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00259U - 一种无线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00259U
CN214900259U CN202120924571.XU CN202120924571U CN214900259U CN 214900259 U CN214900259 U CN 214900259U CN 202120924571 U CN202120924571 U CN 202120924571U CN 214900259 U CN214900259 U CN 2149002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seat
connecting portion
wireless charger
shell
pcb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2457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炳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Luoli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uoli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uoli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uoli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002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0025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所述无线充电器包括充电座以及连接线,所述充电座具有相对两面,其中一面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线设置有可与充电座第一连接部磁吸配合的第二连接部,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磁吸配合后,所述充电座可相对所述第二连接部转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磁吸配合,所述充电座可相对所述第二连接部进行转动,可直接转动充电座以调整电子设备的角度,或在需要调整所述连接线的角度、位置、方向时,可直接转动所述连接线,以对所述连接线适应性调整,进而使得所述无线充电器在使用时更为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数码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在电子产品的数量以及款式井喷式发展的现在,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时的方便度,也就成为了消费者关注的点,充电方便可大大提高消费者的使用体验。现在大部分的电子产品都是利用充电线进行充电,当需要移动电子产品时,连接在电子产品上的充电线会对电子产品造成不便,且握持电子产品时,充电线也会对手部造成阻碍。
于是市场上开始出现无线充电器,先将充电线与无线充电器连接,再将手机放置于无线充电器上,手机便可进行充电。但是现有的无线充电器与充电线连接后,无线充电器不可相对充电线进行转动,使得在一些特定的场景或角度的时候,充电线会对无线充电器造成阻碍。且充电线需对准无线充电器的配合孔进行连接,在连接时也会出现无法轻松对准孔位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充电器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无线充电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所述无线充电器包括充电座以及连接线,所述充电座具有相对两面,其中一面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线设置有可与充电座第一连接部磁吸配合的第二连接部,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磁吸配合后,所述充电座可相对所述第二连接部转动。
优选地,所述无线充电器包括PCBA,所述 PCBA设置在充电座内或第二连接部内;和/或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圆形结构。
优选地,当所述PCBA设置在所述充电座内时,所述充电座包括线圈以及连接件,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PCBA远离所述连接线的一面上,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PCBA远离所述线圈的一面接触,另一端与所述线圈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胶芯、导电PCB以及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一胶芯设置在所述PCBA远离所述线圈的一面,所述导电PCB设置在所述第一胶芯内,所述第一磁性件套设在所述第一胶芯外表面上;和/或所述充电座进一步包括固定架、第二磁性件、充电座外壳以及前盖,所述固定架套设在所述PCBA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磁性件套设在所述固定架外表面上,所述充电座外壳套设在所述第二磁性件外表面上,所述前盖与所述充电座外壳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面配合,所述第一连接部部分外露于所述充电座外壳。
优选地,所述充电座进一步包括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套设在所述充电座外壳上,所述支撑环可相对所述充电座外壳旋转。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PCB、第二胶芯以及弹簧针,所述PCB一面与所述第二胶芯配合,所述弹簧针与所述PCB靠近所述第二胶芯的一面连接,且所述弹簧针穿过所述第二胶芯,所述弹簧针远离所述PCB的一端外露于所述第二胶芯;当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时,所述弹簧针外露于所述第二胶芯的部分与所述导电PCB接触,以实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进一步包括连接线壳体、第三磁性件以及外壳,所述PCB设置在所述连接线壳体内,所述第二胶芯部分设置在所述连接线壳体内,其余部分外露于所述连接线壳体,所述第三磁性件套设在外露于所述连接线壳体的所述第二胶芯上,所述外壳套设在所述连接线壳体以及所述第三磁性件外表面上。
优选地,当所述PCBA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内时,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导电PCB、第一磁性件以及导电针,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导电 PCB靠近所述连接线的一面连接,所述导电针一端与所述导电PCB靠近所述连接线的一面连接,且所述导电针穿过所述第一磁性件并外露于所述第一磁性件。
优选地,所述充电座进一步包括固定架、线圈、第二磁性件、以及充电座外壳,所述固定架套设于所述导电PCB上,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固定架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面,所述第二磁性件套设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充电座外壳套设于所述第二磁性件上,所述第一连接部部分外露于所述充电座外壳。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外壳、第三磁性件以及弹簧针,所述第三磁性件与所述PCBA 一面连接,所述弹簧针一端与所述PCBA靠近所述第三磁性件的一面连接,且所述弹簧针穿过所述第三磁性件外露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第三磁性件上,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配合时,所述弹簧针与所述导电针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器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无线充电器包括充电座以及连接线,所述充电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线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磁吸配合,所述充电座可相对所述第二连接部进行转动,可直接转动充电座以调整电子设备的角度,或在需要调整所述连接线的角度、位置、方向时,可直接转动所述连接线,以对所述连接线适应性调整,进而使得所述无线充电器在使用时更为方便。
2、所述充电座与所述连接线磁吸配合,使得所述充电座与所述连接线之间的配合以及拆卸更为方便快捷,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3、当所述PCBA设置在所述充电座内时,利用所述弹簧针与所述PCB之间的连接实现所述充电座与所述连接线之间的电连接,所述弹簧针与所述PCB的连接保证了所述充电座与所述连接线即便发生转动,也不会影响其二者之间的电连接。
4、当所述PCBA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时,所述充电座包括导电针,所述弹簧针与所述导电针连接,所述弹簧针与所述导电针的连接保证了所述充电座与所述连接线即便发生转动,也不会影响其二者之间的电连接。
5、当所述PCBA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时,所述充电座内由于无PCBA,故所述充电座的厚度将减小,从而使得所述充电座更为方便携带以及收纳,同时所述充电座的发热将会大大减少,进而提高充电效率,提高所述无线充电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器之充电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器之连接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器之分离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是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器之线圈、连接件、PCBA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器之另一分离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器之充电座与充电座外壳的配合状态示意图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器之充电座与充电座外壳的配合状态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1、无线充电器;11、充电座; 21、连接线;111、第一连接部;211、第二连接部;1115、导电环;211、第二连接部;2112、第二胶芯;2113、弹簧针;12、PCBA;112、线圈; 113、连接件;114、固定架;115、第二磁性件; 116、充电座外壳;117、前盖;1111、第一胶芯; 1112、导电PCB;1113、第一磁性件;1114、容置槽;1116、导电针;2111、PCB;2112、第二胶芯; 2114、连接线壳体;2115、第三磁性件;2116、外壳;118、支撑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1,用于为手机、蓝牙耳机等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所述无线充电器1包括充电座11 以及连接线21,所述连接线21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并与所述充电座11连接,为所述充电座11 供电。所述充电座11用于与电子设备接触,并为电子设备供电。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座11一面的中心位置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1,所述连接线2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 211,所述第一连接部11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11 磁吸配合,以实现所述连接线21与所述充电座 11之间的电连接。
可以理解,所述充电座11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111的一面为与电子设备接触的一面,所述第一连接部111为凸起于所述充电座11表面的圆形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211为内凹状的圆形结构,凸起状的所述第一连接部111与内凹状的所述第二连接部211磁吸配合,使得所述充电座11与所述连接线21的配合更为快捷方便,比起传统连接线需要将插头对准孔位的配合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只需将连接线21的第二连接部211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111,利用磁吸配合,便可完成充电座 11与连接线21的连接。凸起状的所述第一连接部111对应与内凹状的所述第二连接部211磁吸配合后,由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11均为圆形结构,故所述第一连接部111 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211均可向周向的方向进行转动。进而在使用所述无线充电器1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时,可直接转动充电座11以调整电子设备的角度,或在需要调整所述连接线21的角度、位置、方向时,可直接转动所述连接线21,以对所述连接线21适应性调整,进而使得所述无线充电器1在使用时更为方便。
在本发明其它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11可以为内凹状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211可以为凸起状结构。
请参阅图4及图5,所述无线充电器1包括 PCBA12(Printed Circuit BoardAssembly),所述PCBA12可设置在所述充电座11内,也可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211内。所述PCBA12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可减小所述充电座11的体积,以使所述充电座11更为轻薄。
可以理解,所述PCBA12设置在所述充电座 11时所述充电座11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211的结构,与所述PCBA12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211 时所述充电座11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211的结构存在差异。
请参阅图5,当所述PCBA12设置在所述充电座11时,所述充电座11包括线圈112以及连接件113,所述线圈112设置在所述PCBA12远离所述连接线21的一面上,所述连接件113一端与所述PCBA12远离所述线圈112的一面接触,另一端与所述线圈112接触,所述第一连接部111设置在所述PCBA12远离所述线圈112的一面上。
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111包括第一胶芯1111、导电PCB1112 以及第一磁性件1113,所述第一胶芯1111设置在所述PCBA12远离所述线圈112的一面,所述第一胶芯1111远离所述PCBA12的一面设置有容置槽1114,所述导电PCB1112收纳在所述容置槽 1114内,所述第一磁性件1113套设在所述第一胶芯1111外表面上。
所述充电座11进一步包括固定架114、第二磁性件115、充电座外壳116以及前盖117,所述固定架114用于固定PCBA12,所述充电座外壳116 与所述前盖117配合后可为所述充电座11整体提供保护。具体地,所述固定架114套设在所述 PCBA12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磁性件115套设在所述固定架114外表面上,所述充电座外壳116 套设在所述第二磁性件115外表面上,所述前盖 117与所述充电座外壳116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 211的一面配合,所述充电座外壳116对应所述第一连接部111的位置设置有通槽,所述第一连接部111通过所述通槽部分外露于所述充电座外壳116。
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件1113用于实现与所述第二连接部 211的磁吸配合,所述第二磁性件115用于与电子设备进行磁吸配合,所述第一连接部111部分外露于所述充电座外壳116,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111相对所述充电座外壳116呈凸起状结构。
进一步地,请结合图3及图4,所述第二连接部211包括PCB2111、第二胶芯2112以及弹簧针2113。所述第二胶芯2112用于固定所述弹簧针2113。所述PCB2111一面与所述第二胶芯2112 配合,所述弹簧针2113与所述PCB2111靠近所述第二胶芯2112的一面连接,且所述弹簧针2113 穿过所述第二胶芯2112,所述弹簧针2113远离所述PCB2111的一端外露于所述第二胶芯2112。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导电PCB1112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211的一面上设置有5圈大小不同的导电环1115,所述导电环1115的尺寸沿所述导电PCB1112中心位置向四周的方向逐渐变大。相应的,如图三所示,所述弹簧针2113的数量为6根,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胶芯2112内,当所述第一连接部11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11配合时,设置在最外侧的两根所述弹簧针2113对应接触设置在最外侧的导电环 1115,剩余4根所述弹簧针2113依次对应接触剩余4圈所述导电环1115。通过所述弹簧针2113 与所述导电环1115的接触,进而实现所述充电座 11与所述连接线21之间的电连接。进一步地,由于所述导电环1115为环状结构,故所述充电座 11与所述连接线21发生转动时,所述弹簧针2113依旧与所述导电环1115接触,进而使所述充电座 11与所述连接线21相互发生转动也不影响其二者之间的连接。
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其它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环1115以及所述弹簧针2113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适应性设置。
请继续参阅图4,所述第二连接部211进一步包括连接线壳体2114、第三磁性件2115以及外壳2116,所述PCB2111设置在所述连接线壳体 2114内,所述第二胶芯2112部分设置在所述连接线壳体2114内,其余部分外露于所述连接线壳体2114,所述第三磁性件2115套设在外露于所述连接线壳体2114的所述第二胶芯2112上,所述外壳2116套设在所述连接线壳体2114以及所述第三磁性件2115外表面上。
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磁性件2115以及所述外壳2116的高度均高于所述第二胶芯2112,故所述第二胶芯2112 与所述外壳2116之间存在高度差,此高度差使所述第二连接部211呈内凹状结构。所述第三磁性件2115与所述第一磁性件1113磁吸配合以实现所述充电座11与所述连接线21的磁吸配合。
请参阅图6,当所述PCBA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211内时,所述第一连接部111包括导电 PCB1112、第一磁性件1113以及导电针1116,所述第一磁性件1113与所述导电PCB1112靠近所述连接线21的一面连接,所述导电针1116一端与所述导电PCB1112靠近所述连接线21的一面连接,且所述导电针1116穿过所述第一磁性件1113 并外露于所述第一磁性件1113。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座11进一步包括固定架 114、线圈112、第二磁性件115、充电座外壳116 以及前盖117,所述固定架114套设于所述导电 PCB上,所述线圈112设置在所述固定架114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211的一面,所述第二磁性件 115套设在所述固定架114上,所述充电座外壳 116套设于所述第二磁性件115上,所述第一连接部111部分外露于所述充电座外壳116,所述充电座外壳116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211的一面与所述前盖117配合。所述第二连接部211包括外壳2116、第三磁性件2115以及弹簧针2113,所述第三磁性件2115与所述PCBA12一面连接,所述弹簧针2113一端与所述PCBA12靠近所述第三磁性件2115的一面连接,且所述弹簧针2113 穿过所述第三磁性件2115外露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11,所述外壳2116套设于所述第三磁性件2115上,当所述第一连接部11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11配合时,所述弹簧针2113与所述导电针 1116配合。
可以理解,挺高所述弹簧针2113与所述导电针1116的配合,进而实现所述充电座11与所述连接线21的电连接。同时,所述PCBA12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211,使得所述充电座11的厚度可减小,使所述充电座11更为方便携带以及收纳。同时,当PCBA12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211 里时,所述充电座11内由于无PCBA12,故所述充电座11的发热将会大大减少,进而提高充电效率,提高所述无线充电器1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7-图8,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座11进一步包括支撑环118,所述支撑环118套设在所述充电座外壳116上,所述支撑环118可相对所述充电座外壳116进行旋转。
可以理解,在无需使用所述支撑环118时,所述支撑环118与所述充电座外壳116呈平行状态,如图7所示。在需要使用所述支撑环118时,旋转所述支撑环118,使其与所述充电座外壳116 呈一定角度,如图8所示,此时所述充电座11可实现支架的作用,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的同时,为电子设备进行支撑,进而提高所述充电座11的实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器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无线充电器包括充电座以及连接线,所述充电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线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磁吸配合,所述充电座可相对所述第二连接部进行转动,可直接转动充电座以调整电子设备的角度,或在需要调整所述连接线的角度、位置、方向时,可直接转动所述连接线,以对所述连接线适应性调整,进而使得所述无线充电器在使用时更为方便。
2、所述充电座与所述连接线磁吸配合,使得所述充电座与所述连接线之间的配合以及拆卸更为方便快捷,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3、当所述PCBA设置在所述充电座内时,利用所述弹簧针与所述PCB之间的连接实现所述充电座与所述连接线之间的电连接,所述弹簧针与所述PCB的连接保证了所述充电座与所述连接线即便发生转动,也不会影响其二者之间的电连接。
4、当所述PCBA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时,所述充电座包括导电针,所述弹簧针与所述导电针连接,所述弹簧针与所述导电针的连接保证了所述充电座与所述连接线即便发生转动,也不会影响其二者之间的电连接。
5、当所述PCBA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时,所述充电座内由于无PCBA,故所述充电座的厚度将减小,从而使得所述充电座更为方便携带以及收纳,同时所述充电座的发热将会大大减少,进而提高充电效率,提高所述无线充电器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器包括充电座以及连接线,所述充电座具有相对两面,其中一面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线设置有可与充电座第一连接部磁吸配合的第二连接部,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磁吸配合后,所述充电座可相对所述第二连接部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器包括PCBA,所述PCBA设置在充电座内或第二连接部内;和/或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圆形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PCBA设置在所述充电座内时,所述充电座包括线圈以及连接件,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PCBA远离所述连接线的一面上,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PCBA远离所述线圈的一面接触,另一端与所述线圈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胶芯、导电PCB以及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一胶芯设置在所述PCBA远离所述线圈的一面,所述导电PCB设置在所述第一胶芯内,所述第一磁性件套设在所述第一胶芯外表面上;和/或所述充电座进一步包括固定架、第二磁性件、充电座外壳以及前盖,所述固定架套设在所述PCBA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磁性件套设在所述固定架外表面上,所述充电座外壳套设在所述第二磁性件外表面上,所述前盖与所述充电座外壳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面配合,所述第一连接部部分外露于所述充电座外壳。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进一步包括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套设在所述充电座外壳上,所述支撑环可相对所述充电座外壳旋转。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PCB、第二胶芯以及弹簧针,所述PCB一面与所述第二胶芯配合,所述弹簧针与所述PCB靠近所述第二胶芯的一面连接,且所述弹簧针穿过所述第二胶芯,所述弹簧针远离所述PCB的一端外露于所述第二胶芯;当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时,所述弹簧针外露于所述第二胶芯的部分与所述导电PCB接触,以实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进一步包括连接线壳体、第三磁性件以及外壳,所述PCB设置在所述连接线壳体内,所述第二胶芯部分设置在所述连接线壳体内,其余部分外露于所述连接线壳体,所述第三磁性件套设在外露于所述连接线壳体的所述第二胶芯上,所述外壳套设在所述连接线壳体以及所述第三磁性件外表面上。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PCBA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内时,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导电PCB、第一磁性件以及导电针,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导电PCB靠近所述连接线的一面连接,所述导电针一端与所述导电PCB靠近所述连接线的一面连接,且所述导电针穿过所述第一磁性件并外露于所述第一磁性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进一步包括固定架、线圈、第二磁性件、以及充电座外壳,所述固定架套设于所述导电PCB上,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固定架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面,所述第二磁性件套设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充电座外壳套设于所述第二磁性件上,所述第一连接部部分外露于所述充电座外壳。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外壳、第三磁性件以及弹簧针,所述第三磁性件与所述PCBA一面连接,所述弹簧针一端与所述PCBA靠近所述第三磁性件的一面连接,且所述弹簧针穿过所述第三磁性件外露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第三磁性件上,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配合时,所述弹簧针与所述导电针配合。
CN202120924571.XU 2021-04-19 2021-04-29 一种无线充电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90025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04417 2021-04-19
CN2021208044179 2021-04-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00259U true CN214900259U (zh) 2021-11-26

Family

ID=78889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24571.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900259U (zh) 2021-04-19 2021-04-29 一种无线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002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18285B2 (en) Device with multi-directional inductive charger for charging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CN209592526U (zh) 一种磁吸连接器
CN214900259U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
CN210577880U (zh) 磁吸潜艇移动电源
CN111628578A (zh) 一种多功能蓝牙耳机充电装置
CN208939601U (zh) 无线充电器、车载支架及桌面支架
CN207442503U (zh) 一种可安装于钥匙串的移动电源
CN214707215U (zh) 磁吸式充电设备
CN205646884U (zh) 一种无线充电保护壳
CN214707786U (zh) 电子设备保护壳
CN210867294U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座
TWM614440U (zh) 具有磁吸定位功能的插頭式無線充電器
CN207691472U (zh) 一种手机壳、移动电源和手机壳式充电装置
CN218783593U (zh) 一种充电装置及移动电源组件
CN219717951U (zh) 一种无线充电主体件、配件和组件
CN218940712U (zh) 一种充电装置及移动电源组件
CN218348306U (zh) 连接壳体及支架
CN211296754U (zh) 一种耳机充电手机壳
CN210608618U (zh) 一种简易的充电座
CN109687542B (zh) 蓝牙耳机的充电装置
CN214479688U (zh) 充电盒
CN214100904U (zh) 一种便携式无线充电装置及组件
CN215580481U (zh) 一种多用磁吸无线充总成
CN216930259U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套件
CN215300175U (zh) 一种充电座、充电器、充电装置和可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