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21403U - 培养装置及具有其的微生物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培养装置及具有其的微生物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21403U
CN218321403U CN202221440092.1U CN202221440092U CN218321403U CN 218321403 U CN218321403 U CN 218321403U CN 202221440092 U CN202221440092 U CN 202221440092U CN 218321403 U CN218321403 U CN 2183214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e
detection
tray
culture tray
sam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4009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华青
郝齐坡
王晓东
李兰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Deer Bio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Deer Bio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Deer Bio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Deer Bio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4009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214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214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214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培养装置,并公开了具有培养装置的微生物检测设备,其中培养装置包括底座、培养盘、安装架、检测组件以及驱动组件;培养盘设置在底座上,培养盘设置有容纳孔;安装架位于培养盘的上方;检测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检测件,多个第一检测件排列设置在安装架上,样品瓶位于第一检测件侧下方,第一检测件可检测样品瓶的信息;驱动组件安装在安装架上,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培养盘。第一检测件可检测出样品的培养时间,当样品培养至预设的时间时,即可通过检测设备的夹持装置将其样品瓶取出进行下一步的处理,进而可新增待培养的样品瓶至容纳孔中,达到连续培养微生物的目的,提高了微生物检测的效率。

Description

培养装置及具有其的微生物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培养装置及具有其的微生物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微生物检验是一种临床医学检验手段,在流行病学诊断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微生物实验中,通常需要相对微生物进行培养观察,然后再展开后续的免疫治疗研究、医学护理研究等等。因此,有效培养微生物极为重要。
而微生物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一定培养时间后,才能观察和统计微生物的类型和数量。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通常需要对数量较多的微生物进行同时培养,而现有技术中培养箱通常为集中培养,便于统一管理,但是统一的管理不利于微生物培养的连续进行,只能批量进行处理,不能针对不同的微生物的不同培养时间进行处理,从而影响了微生物的培养而导致降低了微生物的检测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培养装置,能够培养微生物样品的同时还可以检测出微生物样品的培养时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培养装置的微生物检测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培养装置,所述培养装置包括底座、培养盘、安装架、检测组件以及驱动组件;所述培养盘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培养盘上设置有多个容纳孔,所述容纳孔用于放置样品瓶;所述安装架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一侧并位于所述培养盘的上方;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检测件,多个所述第一检测件排列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样品瓶位于所述第一检测件侧下方,所述第一检测件可对齐所述样品瓶以检测所述样品瓶的信息;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并位于所述培养盘的一侧,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培养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培养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第一检测件可对齐转动的所述培养盘上的每一个所述样品瓶,则所述第一检测件可检测出每一个样品瓶中样品的培养时间,当样品培养至预设的时间时,即可通过检测设备的夹持装置将其所述样品瓶取出进行下一步的处理,进而可新增待培养的所述样品瓶至所述培养盘的所述容纳孔中,从而使得所述培养装置达到连续培养微生物的目的,提高了微生物检测的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五个所述第一检测件,五个所述第一检测件沿着所述培养盘的径向方向排列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容纳孔沿所述培养盘的径向方向排列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培养盘上端设置有若干分隔板,所述分隔板沿着所述培养盘的径向方向竖直设置,所述分隔板可将所述培养盘分割为若干个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通过传动带与所述培养盘的转轴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培养盘的转轴通过一集电环与所述传动带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以及所述培养盘之间设置有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可为所述培养盘的底部加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培养盘的上还设置有温控探头,所述温控探头可设置在所述培养盘的中心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第二检测件,所述第二检测件通过一安装板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板上还设置有检测驱动件,所述检测驱动件与所述第二检测件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第三检测件,所述第三检测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并位于所述培养盘的一侧,所述第三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培养盘的旋转信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微生物检测设备,所述微生物检测设备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培养装置,所述微生物检测设备开设有空腔,所述培养装置设置在所述空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生物检测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培养装置可连续培养大量的样品,为所述微生物检测设备提供检测的对象,使得微生物检测不断进行,进而提高所述微生物检测设备的检测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培养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示出的培养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示出的培养装置的第一检测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示出的培养装置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5为图4示出的培养装置的集电环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样品瓶1;
底座10;
培养盘20、容纳孔21、分隔板22、温控探头23;
安装架30;
检测组件40、第一检测件41、第二检测件42、安装板43、检测驱动件44、第三检测件45;
驱动组件50、驱动件51、传动带52、集电环5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2以及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培养装置,培养装置包括底座10、培养盘20、安装架30、检测组件40以及驱动组件50;培养盘20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10上,培养盘20上设置有多个容纳孔21,容纳孔21用于放置样品瓶1;安装架30设置在底座10的一侧并位于培养盘20的上方;检测组件40包括多个第一检测件41,多个第一检测件41排列设置在安装架30上,样品瓶1位于第一检测件41侧下方,第一检测件41可对齐样品瓶1以检测样品瓶1的信息;驱动组件50安装在安装架30上并位于培养盘20的一侧,驱动组件50包括驱动件51,驱动件51的输出端连接培养盘20,从而驱动件51可驱动培养盘20转动,可便于第一检测件41检测每一个样品瓶1,也利于夹取或者放置样品瓶1。
第一检测件41可对齐转动的培养盘20上的每一个样品瓶1,则第一检测件41可检测出每一个样品瓶1中样品的培养时间,当样品培养至预设的时间时,即可通过检测设备的夹持装置将其样品瓶1取出进行下一步的处理,进而可新增待培养的样品瓶1至培养盘20的容纳孔21中,从而使得培养装置达到连续培养微生物的目的,提高了微生物检测的效率。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架30上设置有五个第一检测件41,五个第一检测件41沿着培养盘20的径向方向排列设置在安装架30上,容纳孔21沿培养盘20的径向方向排列分布。具体地,如图示,五个第一检测件41安装在沿着左右走向的安装架30上,检测端朝向下方培养盘20中的样品瓶1的上端,而容纳孔21也沿着培养盘20的径向方向排列分布,则当培养盘20以自身的轴线转动时,每一列容纳孔21均能对齐上方的固定排列的第一检测件41,从而使得第一检测件41可同时检测下方的每一列样品瓶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检测件41的数量以及容纳孔21的数量可不做具体的限定,可选4个、5个或者6个,甚至更多。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检测件41可选择光电传感器,反应迅速且灵敏,能够记录每一个容纳孔21中的样品瓶1的存放培养信息,如培养的时间等,同时也可感应出容纳孔21是否存在样品瓶1,若无样品瓶1,则可添加新的样品瓶1进行样品的培养。
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培养盘20上端设置有若干分隔板22,分隔板22沿着培养盘20的径向方向竖直设置,分隔板22可将培养盘20分割为若干个区域。具体地,分隔板22的数量可设置为图示的6块,则可将培养盘20分割成6个培养的区域。在一些培养需求中,可将分门别类地对不同的微生物样品进行分区域培养,则可通过分隔板22进行划分,便于针对不同的微生物样品进行培养或者取样等一系列操作,同时还可避免不同的微生物样品发生了混淆,进而避免出现检测错误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分隔板22的数量可不做具体的限定。
参照图1至图2以及图4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51的输出端通过传动带与培养盘20的转轴连接。为减小培养装置的占用空间,可将驱动件51设置在安装架30的一侧,即培养盘20的一侧。驱动件51的输出端可通过连接驱动组件50包括的传动带与培养盘20的转轴连接。则可以想到的是,当传动带52选择为传送皮带时,在驱动件51的输出端上以及培养盘20的转轴一端上均设置皮带轮,皮带轮即可与传送皮带配合,驱动件51从而可驱动培养盘20的转轴转动,最终驱动培养盘20转动。而当传动带52选择为传送链时,则在驱动件51的输出端上以及培养盘20的转轴一端上均设置链轮与传送链配合。在本实施例中传动带52的形式不做具体的限定。
参照图1、图4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培养盘20的转轴通过一集电环53与传动带52连接。可以想到的是,安装架30上设置了第一检测件41,则第一检测件41上连接了用于提供电能以及用于信息传送的导线,则为了避免导线在培养盘20旋转过程中造成扭伤,所以可培养盘20的转轴输出端安装集电环53,通过集电环53连通第一检测件41的电源以及信号源。集电环53能够提高培养装置的性能,简化培养装置的结构,还可避免导线在旋转过程中造成扭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0以及培养盘20之间设置有加热组件(图中未示出),加热组件可为培养盘20的底部加热。加热组件可选择电热膜,该电热膜均设在培养盘20的底部,即可为培养盘20的底部均匀地加热,从而可为每一个容纳孔21中的样品瓶1中的样品加热,从而可提供一个良好的培养环境,使得培养质量更高,最终提高样品的品质而可提高检测的精度。
参照图4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培养盘20的上还设置有温控探头23,温控探头23可设置在培养盘20的中心处。温控探头23可设置在培养盘20的任意位置上,用于监测培养盘20中的温度。若温度过高,则可发出信号以便于降低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若温度过低,则可发出信号以便于增加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从而更利于微生物样品的培养。
参照图1以及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检测组件40还包括第二检测件42,第二检测件42通过一安装板43安装在安装架30上,安装板43上还设置有检测驱动件44,检测驱动件44与第二检测件42电连接。具体地,当第一检测件41检测到样品瓶1中的样品的培养时间达到要求后,即可将样品瓶1取出并放置到第二检测件42的检测处,通过检测驱动件44感应检测处存在样品瓶1,检测驱动件44将检测信号通过导线传递给第二检测件42,第二检测件42即可知道检测处存在样品瓶1,从而驱动第二检测件42对样品瓶1的信息进行读取记录。如第二检测件42可为CCD相机,可对样品瓶1上的条形码等识别信息进行扫描。安装板43可将第二检测件42以及检测驱动件44同时拆卸下,便于第二检测件42以及检测驱动件44更换维修以及安装。
参照图1以及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检测组件40还包括第三检测件45,第三检测件45安装在安装架30上并位于培养盘20的一侧,第三检测件45用于检测培养盘20的旋转信息。第三检测件45可为光电开关,设置在培养盘20的一侧,可用于检测培养盘20转动的角度,以便于获得培养盘20上的样品瓶1的具体位置,进而利于第一检测件41的对样品瓶1的检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微生物检测设备,微生物检测设备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的培养装置,微生物检测设备(图中未示出)开设有空腔,培养装置设置在空腔中。微生物检测设备中还设置有夹持装置用于夹持培养装置中的样品瓶1。当培养装置中培养好样品时,由第一检测件41检测出对应的样品瓶1的培养达到培养的时间,再由夹持装置将该样品瓶1从培养盘20中夹出,最后通过第二检测件42检测该样品瓶1的微生物样品信息,微生物检测设备并做记录后,将样品瓶1夹持到下一处理工序中。培养装置可连续培养大量的样品,为微生物检测设备提供检测的对象,使得微生物检测不断进行,进而提高微生物检测设备的检测效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培养盘,所述培养盘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培养盘上设置有多个容纳孔,所述容纳孔用于放置样品瓶;
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一侧并位于所述培养盘的上方;
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检测件,多个所述第一检测件排列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样品瓶位于所述第一检测件侧下方,所述第一检测件可对齐所述样品瓶以检测所述样品瓶的信息;以及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并位于所述培养盘的一侧,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培养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五个所述第一检测件,五个所述第一检测件沿着所述培养盘的径向方向排列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容纳孔沿所述培养盘的径向方向排列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盘上端设置有若干分隔板,所述分隔板沿着所述培养盘的径向方向竖直设置,所述分隔板可将所述培养盘分割为若干个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通过传动带与所述培养盘的转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盘的转轴通过一集电环与所述传动带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以及所述培养盘之间设置有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可为所述培养盘的底部加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盘的上还设置有温控探头,所述温控探头可设置在所述培养盘的中心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第二检测件,所述第二检测件通过一安装板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板上还设置有检测驱动件,所述检测驱动件与所述第二检测件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第三检测件,所述第三检测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并位于所述培养盘的一侧,所述第三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培养盘的旋转信息。
10.一种微生物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培养装置,所述微生物检测设备开设有空腔,所述培养装置设置在所述空腔中。
CN202221440092.1U 2022-06-09 2022-06-09 培养装置及具有其的微生物检测设备 Active CN2183214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40092.1U CN218321403U (zh) 2022-06-09 2022-06-09 培养装置及具有其的微生物检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40092.1U CN218321403U (zh) 2022-06-09 2022-06-09 培养装置及具有其的微生物检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21403U true CN218321403U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67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40092.1U Active CN218321403U (zh) 2022-06-09 2022-06-09 培养装置及具有其的微生物检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214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78717B2 (ja) 自動化微生物学的試験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EP3916077A1 (en) Fully automatic microorganism identification and drug sensitivity analysis system
RU2559909C2 (ru)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наружения микробов
JP2696078B2 (ja) 小型血液培養装置
US7015031B2 (en) Biological specimen-culturing system and method with onboard specimen development sensors
EP0773988A1 (en) Compact blood culture apparatus
CN107828648B (zh) 微生物恒温连续自动培养检测药敏分析装置
WO2012012628A1 (en) Belt agitation system for culture containers
CN215667945U (zh) 核酸扩增仪
CN218321403U (zh) 培养装置及具有其的微生物检测设备
KR20150106018A (ko) 어패류의 종 및 원산지 판별을 위한 전기화학적 검출신호를 비교 분석하는 유전자 판독기
JP5313218B2 (ja) 細菌検査システム
CN213680682U (zh) 一种智能识别特定微生物生长的装置
CN218262437U (zh) 培养皿厌氧培养装置
CN209957786U (zh) 一种食品微生物检测装置
CN217149182U (zh) 全方位加热的自动生物阅读器
JP2011505575A (ja) マクロライド−リンコサミド−ストレプトグラミンbに対する誘導型耐性の検出
CN218213034U (zh) 一种免疫分析测定装置
CN217052235U (zh) 一种培养仓及具有其的微生物分析设备
CN205398637U (zh) 用于血液培养仪的加热基座
CN218321317U (zh) 样品培养装置
CN217052233U (zh) 一种检测板信息采集装置及具有其的微生物分析设备
CN216593712U (zh) 一种用于识别制造过程中硬盘盘片种类的装置
CN211112005U (zh) 一种自动化耳聋基因诊断装置
CN113403192B (zh) 微生物检测装置、微生物检测系统以及微生物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