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42501U - 延长线 - Google Patents

延长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42501U
CN218242501U CN202222186317.1U CN202222186317U CN218242501U CN 218242501 U CN218242501 U CN 218242501U CN 202222186317 U CN202222186317 U CN 202222186317U CN 218242501 U CN218242501 U CN 2182425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flexible
flexible wiring
housing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8631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骆伟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8631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425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425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425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延长线,属于移动终端领域。该延长线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一柔性接线、主体、连接件、第二柔性接线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用于与移动终端的接口相连,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一柔性接线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柔性接线的另一端与所述主体相连,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主体相连,所述连接件用于将所述主体与所述移动终端相连;所述第二柔性接线的一端与所述主体相连,所述第二柔性接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相连。在使用该延长线时,延长线的一端与移动终端相连,另一端与所需要连接的设备相连,延长线两端之间的位置在连接件的作用下连接到移动终端,使延长线得到束缚,从而减小延长线对手部活动空间的影响,便于使用者进行操作。

Description

延长线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移动终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延长线。
背景技术
手机、平板电脑等常见的移动终端,有时需要通过延长线连接至其他设备进行使用。
以手机为例,由于接口的位置通常位于手机的上端或是下端,手机在连接延长线后,进行横屏使用时,延长线会影响手部的活动空间,不利于使用者进行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延长线,能够减少延长线对手部活动空间的影响,方便使用者进行操作。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延长线,该延长线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一柔性接线、主体、连接件、第二柔性接线和第二连接器;
所述第一连接器用于与移动终端的接口相连,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一柔性接线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柔性接线的另一端与所述主体相连,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主体相连,所述连接件用于将所述主体与所述移动终端相连;
所述第二柔性接线的一端与所述主体相连,所述第二柔性接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相连。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磁吸件,所述磁吸件位于所述主体内,或位于所述主体的外表面。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粘接件或空气贴,所述粘接件或所述空气贴位于所述主体的外表面。
可选地,所述主体包括外壳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外壳中;
所述第一柔性接线和所述第二柔性接线均与所述电路板相连。
可选地,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布置且相连,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为平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边缘之间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柔性接线位于所述第一开口中;
所述第一壳体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边缘之间形成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柔性接线位于所述第二开口中,或者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表面具有通孔,所述第二柔性接线位于所述通孔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柔性接线呈片状,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一柔性接线的一面相连。
可选地,所述第一柔性接线包括柔性电路板和柔性防护套,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柔性防护套中,且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所述柔性防护套与所述外壳相连。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和端子,所述连接器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柔性接线相连,另一端具有接口和连接孔,所述端子位于所述接口中。
可选地,所述第二柔性接线为具有屏蔽层的同轴线。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通过将第一柔性接线与第一连接器相连,以便于通过第一连接器与移动终端的接口相连。通过将第二柔性接线与第二连接器相连,以便于通过第二连接器与所需要连接的设备相连。第一柔性接线和第二柔性接线都连接至主体,主体上还连接有连接件,该连接件用于将主体与移动终端相连。在使用该延长线时,延长线的一端与移动终端相连,另一端与所需要连接的设备相连,延长线两端之间的位置在连接件的作用下连接到移动终端,使延长线得到束缚,从而减小延长线对手部活动空间的影响,便于使用者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延长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延长线的另一视角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延长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连接器和第一柔性接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延长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延长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延长线的另一视角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延长线包括第一连接器10、第一柔性接线20、主体30、连接件40、第二柔性接线50和第二连接器60。
第一连接器10用于与移动终端的接口相连。第一连接器10与第一柔性接线20的一端相连,第一柔性接线20的另一端与主体30相连。连接件40与主体30相连,连接件40用于将主体30与移动终端相连。
第二柔性接线50的一端与主体30相连,第二柔性接线50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器60相连。
通过将第一柔性接线20与第一连接器10相连,以便于通过第一连接器10与移动终端的接口相连。通过将第二柔性接线50与第二连接器60相连,以便于通过第二连接器60与所需要连接的设备相连。第一柔性接线20和第二柔性接线50都连接至主体30,主体30上还连接有连接件40,该连接件40用于将主体30与移动终端相连。在使用该延长线时,延长线的一端与移动终端相连,另一端与所需要连接的设备相连,延长线两端之间的位置在连接件40的作用下连接到移动终端,使延长线得到束缚,从而减小延长线对手部活动空间的影响,便于使用者进行操作。不仅方便普通使用者的日常使用,而且对于电子竞技选手这一类对操作便利性要求更高的使用者,也更有利于其稳定发挥,大大减小延长线对发挥的影响。
通常,移动终端具有正面和背面,正面用于进行显示,背面是与正面相对的一面。对于部分移动终端,相对的两面都能够进行显示,则正面可以是面对使用者的一面。在使用该延长线时,连接件40可以将主体30与移动终端的背面相连,第一柔性接线20从移动终端的接口处向移动终端的背面弯折。
在一些示例中,连接件40包括磁吸件。磁吸件使用方便,在将主体30与移动终端相连时,可以直接利用磁吸件将主体30吸附在移动终端的背面。
该磁吸件可以是永磁铁或电磁铁。
该连接件40可以包括多个磁吸件,多个磁吸件间隔分布,使主体30能够更稳定地吸附在主体30背面,避免使用者在使用移动终端的过程中,主体30与移动终端之间发生相对移动。
可选地,磁吸件可以位于主体30内,或位于主体30的外表面。
磁吸件布置在主体30内或是布置在主体30的外表面,都能够将主体30吸附到移动终端上。
在另一些示例中,连接件40包括粘接件或空气贴。粘接件或空气贴位于主体30的外表面。
粘接件通过粘附力将主体30粘接到移动终端表面。空气贴则是利用气压将主体30连接到移动终端表面,便于主体30与移动终端分离。
图2中所示的连接件40的布置仅为一种示意,连接件40也可以布置在主体30的其他位置,只要能够将主体30连接到移动终端即可。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延长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主体30包括外壳300和电路板33,电路板33位于外壳300中。第一柔性接线20和第二柔性接线50均与电路板33相连。
外壳300内部形成有容纳腔,用于容纳电路板33,提供保护。
当连接件40位于主体30内时,连接件40可以位于外壳300内的容纳腔中,也可以嵌在外壳300中。
外壳300可以是金属件,金属件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这样将主体30吸附在移动终端的背面,外壳300还可以有一定的促进移动终端散热的作用。
第一柔性接线20位于外壳300之外的部分的长度可以根据所要连接的移动终端进行设置,使第一连接器10与移动终端相连,主体30吸附到移动终端背面时,第一柔性接线20可以尽量贴合外壳300,避免第一柔性接线20预留的长度过长,影响使用者的手部活动空间。
如图3所示,外壳300包括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相对布置且相连,第一壳体31远离第二壳体32的表面为平面。
将第一壳体31远离第二壳体32的表面设置为平面,在将主体30与移动终端相连时,可以将第一壳体31的该平面与移动终端的背面相贴,使主体30与移动终端连接的更稳定。
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可拆卸连接,以便于主体30的拆装。例如,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通过卡扣连接,或是通过螺钉连接。
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31靠近第二壳体32的表面具有多个定位柱311,该定位柱311用于对电路板33进行限位。
电路板33的边缘可以具有多个缺口33a,多个定位柱311分别位于多个缺口33a中,以限制电路板33,避免电路板33松动。此外,电路板33还可以与第一壳体31通过螺钉进行连接。
电路板33上可以连接有第三连接器331和第四连接器332。第三连接器331用于与第一柔性接线20相连,第四连接器332用于与第二柔性接线50相连。
示例性地,第三连接器331位于电路板33的一面,第四连接器332与电路板33的一侧边相连。其中,第三连接器331可以为24pin连接器。
例如,第三连接器331位于电路板33靠近第一壳体31的一面,且与电路板33相连。第一壳体31靠近电路板33的一面可以具有凹槽31a,第三连接器331位于该凹槽31a中,以避免第三连接器331影响电路板33的安装,使电路板33安放更加平稳。
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31的边缘与第二壳体32的边缘之间形成有第一开口30a,第一柔性接线20位于第一开口30a中。
通过在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之间形成第一开口30a,使第一柔性接线20能够通过该第一开口30a延伸至外壳300内部,与电路板33上的第三连接器331相连。
第一开口30a可以位于外壳300长度方向的一端。主体30连接到移动终端的背面时,外壳300可以沿移动终端的长度方向布置,将第一开口30a设置在外壳300长度方向的一端,更方便第一连接器10与移动终端进行连接。
第一壳体31的边缘与第二壳体32的边缘之间还可以形成有第二开口30b,第二柔性接线50位于第二开口30b中。通过设置第二开口30b,使第二柔性接线50能够通过该第二开口30b延伸至外壳300内部,与电路板33上的第四连接器332相连。
第二开口30b可以位于外壳300长度方向的两端之外的其他位置,例如位于外壳300宽度方向的一侧,这样能够避免第二柔性接线50影响使用者的手部活动空间。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连接器和第一柔性接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柔性接线20呈片状,第一连接器10与第一柔性接线20的一面相连。
这里所指的片状是指第一柔性接线20的厚度相比于长度和宽度均小得多,使第一柔性接线20整体扁平。例如第一柔性接线20的厚度不超过宽度的五分之一,或十分之一。
将第一柔性接线20设置成片状,更便于在使用延长线时,将第一柔性接线20弯折至移动终端的背面。将第一连接器10设置在第一柔性接线20的一面,在第一连接器10连接至移动终端,将第一柔性接线20弯折至移动终端的背面时,在移动终端的接口附近,第一连接器10和第一柔性接线20相对于移动终端侧向突起的尺寸更小,对于手部活动空间的影响更小。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柔性接线20包括柔性电路板21和柔性防护套22。柔性电路板21位于柔性防护套22中,且与电路板33相连,柔性防护套22与外壳300相连。
柔性防护套22套在柔性电路板21外,对柔性电路板21提供保护。柔性防护套22与外壳300相连,以避免柔性电路板21相对柔性防护套22伸出的部分受到拉扯,即避免柔性电路板21连接至电路板33的部分受到拉扯。
柔性电路板21可以是多层柔性电路板,例如8层柔性电路板。柔性防护套22可以是塑胶件,通过模内注塑的方式与柔性电路板21一体成型,使柔性防护套22与柔性电路板21连接更紧密。
在柔性防护套22与外壳300相连的一端可以具有连接耳221,在第一壳体31靠近第二壳体32的表面可以具有连接柱312,连接柱312靠近第一开口30a布置,柔性防护套22的连接耳221套在连接柱312上,从而使第一柔性接线20受到的拉扯力能够通过连接耳221作用到连接柱312。
在柔性防护套22远离外壳300的一端,第一连接器10与柔性电路板21焊接。第一连接器10还可以通过固定框23和固定板24进一步加固。固定板24和第一连接器10位于柔性电路板21相反的两面,固定框23套在第一连接器10外,固定板24与第一连接器10穿过柔性电路板21的针脚相连,且还与固定框23相连。固定框23与固定板24之间可以焊接,固定板24与针脚也可以焊接。固定框23和固定板24均可以为不锈钢结构件。
第一连接器10用于与移动终端相连的端子可以是镀金端子,例如镀层厚度为15U的镀金端子,相比于5U镀金端子,15U镀金端子具有更好的导电性。
示例性地,第一连接器10为USB Type-C连接器。此外,第一连接器10还可以是USBType-A连接器或USB Type-B连接器,或者其他类型的连接器。
可选地,第二柔性接线50为具有屏蔽层的同轴线。
通过设置屏蔽层,增强延长线的抗干扰能力。该屏蔽层可以是由铝箔形成的编织网。
如图3所示,在外壳300中,还可以设置有走线槽30c,第二柔性接线50位于外壳300内的部分可以位于走线槽30c中。
如图3所示,第二柔性接线50可以连接有第五连接器51,第五连接器51与电路板33上的第四连接器332相连,从而将第二柔性接线50连接至电路板33。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第二连接器60包括连接器本体61和端子62,连接器本体61的一端与第二柔性接线50相连,另一端具有接口61a,端子62位于接口61a中。
第二连接器60用于与其他的设备进行连接,例如与显示设备、充电器、移动电源等进行连接。
示例性地,第二连接器60为USB Type-C连接器。此外,第二连接器60也可以是USBType-A连接器或USB Type-B连接器,或者其他类型的连接器。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延长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该示例中,第二壳体32远离第一壳体31的表面具有通孔32a,第二柔性接线50位于通孔32a中。通过在第二壳体32上布置通孔32a,也能够方便第二柔性接线50与电路板33相连,并且也能够避免第二柔性接线50影响使用者的手部活动空间,方便操作。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第二连接器60中,连接器本体61的一端与第二柔性接线50相连,连接器本体61的另一端具有接口61a和连接孔61b,端子62位于接口61a中。该连接孔61b用于第二连接器60与其他的设备进行连接。例如,第二连接器60可以与其他设备的连接器进行对接,然后在连接孔61b中拧入螺钉,通过螺钉将第二连接器60和其他设备的连接器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延长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器(10)、第一柔性接线(20)、主体(30)、连接件(40)、第二柔性接线(50)和第二连接器(60);
所述第一连接器(10)用于与移动终端的接口相连,所述第一连接器(10)与所述第一柔性接线(20)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柔性接线(20)的另一端与所述主体(30)相连,所述连接件(40)与所述主体(30)相连,所述连接件(40)用于将所述主体(30)与所述移动终端相连;
所述第二柔性接线(50)的一端与所述主体(30)相连,所述第二柔性接线(5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器(60)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延长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0)包括磁吸件,所述磁吸件位于所述主体(30)内,或位于所述主体(30)的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延长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0)包括粘接件或空气贴,所述粘接件或所述空气贴位于所述主体(30)的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延长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30)包括外壳(300)和电路板(33),所述电路板(33)位于所述外壳(300)中;
所述第一柔性接线(20)和所述第二柔性接线(50)均与所述电路板(33)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延长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300)包括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所述第一壳体(31)与所述第二壳体(32)相对布置且相连,所述第一壳体(31)远离所述第二壳体(32)的表面为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延长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31)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壳体(32)的边缘之间形成有第一开口(30a),所述第一柔性接线(20)位于所述第一开口(30a)中;
所述第一壳体(31)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壳体(32)的边缘之间形成有第二开口(30b),所述第二柔性接线(50)位于所述第二开口(30b)中,或者所述第二壳体(32)远离所述第一壳体(31)的表面具有通孔(32a),所述第二柔性接线(50)位于所述通孔(32a)中。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延长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接线(20)呈片状,所述第一连接器(10)与所述第一柔性接线(20)的一面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延长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接线(20)包括柔性电路板(21)和柔性防护套(22),所述柔性电路板(21)位于所述柔性防护套(22)中,且与所述电路板(33)相连,所述柔性防护套(22)与所述外壳(300)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延长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60)包括连接器本体(61)和端子(62),所述连接器本体(6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柔性接线(50)相连,另一端具有接口(61a)和连接孔(61b),所述端子(62)位于所述接口(61a)中。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延长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柔性接线(50)为具有屏蔽层的同轴线。
CN202222186317.1U 2022-08-18 2022-08-18 延长线 Active CN2182425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86317.1U CN218242501U (zh) 2022-08-18 2022-08-18 延长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86317.1U CN218242501U (zh) 2022-08-18 2022-08-18 延长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42501U true CN218242501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84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86317.1U Active CN218242501U (zh) 2022-08-18 2022-08-18 延长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425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20577U (zh) 适合与电子设备一起使用的附属设备
CN206963227U (zh) 电子设备
US8662929B2 (en) Thumb drive chassis structure
US20160104966A1 (en) Connectors for Delivery of Power
CN105990719A (zh) 按键连接器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08306136A (zh) 一种弹片式外置轨道取电插头
CN218242501U (zh) 延长线
WO2024007686A1 (zh) 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5141262U (zh) 积木式电连接器
CN110602286A (zh) 电子设备、传感器扩展装置和电子设备组件
CN206431521U (zh) 终端设备
CN212586862U (zh) 用于智能家居人机交互的触摸显示屏装置
CN211530270U (zh) 一种方便插接的磁定位贴壁接口
CN214429562U (zh) 一种保护壳及磁吸式充电装置
CN213425800U (zh) 带人脸识别功能的智能共享充电柜
CN210804185U (zh) 一种具有电子功能的保护壳
CN210041925U (zh) 保护壳
CN211320490U (zh) 一种视频图形阵列转接头
CN210404256U (zh) 一种插座转接机构以及成像装置
CN209769317U (zh) 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套
CN208572251U (zh) 摄像头安装结构
CN202333250U (zh) 线匣、线匣与基座的结构及具有线匣的线缆连接器
CN210668918U (zh) 带软排的手机磁吸公头
CN219717316U (zh) 一种连接器、连接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9576053U (zh) 一种保护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