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62654U - 一种基于退火炉的尾部烟气再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退火炉的尾部烟气再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62654U
CN218262654U CN202221738609.5U CN202221738609U CN218262654U CN 218262654 U CN218262654 U CN 218262654U CN 202221738609 U CN202221738609 U CN 202221738609U CN 218262654 U CN218262654 U CN 2182626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ealing furnace
plugging
flue gas
plug
recycl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3860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宇
许顺
刘杲
李玉克
鲜其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Chuanjian Pip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Chuanjian Pip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Chuanjian Pip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Chuanjian Pip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3860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626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626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626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退火炉的尾部烟气再利用系统,包括退火炉本体、风机和干燥机构,风机安装在退火炉本体的排气口处,干燥机构与退火炉本体的排气口连接;其中,干燥机构包括承载机构和设置在承载机构两端的第一封堵组件和第二封堵组件,第一封堵组件及第二封堵组件用于与管模接触后使得管模内部形成一腔体,第一封堵组件通过管道与退火炉本体的排气口连接,第二封堵组件用于与烟囱连接;退火炉本体排出的热废气依次经过第一封堵组件、管模以及第二封堵组件后从烟囱排出。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中退火炉排出烟气中热量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造成热量损失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退火炉的尾部烟气再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模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退火炉的尾部烟气再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天然气离心铸管退火炉的快冷段鼓风机需加入的冷空气量约6000M3/h左右,不算退火炉缓冷段的常规烧嘴加入的空气量,至少也有6000M3/h的高温烟气需要从炉尾排走。
设备现生产情况是在退火炉炉尾设立有排烟罩,将快冷段、缓冷段产生的烟气由炉尾排烟罩收集,自然排入钢烟囱,设计烟气温度为300-400℃;根据现场实际检测,目前退火炉炉尾烟罩排出的烟气温度约有300℃;燃煤退火炉炉尾设立排烟罩,将快冷段、缓冷段产生的烟气由炉尾排烟罩收集,自然排入钢烟囱。退火炉的加热段和保温段是空煤气双蓄热,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当其经过快冷段时也会被快冷段加入的空气燃烧掉,高温烟气中不含CO,安全可靠.
直接将烟气排入烟囱中,烟气中的热量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造成了热量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退火炉的尾部烟气再利用系统,其能够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中退火炉排出烟气中热量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造成热量损失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退火炉的尾部烟气再利用系统,包括退火炉本体、风机和干燥机构,风机安装在退火炉本体的排气口处,干燥机构与退火炉本体的排气口连接;
其中,干燥机构包括承载机构和设置在承载机构两端的第一封堵组件和第二封堵组件,第一封堵组件及第二封堵组件用于与管模接触后使得管模内部形成一腔体,第一封堵组件通过管道与退火炉本体的排气口连接,第二封堵组件用于与烟囱连接;退火炉本体排出的热废气依次经过第一封堵组件、管模以及第二封堵组件后从烟囱排出。
进一步优化,承载机构包括承载板和承载座,承载座设置在承载板上,承载座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管模的凹槽,第一封堵组件及第二封堵组件设置在承载板上。
其中,凹槽为V型槽。
其中,第一、二封堵组件包括支撑座、设置在支撑座上的堵头和驱动机构,堵头呈圆锥形结构,且堵头上设置有气道,堵头的表面设置有密封垫;支撑座滑动上设置在承载板上,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支撑座在承载板上移动;
第一封堵组件中堵头的气道与退火炉本体的排气口连通;
第二封堵组件中堵头的气道与烟囱连通。
进一步优化,第一、二封堵组件还包括过渡板和连接管,堵头上设置有导柱,过渡板上设置有导孔,导柱与导孔滑动配合,导柱穿过导孔后与一锁紧螺母连接,导柱上套装有弹簧,过渡板通过支柱与支撑座固定连接,过渡板及支撑座上设置有通孔,连接管与通孔滑动配合,且连接管一端与堵头连接并与气道连通,另一端用于与烟囱或者退火炉本体的排气口连通。
其中,连接管与通孔之间通过滑套或者直线轴承连接。
在一些优选实施案例中,第一、二封堵组件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过渡板或者堵头之间,压力传感器通过一控制器与驱动机构连接。
进一步限定,承载板上设置有滑轨,支撑座底部设置有与滑轨配合的滑块,驱动机构包括丝杠、电机和丝杠螺母,丝杠通过安装座安装在承载板上,丝杠与安装座转动连接且与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丝杠螺母设置在支撑座上,并与所述丝杠配合。
其中,连接管与烟囱或者火炉本体的排气口通过伸缩管连接。
进一步优化,第一、二封堵组件还包括用于预埋在地面的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伸缩缸,承载板与外壳固定连接,承载板设置有导向孔,承载座下端设置有导向杆,导向杆穿过导向孔后延伸至外壳内后与一连接板连接,伸缩缸与连接板连接并用于驱动连接板上升或者下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主要实现了退火炉排出的热烟气的再利用,在实际的使用中,将退火炉排出的烟气通过风机送至第一封堵组件处,由于第一封堵组件及第二封堵组件的设置,能够将管模放置在承载机构上后,使得第一封堵组件及第二封堵组件将管模的两端进行封堵;热烟气在风机的作用下进入管模内部,对管模内部进行干燥,能够代替原有的利用天然气对管模内部进行干燥的过程,实现了热能的二次利用,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同时,也减少了天然气的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干燥机构与管模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干燥机构与管模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二封堵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管模放置在承载座上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退火炉本体,102-风机,103-第一封堵组件,104-第二封堵组件,105-管模,106-承载机构,107-承载板,108-承载座,109-凹槽,110-支撑座,111-堵头,112-驱动机构,113-气道,114-密封垫,115-过渡板,116-连接管,117-导柱,118-导孔,119-锁紧螺母,120-弹簧,121-通孔,122-压力传感器,123-滑轨,124-滑块,125-丝杠,126-电机,127-丝杠螺母,128-伸缩管,129-外壳,130-伸缩缸,131-导向孔,132-导向杆,133-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看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退火炉的尾部烟气再利用系统,包括退火炉本体101、风机102和干燥机构,风机102安装在退火炉本体101的排气口处,干燥机构与退火炉本体101的排气口连接;
其中,干燥机构包括承载机构106和设置在承载机构106两端的第一封堵组件103和第二封堵组件104,第一封堵组件103及第二封堵组件104用于与管模105接触后使得管模105内部形成一腔体,第一封堵组件103通过管道与退火炉本体101的排气口连接,第二封堵组件104用于与烟囱连接;退火炉本体101排出的热废气依次经过第一封堵组件103、管模105以及第二封堵组件104后从烟囱排出。
本实用新型主要实现了退火炉排出的热烟气的再利用,在实际的使用中,将退火炉排出的烟气通过风机102送至第一封堵组件103处,由于第一封堵组件103及第二封堵组件104的设置,能够将管模105放置在承载机构106上后,使得第一封堵组件103及第二封堵组件将管模105的两端进行封堵;热烟气在风机102的作用下进入管模105内部,对管模105内部进行干燥,能够代替原有的利用天然气对管模105内部进行干燥的过程,实现了热能的二次利用,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使用中,干燥机构可以设置若干组,每一组干燥机构均通过一阀门与退火炉本体101的排气口连接的管道进行连接,并通过设置阀门来实现烟气的导通或者截断,进而实现对多管模105的干燥操作。
其中,承载机构106包括承载板107和承载座108,承载座108设置在承载板107上,承载座108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管模105的凹槽109,第一封堵组件103及第二封堵组件104设置在承载板107上。
进一步优化,凹槽109为V型槽。
通过设置的V型槽能够对管模105进行限位.
其中,第一、二封堵组件包括支撑座110、设置在支撑座110上的堵头111和驱动机构112,堵头111呈圆锥形结构,且堵头111上设置有气道113,堵头111的表面设置有密封垫114;支撑座110滑动上设置在承载板107上,驱动机构112用于驱动支撑座110在承载板107上移动;
第一封堵组件103中堵头111的气道113与退火炉本体101的排气口连通;
第二封堵组件104中堵头111的气道113与烟囱连通。
这样,在实际的使用中,将管模105放置在承载座108上的凹槽109上后,即可通过所述驱动机构112驱动在承载板107上移动,进而使得堵头111设置的密封垫114与管模105的两端进行封堵,烟气进入管模105内部即可实现对管模105的干燥。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二封堵组件还包括过渡板115和连接管116,堵头111上设置有导柱117,过渡板115上设置有导孔118,导柱117与导孔118滑动配合,导柱117穿过导孔118后与一锁紧螺母119连接,导柱117上套装有弹簧120,过渡板115通过支柱与支撑座110固定连接,过渡板115及支撑座110上设置有通孔121,连接管116与通孔121滑动配合,且连接管116一端与堵头111连接并与气道113连通,另一端用于与烟囱或者退火炉本体101的排气口连通。
通过设置的导柱117与导孔118来实现堵头111与过渡板115的滑动连接,同时,在弹簧120的作用下,形成一个缓冲结构,这样,在堵头111与管模105接触的时候能够起到缓冲的目的,能够对管模105及堵头111起到保护的目的。
其中,连接管116与通孔121之间通过滑套或者直线轴承连接。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案例中,第一、二封堵组件还包括压力传感器122,压力传感器122设置在过渡板115或者堵头111之间,压力传感器122通过一控制器与驱动机构112连接。
在实际的使用中,压力传感器122设置在过渡板115上。
这样,在实际的使用中,当堵头111与管模105接触后,即可使得端头挤压压力传感器122,当压力传感器122的压力值达到预设阀值后,控制器即可控制驱动机构112停止,实现管模105端部的自动化封堵操作。
其中,承载板107上设置有滑轨123,支撑座110底部设置有与滑轨123配合的滑块124,驱动机构112包括丝杠125、电机126和丝杠螺母127,丝杠125通过安装座安装在承载板107上,丝杠125与安装座转动连接且与电机126输出轴固定连接,丝杠螺母127设置在支撑座110上,并与所述丝杠125配合。
通过设置的滑轨123及滑块124,能够使得支撑座110在移动的时候更加稳定;同时,通过电机126来驱动丝杠125转动进而实现对支撑座110的驱动。
进一步优化,连接管116与烟囱或者火炉本体的排气口通过伸缩管128连接。
实施例三
参看图1-图5,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二封堵组件还包括用于预埋在地面的外壳129和设置在外壳129内的伸缩缸130,承载板107与外壳129固定连接,承载板107设置有导向孔131,承载座108下端设置有导向杆132,导向杆132穿过导向孔131后延伸至外壳129内后与一连接板133连接,伸缩缸130与连接板133连接并用于驱动连接板133上升或者下降。
这样,能够使得承载座108的高度能够调节,实现对不同管径管模105的干燥操作,在实际的使用中,至需要通过伸缩缸130驱动连接杆移动,即可实现对承载座108高度的调节。
其中,伸缩缸130可以为伸缩气缸或者伸缩液缸,主要用于实现对来连接板133的驱动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退火炉的尾部烟气再利用系统,包括退火炉本体、风机和干燥机构,其特征在于:风机安装在退火炉本体的排气口处,干燥机构与退火炉本体的排气口连接;
其中,干燥机构包括承载机构和设置在承载机构两端的第一封堵组件和第二封堵组件,第一封堵组件及第二封堵组件用于与管模接触后使得管模内部形成一腔体,第一封堵组件通过管道与退火炉本体的排气口连接,第二封堵组件用于与烟囱连接;退火炉本体排出的热废气依次经过第一封堵组件、管模以及第二封堵组件后从烟囱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退火炉的尾部烟气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承载机构包括承载板和承载座,承载座设置在承载板上,承载座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管模的凹槽,第一封堵组件及第二封堵组件设置在承载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退火炉的尾部烟气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凹槽为V型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退火炉的尾部烟气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二封堵组件包括支撑座、设置在支撑座上的堵头和驱动机构,堵头呈圆锥形结构,且堵头上设置有气道,堵头的表面设置有密封垫;支撑座滑动上设置在承载板上,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支撑座在承载板上移动;
第一封堵组件中堵头的气道与退火炉本体的排气口连通;
第二封堵组件中堵头的气道与烟囱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退火炉的尾部烟气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二封堵组件还包括过渡板和连接管,堵头上设置有导柱,过渡板上设置有导孔,导柱与导孔滑动配合,导柱穿过导孔后与一锁紧螺母连接,导柱上套装有弹簧,过渡板通过支柱与支撑座固定连接,过渡板及支撑座上设置有通孔,连接管与通孔滑动配合,且连接管一端与堵头连接并与气道连通,另一端用于与烟囱或者退火炉本体的排气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退火炉的尾部烟气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管与通孔之间通过滑套或者直线轴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退火炉的尾部烟气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二封堵组件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过渡板或者堵头之间,压力传感器通过一控制器与驱动机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退火炉的尾部烟气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承载板上设置有滑轨,支撑座底部设置有与滑轨配合的滑块,驱动机构包括丝杠、电机和丝杠螺母,丝杠通过安装座安装在承载板上,丝杠与安装座转动连接且与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丝杠螺母设置在支撑座上,并与所述丝杠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退火炉的尾部烟气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管与烟囱或者火炉本体的排气口通过伸缩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退火炉的尾部烟气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二封堵组件还包括用于预埋在地面的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伸缩缸,承载板与外壳固定连接,承载板设置有导向孔,承载座下端设置有导向杆,导向杆穿过导向孔后延伸至外壳内后与一连接板连接,伸缩缸与连接板连接并用于驱动连接板上升或者下降。
CN202221738609.5U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基于退火炉的尾部烟气再利用系统 Active CN2182626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38609.5U CN218262654U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基于退火炉的尾部烟气再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38609.5U CN218262654U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基于退火炉的尾部烟气再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62654U true CN218262654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60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38609.5U Active CN218262654U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基于退火炉的尾部烟气再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626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05217A (zh) 一种高温热解实验系统及其方法
CN218262654U (zh) 一种基于退火炉的尾部烟气再利用系统
CN218704009U (zh) 瓦斯安全检测无人机
CN201555238U (zh) 一种用于锅炉的局部富氧助燃的装置
CN111022366B (zh) 一种地铁风机耐高温测试装置
CN104266216B (zh) 一种旋风助燃装置
CN204787266U (zh) 一种燃气锅炉
CN101408307A (zh) 氢氧助燃卧式锅炉
CN109708471B (zh) 一种陶瓷球烧结炉
CN107121990A (zh) 一种用于加热系统的压力调节装置
CN212845141U (zh) 一种自动充氧放气模块、量热仪
CN206320787U (zh) 智能型锅炉燃烧控制装置
CN215446473U (zh) 安全性高的蓄热式焚烧炉电加热器
CN214791205U (zh) 一种高效可靠的吹灰器行程托架装置
CN206510292U (zh) 一种vr眼镜镜框生产用毛刺去除装置
CN205939169U (zh) 焚烧炉的温控系统
CN218404048U (zh) 一种水煤浆气化炉电加热烘炉装置
CN115849365B (zh) 一种具有自动点火装置的石墨化炉
CN219588945U (zh) 一种模块化集成式热能收集装置
CN220300807U (zh) 一种降低硅钢退火炉炉辊轴承温度装置
CN216010902U (zh) 一种锅炉引风机风管的烟气调节阀
CN218755598U (zh) 一种生物质原料热解装置
CN220418100U (zh) 一种悬吊式煅烧供热装置
CN214223167U (zh) 一种用于测试燃气炉性能的燃气炉自动点火装置
CN218599699U (zh) 一种热效率高的燃煤发电机组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