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04485U - 电炖盅 - Google Patents

电炖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04485U
CN218304485U CN202222168286.7U CN202222168286U CN218304485U CN 218304485 U CN218304485 U CN 218304485U CN 202222168286 U CN202222168286 U CN 202222168286U CN 218304485 U CN218304485 U CN 2183044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urface
assembly
mounting base
pot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6828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杰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Fast Horse Whip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Fast Horse Whip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Fast Horse Whip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Fast Horse Whip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6828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044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044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044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炖盅,包括:电炖盅本体,电炖盅本体包括锅盖和锅体,锅盖设置在锅体上,锅盖和锅体围合形成加热腔,锅盖上开设有第一通孔;风扇组件,风扇组件包括壳体组件和扇叶组件,壳体组件设有安装腔,壳体组件设有开口,安装腔经开口与加热腔连通。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电炖盅,加热过程中,加热腔内形成一定规模的气压,能够提升对食物的烹饪效果,壳体组件开设有开口,在加热腔积累的热蒸汽能够通过开口进入风扇组件形成的安装腔内,然后再排到外界,使得加热腔维持在微压状态。热蒸汽不断从加热腔进入安装腔的过程中,热蒸汽对风扇组件中的扇叶组件做功,使得扇叶组件转动,用户可以透过壳体组件直观地看到扇叶组件的转动。

Description

电炖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母婴家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炖盅。
背景技术
电炖盅是一种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家用烹饪式加热容器,可对食物或药材进行隔水炖煮,炖煮后的食物相较于直接在沸水中滚煮,其滋补养生的效果更佳。目前市面上有针对婴幼儿使用的煮粥电炖盅,对于婴幼儿童进食的米粥要求柔软,容易下咽,但目前市面常规的电炖盅在常压环境下进行炖煮,需要长时间才能对米粥完全煮透煮烂,耗费大量电能,而传统的高压锅在使用上也存在一定安全风险,目前需要设计一款电炖盅能保持微压状态,且能直观地展示电炖盅的排气过程。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电炖盅加热效率不高,提供一种电炖盅。
一种电炖盅,包括:电炖盅本体,所述电炖盅本体包括锅盖和锅体,所述锅盖设置在所述锅体上,所述锅盖和所述锅体围合形成加热腔,所述锅盖上开设有第一通孔;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包括壳体组件和扇叶组件,所述壳体组件设置在所述锅盖上,所述壳体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处,所述壳体组件设有安装腔,所述壳体组件设有开口,所述安装腔经所述开口与所述加热腔连通。
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电炖盅,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电炖盅本体和风扇组件,电炖盅本体包括锅盖和锅体,锅盖与锅体之间围合形成加热腔,电炖盅本体在加热过程中,加热腔内形成一定规模的气压,能够提升对食物的烹饪效果,由于壳体组件开设有开口,在加热腔积累的热蒸汽能够通过开口进入风扇组件形成的安装腔内,然后再排到外界,使得加热腔维持在微压状态。风扇组件安装在锅盖上,热蒸汽不断从加热腔进入安装腔的过程中,热蒸汽对风扇组件中的扇叶组件做功,使得扇叶组件转动,用户可以透过壳体组件直观地看到扇叶组件的转动,用于判断电炖盅处于排气泄压过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安装底座和保护壳,所述安装底座设置在所述锅盖上,所述安装底座设置在所述保护壳上,所述保护壳与所述安装底座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所述扇叶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上,所述扇叶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底座运动,所述扇叶组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通过保护壳与安装底座两者之间围合形成加热腔,电炖盅工作时,在加热腔内形成大量热蒸汽,热蒸汽在气压的作用下从加热腔进入安装腔内,由于扇叶组件能够相对于安装底座运动,当热蒸汽持续地流进安装腔并作用于扇叶组件上,使得扇叶组件能够不断地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底座向外翻折形成翻边,所述第一通孔向内延伸形成第一凸起部,所述翻边抵接于所述第一凸起部。通过安装底座和第一通孔分别形成翻边和第一凸起部,安装底座凭着翻边抵在第一凸起部上,使得安装底座能够固定在第一通孔上,通过翻边和凸起部的简单配合实现安装底座与锅盖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便日后日常维护保养清洗,且结构不易失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口包括多个第一透气孔,所述多个第一透气孔周向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上,所述第一透气孔连通所述加热腔和安装腔。通过在安装底座开设多个第一透气孔,当电炖锅持续加热在密闭的加热腔内形成高压蒸汽,高压蒸汽经多个第一透气孔进入安装腔内,能够对扇叶组件进行多方向多角度推动,避免高压蒸汽过于集中作用在扇叶组件的某一部分,导致扇叶组件不均匀受力无法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壳设有第二透气孔,所述第二透气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透气孔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保护壳上,所述第二透气孔用于与外界连通。通过开设第二透气孔与外界连通,当热蒸汽在加热腔对扇叶组件做功后流进能通过第二透气孔排出外界,避免热蒸汽在安装腔内不断积累形成高压状态,对设备安全运行造成影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底座上形成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透气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透气孔的孔壁抵接。通过在安装底座形成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抵接在第二透气孔的孔壁上,能够把保护壳固定在安装底座上,两者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且方便拆卸,便于日后拆卸清洗,开设第二透气孔不仅可以排气泄压还可以用于实现保护壳与安装壳之间的固定,提高设计的合理性,减少元器件设置,减少生产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底座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保护壳设有卡槽,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卡槽相适配。通过第二限位部与卡槽相适配,当保护壳安装在安装底座上,可以通过把第二限位部插入卡槽内完成保护壳与安装壳的定位,提高产品生产时的装配效率,同时可以避免热蒸汽器进入安装腔时对保护壳施加作用力造成保护壳左右摇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壳采用透明材质。通过保护壳采用透明材质,当扇叶组件在热蒸汽的作用下发生转动,用户可以通过透明的保护壳直观地观察到扇叶组件在转动,通过扇叶组件转动证实电炖盅在处于排气过程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底座中央纵向延伸形成第二凸起部,所述扇叶组件底部形成凹槽,所述第二凸起部呈锥形,所述凹槽朝着远离所述安装底座的方向口径逐渐减少,所述第二凸起部至少部分抵接于所述凹槽,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凹槽之间形成空隙。通过第二凸起部与凹槽之间的配合且凸起部呈圆锥形,当第二凸起部的顶部抵接在凹槽的中央,此时安装底座与扇叶组件之间的接触面积最小,两者之间的力也越小,当热蒸汽从加热腔进入到安装腔内,热蒸汽作用在扇叶组件上,即使热蒸汽对扇叶组件的推力不大也可以推动扇叶组件完成转动,同时,由于凹槽的口径中间小周向大,与凸起部相适配,第二凸起部插入凹槽有一定的深度,在电炖盅产生微压时热蒸汽也不足以使扇叶组件从安装底座上脱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起部可以是圆锥型或菱锥型,只要保证第二凸起部与凹槽之间的接触面积足够小,两者之间的力足够小即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底座与所述扇叶组件之间的连接不限于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凹槽的抵接连接,还可以是安装底座与扇叶组件通过轴承实现可转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锅盖上形成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所述锅体上形成第三接触面和第四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抵接于所述第三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第四接触面形成间隙。由于锅盖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锅盖的第一接触面抵接于锅体的第三接触面,第二接触面与第四接触面相对设置但两者之间存在间隙,电炖盅工作加热时,在加热腔内形成大量热蒸汽,当热蒸汽扩散到第二接触面与第四接触面之间的间隙中放热液化形成水凝珠,水凝珠依附在间隙中形成水封结构,避免热蒸汽从锅盖与锅体之间空隙排出,使加热腔形成高压状态,由于加热腔与安装腔流通,在加热腔内的高压热蒸汽流进安装腔排出外界,使加热腔由高压转向微压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触面对应的部位的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大于所述第四接触面对应部位的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通过第二接触面对应的部位采用热膨胀系数大于第四接触面对应部位的材料,当电炖盅工作加热时,加热腔内处于高温,第二接触面受热膨胀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大于第四接触面发生的弹性形变,因此第二接触面与第四接触面贴合,实现锅盖与锅体之间的密封,虽然第二接触面和第四接触面之间贴合形成密封,只要用户对锅盖施加外力即可把锅盖与锅体分离打破这种密封状态,当用户重新盖上锅盖,一段时间后锅盖与锅体又自动进入密封状态,结构简单有效。
附图说明
图1为电炖盅的立体图;
图2为安装底座的立体图;
图3为保护壳的立体图;
图4为扇叶组件的立体图;
图5为锅盖与锅体的组装剖面图;
图6为电炖盅的剖面图;
图7为电炖盅的爆炸图。
其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电炖盅本体,11锅盖,12锅体,101第一通孔,1011第一凸起部,111第一接触面,112第二接触面,121第三接触面,122第四接触面,102加热腔;
2风扇组件,21壳体组件,22扇叶组件,211安装底座,212保护壳,221凹槽,2111翻边,2112第一限位部,2113第二凸起部,2101第一透气孔,2102第二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电炖盅。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炖盅,包括:电炖盅本体1,电炖盅本体1包括锅盖11和锅体12,锅盖11设置在锅体12上,锅盖11和锅体12围合形成加热腔102,锅盖1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01;风扇组件2,风扇组件2包括壳体组件21和扇叶组件22,壳体组件21设置在锅盖11上,壳体组件21位于第一通孔101处,壳体组件21设有安装腔201,壳体组件21设有开口,安装腔201经开口与加热腔102连通。
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电炖盅,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电炖盅本体和风扇组件2,电炖盅本体包括锅盖11和锅体12,锅盖11与锅体12之间围合形成加热腔102,电炖盅本体在加热过程中,加热腔102内形成一定规模的气压,能够提升对食物的烹饪效果,由于壳体组件21开设有开口,在加热腔102积累的热蒸汽能够通过开口进入风扇组件2形成的安装腔内,然后再排到外界,使得加热腔102维持在微压状态。风扇组件2安装在锅盖11上,热蒸汽不断从加热腔102进入安装腔201的过程中,热蒸汽对风扇组件2中的扇叶组件22做功,使得扇叶组件22转动,用户可以透过壳体组件21直观地看到扇叶组件22的转动,用于判断电炖盅处于排气泄压过程。
如图6至图7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壳体组件21包括安装底座211和保护壳212,安装底座211设置在锅盖11上,安装底座211设置在保护壳212上,保护壳212与安装底座211围合形成安装腔201,扇叶组件22设置在安装底座211上,扇叶组件22能够相对于安装底座211运动,扇叶组件22位于安装腔201内。通过保护壳212与安装底座211两者之间围合形成加热腔102,电炖盅工作时,在加热腔102内形成大量热蒸汽,热蒸汽在气压的作用下从加热腔102进入安装腔201内,由于扇叶组件22能够相对于安装底座211运动,当热蒸汽持续地流进安装腔201并作用于扇叶组件22上,使得扇叶组件22能够不断地转动。
如图2和图6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安装底座211向外翻折形成翻边2111,第一通孔101向内延伸形成第一凸起部1011,翻边2111抵接于第一凸起部1011。通过安装底座211和第一通孔101分别形成翻边2111和第一凸起部1011,安装底座211凭着翻边2111抵在第一凸起部1011上,使得安装底座211能够固定在第一通孔101上,通过翻边2111和凸起部的简单配合实现安装底座211与锅盖1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便日后日常维护保养清洗,且结构不易失效。
如图2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开口包括多个第一透气孔2101,多个第一透气孔2101周向间隔地设置在安装底座211上,第一透气孔2101连通加热腔102和安装腔201。通过在安装底座211开设多个第一透气孔2101,当电炖锅持续加热在密闭的加热腔102内形成高压蒸汽,高压蒸汽经多个第一透气孔2101进入安装腔201内,能够对扇叶组件22进行多方向多角度推动,避免高压蒸汽过于集中作用在扇叶组件22的某一部分,导致扇叶组件22不均匀受力无法转动。
如图3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保护壳212设有第二透气孔2102,第二透气孔210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透气孔2102周向间隔设置在保护壳212上,第二透气孔2102用于与外界连通。通过开设第二透气孔2102与外界连通,当热蒸汽在加热腔102对扇叶组件22做功后流进能通过第二透气孔2102排出外界,避免热蒸汽在安装腔201内不断积累形成高压状态,对设备安全运行造成影响。
如图2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安装底座211上形成第一限位部2112,第一限位部2112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限位部2112与第二透气孔2102一一对应设置,第一限位部2112与第二透气孔2102的孔壁抵接。通过在安装底座211形成第一限位部2112,第一限位部2112抵接在第二透气孔2102的孔壁上,能够把保护壳212固定在安装底座211上,两者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且方便拆卸,便于日后拆卸清洗,开设第二透气孔2102不仅可以排气泄压还可以用于实现保护壳212与安装壳之间的固定,提高设计的合理性,减少元器件设置,减少生产成本。
如图2和图3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安装底座211设有第二限位部2112,保护壳212设有卡槽2103,第二限位部2112与卡槽2103相适配。通过第二限位部2112与卡槽2103相适配,当保护壳212安装在安装底座211上,可以通过把第二限位部2112插入卡槽2103内完成保护壳212与安装壳211的定位,提高产品生产时的装配效率,同时可以避免热蒸汽器进入安装腔201时对保护壳212施加作用力造成保护壳212左右摇晃。
如图3和图7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保护壳212采用透明材质。通过保护壳212采用透明材质,当扇叶组件22在热蒸汽的作用下发生转动,用户可以通过透明的保护壳212直观地观察到扇叶组件22在转动,通过扇叶组件22转动证实电炖盅在处于排气过程中。
如图2、图3和图6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安装底座211中央纵向延伸形成第二凸起部2113,扇叶组件22底部形成凹槽221,第二凸起部2113呈锥形,凹槽221朝着远离安装底座211的方向口径逐渐减少,第二凸起部2113至少部分抵接于凹槽221,第二凸起部2113与凹槽221之间形成空隙。通过第二凸起部2113与凹槽221之间的配合且凸起部呈圆锥形,当第二凸起部2113的顶部抵接在凹槽221的中央,此时安装底座211与扇叶组件22之间的接触面积最小,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也越小,当热蒸汽从加热腔102进入到安装腔201内,热蒸汽作用在扇叶组件22上,即使热蒸汽对扇叶组件22的推力不大也可以推动扇叶组件22完成转动,同时,由于凹槽221的口径中间小周向大,与凸起部相适配,第二凸起部2113插入凹槽221有一定的深度,在电炖盅产生微压时热蒸汽也不足以使扇叶组件22从安装底座211上脱落。
可选地,第二凸起部2113为圆锥型或菱锥型,只要保证第二凸起部2113与凹槽221之间的接触面积足够小,两者之间的力足够小即可。
可选地,安装底座211与扇叶组件22之间的连接不限于第二凸起部2113与凹槽221的抵接连接,还可以是安装底座211与扇叶组件22通过轴承实现可转动连接。
如图5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锅盖11上形成第一接触面111和第二接触面112,锅体12上形成第三接触面121和第四接触面122,第一接触面111抵接于第三接触面121,第二接触面112与第四接触面122形成间隙。由于锅盖11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锅盖11的第一接触面111抵接于锅体12的第三接触面121,第二接触面112与第四接触面122相对设置但两者之间存在间隙,电炖盅工作加热时,在加热腔102内形成大量热蒸汽,当热蒸汽扩散到第二接触面112与第四接触面122之间的间隙中放热液化形成水凝珠,水凝珠依附在间隙中形成水封结构,避免热蒸汽从锅盖11与锅体12之间空隙排出,使加热腔102形成高压状态,由于加热腔102与安装腔201流通,在加热腔102内的高压热蒸汽流进安装腔201排出外界,使加热腔102由高压转向微压状态。
如图5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二接触面112对应的部位的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大于第四接触面122对应部位的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通过第二接触面112对应的部位采用热膨胀系数大于第四接触面122对应部位的材料,当电炖盅工作加热时,加热腔102内处于高温,第二接触面112受热膨胀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大于第四接触面122发生的弹性形变,因此第二接触面112与第四接触面122贴合,实现锅盖11与锅体12之间的密封,虽然第二接触面112和第四接触面122之间贴合形成密封,只要用户对锅盖11施加外力即可把锅盖11与锅体12分离打破这种密封状态,当用户重新盖上锅盖11,一段时间后锅盖11与锅体12又自动进入密封状态,结构简单有效。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炖盅,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炖盅本体(1),所述电炖盅本体(1)包括锅盖(11)和锅体(12),所述锅盖(11)设置在所述锅体(12)上,所述锅盖(11)和所述锅体(12)围合形成加热腔(102),所述锅盖(1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01);
风扇组件(2),所述风扇组件(2)包括壳体组件(21)和扇叶组件(22),所述壳体组件(21)设置在所述锅盖(11)上,所述壳体组件(21)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01)处,所述壳体组件(21)设有安装腔(201),所述壳体组件(21)设有开口,所述安装腔201经所述开口与所述加热腔(10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21)包括安装底座(211)和保护壳(212),所述安装底座(211)设置在所述锅盖(11)上,所述安装底座(211)设置在所述保护壳(212)上,所述保护壳(212)与所述安装底座(211)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201),所述扇叶组件(22)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211)上,所述扇叶组件(22)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底座(211)运动,所述扇叶组件(22)位于所述安装腔(20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座(211)向外翻折形成翻边(2111),所述第一通孔(101)向内延伸形成第一凸起部(1011),所述翻边(2111)抵接于所述第一凸起部(101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包括多个第一透气孔(2101),所述多个第一透气孔(2101)周向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211)上,所述第一透气孔(2101)连通所述加热腔(102)和安装腔(2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212)设有第二透气孔(2102),所述第二透气孔(210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透气孔(2102)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保护壳(212)上,所述第二透气孔(2102) 用于与外界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座(211)上形成第一限位部(2112),所述第一限位部(2112)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限位部(2112)与所述第二透气孔(2102)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2112)与所述第二透气孔(2102)的孔壁抵接;和/或
所述安装底座(211)设有第二限位部(2114),所述保护壳(212)设有卡槽(2103),所述第二限位部(2114)与所述卡槽(2103)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212)采用透明材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座(211)中央纵向延伸形成第二凸起部(2113),所述扇叶组件(22)底部形成凹槽(221),所述第二凸起部(2113)呈锥形,所述凹槽(221)朝着远离所述安装底座(211)的方向口径逐渐减少,所述第二凸起部(2113)至少部分抵接于所述凹槽(221),所述第二凸起部(2113)与所述凹槽(221)之间形成空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11)上形成第一接触面(111)和第二接触面(112),所述锅体(12)上形成第三接触面(121)和第四接触面(122),所述第一接触面(111)抵接于所述第三接触面(121),所述第二接触面(112)与所述第四接触面(122)形成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面(112)对应的部位的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大于所述第四接触面(122)对应部位的材料的热膨胀系数。
CN202222168286.7U 2022-08-17 2022-08-17 电炖盅 Active CN2183044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68286.7U CN218304485U (zh) 2022-08-17 2022-08-17 电炖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68286.7U CN218304485U (zh) 2022-08-17 2022-08-17 电炖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04485U true CN218304485U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82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68286.7U Active CN218304485U (zh) 2022-08-17 2022-08-17 电炖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044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08158U (zh) 多功能空气炸锅
CN102824120A (zh) 一种无烟空气炸锅
CN209863297U (zh) 一种立体加热多功能烹调锅
CN218304485U (zh) 电炖盅
CN102406300A (zh) 电热饭盒
CN210871141U (zh) 具有空气加热与高压密封功能的锅盖及具有该锅盖的锅具
CN106724767A (zh) 微压蒸汽蒸饭煲
CN204764977U (zh) 带蜂窝状导热托盘的微型电饭煲
CN109330360B (zh) 一种微压隔水炖锅
CN213129176U (zh) 一种烹饪装置
CN2317774Y (zh) 电子蒸笼
CN205947639U (zh) 一种新型不锈钢发热盘的电蒸箱
CN201445334U (zh) 微电脑节能电压力锅
CN209932392U (zh) 一种微压隔水炖锅
CN211299591U (zh) 防热风逃逸的空气炸锅
CN211673725U (zh) 一种多功能早餐机
CN219693329U (zh) 一种电热围炉
CN216814256U (zh) 一种隔热防烫电热炉
CN220778126U (zh) 一种顶紧式多重导热系统及电饭锅
CN215127574U (zh) 一种具有底部加热系统的空气炸锅
CN215112781U (zh) 一种隔热防烫电热炉
CN214964691U (zh) 一种蒸汽空气炸锅密封结构
CN214157007U (zh) 一种可快速聚热的电蒸饭盒
CN215687060U (zh) 可视门结构和空气炸锅
CN205031011U (zh) 新型电饭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