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63502U - 一种现浇梁支架自走行模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现浇梁支架自走行模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263502U CN218263502U CN202222500486.8U CN202222500486U CN218263502U CN 218263502 U CN218263502 U CN 218263502U CN 202222500486 U CN202222500486 U CN 202222500486U CN 218263502 U CN218263502 U CN 2182635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ld
- walking
- die
- centre form
- tem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现浇梁支架自走行模板,包括支撑平台(14),支撑平台(14)上设置有走行架(2),走行架(2)通过支腿在支撑平台(14)上走行,支腿之间设置有混凝土浇注机构,混凝土浇注机构包括外模机构和内模机构,内模机构设置于外模机构之间,内模机构包括内模上模(8)、内模中模(10)和内模下模(13),内模上模(8)、内模中模(10)和内模下模(13)依次连接,内模上模(8)通过内模上模滑座(7)与走行架(2)相连接,通过走行架(2)带动整个自走行模板转场。本实用新型拆装方便,具有自走行的功能,可节约塔吊施工、模板拆装、移模时间,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现浇梁支架自走行模板。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渡槽或U型梁的施工过程中有下列几种方式:1、在线路上设置梁场,梁场内预制好后通过架梁机架梁;2、采用造梁机现浇梁体;3、搭设支架,在支架上拼装模板现浇。对于一些特大型梁体,选用架梁机的方式无法施工,采用造桥机的方式将大大增加成本,且造桥机的设备较大,在一些山区交通不发达的地方进场困难,所以只能采用支架加拼装模板的形式生产。传统的模板采用分散拼装的模式,且在本跨施工完成后,逐块拆除后通过塔吊吊转到下一跨,这样施工周期长,占用塔吊时间长,效率低,施工缓慢且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现浇梁支架自走行模板,以解决现有桥梁施工装置转场不便,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现浇梁支架自走行模板,包括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上设置有走行架,所述走行架通过支腿在支撑平台上走行,所述支腿之间设置有混凝土浇注机构,所述混凝土浇注机构包括外模机构和内模机构,所述内模机构设置于外模机构之间,所述内模机构包括内模上模、内模中模和内模下模,所述内模上模、内模中模和内模下模依次连接,所述内模上模通过内模上模滑座与走行架相连接,通过走行架带动整个自走行模板转场。
进一步的,所述支腿上设置有门架走行,所述门架走行下方设置有轨道,所述轨道设置于支撑平台上,所述走行架通过门架走行在轨道上自由走行。
进一步的,所述外模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外模机构和第二外模机构,所述第一外模机构包括第一底模和第一外模,所述第一底模设置于支撑平台上,浇筑时,第一底模与第一外模相连接,所述第一外模设置于走行架上;所述第二外模机构包括第二底模和第二外模,所述第二底模设置于支撑平台上,浇筑时,第二底模与第二外模相连接,所述第二外模设置于走行架上;所述内模机构设置于第一外模机构和第二外模机构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模通过第一外模滑座设置于走行架上,通过第一外模滑座带动第一外模在走行架上滑动以及升降;所述第二外模通过第二外模滑座设置于走行架上,通过第二外模滑座带动第二外模在走行架上滑动以及升降。
进一步的,所述内模机构还包括内模支架,所述内模支架设置于走行架上,内模支架上设置有导套,所述导套中设置有油缸和内模导柱,所述内模导柱可在导套中做伸缩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内模导柱上连接有内模支撑模板,所述内模支撑模板通过内模导柱进行升降运动,浇筑时,所述内模导柱与内模支撑模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内模支撑模板通过铰接的方式分别与内模中模和内模下模相连接,所述内模中模与内模上模相连接,所述内模上模通过内模上模滑座与走行架相连接,通过内模上模滑座带动内模上模滑动以及升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拆装方便,具有自走行的功能,可节约塔吊施工、模板拆装、移模时间,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合模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脱模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施工状态图;
图中,1-门架走行,2-走行架,3-第一底模,4-第一外模,5-第一外模滑座,6-内模支架,7-内模上模滑座,8-内模上模,9-内模支撑,10-内模中模,11-内模导柱,12-内模支撑模板,13-内模下模,14-支撑平台,15-第二底模,16-第二外模,17-第二外模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参阅图1至图3,一种现浇梁支架自走行模板,包括支撑平台14,所述支撑平台14上设置有走行架2,所述走行架2通过支腿在支撑平台14上走行,所述支腿之间设置有混凝土浇注机构,所述混凝土浇注机构包括外模机构和内模机构,所述内模机构设置于外模机构之间,所述内模机构包括内模上模8、内模中模10和内模下模13,所述内模上模8、内模中模10和内模下模13依次连接,所述内模上模8通过内模上模滑座7与走行架2相连接,通过走行架2带动整个自走行模板转场。
在本实施例当中,所述支腿共有两个,每个支腿上均设置有门架走行1,并自带有电机减速机及电控系统,所述门架走行1正下方设置有轨道,所述轨道设置于支撑平台14上,走行架2通过门架走行1可在轨道上纵向自由走行。由于整个梁体纵向较长,所以,将自走行模板分成了多节,每节上均设置有走行架2。
在本实施例当中,所述外模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外模机构和第二外模机构,所述第一外模机构包括第一底模3和第一外模4,所述第一底模3安放在支撑平台14上,浇筑时,第一底模3与第一外模4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外模4设置于走行架2上;所述第二外模机构包括第二底模15和第二外模16,所述第二底模15安放在支撑平台14上,浇筑时,第二底模15与第二外模16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外模16设置于走行架2上;所述内模机构设置于第一外模机构和第二外模机构之间。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所述第一底模3和第二底模15可配置两套,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模4通过第一外模滑座5设置于走行架2上,通过第一外模滑座5带动第一外模4在走行架2上左右滑动以及上下升降;所述第二外模16通过第二外模滑座17设置于走行架2上,通过第二外模滑座17带动第二外模16在走行架2上左右滑动以及上下升降。
在本实施例当中,所述内模机构还包括内模支架6,所述内模支架6通过螺栓固定在走行架2上,内模支架6上设置有导套,所述导套中装有油缸和内模导柱11,所述内模导柱11可在导套中做伸缩运动。进一步的,所述内模导柱11上连接有内模支撑模板12,所述内模支撑模板12通过内模导柱11进行升降运动,浇筑时,所述内模导柱11与内模支撑模板1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非浇筑时,松掉螺栓。
在本实施例当中,所述内模支撑模板12通过铰接的方式分别与内模中模10和内模下模13相连接,所述内模中模10上部通过螺栓与内模上模8相连接,所述内模上模8通过内模上模滑座7与走行架2相连接,通过内模上模滑座7带动内模上模8左右滑动以及上下升降。进一步的,在内模上模8之间、内模中模10之间以及内模下模13之间均设置有内模支撑9。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步骤:
第一步,架设两跨支撑平台14;
第二步,拼装第一底模3和第二底模15,将两跨的第一底模3和第二底模15全部拼装好,调整底模的尺寸精度,使其达到浇注要求;
第三步,拼装前一跨的第一外模4和第二外模16;
第四步,绑扎前一跨的钢筋;
第五步,拼装走行架2以及门架走行1,并将内模支架6拼装到走行架2上,将内模导柱11、内模支撑模板12、内模中模10、内模支撑9、内模上模8、内模上模滑座7以及内模下模13按顺序拼装到内模支架6上。
第六步,合模:
合内模支撑模板12:操作内模导柱11内的油缸,使内模导柱11伸出到位,使内模支撑模板12的水平方向位置正确,再调整内模支撑模板12的垂直方向上的位置,使其正确;
合内模中模10:内模中模10下部以铰接的方式连接在内模支撑模板12上,启动内模中模10上的油缸,将内模中模10向上伸展到位,油缸定位不准,所以需要调节内模中模10上的内模支撑9,将内模中模10精确调整到满足浇筑要求的状态;
合内模上模8:移动内模上模滑座7,使内模上模8的水平方向上的尺寸到位,再操作内模上模8与内模上模滑座7之间的连杆,使其上下升降,调整垂直方向的位置到位,再将内模上模8和内模中模10通过螺栓连接;
合内模下模13:将内模下模13与内模支架6连接的链条葫芦放松,使内模下模13绕旋转点下降,再用撑杆将内模下模13支撑住,并调整期安装尺寸达到浇注要求;
内模拼装完成后,将内模上部与外模4连接,并将端模拼装到位。(参见图1)
第七步,模板拼装完成后进行混凝土浇注。
第八步,脱模:
先脱内模上模8,将内模支撑9拆除,将内模上模8与内模中模10之间的连接螺栓拆除,通过链条葫芦拉动内模上模8的下部,使其脱模,并通过内模上模滑座7水平滑移,将内模上模8移动到靠近内模支架6处;
脱内模中模10,将连接在内模中模10上的内模支撑9拆除,利用液压缸将内模中模10收缩到位;
脱内模下模13,将内模下模13上的内模支撑9拆除,用链条葫芦将内模下模13下部拉起,脱模;
脱内模支撑模板12,收缩内模导柱11内的油缸,将连接内模支撑模板12以及连接在内模支撑模板12上的内模中模10、内模下模13一起水平向内模支架6侧收缩200mm左右;
脱第一外模4和第二外模16,将第一外模4与第一底模3的连接螺栓拆除,将第二外模16与第二底模15的连接螺栓拆除,脱出外模,并分别通过第一外模滑座5和第二外模滑座17水平滑移,将分别将第一外模4和第二外模16移动到靠近走行架2两侧支腿处。
按以上第八步脱模后,模板达到图2的状态,就可以进行走行了,走行到下一跨,与下一跨的底模重新拼装好,进行下一段的浇注。
前一跨的底模在达到拆模要求后,再整体降低支撑平台14,50至100mm,利用此间隙拆模,转场。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第一外模4和第二外模16通过铰接和滑移的方式脱模,方便、快捷,且悬挂在2-走行架上;内模上模8通过铰接和滑移的方式脱模,内模中模10通过液压铰接收模,内模下模13通过链条葫芦铰接收模,收摸结构更合理,更能满足施工需要,同时将内模悬挂于走行架2上,内模收模到位可在梁体内自由穿行;收模完成后走行架2可带着内模及外模纵移到下一施工段,可节约很多的脱模、转运、拼装时间,并且可节约塔吊吊装时间;设两套底模机构,在前一段在施工时,后一段可将底模机构拼装好,进行一些在底模机构上的工作,这样同步进行,可大大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整个项目的工期。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一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现浇梁支架自走行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平台(14),所述支撑平台(14)上设置有走行架(2),所述走行架(2)通过支腿在支撑平台(14)上走行,所述支腿之间设置有混凝土浇注机构,所述混凝土浇注机构包括外模机构和内模机构,所述内模机构设置于外模机构之间,所述内模机构包括内模上模(8)、内模中模(10)和内模下模(13),所述内模上模(8)、内模中模(10)和内模下模(13)依次连接,所述内模上模(8)通过内模上模滑座(7)与走行架(2)相连接,通过走行架(2)带动整个自走行模板转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梁支架自走行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上设置有门架走行(1),所述门架走行(1)下方设置有轨道,所述轨道设置于支撑平台(14)上,所述走行架(2)通过门架走行(1)在轨道上自由走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梁支架自走行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外模机构和第二外模机构,所述第一外模机构包括第一底模(3)和第一外模(4),所述第一底模(3)设置于支撑平台(14)上,浇筑时,第一底模(3)与第一外模(4)相连接,所述第一外模(4)设置于走行架(2)上;所述第二外模机构包括第二底模(15)和第二外模(16),所述第二底模(15)设置于支撑平台(14)上,浇筑时,第二底模(15)与第二外模(16)相连接,所述第二外模(16)设置于走行架(2)上;所述内模机构设置于第一外模机构和第二外模机构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现浇梁支架自走行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模(4)通过第一外模滑座(5)设置于走行架(2)上,通过第一外模滑座(5)带动第一外模(4)在走行架(2)上滑动以及升降;所述第二外模(16)通过第二外模滑座(17)设置于走行架(2)上,通过第二外模滑座(17)带动第二外模(16)在走行架(2)上滑动以及升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梁支架自走行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机构还包括内模支架(6),所述内模支架(6)设置于走行架(2)上,内模支架(6)上设置有导套,所述导套中设置有油缸和内模导柱(11),所述内模导柱(11)可在导套中做伸缩运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现浇梁支架自走行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导柱(11)上连接有内模支撑模板(12),所述内模支撑模板(12)通过内模导柱(11)进行升降运动,浇筑时,所述内模导柱(11)与内模支撑模板(12)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现浇梁支架自走行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支撑模板(12)通过铰接的方式分别与内模中模(10)和内模下模(13)相连接,所述内模中模(10)与内模上模(8)相连接,所述内模上模(8)通过内模上模滑座(7)与走行架(2)相连接,通过内模上模滑座(7)带动内模上模(8)滑动以及升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00486.8U CN218263502U (zh) | 2022-09-21 | 2022-09-21 | 一种现浇梁支架自走行模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00486.8U CN218263502U (zh) | 2022-09-21 | 2022-09-21 | 一种现浇梁支架自走行模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263502U true CN218263502U (zh) | 2023-01-10 |
Family
ID=84715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500486.8U Active CN218263502U (zh) | 2022-09-21 | 2022-09-21 | 一种现浇梁支架自走行模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263502U (zh) |
-
2022
- 2022-09-21 CN CN202222500486.8U patent/CN21826350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120563B (zh) | 基于复合式移动模架现浇箱梁的施工方法 | |
CN108442255B (zh) | 一种移动模架造桥机及现浇造桥的施工方法 | |
CN111594228B (zh) | 圆形输水隧洞钢模台车衬砌及施工方法 | |
CN114102846B (zh) | 一种节段梁双生产线及节段梁快速预制工艺 | |
CN111809536A (zh) | 一种整体移动式箱涵模板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3417219B (zh) | 一种桥梁悬浇挂篮箱室液压内模异步走行系统及走行方法 | |
CN210712938U (zh) | 一种管廊台车 | |
CN109505271B (zh) | 一种移动式液压台车拱涵成套施工工法 | |
CN218263502U (zh) | 一种现浇梁支架自走行模板 | |
CN108625883B (zh) | 一种用于隧道二次砌衬施工的锚段台车及施工方法 | |
CN114603695A (zh) | 装配化铁路桥梁墩柱自走行开合模板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9629437A (zh) | 一种箱梁移动式整孔现浇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1042835B (zh) | 一种隧道线缆沟和水沟施工台车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5975365U (zh) | 现浇箱梁复合式移动模架 | |
CN211250585U (zh) | 一种移动式预制箱梁模板系统 | |
CN214464241U (zh) | 一种全液压高速公路隧道电缆沟衬砌施工装置 | |
CN212294398U (zh) | 一种整体移动式箱涵模板 | |
CN102001127A (zh) | 组合箱梁液压内模 | |
CN116084350A (zh) | 预制渡槽新型集约化施工工艺 | |
CN212316711U (zh) | 涵洞台车 | |
CN212978703U (zh) | 一种预制楼梯生产装置 | |
CN211737150U (zh) | 一种隧道线缆沟和水沟施工台车 | |
CN212716661U (zh) | 一种滑轨外置的收缩式隧道中心沟二次成型模板 | |
CN213653212U (zh) | 一种自行式现浇箱梁一体化筑桥机 | |
CN213360119U (zh) | 针梁台车衬砌圆形隧洞直线段混凝土的施工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