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92386U - 一种幕墙单元、光伏幕墙及建筑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幕墙单元、光伏幕墙及建筑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92386U
CN218292386U CN202221984927.XU CN202221984927U CN218292386U CN 218292386 U CN218292386 U CN 218292386U CN 202221984927 U CN202221984927 U CN 202221984927U CN 218292386 U CN218292386 U CN 2182923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urtain wall
sealing
frame
upright 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8492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丽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8492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923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923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923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幕墙单元、光伏幕墙及建筑物,涉及光伏幕墙技术领域,以提高光伏幕墙的安装效率。幕墙单元包括承载框和光伏组件,承载框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分别与第一横梁及第三横梁首尾连接围合形成矩形框架;承载框的第一立柱与相邻承载框的第二立柱相配合的两个装配面在建筑立面上的投影不具有重叠区域。由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两个装配面之间不存在相互侵入对方的连接结构,所以相邻两个幕墙单元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没有移动干涉的关系,可以自由拆装,不用按照从一侧往另一侧按顺序进行的安装方式,实现无序安装的效果,提高了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幕墙单元、光伏幕墙及建筑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幕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幕墙单元、光伏幕墙及建筑物。
背景技术
近年响应国家绿色建筑的行业发展,光伏幕墙的项目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建筑与光伏行业都在对光伏建筑一体化进行不断探索与实践。在安装时,现有单元式幕墙,多是按从下自上,从一侧往另一侧有顺序的进行安装,不能跳序安装;然而在施工过程中,有些时候难免会碰到特殊层或位置先不需要安装,或者因材料未及时到场造成缺少相应位置材料等情况,安装工程就不得不暂停,如此,造成工程进度的延误,人工机械等费用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幕墙单元、光伏幕墙及建筑物,用于提高光伏幕墙的安装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幕墙单元,包括承载框,承载框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由上至下依次平行间隔布置,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沿建筑立面的高度方向延伸且沿垂直于高度方向间隔布置;
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分别与第一横梁及第三横梁首尾连接围合形成矩形框架;
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立柱及第二立柱垂直连接,将矩形框架分隔为光伏承载框和透光承载框;光伏承载框中安装有光伏组件,透光承载框中安装有透光层;
承载框的第一立柱与相邻承载框的第二立柱相配合的两个立柱装配面在建筑立面上的投影不具有重叠区域。
采用上述方案的情况下,将每个幕墙单元的承载框划分为光伏承载框和透光承载框,用于分别安装光伏组件和透光层,适用于建筑立面高度方向上的层间布置,通过将承载框的第一立柱与相邻承载框的第二立柱相配合的两个立柱装配面设置为在建筑立面上的投影均不具有重叠区域的结构,即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两个立柱装配面之间不存在相互侵入对方的连接结构,所以相邻两个幕墙单元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没有移动干涉的关系,允许相邻两个承载框沿垂直于建筑立面的方向相对移动,可以自由拆装,不用按照从一侧往另一侧按顺序进行的安装方式,实现无序安装的效果,提高了施工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承载框的第一立柱与相邻承载框的第二立柱相配合的两个立柱装配面在第一横梁的顶面上的投影不具有重叠区域。如此,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两个立柱装配面之间进一步不存在相互侵入对方的连接结构,所以相邻两个幕墙单元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在建筑立面的高度方向上没有移动干涉的关系,允许相邻两个承载框沿建筑立面的高度方向相对移动,可以自由拆装,不用按照从一侧往另一侧按顺序进行的安装方式,进一步实现无序安装的效果,提高了施工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框板和第二框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两端均分别连接第一框板和第二框板,第一立柱的第二框板与相邻的第二立柱的第二框板互相装配,形成立柱装配面,沿远离建筑立面的方向,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依次布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均通过第一框板、第一连接板、第二框板和第二连接板依次首尾连接,围成中空式立柱,且第一立柱的第二框板与相邻的第二立柱的第二框板互相装配,形成立柱装配面,互相装配的两个第二框板之间没有插芯等相互侵入对方的连接结构,因此,相邻两个幕墙单元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没有移动干涉的关系,允许相邻两个承载框沿垂直于建筑立面的方向和建筑立面的高度方向相对移动,可以自由拆装,不用按照从一侧往另一侧按顺序进行的安装方式,实现无序安装的效果,提高了施工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框板为间断的框板结构,第二框板的间断处形成用于通过线缆和接线器的开口,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均还包括分别设置于开口两侧的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第三连接板、第四连接板和第一框板围成具有开口的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用于容纳线缆和接线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通过间断的第二框板形成开口,使得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纳空间,接线器和线缆通过开口放入容纳空间内,不仅可以规范接线器的放置,而且,还可以有效的避免接线器外露。基于此,从整体上提高光伏幕墙的美观性,还可以对接线器起到防护作用,从而延长接线器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框板开设有与容纳空间连通的穿线孔,穿线孔用于引出线缆,线缆用于将接线器与设置于光伏组件背光面的接线盒电连接。如此,通过在第一框板上开设穿线孔,从而方便线缆从容纳空间中引出后与光伏组件背光面上的接线盒电连接,简化线缆的走线。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横梁包括第一梁板、第二梁板、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第一梁板和第二梁板由上至下依次排布,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沿远离建筑立面的方向依次排布,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的两端均分别连接第一梁板和第二梁板;
第三横梁包括第三梁板、第四梁板、第三竖板和第四竖板,第三梁板和第四梁板由上至下依次排布,第三竖板和第四竖板沿远离建筑立面的方向依次排布,第三竖板和第四竖板均分别连接第三梁板和第四梁板;
第一横梁的第一梁板与相邻的第三横梁的第四梁板之间存在间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均为空心横梁结构,且第一横梁的第一梁板和相邻的第三横梁的第四梁板之间存在间隙,能够进行通风散热,且第一梁板和第四梁板不存在插芯等侵入对应的连接结构,从而第一横梁和第三横梁之间没有移动干涉的关系,允许相邻两个承载框沿垂直于建筑立面的方向相对移动,可以自由拆装,不用按照从下至上的安装方式,实现无序安装的效果,提高了施工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横梁的第一梁板的顶面为一倾斜平面,所述倾斜平面沿远离所述建筑立面的方向向下倾斜。
采用上述方案的情况下,用于装配的第一横梁的第一梁板和第三横梁的第四梁板不存在如插芯等相互侵入对方的连接结构,可以实现上下相邻两个幕墙单元的自由拆装,无需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实现了无序安装的效果,提高了施工效率。且第一横梁的上表面向室外倾斜,有利于水流自然的向外排出,不会在上下相邻幕墙单元连接处产生积水。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四梁板为间断的框板结构,第四梁板的间断处形成用于通过线缆和/或接线器的第二开口,第三横梁还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二开口两侧的第五竖板和第六竖板,第五竖板、第六竖板和第三梁板围成具有第二开口的走线腔,走线腔用于容纳线缆和/或接线器。
采用上述方案的情况下,通过间断的第四梁板形成第二开口,使得第三横梁形成具有第二开口的走线腔,接线器和线缆通过第二开口放入走线腔内,方便隐藏走线,从整体上提高光伏幕墙的美观性,且能够起到防护作用。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横梁的第一竖板向上延伸凸出第一横梁的第一梁板形成有挡水板。
采用上述方案的情况下,将第一横梁的第一竖板向上延伸,起到封边的作用,提高密封效果,可选地,挡水板不与相邻幕墙单元的第三横梁的第四梁板接触,从而不会干涉上下相邻两个幕墙单元的独立拆装。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两个承载框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两个第二框板之间通过至少一道立柱密封条密封抵接。
采用上述方案的情况下,通过在承载框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上设置立柱密封条,使左右相邻两个承载框可通过立柱密封条密封连接,实现一道或多道密封,隔绝外部水气灰尘的进入,确保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以保护光伏组件。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立柱密封条包括:
第一立柱密封条a,设置于第一立柱的第二框板上靠近第二连接板的位置;
第一立柱密封条b,设置于第二立柱的第二框板上靠近第二连接板的位置,幕墙单元的第一立柱密封条a与相邻幕墙单元的第一立柱密封条b密封抵接;
第二立柱密封条a,设置于第一立柱的第二框板上远离第二连接板的位置;
第二立柱密封条b,设置于第二立柱的第二框板上远离第二连接板的位置,幕墙单元的第一立柱密封条a与相邻幕墙单元的第一立柱密封条b密封抵接。
采用上述方案的情况下,使相邻的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在靠近光伏组件的位置及远离光伏组件的位置,分别设置相互密封抵接的密封条,实现双重密封的效果,防止水气灰尘等从相邻的立柱之间进入承载框内。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立柱密封条a与第一立柱密封条b的连接面为相匹配的齿形连接面;
第二立柱密封条a与第二立柱密封条b的连接面为相匹配的齿形连接面。
采用上述方案的情况下,齿形连接面能增加接触面积,并起到避免连接面的相对滑动作用,以提高连接的可靠性和密封性。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相邻两个承载框的第一横梁的第一梁板和第三横梁的第四梁板之间通过至少一道横梁密封条密封抵接。
采用上述方案的情况下,通过在承载框的第一横梁和第三横梁上设置横梁密封条,使上下相邻两个承载框可通过横梁密封条密封连接,实现一道或多道密封,隔绝外部水气灰尘的进入,确保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以保护光伏组件。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横梁密封条包括:
第一横梁密封条,设置于第三横梁的第四梁板上靠近第四竖板的位置,幕墙单元的第一横梁密封条与相邻幕墙单元的第一横梁密封抵接;
第二横梁密封条,设置于第三横梁的第四梁板上远离第四竖板的位置,幕墙单元的第二横梁密封条与相邻幕墙单元的第一横梁密封抵接。
采用上述方案的情况下,通过在第三横梁靠近第四竖板的位置及远离第四竖板的位置,分别设置与第一横梁密封抵接的第一横梁密封条及第二横梁密封条,实现双重密封的效果,防止水气灰尘等从上下两个幕墙单元相邻的横梁之间进入承载框内。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横梁密封条包括:
密封连接部,密封连接部表面与第一横梁的第一梁板上表面抵接;
第一密封部,第一密封部连接于密封连接部靠近第四竖板的一端,第一密封部远离密封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三横梁的第四梁板连接;
第二密封部,第一密封部连接于密封连接部远离第四竖板的一端,第二密封部远离密封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三横梁的第四梁板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的情况下,通过对第一横梁密封条的结构设计,使其靠近光伏组件的位置形成两道相间隔的密封防线,提高对水汽的密封效果。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副边框,副边框与光伏承载框固定连接,光伏组件设置于副边框上。光伏组件通过副边框安装于承载框的光伏承载框上,方便光伏组件与承载框的安装。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幕墙,包括:
多个电连接在一起的幕墙单元,幕墙单元为第一方面所描述的幕墙单元,每个幕墙单元的光伏承载框对应建筑立面层间的墙体位置,幕墙单元的透光承载框对应建筑立面的门窗位置:
左右相邻的两个幕墙单元的之间具有缝隙,缝隙处设有密封板,密封板的两侧分别与相邻两个幕墙单元的远离建筑立面的一侧端面密封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的情况下,采用该幕墙单元的光伏幕墙所具有的效果,参考第二方面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密封板为几字形密封板,包括:
封口部,封口部的表面与幕墙单元的远离建筑立面的一侧端面平齐;
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外表面与同侧的幕墙单元密封连接,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与封口部连接,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沿远离第一方向弯折,第一方向为垂直于光伏组件入光面的方向;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与承载框的第一立柱固定连接;
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外表面与同侧的幕墙单元密封连接,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端与封口部连接,第二连接部的第二端沿远离第一方向弯折,并与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弯折方向相反;第二连接部的第二端与承载框的第二立柱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的情况下,通过将几字形密封板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一立柱连接或将几字形密封板的第二连接部与第二立柱连接,将几字形密封板固定在沿水平方向相邻的幕墙单元之间的缝隙处,起到对幕墙单元背光面的密封作用,隔绝了室外大部分雨水气体及灰尘的进入。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相邻两个幕墙单元的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组合围成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接线器和线缆。
采用上述方案的情况下,左右相邻两个幕墙单元的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的容纳空间对应共同围成容纳腔,不仅可以规范接线器的放置,而且,还可以有效的避免接线器外露;从整体上提高光伏幕墙的美观性的同时,还可以对接线器起到防护作用,从而延长接线器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相邻两个幕墙单元的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在朝向建筑立面的一端通过封口板可拆卸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的情况下,通过封口板将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在朝向建筑立面的一端对相邻幕墙单元的接缝密封,起到保护和美化内部构造的作用。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物,包括:
建筑立面,建筑立面上设有墙体连接件;
光伏幕墙,光伏幕墙为第二方面所描述的光伏幕墙;多个光伏幕墙的光伏承载框与墙体连接件紧固连接在一起。
采用该光伏幕墙的建筑物所具有的效果,参考第二方面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光伏幕墙的光伏组件与建筑立面之间设置有保温棉和背板,背板的边缘与承载框固定连接,保温棉固定连接在背板的与建筑立面相对的一侧。
采用上述方案的情况下,通过在容纳空间中设置保温层,起到对建筑物外墙的保温效果,有助于提高室内温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提供的一种光伏幕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幕墙单元的承载框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提供的密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立柱密封条a与第一立柱密封条b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立柱密封条a与第二立柱密封条b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B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横梁与第三横梁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横梁密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承载框;11-光伏承载框;111-第一横梁;1111-第一梁板、1112- 第二梁板、1113-第一竖板、1114-第二竖板、1115-挡水板;112-第二横梁;113- 第三横梁、1131-第三梁板、1132-第四梁板、1133-第三竖板、1134-第四竖板、 1135-第五竖板、1136-第六竖板、1137-第二开口、1138-走线腔;
12-透光承载框;121-第一立柱;1211-第一连接板;1212-第一框板;1213- 第四连接板;1214-第二连接板;1215-第二框板;1216-第三连接板;1217-开口;1218-密封条安装槽;122-第二立柱;
20-副边框;30-光伏组件;40-透光层;50-接线器;31-线缆;
60-立柱密封条;601-第一立柱密封条a;602-第一立柱密封条b;603-第二立柱密封条a;604-第二立柱密封条b;605-密封板;606-封口板;6051-封口部;6052-第一连接部;6053-第二连接部;
70-横梁密封条;71-密封件;701-第一横梁密封条;702-第二横梁密封条; 703-铝合金封口板;7011-密封连接部;7012-第一密封部;7013-第二密封部; 72-保温材料;73-窗台板;
80-墙体连接件;81-保温棉;90-背板;100-接线盒;200-穿线孔;300-容纳腔;301-容纳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第一方面,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幕墙单元,包括承载框10、光伏组件30和透光层40,其中,承载框10包括第一横梁111、第二横梁112、第三横梁113、第一立柱121和第二立柱122,其中,第一横梁111、第二横梁112和第三横梁113由上至下依次平行间隔布置,第一立柱 121和第二立柱122沿建筑立面的高度方向延伸且沿垂直于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第一立柱121、第二立柱122分别与第一横梁111及第三横梁113首尾连接围合形成矩形框架;第二横梁1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立柱121及第二立柱 122垂直连接,将矩形框架分隔成光伏承载框11和透光承载框12,即透光承载框12与光伏承载框11沿建筑立面高度方向连接,共用第二横梁112,整体结构稳定,光伏承载框11和透光承载框12共同组成幕墙单元的承载框10,透光承载框12安装有透光层40;光伏组件30的背光面安装有接线盒100。该幕墙单元同时具有较好的发电与透光性能。承载框10的第一立柱121与相邻承载框10的第二立柱122相配合的两个立柱装配面在建筑立面上的投影不具有重叠区域。
实际使用时,可在加工厂先制作该幕墙单元,也可以在现场组装,将每个幕墙单元的承载框10划分为光伏承载框11和透光承载框12,分别安装光伏组件30和透光层40,在光伏组件30的背光面安装接线盒100,便于隐藏及提高美观性,通过将承载框10的第一立柱121与相邻承载框10的第二立柱122相配合的两个立柱装配面设置为在建筑立面上的投影不具有重叠区域,即第一立柱121和第二立柱122的两个立柱装配面之间不存在如插芯等相互侵入对方的连接结构,所以相邻两个幕墙单元的第一立柱121和第二立柱122 之间没有移动干涉的关系,两个立柱装配面在建筑立面上的投影不具有重叠区域允许相邻两个承载框10沿垂直于建筑立面的方向相对移动从而可以自由拆装,不用按照从一侧往另一侧按顺序进行的安装方式,实现无序安装的效果,提高了施工效率。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框10的第一立柱121与相邻承载框10 的第二立柱122相配合的两个立柱装配面在第一横梁111的顶面上的投影不具有重叠区域。如此,第一立柱121和第二立柱122的两个立柱装配面之间进一步不存在相互侵入对方的连接结构,所以相邻两个幕墙单元的第一立柱 121和第二立柱122之间在建筑立面的高度方向上没有移动干涉的关系,允许相邻两个承载框10沿建筑立面的高度方向相对移动,可以自由拆装,不用按照从一侧往另一侧按顺序进行的安装方式,进一步实现无序安装的效果,提高了施工效率。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立柱121与第二立柱122相配合的两个装配面为垂直于建筑立面的竖直平面。即第一立柱121和第二立柱122直接对接配合的两个装配面均为竖直平面,两个竖直平面可以是连续的平面或断续的平面,只要相互对接配合后,两个装配面不存在相互侵入对方的连接结构,第一立柱121和第二立柱122之间沿垂直于建筑立面的方向和/或建筑立面的高度方向不存在移动限位,就可以实现左右相邻两个幕墙单元的自由拆装,实现左右方向的无序安装的效果,提高了施工效率。
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第一立柱121和第二立柱122的结构大体相同,第一立柱121和第二立柱122可以相互对称,也可以在细节结构上存在一些差别,只要不影响第一立柱121和第二立柱122的立柱装配面自由装配即可。以第一立柱121为例进行说明,第一立柱12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框板1212 和第二框板1215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板1211和第二连接板1214,第一连接板1211和第二连接板1214的两端均分别连接第一框板1212和第二框板 1215,第一立柱121的第二框板1215与相邻的第二立柱122的第二框板1215 互相装配,形成立柱装配面,沿远离建筑立面的方向,第一连接板1211和第二连接板1214依次布置。
第一立柱121和第二立柱122均通过第一框板1212、第一连接板1211、第二框板1215和第二连接板1214依次首尾连接,围成中空式立柱,且第一立柱121的第二框板1215与相邻的第二立柱122的第二框板1215互相装配,形成立柱装配面,互相装配的两个第二框板1215之间没有插芯等相互侵入对方的连接结构,因此,相邻两个幕墙单元的第一立柱121和第二立柱122之间没有移动干涉的关系,允许相邻两个承载框10沿垂直于建筑立面的方向和 /或建筑立面的高度方向相对移动,可以自由拆装,不用按照从一侧往另一侧按顺序进行的安装方式,实现无序安装的效果,提高了施工效率。第一立柱 121和第二立柱122采用中空式框结构,能够减轻重量。
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框板1215为间断的框板结构,第二框板1215的间断处形成用于通过线缆31和接线器50的开口1217,第一立柱121和第二立柱122均还包括第三连接板1216和第四连接板1213,沿远离建筑立面的方向,第一连接板1211、第三连接板1216、第四连接板1213 和第二连接板1214依次平行布置。第三连接板1216、第四连接板1213和第一框板1212围成具有开口1217的容纳空间301,容纳空间301用于容纳线缆31和接线器50。其中,第三连接板1216和第四连接板1213还可以提高第二框板1212的间断处的结构强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通过间断的第二框板1215形成开口1217,使得第一立柱121和第二立柱122形成具有开口1217的容纳空间301,接线器50和线缆31通过开口1217放入容纳空间301内,不仅可以规范接线器50 和线缆31的放置,而且,还可以有效的避免接线器50和线缆31外露。基于此,从整体上提高光伏幕墙的美观性,还可以对接线器50和线缆31起到防护作用,从而延长接线器50的使用寿命。
如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地,第一框板1212开设有与容纳空间301连通的穿线孔200,穿线孔200用于引出线缆31,线缆31用于将接线器50与设置于光伏组件背光面的接线盒100电连接。如此,通过在第一框板1212上开设穿线孔200,从而方便线缆31从容纳空间301中引出后与光伏组件背光面上的接线盒100电连接,简化线缆的走线。
多个幕墙单元之间的电连接是利用接线盒100将单个幕墙单元的电引出后,再利用接线器50和光伏线缆31等将多个幕墙单元所包括的接线盒100 串接在一起后输出至蓄电池或逆变器等,以实现光伏幕墙所产生的电的输送及利用。
在实际应用中,每一个光伏单元均配置两个接线器50,一个接线器50连接接线盒100的正极输出端,一个接线器50接负极输出端。当需要将多个光伏单元电串联时,可以将其中一个光伏单元配置的与正极输出端电连接的接线器50与另外一个光伏单元配置的与负极输出端电连接的接线器50插接在一起,实现串接。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需要将多个光伏单元电连接在一起后,再将多个光伏单元所产生的电能利用位于边缘上的光伏单元配置的接线器50与如逆变器或蓄电池等连接,以将多个光伏单元所产生的电能输出。而多个光伏单元之间的电连接也可以通过光伏单元配置的接线器50实现。
当然,第一立柱121和第二立柱122还可以为实心结构,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列举的结构形式,只要能够实现装配面的自由装配即可。
如图3、图4、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承载框10 的第一立柱121和第二立柱122的两个立柱装配面之间通过至少一道立柱密封条60密封抵接。多道立柱密封条60沿垂直于建筑立面的方向依次排布设置于第一立柱121和第二立柱122的立柱装配面之间。立柱密封条60为柔性密封条,具有弹性,能够压紧密封。
由上可知,通过在承载框10的第一立柱121和第二立柱122上设置立柱密封条60,使左右相邻两个承载框10可通过立柱密封条60密封连接,实现一道或多道密封,隔绝外部水气灰尘的进入,确保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以保护光伏组件30。
如图4、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立柱密封条60包括第一立柱密封条a601、第一立柱密封条b602、第二立柱密封条a603和第二立柱密封条b604;其中,第一立柱密封条a601设置于第一立柱121上靠近第二连接板 1214的位置;第一立柱密封条b602设置于第二立柱122上靠近第二连接板 1214的位置,幕墙单元的第一立柱密封条a601与相邻幕墙单元的第一立柱密封条b602密封抵接;第二立柱密封条a603设置于第一立柱121上远离第二连接板1214的位置,即靠近第一连接板1211的位置;第二立柱密封条b604 设置于第二立柱122上远离第二连接板1214的位置,即靠近第一连接板1211 的位置,幕墙单元的第二立柱密封条a603与相邻幕墙单元的第二立柱密封条 b604密封抵接。
示例性地,第一立柱密封条a601设置于第一立柱121的第二框板1215 的立柱装配面上,具体地,第二框板1215的立柱装配面上设置有用于抽拉装入第一立柱密封条a601的密封条安装槽1218,密封条安装槽1218沿第一立柱12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立柱密封条a601可以预先在工厂内穿插安装在密封条安装槽1218中,也可以在现场组装时穿插在密封条安装槽1218内,当然,第一立柱密封条a601也可以粘贴固定于第一立柱121的立柱装配面上。第一立柱密封条b602设置于第二立柱122的第二框板1215的立柱装配面,安装结构与第一立柱密封条a601可以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在第一立柱121 和第二立柱122完成装配后,第一立柱密封条b602和第一立柱密封条a601 相互密封抵接,将第一立柱121和第二立柱122的立柱装配面之间的间隙密封。第一立柱密封条a601和第一立柱密封条b602形成远离建筑立面的第一道密封。
第二立柱密封条a603设置于第一立柱121的第二框板1215的立柱装配面上,第二立柱密封条b604设置于第二立柱122的第二框板1215的立柱装配面上,具体安装结构可参照第一立柱密封条a601,在此不再赘述。在第一立柱121和第二立柱122完成装配后,第二立柱密封条a603和第二立柱密封条b604相互密封抵接,将第一立柱121和第二立柱122的装配面之间的间隙密封。第二立柱密封条a603和第二立柱密封条b604形成靠近建筑立面的第二道密封。
采用上述方案的情况下,使相邻的第一立柱121与第二立柱122,在靠近光伏组件30的位置及远离光伏组件30的位置,分别设置相互密封抵接的密封条,实现双重密封的效果,防止水气灰尘等从相邻的立柱之间进入承载框 10内。当然,根据实际需要,第一立柱121和第二立柱122之间还可以设置一道密封、三道密封、四道密封等多道密封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立柱密封条a601与第一立柱密封条 b602的连接面为相匹配的齿形连接面;第二立柱密封条a603与第二立柱密封条b604的连接面为相匹配的齿形连接面。如此设置,齿形连接面能增加接触面积,并起到避免连接面的发送移动的作用,以提高连接的可靠性和密封性。
进一步地,将第一立柱密封条a601设计为L形结构,在L形结构所围成的区域内,将其中一条直边与第一立柱密封条b602抵接,另一条弯折的直边作为搭接结构,可在第一立柱密封条b602随幕墙单元的水平移动后,保证第一立柱密封条a601与第一立柱密封条b602的密封连接关系;同理第二立柱密封条a603也可设计为L形结构,实现上述技术效果。
如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框10的第一横梁111与上下相邻承载框10的第三横梁113相配合的两个面之间存在间隙,且两个面在建筑立面上的投影不具有重叠区域。允许相邻两个承载框10沿垂直于建筑立面的方向相对移动。
采用上述方案的情况下,通过将承载框10的第一横梁111与上下相邻承载框10的第三横梁113相配合的两个面之间设置间隙,能够实现通风散热,保护光伏组件30不发生过热。且两个面设置为在建筑立面上的投影不具有重叠区域的结构。即第一横梁111和第三横梁113的两个面之间不存在插芯等相互侵入对方的连接结构,所以上下相邻两个幕墙单元的第一横梁111和第三横梁113之间没有移动干涉的关系,允许相邻两个承载框10沿垂直于建筑立面的方向相对移动,可以自由拆装,不用按照从下至上的安装方式,实现上下方向的无序安装的效果,提高了施工效率。
示例性地,如图9、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横梁111和第三横梁113同样由连接板和框板组合形成框架结构,与第一立柱121和第二立柱122的结构形式类似。其中,如图12所示,第一横梁111包括第一梁板1111、第二梁板1112、第一竖板1113和第二竖板1114,第一梁板1111和第二梁板1112 由上至下依次排布,第一竖板1113和第二竖板1114沿远离建筑立面的方向依次排布,第一竖板1113和第二竖板1114的两端均分别连接第一梁板1111 和第二梁板1112。
如图11所示,第三横梁113包括第三梁板1131、第四梁板1132、第三竖板1133和第四竖板1134,第三梁板1131和第四梁板1132由上至下依次排布,第三竖板1133和第四竖板1134沿远离建筑立面的方向依次排布,第三竖板1133和第四竖板1134的两端均分别连接第三梁板1131和第四梁板1132。
装配安装时,第一横梁111的第一梁板1111与相邻的第三横梁113的第四梁板1132之间存在间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第一横梁111和第三横梁113均为空心横梁结构,且第一横梁111的第一梁板1111和相邻的第三横梁113的第四梁板 1132之间存在间隙,第一梁板1111和第四梁板1132不存在插芯等侵入对应的连接结构,从而第一横梁111和第三横梁113之间没有移动干涉的关系,允许相邻两个承载框沿垂直于建筑立面的方向相对移动,可以自由拆装,不用按照从下至上的安装方式,实现无序安装的效果,提高了施工效率。且第一横梁111和第三横梁113均采用中空式框架结构,减轻了重量,降低了成本。当然,第一横梁111和第三横梁113也可以采用实心结构。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横梁113的第四梁板1132为间断板结构,即第四梁板1132不连续,间断处形成用于通过线缆和/或接线器的第二开口 1137,第三横梁113还包括第五竖板1135和第六竖板1136,其中,第五竖板 1135和第六竖板1136分别位于第二开口1137两侧,第五竖板1135和第六竖板1136的两侧均分别与第三梁板1131和第四梁板1132连接,沿远离建筑立面的方向,第三竖板1133、第五竖板1135、第六竖板1136和第四竖板1134依次排布。第五竖板1135、第六竖板1136和第三梁板1131围成具有第二开口1137的走线腔1138,方便隐藏走线,从整体上提高光伏幕墙的美观性,且能够起到防护作用。
如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横梁111的第一梁板1111为一个连续的框板。第三横梁113的第四梁板1132为断续的框板。第一横梁111的第一梁板1111与第三横梁113的第四梁板1132之间具有间隙,不会存在插芯等相互侵入对方的连接结构,能够沿垂直于建筑立面的方向相对移动。
如图9和图12所示,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横梁111的第一梁板1111的顶面为一倾斜平面,倾斜平面沿远离建筑立面的方向向下倾斜,即沿由第一竖板1113指向第二竖板1114的方向向下倾斜;第三横梁113的第四梁板1132的底面为水平或倾斜的平面。
如此设置,相邻的第一横梁111和第三横梁113之间不存在插芯等相互侵入对方的连接结构,可以实现上下相邻两个幕墙单元的自由拆装,无需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进一步实现了无序安装的效果,提高了施工效率。且第一横梁111的顶面向室外倾斜,有利于水流自然的向外排出,不会在上下相邻幕墙单元连接处产生积水。
进一步地,图12所示,第一横梁111的第一竖板1113向上延伸凸出第一横梁111的第一梁板1111形成有挡水边1115,可选地,挡水边1115与相邻幕墙单元的第三横梁113的第四梁板1132不接触。如此设置,通过将第一横梁111的靠近建筑立面的一端向上延伸,可作为封边与第三横梁113上的第二横梁密封条702配合,防止水气灰尘进入室内,提高密封效果。当挡水边1115不与相邻幕墙单元的第三横梁113的横梁装配面接触时,能够不干涉上下相邻两个幕墙单元的独立拆装。
如图9-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上下相邻两个承载框10的第一横梁111和第三横梁113之间通过至少一道横梁密封条70密封抵接。在第一横梁111和第三横梁113之间设置一条或多条横梁密封条70,多条横梁密封条 70沿垂直于建筑立面的方向依次布置,形成多道密封。横梁密封条70为柔性密封条,具有弹性,能够压紧密封。
通过在承载框10的第一横梁111和第三横梁113上设置横梁密封条70,使上下相邻两个承载框10可通过横梁密封条70密封连接,实现一道或多道密封,隔绝外部水气灰尘的进入,确保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以保护光伏组件 30。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图11所示,横梁密封条70包括第一横梁密封条 701和第二横梁密封条702,第一横梁密封条701设置于第三横梁113的第四梁板1132上靠近第四竖板1134的位置,幕墙单元的第一横梁密封条701与相邻幕墙单元的第一横梁111密封抵接;第二横梁密封条702设置于第三横梁113的第四梁板1132上远离第四竖板1134的位置,即靠近第三竖板1133 的位置,幕墙单元的第二横梁密封条702与相邻幕墙单元的第一横梁111密封抵接。如此设置,通过在第三横梁113靠近光伏组件30的位置及远离光伏组件30的位置,分别设置与第一横梁111密封抵接的第一横梁密封条701及第二横梁密封条702,实现双重密封的效果,防止水气灰尘等从上下两个幕墙单元相邻的横梁之间进入承载框背面。
示例性地,图10所示,第一横梁密封条701包括密封连接部7011、第一密封部7012和第二密封部7013,密封连接部7011表面与第一横梁111的第一梁板1111上表面抵接;第一密封部7012连接于密封连接部7011靠近第四竖板1134的一端,第一密封部7012远离密封连接部7011的一端与第三横梁 113的第四梁板1132连接;第二密封部7013连接于密封连接部7011远离第四竖板1134的一端,第二密封部7013远离密封连接部7011的一端与第三横梁113连接。如此设置,通过对第一横梁密封条701的结构设计,使其在靠近光伏组件30的位置形成两道相间隔的密封防线,提高对水气灰尘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密封部7012的外表面为倾斜结构或弧形结构,有利于阻挡水汽灰尘的进入,也可防止在两个横梁的接缝处产生沉积。
对于设置有立柱密封条60和/或横梁密封条70的情况,由于相邻承载框 10之间没有连接结构,立柱密封条60和横梁密封条70材质软,且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不会阻碍幕墙单元的自由安装。
示例性地,立柱密封条60和横梁密封条70为三元乙丙橡胶(Ethylene PropyleneDiene Monomer,缩写为EPDM)或其他可以实现相同功能的胶条等。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上述光伏组件30可以是现有技术涉及的常规光伏组件30,可以是单玻光伏组件,也可以是双玻光伏组件。其大体上包括层压件、承载层压件的边框,该边框可以包括长边框和短边框,即长边框和短边框首尾相连构成边框,并卡装在层压件的四周。上述光伏组件30还包括设置在层压件所具有的背光面的接线盒100,接线盒100与层压件所具有的引出线(汇流条)电连接在一起,以将层压件所产生的电能引出。
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幕墙单元还包括副边框20,副边框20安装在光伏承载框11上,副边框20可以以粘结或其他方式连接于光伏组件30的背光面,例如,副边框20可以连接在光伏组件30所包括的边框上,或者连接在光伏组件30所包括的层压件上。可以是副边框20通过粘接件如双面贴加耐候硅酮结构胶与光伏组件30连接。光伏组件30通过副边框20安装于承载框 10上,方便了光伏组件30在承载框10上的安装和拆卸。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伏承载框11在垂直于建筑立面的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为与建筑立面紧固连接的第一安装面,第二侧为与副边框20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安装面。通过第一安装面与建筑立面固定连接,起到建筑立面对幕墙单元的承托效果,通过第二安装面与光伏组件30的副边框20连接来固定层压件,实现在光伏承载框中对层压件的安装;透光承载框 12在垂直于建筑立面的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第三侧为与建筑立面相对应,第四侧为与透光层40连接的第三安装面。
如图3和图8所示,具体地,副边框20可包括横向副框和竖向副框,光伏组件30的竖向副框分别与第一立柱121和第二立柱122的第二连接板1214 可拆卸连接,光伏承载框11中第一横梁111及第二横梁112分别与横向副框可拆卸连接;例如可以是通过紧固螺钉实现螺纹连接。
第二方面,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幕墙,包括多个电连接在一起的幕墙单元,幕墙单元为第一方面所描述的幕墙单元,每个幕墙单元的光伏承载框11对应建筑立面层间的墙体位置,幕墙单元的透光承载框12对应建筑立面的门窗位置:左右相邻的两个幕墙单元的之间具有缝隙,缝隙处设有密封板605,密封板605的两侧分别与相邻两个幕墙单元的远离建筑立面的一侧端面密封连接。
采用该方案,包含第一方面描述的幕墙单元的光伏幕墙,安装在建筑立面上,任意相邻两个幕墙单元的承载框10之间没有连接结构,即不存在如插芯等相互侵入对方的连接结构,所以相邻两个幕墙单元的承载框10之间没有移动干涉的关系,从而可以自由拆装,幕墙单元不用按照从一侧往另一侧按顺序进行的安装方式,实现无序安装的效果,提高了施工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密封板605为几字形密封板,包括:封口部6051、第一连接部6052和第二连接部6053,封口部6051的表面与幕墙单元的外端面平齐;第一连接部6052的外表面与同侧的幕墙单元密封连接,第一连接部6052的第一端与封口部6051连接,第一连接部6052的第二端沿远离第一方向弯折,第一方向为垂直于光伏组件30入光面的方向;第一连接部 6052的第二端与承载框10的第一立柱121的第二连接板1214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6053的外表面与同侧的幕墙单元密封连接,第二连接部6053的第一端与封口部6051连接,第二连接部6053的第二端沿远离第一方向弯折,并与第一连接部6052的第二端弯折方向相反;第二连接部6053的第二端与承载框10的第二立柱122的第二连接板1214固定连接。如此设置,通过将几字形密封板固定在水平方向相邻的幕墙单元之间的竖向接缝处,起到对幕墙单元背光面的密封作用,隔绝了室外大部分雨水气体及灰尘的进入;在实际安装中,仅需将第一连接部6052与第一立柱121固定连接或将第二连接部 6053与第二立柱122连接,这样通过仅对几字形密封板的一侧固定连接,就能使几字形密封板未固定一侧的幕墙单元移动,可根据安装需要对相邻幕墙单元水平方向的做出微动调节。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相邻两个幕墙单元的第一立柱121与第二立柱122组合后,第一立柱121和第二立柱122上的容纳空间301围成容纳腔 300,容纳腔300用于容纳接线器50和线缆31。如此设置,相邻两个幕墙单元的第一立柱121与第二立柱122的容纳空间共同围成容纳腔300,不仅可以规范接线器50的放置,而且,还可以有效的避免接线器50外露;从整体上提高光伏幕墙的美观性的同时,还可以对接线器50起到防护作用,从而延长接线器50的使用寿命。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相邻两个幕墙单元的第一立柱121与第二立柱 122在朝向建筑立面的一端通过封口板606可拆卸连接。如此设置,通过封口板606将朝向建筑立面的相邻幕墙单元的第一立柱121与第二立柱122之间的接缝密封,起到保护和美化内部构造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当相邻幕墙单元安装完成后还可在立柱横梁的十字接缝位置处安装固定一块铝合金封口板703,铝合金封口板703底面与第三横梁113上表面接触,四周采用密封胶密封,防止上层幕墙单元的水气进入下层幕墙单元。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物,如图8所示,包括建筑立面和光伏幕墙,建筑立面上设有墙体连接件80;光伏幕墙为第二方面所描述的光伏幕墙;多个光伏幕墙的光伏承载框11与墙体连接件80紧固连接在一起。
采用该光伏幕墙的建筑物所具有的效果,参考第二方面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光伏幕墙的光伏组件30与建筑立面之间设置有保温棉81和背板90,背板90的边缘与承载框10固定连接,保温棉81 固定连接在背板90的与建筑立面相对的一侧。如此,可减少建筑体与外界的热交换,提高了光伏幕墙的保温效果,通过该光伏幕墙可以起到隔热作用,进而可以满足建筑的保温要求,使该光伏幕墙既可以进行太阳能发电又能作为建筑外墙,提高了光伏幕墙的实用性。现场可采用厚铝背板,铝背板后装有厚保温棉81,铝背板与横梁和立柱的连接处使用泡沫棒+耐候密封胶等密封件71做好四周密封;为提高密封效果,铝背板四周有折边设计,便于四周打胶密封,防止水汽进入到室内。
除此之外,当完成多个光伏单元串接,需要接入逆变器时,可以通过打孔穿过背板90,线缆31通过背板90进入室内梁底区域,并接入逆变器。
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防止上下幕墙单元之间接缝处的水气灰尘进入室内,在横梁密封条70所具有的多重密封效果的基础上,在横梁密封条70所对应的建筑体上,还增加了如附图2所示的内部填充保温材料72 及窗台板73,与上下幕墙单元之间接缝处密封连接,从而保证了该光伏幕墙的气密性、水密性的要求。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21)

1.一种幕墙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框,所述承载框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和所述第三横梁由上至下依次平行间隔布置,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沿建筑立面的高度方向延伸且沿垂直于所述高度方向间隔布置;
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及所述第三横梁首尾连接围合形成矩形框架;
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及所述第二立柱垂直连接,将所述矩形框架分隔为光伏承载框和透光承载框;所述光伏承载框中安装有光伏组件,所述透光承载框中安装有透光层;
所述承载框的第一立柱与相邻所述承载框的第二立柱相配合的两个立柱装配面在所述建筑立面上的投影不具有重叠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幕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框的第一立柱与相邻所述承载框的第二立柱相配合的两个立柱装配面在所述第一横梁的顶面上的投影不具有重叠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幕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框板和第二框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端均分别连接第一框板和所述第二框板,所述第一立柱的第二框板与相邻的所述第二立柱的所述第二框板互相装配,形成所述立柱装配面,沿远离所述建筑立面的方向,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依次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幕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板为间断的框板结构,所述第二框板的间断处形成用于通过线缆和接线器的开口,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均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开口两侧的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所述第四连接板和所述第一框板围成具有所述开口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线缆和所述接线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幕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板开设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穿线孔,所述穿线孔用于引出所述线缆,所述线缆用于将所述接线器与设置于所述光伏组件背光面的接线盒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幕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包括第一梁板、第二梁板、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所述第一梁板和所述第二梁板由上至下依次排布,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二竖板沿远离建筑立面的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二竖板的两端均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梁板和所述第二梁板;
所述第三横梁包括第三梁板、第四梁板、第三竖板和第四竖板,所述第三梁板和所述第四梁板由上至下依次排布,所述第三竖板和所述第四竖板沿远离建筑立面的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第三竖板和所述第四竖板均分别连接所述第三梁板和所述第四梁板;
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一梁板与相邻的所述第三横梁的所述第四梁板之间存在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幕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板的顶面为一倾斜平面,所述倾斜平面沿远离所述建筑立面的方向向下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幕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梁板为间断的框板结构,所述第四梁板的间断处形成用于通过所述线缆和/或所述接线器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三横梁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两侧的第五竖板和第六竖板,所述第五竖板、所述第六竖板和所述第三梁板围成具有所述第二开口的走线腔,所述走线腔用于容纳所述线缆和/或所述接线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幕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一竖板向上延伸凸出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一梁板形成有挡水板。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幕墙单元,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承载框的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两个第二框板之间通过至少一道立柱密封条密封抵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幕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密封条包括:
第一立柱密封条a,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柱的第二框板上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位置;
第一立柱密封条b,设置于所述第二立柱的第二框板上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位置,所述承载框的所述第一立柱密封条a与相邻所述承载框的所述第一立柱密封条b密封抵接;
第二立柱密封条a,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柱的第二框板上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位置;
第二立柱密封条b,设置于所述第二立柱的第二框板上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位置,所述承载框的所述第一立柱密封条a与相邻所述承载框的所述第一立柱密封条b密封抵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幕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密封条a与第一立柱密封条b的连接面为相匹配的齿形连接面;
所述第二立柱密封条a与第二立柱密封条b的连接面为相匹配的齿形连接面。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幕墙单元,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承载框的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一梁板和所述第三横梁的第四梁板之间通过至少一道横梁密封条密封抵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幕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密封条包括:
第一横梁密封条,设置于所述第三横梁的所述第四梁板上靠近所述第四竖板的位置,所述承载框的第一横梁密封条与相邻所述承载框的第一横梁密封抵接;
第二横梁密封条,设置于所述第三横梁的所述第四梁板上远离所述第四竖板的位置,所述幕墙单元的第二横梁密封条与相邻所述幕墙单元的第一横梁密封抵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幕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密封条包括:
密封连接部,所述密封连接部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梁的所述第一梁板上表面抵接;
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连接于所述密封连接部靠近所述第四竖板的一端,所述第一密封部远离所述密封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横梁的第四梁板连接;
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连接于所述密封连接部远离所述第四竖板的一端,所述第二密封部远离所述密封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横梁的第四梁板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幕墙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副边框,所述副边框与所述光伏承载框固定连接,所述光伏组件设置于所述副边框上。
17.一种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电连接在一起的幕墙单元,所述幕墙单元为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幕墙单元,每个所述幕墙单元的光伏承载框对应建筑立面层间的墙体位置,所述幕墙单元的透光承载框对应建筑立面的门窗位置:
左右相邻的两个所述幕墙单元的之间具有缝隙,所述缝隙处设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两侧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幕墙单元的远离建筑立面的一侧端面密封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为几字形密封板,包括:
封口部,所述封口部的表面与所述幕墙单元的远离建筑立面的一侧端面平齐;
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表面与同侧的幕墙单元密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封口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沿远离第一方向弯折,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光伏组件入光面的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与所述承载框的第一立柱固定连接;
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表面与同侧的所述幕墙单元密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封口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端沿远离所述第一方向弯折,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弯折方向相反;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端与所述承载框的第二立柱固定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幕墙单元的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组合围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接线器和线缆。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幕墙单元的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在朝向建筑立面的一端通过封口板可拆卸连接。
21.一种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筑立面,所述建筑立面上设有墙体连接件;
光伏幕墙,所述光伏幕墙为权利要求17至20任一项所述的光伏幕墙;多个所述光伏幕墙的光伏承载框与所述墙体连接件紧固连接在一起。
CN202221984927.XU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幕墙单元、光伏幕墙及建筑物 Active CN2182923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84927.XU CN218292386U (zh)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幕墙单元、光伏幕墙及建筑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84927.XU CN218292386U (zh)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幕墙单元、光伏幕墙及建筑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92386U true CN218292386U (zh) 2023-01-13

Family

ID=84791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84927.XU Active CN218292386U (zh)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幕墙单元、光伏幕墙及建筑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923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9363A1 (zh) * 2022-03-23 2023-09-28 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幕墙单元、光伏幕墙及建筑物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9363A1 (zh) * 2022-03-23 2023-09-28 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幕墙单元、光伏幕墙及建筑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81465B2 (en) Building integrated power generating system
CN218292386U (zh) 一种幕墙单元、光伏幕墙及建筑物
AU2013354388B2 (en) A composite insulating panel
WO2023179363A1 (zh) 一种幕墙单元、光伏幕墙及建筑物
CN217353096U (zh) 一种保护排线的光电幕墙节点结构
JP7290665B2 (ja) 室内構造
WO2011152311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カーテンウォール
CN216810453U (zh) 一种光伏幕墙及建筑物
CN218292382U (zh) 一种层间光伏幕墙及建筑物
CN216920835U (zh) 一种光伏幕墙及建筑物
CN217205629U (zh) 一种预制舱用光伏外围护
KR20130069268A (ko) 건물 일체형 태양광 외장재 구조
CN218562683U (zh) 可以采用多种走线方式的光伏玻璃幕墙
KR20240048222A (ko) 내화 성능을 갖는 건물 일체형 태양전지모듈용 창틀구조체
CN115522667A (zh) 一种层间光伏玻璃幕墙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