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16348U - 带有限流电阻的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及机动车 - Google Patents

带有限流电阻的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及机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16348U
CN218316348U CN202221110457.4U CN202221110457U CN218316348U CN 218316348 U CN218316348 U CN 218316348U CN 202221110457 U CN202221110457 U CN 202221110457U CN 218316348 U CN218316348 U CN 2183163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unit
vehicle
limiting resistor
current
re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1045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应锋
于翰玺
胡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Ruiboe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Ruiboe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Ruiboe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Ruiboe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1045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163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163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163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Short-Circuits, Discontinuities, Leakage,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带有限流电阻的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及机动车,本实用新型采用多组传感单元以串并联方式形成传感单元组合,通过限流电阻,达到限制回路电流。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传感单元组合与整车自检电阻并联后再与限流电阻串联组成乘客识别系统,通过限流电阻,达到限制回路电流,并通过整车自检电阻来给车载ECU系统提供相关状态信号,来实现整车自检其功能,同时可以避免在各种极端情况下(比如座椅厂下线检测时检测工装限流失效,在整车使用过程中ECU控制器对车用座椅乘客识别传感器的限流失效)车用座椅乘客识别传感器损坏或座椅燃烧风险,降低座椅厂制造成本和整车厂质保售后成本。

Description

带有限流电阻的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及机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识别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带有限流电阻的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及包含该传感器的机动车。
背景技术
现有车用座椅乘客识别传感器通过整车主线束与ECU连接来分别识别座椅是否被占用以及是否系安全带,其一般采用薄膜印刷电路,其最大承受电流能力在150毫安,如果超过其将出现燃烧或损坏风险;同时其只有导通和断开二种状态,无法满足整车越来越高的对各个功能子系统功能自检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车用座椅乘客识别传感器在座椅下线检测和后继整车使用过程中因为限流异常造成座椅燃烧或乘客识别传感器损坏风险,同时满足整车系统上电时对车用座椅乘客识别传感器功能自检的需要。
一种带有限流电阻的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包括:感应座椅是否被占用的传感单元组合、限流电阻、端子、两芯线束、用于连接外部的连接器,所述传感单元组合、所述端子、所述两芯线束和所述连接器形成一电气回路,在所述电气回路中,所述传感单元组合与所述限流电阻串联,以通过所述限流电阻来达到限制回路电流。
较佳地,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还包括整车自检电阻,所述传感单元组合与整车自检电阻并联。
较佳地,一种机动车,包括上述的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及车载ECU系统,所述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的所述两芯线束,通过所述连接器及相关端子与车载ECU系统的车身线束相连。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带有限流电阻及协助整车自检其性能电阻的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包括传感单元组合、连接端子、限流电阻、整车自检电阻、两芯线束和接插件,所述传感单元组合包括至少两个并联或串联的传感单元,用于感应乘客是否占用座椅,传感单元包括薄膜层、电极、碳浆层、弹性绝缘隔离层和排气道,所述薄膜层上下相对设置,所述电极设在上下两层薄膜层的内侧面上,所述碳浆层设在薄膜层和电极的内侧面上起到保护作用,所述弹性绝缘隔离层设在上下两层碳浆层之间,所述弹性绝缘隔离层的中部设有排气道;所述传感单元组合与整车自检电阻并联后再与限流电阻串联,所述两芯线束的一端通过连接端子与传感单元组合的电极连接,另一端通过接插件与整车ECU线束连接用于整个传感器电气回路控制。
优选地,所述两芯线束和传感单元组合之间并联整车自检电阻,以及设有串联限流电阻以满足整个电路限流和整车ECU所需识别要求。
优选地,所述两芯线束和传感单元组合之间串联限流电阻以满足整个电路限流和整车ECU所需识别要求。
优选地,所述弹性绝缘隔离层和碳浆层之间通过胶层连接。
优选地,所述薄膜层采用高分子阻燃薄膜。
优选地,所述电极为铝箔层或导电银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多组传感单元以串并联方式形成传感单元组合,通过限流电阻,达到限制回路电流。
2)传感单元组合与整车自检电阻并联后再与限流电阻串联组成乘客识别系统,通过限流电阻,达到限制回路电流,并通过整车自检电阻来给车载ECU系统提供相关状态信号,来实现整车自检其功能,同时可以避免在各种极端情况下(比如座椅厂下线检测时检测工装限流失效,在整车使用过程中ECU控制器对车用座椅乘客识别传感器的限流失效)车用座椅乘客识别传感器损坏或座椅燃烧风险,降低座椅厂制造成本和整车厂质保售后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的实施例一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的实施例二的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的实施例三的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的实施例四的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的实施例五的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的实施例六的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的实施例七的原理图;
图8为传感单元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的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在实际实际使用和装配过程种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因为其装到座椅系统时,下线需要做功能检测,一般下线检测工装模块会采用限流措施,即下线功能检测时,下线检测工装模块会保证整个系统的电流小于150毫安,但是有时检测工装模块会因为各种原因限流不起作用,导致传感器经过下线检测时损坏,需要重新拆装座椅换装乘客识别传感器。
2)座椅安装到整车上时;ECU控制器会通过线束与车用座椅乘客识别传感器连接,正常情况下其有限流措施,当在整车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异常情况导致ECU控制器对车用座椅乘客识别传感器的限流失效,进而导致座椅燃烧或传感器损坏,导致整车质保和售后成本上升。
3)整车上电时,无法精确判定该车用座椅乘客识别传感器功能是否正常,导致自检困难。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多组传感单元以串并联方式形成传感单元组合,通过限流电阻,达到限制回路电流。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让传感单元组合与整车自检电阻并联后再与限流电阻串联组成乘客识别系统,通过限流电阻,达到限制回路电流。两芯线束主要是指两条线束,每条线束分别有两端。电阻(主要是指限流电阻和/或整车自检电阻)可以是插片式或贴片式,当然也不仅仅局限于此。
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实施例五是让传感单元组合与整车自检电阻并联后再与限流电阻串联组成乘客识别系统,通过限流电阻来达到限制回路电流。
即,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限流电阻及协助整车自检其性能电阻的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包括感应座椅是否被占用的传感单元组合、限流电阻、整车自检电阻、端子、两芯线束、连接器及连接器端子组成,传感单元组合与整车自检电阻通过不同方式并联后,再与限流电阻通过不同方式串联连接,再通过端子与两芯线束相连后,再通过连接器及相关端子与车身线束相连。
传感单元组合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感应单元串联和/或并联组成,用于感应座椅是否被乘客占用。比如,传感单元组合包括若干个感应单元组串联而成,一感应单元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感应单元并联成。
如图8所示,感应单元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柔性薄膜11、附着在柔性薄膜11内侧的上下电极12以及粘接在上下电极12之间设置的弹性绝缘隔离层13,弹性绝缘隔离层13的中部设有气道14,气道14的出口设在感应单元1的侧面防止液体或杂质进入感应单元1。其中柔性薄膜11为高分子阻燃薄膜,柔性薄膜11受到外部压力时气道14空间变小,上下电极12接触使得感应回路导通。图5中未画出,本感应单元还可以包括碳浆层,碳浆层设在薄膜层和电极的内侧面上起到保护作用,弹性绝缘隔离层设在上下两层碳浆层之间,弹性绝缘隔离层的中部设有排气道。
柔性薄膜可以为高分子阻燃薄膜,弹性绝缘隔离层包括具有承受高温功能的热融胶,所述电极为铝箔层或导电银浆。现有的隔离层在高温下容易导通,但是本实例中采用的在能承受85度以上高温的热融胶,可以提升整个感应单元的性能。
工作原理如下:
1)当整车上电时,整车检测到系统电阻值在R1(限流电阻+整车自检电阻之和)附近时,整车判定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功能正常。
2)当整车上电时,整车检测到系统电阻值在R2(限流电阻)附近时,整车判定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功能异常。
3)当整车上电时,整车检测到系统电阻值远远大于R1(限流电阻+整车自检电阻之和)时,整车判定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功能异常。
请参阅图1,传感单元组合先与整车自检电阻并联,并联后第一端与所述限流电阻串联连接,后与其第二端分别通过端子连接芯线束的两端,两芯线束还连接连接器。
请参阅图2,传感单元组合先与整车自检电阻并联后引出的薄膜印刷电极,其薄膜印刷电极的一端通过端子与限流电阻连接,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与两芯线束的壹芯相连,薄膜印刷电极另一端通过端子压接方式与两芯线束的另壹芯相连,两芯线束还连接连接器。
请参阅图3,传感单元组合的薄膜印刷电极两端先通过端子分别与整车自检电阻连接形成并联连接,后连接所述两芯线束的壹芯,并且薄膜印刷电极其中一端还分接出一分接端,该分接端通过端子连接至限流电阻,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与两芯线束的另壹芯相连,两芯线束还连接连接器。
请参阅图4,传感单元组合的薄膜印刷电极两端先通过端子分别与整车自检电阻连接形成并联连接,后连接两芯线束的壹芯,并且端子的其中一端还分接出一分接端,该分接端连接至限流电阻,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与两芯线束的另壹芯相连,两芯线束还连接连接器。
请参阅图5,传感单元组合的薄膜印刷电极两端先通过端子分别与整车自检电阻连接形成并联连接,后连接所述两芯线束的壹芯,并且薄膜印刷电极其中一端还分接出一分接端,该分接端连接至限流电阻后通过端子与两芯线束的另壹芯相连,两芯线束还连接连接器。
上述主是指传感单元组合与整车自检电阻各种并联,传感单元组合与限流电阻各种串联的一些实施例。
实施例六、实施例七是另一种实现的原理,其包括:感应座椅是否被占用的传感单元组合、限流电阻、端子、两芯线束、用于连接外部的连接器,传感单元组合、端子、两芯线束和连接器形成一电气回路,在电气回路中,传感单元组合与限流电阻串联,以通过所述限流电阻来达到限制回路电流。也就是说,只通过限流电阻串联来实现限制回路电流。
请参阅图6,传感单元组合通过薄膜印刷电极与限流电阻串联连接,薄膜印刷电极通过端子压接方式与两芯线束相连,两芯线束连接连接器。
请参阅图7,传感单元组合的薄膜印刷电极一端通过压接端子与限流电阻一端连接,限流电阻另一端通过端子压接方式与两芯线束的壹芯相连,传感单元组合的薄膜印刷电极另一端通过端子压接方式与两芯线束的另壹芯相连,两芯线束还连接连接器。
工作原理如下:
1)当整车上电时,整车检测到系统电阻值在R1(限流电阻)附近时,整车判定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功能异常。
2)当整车上电时,整车检测到系统电阻值远远大于R3(限流电阻+整车自检电阻之和)时,整车判定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功能正常。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机动车,包括包含上述的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及车载ECU系统,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的两芯线束,通过连接器及相关端子与车载ECU系统的车身线束相连。ECU系统的ECU控制器会通过线束与车用座椅乘客识别传感器连接,正常情况下其有限流措施,当在整车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异常情况,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尽量避免ECU控制器对车用座椅乘客识别传感器的限流失效,进而尽可能避免座椅燃烧或传感器损坏,提升整车质量保证。

Claims (11)

1.一种带有限流电阻的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应座椅是否被占用的传感单元组合、限流电阻、端子、两芯线束、用于连接外部的连接器,所述传感单元组合、所述端子、所述两芯线束和所述连接器形成一电气回路,在所述电气回路中,所述传感单元组合与所述限流电阻串联,以通过所述限流电阻来达到限制回路电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整车自检电阻,所述传感单元组合与整车自检电阻并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单元组合与整车自检电阻并联,所述传感单元组合与所述限流电阻串联”进一步包括:
所述传感单元组合先与所述整车自检电阻并联,并联后的第一端与所述限流电阻串联连接,后与并联后的第二端分别通过端子连接所述两芯线束的两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单元组合与整车自检电阻并联,所述传感单元组合与所述限流电阻串联”进一步包括:
所述传感单元组合先与整车自检电阻并联后引出的薄膜印刷电极,所述薄膜印刷电极的一端通过端子与所述限流电阻连接,所述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两芯线束的壹芯相连,所述薄膜印刷电极另一端通过端子压接方式与所述两芯线束的另壹芯相连。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单元组合与整车自检电阻并联,所述传感单元组合与所述限流电阻串联”进一步包括:
所述传感单元组合的薄膜印刷电极两端先通过端子分别与所述整车自检电阻连接形成并联连接,后连接所述两芯线束的壹芯,并且所述薄膜印刷电极其中一端还分接出一分接端,该分接端通过端子连接至所述限流电阻,所述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两芯线束的另壹芯相连。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单元组合与整车自检电阻并联,所述传感单元组合与所述限流电阻串联”进一步包括:
所述传感单元组合的薄膜印刷电极两端先通过端子分别与所述整车自检电阻连接形成并联连接,后连接所述两芯线束的壹芯,并且所述端子的其中一端还分接出一分接端,该分接端连接至所述限流电阻,所述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两芯线束的另壹芯相连。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单元组合与整车自检电阻并联,所述传感单元组合与所述限流电阻串联”进一步包括:
所述传感单元组合的薄膜印刷电极两端先通过端子分别与所述整车自检电阻连接形成并联连接,后连接所述两芯线束的壹芯,并且所述薄膜印刷电极其中一端还分接出一分接端,该分接端连接至所述限流电阻后通过端子与所述两芯线束的另壹芯相连。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气回路中,所述传感单元组合与所述限流电阻串联”进一步包括:
所述传感单元组合通过薄膜印刷电极与所述限流电阻串联连接,所述薄膜印刷电极通过所述端子压接方式与所述两芯线束相连。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气回路中,所述传感单元组合与所述限流电阻串联”进一步包括:
所述传感单元组合的薄膜印刷电极一端通过压接端子与所述限流电阻一端连接,所述限流电阻另一端通过端子压接方式与所述两芯线束的壹芯相连,所述传感单元组合的薄膜印刷电极另一端通过端子压接方式与所述两芯线束的另壹芯相连。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单元组合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感应单元串联和/或并联,所述感应单元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柔性薄膜、附着在柔性薄膜内侧的上下电极以及粘接在上下电极之间设置的弹性绝缘隔离层,所述弹性绝缘隔离层的中部设有气道,所述柔性薄膜受到外部压力时所述气道空间变小,所述上下电极接触使得所述回路导通。
11.一种机动车,包括包含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0中任何一项的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及车载ECU系统,所述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的所述两芯线束,通过所述连接器及相关端子与车载ECU系统的车身线束相连。
CN202221110457.4U 2022-05-10 2022-05-10 带有限流电阻的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及机动车 Active CN2183163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10457.4U CN218316348U (zh) 2022-05-10 2022-05-10 带有限流电阻的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及机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10457.4U CN218316348U (zh) 2022-05-10 2022-05-10 带有限流电阻的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及机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16348U true CN218316348U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66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10457.4U Active CN218316348U (zh) 2022-05-10 2022-05-10 带有限流电阻的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及机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163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80080B1 (en) Seating sensor having film switch and resistor element
US746313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riving a vehicle trailer tow connector
US20090015976A1 (en) Power feed system for vehicle
JP6081251B2 (ja) 電源システム
US9647397B2 (en) Prognosis of connector disconnection with canary-based short terminals
JP2005315745A (ja) 車両用着座センサ
CN111016658B (zh) 一种高压互锁回路、故障检测方法及车辆
CN218316348U (zh) 带有限流电阻的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及机动车
US7659639B2 (en) Connection unit for the connection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to a motor vehicle battery
JP2004254498A (ja) 乗物の電力供給装置及び集約配線装置
KR20060136309A (ko) 전기 부품들을 자동차 배터리에 접속하기 위한 접속 유닛
CN218316553U (zh) 一种带有自恢复保险丝的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及机动车
CN108352830A (zh) 具备二次故障防止电路的电子装置
CN114902469A (zh) 具有改进的膨胀测量准确度的电池组
WO2017188073A1 (ja) 管理装置および電源システム
KR20110109518A (ko) 분산 제어용 제어 모듈을 이용한 와이어링 하니스의 부하 감지 시스템
CN104953195B (zh) 基于电阻评估车辆组件完整性的方法和系统
CN214985179U (zh) 侧排气口车用座椅乘客识别传感器
JP3471207B2 (ja) 電気自動車用組み電池の異常高温検出装置
CN112498266A (zh) 一种侧排气口车用座椅乘客识别传感器
CN214985198U (zh) 一种和安全带锁扣识别系统集成的车用乘客识别传感器
CN113504490A (zh) 一种高压互锁故障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217198029U (zh) 汽车蓄电池亏电保护系统和汽车蓄电池亏电保护盒
CN113479074B (zh) 电池包结构、检测系统及车辆
US11928064B2 (en) Sensor and sensor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