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29562U - 一种保护壳及磁吸式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护壳及磁吸式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29562U
CN214429562U CN202120799505.4U CN202120799505U CN214429562U CN 214429562 U CN214429562 U CN 214429562U CN 202120799505 U CN202120799505 U CN 202120799505U CN 214429562 U CN214429562 U CN 2144295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er
conductive structure
light
magnetic
magnet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9950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exin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exin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exin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exin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9950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295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295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2956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护壳及磁吸式充电装置,涉及充电技术领域,保护壳包括壳体,壳体设置有用于放置电子设备的容置槽,壳体上设置有补光灯与第一连接位,第一连接位包括第一磁吸件与导电结构,导电结构连接补光灯的正极与负极,第一磁吸件用于磁吸连接自带第二磁吸件的充电器,使充电器的正极与负极连接导电结构。磁吸式充电装置包括上述的保护壳。当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磁吸连接时,保护壳的导电结构与充电器的正极与负极抵接,导电结构同时电性连接补光灯,即可为补光灯供电。由于抵接电性连接不会破坏导电结构的正极与负极,所以在长久使用后,也不会造成导电结构与充电器的正极与负极接触不良的情况,能够稳定地为补光灯供电。

Description

一种保护壳及磁吸式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护壳及磁吸式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智能电子设备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智能电子设备的功能也越来越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便利,人们对电子设备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尤其是使用拍照。现有的电子设备虽然自带闪光灯,但闪光灯不是处于常亮状态,无法达到良好的补光效果,拍摄照片的质量差。于是,有人在保护壳上安装了补光灯,将电子设备套上保护壳,在使用电子设备拍摄时,可以开启补光灯补光,使电子设备拍摄照片的质量好。为补光灯供电通常是在保护壳上设置一供电口,通过将外部电源的充电头插接在供电口为补光灯供电。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经常的拨插会使供电口老化,金属弹性降低而接触不良,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保护壳的供电口频繁插接而易老化,对补光灯供电接触不良影响使用的问题,提供一种保护壳及磁吸式充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护壳,用于安装电子设备,保护壳包括:
壳体,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安装所述电子设备;
补光灯,安装于所述壳体并用于对所述电子设备使用时进行补光;
第一连接位,设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连接位包括第一磁吸件与第一导电结构,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与所述补光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磁吸件用于与充电器的第二磁吸件磁吸连接,使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与所述充电器的第二导电结构电性连接,所述充电器为所述补光灯持续供电。
上述保护壳设置的第一磁吸件与充电器的第二磁吸件磁吸连接时,保护壳的第一导电结构与充电器的第二导电结构电性连接,第一导电结构同时也电性连接补光灯,使充电器为补光灯持续供电。由于充电器是通过磁吸吸附固定于保护壳,与保护壳电性连接,无需与保护壳插接,所以在长久使用后,也不会造成第一导电结构与充电器的第二导电结构接触不良的情况,能够稳定地为补光灯供电,使用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主体部以及从所述主体部的边缘延伸出的侧边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侧边部形成所述容置槽;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设于所述主体部背向所述容置槽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位还包括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于所述主体部背向所述容置槽的一侧,所述限位槽的槽底开设有导电孔,所述第一导电结构穿设于所述导电孔,所述限位槽用于安装所述充电器,所述导电孔用于供所述充电器的第二导电结构穿过以抵接所述第一导电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位还包括设于所述限位槽的槽底的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用于对所述充电器在所述壳体上安装定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吸件包括第一磁吸薄片与第二磁吸薄片,所述第一磁吸薄片与所述第二磁吸薄片间隔设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的相对两端部;所述第一磁吸薄片与所述第二磁吸薄片用于磁吸所述充电器的第二磁吸件,使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吸件为电磁体,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电磁体电性连接以控制所述电磁体带磁或消磁;及/或所述壳体内部还设置有电池,所述电池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电性连接,另一端部与所述补光灯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置有活动结构,所述补光灯通过所述活动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补光灯相对所述壳体转动的转轴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壳体的长度延伸方向或者宽度延伸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补光灯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实现180°的转动,在所述补光灯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补光灯的光轴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上的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一端设置有回位弹性件,所述补光灯与所述回位弹性件铰接,所述收纳槽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锁扣机构,所述锁扣机构与所述补光灯配合连接,控制所述补光灯收纳于所述收纳槽或者脱离所述收纳槽使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磁吸式充电装置,该磁吸式充电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保护壳,保护壳的结构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吸式充电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保护壳,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磁吸式充电装置具有上述实施例中保护壳的全部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保护壳的补光灯处于收纳状态时保护壳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保护壳的补光灯处于收纳状态时保护壳的另外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保护壳的补光灯处于使用状态时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保护壳的第一导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保护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保护壳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保护壳的另外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壳体;2、补光灯;3、第一连接位;3a、限位槽;3b、第一导电孔;3c、第二导电孔;3e、第一定位凸块;3f、第二定位凸块;4、容置槽;5、电路板;5a、第一磁吸薄片;5b、第二磁吸薄片;5c、第一正电极件;5d、第一负电极件;6、充电口;7、喇叭口;8、锁扣机构;8a、控制件;8b、复位弹簧;8c、卡槽;9、收纳槽;10、摄像口;11、主体部;12、侧边部;121、第一侧边;122、第二侧边;21、充电器;22、定位块;23、第二磁吸件;23a、第三磁吸薄片;23b、第四磁吸薄片;24、第二正电极件;25、第二负电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以下描述的具体细节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实施例来实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与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护壳,用于安装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是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等。保护壳上设置有补光灯2,补光灯2能够为电子设备在拍摄时提供补光作用,使电子设备的拍摄效果更好。保护壳还能够与充电器21磁吸连接,使充电器21吸附固定在保护壳上,并实现充电器21与补光灯2的电性连接,从而充电器21为补光灯2持续供电。
如图1与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保护壳包括壳体1、补光灯2与第一连接位3。其中,壳体1开设有容置槽4,容置槽4用于安装电子设备,容置槽4的形状与尺寸与电子设备的形状与尺寸适配,使得电子设备能够刚好嵌入容置槽4,整体美观。另外,壳体1能够多方位将电子设备包裹,对电子设备形成保护。
容置槽4的结构有许多种,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大体形成为矩形形状的主体部11以及从主体部11的边缘延伸出的侧边部12。需要说明的是,“大体形成为矩形形状的主体部11”可以理解为主体部11的形状可以为数学意义上的标准矩形,即矩形的四个角均为90°的平行四边形,也可以理解为主体部11的形状大致为矩形,例如主体部11的相邻两边之间为非直角过渡,例如圆角过渡。
如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主体部11大致形成为长方形的形状,此时主体部11的边缘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四条边,相邻的两条边的连接处采用圆角过渡,相邻的两条边之间大致垂直,侧边部12连接在主体部11的边缘且从主体部11的边缘向上延伸,主体部11与侧边部12之间限定出适于容纳电子设备的上述容置槽4。其中,侧边部12可以从主体部11的边缘竖直向上延伸,当然,侧边部12也可以从主体部11的边缘向上逐渐朝向主体部11的中心方向延伸,由此,可以防止电子设备从壳体1的容置槽4内脱落,从而可以将电子设备牢固地固定于容置槽4内。在一实施例中,侧边部12包括相背设置且位于主体部11短边段上的第一侧边121和第二侧边122。当然,第一侧边121和第二侧边122也可以位于长边段。或者,侧边部12既设于主体部11的长边段也设于短边段。
当电子设备安装于容置槽4内时,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的后端面与主体部11贴合,电子设备的侧端面与侧边部12(第一侧边121和第二侧边122)贴合。电子设备的前端面(即设置显示屏的一面)背向主体部11的一侧。
壳体1可以使用硅胶、硬质塑料或金属等材质制成,硅胶材质的壳体1手感好,硬质塑料的壳体1轻便且不易变形,金属材质的壳体1散热效果好,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对应材质的壳体1,本实施例的壳体1的材质为硬质塑料。
补光灯2安装于壳体1并用于对电子设备使用时进行补光,使电子设备的拍摄效果更好。补光灯2可以是但不限于LED灯,LED灯的补光效果好,能够为电子设备更好地补光,且使用寿命长。
第一连接位3设于壳体1上,第一连接位3包括第一磁吸件与第一导电结构。第一导电结构与补光灯2电性连接,第一磁吸件用于与充电器21的第二磁吸件23磁吸连接,使第一导电结构与充电器21的第二导电结构电性连接,从而充电器21为补光灯2持续供电。
如图1所示,第一导电结构在壳体1上的设置位置不限,可以设于壳体1的背面、顶面、底面或侧面等位置。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结构设于主体部11背向容置槽4的一侧,便于连接充电器21的第二导电结构,同时不影响用户使用电子设备。
如图4所示,第一磁吸件的形状可以是但不限于块状、片状等等,且第一磁吸件包括的磁吸件的数量不限,可以设置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磁吸件。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包括两个片状的磁吸件,分别为第一磁吸薄片5a与第二磁吸薄片5b。第一磁吸薄片5a与第二磁吸薄片5b可以间隔设于第一导电结构的相对两端部。充电器21靠近第一导电结构时,第一磁吸薄片5a与第二磁吸薄片5b可以磁吸充电器21的第二磁吸件23,使第一导电结构与充电器21的第二导电结构电性连接。
如图5与图6所示,第一磁吸薄片5a与第二磁吸薄片5b的位置不做限定,可以设于壳体1的表面,也可以设于壳体1的内部。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电路板5,第一导电结构电性连接于电路板5,第一磁吸薄片5a与第二磁吸薄片5b设于第一导电结构与电路板5的连接处附近,且靠近壳体1的内侧表面设置。第一磁吸薄片5a与第二磁吸薄片5b可以磁吸吸附充电器21的第二磁吸件23,使充电器21的第二导电结构与壳体1的第一导电结构电性连接。
第一磁吸薄片5a与第二磁吸薄片5b可以是永磁体或电磁体。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磁吸薄片5a与第二磁吸薄片5b均为永磁体,一直处于磁性状态,充电器21靠近时,即可与充电器21的第二磁吸件23磁吸吸附。在另外一实施例中,第一磁吸薄片5a与第二磁吸薄片5b均为电磁体,第一磁吸薄片5a与第二磁吸薄片5b均电性连接于电路板5,电路板5连接一控制开关(图中未示出),可以通过控制开关控制第一磁吸薄片5a与第二磁吸薄片5b带磁或消磁。当需要与充电器21磁吸连接为补光灯2供电时,可以开启控制开关,使第一磁吸薄片5a与第二磁吸薄片5b带磁,与充电器21磁吸连接。在不使用充电器21时,可以关闭控制开关,使第一磁吸薄片5a与第二磁吸薄片5b消磁,可以避免其它带金属的物体意外磁吸并连接于第一导电结构造成短路,可以起到防护作用。
第一导电结构与第二导电结构电性连接的方式主要有接触式连接和非接触式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结构与第二导电结构为接触式连接。具体地,第一导电结构包括第一正电极件5c与第一负电极件5d,第二导电结构包括第二正电极件24与第二负电极件25。当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23磁吸连接时,第一正电极件5c与第二正电极件24抵接,第一负电极件5d与第二负电极件25抵接,从而完成电性连接。
如图4所示,为了使各个电极件连接更稳定,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在壳体1开设第一导电孔3b与第二导电孔3c,第一正电极件5c设于第一导电孔3b,第一负电极件5d设于第二导电孔3c。当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23磁吸连接时,第二正电极件24插设于第一导电孔3b与第一正电极件5c抵接,第二负电极件25插设于第二导电孔3c与第一负电极件5d抵接。上述所有的电极件可以均设置成直径相等的圆柱状,第一导电孔3b的直径可以略大于第一正电极件5c及第二正电极件24的直径,第二导电孔3c的直径可以略大于第一负电极件5d及第二负电极件25的直径。第一导电孔3b能够对第二正电极件24与第一正电极件5c起限位作用,第二导电孔3c能够对第二负电极件25与第一负电极件5d起限位作用,使它们连接更稳定,避免错位而接触不良。
如图3与图4所示,为了使充电器21在壳体1上连接更稳定,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在壳体1背向容置槽4的一侧开设限位槽3a,限位槽3a的形状可以与充电器21的外轮廓适配,上述的第一导电孔3b与第二导电孔3c可以设于限位槽3a的底部。便于充电器21与壳体1电性连接时,充电器21能够嵌入限位槽3a,限位槽3a能够对充电器21限位,避免充电器21在供电时移动。
在另外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结构与第二导电结构为非接触式连接。具体地,第一导电结构为设于壳体1的第一无线线圈(图中未示出),第一无线线圈电性连接于补光灯2,第二导电结构为设于充电器21的第二无线线圈。当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23磁吸连接时,第一无线线圈与第二无线线圈邻近,通过电磁感应为补光灯2供电。
上述保护壳设置的第一磁吸件与充电器21的第二磁吸件23磁吸连接时,保护壳的第一导电结构与充电器21的第二导电结构电性连接,第一导电结构同时也电性连接补光灯2,使充电器21为补光灯2持续供电。由于充电器21是通过磁吸吸附固定于保护壳,与保护壳电性连接,而不是现有的与保护壳插接,即使在在长久使用后,也不会造成第一导电结构与充电器21的第二导电结构接触不良的情况,能够稳定地为补光灯2供电,使用方便。
如图4所示,为了使充电器21能够在壳体1上连接更稳定,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位3还包括定位凸起,定位凸起设于限位槽3a的槽底,定位凸起用于对充电器21在壳体1上安装定位。具体地,定位凸起包括第一定位凸块3e与第二定位凸块3f,第一定位凸块3e与第二定位凸块3f间隔布置,能够同时与充电器21上设置的定位槽配合连接,对充电器21定位。
上述的第一正电极件5c与第一负电极件5d除了能够直接电性连接补光灯2之外,还可以通过电池间接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内部设置有电池,电池的一端部电性连接电路板5,电池的另一端部电性连接补光灯2。电池能够存储一定的电量,无需补光灯2一直实时连接充电器21才能工作。在不使用补光灯2时,可以先将补光灯2关闭,充电器21对电池充电,需要使用补光灯2时再打开,不用连接充电器21,电池为补光灯2供电,使用方便。
为了能够调节补光灯2的光照角度,为电子设备更好地补光。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设置有活动结构,补光灯2通过活动结构设置于壳体1上。补光灯2能够通过活动结构而转动,从而改变光照角度。
如图3与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活动结构包括设于壳体1上的回位弹性件与锁扣机构8,回位弹性件设于壳体1上,补光灯2与回位弹性件铰接。回位弹性件可以是扭簧,补光灯2通过扭簧连接于壳体1,可以推动补光灯2,克服扭簧的弹性力使补光灯2转动。锁扣机构8用于锁定或解锁补光灯2。当补光灯2处于解锁状态时,补光灯2通过扭簧的弹性力作用自动转动至伸出于壳体1边沿,直至抵接壳体1。当需要将补光灯2锁定时,可以朝向壳体1的主体部11方向推动补光灯2,补光灯2克服扭簧的弹性力转动至与锁扣机构8配合卡接,补光灯2锁定,可以在不使用补光灯2时对补光灯2起保护作用。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壳体1上开设收纳槽9,收纳槽9的形状与补光灯2的外轮廓适配,补光灯2收纳于收纳槽9时显得保护壳整体美观。在收纳槽9的第一端设置上述扭簧,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设置锁扣机构8,第一端靠近壳体1边沿。当补光灯2不使用时,可以推动补光灯2转动收纳于收纳槽9内,锁扣机构8与补光灯2配合连接,将补光灯2锁定。
如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锁扣机构8包括复位弹簧8b与控制件8a,壳体1内开设有固定槽,复位弹簧8b的一端抵接于固定槽底部,另一端连接控制件8a,控制件8a远离复位弹簧8b的一端设置有卡接凸缘,卡接凸缘设置有导向斜面,补光灯2与卡接凸缘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卡槽8c。当补光灯2的卡槽8c与卡接凸缘接触时,继续推动补光灯2朝收纳槽9转动,卡槽8c挤压卡接凸缘的导向斜面短暂地压缩复位弹簧8b,待卡接凸缘与卡槽8c位置对应,复位弹簧8b推动卡接凸缘卡接卡槽8c,对补光灯2锁定,此时补光灯2处于第一状态。当需要对补光灯2解锁时,推动控制件8a朝向复位弹簧8b的方向移动,压缩复位弹簧8b使卡接凸缘脱离卡槽8c,补光灯2解锁,补光灯2在扭簧的弹性力作用下转动,脱离收纳槽9,转动180°至抵接壳体1表面并伸出壳体1边沿,此时补光灯2处于第二状态。在补光灯2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时,补光灯2的光轴延伸方向平行于壳体1的厚度方向。电子设备安装于容置槽4后,电子设备的摄像头平行于壳体1的厚度方向,同时也平行于补光灯2的光轴方向,补光灯2能够为摄像头起到更好的补光效果。
在另外一实施例中,补光灯2相对壳体1转动的转轴延伸方向平行于壳体1的长度延伸方向或者宽度延伸方向。可理解地,补光灯2可以设于主体部11背向容置槽4的一侧,或者设于壳体1的侧边部。
上述的补光灯2可以在一面设置灯源,也可以在两面同时设置灯源。在一实施例中,补光灯2靠近收纳槽9的一面设置灯源,当补光灯2伸出,即处于第二状态时,可以为电子设备的后置摄像头补光。在另外一实施例中,补光灯2的两面均设置有灯源,当补光灯2伸出,即处于第二状态时,可以为电子设备的前置摄像头补光,也可以为电子设备的后置摄像头补光,使用更方便。
如图7所示,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磁吸式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器21以及上述的保护壳,保护壳包括上述的第一磁吸件与第一导电结构,充电器21包括第二磁吸件23与第二导电结构。充电器21的第二磁吸件23能够与保护壳的第一磁吸件磁吸连接,使充电器21的第二导电结构与保护壳的第一导电结构电性连接,从而为保护壳上的补光灯2供电。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可以包括上述的第一正电极件5c与第一负电极件5d,第二磁吸件23可以包括上述的第二正电极件24与第二负电极件25。具体地,当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23磁吸连接时,第一正电极件5c与第二正电极件24电性连接,第一负电极件5d与第二负电极件25电性连接,第一正电极件5c与第一负电极件5d电性连接于补光灯2,从而使充电器21与补光灯2电性连接,充电器21为补光灯2供电。
如图7所示,充电器21上的第二磁吸件23、第二正电极件24与第二负电极件25相互之间的位置不限。在一实施例中,充电器21上设置有定位块22,定位块22上设置有第二磁吸件23、第二正电极件24与第二负电极件25。第二磁吸件23包括间隔布置于定位块22两端部的第三磁吸薄片23a与第四磁吸薄片23b,第二正电极件24与第二负电极件25设于第三磁吸薄片23a与第四磁吸薄片23b之间。第三磁吸薄片23a与壳体1上的第一磁吸薄片5a对应设置,第四磁吸薄片23b与壳体1上的第二磁吸薄片5b对应设置,第二正电极件24与壳体1上的第一正电极件5c对应设置,第二负电极件25与壳体1上的第一负电极件5d对应设置。当需要为补光灯2供电时,可以将充电器21靠近壳体1的限位槽3a,限位槽3a的形状可以与定位块22适配,定位块22插入限位槽3a,便于对充电器21定位,第一磁吸薄片5a与第三磁吸薄片23a磁吸连接,第二磁吸薄片5b与第四磁吸薄片23b磁吸连接,使第二正电极件24与第一正电极件5c抵接,第二负电极件25与第一负电极件5d抵接,从而完成充电器21与补光灯2的电性连接,为补光灯2供电。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壳体1上开设摄像口10,摄像口10的形状及位置可以与使用的电子设备适配,使电子设备的摄像头从摄像口10伸出,便于拍摄。壳体1底部还开设有充电口6和喇叭口7,充电口6和喇叭口7分别与电子设备的充电插孔和扬声器位置对应,在保护电子设备的同时不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使用。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替换及改进,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保护壳,用于安装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包括:
壳体,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安装所述电子设备;
补光灯,安装于所述壳体并用于对所述电子设备使用时进行补光;
第一连接位,设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连接位包括第一磁吸件与第一导电结构,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与所述补光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磁吸件用于与充电器的第二磁吸件磁吸连接,使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与所述充电器的第二导电结构电性连接,所述充电器为所述补光灯持续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主体部以及从所述主体部的边缘延伸出的侧边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侧边部形成所述容置槽;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设于所述主体部背向所述容置槽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位还包括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于所述主体部背向所述容置槽的一侧,所述限位槽的槽底开设有导电孔,所述第一导电结构穿设于所述导电孔,所述限位槽用于安装所述充电器,所述导电孔用于供所述充电器的第二导电结构穿过以抵接所述第一导电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位还包括设于所述限位槽的槽底的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用于对所述充电器在所述壳体上安装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件包括第一磁吸薄片与第二磁吸薄片,所述第一磁吸薄片与所述第二磁吸薄片间隔设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的相对两端部;所述第一磁吸薄片与所述第二磁吸薄片用于磁吸所述充电器的第二磁吸件,使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件为电磁体,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电磁体电性连接以控制所述电磁体带磁或消磁;及/或所述壳体内部还设置有电池,所述电池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电性连接,另一端部与所述补光灯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活动结构,所述补光灯通过所述活动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补光灯相对所述壳体转动的转轴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壳体的长度延伸方向或者宽度延伸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灯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实现180°的转动,在所述补光灯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补光灯的光轴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上的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一端设置有回位弹性件,所述补光灯与所述回位弹性件铰接,所述收纳槽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锁扣机构,所述锁扣机构与所述补光灯配合连接,控制所述补光灯收纳于所述收纳槽或者脱离所述收纳槽使用。
10.一种磁吸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壳,所述充电器包括第二导电结构与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二磁吸件与所述第一磁吸件磁吸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结构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电性连接。
CN202120799505.4U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保护壳及磁吸式充电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4295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99505.4U CN214429562U (zh)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保护壳及磁吸式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99505.4U CN214429562U (zh)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保护壳及磁吸式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29562U true CN214429562U (zh) 2021-10-19

Family

ID=78076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99505.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429562U (zh)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保护壳及磁吸式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295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64207A (zh) * 2022-05-25 2022-06-24 深圳市赛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移动端讲解用演示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64207A (zh) * 2022-05-25 2022-06-24 深圳市赛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移动端讲解用演示设备
CN114664207B (zh) * 2022-05-25 2022-08-30 深圳市赛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移动端讲解用演示支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37401B2 (en) Recharging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8248025B2 (en) Charging system capable of charging electronic device by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US20140120745A1 (en) Electric connector, bracket and electric connector assembly
US20060208697A1 (en) Gangable charger
JP2011242879A (ja) 接続装置
KR101549074B1 (ko) 스마트안경 및 그에 연결되는 젠더
CN214429562U (zh) 一种保护壳及磁吸式充电装置
US20170346321A1 (en) Disposable Charger for a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8429320A (zh) 一种自动断电装置及包括该自动断电装置的断电系统
CN113068093B (zh) 充电盒、蓝牙耳机及耳机组件
JP2008171652A (ja) 小型マグネットコネクター
CN210577880U (zh) 磁吸潜艇移动电源
CN215580486U (zh) 无线充电器
CN112737058B (zh) 一种无线充电底座
CN212231113U (zh) 一种充电器
CN209896742U (zh) 分离式车载充电器
CN208369321U (zh) 一种壁挂式无线充电组件
CN220510165U (zh)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电池外置扩容结构及摄像设备
CN204835644U (zh) 一种背夹式电源
CN217282384U (zh) 一种带磁吸的夹持式充电装置
CN218348306U (zh) 连接壳体及支架
CN219717316U (zh) 一种连接器、连接组件及电子设备
US20240055895A1 (en) Connecting shell and support
CN217589519U (zh) 电源适配器
CN214900259U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0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