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62968U - 一种油脂浸出车间用的尾气吸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脂浸出车间用的尾气吸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62968U
CN209662968U CN201920227652.7U CN201920227652U CN209662968U CN 209662968 U CN209662968 U CN 209662968U CN 201920227652 U CN201920227652 U CN 201920227652U CN 209662968 U CN209662968 U CN 2096629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ated carbon
tail gas
paraffin oil
carbon adsorber
sol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2765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凡中
马志强
倪迅雷
高建锋
袁秋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cang Baoma Oils & Fat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cang Baoma Oils & Fat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cang Baoma Oils & Fat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cang Baoma Oils & Fat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2765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629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629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629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脂浸出车间用的尾气吸收系统,其包括尾气预处理单元,其将尾气中颗粒和水雾滤除;石蜡油吸收单元;活性炭吸附单元,其包括与石蜡油吸收塔的排气端部连通的活性炭吸附塔、能够对活性炭吸附塔进行溶剂脱附的脱附组件,其中活性炭吸附塔至少有两个,并分成两组,一组为工作组,另一组为备用组,当工作组处于吸附饱和状态时,备用组与石蜡油吸收塔连通,脱附组件自动对处于饱和状态下的工作组进行脱附。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将尾气的中溶剂实现95%~99.9%的回收率,而且排空时气体中的溶剂浓度控制在0.08~0.1g/m3,符合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同时操作简单,大幅度的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油脂浸出车间用的尾气吸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脂浸出车间用的尾气吸收系统。
背景技术
在食用油脂浸出车间生产过程中,浸出的油料是油料的预榨饼、油料的生坯或油料的膨化颗粒,由于这些油料有一定的空隙率,在进入浸出系统时总要带入一定量的空气;混合油汽提和湿粕脱溶时均有直接蒸汽喷入,同样要带入一部分空气进入浸出系统中;以及由于各个设备密封不好,特别是负压蒸发工艺,也有少量的空气进入。这些空气和溶剂接触,有挥发的溶剂气体分子,这类气体分子使空气饱和,形成含溶剂的空气,把这种气体称作自由气体,也称为尾气,对这种气体进行处理或回收的装置称为尾气吸收系统。
由于这部份气体不能被冷凝器所冷凝,长期聚集会增加容器内的压力,若不及时排出,将会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引起危险事故的发生。同时,这部份气体中混有大量的溶剂,如直接排放,不但会增加溶耗,增加成本,而且会污染环境,所以,在尾气排空前一定要对其中的溶剂进行回收。
由上述所知,在油脂浸出车间各个设备排出的空气中,始终含有一定数量的溶剂蒸汽。溶剂蒸汽在自身气体中的含量,取决于溶剂馏分的组成,以及取决于冷凝器的温度。
通常这种自由气体中的溶剂是在回收装置即尾气吸收系统中进行回收的。目前国内外吸收的方法如下:采用冷冻剂冷冻回收方法;利用石蜡油或者植物油吸收回收方法(液体吸收);利用活性炭吸附回收方法(固体吸附)。这些方法的选择有限制,取决于溶剂蒸气在它与空气的混合气体中的浓度,冷冻法回收应用于浓度170~250g/m3时;石蜡油或植物油回收应用于浓度140~170g/m3时;活性炭回收应用于浓度50~140g/m3时,如果溶剂浓度超过这些范围,则吸收溶剂的效果将大打折扣。一般情况下,石蜡油吸收回收方法利用最多。
具体的,采用冷冻剂冷冻回收方法分为低温水冷却回收和制冷剂冷冻回收两种。低温水采用温度为7~15℃的地下水,不循环使用,这种方法溶剂回收率较低,且大量使用地下水,故新建或改造的油脂加工厂不会采用。制冷剂主要用冷却温度为-20~-10℃的制冷剂,常用的有氨和氟里昂,存在对食用油的污染的风险,也不利于环保,操作时控制非常麻烦,最多能回收自由气体中所含溶剂的60%,效果并不理想。
至于采用液体吸收方法,其以石蜡油为吸收剂,所采用的设备是吸收塔和解析塔,但是经过石蜡油吸收后,所排放的尾气溶剂含量,预计回收率为80%~90%左右,致使溶剂回收率偏低,这样一来,食用油脂浸出车间的溶剂消耗量控制在1.5~2.5kg/(t原料)之间,无法再进一步降低,同时所排放气体很难符合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这对油脂加工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成本压力和环保压力。
针对活性炭吸附回收方法,其具有很好的回收效果,但是它存在三个问题,即吸附热和解析热的产生,溶剂气体集聚达到爆炸极限,活性炭吸附和再生的操作是间歇操作的,因此它的运用因上述操作麻烦和不安全的因素而受到极大限制,实际上现在在工业上很少采用了。(活性炭的吸附热是相当大的,约每吸附1g溶剂就要产生347~695J的热量,这热量如不排除就会积聚在活性炭床上,使温度很快上升,遇空气会造成自燃。另外,自由气体进入活性炭床,它的组成就不断改变,不可避免达到爆炸极限。因此活性炭吸附虽然效果很好,但是存在局部过热和爆炸极限问题。)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三种吸收方法均存在严重的缺陷,在生产过程中为避免这些缺陷带来的麻烦甚至是事故,必须配置大量的配套设备进行控制,必须配备专门岗位人员进行监控和操作,并制订严格的管理措施,必须在浸出车间里为它设计专门的设备平台,等等,因此在投资、生产成本、吸收效果、环保、食品安全等方面,存在技术性问题和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油脂浸出车间用的尾气吸收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脂浸出车间用的尾气吸收系统,其包括:
石蜡油吸收单元,其包括与油脂浸出车间排气端部连通的石蜡油吸收塔、解析塔、第一冷凝器、以及第一溶剂回收器,其中解析塔能够将石蜡油吸收塔内石蜡油中所含有的溶剂解析出来,第一冷凝器将解析塔所解析后的气体液化,第一溶剂回收器将液化后的溶剂与石蜡油分离并回收;
尾气预处理单元,其设置在所述的石蜡油吸收塔与油脂浸出车间排气端部之间且能够将尾气中颗粒和水雾滤除;
活性炭吸附单元,其包括与所述石蜡油吸收塔的排气端部连通的活性炭吸附塔、能够对活性炭吸附塔进行溶剂脱附的脱附组件,其中活性炭吸附塔至少有两个,并分成两组,一组为工作组,另一组为备用组,当工作组处于吸附饱和状态时,备用组与石蜡油吸收塔连通,脱附组件自动对处于饱和状态下的工作组进行脱附。
优选地,活性炭吸附塔有两个,一个为工作组,一个为备用组;尾气吸收系统还包括用于将两个活性炭吸附塔与石蜡油吸收塔排气端部相连通的三通阀Ⅰ,当吸附时,三通阀Ⅰ将两个中的一个活性炭吸附塔与石蜡油吸收塔连通;当一个活性炭吸附塔吸附饱和状态时,处于饱和状态的活性炭吸附塔停止通入自石蜡油吸收塔排出的气体,三通阀Ⅰ切换将另一个活性炭吸附塔与石蜡油吸收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脱附组件包括设置在每个活性炭吸附塔的排尾气通道中且用于监控排出尾气流量的监控器、与监控器连通且能够对活性炭吸附塔进行脱附的脱附机构、以及与监控器和脱附机构相连通的PLC控制器,其中监控器具有设定模块,当所监测值小于或等于设定模块所设定值时,PLC控制器驱使三通阀Ⅰ切换,且脱附机构对处于饱和状态的活性炭吸附塔进行脱附。
在此,申请人解释一下“设定值”,可以理解的活性炭吸附塔处于饱和状态下的“流量安全值”,只要等于或超过该限值,马上停止供尾气,进行脱附。
优选地,脱附机构包括设置在气体管路上的三通阀Ⅱ、与三通阀Ⅱ连通的直接蒸汽加热部件、与每个活性炭吸附塔相连通的第二冷凝器、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的第二溶剂回收器、以及能够对活性炭吸附塔的活性炭吸附剂进行干燥和冷却以恢复吸附能力的辅助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每个活性炭吸附塔还具有一个溶剂回收通道,溶剂回收通道与第二冷凝器相连通,且在排尾气通道和溶剂回收通道上分别设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其中当活性炭吸附塔处于吸附状态时,第一控制阀打开,第二控制阀闭合;当处于脱附时,第二控制阀打开,第一控制阀闭合。
优选地,辅助部件包括能够加入热或冷介质的交换器、用于将交换器所加热或冷却的气体送入待脱附活性炭吸附塔中的第一风机。
具体的,热介质为蒸汽,冷介质为冷却水。
本例中,活性炭吸附单元过程分为四个:吸附、蒸发、干燥、冷却,尾气通过活性炭层时,溶剂被吸附,而尾气此时可达标(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排入大气中,当吸附塔中活性炭的吸附能力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尾气流即被转换进入到另一个吸附塔,被溶剂所饱和的活性炭,可开通直接蒸汽加热,由水蒸气带走吸附剂中的溶剂,且一起到第二冷凝器冷凝,然后在由第二溶剂回收器进行溶剂回收,这样一来,可实现95%~99.9%的回收率。
同时,为了在通蒸汽后恢复活性炭的吸附能力,由交换器加入的蒸汽对空气进行干燥,然后由第一风机将热空气导入吸附塔,对活性炭进行干燥;然后更换交换器内的介质,通入冷却水,由交换器对空气进行冷却,再有第一风机将冷空气导向活性炭,以求恢复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使吸附塔完成脱附,进而使得两个吸附塔能够交替循环使用。
优选地,活性炭吸附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活性炭吸附塔与石蜡油吸收塔连通管道上的第二风机。
优选地,尾气预处理单元包括含有过滤组件的过滤器。
此外,尾气吸收系统还包括阻火器、逆止阀、泄爆口、以及与石蜡油吸收单元和活性炭吸附单元相连通的氮气安全防护单元。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将尾气的中溶剂实现95%~99.9%的回收率,而且排空时气体中的溶剂浓度控制在0.08~0.1g/m3,符合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同时操作简单,大幅度的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尾气吸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虚线表示尾气的走向);
其中:1、尾气预处理单元;10、过滤器;
2、石蜡油吸收单元;20、石蜡油吸收塔;21、解析塔;22、第一冷凝器;23、第一溶剂回收器;
3、活性炭吸附单元;30、活性炭吸附塔;30a、排尾气通道;30b、溶剂回收通道;31、脱附组件;310、监控器;311、脱附机构;a、三通阀Ⅱ;b、直接蒸汽加热部件;c、第二冷凝器;d、第二溶剂回收器;e、辅助部件;e1、交换器;e2、第一风机;f1、第一控制阀;f2、第二控制阀;32、第二风机;
4、三通阀Ⅰ;
X、油脂浸出车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1,按照本实施例的油脂浸出车间用的尾气吸收系统,其包括尾气预处理单元1、石蜡油吸收单元2和活性炭吸附单元3。
具体的,石蜡油吸收单元2,其包括与油脂浸出车间X排气端部连通的石蜡油吸收塔20、解析塔21、第一冷凝器22、以及第一溶剂回收器23,其中解析塔21将石蜡油吸收塔20中含有溶剂解析出来,第一冷凝器22将解析塔21所解析后的气体液化,第一溶剂回收器23将液化后的溶剂与石蜡油分离并回收。
至于石蜡油吸收塔20、解析塔21、第一冷凝器22、以及第一溶剂回收器23,属于本领域常用设备,在此不对其进行一一阐述。
尾气预处理单元1,其设置在石蜡油吸收塔20与油脂浸出车间X排气端部之间且能够将尾气中颗粒和水雾滤除;其主要包括含有过滤组件的过滤器10,也就是说,只要达到去除尾气中的颗粒和水雾即可,也是属于本领域常用设备,在此不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活性炭吸附单元3,其包括与石蜡油吸收塔20的排气端部连通的活性炭吸附塔30、能够对活性炭吸附塔30进行溶剂脱附的脱附组件31,其中活性炭吸附塔30有两个,并分成两组,一个为工作组,另一个为备用组,当工作组处于吸附饱和状态时,备用组与石蜡油吸收塔20连通,脱附组件31自动对处于饱和状态下的工作组进行脱附。
尾气吸收系统还包括用于将两个活性炭吸附塔30与石蜡油吸收塔20排气端部相连通的三通阀Ⅰ4,当吸附时,三通阀Ⅰ4将两个中的一个活性炭吸附塔30与石蜡油吸收塔20连通;当一个活性炭吸附塔30吸附饱和状态时,处于饱和状态的活性炭吸附塔30停止通入自石蜡油吸收塔20排出的气体,三通阀Ⅰ4切换将另一个活性炭吸附塔30与石蜡油吸收塔20连通。
脱附组件31包括设置在每个活性炭吸附塔30的排尾气通道30a中且用于监控排出尾气流量的监控器310、与监控器310连通且能够对活性炭吸附塔30进行脱附的脱附机构311、以及与监控器310和脱附机构311相连通的PLC控制器(图中未显示,但不难想到),其中监控器310具有设定模块,当所监测值小于或等于设定模块所设定值时,PLC控制器驱使三通阀Ⅰ4切换,且脱附机构311对处于饱和状态的活性炭吸附塔30进行脱附。
在此,申请人解释一下“设定值”,可以理解的活性炭吸附塔处于饱和状态下的“流量安全值”,只要等于或超过该限值,马上停止供尾气,进行脱附。
脱附机构311包括设置在气体管路上的三通阀Ⅱa、与三通阀Ⅱa连通的直接蒸汽加热部件b、与每个活性炭吸附塔30相连通的第二冷凝器c、与第二冷凝器c连通的第二溶剂回收器d、以及能够对活性炭吸附塔30的活性炭吸附剂进行干燥和冷却以恢复活性炭吸附剂的吸附能力的辅助部件e。
本例中,每个活性炭吸附塔30还具有一个溶剂回收通道30b,溶剂回收通道30b与第二冷凝器c相连通,且在排尾气通道30a和溶剂回收通道30b上分别设有第一控制阀f1和第二控制阀f2,其中当活性炭吸附塔30处于吸附状态时,第一控制阀f1打开,第二控制阀f2闭合;当处于脱附时,第二控制阀f2打开,第一控制阀f1闭合。
辅助部件e包括能够加入热或冷介质的交换器e1、用于将交换器e1所加热或冷却的气体(空气)送入待脱附活性炭吸附塔30中的第一风机e2。
具体的,热介质为蒸汽,冷介质为冷却水。
本例中,活性炭吸附单元3过程分为四个:吸附、蒸发、干燥、冷却,尾气通过活性炭层时,溶剂被吸附,而尾气此时可达标(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排入大气中,当吸附塔中活性炭的吸附能力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尾气流即被转换进入到另一个吸附塔,被溶剂所饱和的活性炭,可开通直接蒸汽加热,由水蒸气带走吸附剂中的溶剂,且一起到第二冷凝器冷凝,然后在由第二溶剂回收器进行溶剂回收,这样一来,可实现95%~99.9%的回收率。
此外,活性炭吸附单元3还包括设置在活性炭吸附塔30与石蜡油吸收塔20连通管道上的第二风机32。
与此同时,本例中的尾气吸收系统还包括阻火器、逆止阀、泄爆口、以及与石蜡油吸收单元和活性炭吸附单元相连通的氮气安全防护单元。
本例中,阻火器、逆止阀、泄爆口、氮气安全防护装置均与PLC控制器连通,最终的目的就是形成完善的安全控制系统(虽然这些都没在图中显示,但对于本领域人员来说,是十分常用的,在此不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不仅能够将尾气的中溶剂实现95%~99.9%的回收率,而且排空时气体中的溶剂浓度控制在0.08~0.1g/m3,符合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同时操作简单,大幅度的降低成本。
同时,本实施例的实施过程如下:
1)、油脂浸出车间排出的尾气由尾气预处理单元将尾气中颗粒和水雾滤除,并通向石蜡油吸收单元;
2)、由石蜡油吸收单元对处理后的尾气进行吸收,并通过所述解析塔、第一冷凝器、以及第一溶剂回收器实现溶剂的回收,同时排出的气体导向至活性炭吸附单元,其中所排出的气体中溶剂的含量占10%~20%;
3)、由活性炭吸附单元的工作组进行尾气吸附处理,处理后的尾气自活性炭吸附单元的工作组排出,其中所排出的气体中溶剂的含量占0.1%~5%,同时,当工作组处于吸附饱和状态时,自石蜡油吸收单元排出的气体进入备用组进行吸附处理,同时脱附组件自动对吸附饱和状态下的活性炭吸附塔进行溶剂脱附,并进行脱附后溶剂的回收,同时脱附后的活性炭吸附塔形成备用组,如此交替循环使用,可不间断的实现尾气的吸收。
同时,上述的脱附过程如下:
a)、采用直接蒸汽通入活性炭吸附塔内,由蒸汽将活性炭吸附剂上的溶剂带出活性炭吸附塔,然后进行液化,以实现溶剂的回收;
b)、向活性炭吸附塔内通入加热后的热空气,使得活性炭吸附剂快速干燥;
c)、向活性炭吸附塔内通入冷却后的冷空气,使得活性炭吸附剂快速冷却,以恢复活性炭吸附剂的吸附能力。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且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油脂浸出车间用的尾气吸收系统,其包括:
石蜡油吸收单元,其包括与油脂浸出车间排气端部连通的石蜡油吸收塔、解析塔、第一冷凝器、以及第一溶剂回收器,其中所述的解析塔能够将所述石蜡油吸收塔内石蜡油中所含有的溶剂解析出来,所述的第一冷凝器将所述解析塔所解析后的气体液化,所述第一溶剂回收器将液化后的溶剂与石蜡油分离并回收;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气吸收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石蜡油吸收塔与所述油脂浸出车间排气端部之间的尾气预处理单元、与所述石蜡油吸收塔排气端部连通的活性炭吸附单元,其中所述的尾气预处理单元能够将尾气中颗粒和水雾滤除,所述的活性炭吸附单元包括与所述石蜡油吸收塔的排气端部连通的活性炭吸附塔、能够对所述活性炭吸附塔进行溶剂脱附的脱附组件,其中所述活性炭吸附塔至少有两个,并分成两组,一组为工作组,另一组为备用组,当所述工作组处于吸附饱和状态时,所述的备用组与所述石蜡油吸收塔连通,所述的脱附组件自动对处于饱和状态下的所述工作组进行脱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脂浸出车间用的尾气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吸附塔有两个,一个为所述工作组,一个为所述备用组;所述的尾气吸收系统还包括用于将两个所述活性炭吸附塔与所述石蜡油吸收塔排气端部相连通的三通阀Ⅰ,当吸附时,所述的三通阀Ⅰ将两个中的一个所述活性炭吸附塔与所述石蜡油吸收塔连通;当一个所述的活性炭吸附塔吸附饱和状态时,处于饱和状态的所述活性炭吸附塔停止通入自所述石蜡油吸收塔排出的气体,所述的三通阀Ⅰ切换将另一个所述活性炭吸附塔与所述石蜡油吸收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脂浸出车间用的尾气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附组件包括设置在每个所述活性炭吸附塔的排尾气通道中且用于监控排出尾气流量的监控器、与所述的监控器连通且能够对所述活性炭吸附塔进行脱附的脱附机构、以及与所述监控器和所述脱附机构相连通的PLC控制器,其中所述的监控器具有设定模块,当所监测值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模块所设定值时,所述的PLC控制器驱使所述的三通阀Ⅰ切换,且所述的脱附机构对处于饱和状态的所述活性炭吸附塔进行脱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脂浸出车间用的尾气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附机构包括设置在气体管路上的三通阀Ⅱ、与所述三通阀Ⅱ连通的直接蒸汽加热部件、与每个所述活性炭吸附塔相连通的第二冷凝器、与所述第二冷凝器连通的第二溶剂回收器、以及能够对所述活性炭吸附塔的活性炭吸附剂进行干燥和冷却以恢复吸附能力的辅助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脂浸出车间用的尾气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活性炭吸附塔还具有一个溶剂回收通道,所述的溶剂回收通道与所述第二冷凝器相连通,且在所述排尾气通道和所述溶剂回收通道上分别设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其中当所述活性炭吸附塔处于吸附状态时,所述的第一控制阀打开,所述的第二控制阀闭合;当处于脱附时,所述的第二控制阀打开,所述的第一控制阀闭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脂浸出车间用的尾气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部件包括能够加入热介质或冷介质的交换器、用于将所述的交换器所加热或冷却的气体送入待脱附所述活性炭吸附塔中的第一风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脂浸出车间用的尾气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介质为蒸汽,所述的冷介质为冷却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脂浸出车间用的尾气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炭吸附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活性炭吸附塔与所述石蜡油吸收塔连通管道上的第二风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脂浸出车间用的尾气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预处理单元包括含有过滤组件的过滤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脂浸出车间用的尾气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气吸收系统还包括阻火器、逆止阀、泄爆口、以及与所述石蜡油吸收单元和所述活性炭吸附单元相连通的氮气安全防护单元。
CN201920227652.7U 2019-02-20 2019-02-20 一种油脂浸出车间用的尾气吸收系统 Active CN2096629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27652.7U CN209662968U (zh) 2019-02-20 2019-02-20 一种油脂浸出车间用的尾气吸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27652.7U CN209662968U (zh) 2019-02-20 2019-02-20 一种油脂浸出车间用的尾气吸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62968U true CN209662968U (zh) 2019-11-22

Family

ID=68569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27652.7U Active CN209662968U (zh) 2019-02-20 2019-02-20 一种油脂浸出车间用的尾气吸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629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9616A (zh) * 2019-02-20 2019-07-12 太仓市宝马油脂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油脂浸出车间用的尾气吸收系统及工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9616A (zh) * 2019-02-20 2019-07-12 太仓市宝马油脂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油脂浸出车间用的尾气吸收系统及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88820B (zh) 以氮气为脱附介质的活性炭纤维有机废气回收方法和系统
CN205461670U (zh) 一种储罐排放废气的深度净化回收装置
CN106413850A (zh) 一种活性炭吸附回收处理合成革厂废气的装置和方法
CN103566619A (zh) 多组分混合有机气体回收方法
CN203556260U (zh) 废水或废气中易挥发有机溶剂的回收装置
CN110420536A (zh) 罐顶VOCs回收及氮气再利用系统及方法
CN108144404A (zh) 一种车间尾气净化处理装置及其工艺
CN203540289U (zh) 低浓度大风量有机废气处理回收装置
CN101301558A (zh) 以氮气为脱附介质的活性碳纤维有机溶剂回收新工艺
CN106110833A (zh) 一种处理工业VOCs废气的新工艺
CN203264523U (zh) 一种喷漆有机溶剂的回收装置
CN101259357A (zh) 从印刷行业废气中吸附回收有机溶剂的方法及装置
CN106540508A (zh) 回收挥发性有机氯化物气体的装置及方法
CN103463932A (zh) 低浓度大风量有机废气处理回收方法及装置
CN106422644A (zh) 一种新型的二甲苯和醋酸废气的回收装置及方法
CN102029148A (zh) 有机废气活性炭吸附的干法脱附装置
CN209662968U (zh) 一种油脂浸出车间用的尾气吸收系统
CN108837648A (zh) 一种油气回收环保收集设备
CN208177176U (zh) 一种用于油气回收的高效稳定冷凝吸附系统
CN207722566U (zh) 一种移动式有机废气氮气脱附净化装置
CN1334313A (zh) 一种吸收吸附组合回收油气的工艺流程
CN208757192U (zh) 一种油气回收环保收集设备
CN210751969U (zh) 一种含萘废气处理系统
CN102527186B (zh) 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油气中溶剂油回收工艺及系统
CN107737511A (zh) 一种安全型活性炭吸附罐油气回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