新风空调pm2.5净化自动清洗装置
CN106123134B (zh) 一种用于寒冷地区的高效节能的新风机及其工作方法
CN205536210U (zh)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
CN110388692A (zh) 用于近零能耗建筑的冷热源新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4574262U (zh) 新风空调
CN204084598U (zh) 多功能空调系统
CN105352105A (zh) 旁通结构、换气设备及换气方法
CN207394975U (zh) 立柜式室内新风净化空调
CN207146724U (zh) 一种户式新风净化全空调系统
CN107990428A (zh) 家用壁挂式空调器
CN105987488A (zh) 一种智能物联网家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5860215U (zh) 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
CN105066259A (zh) 一种兼顾室内气温的智能空气净化设备
CN205536211U (zh)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
CN207395056U (zh) 家庭厨房新风系统
CN209512227U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品质调节器
CN204902060U (zh) 一种具有热交换系统的智能空气净化设备
CN105066290B (zh) 一种具有热交换系统的智能空气净化设备
CN205957356U (zh) 新风除湿装置
CN203572000U (zh) 智能型全热交换器
CN204063468U (zh) 带水循环的多级热回收新风处理装置
CN105066375B (zh) 一种具有热交换机构的智能空气净化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3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03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3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