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75134U - 卡缘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卡缘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75134U
CN218275134U CN202221748497.1U CN202221748497U CN218275134U CN 218275134 U CN218275134 U CN 218275134U CN 202221748497 U CN202221748497 U CN 202221748497U CN 218275134 U CN218275134 U CN 2182751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wer
edge connector
card edge
latch
vertic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4849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奎
胡小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phenol Commercial Products Chengd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mphenol Commercial Products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phenol Commercial Products Chengdu Co Ltd filed Critical Amphenol Commercial Products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4849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751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751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75134U/zh
Priority to US18/346,155 priority patent/US20240014585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directly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3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two latching ar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5Printed circuits including an angle between each other
    • H01R12/737Printed circuits being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each other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卡缘连接器。卡缘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绝缘壳体包括沿纵向方向延伸的座体和从座体的端部沿第一垂向方向凸出的塔部,第一垂向方向为垂直于纵向方向的一个垂向方向;锁扣,锁扣在锁合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连接至座体,用于锁合和释放连接至绝缘壳体的电子卡,塔部上设置有限位凸出部,锁扣的上部设置有限位凹陷部,限位凸出部在锁扣处于锁合位置时与限位凹陷部接合。塔部可以对锁扣进行限位,从而确保持锁扣的稳定性。这样,锁扣不易出现晃动,稳定性较高,从而使得保持在绝缘壳体上的电子卡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卡缘连接器的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稳定。

Description

卡缘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卡缘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用于许多电子系统中。将系统制造在通过电连接器彼此连接的若干电路板上通常比将系统制造为单个组件更容易并且更节省成本。用于使若干电路板互连的传统的布置通常将一个电路板用作底板。然后,称为子板或子卡的其他电路板由电连接器连接至底板,以实现这些电路板的互连。
卡缘连接器(card edge connector)作为一种电连接器已广泛应用于电脑等电子产品中,其可以用于将诸如内存卡、显卡、声卡等的电子卡连接至电路板,从而使电子卡为电子产品提供内存容量以及增强电子产品的运行速率等相关功能。典型的卡缘连接器上设置有枢转连接的锁扣,需要插拔电子卡时,可以将锁扣枢转至解锁位置;当电子卡安装在卡缘连接器之后,可以将锁扣枢转至锁合位置,从而将电子卡锁定在卡缘连接器上。因此,锁扣的稳定性决定电子卡与卡缘连接器连接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卡缘连接器。卡缘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包括沿纵向方向延伸的座体和从所述座体的端部沿第一垂向方向凸出的塔部,所述第一垂向方向为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的一个垂向方向;以及锁扣,所述锁扣在锁合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座体,用于锁合和释放连接至所述绝缘壳体的电子卡,所述塔部上设置有限位凸出部,所述锁扣的上部设置有限位凹陷部,所述限位凸出部在所述锁扣处于所述锁合位置时与所述限位凹陷部接合。
示例性地,所述锁扣包括锁扣主体和从所述锁扣主体向沿所述纵向方向凸出的一对第一延伸壁,所述锁扣主体在锁合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座体,所述一对第一延伸壁沿横向方向间隔开,所述横向方向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和所述垂向方向,所述锁扣主体和所述一对第一延伸壁合围形成所述限位凹陷部。
示例性地,所述一对第一延伸壁沿所述垂向方向的两侧均与所述锁扣主体间隔开。
示例性地,所述限位凸出部沿横向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凹槽,所述横向方向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和所述垂向方向,所述限位凹陷部的一对内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凸起,所述凹槽在所述锁扣处于所述锁合位置时分别与对应的凸起接合。
示例性地,所述凹槽具有沿所述垂向方向延伸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第一槽壁相对于所述第二槽壁沿所述纵向方向更靠近所述绝缘壳体的外侧,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横向方向的所夹的锐角大于所述第二槽壁与所述横向方向所夹的锐角。
示例性地,所述限位凸出部沿所述横向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相对于所述凹槽沿所述纵向方向更靠近所述绝缘壳体的外侧且沿远离所述凹槽的方向彼此靠近,所述凸起在所述锁扣枢转至所述锁合位置时在对应的导向斜面上滑过。
示例性地,所述凸起具有第一凸起侧壁和第二凸起侧壁,所述第一凸起侧壁相对于所述第二凸起侧壁沿所述纵向方向更靠近所述绝缘壳体的内侧,所述第一凸起侧壁与所述横向方向所夹的锐角大于所述第二凸起侧壁与所述横向方向所夹的锐角夹角。
示例性地,所述第一凸起侧壁与所述导向斜面具有相等的斜率。
示例性地,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一垂向方向贯通所述限位凸出部。
示例性地,所述凸起的垂向尺寸沿所述纵向方向朝向所述绝缘壳体的内侧逐渐减小。
示例性地,所述凸起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垂向方向的第一表面和背对所述第一垂向方向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沿所述纵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表面沿朝向所述绝缘壳体的内侧的方向、向所述第一表面倾斜。
示例性地,所述塔部包括塔部主体和从所述塔部主体沿所述纵向方向朝向所述锁扣凸出的一对第二延伸壁,所述一对第二延伸壁沿与所述纵向方向和所述垂向方向垂直的横向方向间隔开,所述一对第二延伸壁形成所述限位凸出部,所述一对第二延伸壁的外侧与所述限位凹陷部接合。
示例性地,所述塔部还包括一对加强壁,所述一对加强壁与所述一对第二延伸壁一一对应地设置,所述一对加强壁中的每个与对应的第二延伸壁沿着所述第一垂向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一对加强壁中的每个连接在对应的第二延伸壁与所述塔部主体之间。
示例性地,所述一对加强壁具有面向所述锁扣的抵靠面,所述抵靠面沿与所述第一垂向方向相反的第二垂向方向朝向所述绝缘壳体的内侧倾斜,所述锁扣上设置有与所述抵靠面适配的抵靠适配面,所述抵靠适配面沿所述横向方向位于所述限位凹陷部的内侧,所述抵靠面在所述锁扣处于所述锁合位置时抵靠所述抵靠适配面。
示例性地,所述锁扣和所述塔部的横向尺寸小于所述座体的横向尺寸。
示例性地,所述卡缘连接器还包括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设置在所述塔部内。
示例性地,所述绝缘壳体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从所述座体沿纵向方向延伸至所述塔部,所述加强构件包括加强本体,所述加强本体的垂直于所述垂向方向的截面呈U形,所述卡槽的端部延伸到所述U形的开口内。
示例性地,所述塔部包括塔部主体,所述限位凸出部和所述加强构件沿所述纵向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塔部主体的上部。
示例性地,所述限位凸出部连接至所述塔部主体的上部和所述塔部主体的下部,所述塔部主体的下部朝向所述锁扣凸出于所述塔部主体的上部,使得所述限位凸出部与所述限位凹陷部的接合处沿所述垂向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与所述塔部主体的下部重合。
示例性地,所述塔部主体的上部包括:沿与所述纵向方向和所述垂向方向垂直的横向方向位于所述卡槽的两侧的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以及端壁,所述端壁沿所述纵向方向与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间隔开以形成间隙,所述限位凸出部设置在所述端壁上,其中,所述U形的底部插至所述间隙内,所述U形的两侧分别包围且抵靠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
示例性地,沿所述横向方向,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均与所述塔部主体的下部的外侧面间隔开,使得所述U形的两侧与所述塔部主体的下部的外侧面分别齐平。
示例性地,所述加强构件还包括一对倒钩,所述一对倒钩分别从所述U形的两端朝向所述U形的开口内延伸。
示例性地,所述加强构件还包括:从所述倒钩沿与所述第一垂向方向相反的第二垂向方向凸出的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以及从所述U形的底部沿所述第二垂向方向凸出的第三限位凸起,其中所述塔部内设置有第一凹陷部、第二凹陷部和第三凹陷部,所述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三限位凸起分别与所述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和所述第三凹陷部相适配。
锁扣处于锁合位置时,限位凸出部可以与限位凹陷部接合。具体地,限位凸出部可以插入限位凹陷部内,从而可以与限位凹陷部卡接,从而实现接合。这样,塔部可以对锁扣进行限位,从而确保持锁扣的稳定性。可选地,限位凸出部和限位凹陷部在塔部和锁扣上的位置可以互换。当然,如果可以,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将锁扣与塔部锁合。这样,锁扣不易出现晃动,稳定性较高,从而使得保持在绝缘壳体上的电子卡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卡缘连接器的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稳定。
在发明内容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本公开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公开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公开。附图中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卡缘连接器和电子卡连接的立体图,其中锁扣处于锁合位置;
图2为图1中示出的卡缘连接器和电子卡连接的立体图,其中锁扣处于解锁位置;
图3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卡缘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4为图3中示出的卡缘连接器被垂直于垂向方向的平面剖切获得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图3中示出的卡缘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的一个角度的局部立体图;
图6为图3中示出的卡缘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的另一个角度的局部立体图;
图7为图3中示出的卡缘连接器的锁扣的立体图;
图8为图7中示出的卡缘连接器的锁扣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3中示出的卡缘连接器的加强构件的立体图;
图10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卡缘连接器的立体图;以及
图11为图10中示出的卡缘连接器的锁扣的立体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0、绝缘壳体;101、对接面;102、安装面;110、座体;120、塔部;130、限位凸出部;140、凹槽;141、第一槽壁;142、第二槽壁;143、槽底壁;150、塔部主体;151、塔部主体的上部;151a、第一柱体;151b、第二柱体;151c、端壁;151d、间隙;151e、第三柱体;151f、第四柱体;152、塔部主体的下部;160、第二延伸壁;170、加强壁;171、抵靠面;180、导向斜面;181、卡槽;183、枢转配合部;190、插槽;191、第一凹陷部;192、第二凹陷部;193、第三凹陷部;194、第一台阶;195、第二台阶;200、200’、锁扣;210、限位凹陷部;220、锁扣主体;221、散热通孔;222、抵靠适配面;223、锁头;224、侧翼;230、230’、第一延伸壁;241、第一间隙;242、第二间隙;250、凸起;251、第一凸起侧壁;252、第二凸起侧壁;253、第一表面;254、第二表面;261、操作部;262、枢转部;263、横向筋;270、模制开口;300、加强构件;301、开口;310、加强本体;320a、320b、倒钩;321、倒角;330、弹性部;341、第一延长部;342、第二延长部;361、第一限位凸起;362、第二限位凸起;363、第三限位凸起;400、导体;500、电子卡;510、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提供了大量的细节以便能够彻底地理解本公开。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如下描述仅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本公开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细节而得以实施。此外,为了避免与本公开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细描述。
卡缘连接器广泛地用于电系统中与适配电组件之间互连。适配电组件包括但不限于显卡或者内存卡等电子卡。DDR5(双倍数据速率第5代)是目前广泛用于计算机的内存规格。采用DDR5的电子卡可以通过卡缘连接器与计算机的主板互连。卡缘连接器固定在主板上,并且卡缘连接器上的导体与主板上的电路互连。电子卡可以电连接至卡缘连接器,以使电子卡上的金手指与卡缘连接器上的导体电连接,从而实现电子卡上的金手指与主板上的电路互连。为了将电子卡牢固地固定在卡缘连接器上,卡缘连接器还包括锁扣,锁扣可枢转地连接至卡缘连接器的绝缘壳体上,电子卡在绝缘壳体上插装到位之后,转动锁扣至锁合位置,将电子卡牢固地锁定至卡缘连接器上。
通常情况下,电子卡的两侧设置有豁口。锁扣枢转至锁合位置时,锁扣上部的横向筋伸入到豁口内与豁口的边缘卡持,从而将电子卡锁定在卡缘连接器上。发明人认识到,在使用期间由于工作环境中存在的震动,会导致电子卡相对于卡缘连接器晃动,这样就可能会降低电子卡与卡缘连接器连接的牢固性。发明人还认识到,电子卡的底部插入到绝缘壳体的卡槽内,从而牢固地固定在绝缘壳体上,引起电子卡相对于卡缘连接器晃动的原因可能在于,锁扣与绝缘壳体之间固定不牢靠,由此导致电子卡在绝缘壳体内晃动。
在联合电子设备工程委员会(Joint Electron Device Engineering Council,JEDEC)规范下存在一种具有窄锁扣的卡缘连接器。在这种卡缘连接器中,锁扣的横向尺寸通常小于或等于4.2mm,而且其绝缘壳体上的塔部的横向尺寸基本上与锁扣的横向尺寸相当。塔部和锁扣通过限位凸出部和限位凹陷部锁合在一起。在有些窄锁扣的卡缘连接器中,锁扣上设置有限位凸出部,而塔部上设置有限位凹陷部,当锁扣锁合到塔部上时,限位凸出部插入到塔部内。但通常情况下,塔部上还具有卡槽,该卡槽用于接收电子卡,而典型的卡槽的横向尺寸大约为1.45mm,由此卡槽两侧的侧壁的厚度大约在1.30-1.40mm之间。在纵向方向上,塔部的整体尺寸大约为3.6mm,但卡槽延伸到塔部会导致塔部的位于卡槽的端部的端壁的厚度大约为0.98mm。前述的卡槽两侧的侧壁和端壁合围形成卡槽的端部。限位凹陷部通常设置在该端壁中或者穿过端壁延伸到卡槽的侧壁中,对应地,锁扣上的限位凸出部或者仅插入到端壁中、或者穿过端壁还插入到侧壁中。但无论何种形式,都应当尽量避免插入到卡槽中,因为这样可能会导致电子卡无法插入到卡槽内。在此情况下,限位凸出部的尺寸就会受到各种限制。例如,如果期望限位凸出部能够插入到侧壁中,限位凸出部的横向尺寸不能大于卡槽的侧壁的横向尺寸;如果期望限位凸出部仅插入到端壁中,限位凸出部的纵向尺寸最多与卡槽的端壁的纵向尺寸相当或者略大于该端壁的纵向尺寸。这些都会导致限位凸出部的尺寸非常小。尺寸小意味着机械强度将会降低,并且锁扣通常由诸如塑料的绝缘材料制成,尺寸小(例如较薄)还会导致它们具有一定的弹性。当限位凸出部与限位凹陷部锁合时,会降低锁扣在塔部上的稳定性,可能导致使用过程中电子卡在绝缘壳体内晃动。
发明人还认识且意识到,塔部的机械强度决定了卡缘连接器的稳定性,因此在塔部中设置额外的加强构件。为了保证加强构件对塔部的加强作用并且便于加强构件从塔部的顶部安装到塔部中,加强构件通常设置在塔部的顶部,而锁扣也期望锁合在塔部的尽量靠上的位置处,以使处于锁合位置的锁扣相对于绝缘壳体不晃动、保持稳定。但是塔部的顶部已经被加强构件所占据,如果在塔部中还设置用于锁合的限位凹陷部的话,限位凹陷部只能设置在加强构件的下方,并且可能会对加强构件的尺寸和形状有诸多限制。最主要的限制之一是降低加强构件的高度以留出足够的空间来设置限位凹陷部,这样会损害加强构件的作用,导致塔部的机械强度不能按照预期的那样被改善。
为了改善加强作用,加强构件通常由例如金属等的强度高于绝缘壳体的材料制成。这样的加强构件与绝缘壳体分体制造,然后再安装在塔部的插槽中。发明人还认识且意识到,虽然加强构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塔部的机械强度,但是在塔部上设置有卡槽的端部和限位凹陷部之外,还设置加强构件的插槽的情况下,会导致绝缘壳体本身(尤其是塔部的上部)的机械强度被明显降低。虽然加强构件能够在机械强度上起到一定的加强作用,但是在绝缘壳体本身的强度显著降低的情况下,也无法为加强构件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如果期望提高塔部自身的机械强度的话,需要重新设计加强构件的结构或者改变制作绝缘壳体的材料本身的强度,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会导致前期开发成本以及后期制造成本的升高。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凹陷部可以设置在锁扣上,限位凸出部可以设置在绝缘壳体的塔部上。这样,锁扣可以锁合在塔部的上部,而且塔部上仍然可以具有足够的空间来安装足够大的加强构件。此外,由于将限位凹陷部设置在锁扣上,因此对限位凹陷部的尺寸的限制变得少些,当限位凹陷部的尺寸足够大时,对应的限位凸出部也能够具有足够大的尺寸,以提高限位凸出部的机械强度,进而提高锁扣和绝缘壳体锁合的强度以及提高锁扣在绝缘壳体上的稳定性,避免电子卡在卡缘连接器上晃动。这种设置方式尤其适用于具有窄锁的卡缘连接器。
下面结合附图对一些实施例的卡缘连接器进行详细介绍。
为了描述的清楚和简明,定义垂向方向、纵向方向X-X和横向方向Y-Y。垂向方向、纵向方向X-X和横向方向Y-Y可以相互垂直。垂向方向通常指卡缘连接器的高度方向。其中,垂向方向可以包括第一垂向方向Z1和第二垂向方向Z2。第一垂向方向Z1和第二垂向方向Z2可以相反。纵向方向X-X通常指卡缘连接器的长度方向。横向方向Y-Y通常指卡缘连接器的宽度方向。
如图1-3所示,卡缘连接器可以包括绝缘壳体100和锁扣200。绝缘壳体100可以由诸如塑料的绝缘材料模制成型。绝缘壳体100通常可以为一体件。绝缘壳体100可以具有对接面101和安装面102。对接面101和安装面102可以沿垂向方向相对设置。其中对接面101可以朝向第一垂向方向Z1,安装面102可以朝向第二垂向方向Z2。
绝缘壳体100中可以设置有多个导体400。相邻的导体400可以间隔开设置,以确保相邻的导体400之间彼此电绝缘。导体400可以由例如金属等的导电材料制成。导体400通常可以为细长的一体件。每个导体400沿其延伸方向均可以包括位于导体400的两端的接触尾部和安装尾部。接触尾部可以用于与电子卡500上的电路电连接。电子卡500包括但不限于内存卡或者显卡等。安装尾部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主板上的焊盘连接。如此,电子卡500通过卡缘连接器实现与主板电连接,从而实现电子卡500上的电路与主板上的电路互连。绝缘壳体100上可以设置有卡槽181。电子卡500的底部可以插接至卡槽181内。导体400的接触尾部可以延伸至对接面101,具体地,延伸至对接面101上的卡槽181内。导体400的安装尾部可以延伸至安装面102之外。导体400可以在卡槽181的两侧排列成两排,每排都沿纵向方向X-X延伸。可选地,两排导体400沿纵向方向X-X可以相互对准。可选地,两排导体400沿纵向方向X-X错开,以增大导体400之间的间距,以降低串扰。
绝缘壳体100可以包括座体110和塔部120。座体110可以沿纵向方向X-X延伸。塔部120可以连接至座体110在纵向方向X-X上的端部。塔部120可以从座体110的端部沿第一垂向方向Z1凸出于座体110。本文所用到的方位术语均是相对于该卡缘连接器在图1-3所示的摆放状态而言的,在该摆放状态下,第一垂向方向Z1可以为朝上的方向,第二垂向方向Z2可以为朝下的方向。
示例性地,可以仅在座体110沿纵向方向X-X的一个端部上设置塔部120。较理想地,可以在座体110沿纵向方向X-X的两个端部上均设置塔部120。塔部120可以分别位于座体110沿纵向方向X-X的相对的两侧。塔部120可以作为绝缘壳体100的纵向端部。
锁扣200可以由例如塑料的绝缘材料采用模制工艺成型。锁扣200通常为一体件。锁扣200和绝缘壳体100的材料可以相同或者不同。锁扣200可以在锁合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连接至座体110。
如图7所示,锁扣200上通常设置有散热通孔221,散热通孔221沿纵向方向X-X与卡槽181对准。在数据处理速度加快的情况下,电子系统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更高。但主板上的电路越来越密集,相邻的卡缘连接器之间的间隙很小或者几乎不设置间隙,这是不利于散热的。尤其多个卡缘连接器典型地在主板上沿横向方向Y-Y并排排列且紧密相邻,因此散热主要依靠纵向方向X-X进行通风。在此情况下,散热通孔221越大越好,但是势必会降低锁扣200的机械强度。因此锁扣200的上部的宽度通常会大些。而锁扣200的下部通常是实心的,并且锁扣200的下部通常会设置凸出的枢转部262,枢转部262可以与设置在座体110上的枢转配合部183适配,以实现枢转连接。
锁扣200可以用于锁合和释放连接至绝缘壳体100的电子卡500。具体地,图1中锁扣200处于锁合位置,锁扣200的上部的横向筋263(如图7所示)可以伸入到电子卡500上的豁口510内,由此可以与豁口510的边缘卡持,从而锁扣200可以将电子卡500锁定至绝缘壳体100上。图2中锁扣200处于解锁位置,锁扣200向外枢转,横向筋263退出豁口510,由此可以将电子卡500从绝缘壳体100上取下,或者可以将电子卡500连接至绝缘壳体100。
如图4-8所示,塔部120上可以设置有限位凸出部130。锁扣200的上部可以设置有限位凹陷部210。锁扣200处于锁合位置时,限位凸出部130可以与限位凹陷部210接合。具体地,限位凸出部130可以插入限位凹陷部210内,从而可以与限位凹陷部210卡接,从而实现接合。这样,塔部120可以对锁扣200进行限位,从而确保持锁扣200的稳定性。可选地,限位凸出部130和限位凹陷部210在塔部120和锁扣200上的位置可以互换。当然,如果可以,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将锁扣200与塔部120锁合。这样,锁扣200不易出现晃动,稳定性较高,从而使得保持在绝缘壳体100上的电子卡500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卡缘连接器的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稳定。
可选地,为了便于操作锁扣200,锁扣200的上端可以设置有操作部261。操作部261可以包括防滑条纹、凹槽和台阶中的一种或多种。操作部261有助于用户在锁合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枢转锁扣200,尤其是枢转至解锁位置。
对于具有窄锁的卡缘连接器而言,塔部120的横向尺寸可以小于座体110的横向尺寸。以采用DDR标准的电子卡为例,座体110的横向尺寸可以为6.5毫米。因此,优选地,塔部120和锁扣200的横向尺寸可以小于6毫米。进一步地,塔部120和锁扣200的横向尺寸可以小于5.5毫米。更进一步地,塔部120和锁扣200的横向尺寸可以小于5.5毫米。更进一步地,塔部120和锁扣200的横向尺寸可以小于5毫米。更进一步地,塔部120和锁扣200的横向尺寸可以小于4.5毫米。更进一步地,塔部120和锁扣200的横向尺寸可以小于4.2毫米。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更进一步地,塔部120和锁扣200的横向尺寸可以为4.1毫米。
当需要将多个电子卡500连接至主板时,可以提供多个卡缘连接器,每个卡缘连接器都连接一个电子卡500。这些卡缘连接器可以沿横向方向Y-Y并排布置在主板上。
以上述实施例为例,当采用卡缘连接器的电子系统工作时,电子卡500和主板会产生热量。此时,由于塔部120和锁扣200的横向尺寸均小于座体110的横向尺寸,因此即使这些卡缘连接器沿横向方向Y-Y彼此紧贴地排列,在座体110的上方、在相邻卡缘连接器的塔部120和锁扣200之间也会存在一定间隙。空气可以通过该间隙在电子卡500之间流动,从而将电子卡500和主板上的热量带走,以对电子卡500降温,确保电子卡500不会过热,从而确保电子卡500不会故障或者损坏,确保电子系统工作正常。
为了确保空气的流通,沿横向方向Y-Y,优选地,相邻的卡缘连接器的中心距至少比塔部120和锁扣200的横向尺寸大25%。进一步地,相邻的卡缘连接器的中心距至少比塔部120和锁扣200的横向尺寸大30%。更进一步地,相邻的卡缘连接器的中心距至少比塔部120和锁扣200的横向尺寸大35%。
可以理解地,即便电子系统上仅有一个卡缘连接器,由于锁扣200的至少位于座体110上方的部分的横向尺寸小于座体110的横向尺寸,因此电子卡500周围的空气流动性同样较好。因此电子卡500的散热效果同样较好。该卡缘连接器在通风环境差的场景、卡缘连接器长期工作的场景以及电子系统发热量较大的场景尤其适用。
由于塔部120和锁扣200的横向尺寸降低,其沿横向方向Y-Y的空间较小,因此无法为限位凸出部130和限位凹陷部210提供足够的设置空间。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锁扣200可以包括锁扣主体220和一对第一延伸壁230。一对第一延伸壁230可以从锁扣主体220向沿纵向方向X-X凸出。锁扣主体220在锁合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连接至座体110。一对第一延伸壁230沿横向方向Y-Y可以间隔开。锁扣主体220和一对第一延伸壁230可以合围形成限位凹陷部210。如此设置,限位凹陷部210的结构简洁,制造成本低廉。并且,限位凹陷部210不会导致锁扣200的横向尺寸增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11所示,一对第一延伸壁230’沿垂向方向的两侧均可以与锁扣主体220间隔开。参见图11,第一延伸壁230’沿第一垂向方向Z1与锁扣主体220的锁头223间隔开,以形成第一间隙241。横向筋263设置在锁头223上。第一延伸壁230’沿第二垂向方向Z2与锁扣主体220上的侧翼224间隔开,以形成第二间隙242。可选地,锁扣主体220上也可以不设置侧翼224。如此设置,第一延伸壁230’具有更好的弹性。这样,限位凸出部130和限位凹陷部210接合时以及脱离时可以更加省力。
其中,为了便于说明卡缘连接器的原理,对于图10-11所示的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采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为了简洁,本文不再对这些相同或相似的部件进行详细描述。
示例性地,返回参见图5-6,塔部120可以包括塔部主体150和一对第二延伸壁160。一对第二延伸壁160可以从塔部主体150沿纵向方向X-X朝向锁扣200凸出。一对第二延伸壁160可以沿横向方向Y-Y间隔开。一对第二延伸壁160可以形成限位凸出部130。一对第二延伸壁160的外侧可以与限位凹陷部210接合。如此设置,限位凸出部130的结构简洁,制造成本低廉。并且,限位凸出部130不会导致塔部120的横向尺寸增大。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凸出部可以为一个整体,而非一对第二延伸壁160上的两个分开的限位凸出部。
示例性地,如图4-8所示,塔部120还可以包括一对加强壁170。一对加强壁170可以与一对第二延伸壁160一一对应地设置。每个加强壁170与对应的第二延伸壁160沿第一垂向方向Z1依次设置。每个加强壁170连接在对应的第二延伸壁160与塔部主体150之间。也就是说,一对加强壁170可以从对应的第二延伸壁160沿第二垂向方向Z2延伸,并连接至塔部主体150。示例性地,一对加强壁170上无需设置凹槽140(下文将对此进行详细描述),其可以具有更好的机械强度,从而可以为一对第二延伸壁160提供更好的支持,确保一对第二延伸壁160较为稳定。
示例性地,一对加强壁170可以具有面向锁扣200的抵靠面171。抵靠面171可以沿第二垂向方向Z2朝向绝缘壳体100的内侧倾斜。锁扣200上可以设置有抵靠适配面222,如图7所示。抵靠适配面222可以与抵靠面171适配。抵靠适配面222沿横向方向Y-Y可以位于限位凹陷部210的内侧。锁扣200处于锁合位置时,抵靠面171可以抵靠抵靠适配面222。如此设置,可以起到较好的限位效果,从而确保锁扣200可以准确地枢转至锁合位置。加强壁170可以与第二延伸壁160沿纵向方向X-X朝向锁扣200凸出于塔部主体的下部152,由此,加强壁170可以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且可以伸入到锁扣200内与限位凹陷部210内的抵靠适配面222相互抵靠。加强壁170凸出于塔部主体的下部152可以使得加强壁170上具有足够的空间来设置凹槽140。
示例性地,限位凸出部130沿横向方向Y-Y的两侧分别可以设置有凹槽140。在塔部120包括一对第二延伸壁160的实施例中,凹槽140可以分别设置在一对第二延伸壁160沿横向方向Y-Y彼此背对的表面上。限位凹陷部210的一对内侧面上分别可以设置有凸起250。在锁扣200包括一对第一延伸壁230的实施例中,凸起250可以分别设置在一对第一延伸壁230沿横向方向Y-Y相对的内侧面上。锁扣200处于锁合位置时,凹槽140分别可以与对应的凸起250接合。具体地,当锁扣200枢转至锁合位置时,凸起250可以卡入至对应的凹槽140内,从而完成接合。如此设置,可以防止锁扣200因震动等原因被意外打开,从而失去了对电子卡500的锁合作用。并且,当凸起250卡入至对应的凹槽140内时,可以产生“咔哒”声和震动,用户可以明显感知到该声音和震动,从而可以确认锁扣200枢转至锁合位置。此外,凹槽140可以与加强壁170上的抵靠面171相互配合,对锁扣200施加大体上相反的作用力,具体地,抵靠面171可以沿纵向方向X-X朝向外侧对锁扣200的抵靠适配面222施加推力,凹槽140可以对锁扣200的凸起250施加与推力相反的拉力,从而沿纵向方向X-X保持锁扣200的稳定性。
示例性地,如图4-6所示,凹槽140可以具有第一槽壁141、第二槽壁142和槽底壁143。槽底壁143可以连接在第一槽壁141和第二槽壁142之间。第一槽壁141和第二槽壁142分别从槽底壁143的两侧延伸到槽口,第一槽壁141、第二槽壁142和槽底壁143合围形成凹槽140。具体地,第一槽壁141和第二槽壁142可以沿垂向方向延伸。第一槽壁141相对于第二槽壁142沿纵向方向X-X更靠近绝缘壳体100的外侧。因此,当锁扣200枢转至锁合位置时,凸起250可以通过第一槽壁141滑入至对应的凹槽140内。第一槽壁141与横向方向Y-Y的所夹的锐角可以大于第二槽壁142与横向方向Y-Y所夹的锐角。这样,第一槽壁141相较于第二槽壁142更加平缓。如此,在锁定和解锁过程中,凸起250都能够沿着第一槽壁141顺利地卡入到凹槽140中和离开凹槽140。第二槽壁142较为陡峭可以起到较好的限位作用,从而防止锁扣200枢转至锁合位置后继续朝向绝缘壳体100枢转。
示例性地,限位凸出部130沿横向方向Y-Y的两侧分别可以设置有导向斜面180。导向斜面180相对于凹槽140沿纵向方向X-X更靠近绝缘壳体100的外侧。一对导向斜面180沿远离凹槽140的方向彼此靠近。导向斜面180包括但不限于平面或者曲面等。锁扣200向锁合位置枢转时,凸起250可以在对应的导向斜面180上滑过。导向斜面180可以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从而便于限位凸出部130顺利地与限位凹陷部210接合。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凹槽140可以沿第一垂向方向Z1贯通限位凸出部130。沿第二垂向方向Z2,凹槽140可以贯通限位凸出部130,也可以不贯通限位凸出部130。如前所述地,限位凸出部130的下方还可以连接有加强壁170。为了保证加强壁170的机械强度同时又保持塔部的结构紧凑型,限位凸出部130与加强壁170沿横向方向Y-Y可以具有大体上相同的尺寸。凹槽140从限位凸出部130的侧表面向内凹陷。在此情况下,凹槽140沿第一垂向方向Z1贯通限位凸出部130也能够使得凹槽140便于通过开模或者其他方法加工,使得绝缘壳体100被一体地加工出来。
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凸起250可以具有第一凸起侧壁251和第二凸起侧壁252。第一凸起侧壁251相对于第二凸起侧壁252沿纵向方向X-X更靠近绝缘壳体100的内侧。锁扣200向解锁位置枢转的过程中,第二凸起侧壁252可以滑过凹槽140的第一槽壁141,从而使凸起250脱离凹槽140。第一凸起侧壁251与横向方向Y-Y所夹的锐角可以大于第二凸起侧壁252与横向方向Y-Y所夹的锐角夹角。这样,第二凸起侧壁252相较于第一凸起侧壁251更加陡峭。第二凸起侧壁252和第一槽壁141配合可以起到较好的限位作用,从而防止锁扣200枢转脱离锁合位置。在锁扣200锁定过程中,较缓的第一凸起侧壁251平稳地滑过导向斜面180。示例性地,第一凸起侧壁251可以与导向斜面180具有差不多的斜率。进一步地,第一凸起侧壁251可以与导向斜面180具有相等的斜率。如此设置,较缓的第一凸起侧壁251滑过导向斜面180的过程中,二者的接合面积始终较大,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滑动的平稳性。
示例性地,凸起250的垂向尺寸可以沿纵向方向X-X朝向绝缘壳体100的内侧逐渐减小,如图8所示。这样,锁扣200向锁合位置枢转的过程中,凸起250与对应的凹槽140接触的面积逐渐增大。如此,可以减小锁合过程中的摩擦力,用户仅需要较小的力气就能够将锁扣200枢转至锁合位置。并且,当锁扣200向解锁位置枢转时,凸起250与对应的凹槽140接触的面积较大,从而导致凸起250与对应的凹槽140的摩擦力较大。如此,凸起250可以起到较好的限位作用,从而防止误操作导致凸起250脱离凹槽140。
示例性地,凸起250可以具有第一表面253和第二表面254。第一表面253可以朝向第一垂向方向Z1。第二表面254可以背对第一垂向方向Z1(即朝向第二垂向方向Z2)。第一表面253可以沿纵向方向X-X延伸。第二表面254可以沿朝向绝缘壳体100的内侧的方向、向第一表面253倾斜。如此设置,凸起250的垂向尺寸可以沿纵向方向X-X朝向绝缘壳体100的内侧逐渐减小。锁扣200上可以设置有模制开口270,如图3和图8所示,模制开口270主要用于在采用模制工艺一体成型该绝缘壳体100的时候形成凸起250。第一表面253和第二表面254具有上述的构造可以便于锁扣200的开模加工,降低制造成本。
示例性地,如图3-4所示,卡缘连接器还可以包括加强构件300。加强构件300可以设置在塔部120内。可选地,可以仅在一个塔部120内设置加强构件300;或者,可以在两个塔部120内均设置加强构件300。较理想地,在两个塔部120内均设置加强构件300。加强构件300可以由例如塑料、陶瓷、金属等强度较大的材料制成。优选地,加强构件300由金属材料制成。金属材料的强度较大,且材料和加工成本较低。优选地,加强构件300为一体的钣金件。这样,加强构件300的强度较高,且加工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通过在塔部120内设置加强构件300,可以对塔部120起到加强作用,以提升塔部120的抗冲击性能。尤其在卡缘连接器中,整个塔部120的纵向尺寸明显大于横向尺寸,当受到沿横向方向Y-Y的冲击力时,很容易导致塔部120变形或开裂。对于塔部120的横向尺寸小于座体110的横向尺寸的卡缘连接器,该塔部120的机械强度较差,因此加强构件300尤其重要。
示例性地,卡槽181可以从座体110沿纵向方向X-X延伸至塔部120。如图9所示,加强构件300可以包括加强本体310。加强本体310的垂直于垂向方向的截面可以呈U形。所述截面为利用垂直于垂向方向的平面剖切该加强构件300而形成的截面。卡槽181的端部可以延伸到U形的开口301内。加强构件300可以半包围卡槽181沿纵向方向X-X的端部。在两个塔部120内均设置加强构件300的实施例中,两个加强构件300分别半包围卡槽181沿纵向方向X-X的两个端部。当电子卡500插接至卡槽181内时,沿横向方向Y-Y,加强构件300能够从电子卡500的两侧保持塔部120的形状,避免在电子卡500受到外力冲击时导致塔部120变形或开裂。因此,加强构件300的结构简洁,且可以提高卡槽181的机械强度,防止卡槽181变形或开裂。
示例性地,如图5-6所示,塔部120可以包括塔部主体150。限位凸出部130和加强构件300可以沿纵向方向X-X依次设置在塔部主体的上部151。也就是说,限位凸出部130和加强构件300可以在塔部主体150上位于差不多高的位置处。这样,锁扣200可以在塔部120的上部与塔部120锁合,从而可以提高锁扣200的稳定性,避免锁扣200相对于绝缘壳体100晃动。而且加强构件300与限位凸出部130的距离较近,从而可以着重提高限位凸出部130周围的结构强度,防止该位置发生损坏。限位凸出部130相对于加强构件300沿纵向方向X-X更靠近绝缘壳体100的外侧。这样,可以方便锁扣200上的限位凹陷部210与限位凸出部130接合。
示例性地,限位凸出部130可以连接至塔部主体的上部151和塔部主体的下部152,如图5所示。示例性地,限位凸出部130可以通过加强壁170同时与塔部主体的上部151和塔部主体的下部152连接。塔部主体的下部152可以朝向锁扣200凸出于塔部主体的上部151。这样可以使得限位凸出部130与限位凹陷部210的接合处沿垂向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与塔部主体的下部152重合。所述的接合处指的是限位凸出部130的凹槽140的第一槽壁141与锁扣200上的凸起250的第二凸起侧壁252相抵靠的部分,如图4所示。为了实现该目的,在图中所示的摆放状态下,限位凸出部130上的凹槽140至少有一部分位于塔部主体的下部152的正上方。更优选地,凹槽140的第一槽壁14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塔部主体的下部152的正上方。这样,塔部主体的下部152可以对限位凸出部130起到良好的支撑效果,从而提高该接合处的机械强度。
为了安装加强构件300,示例性地,塔部主体的上部151可以包括第一柱体151a、第二柱体151b和端壁151c,如图5-6所示。第一柱体151a和第二柱体151b可以沿横向方向Y-Y位于卡槽181的两侧。端壁151c可以沿纵向方向X-X与第一柱体151a和第二柱体151b间隔开以形成间隙151d。限位凸出部130可以设置在端壁151c上。限位凸出部130从端壁151c沿纵向方向X-X向绝缘壳体100的外侧延伸。如前所述地,加强本体310的垂直于垂向方向的截面可以呈U形。该U形的底部可以插至该间隙151d内。该U形的两侧可以分别包围且抵靠第一柱体151a和第二柱体151b。如此设置,塔部主体的上部151的结构简洁,制造成本低廉。并且,加强本体310可以牢靠地安装在塔部主体的上部151。加强本体310沿横向方向Y-Y分别在外侧抵靠第一柱体151a和第二柱体151b可以对第一柱体151a和第二柱体151b起到很好的加强作用。电子卡500在使用期间主要存在沿横向方向Y-Y的晃动,加强本体310能够很好地分担作用在第一柱体151a和第二柱体151b上的横向晃动力,进而保证塔部主体的上部151的强度,并且保持电子卡500的稳定性。
示例性地,沿横向方向Y-Y,第一柱体151a和第二柱体151b均与塔部主体的下部152的外侧面间隔开,如图5-6所示。这样,可以使得U形的两侧嵌入到塔部主体的上部151内,甚至可以与塔部主体的下部152的外侧面分别齐平。如此设置,卡缘连接器的空间利用率较高,从而可以防止加强本体310导致塔部120处的横向尺寸增大。
示例性地,加强构件300还可以包括倒钩320a和倒钩320b,如图9所示。倒钩320a和倒钩320b可以分别从U形的开口301边缘朝向U形的开口301内侧延伸。通过这种设置,加强构件300可以形成类似环抱塔部120的结构,可以进一步加强塔部120的强度,提升其抗冲击性能。为了容纳倒钩320,如图5-6所示,塔部主体的上部151还包括第三柱体151e和第四柱体151f。第三柱体151e和第四柱体151f沿纵向方向X-X分别与第一柱体151a和第二柱体151b间隔开。倒钩320a嵌入在第三柱体151e与第一柱体151a之间,而倒钩320b嵌入在第四柱体151f与第二柱体151b之间。当然,在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三柱体151e和第四柱体151f。替代地,可以沿纵向方向X-X朝向绝缘壳体100的内侧增大第一柱体151a和第二柱体151b的尺寸,这样可以增大它们的机械强度。倒钩320a和倒钩320b则是裸露在外的。倒钩320a和倒钩320b的外侧面可以与塔部主体的下部152的外侧面齐平。
前述的端壁151c与第一柱体151a和第二柱体151b之间的间隙151d、第三柱体151e和第四柱体151f与第一柱体151a和第二柱体151b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一柱体151a和第二柱体151b沿横向方向Y-Y与塔部主体的下部152的外侧面之间的间隔均是为了容纳加强构件300。本文可以将它们统称为插槽190。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插槽190还可以具有其他形式。例如插槽可以完全容纳在塔部主体的上部151中。这种情况下,塔部主体的上部151需要具有足够的空间,例如在非窄锁的卡缘连接器中是可行的。加强构件300可以插接至插槽190内。加强构件300可以沿垂向方向插接至插槽190内。沿垂向方向,插槽190可以延伸至塔部120的顶面。加强构件300可以从顶部插接至插槽190内,可以将绝缘壳体100和加强构件300分体制造后组装,由此可以便于生产制造和安装,降低卡缘连接器的成本。
可选地,加强构件300也可以不是采用插装的方式安装在塔部120内的,而是在模制绝缘壳体100时将加强构件300封在塔部120内。但是,这样可能导致绝缘壳体100的加工成本升高。
进一步地,插槽190延伸至塔部120的顶面。加强构件300从顶面插接至插槽190内。由于塔部120的顶面为电子卡500插接至卡槽181的一侧,该侧具有较大的视野和操作空间,加强构件300从顶面插接至插槽190内可以便于操作,使用体验较好。并且,从顶面还能够检查加强构件300是否妥当地插接至插槽190内。
示例性地,加强构件300还可以包括从倒钩320的底部沿第二垂向方向Z2凸出的第一限位凸起361和第二限位凸起362、以及从加强本体310沿第二垂向方向Z2凸出的第三限位凸起363,如图9所示。第一限位凸起361和第二限位凸起362可以沿横向方向Y-Y位于卡槽181的两侧。第三限位凸起363可以沿纵向方向X-X位于卡槽181的外侧。插槽190的底部可以具有第一台阶194和第二台阶195。第一台阶194和第二台阶195沿横向方向Y-Y可以间隔开,以在第一台阶194和第二台阶195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凹陷部191和第二凹陷部192。第一台阶194和第二台阶195之间可以形成第三凹陷部193。第一凹陷部191、第二凹陷部192和第三凹陷部193可以贯通到塔部120的底面也可以不贯通到塔部120的底面。第一台阶194和第二台阶195可以沿横向方向Y-Y分别位于卡槽181的两侧。示例性地,第一台阶194和第二台阶195可以沿着横向方向Y-Y分别位于第一柱体151a和第二柱体151b的外侧。第一限位凸起361、第二限位凸起362和第三限位凸起363分别可以与第一凹陷部191、第二凹陷部192和第三凹陷部193相适配。第一台阶194和第二台阶195可以相同或者不同。通过设置第一凹陷部191、第二凹陷部192和第三凹陷部193,可以使加强构件300的垂向方向的尺寸尽可能延长,较大限度地保护塔部120,避免其变形或开裂。由于限位凹陷部210设置在锁扣200上,而塔部120上设置的是限位凸出部130,因此塔部120沿着垂向方向具有足够的空间允许设置第三限位凸起363。
进一步地,第三凹陷部193可以深于第一凹陷部191和第二凹陷部192。这样,可以增大加强构件300的主要部分的插入深度,有利于增大开口301的垂向高度,保证加强构件300的干涉力,较大限度地保护塔部120,避免其变形或开裂。可选地,第三凹陷部193也可以浅于或者等于第一凹陷部191和第二凹陷部192。
示例性地,加强构件300还可以包括弹性部330,如图9所示。弹性部330可以从加强本体310的顶部朝向远离卡槽181的方向弯曲。弹性部330的曲率半径可以是任意。弹性部330可以抵靠插槽190。弹性部330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当电子卡500沿垂向方向插接至卡槽181时,弹性部330可以避免刮伤电子卡500,有效地将电子卡500插接至卡槽181中。
可选地,加强构件300还可以包括第一延长部341和第二延长部342。第一延长部341和第二延长部342分别可以从加强本体310和倒钩320向上延伸。第一延长部341和第二延长部342可以相同或者不同。示例性地,第一延长部341和第二延长部342与加强本体310和倒钩320之间可以通过例如焊接、粘合等方式拼接而成,也可以一体成型而成。第一延长部341和第二延长部342可以尽可能地增大加强构件300的垂向尺寸,以增强加强构件300对冲击力的抵抗能力,因此能够较好地保护塔部120,避免其变形或开裂。
可选地,第一延长部341和第二延长部342的顶部可以设置有倒角321。倒角321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当电子卡500沿垂向方向插入到卡槽181时,倒角321可以避免刮伤电子卡500,有效地将电子卡500插至卡槽181中。
图3中锁扣200处于锁合位置,加强构件300被包裹在对应的锁扣200和塔部120之内。由此,可以确保加强构件300不被外部的灰尘等污物污染,保证其结构强度,从而更好地保护塔部120。
由此,本公开已经通过上述若干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修改和改进,这些变型、修改和改进均落在本公开的精神和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公开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
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可以对本文图示和描述的结构进行各种改变。例如,上文描述的卡缘连接器可以为任意合适的连接器,例如背板连接器、子卡连接器、堆叠连接器(stacking connector)、夹层连接器(mezzanine connector)、I/O连接器、芯片插座(chip socket)、Gen Z连接器等。
而且,尽管上文参照垂直连接器描述了很多创造性方面,但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方面不限于此。正如,创造性特征中的任何一个无论是单独还是与一个或多个其它创造性特征相结合,还可以用于其它类型的连接器,诸如共面连接器等。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或特征与其他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不但包含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还包括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部件被整体倒置,则部件“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上方”或“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之上”的将包括部件“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之下”的情况。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这些部件或特征也可以其他不同角度来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其他角度),本文意在包含所有这些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并且/或者“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并且/或者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Claims (23)

1.一种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包括沿纵向方向延伸的座体和从所述座体的端部沿第一垂向方向凸出的塔部,所述第一垂向方向为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的一个垂向方向;以及
锁扣,所述锁扣在锁合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座体,用于锁合和释放连接至所述绝缘壳体的电子卡,所述塔部上设置有限位凸出部,所述锁扣的上部设置有限位凹陷部,所述限位凸出部在所述锁扣处于所述锁合位置时与所述限位凹陷部接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包括锁扣主体和从所述锁扣主体向沿所述纵向方向凸出的一对第一延伸壁,所述锁扣主体在锁合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座体,所述一对第一延伸壁沿横向方向间隔开,所述横向方向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和所述垂向方向,所述锁扣主体和所述一对第一延伸壁合围形成所述限位凹陷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第一延伸壁沿所述垂向方向的两侧均与所述锁扣主体间隔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出部沿横向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凹槽,所述横向方向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和所述垂向方向,所述限位凹陷部的一对内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凸起,所述凹槽在所述锁扣处于所述锁合位置时分别与对应的凸起接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具有沿所述垂向方向延伸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第一槽壁相对于所述第二槽壁沿所述纵向方向更靠近所述绝缘壳体的外侧,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横向方向的所夹的锐角大于所述第二槽壁与所述横向方向所夹的锐角。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出部沿所述横向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相对于所述凹槽沿所述纵向方向更靠近所述绝缘壳体的外侧且沿远离所述凹槽的方向彼此靠近,所述凸起在所述锁扣枢转至所述锁合位置时在对应的导向斜面上滑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具有第一凸起侧壁和第二凸起侧壁,所述第一凸起侧壁相对于所述第二凸起侧壁沿所述纵向方向更靠近所述绝缘壳体的内侧,所述第一凸起侧壁与所述横向方向所夹的锐角大于所述第二凸起侧壁与所述横向方向所夹的锐角夹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侧壁与所述导向斜面具有相等的斜率。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一垂向方向贯通所述限位凸出部。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垂向尺寸沿所述纵向方向朝向所述绝缘壳体的内侧逐渐减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垂向方向的第一表面和背对所述第一垂向方向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沿所述纵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表面沿朝向所述绝缘壳体的内侧的方向、向所述第一表面倾斜。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塔部包括塔部主体和从所述塔部主体沿所述纵向方向朝向所述锁扣凸出的一对第二延伸壁,所述一对第二延伸壁沿与所述纵向方向和所述垂向方向垂直的横向方向间隔开,所述一对第二延伸壁形成所述限位凸出部,所述一对第二延伸壁的外侧与所述限位凹陷部接合。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塔部还包括一对加强壁,所述一对加强壁与所述一对第二延伸壁一一对应地设置,所述一对加强壁中的每个与对应的第二延伸壁沿着所述第一垂向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一对加强壁中的每个连接在对应的第二延伸壁与所述塔部主体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加强壁具有面向所述锁扣的抵靠面,所述抵靠面沿与所述第一垂向方向相反的第二垂向方向朝向所述绝缘壳体的内侧倾斜,所述锁扣上设置有与所述抵靠面适配的抵靠适配面,所述抵靠适配面沿所述横向方向位于所述限位凹陷部的内侧,所述抵靠面在所述锁扣处于所述锁合位置时抵靠所述抵靠适配面。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和所述塔部的横向尺寸小于所述座体的横向尺寸。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缘连接器还包括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设置在所述塔部内。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从所述座体沿纵向方向延伸至所述塔部,所述加强构件包括加强本体,所述加强本体的垂直于所述垂向方向的截面呈U形,所述卡槽的端部延伸到所述U形的开口内。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塔部包括塔部主体,所述限位凸出部和所述加强构件沿所述纵向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塔部主体的上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出部连接至所述塔部主体的上部和所述塔部主体的下部,所述塔部主体的下部朝向所述锁扣凸出于所述塔部主体的上部,使得所述限位凸出部与所述限位凹陷部的接合处沿所述垂向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与所述塔部主体的下部重合。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塔部主体的上部包括:
沿与所述纵向方向和所述垂向方向垂直的横向方向位于所述卡槽的两侧的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以及
端壁,所述端壁沿所述纵向方向与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间隔开以形成间隙,所述限位凸出部设置在所述端壁上,
其中,所述U形的底部插至所述间隙内,所述U形的两侧分别包围且抵靠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横向方向,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均与所述塔部主体的下部的外侧面间隔开,使得所述U形的两侧与所述塔部主体的下部的外侧面分别齐平。
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构件还包括一对倒钩,所述一对倒钩分别从所述U形的两端朝向所述U形的开口内延伸。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构件还包括:
从所述倒钩沿与所述第一垂向方向相反的第二垂向方向凸出的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以及
从所述U形的底部沿所述第二垂向方向凸出的第三限位凸起,
其中所述塔部内设置有第一凹陷部、第二凹陷部和第三凹陷部,所述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三限位凸起分别与所述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和所述第三凹陷部相适配。
CN202221748497.1U 2022-07-06 2022-07-06 卡缘连接器 Active CN2182751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48497.1U CN218275134U (zh) 2022-07-06 2022-07-06 卡缘连接器
US18/346,155 US20240014585A1 (en) 2022-07-06 2023-06-30 Reliable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narrow latc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48497.1U CN218275134U (zh) 2022-07-06 2022-07-06 卡缘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75134U true CN218275134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59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48497.1U Active CN218275134U (zh) 2022-07-06 2022-07-06 卡缘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14585A1 (zh)
CN (1) CN218275134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14585A1 (en) 2024-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649767B2 (ja) プッシュ/プル式のエッジカードコネクタ
US7578689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latch
US8007303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an improved retainer
US744549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328567B1 (en) Card edge connector and assembly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20181811A1 (en)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a locking system
US9270042B2 (en) Card connector
US8403683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ver
CN220324859U (zh) 用于插座连接器的金属壳体和插座连接器
US6074232A (en) Board to 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leaseable actuator
US20050153585A1 (en) Card edge connector
CN218498429U (zh) 卡缘连接器
CN217848365U (zh) 卡缘连接器
JP2007287589A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20080160792A1 (en) Card edge connector
US20230163500A1 (en) Robust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8275134U (zh) 卡缘连接器
US20230178916A1 (en) Reli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23012615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056155B2 (en) Memory card connector
TWM628977U (zh) 拉帶連接器及其組件
US7048558B2 (en) Memory card connector
US697188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heat-dissipation structure
TWM655266U (zh) 卡邊緣連接器及用於卡邊緣連接器之閂鎖
CN216698928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