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10348U - 一种斜面侧冲孔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斜面侧冲孔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10348U
CN218310348U CN202222015985.8U CN202222015985U CN218310348U CN 218310348 U CN218310348 U CN 218310348U CN 202222015985 U CN202222015985 U CN 202222015985U CN 218310348 U CN218310348 U CN 2183103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guide sleeve
guide
baffle
side pun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1598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顺楷
李财伟
吴海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Guangqi Ogihara Die & Stamp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Guangqi Ogihara Die & Stamp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Guangqi Ogihara Die & Stamp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Guangqi Ogihara Die & Stamp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1598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103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103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103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冲压模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斜面侧冲孔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块、导板、压料块、下凸模、复位弹簧和冲头,所述驱动块、所述导板、所述压料块和所述下凸模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压料块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下凸模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冲头的顶端与所述导板连接,且所述冲头的底端伸入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导板与所述压料块之间,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复位弹簧弹性复位的,生产效益高,整体性好,结构简单,冲孔美观、不易变形以及不易产生毛刺,并且压料块设置了将驱动块、导板、第一导套和第二导套隐藏其中的容纳槽,可减小机构的尺寸,节省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斜面侧冲孔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冲压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斜面侧冲孔机构。
背景技术
在冷冲压模具生产的汽车车身零件中,零件斜面存在侧冲孔的情况。侧冲孔是指零件斜面的侧冲孔相对冲压方向是存在一定角度。对于这种侧冲孔,过往模具上,一般采用非标斜楔机构,该种机构结构复杂,占用模具空间大,加工装配量大,从而模具设计、制造、调试和维护成本相对比较高。而且,冲头是随上模一同上下行的,整体性差、生产效益低。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孔修边侧冲孔复合模具,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模座固定设置有凸模固定板,凸模固定板从左至右依次设置侧冲孔凸模、修边凸模及冲孔凸模,侧冲孔凸模可滑动设置在凸模固定板上,修边凸模及冲孔凸模固定在凸模固定板上,修边凸模上开设错位孔,用于容纳侧冲孔凸模;下模座固定设置有凹模及导向块,凹模与冲孔凸模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冲孔槽,冲孔槽连通第一废料通道,第一废料通道贯穿设置于凹模及下模座内部,并延伸至下模座外部;导向块对应侧冲孔凸模设置,用于驱动侧冲孔凸模滑动穿过错位孔并进行侧冲孔;当合模时,依次进行冲孔、修边及侧冲孔。该专利的结构复杂,占用模具空间大,加工装配量大,从而模具设计、制造、调试和维护成本相对比较高,而且,冲头是随上模一同上下行的,整体性差、生产效益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整体性好、生产效益高的斜面侧冲孔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斜面侧冲孔机构,包括驱动块、导板、压料块、下凸模、复位弹簧和冲头,所述驱动块、所述导板、所述压料块和所述下凸模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压料块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下凸模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冲头的顶端与所述导板连接,且所述冲头的底端伸入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导板与所述压料块之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复位弹簧套装于所述冲头外。
作为优选方案,斜面侧冲孔机构还包括第一导套和第二导套,所述第一导套和所述第二导套均为两端开口的结构,所述第一导套与所述导板连接,且所述第一导套位于所述导板的下方,所述第一导套套装于所述冲头外,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导套中,所述第二导套与所述压料块连接,且所述第二导套位于所述压料块的上方,所述第二导套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通,所述第一导套的底端套装于所述第二导套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套为T型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驱动块的高度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驱动块的底面为斜面,所述导板倾斜向下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斜面侧冲孔机构还包括中间板,所述中间板倾斜向下设置,所述中间板与驱动块连接,且所述中间板位于所述驱动块与所述导板之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压料块包括第一压料体、第二压料体和第三压料体,所述第二压料体和所述第三压料体位于所述第一压料体的上方,且所述第二压料体和所述第三压料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压料料的两端,所述第一通孔设于所述第一压料体上,所述第一压料体、所述第二压料体和所述第三压料体之间形成容纳槽,所述驱动块、所述导板、所述第一导套和所述第二导套位于所述容纳槽中,所述驱动块的顶部从所述容纳槽中伸出。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压料体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通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上方,所述第二导套位于所述连接孔中。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导套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孔的内壁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使所述第二导套与所述连接孔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通孔为台阶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大径段位于其小径段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驱动块、导板、压料块、下凸模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且冲头与导板连接并从压料块的第一通孔中穿过,且导板与压料块之间设有复位弹簧,在使用时,把工件放在下凸模上,下压驱动块,驱动块下行,带动导板、冲头和压料块下行,压料块先抵在工件上,接着复位弹簧压缩,冲头的底端从第一通孔中伸出并穿过工件直至伸入下凸模的第二通孔中,冲孔完成,然后驱动块上行,复位弹簧恢复,带动导板和冲头上行,冲头的底端缩入压料块的第一通孔中,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复位弹簧弹性复位的,生产效益高,整体性好,结构简单,冲孔美观、不易变形以及不易产生毛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斜面侧冲孔机构在冲孔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斜面侧冲孔机构在冲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料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驱动块;2-导板;3-压料块;301-第一通孔;302-第一压料体;303- 第二压料体;304-第三压料体;305-容纳槽;306-连接孔;4-下凸模;401-第二通孔;5-复位弹簧;6-冲头;7-第一导套;8-第二导套;9-中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斜面侧冲孔机构,包括驱动块1、导板2、压料块3、下凸模4、复位弹簧5和冲头6,驱动块1、导板2、压料块3和下凸模4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压料块3设有第一通孔301,下凸模4设有第二通孔401,冲头6的顶端与导板2连接,且冲头6的底端伸入第一通孔301 中,复位弹簧5位于导板2与压料块3之间。本实施例通过将驱动块1、导板2、压料块3、下凸模4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且冲头6与导板2连接并从压料块3的第一通孔301中穿过,且导板2与压料块3之间设有复位弹簧5,在使用时,把工件放在下凸模4上,下压驱动块1,驱动块1下行,带动导板2、冲头6和压料块3 下行,压料块3先抵在工件上,接着复位弹簧5压缩,冲头6的底端从第一通孔 301中伸出并穿过工件直至伸入下凸模4的第二通孔401中,冲出的废料从第二通孔401中落下,冲孔完成,然后驱动块1上行,复位弹簧5恢复,带动导板2和冲头6上行,冲头6的底端缩入压料块3的第一通孔301中,本实施例是通过复位弹簧5弹性复位的,生产效益高,整体性好,结构简单,冲孔美观、不易变形以及不易产生毛刺。
另外,本实施例的复位弹簧5套装于冲头6外,冲头6在上下移动时是限制在第一通孔301中的,第一通孔301可为冲头6的移动导向,将复位弹簧5套装在冲头6外,可避免复位弹簧5在被压缩和恢复时弯曲。
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二通孔401为台阶孔,第二通孔401的大径段位于其小径段的下方,第二通孔401上部的小径段用于保持冲孔的形状和尺寸,防止冲头6 移动过位,第二通孔401下部的大径段则方便落料。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冲头6 与导板2、压料块3的连接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斜面侧冲孔机构还包括第一导套7和第二导套8,第一导套7 和第二导套8均为两端开口的结构,第一导套7与导板2连接,且第一导套7位于导板2的下方,第一导套7套装于冲头6外,复位弹簧5位于第一导套7中,第二导套8与压料块3连接,且第二导套8位于压料块3的上方,第二导套8与第一通孔301相通,第一导套7的底端套装于第二导套8内。复位弹簧5位于第一导套8中,可起到对复位弹簧5的保护作用。冲头6除在冲孔时,其底端从第一通孔301中伸出,在不工作时,冲头6都是位于第一导套7和第二导套8中的,可对冲头6起到保护作用。并且冲头6上下移动时,第一导套7的底端沿第二导套8滑动,可起到导向作用。
可选地,第一导套7为T型结构,方便与导板2连接,本实施例的第一导套7 通过螺栓与导板2连接。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驱动块1 和导板2的设置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块1的高度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驱动块1的底面为斜面,导板2倾斜向下设置。使驱动块1和导板2形成斜楔结构,在对驱动块1施加竖直向下的下压力时,驱动块1竖直向下移动,带动导板2倾斜向下移动,改变作用力的方向,使冲头6斜向下进行冲孔。可方便对驱动块1施加力的作用,也方便设置用于施加力的设备。
另外,本实施例的斜面侧冲孔机构还包括中间板9,中间板9倾斜向下设置,中间板9与驱动块1连接,且中间板9位于驱动块1与导板2之间。中间板9用于调节上下行的路程。本实施例的中间板8为弹性体,可起到缓冲作用,减小噪音。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二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压料块3 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压料块包括第一压料体302、第二压料体303和第三压料体 304,第二压料体303和第三压料体304位于第一压料体302的上方,且第二压料体303和第三压料体304连接于第一压料体302的两端,第一通孔301设于第一压料体302上,第一压料体302、第二压料体303和第三压料体304之间形成容纳槽305,驱动块1、导板2、第一导套7和第二导套8位于容纳槽305中,驱动块 1的顶部从容纳槽305中伸出。可将驱动块1、导板2、第一导套7和第二导套8 隐藏在压料块3中,起到保护作用,并且可节约空间,减小机构的尺寸,提高机构的整体性。
另外,本实施例的第一压料体302设有与第一通孔301相通的连接孔306,连接孔306位于第一通孔301的上方,第二导套8位于连接孔306中,可进一步减小机构的尺寸。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二导套8的外壁设有外螺纹,连接孔306的内壁设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使第二导套8与连接孔306螺纹连接,可使第二导套8与压料块2连接稳固,且方便安装和拆卸。
此外,本实施例的斜面侧冲孔机构包括上模板,上模板位于驱动块1的上方,上模板与驱动块1连接,且压料块3位于上模板的两端之间,上模板与压料块3 之间设有支撑弹簧,在工作时,上模板下行,驱动块1随之下行,同时也带动压料块3下行,直至压料块3抵在工件上,支撑弹簧被压缩冲孔完成后,上模板上行,带动驱动块1和压料块3上行,且支撑弹簧恢复,支撑弹簧对压料块3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能够避免工件粘在压料块3上,使工件与压料块3分离,方便取出工件。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三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将工件放在下凸模4上,工件上需要开孔的位置与第二通孔401相对。驱动块1和压料块3竖直向下移动,中间板9随之下行,中间板9 抵在导板2上,压料块3抵在工件上。驱动块1继续下行,中间板9沿导板2倾斜向下滑动,使导板2倾斜向下移动,带动第一导套7和冲头6下行,第一导套7沿第二导套8向下移动,复位弹簧5被压缩,冲头6的底端从第一通孔301的伸入并冲向工件直至伸入第二通孔401中,完成冲孔。驱动块1和压料块3上形,复位弹簧5恢复,带动冲头6和导板2复位。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斜面侧冲孔机构,其通过将驱动块1、导板 2、压料块3、下凸模4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且冲头6与导板2连接并从压料块3的第一通孔301中穿过,且导板2与压料块3之间设有复位弹簧5,在使用时,把工件放在下凸模4上,下压驱动块1,驱动块1下行,带动导板2、冲头6和压料块3下行,压料块3先抵在工件上,接着复位弹簧5压缩,冲头6的底端从第一通孔301中伸出并穿过工件直至伸入下凸模4的第二通孔401中,冲出的废料从第二通孔401中落下,冲孔完成,然后驱动块1上行,复位弹簧5恢复,带动导板2和冲头6上行,冲头6的底端缩入压料块3的第一通孔301中,本实施例是通过复位弹簧5弹性复位的,生产效益高,整体性好,结构简单,冲孔美观、不易变形以及不易产生毛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斜面侧冲孔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块(1)、导板(2)、压料块(3)、下凸模(4)、复位弹簧(5)和冲头(6),所述驱动块(1)、所述导板(2)、所述压料块(3)和所述下凸模(4)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压料块设有第一通孔(301),所述下凸模(4)设有第二通孔(401),所述冲头(6)的顶端与所述导板(2)连接,且所述冲头(6)的底端伸入所述第一通孔(301)中,所述复位弹簧(5)位于所述导板(2)与所述压料块(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面侧冲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5)套装于所述冲头(6)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面侧冲孔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套(7)和第二导套(8),所述第一导套(7)和所述第二导套(8)均为两端开口的结构,所述第一导套(7)与所述导板(2)连接,且所述第一导套(7)位于所述导板(2)的下方,所述第一导套(7)套装于所述冲头(6)外,所述复位弹簧(5)位于所述第一导套(7)中,所述第二导套(8)与所述压料块(3)连接,且所述第二导套(8)位于所述压料块(3)的上方,所述第二导套(8)与所述第一通孔(301)相通,所述第一导套(7)的底端套装于所述第二导套(8)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斜面侧冲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套(7)为T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面侧冲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块(1)的高度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驱动块(1)的底面为斜面,所述导板(2)倾斜向下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斜面侧冲孔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板(9),所述中间板(9)倾斜向下设置,所述中间板(9)与驱动块(1)连接,且所述中间板(9)位于所述驱动块(1)与所述导板(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斜面侧冲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料块(3)包括第一压料体(302)、第二压料体(303)和第三压料体(304),所述第二压料体(303)和所述第三压料体(304)位于所述第一压料体(302)的上方,且所述第二压料体(303)和所述第三压料体(304)连接于所述第一压料体(302)的两端,所述第一通孔(301)设于所述第一压料体(302)上,所述第一压料体(302)、所述第二压料体(303)和所述第三压料体(304)之间形成容纳槽(305),所述驱动块(1)、所述导板(2)、所述第一导套(7)和所述第二导套(8)位于所述容纳槽(305)中,所述驱动块(1)的顶部从所述容纳槽(305)中伸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斜面侧冲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料体(302)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301)相通的连接孔(306),所述连接孔(306)位于所述第一通孔(301)的上方,所述第二导套(8)位于所述连接孔(306)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斜面侧冲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套(8)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孔(306)的内壁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使所述第二导套(8)与所述连接孔(306)螺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面侧冲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401)为台阶孔,所述第二通孔(401)的大径段位于其小径段的下方。
CN202222015985.8U 2022-08-01 2022-08-01 一种斜面侧冲孔机构 Active CN2183103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15985.8U CN218310348U (zh) 2022-08-01 2022-08-01 一种斜面侧冲孔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15985.8U CN218310348U (zh) 2022-08-01 2022-08-01 一种斜面侧冲孔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10348U true CN218310348U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73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15985.8U Active CN218310348U (zh) 2022-08-01 2022-08-01 一种斜面侧冲孔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103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59134B (zh) 具有多种功能的一次成型模具
CN201124201Y (zh) 一种具有螺旋型凸模端部的管材无凹模冲孔模具
CN202146945U (zh) 带有铆接装置的冲压级进模具
CN111957801A (zh) 一种压料面中置的双程可控拉延方法及拉延模具
CN218310348U (zh) 一种斜面侧冲孔机构
CN206951949U (zh) 薄板板材冲孔模组件
CN202021290U (zh) 一种简易翻铆装置
CN108543870B (zh) 切断缩口冲模
CN216632288U (zh) 一种预成型的拉延模具结构
CN201815594U (zh) 拉延模压料面冲压成形结构
CN209736423U (zh) 一种便于槽口冲裁单列一出一定子铁芯级进模
CN211888562U (zh) 一种压边成型组件结构
CN210848160U (zh) 棒料轴向挤压局部镦粗变形用模具结构
CN202239271U (zh) 轿车后轮罩前连接板成型模
CN202137264U (zh) 汽车减震器下支座下压板缩颈和圆弧面整形专用模具
CN217512682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冲压模具
CN215965867U (zh) 一种铝箔餐盒生产用的冲压模具
CN220028430U (zh) 一种铝锅正反拉伸模具
CN111421042A (zh) 一种双向拉延的成型方法
CN204584003U (zh) 筒形件侧孔冲模
CN205732501U (zh) 一种导板式冲孔模
CN212664701U (zh) 一种汽车拉延模具的顶出机构
CN218134348U (zh) 一种浮动式模具
CN210648326U (zh) 用于墩冲模具下置墩料板结构
CN218192053U (zh) 不锈钢座椅面板拉伸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