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17316U - 一种连接器、连接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连接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717316U CN219717316U CN202320541236.0U CN202320541236U CN219717316U CN 219717316 U CN219717316 U CN 219717316U CN 202320541236 U CN202320541236 U CN 202320541236U CN 219717316 U CN219717316 U CN 21971731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bearing plate
- pin
- utility
- mod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9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9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QJVKUMXDEUEQLH-UHFFFAOYSA-N [B].[Fe].[Nd] Chemical compound [B].[Fe].[Nd] QJVKUMXDEUEQL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WBWJXRJARNTNBL-UHFFFAOYSA-N [Fe].[Cr].[Co] Chemical compound [Fe].[Cr].[Co] WBWJXRJARNTNB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28 alnico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172 neodymium magnet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938 samarium–cobalt magnet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连接器、连接组件及电子设备。连接器包括绝缘的承载板和导电针,所述承载板包括两相对主表面以及连接主表面的侧边,所述导电针设置在所述承载板至少一主表面上,所述承载板的至少一侧边边沿设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的强度大于所述承载板的强度。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承载板的边沿增设加强件,从而延长连接器的使用寿命,解决了连接器在反复插拔的过程中受到磨损导致寿命减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电子设备具有与连接器相同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器、连接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产品在生活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必需品,多数人甚至有多台电子产品,由此,给电子设备充电和/或数据传输的数据线也需常备且多备。而现有电子产品(例如手机、平板电脑、VR眼镜等)大多使用的是插入式的接口,在反复插拔下会使连接器受到磨损,导致寿命减短。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连接器在反复插拔的过程中受到磨损导致寿命减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连接组件及电子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的承载板和导电针,所述承载板包括两相对主表面以及连接主表面的侧边,所述导电针设置在所述承载板至少一主表面上,所述承载板的至少一侧边边沿设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的强度大于所述承载板的强度。
优选地,所述加强件为金属件,至少部分所述导电针与所述金属件绝缘。
优选地,界定所述连接器在工作时与其他连接器所接触的侧边为工作边,所述工作边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在所述工作边的部分区域设有所述金属件。
优选地,所述金属件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并且每个所述金属件单独设置。
优选地,所述金属件内嵌于所述承载板的侧边,或所述金属件包裹所述承载板的侧边边沿。
优选地,所述导电针上包括C C引脚、V+引脚、V-引脚,所述金属件与所述导电针之间有空隙;所述金属件与所述C C引脚对应的位置设有缺口,且所述缺口的数量至少为2个。
优选地,界定所述连接器内有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导电针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另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导电针电性导通。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连接组件,包括相适配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为如上所述的连接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磁吸连接。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又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器或所述第二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连接组件及电子设备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包括绝缘的承载板和导电针,承载板包括两相对主表面以及连接主表面的侧边,导电针设置在承载板至少一主表面上,承载板的至少一侧边边沿设有加强件,加强件的强度大于承载板的强度。可以理解地,连接器在承载板的边沿设置了加强件,因加强件的强度高,从而延长了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其中,加强件为金属件,至少部分导电针与金属件绝缘。通过此设计,使得连接器更加坚固,避免了其在反复插拔的过程中受到磨损导致寿命减短。
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界定连接器在工作时与其他连接器所接触的侧边为工作边,工作边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在工作边的部分区域设有金属件。通过此设计,金属件的设置方式可以为多种,可以根据承载板及导电针实际采用的规格进行设置。
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金属件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并且每个金属件单独设置。可以理解地,金属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与此同时,金属件可以设置在一个工作边的上面,亦可以设置在多个工作边的上面。
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金属件内嵌于承载板的侧边,或金属件包裹承载板的侧边边沿。可以理解地,金属件可以为内嵌或在外层包裹设置,可以根据承载板及导电针实际采用的规格进行设置。
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导电针上包括C C引脚、V+引脚、V-引脚,金属件与导电针之间有空隙;金属件与C C引脚对应的位置设有缺口,且缺口的数量至少为2个。通过此设计,可以避免C C引脚、V+引脚、V-引脚同时接触金属导致短路,避免充电器自动启动保护措施从而停止输出电源,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7、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界定连接器内有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导电针一部分设置在第一连接部,另一部分设置在第二连接部,且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通过导电针电性导通。由此可见,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与导电针电性连接,使得用户在使用连接器时能得到连接器的及时响应并进行充电和/或数据传输。
8、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具有与连接器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9、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具有与连接器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连接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连接器在金属件上设有缺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连接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连接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电子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连接器;2、连接组件;3、电子设备;
10、承载板;11、导电针;12、金属件;13、
第一连接部;14、第二连接部;20、第一连接器;
21、第二连接器;
120、缺口;200、第一磁性件;210、第二磁
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1,包括绝缘的承载板10和导电针11,承载板10包括两相对主表面以及连接主表面的侧边,导电针11设置在承载板10至少一主表面上,承载板10的至少一侧边边沿设有加强件,加强件的强度大于承载板10的强度。
进一步地,加强件为金属件12,至少部分导电针11与金属件绝缘。
可以理解地,设置承载板10是为了放置导电针11,而承载板10是绝缘的,其材料一般为塑料,因此可以通过设置强度大于承载板10的加强件,加强件也即金属件12,可以很好的保护导电针11,避免导电针11弯折受损,避免在反复插拔的过程中内部元件受到磨损导致连接器1的寿命减短。
需要说明的是,当金属件12相邻的导电针11为电源的负极时,若部分导电针11与金属件12绝缘,则两者短路有接地的效果,能够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当导电针11不为电源的负极时,比如为信号传输或者电源的正极或者C C引脚,则要使导电针11与金属件12完全绝缘,才能避免整体短路而触发自动保护措施,从而停止输出电源,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进一步地,界定连接器1在工作时与其他连接器所接触的侧边为工作边,工作边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在工作边的部分区域设有金属件12。
示例性的,请结合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在承载板10的侧边边沿设有金属件12,结合图1和图2可知,金属件12既可以完全设置在侧边边沿(如图1),也可以设置在侧边边沿设置一部分(如图2),图2与图1相比,少设置了与导电针11平行、且位于承载板10侧边边沿的金属件12。
特别地,需要说明的是,金属件12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并且每个金属件12单独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金属件1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每个金属件12均单独设置在承载板10的侧边边沿,即其设置方式可以为多种,也就是说,金属件12既可以完全设置在侧边边沿,也可以设置在侧边边沿设置一部分,使得连接器1更加牢固可靠,在这两种设置方式下可以由多个长短、大小不同的金属件12设置在承载板10的整个或部分的侧边边沿。具体地,金属件12可以根据承载板10及导电针11实际采用的规格进行设置,可兼顾美观与耐用性。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承载板10为平行六面体状,用于承载导电针11,其外露的三条边如图1或图2所示,被这三条边所包裹的金属件12可以为平行六面体,也可以为不规则的半椭圆体。
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以金属件12的数量为一个,进行示例。也可以理解地,金属件1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本实用新型只是举出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金属件12的数量在此也不做具体限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2,金属件12内嵌于承载板10的侧边,或金属件12包裹承载板10的侧边边沿。
可以理解地,当金属件12包裹承载板10的侧边边沿时,金属件12可以采用过盈装配的方法,即利用金属件12的弹性使其扩大、变形而套在承载板10的侧边边沿上,金属件12在复原时会产生对承载板10的箍紧力,使得两者连接,除此之外金属件12还可以是一体成型的。需要说明的是,金属件12既可以内嵌,又可以包裹,也即可以根据承载板10及导电针11实际采用的规格进行设置。而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案,金属件12在承载板10的侧边边沿包裹设置。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和图4,导电针11上包括C C引脚、V+引脚、V-引脚,金属件12与导电针11之间有空隙;金属件12与C C引脚对应的位置设有缺口120,且缺口120的数量至少为2个。
具体地,金属件12与导电针11之间的空隙是由于导电针11设置在绝缘的承载板10上,使得金属件12与导电针11之间互不接触,可以避免导致整体的短路而触发自动保护措施。
需要说明的是,若在金属件12与C C引脚对应的位置不设置缺口,则会导致连接器1在与其他连接器形成电连接时C C引脚、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同时与金属接触导致短路,这会造成充电器自动启动保护措施从而停止输出电源,若在C C引脚对应的位置添加缺口120,则只会导致其他的引脚短路,而不会造成整体的短路而触发自动保护措施。
可以理解地,通过此设计,可以避免C C引脚、V+引脚、V-引脚同时接触金属导致短路,避免充电器自动启动保护措施从而停止输出电源,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具体地,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连接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界定连接器1内有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3和第二连接部14;导电针11一部分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3,另一部分设置在第二连接部14,且第一连接部13与第二连接部14通过导电针电性导通。
可以理解地,第一连接部13与第二连接部14的相互连接包括但不限于插接、卡接、磁吸连接等;导电针11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3和第二连接部14上并且负责电性连接,使得用户在使用连接器时能够进行充电和/或数据传输,数据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文件传输、音频转接等。
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组件2,包括相适配的第一连接器20和第二连接器21,第一连接器20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1。
具体地,请参阅图6,并结合图5,第一连接器20包括第一磁性件200,第二连接器21包括第二磁性件210,第一磁性件200与第二磁性件210磁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优选的方案,第一连接器20与第二连接器21磁吸连接。此外,第一磁性件200和第二磁性件210为具有导电性的磁铁;具体的,磁铁可以为钕铁硼磁铁、钐钴磁铁、铝镍钴磁铁、铁铬钴磁铁等,只要第一磁性件200和第二磁性件210具有导电性即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不对其做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可以理解地,两者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为可拆卸连接,即包括但不限于磁吸连接、插接、卡接等。
请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3,包括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1,第一连接器20或第二连接器21设置于电子设备3上。示例性的,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器21设置于电子设备3上。
可以理解地,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电子设备3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相同的有益效果,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AR眼镜、投影仪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连接组件及电子设备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包括绝缘的承载板和导电针,承载板包括两相对主表面以及连接主表面的侧边,导电针设置在承载板至少一主表面上,承载板的至少一侧边边沿设有加强件,加强件的强度大于承载板的强度。可以理解地,连接器在承载板的边沿设置了加强件,因加强件的强度高,从而延长了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其中,加强件为金属件,至少部分导电针与金属件绝缘。通过此设计,使得连接器更加坚固,避免了其在反复插拔的过程中受到磨损导致寿命减短。
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界定连接器在工作时与其他连接器所接触的侧边为工作边,工作边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在工作边的部分区域设有金属件。通过此设计,金属件的设置方式可以为多种,可以根据承载板及导电针实际采用的规格进行设置。
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金属件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并且每个金属件单独设置。可以理解地,金属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与此同时,金属件可以设置在一个工作边的上面,亦可以设置在多个工作边的上面。
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金属件内嵌于承载板的侧边,或金属件包裹承载板的侧边边沿。可以理解地,金属件可以为内嵌或在外层包裹设置,可以根据承载板及导电针实际采用的规格进行设置。
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导电针上包括C C引脚、V+引脚、V-引脚,金属件与导电针之间有空隙;金属件与C C引脚对应的位置设有缺口,且缺口的数量至少为2个。通过此设计,可以避免C C引脚、V+引脚、V-引脚同时接触金属导致短路,避免充电器自动启动保护措施从而停止输出电源,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7、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界定连接器内有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导电针一部分设置在第一连接部,另一部分设置在第二连接部,且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通过导电针电性导通。由此可见,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与导电针电性连接,使得用户在使用连接器时能得到连接器的及时响应并进行充电和/或数据传输。
8、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具有与连接器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9、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具有与连接器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绝缘的承载板和导电针,所述承载板包括两相对主表面以及连接主表面的侧边,所述导电针设置在所述承载板至少一主表面上,所述承载板的至少一侧边边沿设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的强度大于所述承载板的强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为金属件,至少部分所述导电针与所述金属件绝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界定所述连接器在工作时与其他连接器所接触的侧边为工作边,所述工作边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在所述工作边的部分区域设有所述金属件。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件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并且每个所述金属件单独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件内嵌于所述承载板的侧边,或所述金属件包裹所述承载板的侧边边沿。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针上包括C C引脚、V+引脚、V-引脚,所述金属件与所述导电针之间有空隙;
所述金属件与所述C C引脚对应的位置设有缺口,且所述缺口的数量至少为2个。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界定所述连接器内有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所述导电针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另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导电针电性导通。
8.一种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相适配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为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磁吸连接。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器或所述第二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541236.0U CN219717316U (zh) | 2023-03-17 | 2023-03-17 | 一种连接器、连接组件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541236.0U CN219717316U (zh) | 2023-03-17 | 2023-03-17 | 一种连接器、连接组件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717316U true CN219717316U (zh) | 2023-09-19 |
Family
ID=87983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541236.0U Active CN219717316U (zh) | 2023-03-17 | 2023-03-17 | 一种连接器、连接组件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717316U (zh) |
-
2023
- 2023-03-17 CN CN202320541236.0U patent/CN21971731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00144164A1 (en) | Power cord assembly | |
CN203056606U (zh) | 一种充放电装置及终端 | |
CN203813127U (zh) | 通用序列总线连接器 | |
CN102931538B (zh) | 连接器结构 | |
CN106099483A (zh) | 移动终端和充电系统 | |
CN209730310U (zh) | 端子组件、连接器、数据线及连接器组件 | |
CN219717316U (zh) | 一种连接器、连接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206585145U (zh) | 一种强磁吸式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
CN205264887U (zh) | 掀盖式fpc连接器 | |
CN218242503U (zh) | 一种转接件 | |
CN203466318U (zh) | micro-USB连接器 | |
CN202978326U (zh) | 充电线缆 | |
CN20514127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9591684U (zh) | 保护壳的电连接组件和电子设备保护壳 | |
CN205141186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9163811U (zh) | 大电流高速快充机构组件 | |
CN205790508U (zh) | 快充式Micro-USB连接器组合结构 | |
CN215870052U (zh) | 一种Type-C连接器 | |
CN218123766U (zh) | 单排6PIN式Type-C连接器 | |
CN215869899U (zh) | 插接装置和连接设备 | |
CN215221107U (zh) | 一种组合式连接器壳体组件 | |
CN219917655U (zh) | 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
CN113852165B (zh) | 电子设备、充电连接线以及无线充电设备组件 | |
CN221530348U (zh) | 一种移动电源 | |
CN210535754U (zh) | 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