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81201U - 一种用于高浓度有机尾气回收利用的树脂吸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高浓度有机尾气回收利用的树脂吸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81201U
CN218281201U CN202222717244.4U CN202222717244U CN218281201U CN 218281201 U CN218281201 U CN 218281201U CN 202222717244 U CN202222717244 U CN 202222717244U CN 218281201 U CN218281201 U CN 2182812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sorption
recovery
tank
concentration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1724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新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Lanbe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Lanbe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Lanbe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Lanbe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1724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812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812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812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浓度有机尾气回收利用的树脂吸附装置,包括吸收降温塔、吸附罐、蒸汽脱附机构和回收系统,吸收降温塔和所述吸附罐连接,蒸汽脱附机构和所述吸附罐的顶部连接,所述回收系统和所述吸附罐的底部连接,所述回收系统包括高浓回收罐、低浓回收罐,所述高浓回收罐和所述低浓回收罐并联设置,并且所述低浓回收罐和所述吸收降温塔连接。通过高浓度和低浓度回收罐的设置,在脱附解析过程中,脱附解析前期及后期的低浓度解析液去往低浓回收罐,脱附解析中期的高浓解析液去往高浓回收罐,这样低浓回收罐回收的低浓度丙酮溶液给前端的吸收降温塔进行补水,高浓回收罐回收的高浓度丙酮溶液可以去精馏塔精馏,极大了降低精馏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高浓度有机尾气回收利用的树脂吸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尾气吸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浓度有机尾气回收利用的树脂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尾气为工业生产中常作的有机溶剂的挥发物,常用的有机溶剂包括丙酮、乙醇、丙醇、异丙醇、丁醇及丁酮等。以丙酮为例,丙酮是一种无色透明有微香气味的有机物,用于制药、农药、橡胶、纤维、制革、油脂、喷漆等行业中,也常用于医药行业的粗品洗涤,如对阿莫西林结晶液进行洗涤,炼油工业中脱蜡及树脂合成行业制孔等,该种有机物产生的挥发性气体具有浓度高、安全风险大、不宜治理等特点。目前,对于挥发性有机丙酮治理的常规方法是采用深冷法、活性炭吸附法及活性炭纤维吸附法等,也有对其进行稀释然后进入高温热氧化装置(RTO)或催化氧化装置(RCO)来治理。
高浓度有机尾气一般指风量高于500m3/h,排气浓度高度10g/m3以上的尾气,其处理方法繁多,特点各异,常用的有氧化法、冷凝法、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等,各种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和特点如附图1所示:
1)氧化法:包括蓄热式高温燃烧装置(RTO)及蓄热式催化氧化装置(RCO),该方法为有机废气氧化法,该方法处理VOCs效果明显,常用来处理大风量低浓度且组份复杂的工况。但用来治理高浓度丙酮尾气,显然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且投入成本高,无法产生回收利用,实现高价值有机物回收。
2)吸附法:目前,对高浓度丙酮挥发性气体的吸附回收或治理一般采用柱状活性炭或活性炭纤维,但存在吸附容量低、易吸湿、表面具有催化作用、易着火、寿命短、蒸汽消耗大等缺点,不推荐单独使用。尤其是柱状活性炭,其缺点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
(1)活性炭使用寿命较短。通常吸附再生的柱状活性炭为3~5mm柱状活性炭,根据四氯化碳吸附效率、碘质、孔径分布、比表面积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分别为60、70、80、90四种以四氯化碳吸附效率为代表的规格,价格从15000元/吨到30000元/吨不等,即使以最常用的70碳来衡量,其使用寿命大多为7~12个月,保持高效的吸附效率周期为5~9个月,而60碳的使用寿命只有半年左右,保持高效吸附效率周期更短。
(2)更换不及时造成排放浓度过高。柱状活性炭的更换周期短,更换频繁,如更换不及时则很容易造成设备排放浓度过高,无法实现达标排放以及有效的溶剂回收,影响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3)脱附工艺复杂且消耗能量大。柱状活性炭的脱附工艺复杂且脱附耗能大,这主要和其孔径分布以及孔道有关。柱状活性炭的细孔有效半径一般为1~10000nm,小孔半径在2nm以下,过渡孔(中孔)半径一般为2~100nm,大孔半径为100~10000nm。小孔容积一般为0.15~0.90mL/g,过渡孔面积一般为0.02~0.10mL/g;大孔容积一般为0.2~0.5mL/g,且其孔道较长。因其孔道较长,极小微孔占比高等原因,因此脱附相对其他吸附材料较为困难,所需能耗高;
(4)安全隐患大。工艺尾气中的丙酮在浓度高时难以采用活性炭或活性炭纤维进行吸附,因为酮类物质中的酰基炭在炭表面容易发生放热聚合,导致活性炭或活性炭纤维在连续吸附酮类有机气体时,放出大量的热而引起吸附效率下降及安全隐患,同时,聚合的酮类物质会堵塞活性炭孔道,导致其脱附再生愈加困难。
此外,使用孔径单一、饱和吸附量低及适应工况能力差的活性炭纤维作为吸附剂吸附治理高浓度丙酮挥发性气体时,很难达标排放,而且频繁再生导致运行能耗过高。
3)直接深冷技术:有机气体回收装置要在零下60℃直至零下90℃下运行,处理风量有限,能耗极高、设备占地面积大、投资和运行费用高,发达国家几乎淘汰了该技术。
4)膜分离:膜分离法是一种新的高效分离方法,它与传统的冷凝法、吸附法和吸收法相比,具有流程简单,回收率高,能耗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该方法适用于中高浓度、低风量VOC(600m3/h以内)的分离与回收。目前采用膜分离法可以回收脂肪和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含氯溶剂、酮、醛、腈、醇、胺、酸等大部分VOC,且随着高效分离膜的开发和价格的降低,膜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但单只气体渗透膜处理的最大风量为50m3/h,面对500m3/h以上的工况时,投资成本较大,且无法达标,常和吸附装置配套使用来完成较低风量、高浓度工况的VOCs治理。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浓度有机尾气回收利用的树脂吸附装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高浓度有机尾气回收利用的树脂吸附装置,包括吸收降温塔、吸附罐、蒸汽脱附机构和回收系统,所述吸收降温塔和所述吸附罐连接,所述蒸汽脱附机构和所述吸附罐的顶部连接,所述回收系统和所述吸附罐的底部连接,所述回收系统包括高浓回收罐、低浓回收罐,所述高浓回收罐和所述低浓回收罐并联设置,并且所述低浓回收罐和所述吸收降温塔连接。
通过高浓度和低浓度回收罐的设置,在脱附解析过程中,脱附解析前期及后期的低浓度解析液去往低浓回收罐,脱附解析中期的高浓解析液去往高浓回收罐,这样低浓回收罐回收的低浓度丙酮溶液给前端的吸收降温塔进行补水,高浓回收罐回收的高浓度丙酮溶液可以去精馏塔精馏,极大了降低精馏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回收系统还包括脱附冷凝器,所述高浓回收罐和所述低浓回收罐均和所述脱附冷凝器的出液口连接,所述脱附冷凝器进气口和所述吸附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吸收降温塔包括喷淋壳体,所述喷淋壳体内部设置有喷淋机构和除雾层,所述除雾层设置在所述喷淋机构上方。
进一步地,还包括喷淋换热器,所述喷淋换热器通过管道和喷淋机构连接。喷淋水经过换热器后进入喷淋机构对有机气体进行喷淋。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罐内设置有非极性树脂吸附层。
进一步地,还包括二级吸附管道,所述吸附罐设置有多个,并且多个所述吸附罐和所述二级吸附管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二级吸附管道包括和所述吸附罐底部连接的一次进气管道和二次进气管道,还包括和所述吸附罐顶部连接的循环出气进气管道和直接排气管道,所述二次进气管道和所述循环出气进气管道连接,还包括进气冷凝器,所述进气冷凝器进气口和所述循环出气进气管道连接,所述进气冷凝器出气口和所述二次进气管道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洗脱再生管道,所述洗脱再生管道和所述吸附罐顶部连接。通过洗脱再生管道的设置,可定期的对吸附罐内树脂层进行洗脱再生,如高沸点有机物不溶于丙酮,则可利用甲醇或乙醇进行洗脱;本装置中的洗脱再生管道和防高温喷淋管路共用,节省了不必要的管道铺设。
进一步地,还包括弹簧式安全阀,所述弹簧式安全阀和所述吸附罐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浅冷换热器和除雾器,所述浅冷换热器的进气口和所述吸收降温塔连接,所述浅冷换热器的出气口和所述除雾器连接,所述除雾器和所述吸附罐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高浓度和低浓度回收罐的设置,在脱附解析过程中,脱附解析前期及后期的低浓度解析液去往低浓回收罐,脱附解析中期的高浓解析液去往高浓回收罐,这样低浓回收罐回收的低浓度丙酮溶液给前端的吸收降温塔进行补水,高浓回收罐回收的高浓度丙酮溶液可以去精馏塔精馏,极大了降低精馏成本。
2)相比传统的活性炭吸附装置以及活性炭纤维吸附装置,该树脂吸附装置具有吸附效率高,吸附时间长,吸附范围广,能够阻燃,安全性高,并且在脱附时,所需的蒸汽量更少等优点。
3)通过吸附罐设置有多个,并且多个所述吸附罐和所述二级吸附管道连接的设置,使两个吸附罐处于串联吸附,另外一个吸附罐处于再生或备用阶段,采用二级吸附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脱附解析后的丙酮浓度。
4)装置具有投资成本低、安全性高、稳定性高、运行能耗低、回收丙酮浓度高、废液量少、工艺设备占地面积小等优势,同时可对丙酮挥发性气体实现超低浓度排放(排放浓度低于10mg/m3)以及不同浓度的回收套用,即可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也可以产生较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高浓度有机尾气各种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吸附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吸附装置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吸附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吸收降温塔;11、喷淋机构;12、除雾层;13、喷淋换热器;2、浅冷换热器;3、除雾器;4、吸附罐;41、非极性树脂吸附层;42、弹簧式安全阀;43、洗脱再生管道;5、二级吸附管道;51、一次进气管道;52、循环出气进气管道;53、二次进气管道;54、直接排气管道;55、进气冷凝器;6、蒸汽脱附机构;61、蒸汽管道;62、蒸汽调节阀;7、回收系统;71、脱附冷凝器;72、高浓回收罐;73、低浓回收罐;74、自动阀门;8、固定板;9、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见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高浓度尾气达标排放及回收利用的树脂吸附装置,包括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上设置有固定架9,还包括固定在固定架9上并依次连接的吸收降温塔1、浅冷换热器2、除雾器3、吸附罐4和蒸汽脱附机构6,还包括和吸附罐4连接的回收系统。
参见附图3和附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收降温塔1包括喷淋机构11和喷淋壳体,所述喷淋机构11设置在所述喷淋壳体内部,为提高喷淋吸附效果,所述喷淋机构11设置有多个,并且多个喷淋机构11在喷淋壳体内部从上向下依次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喷淋机构11设置有两个,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有机尾气的浓度设置多个喷淋机构11,本申请不作限制。所述喷淋塔内还设置有除雾层12,所述除雾层12用于除去经过喷淋机构11喷淋的有机尾气中的水雾。所述除雾层12包括波纹板和丝网,所述波纹板和丝网设置在所述喷淋机构11上方,波纹板用于去除有机尾气中的水滴,丝网用于除去有机尾气中的水雾。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喷淋换热器13,所述喷淋换热器13通过管道和喷淋机构11连接,喷淋水经过喷淋换热器13后进入喷淋机构11对有机气体进行喷淋。所述喷淋换热器13为板式换热器,也可以采用立式列管换热器或者螺旋缠绕换热器,对喷淋水降温的冷媒采用0~8℃冷媒,这样可以让吸收降温塔1内的喷淋水温始终处于较低温度,和丙酮挥发性气体接触时,可以有效吸收丙酮并降低气体温度,让来气温度降到5~20℃。喷淋机构11的设置对于一定压力和流速丙酮挥发性气体来说,水为介质时,水温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越容易从水中逃逸,而低温水有利于丙酮的吸收。因此设置吸收降温塔1的主要目的是起到在丙酮挥发性气体浓度过高时起到降浓的作用以及对丙酮起到降温的作用,也可以去除尾气中的微量高沸点物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浅冷换热器2,所述浅冷换热器2和所述吸收降温塔1的出气口连接,所述浅冷换热器2采用板式换热器,可为拆卸板式或者全焊接板式,如空间宽敞可以用翅片换热器,冷媒采用-15~5℃冷媒,将经过吸收降温塔1降温后的高浓度丙酮挥发性气体继续降温到-5~8℃,由于丙酮冰点较低,即使夹带着一定湿气也不会引起结冰的现象产生。板式换热器的波纹结构可以有效的起到降温、去除大水滴及除雾等效果,相同换热效率下,其占地面积也小于列管或者螺旋燃烧换热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除雾器3采用具备离心、沉降、聚结及丝网除雾功能的四合一除雾器或纤维除雾器,可有效去除水滴和水雾,3~5um的雾沫捕集效率达99%以上,通过除雾器3的设置可有效防止丙酮挥发性气体夹带水滴或水雾进入后端的树脂吸附装置。对于和水混溶的有机物来说,其产生的挥发性气体湿度越低,越有利于树脂吸附,过高的湿度或者夹带水滴会让树脂吸附出现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树脂层间的游离水和树脂表面的水膜会优先溶解和水混溶的有机物,从而影响树脂的吸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附罐4设置有多个,多个吸附罐4串联设置,形成多级吸附模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附罐4设置三个,吸附时,两个罐体处于串联吸附,另外一个吸附罐4处于再生或备用阶段,形成二级吸附模式,采用二级吸附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脱附解析后的丙酮浓度。所述吸附罐4内设置有非极性树脂吸附层41,对于大部分非极性树脂来说,即使匹配较好的孔结构、骨架结构及比表面积,其对丙酮的最大饱和吸附量约为24%,动态吸附量(达到超低浓度排放时的吸附量)约8%,每方树脂在达到饱和吸附量时脱附解析所需要的蒸汽量为200~250kg,而每方树脂在达到动态吸附量时脱附解析所需要的蒸汽量为180kg。此外,树脂的堆积比重约0.7kg/m3,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得出,如采用两个罐子的一级吸附模式(一个罐子吸附,另外一个罐子处于再生或备用),树脂吸附装置实现超低浓度排放(<10mg/m3)时的脱附解析液浓度约23.7%;而如果采用二级吸附模式,树脂吸附装置实现超低浓度排放(<10mg/m3)时的脱附解析液浓度可高达45.6%。
在一些实施例中,和吸附罐4连接的二级吸附管道5的布局采用上二下二模式,即吸附器底部(下方)设置有一次进气管道51和二次进气管道53,吸附器顶部(上方)设置有循环出气进气管道52和直接排气管道54,上方的循环出气进气管道52和二次进气管道53相连,并在连接管道处设置二次进气冷凝器55,一般采用立式列管换热器或者立式螺旋燃烧换热器。
整个吸附周期示意图为:
Figure BDA0003890973780000091
备注:A/B/C分别为三个吸附罐4代号,3个阶段为一个周期,周而复始。
当过高浓度丙酮尾气(浓度大于40g/m3)一次进气温度为0~8℃时,经过第一个吸附罐4吸附后的排气温度相比进气温度上升10~25℃,此时需要进入二次进气冷凝器55,把二次进气(也是一次出气)降到-5~8℃左右,这样可让第二个吸附罐4充分发挥其吸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弹簧式安全阀42,所述弹簧式安全阀42和所述吸附罐4连接。前端进气低温水吸收塔和浅冷换热器2的冷凝下很难出现进气高温现象,整套装置的高温只会产生在脱附和吸附放热阶段。脱附时产生高温的情况有以下几种:蒸汽调节阀失灵、蒸汽脱附解析的出气不畅通,即脱附出气和冷却出气阀故障,以及脱附解析用卧式换热器被冻住,此时弹簧式安全阀42的引入可以有效解决脱附高温的现象,弹簧式安全阀42的公称压力为1.6MPa,整定压力为0.1MPa,排放压力:0.103MPa,回座压力:0.06MPa。当吸附罐4内在脱附时持续升温且无法出气时,弹簧式安全阀42会自动开启。此外,吸附放热现象产生的概率较低,这主要和树脂导热系数低以及吸附放热量小有关,但本装置中还是设置了吸附放热防高温喷淋管路,当吸附放热量较大以至于吸附罐4温升超过70℃以后,本装置的自控程序会进行喷淋阀门连锁,对吸附罐4进行水喷淋降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洗脱再生管道43,所述洗脱再生管道和所述吸附罐4连接。高沸点挥发性有机物一直是传统吸附材料活性炭和碳纤维的治理难点,尤其是沸点超过150℃的有机物,活性炭和碳纤维再生困难,从而导致吸附性能大幅下降。而对于非极性树脂而言,即使吸附了高沸点挥发性有机物也可以通过丙酮洗脱或者醇洗进行再生,本装置中设置的洗脱再生管道43,可通过自动连锁程序定期的树脂进行洗脱再生,如高沸点有机物不溶于丙酮,则可利用甲醇或乙醇进行洗脱。此外,本装置中的洗脱再生管道和防高温喷淋管路共用,节省了不必要的管道铺设。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蒸汽脱附机构6,所述蒸汽脱附机构6包括蒸汽调节阀62和蒸汽管道61,所述蒸汽调节阀62和所述蒸汽管道61连接,所述蒸汽管道61和所述吸附罐4连接。本装置中的非极性树脂层吸附饱和后采用蒸汽调节阀62调节后的蒸汽进行脱附,蒸汽调节阀62可将高压、大流量蒸汽调节成中低压、小流量蒸汽,即可以降低蒸汽能耗,也可以控制蒸汽的脱附解析温度,对于丙酮挥发性有机物的解析,蒸汽温度一般控制为95~100℃。脱附解析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前期主要是蒸汽渗透整个非极性树脂层并让整个非极性树脂层上下温度接近一致的时期,这个阶段大概需要10~15min;中期也就是蒸汽充分解析树脂层的时期,此期间脱附解析液浓度最高,这个阶段大概需要80~100min;后期主要是让蒸汽解析残留的有机物,让树脂解析彻底的时期,此阶段大概需要15~20min。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回收系统7,所述回收系统7包括脱附冷凝器71以及分别和脱附冷凝器71相连的高浓回收罐72、低浓回收罐73,脱附解析后蒸汽首先经过脱附冷凝器71冷凝,脱附解析前期及后期的脱附解析液通过自动阀门74控制去往低浓回收罐73,脱附解析中期的高浓解析液通过自控去往高浓回收罐72,这样高浓回收罐72回收的高浓度丙酮溶液可以去精馏塔精馏,极大的降低精馏成本。低浓回收罐73回收的低浓度丙酮溶液可通过自动阀门74连锁给前端吸收降温塔1进行补水,累计到一定量后可去往渗透气化膜装置进行脱水提纯或去精馏塔精馏。
工作过程:
(1)吸收
一定压力和流速的丙酮挥发性气体通过吸收降温塔1进行吸收,水为介质,通过喷淋换热器13对介质水进行降温。
(2)初冷和除雾
经过吸收的丙酮尾气进入浅冷换热器2,浅冷换热器2采用板式换热器,冷媒采用-15~5℃冷媒,将经过低温水吸收降温塔1降温后的高浓度丙酮挥发性气体继续降温到-5~8℃,通过浅冷换热器2来冷却一部分丙酮,板式换热器和四合一除雾器3相连,除雾器3下方和高浓回收罐相连。浅冷换热器2和除雾器3设置旁通,以便水汽结冰堵塞换热器时影响吸附运行。
(3)吸附净化
经过浅冷换热器2浅冷和除雾器3除雾后的丙酮挥发性气体进入非极性树脂吸附罐4进行二级吸附(两个串联的吸附罐),最后净化过的废气通过烟囱排入大气中。吸附采用二吸附模式,以达到极高的净化效率,实现达标排放。
(4)脱附解析
吸附到一定程度后的吸附罐4,采用蒸汽调节阀62调节后的蒸汽(95~100℃)进行脱附,非极性介孔树脂的脱附时间较短,所消耗蒸汽较少,脱附出的丙酮和水蒸汽首先进入脱附冷凝器71(0~8℃浅冷水)进行冷凝。冷凝液化的丙酮和水。根据不同的脱附解析阶段进入不同的回收罐,脱附前期和后期的解析液体进入低浓回收罐73,脱附中期的高浓解析液进入高浓回收罐72,低浓丙酮液体可进如渗透气化膜装置进行脱水提浓,高浓丙酮液体可直接去精馏。另外,低浓回收罐73的低浓度丙酮可对前端冷水吸收降温塔1进行补液。
(5)降温-干燥
脱附后的吸附罐器需引入空气对其以及其所载的非极性介孔树脂进行冷却,和其他吸附材料不同,本装置中的非极性树脂冷却时间较短,冷却时产生的挥发性气体可再次回到吸附装置前端进行吸附,以防止冷却时超标排放。另外,为了防止空气温度过高导致降温不彻底,可在冷却风进气管道上设置换热器进行冷却风进气降温,以便让树脂吸附层在冷却后达到较低的温度(15℃以下)。
以上过程均由PLC程序控制,自动切换,交替进行。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PLC程序控制,对设备进行全自动监测与控制。根据工艺要求,自动运行时的吸附时间、脱附时间、冷却时间和间歇时间可通过程序来设定。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高浓度有机尾气回收利用的树脂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降温塔(1)、吸附罐(4)、蒸汽脱附机构(6)和回收系统(7),所述吸收降温塔(1)和所述吸附罐(4)连接,所述蒸汽脱附机构(6)和所述吸附罐(4)的顶部连接,所述回收系统(7)和所述吸附罐(4)的底部连接,所述回收系统(7)包括高浓回收罐(72)、低浓回收罐(73),所述高浓回收罐(72)和所述低浓回收罐(73)并联设置,并且所述低浓回收罐(73)和所述吸收降温塔(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浓度有机尾气回收利用的树脂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系统(7)还包括脱附冷凝器(71),所述高浓回收罐(72)和所述低浓回收罐(73)均和所述脱附冷凝器(71)的出液口连接,所述脱附冷凝器(71)进气口和所述吸附罐(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浓度有机尾气回收利用的树脂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降温塔(1)包括喷淋壳体,所述喷淋壳体内部设置有喷淋机构(11)和除雾层(12),所述除雾层(12)设置在所述喷淋机构(11)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高浓度有机尾气回收利用的树脂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降温塔(1)还包括喷淋换热器(13),所述喷淋换热器(13)通过管道和所述喷淋机构(1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浓度有机尾气回收利用的树脂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罐(4)内设置有非极性树脂吸附层(4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浓度有机尾气回收利用的树脂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级吸附管道(5),所述吸附罐(4)设置有多个,并且多个所述吸附罐(4)和所述二级吸附管道(5)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高浓度有机尾气回收利用的树脂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吸附管道(5)包括和所述吸附罐(4)底部连接的一次进气管道(51)和二次进气管道(53),还包括和所述吸附罐(4)顶部连接的循环出气进气管道(52)和直接排气管道(54),所述二次进气管道(53)和所述循环出气进气管道(52)连接,所述二级吸附管道(5)还包括进气冷凝器(55),所述进气冷凝器(55)进气口和所述循环出气进气管道(52)连接,所述进气冷凝器(55)出气口和所述二次进气管道(5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浓度有机尾气回收利用的树脂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洗脱再生管道(43),所述洗脱再生管道(43)和所述吸附罐(4)顶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浓度有机尾气回收利用的树脂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簧式安全阀(42),所述弹簧式安全阀(42)和所述吸附罐(4)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浓度有机尾气回收利用的树脂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浅冷换热器(2)和除雾器(3),所述浅冷换热器(2)的进气口和所述吸收降温塔(1)连接,所述浅冷换热器(2)的出气口和所述除雾器(3)连接,所述除雾器(3)和所述吸附罐(4)连接。
CN202222717244.4U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用于高浓度有机尾气回收利用的树脂吸附装置 Active CN2182812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17244.4U CN218281201U (zh)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用于高浓度有机尾气回收利用的树脂吸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17244.4U CN218281201U (zh)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用于高浓度有机尾气回收利用的树脂吸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81201U true CN218281201U (zh) 2023-01-13

Family

ID=84806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17244.4U Active CN218281201U (zh)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用于高浓度有机尾气回收利用的树脂吸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812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88820B (zh) 以氮气为脱附介质的活性炭纤维有机废气回收方法和系统
CN101362076B (zh) 一种活性炭吸附剂的再生方法
CN111348623B (zh) 一种“甲醇氧化制甲醛”驰放尾气中氢气回收纯化系统
CN202460412U (zh) 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CN203556260U (zh) 废水或废气中易挥发有机溶剂的回收装置
CN109264674B (zh) 一种利用冶炼烟气制取硫酸的工艺及系统
CN101259357A (zh) 从印刷行业废气中吸附回收有机溶剂的方法及装置
CN206103392U (zh) 一种高温高湿油气回收和净化装置
CN108380001B (zh) 一种储罐区保护氮气回收处理循环利用系统及方法
CN208345747U (zh) 一种炼厂区油品装卸平台油气回收系统
CN114392632B (zh) 一种氮气保护的脱脂工艺有机废气冷凝回收处理方法
CN116059784A (zh) 一种变压吸附捕集烟气二氧化碳的方法及系统
CN102476013A (zh) 新型有机废气回收方法及系统
CN219836305U (zh) 一种多级树脂高效吸附系统
CN218281201U (zh) 一种用于高浓度有机尾气回收利用的树脂吸附装置
CN210699395U (zh) 一种低温甲醇洗驰放气脱硫零排放系统
CN209662968U (zh) 一种油脂浸出车间用的尾气吸收系统
CN208678721U (zh) 一种储罐区保护氮气回收处理循环利用系统
CN114053801A (zh) 一种氖气回收系统
CN106310697A (zh) 一种新型集成油气深度回收与排放控制系统
CN205435373U (zh) 一种有机气体资源化回收处理的装置
CN216418937U (zh) 一种用于油田VOCs治理的臭氧催化氧化系统
CN217698618U (zh) 一种二甲硫醚尾气回收设备
CN219252144U (zh) 一种用于双氧水生产过程中氧化尾气处理的装置
CN216878578U (zh) 一种氮气保护的脱脂工艺有机废气冷凝回收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