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04137U - 颈枕 - Google Patents

颈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04137U
CN218304137U CN202222610939.2U CN202222610939U CN218304137U CN 218304137 U CN218304137 U CN 218304137U CN 202222610939 U CN202222610939 U CN 202222610939U CN 218304137 U CN218304137 U CN 2183041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neck pillow
neck
suppor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1093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俊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Meichuang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eichuang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eichuang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eichuang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1093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041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041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041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颈枕,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颈枕包括承托部和安装部,承托部用于颈部或头部的支撑;安装部设于承托部的支撑面的背侧,安装部和承托部一体成型;安装部的上部与承托部相连,安装部的下部自由延伸并在前后方向上与承托部间隔设置,以在颈枕的后侧下部形成一安装夹槽,安装夹槽的左右两侧均敞开设置;安装夹槽被配置为具有被撑开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本实用新型的颈枕能够很方便地与座椅装配,用户直接倚靠在座椅靠背上,便可以实现颈枕对头部或颈部的支撑,用户不会有异物感和束缚感。

Description

颈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颈枕。
背景技术
办公室工作人员大多以坐姿为主,且经常伏案工作,颈部得不到放松,进而引起颈椎疲劳与疼痛,因此,常常需要颈枕在用户靠在座椅后背上的时候,对颈部或头部进行支撑,完成颈部短暂的放松。
现有的颈枕要么就是需要用户自己围在脖子上使用,使用起来有异物感或者束缚感,且不用时还需要摘下,频繁的取放动作也降低了用户使用颈枕的积极性;要么是仅支持平躺姿势下使用,因此只适宜放置床上,不方便与座椅进行装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颈枕,能够很方便地与座椅装配,用户不会有异物感和束缚感。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颈枕,包括:
承托部,所述承托部用于颈部或头部的支撑;
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于所述承托部的支撑面的背侧,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承托部一体成型;所述安装部的上部与所述承托部相连,所述安装部的下部自由延伸并在前后方向上与承托部间隔设置,以在所述颈枕的后侧下部形成一安装夹槽,所述安装夹槽的左右两侧均敞开设置;安装夹槽被配置为具有被撑开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夹槽的底端封闭;或
所述安装夹槽的底端敞开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夹槽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或
所述安装夹槽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由上至下等宽。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夹槽的顶部为弧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包括安装臂,所述安装臂至少设置一个。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臂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安装臂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上设置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面的左右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面上设置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由前至后贯穿所述承托部后与所述安装夹槽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承托部上还设置头发插入槽,所述头发插入槽由所述承托部的顶端向下凹陷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当需要与座椅装配时,将安装夹槽的下部撑开,整个颈枕便可以插至座椅靠背上,由于安装夹槽具有被撑开后恢复原状的能力,因此插入的过程中安装部可以与座椅靠背始终紧紧相抵,使整个颈枕稳定夹持在座靠背上;即利用承托部与安装部形成的安装夹槽,可以直接将颈枕夹设到座椅靠背上,用户直接倚靠在座椅靠背上,便可以实现颈枕对头部或颈部的支撑,用户不会有异物感和束缚感;同时,由于安装部和承托部是一体成型,即整个颈枕是一体式结构,因此成型工序更加简单,制造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颈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颈枕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颈枕的使用方法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颈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再一种颈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又一种颈枕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颈枕;200、座椅靠背;
10、承托部;20、安装部;30、安装夹槽;
11、支撑面;12、透气孔;13、头发插入槽;14、按摩凸起;15、振动模块;16、加热模块;17、扬声器;21、安装臂;22、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颈枕,能够用于座椅上,当用户倚靠在座椅靠背上时对颈部或头部进行支撑,最终达到放松颈部的目的。具体地,参考图1和图2,颈枕100包括承托部10和安装部20,承托部10用于颈部或头部的支撑;安装部20设于承托部10的支撑面11的背侧,且安装部20和承托部10一体成型;安装部20的上部与承托部10相连,安装部20的下部自由延伸并在前后方向上与承托部10间隔设置,以在颈枕100的后侧下部形成一安装夹槽30,安装夹槽30的左右两侧均敞开设置;安装夹槽30被配置为具有被撑开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本实施例中,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分别为附图中的X向、Y向和Z向。
参考图3,本实施例利用承托部10与安装部20形成的安装夹槽30,可以直接将颈枕100夹设到座椅靠背200上,用户直接倚靠在座椅靠背200上,便可以实现颈枕100对头部或颈部的支撑。具体实施时,安装部20与承托部10是一体成型结构,且在初始自然状态下,安装夹槽30的下部是未被撑开的;当需要与座椅装配时,将安装夹槽30的下部撑开,由于安装部20的上部与承托部10相连,二者的连接处类似于一个支点,安装部20的下部可以绕这个支点向后侧旋转,便可以使安装夹槽30的下部被充分撑开,整个颈枕100便可以插至座椅靠背200上,同时,安装部20的下部具有恢复初始自然状态的运动趋势,即安装夹槽30具有恢复到未被撑开的原状的能力,因此插入的过程中安装部20与座椅靠背200始终紧紧相抵,使整个颈枕100稳定夹持在座靠背200上;当需要取下时,直接用力将颈枕100由座椅靠背200拔下即可,且取下后,安装部20即可恢复自然状态,安装夹槽30也恢复原状,无需任何其它操作。该颈枕100结构简单,安装方式快捷简单,易取易放,既无需用户放置在自己脖子上使用,避免了异物感和束缚感,当使用场景固定时,也无需用户频繁拿取;当然,具体实施时,该颈枕100不仅能够用于与办公室的座椅装配,还可以在汽车座椅或者床体上使用,使用场景不受限制。再者,由于安装部20和承托部10是一体成型,即整个颈枕100是一体式结构,因此成型工序更加简单,制造效率更高。
具体地,安装部20和承托部10的材质相同,且均为PU、EVA、EPS、PE、硅胶、乳胶和橡胶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时,颈枕100可以选用PU、EVA、EPS或PE这种发泡材料,利用发泡工艺制成;也可以选用硅胶、乳胶或者橡胶这种弹性材料制成,最终只要确保安装部20能在被撑开时具有恢复初始自然状态的能力即可,确保夹持功能的实现。另一种实施例中,安装部20和承托部10还可以采用异种材料一体成型,比如,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一起发泡成型,但最终仍能保证颈枕100整体为一体式结构。
一实施例中,安装夹槽30的底端封闭。另一种实施例中,安装夹槽30的底端敞开设置。上述两种方式,均可实现颈枕100与座椅靠背200之间的装配,只不过前者在使用时需要人工用力稍微将安装夹槽30的底部撑开一些,再插到座椅靠背200上即可;而后者可以事先不用人工将安装夹槽30撑开,而是直接将颈枕100由底部敞口插至座椅靠背200上,利用座椅靠背200的反作用力将安装夹槽30撑开,使用更加方便。
可选地,安装夹槽30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或者,安装夹槽30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由上至下等宽;无论哪种形式,只要安装夹槽30能够被有限地撑开,并具有恢复原状的能力,可以实现在座椅靠背200上的稳定夹持即可。
具体地,安装夹槽30的顶部为弧形结构,弧形结构的设计使得安装部20与承托部10连接处更不易发生应力集中,整个颈枕100的形状曲线更加流畅,方便实施一体成型。
具体地,参考图4,安装部20包括安装臂21,安装臂21设置至少一个。这里的安装臂21就可以理解为绕上述支点旋转的一个力臂载体。参考图5,可选地,安装臂21设置有两个,两个安装臂21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当设置一个安装臂21时,为了确保夹持效果,安装臂21的左右宽度需要尽可能地大;但是当设置两个安装臂21时,可以令其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这样两个安装臂21之间的部分就可以做镂空处理,确保夹持效果的同时,还能减少用料,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参考图4,安装部20上设置安装孔22;当用户需要颈枕100长期放置在座椅靠背200上时,为了确保颈枕100放置的稳定性,可以在安装部20上设置安装孔22,外部的紧固件通过安装孔22将颈枕100与座椅靠背200紧固。可选地,紧固件为紧固螺栓。
进一步地,承托部10的前侧面即为支撑面11;承托部10的支撑面11在左右方向上呈中间凹陷、两边凸起的弧形结构,是为了方便对用户头部或颈部进行支撑。当用户使用颈枕100时,用户颈部和头部可以陷于颈枕100的支撑面11的中间部分,而两侧的凸起可以防止用户头部或颈部发生侧倾,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避免不正确的姿态引发颈部扭曲,用户得不到放松,还容易扭伤。具体地,承托部10的支撑面11的左右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这样设置的目的是考虑到颈枕100的上部主要用于支撑头部,而颈枕100的下部主要用于支撑颈部,人体的头部宽度显然大于颈部的宽度,因此,如此设置更适应人体结构,使得颈部和头部均能得到有效的固定和支撑的同时,还提高使用的舒适度。
可选地,参考图4,支撑面11上设置透气孔12,透气孔12由前至后贯穿承托部10后与安装夹槽30相连通。透气孔12的设置可以在保证对颈部和头部支撑的同时,减少颈部及头部与支撑面11的贴合面积,进而用户不会感到特别闷热,起到透气的效果。可选地,透气孔12设于支撑面11沿左右方向的中间位置,且沿上下方向延伸,呈长条状结构,以尽可能提升透气效果。
进一步地,参考图6,承托部10上还设置头发插入槽13,头发插入槽13由承托部10的顶端向下凹陷而成。对于一些女性用户而言,往往会将头发扎成马尾辫,头发插入槽13可以为马尾辫提供容纳空间,避免辫子压设在头部与承托部10之间,造成不适,进一步提高了使用舒适度。
具体地,颈枕100还包括枕套,枕套可以至少包覆在承托部10外层,避免长时间使用后承托部10表层变脏,还不方便清洗的问题。参考图4,可选地,颈枕100的支撑面11上还设若干按摩凸起14,起到按摩颈部或头部的作用;进一步地,承托部10内部设置振动模块15,用于使颈枕100产生一定的振动,配合按摩凸起14一起辅助颈部肌肉进行放松。可选地,承托部10的内部还可以设置加热模块16,为颈部或头部加热,促进血液循环。可选地,承托部10的内部时设置扬声器17,扬声器17通过蓝牙与外部播放设备连接,进而使颈枕100还兼具耳机的功能。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颈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托部(10),所述承托部(10)用于颈部或头部的支撑;
安装部(20),所述安装部(20)设于所述承托部(10)的支撑面(11)的背侧,所述安装部(20)和所述承托部(10)一体成型;所述安装部(20)的上部与所述承托部(10)相连,所述安装部(20)的下部自由延伸并在前后方向上与所述承托部(10)间隔设置,以在所述颈枕的后侧下部形成一安装夹槽(30),所述安装夹槽(30)的左右两侧均敞开设置;所述安装夹槽(30)被配置为具有被撑开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夹槽(30)的底端封闭;或
所述安装夹槽(30)的底端敞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夹槽(30)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或
所述安装夹槽(30)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由上至下等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夹槽(30)的顶部为弧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20)包括安装臂(21),所述安装臂(21)至少设置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臂(2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安装臂(21)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20)上设置安装孔(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11)的左右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11)上设置透气孔(12),所述透气孔(12)由前至后贯穿所述承托部(10)后与所述安装夹槽(30)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部(10)上还设置头发插入槽(13),所述头发插入槽(13)由所述承托部(10)的顶端向下凹陷而成。
CN202222610939.2U 2022-09-30 2022-09-30 颈枕 Active CN2183041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10939.2U CN218304137U (zh) 2022-09-30 2022-09-30 颈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10939.2U CN218304137U (zh) 2022-09-30 2022-09-30 颈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04137U true CN218304137U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22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10939.2U Active CN218304137U (zh) 2022-09-30 2022-09-30 颈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041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72972B1 (ko) 액체가 주입되는 목 베개
CN218304137U (zh) 颈枕
JP2017035276A (ja) 頭部用のクッション
CN201022564Y (zh) 多气囊式充气枕
JP2000004994A (ja) 自動車用クッション付きシートカバー
JP3132068U (ja) 枕装置
KR200440193Y1 (ko) 통풍 구멍을 구비한 쿠션
KR200453289Y1 (ko) 의자
KR900010588Y1 (ko) 의자용 등 받침구
KR101491029B1 (ko) 다기능 베개
CN217907014U (zh) 一种弹性沙发头枕和沙发
KR200430098Y1 (ko) 어깨 등베개
KR200211509Y1 (ko) 소파
KR200430097Y1 (ko) 접는 등받이 베개
CN103863162A (zh) 一种汽车座椅的靠枕组件
CN215737931U (zh) 一种高透气舒适乳胶垫靠背
CN219813747U (zh) 一种睡枕
CN215304381U (zh) 一种仰睡腰靠
CN217730286U (zh) 一种新型记忆棉头枕
CN218127934U (zh) 仰卧护颈枕
CN217510136U (zh) 一种新型靠椅
CN218651046U (zh) 随便枕
CN219460713U (zh) 一种靠枕
CN220045399U (zh) 床垫及床上用品
JP3181802U (ja) 座席用ヘッドレス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